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延安窑洞的忠诚加拿大朋友 抗战英烈白求恩
Posted 白求恩
篇首语:临文乍了了,彻卷兀若无。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走近延安窑洞的忠诚加拿大朋友 抗战英烈白求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走近延安窑洞的忠诚加拿大朋友 抗战英烈白求恩
抗日英烈诺尔曼白求恩(1890-1939),加拿大人。加美援华医疗队医生。2014年9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授予抗日英烈荣誉称号。
诺尔曼白求恩烈士简介
诺尔曼编写了多种战地医疗教材并亲自讲课。他的牺牲精神、工作热忱、高度责任心,堪称模范。他虽年近五旬,但多次为伤员输血,一次竟连续为115名伤员做手术,持续时间达69个小时。1939年10月下旬,在抢救伤员时左手中指被手术刀割破,终因伤势恶化,感染败血症,医治无效,于 11月12日在河北省唐县黄石口村逝世。12月1日,延安各界举行追悼大会,毛泽东题了挽词,并写了《纪念白求恩》一文,高度赞扬白求恩伟大的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诺尔曼白求恩烈士生平经历
诺尔曼·白求恩(Norman Bethune)(1890~1939),加拿大共产党员,国际共产主义战士,著名胸外科医师。1890年3月3日生于加拿大安达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镇一个牧师家庭。青年时代,当过轮船侍者、伐木工、小学教员、记者。1916年毕业于多伦多大学医学院,获学士学位。曾在欧美一些国家观摩、实习,在英国和加拿大担任过上尉军医、外科主任。1922年被录取为英国皇家外科医学会会员。1933年被聘为加拿大联邦和地方政府卫生部门的顾问。1935年被选为美国胸外科学会会员、理事。他的胸外科医术在加拿大、英国和美国医学界享有盛名。
加入共产党
加拿大共产党认为,1935年加入该党的白求恩是为了投入对中国社会主义运动。但是一些西方人认为,白求恩的动机完全出于人道主义考虑这种看法非常值得怀疑。基本的事实是他一加入加拿大共产党就去了西班牙帮助反抗法西斯的民主斗争,接着又去中国帮助共产主义者对抗日本帝国主义。最新关于他的传记,LarryHannant所著的ThePoliticsofPassion,里面也记述了他拒绝在蒋中正领导的国民政府工作而去帮助中国共产主义者。
来到中国
1936年8月,德、意法西斯入侵西班牙,白求恩毅然放弃在医务界优厚的待遇和舒适的生活,参加了加拿大援助西班牙的人民志愿军。他担任了战地救护队长,冒着生命危险在战场上抢救伤员。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白求恩得知后,极力呼吁援助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在白求恩的请求下,加拿大和美国共产党批准他携带大量医药器械¤,于1938年1月来到中国。
白求恩到达延安,见到毛泽东同志以后,第一件事就是郑重地递交党证,然后详细说明他的工作计划,请求派他到前线去。他说:“我不是为生活享受而来的!需要照顾的是伤员,不是我自己!”在晋察冀边区抗日前线,他同八路军士兵、乡村老百姓一样,穿草鞋和粗布衣裳,吃玉米棒子和山药蛋。有个翻译劝他说:“你是军区卫生顾问,贡献比我们大得多,吃好点,保证身体健康,也不算特殊。”白求恩却说:“贡献也不是银行里的存折,贡献大就应当向人民伸手要更多的利息。我是个共产主义战士,怎能向党、向人民要求特殊呢?”白求恩本着“一切为伤员着想”的原则,废寝忘食地工作,从不顾及个人安危。
为了能及时抢救伤员,他总是把救护所设在离前线较近的地方。在战斗中,白求恩常常连续为伤员动手术,几十个小时不能合眼。在河间、齐会战斗中,白求恩的手术室就设在离前线几里地的一座小庙里。日寇的炸弹落在小庙后院,炸塌了庙墙,但白求恩岿然不动,连续工作了69个小时,直到为115名伤员施行手术后才转移。为了挽救伤员的生命,白求恩曾几次献血,最后甚至贡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1939年10月,日军发动了大规模“冬季扫荡”。在摩天岭前线,战斗非常激烈,敌人离医疗队所在的村子越来越近,但白求恩坚持为最后10名伤员做手术。当手术室外枪炮大作,子弹横飞时,白求恩想到的却是怎样保住伤员的腿。直到做好最后一例手术,白求恩才放心地撤离。就是在这次手术中,他的左手中指被手术刀割破,第二天他仍坚持为伤员动手术,结果伤口开始发炎、剧痛。
个人贡献
白求恩在1935年加入了加拿大共产党,曾经访问苏联,看到了那里医疗健康福利的优点,回国后大力推动全民健保,并曾身体力行为穷人免费医疗。
1936年至1937年他到西班牙作为支持国际反法西斯志愿者投身西班牙内战。在此期间他创办了一个移动的伤员急救系统,成了日后被广泛采用的移动军事外科医院的雏形。为了输血以抢救失血过多的伤员,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种运输血液的方法。
人物性格
从幼年起,白求恩就是一个性格倔强、好奇心强并富有主见的孩子。他生性好动,乐于涉足挑战性强的新领域,喜欢野外粗犷的生活。白求恩祖籍苏格兰,其祖辈在音乐、艺术上有很高的造诣。家庭的教育和熏陶不仅造就了白求恩的多才多艺,而且还培养了他的勇敢精神和舍己为人的品格。
家庭婚姻
白求恩的祖先是苏格兰人。他的祖父是医生,父亲是基督教牧师,母亲是传教士。
1923年白求恩与弗兰西斯结婚。1926年白求恩患肺结核,因为觉得快死了,白求恩和妻子离婚。在他康复之后马上复婚。然而由于白求恩过于专注工作,两人于1933年再次离婚。
人物逝世
