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史真相玄武门之变前李建成为何不杀李世民

Posted 李世民 李建成

篇首语:人生难得几回搏,此时不搏待何时。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唐史真相玄武门之变前李建成为何不杀李世民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唐史真相玄武门之变前李建成为何不杀李世民

2、太子李建成与李元吉当场毙命 玄武门之变真相

唐史真相玄武门之变前李建成为何不杀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以玄武门之变夺得了皇位,但其明白难以消除其逼父、弑兄、杀弟、屠侄的一系列恶行对当时及后世造成的极其恶劣影响,而李世民本身又尤其在乎身后名。终于有一天强忍不住向史官索看实录,当发现实录中如实地记录着自己的种种不堪后。李世民为了挽救弥补自身的形象与声誉,一方面通过篡改实录,弱化其父李渊的开国地位、将李渊虚化,更是把建成、元吉描述的猥琐不堪、懦弱无能,而将取隋代立、平定群雄的功劳揽为己有,把玄武门之变描述成受到太子建成、齐王元吉所逼,自己迫不得已为自保才采取的行为。另一方面通过勤政、德政一系列措施尽力地成为一位明君、圣君以让后人淡忘自己的不光彩的一面。

建成、元吉也远非如唐朝史书中描述的那样不堪,攻占长安、平定刘黑闼都是建成的功劳;李元吉也骁勇过人(曾与尉迟敬德比试武艺),从李世民东征群雄多立战功,在玄武门之变中更是差点以弓弦勒死李世民。而再从太子府的幕僚中更不乏魏征、王珪这般耿直的大臣也可以推知太子李建成绝非宵小之人。

由于秦王李世民长期统军出征,使得其身边不但聚拢了许多能征惯战的武将同时也聚拢了不少出谋划策的智囊。在李渊的纵容之下,秦王府的实力也构成对建成承继帝位的实实在在威胁。魏征因此多次劝建成先下手除去秦王李世民,然建成终未能下手,结果与齐王李元吉死于玄武门。

其实论除去对方的机会,建成的机会显然要远远大于李世民的机会。建成作为太子,手中可供支配的资源显然比秦王李世民要多的多,再加上又得到齐王李元吉的支持。太子府加齐王府的实力对比秦王府是占压倒性优势的。如果李建成想要直接以武力的手段除去李世民的话,甚至都不需要像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那样的阴谋。直接率领太子府与齐王府的两府兵马攻打秦王府就可以除掉李世民了。

然而李建成迟迟下不了手,我认为不外乎有三方面的原因;一、建成已经是太子,李渊年岁已高,只要小心谨慎,熬到李渊驾崩,自己承继帝位,再剪除李世民的威胁就不费吹灰之力。二、如果自己以不正常手段除去李世民,那么自己将背负杀弟的恶名,这在讲究仁义孝道治国的儒家传统里,即便自己登上皇位,那么也将是德行有亏的皇帝,自己会给臣民一个极为恶劣的表率,那么治理国家也将困难重重。三、以武力除去李世民,造成兄弟相残,在儒家的法理里就丧失了承继帝位的法统。毕竟天下还掌握在李渊的手中,兵变成功又是小概念事件。搞不好,即便除去李世民,承继皇位的也不是自己,而自己不过是为别人作嫁衣裳。出于以上三方面的原因,所以不论魏征他们怎么劝,建成不会先下手。

反观李世民方面;一、建成的太子帝位极为稳固,况且建成还有五个儿子存在。所以李世民按正常渠道承继皇位的可能性近於零,所以其要想承继皇位只能依靠武力夺取。二、要想提高兵变成功的可能性也必然要选择在李建成继位之前,因为一旦李建成登上皇位,以李世民与李建成的目前关系,李建成必然会剪除秦王府的羽翼,不会给自己机会。而同时李建成与自己也变成了君臣关系,自己及幕僚再谋求帝位就属于叛逆而远非兵变夺嫡那么简单,甚至自己的幕僚去归顺新皇那也是名正言顺的,而叛逆是灭族之罪,那时秦王府的人心就容易散了,再行叛逆的话无疑痴人说梦。三、李渊晚年沉迷酒色,对国家的控制力已大为减弱,而李建成的班底又不能此时接班。所以在权力交接之际,自己才有成功的可能。所以李建成与李世民之间的兄弟相残必然是由李世民先动手。

