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美人计”如何让大明王朝轰然倒塌?
Posted 美人计
篇首语:学问勤中得,富裕俭中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满清“美人计”如何让大明王朝轰然倒塌?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2、历史人物 一位邮递员被朝廷裁撤,一怒之下造反,推翻大明王朝
满清“美人计”如何让大明王朝轰然倒塌?
得知原因后竟毛遂自荐要亲自上阵施展美人计。皇太极虽然觉得此事自己大有戴绿帽子之嫌,但是,他生性豁达大度,深知国事重于家事的轻重利害,于是,便毅然准奏放行。
公元1641年,也就是明崇祯十五年,明清在山海关外进行了决定双方命运的最后一次大会战,同时也使持续了三年之久的松山之战结束。清军大获全胜,明军不仅十三万人全军覆没,而且被崇祯皇帝倚为大明江山的中流砥柱,天下士子向往的英雄楷模,明朝的蓟辽总督洪承畴大人竟也以身殉国了。崇祯皇帝闻讯后专门为洪承畴在京师招魂七天,做了祭文来追悼他,很多名流学子都是眼含热泪的做了诗词文章来纪念洪大人,大明举国上下一派“人之云亡,邦国殄瘁”的凄惨景象。直到数年后大清摄政王多尔衮进入北京,善良的人们才突然发现这位被万民拥戴的洪大人原来没死,而已经成为了带领大清八旗劲旅鲸吞大明万里江山的引路人!
洪承畴,字彦演,号亨九,出生于公元1593年,也就是明万历二十一年,福建泉州府南安县人。洪承畴虽说出身书香世家,少年时好学上进,博览群书,表现出治国平天下的远大抱负,其叔父又是启蒙老师的洪启胤在洪承畴的一篇作文中批下“家驹千里,国石万钧”的评语。
万历四十四年,十年寒窗苦读的洪承畴赴京会考,一榜高中进士及第,初授刑部江西清吏司主事,历员外郎、郎中、刑部任事、浙江提学佥事、陕西督道参议等职。后破格晋升为延绥巡抚,开始举兵镇压农民起义军。
洪承畴虽是书生,但他治军有方,镇压农民起义军连胜连捷,不仅俘杀了高迎祥,还多次打败李自成,一时朝野上下颂声鹊起,纷纷称洪承畴的军队为“洪军”。崇祯四年,洪承畴升任陕西三边总督,七年,加兵部尚书衔兼管三边军务。崇祯十一年,洪承畴在潼关南原设伏,大败李自成部农民起义军。惨败的李自成仅率百余人逃入商洛山中,使当时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进入了低潮时期。南园之战是大明王朝军队对农民起义军的唯一的一次大捷,也是最后一次。
崇祯十一年九月,山海关外的清军分两路攻破明兵部侍郎吴阿衡监督的长城防线,入侵华北。抗清名臣三边总督孙承宗全家壮烈牺牲,宣大总督卢象升在巨鹿阵亡殉国。各地明军避不敢战,清军连下华北四十多座城池,甚至攻入济南,俘虏了崇祯皇帝的堂兄弟德王,直到次年三月才带着大量的美女财物返回辽东。犹如惊弓之鸟的崇祯皇帝不得不从内战前线急招洪承畴率所部“洪军”勤王。洪承畴进京后被任命为蓟辽总督,主持前线对清军作战事务。开展对清军耗时三年的松山大战。松山大战最后以明军大败、清军大胜告终。
松山大战改变了明清军事力量的对比,成为了明朝衰亡和满清强盛的转折点。而洪承畴的被俘更使大明王朝处于失去军中得力主帅的不利地位。而此时中原的李自成、张献忠的农民起义军也趁着明清松山大战之机迅速发展壮大,原本在中原处于攻势的明军失去了主动地位。在清军与农民起义军两大军事势力东西交攻之下,此时大明王朝已处于风雨飘摇的覆灭的前夕。因此松山大战之败对于大明王朝是一次严重的致命的军事失败,作为总督此战的洪承畴无疑难逃其咎。
洪承畴的被俘后,早已心怀入主中原野心的清帝皇太极深知他对中原的地理、物情、民俗、世态了如指掌,军力布防更是烂熟于胸,一心想将他收为己用,对他备加关照,恩遇礼厚,并不断派人前去劝降。可是虽然不断派说客辩士劝洪承畴剃发易服,洪承畴却一一拒绝,并以绝食明志。
皇太极碰了几次钉子之后,并不甘心,便下诏说有人能招降洪承畴的将给以中赏。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洪承畴的旧仆金升报告皇太极说自己主人性情刚烈,软硬不吃,唯独生平最爱美女,不妨从此处着手。皇太极立刻下令搜罗美女送到洪承畴的面前,谁知洪承畴对这些美女并不在意,依旧绝食等死。无计可施的皇太极回到寝宫休息时,不停地长吁短叹,心细如发的皇妃大玉儿见此情形便上前询问,得知原因后竟毛遂自荐要亲自上阵施展美人计。皇太极虽然觉得此事自己大有戴绿帽子之嫌,但是,他生性豁达大度,深知国事重于家事的轻重利害,于是,便毅然准奏放行。