1939年10月下旬,在涞源县抢救伤员时左手中指被手术刀割破,后给一个外科传染病伤员做手术时受感染,仍不顾伤痛,坚决要求去战地救护。他说:“你们不要拿我当古董,要拿我当一挺机关枪使用。”随即跟医疗队到了前线。终因伤势恶化逝世。17日,晋察冀边区党、政、军领导机关和驻地群众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12月1日,延安各界举行追悼大会,毛泽东题了挽词,并于12月21日写了《纪念白求恩》一文,号召中国共产党员学习他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1940年4月,在河北省唐县军城南关建立了白求恩墓。晋察冀军区决定将军区卫生学校和模范医院分别命名为白求恩卫生学校和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1952年,白求恩的灵柩迁入石家庄烈士陵园。
历史人物 白求恩的白求恩的生平介绍 白求恩精神
中文名:诺尔曼·白求恩
外文名:Norman Bethune
国籍:加拿大
出生地:加拿大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镇
墓地:石家庄市华北军区烈士陵园
www.cha138.com参考资料:《1938年,毛泽东延安会见白求恩》《加拿大蒙特利尔举办白求恩生平事迹展》《“八路军最老战士”白求恩:创治愈率世界纪录》
1890年3月3日,亨利·诺尔曼·白求恩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北部的格雷文赫斯特小城一个牧师家庭。
1924年,白求恩身患肺结核,仍然顽强拼搏,发明了“人工气胸疗法”,并在自己的身上实验大获成功。其独创的胸外科医术在医学界享有盛名。
1931年夏,白求恩和美国费城皮林父子公司签署了特许专利协议,后者负责全权制造和销售由白求恩发明、并以“白求恩器械”命名的外科手术器械——这类器械共有22种之多,这些器械在当时处于极为领先的地位。
1936年至1937年,白求恩到西班牙作为支持国际反法西斯志愿者投身西班牙内战。在此期间他创办了一个移动的伤员急救系统,成了日后被广泛采用的移动军事外科医院的雏形。为了输血以抢救失血过多的伤员,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种运输血液的方法,在医学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937年,中国的抗日战争爆发,白求恩率领一个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来到中国解放区,1938年4月经延安转赴晋察冀边区,在那里工作了两年,他的牺牲精神、工作热忱、责任心均称模范,直至以身殉职。他的事迹受到中国人民的广泛赞扬。
相关参考
在枣园,蒋介石终于看见了他的对手毛泽东曾经住过的那间窑洞,与当地农民的窑洞没有任何区别。此时,面对破败的延安小城和这些近乎原始的窑洞,蒋介石还是感到十分震惊。他无法想象毛泽东何以在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中
历史客栈之前介绍过加拿大医生白求恩,还有印度医生柯棣华,都在抗战时期来到中国,帮八路军将士们治病,其精神值得永远传扬。其实除了这两位,还有一位德国医生,在中国停留的时间更长,救治的人员也更多,就是汉斯
杨裕民生于1889年。1938年参加领导冀东人民抗日大暴动,任冀东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政治部主任。1939年奉朱德总司令电召,赴八路军总部搞军工。同年7月21日,在跟随总部进行反日军“扫荡”途中病逝,时年
贾力更1907年出生于内蒙古,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初,到广州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结业后返回内蒙古,组织农牧民协会。七七事变爆发后,贾力更在土默特旗积极开展抗日活动。为了开辟敌占区工
【延安的窑洞与妇女】延安市隶属于陕西省,古称肤施;隋朝大业三年(607年),此地设延安郡。清朝顺治年间,延安府领三州十六县。清朝同治年间,左宗棠曾经率湘军入境,镇压袁大魁的捻军武装。民国十七年(192
73年前的今天,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面对烧杀淫掠,顽强不屈的中华民族,一刻也没有放弃抵抗!漫漫长夜,终见晨曦!今天,我们用一个惊心动魄的真实故事,来纪念抗战胜利73周年。铭记历史,珍爱和平!>▲&nb
抗日前的延安: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延安曾经是党中央的所在地,物质生活十分艰苦,住的是土窑洞,吃的是小米饭,穿的是粗布衣,点的是小油灯。尤其是1939年至1943年期间,日军大举“扫荡”,国民党顽
本文摘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作者:孙国,原题:《萧劲光组建红色“御林军”留守延安》1937年12月,中央军委将在延安的八路军后方留守处改编为留守兵团,萧劲光担任司令员。在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领导下,留守
1937年12月,中央军委将在延安的八路军后方留守处改编为留守兵团,萧劲光担任司令员。在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领导下,留守兵团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齐心协力巩固了延安大本营,壮大了革命队伍,扩展了革命根据地
今日,我们重温抗战历史,是警醒后人不要忘记那段历史,更是带领我们的孩子们去走近、了解那段历史。一个民族,倘若活在“民族虚无”和“历史虚无”里,那么这个民族就失去了发展的根,成了无根之木,终究无法长成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