柳下惠不姓柳,他是如何做到坐怀不乱的?
篇首语:人生就像爬坡,要一步一步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柳下惠不姓柳,他是如何做到坐怀不乱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柳下惠不姓柳,他是如何做到坐怀不乱的?
“柳下惠坐怀不乱“,很多人都听过这句话,讲的就是柳下惠是个正人君子,即使有女子坐在他的怀中,他也非常淡定,不会有任何不轨行为。所以一直被称为道德楷模,并且都得到了孔子和孟子等人的高度评价。要说这柳下惠其实不姓柳,我们来看下他大概的介绍。
柳下惠出生在公元前720年,是周朝时期的鲁国人,曾任鲁国大夫一职,姓展,名获,他是鲁国公的儿子公子展的后裔。由于他居住在柳下这个地方,柳下就是现在的河南濮阳县柳屯,也有资料说是在山东新泰柳里。那时代,死后被谥为“惠”,柳下惠就是这么来的。柳下惠当官的时候,清正廉明,刚正不阿,执法严谨,也就因为这样,很容易得罪人,很难跟其他官员相处,就没办法为百姓办实事,后来就辞官归隐了。尽管在官场不如意,但是凭他的才能即使归隐了,在当时的名气还是非常高的。
柳下惠坐怀不乱就是在他归隐之后发生的事情。不过民间关于这个传说,却有两个版本。
第一个版本,说在一个非常寒冷的冬天,已经深夜了,柳下惠在一个破庙里睡觉,这时有一年轻女子来投宿,柳下惠赶紧让女子进庙里,但是庙里是通风的,很冷,所以柳下惠怕她冻死,就脱下自己的外衣,给她披上,将她抱在怀里,然后两人就这样坐着过了一夜。这期间柳下惠没有对该女子做任何不轨行为。所以人们夸他坐怀不乱。
第二个版本,说柳下惠有一次外出访友,突然下大雨,柳下惠赶紧跑到附近的一座古庙里面避雨,刚进去的时候,不小心看到庙里有一女子正在拧湿衣服,由于衣服都湿了,所以那女子上身没有穿衣服,柳下惠瞄了一眼后,赶紧跑出庙,来到庙门口边上的一颗槐树底下避雨。后来就有了坐怀(槐)不乱的说法。
但是,不管哪个版本,很多人很好奇,这柳下惠是如何做到心不乱的?这得有多大的自控能力啊。有人就说了,要么就是自身身体有缺陷,要么就是假正经。不过我们不妨从这典故的出现时间来分析下,这个典故是在元明时期才被广泛盛传,而故事人物却是发生在春秋时期,为什么要跨越近千年才盛传开呢?我想这其中应该是为了宣传一种思想,因为在宋明时期,理学非常盛行,那就要推出一个合适的人来做代言人。
而柳下惠,孔子曾高度评价他“言中伦、行中虑”,孟子也盛赞他是“圣之和者”,把他与伯夷、伊尹、孔子相提并论,后世尊之为“和圣”,很显然,此人比较合适做推广代言人,就这样开始大力宣传此人。不过说句题外话,柳下惠坐怀不乱,也许人家真的是正人君子,没有污的思想,对他来讲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只不过后人却喜欢拿他来调侃罢了。
坐怀不乱柳下惠是个品行端正的正人君子吗
柳下惠本名为展获,其字为子禽,而“柳下”是他的食邑,而“惠”是他的谥号,因而被称为是柳下惠,他是我们中国历史上传统道德模范人物,虽历史上关于他生平的记载很少,但他品行端正,学识深厚,得众人赞叹。
公元前720年,柳下惠于鲁地出生。五年后,才五岁的柳下惠便丧父,二十岁的他娶了自己的结发妻子姜氏。
公元前695年,满二十六岁的柳下惠外出办事,因地方偏远便在外住宿,便有其“坐怀不乱”的故事产生。
公元前694年,柳下惠入鲁国为官任参末议,次年为上夫士师。
公元前692年,柳下惠因生性耿直,身处朝政不愿同流合污便开始不断被罢黜的官场生涯,是一黜。
公元前687年,柳下惠重新被复用为士师,是为二仕。
公元前685年,三十六岁的柳下惠被罢黜官职,为二黜。
公元前681年,时隔四年的柳下惠重新被复职为士师,为三仕。
公元前680年,这次仅隔一年时光,柳下惠便被三黜。
公元前672年,四十九岁的柳下惠重新任用为士师,同年又被罢黜官职,为四黜。
公元前662年,此时朝廷欲复用柳下惠,他并没有接受。
公元前621年,柳下惠逝世,享年百岁。
柳下惠官场一生跌但起伏,不是他没有抱负,而是不愿放弃为人正道去获得官位,实乃不义不忠。
柳下惠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柳下惠以正人君子的高尚品德闻名于世,我们所熟知便是他坐怀不乱的故事,也正是如此,坐怀不乱成为现如今男子品德高尚的代表词,也用这个来赞扬男子在两性关系中正直高尚的一面。
