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四大刺客为何被后人称道?细思极恐!
篇首语:有的时候难过的不是结局不够好,而是真诚没有被善待。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四大刺客为何被后人称道?细思极恐!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春秋战国四大刺客为何被后人称道?细思极恐!
说起中国古代四大刺客,人人都略知一二,为他们的成功额手称庆,为他们的失败抚掌叹息!他们因行刺别人而名留青史,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世界观。士为知己者死的精神信仰,深入人心。可是细细思考起来,这些人就是刺客,采取的极端恐怖行动,真的值得被后世赞扬吗?
故事梗概!
一、专诸刺王僚
专诸由伍子胥介绍给公子光。公子光、伍子胥、专诸三人密谋刺杀吴王僚。吴王僚爱好吃美味的烤鱼,于是专诸专门学习烤鱼技术,做得烤鱼美味无比,远近闻名。公子光于是邀请王僚来自己家吃烤鱼,专诸将烤好的鱼呈上,作案的凶器就藏在烤鱼的肚子里。专诸接近吴王僚后,抓住鱼腹中的匕首,赐死吴王僚。专诸自己被卫士剁成肉酱!
二、要离刺庆忌
公子光与伍子胥合谋,由专诸执行刺杀王僚后,王僚的儿子公子庆忌逃亡在外。
公子庆忌是个厉害人物,在外招兵买马,想要报仇雪恨。公子光因此坐卧难安。伍子胥又给公子光,此时叫做吴王阖闾,介绍了看似弱不禁风的勇士,要离。
三人密谋实施苦肉计,找借口杀了要离全家老少,并砍掉要离的右臂,使要离投奔公子庆忌时能得到其信任。
公子庆忌果然对要离信任不疑,委以重任。要离因此有机会接近公子庆忌,要离趁公子庆忌不做防备,用长矛刺杀了公子庆忌。公子庆忌临死嘱托侍卫不要杀死要离,但要离自刎而死!
三、聂政刺侠累
韩国大夫严仲子与韩国相国侠累廷争结仇,严仲子被迫逃亡。遇到聂政。他重金结交聂政,委托聂政刺杀侠累为自己报仇。聂政独创龙潭虎穴,当街杀死侠累,并杀掉侠累的卫士十几人。聂政因怕连累到严仲子及自己的家人,拿剑自毁容貌,挖眼剖腹自杀身亡。
四、荆轲刺秦王
秦王嬴政继位后,加快统一六国的步伐。眼见秦国就要攻打燕国,燕太子丹辗转找到荆轲,委托荆轲刺杀秦王嬴政。荆轲借口献上燕国的大城市督亢的地图以及嬴政的仇人樊于期的人头,出使秦国。荆轲展开地图,图穷匕见,荆轲举起匕首刺杀秦王。秦王躲闪开,随后用长剑击杀荆轲,将荆轲斩成数段!
这次四大刺客,出身都不是名门望族,而委托他们的不是朝中大官,就是公子,太子。刺杀的人物,也是宰相,公子,国君之类的大人物。
因为得到身份地位比自己高的贵族公子们的厚待与信任,这些人舍生忘死,敢于闯入龙潭虎穴,用以报答别人对自己的信任与厚待!这就是所谓的侠义精神吗?
士为知己者死,何为知己?贵公子门平日里对平民百姓不屑一顾,用人之际,赏重金,与交游,同饭食,这种临时抱佛脚的假仁假义,真的能被看做知己吗?
本质是否在于人的阶级属性?上层阶级对下层阶级士以友好,下层阶级就要以命相报!这真的是侠义精神吗,这样的侠义精神未免过于狭义!
贵公子们的刺杀,为了争权夺利,为了家国利益,私心有之,公心我没有看到!被刺杀的人又有何罪?
吴王僚未尝不是一代明君,只因为阻碍了伍子胥报仇,阻碍了公子光的发展,便被刺杀!
公子庆忌为父报仇,秣兵历马,有何不可?伍子胥以及公子光定要斩尽杀绝,斩草除根!