这大玉儿就是名满清朝朝野上下的美女小博尔济吉特氏,也就是后来家喻户晓的庄妃,孝庄太后。当天晚上大玉儿精心打扮一番,带了一壶参汤秘密出宫来到关押洪承畴的牢房,见到洪承畴正闭目危坐,一副凛然不可侵犯的神态,便娇媚地柔声说道,洪将军,你对大明江山如此赤胆忠心,实在令人敬佩。将军即使绝食,难道就不喝口水而后就义吗?将军,你还是喝一口吧!洪承畴望着这迷人秀色,听着这娇声温柔的话语,闻着这温馨诱人的香味,顿时心神摇荡。丽人不断劝饮,同时以壶承其唇。洪承畴不知这“水”是人参汤,便出乎意料地喝了一口。丽人又温柔地接连劝慰,洪承畴竟连饮了几口。就这样洪承畴见到面前这位倾国倾城佳人后立刻放弃本来的矜持,逐步落入桃色的陷阱。几口饮尽参汤后,一个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英雄豪杰,没有马革裹尸于战场之上,殉节于刀斧绳索之下,竟然堕落在满清的一个美艳嫔妃的石榴裙之中。
翌日,皇太极亲临太庙,洪承畴立而不跪。皇太极问寒问暖,见洪承畴衣服单薄,当即脱下自己身上貂裘,披在洪承畴的身上说,“先生得无寒乎?”洪承畴瞠目视久,不禁叹曰:”真命世之主也!”于是跪地叩头请降。随即又剃发易服,归顺大清。皇太极大喜说:“我今获一导者,安得不乐!”随后对洪承畴委以重任。后来,当得知那天夜里把壶劝饮的丽人是当今满清皇上最宠爱的庄妃大玉儿时,洪承畴不胜惶恐。可是皇太极和庄妃待他态度如常,好像根本没有发生此事一般。洪承畴越发感激,从此便死心踏地为大清效犬马之劳。
洪承畴本是明朝能臣,位高权重,口碑也不错,既为皇帝倚重,也受同僚和部下的推崇爱戴。松山兵败,举国震惊,都以为洪承畴必死无疑,崇祯皇帝极为痛悼,辍朝三日,以王侯规格“予祭十六坛”,七日一坛,于五月十日亲自致祭,还御制“悼洪经略文”明昭天下。明朝君臣对洪承畴的倚重和期望从中可见一斑。
洪承畴在满清美人计的诱惑下,投降了清廷,不仅严重打击了大明王朝抗击清军的士气,而且使清军得到一个可以迅速鲸吞大明王朝万里江山的前部开路向导。自此以后的满清入主中原时,在和明朝军队的对阵中,以及对明朝率军将领的劝降中,可以看到洪承畴起到了满清军队所难以起到的作用。
难怪后人说洪承畴在清朝汉官中的开国功劳可谓第一,即便是“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吴三桂也难以望其项背!洪承畴在前明王朝深受恩宠,从一介寒士做到了三军统帅的高位。可以说大明朝对不起天下的老百姓,但绝没有对不起洪承畴。洪承畴经不住美人计的诱惑,拜倒在异族美女的石榴裙下,投降变节,攻打故国,并不遗余力地帮助满清将抗清志士赶尽杀绝,斩草除根。洪承畴对故国同胞狠下毒手,自然引人侧目。有人就悄悄在洪府门上贴了一幅对联,上联是“一二三四五六七”;下联是“孝悌忠信礼义廉”,暗喻“忘八无耻”,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即便现在看来明朝的灭亡是大势所趋,但洪承畴卖身投靠满清无疑是叛国投敌的汉奸。因此明末清初的中国汉人为什么切齿痛恨洪承畴也就不难理解了。
历史人物 一位邮递员被朝廷裁撤,一怒之下造反,推翻大明王朝
1644年3月19日午时,李自成率领数十万大军,由德胜门进入北京城,统治中国276年的大明王朝轰然倒塌。虽然是李自成推翻了明朝,但其实他和明朝之间还有着一段鲜为人知的渊源,李自成原来曾为明朝效力,后因失去工作,一怒之下,起兵造反,最终推翻了明朝。那么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按照史料记载,李自成出生于陕西米脂县双全堡的一户农家,家境十分贫寒。李自成早年的经历和朱元璋有些类似,他乳名黄娃子、黄来儿,年幼时也做过和尚,被称为“黄来僧”。稍微大一点后,李自成给地主家放羊,而朱元璋是给地主家放牛。后来父母接连过世,已经逐渐成年李自成被迫离开家乡,寻求生路。> >大概在明朝天启六年时,21岁的李自成找到了一份工作,“应募银川驿马夫”。当时的驿站,大致相当于今天的邮局,而李自成的职业相当于今天的“邮递员”。