柳下惠为鲁国人,其父为鲁孝公的儿子,柳下惠深受世人的崇敬,不仅是因为他为人品德谦厚正直,其学识深厚,颇有远见更因为他为官清正廉洁,不与腐败的政治风气同流合污且勇于指正错误的品德深得人心。
孔子曾在百年之后感慨柳下惠的仕途不顺,本是一个十分有抱负的人才,却因品性耿直屡被罢黜不得重用,对此很是惋惜,由此也证实了柳下惠乃是一个贤能,博学多才之人。
因此柳下惠被称为是“直道而事人”,坚持做人的原则,坚持做事的准则,坚持正确的道德观,故在阿谀奉承腐败的朝政中难以生存。
《国语》中曾记载柳下惠十分不赞同臧文仲祭祀海鸟之事,当时臧文仲下令让全城百姓祭祀它,而柳下惠认为祭祀是国家制度,而制度是治国的根本,所以要谨慎对待即使有关的制度,而海鸟只是飞到鲁地并不知其有何功劳便如此亲率祭祀,实为不仁智之举。
由此可以看出柳下惠为官正直且深谙礼制,而孟子也曾称其为“和圣”可见他德行高尚之处,加上他后来隐居不出,也证明了他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柳下惠坐怀不乱的故事
柳下惠为春秋时期的鲁国人,是为鲁孝公的后代,是中国历史的“四大圣人”之一,而为何会称柳下惠为“圣人”,因为他“坐怀不乱”的故事体现了柳下惠正直的品性,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这个故事是怎么样的吧。
柳下惠当时外出办事,因路途遥远便借宿他人门下,那天夜里十分寒冷,便有一个没有住处的女子前来投宿,寒夜中一直赶路的女子此时已经被冻的说不出话,加上寒风萧瑟,甚是寒冷。
遂柳下惠收留了女子,见其受冻已久,在屋中仍不得舒展暖和,恐其冻死,便让女子坐在他的怀中取暖,他解开外衣将她包裹于衣内,就这样一起坐了一个晚上,柳下惠怀抱女子丝毫没有发生越轨的行为,于是此事被广为流传,认柳下惠为正人君子,成为男子的典范。
而另一个说法是在某个夏天,柳下惠外出访友,路途中忽遇大雨,便为了躲雨向着郊外的古庙跑去,但还没进去,只脚踏入门槛,便发现已有一女子裸着身子在庙中拧着被雨打湿的衣服,便急忙退出,站在槐树之下,任暴雨倾袭,后庙中的女子发现,立着湿衣。因此便被传为佳话,故有其“坐怀(槐)不乱”的美名。
故世人便用柳下惠“坐怀不乱”来称叹男子在两性上的正直美德。
相关参考
《论语》中记载,柳下惠在做一个小官时,因为性格耿直,不愿意巴结其他官员,所以很容易得罪高官权贵。柳下惠因此遭到其他官员的排挤,连续三次被罢官。柳下惠虽然连受打击郁郁不得志,但因为他的才能闻名天下,各国
...是会碰到这样的事,还不如一直留在自己的家乡。柳下惠坐怀不乱的故事
...是会碰到这样的事,还不如一直留在自己的家乡。柳下惠坐怀不乱的故事
...岁的柳下惠外出办事,因地方偏远便在外住宿,便有其“坐怀不乱”的故事产生。公元前694
...岁的柳下惠外出办事,因地方偏远便在外住宿,便有其“坐怀不乱”的故事产生。公元前694
柳下惠坐怀不乱的故事?柳下惠为春秋时期的鲁国人,是为鲁孝公的后代,是中国历史的“四大圣人”之一,而为何会称柳下惠为“圣人”,因为他“坐怀不乱”的故事体现了柳下惠正直的品性,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这个故
柳下惠是鲁国名人,曾担任鲁国大夫一职,后来隐居山林。柳下惠是人们心中传统道德的楷模,其中他坐怀不乱的故事至今仍广为传颂。孔子曾尊称他为和圣,评价他为被遗落的圣人。关于柳下惠的记载很少,但是《论语》、《
柳下惠生于公元前720年,是周朝时期的鲁国人,曾任鲁国大夫一职,原名展获,因为死后谥号是惠,人们才常称他为柳下惠。提起柳下惠,自然少不了柳下惠坐怀不乱的故事,孔子曾尊称他为和圣,评价他为被遗落的圣人,
柳下惠的弟弟柳下惠乃是忠义正直,道德高尚的君子,乃坐怀不乱,作风正派之人,且为人学识丰厚,闻名至今的贤臣雅士。而柳下惠的弟弟却是一个为非作歹占据一方领导数千盗匪的盗贼头领,人称盗跖。柳下跖图片盗跖原
我们常说兄弟齐心,其利断金,把兄弟之间尚且团结有力,亲兄弟就一定更加和睦可亲。然而事实却不一定是这样的。在春秋时期的鲁国,就有这么一对贵族出身的兄弟,走的是截然相反的道路,哥哥叫柳下惠,弟弟叫柳下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