侠累与严仲子纯属个人恩怨,侠累因为权力斗争失败,就必要置人于死地而后快!
燕太子因为和嬴政有私仇,加上燕国实力弱小,就出派刺客的阴招!
他们的动机光明正大吗、利国利民吗?‘完全没有!
那作为工具的刺客,他们行为的本身,又有何意义?他们只知道自己的任务是刺杀,刺杀是为了显示自己的侠义,是为了报答恩主的知遇之恩!他们单纯又愚蠢!
不管如何,后人们还是对这四人津津乐道,传颂他们的勇气与魄力!
可能下层阶级的人对想要出人头地,扬名立万是极其渴望而又太缺少机会了吧?面对上层阶级抛来的“橄榄枝”,手足无措,受宠若惊!这何尝不是人性深处的悲哀!但下层人本身并不会觉得自己只是被利用的工具,重来一次,他们还是会把握机会。人们歌颂他们,大概也是歌颂下层人民的激情与热血,羡慕他们以平民之身得以扬名立万,名垂青史!
这给后世的微末之人树立了精神榜样,只是,这样的榜样,真的好吗?
太史公司马迁对几人的评价说这几人的侠义之举有的行动成功,有的没有成功,但他们的志向意图都清楚明朗,没有违背自己良心,声明传到后世,这难道是虚妄吗?
我想,太史公被历史上的悲剧人物未免过于偏爱了!悲剧人物是很惨烈,但这样读史,我们的价值观还真的能公正,能不偏不倚吗?细思极恐!
一战时期的科技就已如此,细思极恐
一战,美军配备的法制155毫米榴弹炮。 1914年,一战打响,人类武器科技成果如速射炮、空袭、装甲车以及化学武器等登陆战场,互相厮杀。科技进步,死亡无数。科技的发展研制了大量致命性武器,这使得士兵可以杀人更多,也使得自己更容易被杀。(德兰) 德军士兵在探空气球上放置毒气弹,以此来毒杀英军。照片大约拍于1914-1918年之间。 美军正在使用对空监听器。照片大约拍于1914-1918年之间。 这种监听器是通过收集空中飞行器发动机的声音来识别空袭。 1915年,法国,配备机枪的运钞车。 德国巴黎大炮。照片大约拍于1914-1918年之间。 巴黎大炮射程达到惊人的130公里,这门大炮因在德国境内炮击了巴黎数次而得名。 1915年,一列位于西班牙加利西亚省的奥地利装甲列车。 1918年春,一节位于乌克兰境内的火车车厢内至少装有9台重型机枪以及一些弹药盒。 1917年9月,前线后方的一支德国通讯班正在利用自行车式发电机来启动无线电台。 1918年,一名美国大兵在哈利·戴维森摩托上的英姿。 1917年4月3日,美军新式坦克。 德国步兵们在战壕中等待作战。照片大约拍于1914-1918年之间。 这些士兵都戴着防毒面具和帽子上附着铁板的钢盔帽。 假树观察哨。照片大约拍于1914-1918年之间。 1917年11月,一辆英制MKIV坦克出现在伦敦市长组织的活动中。 1917年,在巴勒斯坦加沙城的附近,土耳其军队在使用一架日像仪。 日像仪是一种无线太阳能电报传输设备,利用闪烁的日光来传送摩斯密码编成的信号,最终会反射在镜子中被军队所接收。 1915年左右,红十字会为集中输送伤员而设计的车子。窄小的轮子似乎并不适合混乱泥泞的战场。 1918年1月8日,战区里一架废弃的德国挖壕机。事实上大部分战壕都是人力一点点完成的,个别时候才需要机器的辅助。 一位德国军官正手执电话筒通话,而其他两位士兵抬着满满一轴电话线。照片大约拍于1914-1918年之间。 1918年前后,美国底特律林肯汽车公司,妇女们在焊接车间内辛勤工作以支援前线。 1918年6月26日,位于法国阿尔萨斯二线战区的美国126步兵团,正在架设法国37毫米步兵炮。 1918年9月4日,位于法国巴黎香榭丽舍大街上的电报局内的电报机。 