虽然此时李自成的工作很辛苦,生活依然贫寒,但此时毕竟算是国家工作人员,领着朝廷的俸禄。>天启七年,陕西澄城县爆发农民起义,揭开了明末农民战争的序幕,各个农民纷纷揭竿而起。但这时候的李自成却没啥动静,毕竟造反是个危险性极大的活动,李自成虽说过的不好,但毕竟还吃着朝廷的粮饷,每到揭不开锅的地步,再说非到万不得已之时,谁愿意铤而走险去造反呢?>到了崇祯二年,情况发生了变化。这一年刑部给事中刘懋上书,说驿站系统积弊丛生,建议皇帝对其进行整顿。崇祯皇帝采纳了刘懋的建议,对全国的驿站系统进行了改革,说是改革,其实方法很简单,就是裁撤大量驿站以及马夫、驿卒,来节省开支。到崇祯四年,驿站裁撤结束,共为朝廷节省六十八万多两白银。>崇祯帝虽然每年省下了六十八万两银子,但同时也丢了整个大明,因为在这场驿站裁撤改革中,银川驿卒李自成失业了。屋漏偏逢连夜雨,这时候李自成还欠了外债,因失业无力偿还,被地主告到县衙。县令晏子宾将李自成“械而游于市,将置至死”,后来才被亲朋救出。> >加上此时陕西遭遇严重灾荒,米价暴涨,甚至用六钱银子才能买到一斗米。摆在李自成面前的只剩下两条路,等着饿死或者造反求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李自成带着一群生活无着的农民起兵造反,当然他最初的目的只是活下来,并没有想到自己能够推翻大明王朝。>崇祯三年,李自成起兵,经过十几年的战斗,到崇祯十七年正月初一,他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正月初八,李自成率军北上,仅用两个月的时间,就兵临北京城下。此时明朝虽然有三大营十余万人守城,但北京城不战而降,明朝最终灭亡。后人称“明末李自成,银川驿之一马夫耳。因裁驿站、饥荒,无所得食,,奋臂一呼,卒至土崩,不可救”。相关参考
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坚在淝水之战中败北。曾经强盛一时,统治大半个中国的前秦帝国轰然倒塌,构成前秦民族马赛克的各个族群纷纷自立,互相攻伐,中国北方再次陷入混战。386年春,鲜卑拓跋部领袖拓跋恢复代国
他是大明无双将军,曾让满清八旗闻风丧胆,但却被韩国人黑成鼠辈
公元1573年九月初九,大雨倾盆,这一天是汉人的重阳节,也是西蜀僰(bó)人的「”赛神节”。西蜀九丝城里,僰人正在欢度这个堪比汉人春节的「”佳节”,所有危险的气息都隐藏在这一天的倾盆大雨之中。就在僰人
...内忧外患之际:内有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烽火四起;外有满清八旗劲旅,虎视眈眈。历经二百多年的大明王朝,此时社稷零落,山河破碎。作为希望成为中兴大明王朝一代明主的崇祯皇帝,虽然决事果断,雷厉风行,但却有心细...
崇祯十七年的凌晨,崇祯亲手砍断女儿的手臂,逼死皇后。他跌跌撞撞跑到奉天殿擂鼓撞钟,然而文官不见,武将不朝。万念俱灰的崇祯用鲜血写下诏书之后,自缢于煤山,维持近300年的明朝大厦轰然倒塌。其实,明王朝到
数千年的中国封建历史,在相当程度上,是一部谎言史。它靠着一层又一层谎言的支撑,度过了悠久而漫长的岁月。然而到了1840年,这个古老的帝国在鸦片战争的炮火中轰然倒塌,只是谁也没有注意到,真正摧毁这个
秦灭楚之战,是战国末期秦统一战争中关键的一战,楚国和其他五国的亡国之战一样迅速灭亡的亡了国,战争从公元前226年开始到公元前223年结束,仅仅持续了四年战争立国八百年之久的楚国就轰然倒塌。在《史记》中
数千年的中国封建历史,在相当程度上,是一部谎言史。它靠着一层又一层谎言的支撑,度过了悠久而漫长的岁月。然而到了1840年,这个古老的帝国在鸦片战争的炮火中轰然倒塌,只是谁也没有注意到,真正摧毁这个帝国
史上名将,要么顺应历史大势,击破强敌,扫除残余,建功立业,诸如白起、韩信、李靖、常遇春等;要么在处于颓势之际,力挽狂澜,保家卫国,诸如李光弼、岳武穆、左宗棠;还有一种,未必代表历史大势,也不能力挽狂澜,...
史上名将,要么顺应历史大势,击破强敌,扫除残余,建功立业,诸如白起、韩信、李靖、常遇春等;要么在处于颓势之际,力挽狂澜,保家卫国,诸如李光弼、岳武穆、左宗棠;还有一种,未必代表历史大势,也不能力挽狂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