英国装甲车。照片大约拍于1914-1918年之间。 一名澳大利亚第69空军中队的成员正在修复R.E.8飞机携带的燃烧弹。照片大约拍于1914-1918年之间。 1918年,法国前线,摩托车机械化部队。 1915年,德军士兵装填毒气弹。 德军为了突破法军的战线,首先向法军释放了氯气。随后交战双方开始互相向对方施放毒气,一战中约有10万人死于毒气袭击。 1918年3月5日,美国林肯郡,两位女工驾驶蒸汽机在一个站点进行坦克试验。 美国新泽西州,戴防毒面具的美军士兵进行军事训练。照片大约拍于1914-1918年之间。 一名德军士兵正在操纵AE800型热气球侦察敌方动向。照片大约拍于1914-1918年之间。 1917年,在意大利乌迪内的小村庄中,一架被缴获的巨型德国大炮。 法国军队的移动医疗车装备。照片大约拍于1914-1918年之间。 战场上美国和法国摄影师手中的摄影装备。照片大约拍于1914-1918年之间。只有它们不是用来杀人的,它们是用来记录杀人的。 微言大义:战争科技进步一点点,战场上死亡人数就是一大片。相关参考
女娃莫名溺死,为何化为精卫填海?刑天舞干戚,因何如此不甘?夸父逐日,为何干渴而死?炎帝炎黄之争相信大家都已经耳熟能详,这场战争的结果是黄帝取得了胜利。可能大家还不清楚,其实炎帝和黄帝是同父异母的兄弟,
原标题:细思极恐的白帝城托孤顺时针研习历史,逆时针解毒世界>微信公众号:历史研习社>原创-No.1098>作者:念田> 审核:喵大大 编排:慧>蜀汉章武元年
一战,美军配备的法制155毫米榴弹炮。1914年,一战打响,人类武器科技成果如速射炮、空袭、装甲车以及化学武器等登陆战场,互相厮杀。科技进步,死亡无数。科技的发展研制了大量致命性武器,这使得士兵可以杀
洋洋洒洒一部三国演义,描绘了无数光辉的英雄形象,以及无数脍炙人口的精彩故事,每每让人看得热血沸腾。然而,三国也是一个阴谋横飞的年代,阴谋的存在甚至颠覆了我们心中某些人物的正面形象,下面就让我们来探索一
洋洋洒洒一部三国演义,描绘了无数光辉的英雄形象,以及无数脍炙人口的精彩故事,每每让人看得热血沸腾。然而,三国也是一个阴谋横飞的年代,阴谋的存在甚至颠覆了我们心中某些人物的正面形象,下面就让我们来探索一
刘备身上有令人细思极恐的三点,曹操知后一辈子都想杀了他 很多人对刘备印象不好,认为在《三国演义》里,刘备就是个只会哭哭啼啼的怂货,打仗要靠关张赵马黄,策划要靠诸葛亮。但是实际上,刘备并非无能之辈,仔
说到了二战,我们的记忆似乎就被带到了过去,看到了过去的英雄们为了国家而努力奋斗。的确,二战曾经给我们国家带来了深痛的伤害,让不少的中国百姓都死在了这场战乱。但除了我们国家曾经因二战受到伤害以外,世界上
中国历史上出现的这三大巧合,细思极恐,只能感叹冥冥之中有天意
我们常常感叹“天道有轮回,苍天饶过谁”,这句话现在已经成了自我调侃的金句了,然而天道是否有轮回谁也不好下定论,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出现了太多太多不可思议的事情,以我们目前现在对世界的认知对很多东西还不能
在中国历史书中有一段很耐人寻味的记录。这段记录记载在《吕太后本纪》里:七年秋八月戊寅,孝惠帝崩。发丧,太后哭,泣不下。留侯子张辟彊为侍中,年十五,谓丞相曰:「”太后独有孝惠,今崩,哭不悲,君知其解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