李世民虽然想尽力抹除玄武门之变的负面的影响,但事与愿违。当轮到自己儿子时,自己更是绞尽了脑汁,先是太子李承乾预谋刺杀魏王李泰不成,后又勾结侯君集等人阴谋效玄武门旧事逼李世民退位,事败被废。李泰也同时被贬。李承乾之所以会被逼铤而走险就是怕李建成的遭遇落到自身的头上,所以身为太子也感不到安全。可以说太子李承乾的谋反对李世民来说是现世报。李世民后来虽宠爱吴王恪,但吴王恪非嫡出。从命名上来看,长孙皇后的三个儿子,承乾、泰、治,都寄托着治国的愿景在里面。皇位也只该在这三个皇子中选择。而吴王恪生母为隋炀帝女,大臣对有隋炀帝血统的吴王恪必然心有余悸。从命名上来看,吴王恪及其同名弟蜀王愔,恪与愔都有恪守本分之意在里面,与皇位无缘。所以皇位落到了相对比较平庸懦弱的晋王李治手中,不仅皇权就旁落於武则天之手,李唐宗室几乎被武则天屠戮殆尽。

李世民虽通过血腥手段登上了帝位,然心常不自安,时常做噩梦,睡不好觉,一段时间需要秦叔宝与尉迟敬德来给自己站岗才能睡得着。晚年自己的儿子们又效自己当年手足相残之事,李世民一度感到痛不欲生,曾几度都想自杀。后就只能寄食於丹药以求缓解痛苦,最终却中毒殒身!

因为在大唐平定天下之后,历史又给了李建成平定刘黑闼再次起兵的机会,让我们见识了李建成也是具备统帅才能的。而历史在给了李世民开创贞观之治的机会的同时就不可能给了李建成开创另一个盛世的展示。而我们如果仅凭李世民开创了贞观之治就去认可玄武门之变的话,那么我们就会欠李建成一个公道。

太子李建成与李元吉当场毙命 玄武门之变真相

历史上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李渊的次子李世名在长安城皇宫北门发起的一起政变。玄武门之变以后,李世名正式被封为皇太子,同年继承皇位。后世很多人对玄武门之变的具体位置有很多疑问。据说玄武门之变是在当时的长安城的皇宫北门玄武门发生的。但长安城当时有两个玄武门,一个宫城北门,一个大明宫北门。

但是历史上并没有对这两个玄武门做过多解释,经过后人的仔细推敲,有很多人认为这次政变应该是发生在宫城的北门。玄武门之变是一场军事政变,对于唐高祖李渊来说是一场逼宫戏。要想准确的了解这场政变的具体位置在哪,首先要清楚这次政变的具体方位。根据当时武德年间唐朝皇宫的建筑分析,玄武门之变历史记载交待的地点十分明确。从这些地点可以考察推断出玄武门之变的具体方位。

后面有人根据《唐长安城图》里面看到两座玄武门,一个是太极宫北面,还有一个是大明宫北面。很多人都误解为玄武门之变是发生在大明宫的玄武门,但是经过后世一些人的仔细推敲,这是一个错误的说法。

对于玄武门之变具体在哪,首先要查清楚大明宫的具体建筑。大明宫建筑在玄武门之变之后的八年才有,而发生在公元626年的玄武门之变,根据史书记载就不可能是发生在大明宫北面。还有些人从唐高祖李渊的宫殿分析,认为当时他们活动的距离都比较近,所以玄武门之变应该不是发生在大明宫玄武门。

玄武门之变的故事

玄武门之变是唐朝李世民发起的一场政变,此政变之后李世民不仅夺得太子之位,不久便登上了皇帝的宝座。玄武门之变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结局,而不是一个过程。它改变了中国的历史,为后世的统治奠定了基础。那么对于玄武门之变到底发生过什么样的历史故事呢?

早在唐朝还未建立以前,唐高祖李渊带领长子李建成与次子李世民一起在太原起兵反隋。次年隋炀帝被杀害,李渊建立唐王朝,李建成被立为太子。在建立唐朝的时候,李建成曾立下过汗马功劳。这在后世人眼中可能不大相信,但是根据历史记载确实如此。如果没有李建成李渊很难称帝,当时李世民年民尚小功劳远不如李建成。

李渊建立唐朝以后,李世民是一名武将常年征战沙场,建立了卓越的功勋。但是李建成则一直留守朝内之事,功绩逐渐没有李世民明显。同时李世民是一个非常有头脑的人,他善于用人,当时的秦王府可以说是人才济济。慢慢的,秦王府与太子这边的势力经常明争暗斗,李渊对此也没有特别好的解决办法。

后来李建成在一次出征时主动向唐高祖推荐李元吉为统帅,想借此次机会控制住秦王的兵力。没想到这李世民知道此事后,于是先发制人,他收买了玄武门的首兵,在玄武门发起政变杀害太子李建成。李建成死后,李世民被封为新太子,不久便登上了皇位。玄武门之变李渊失去了政权,这正是他同意早些退位的原因。

玄武门之变的真实历史

玄武门之变在历史上不是一个开始,但可以说是一个比较好的结局。不管是从国家还是百姓层面上看这场政变,无不是一件好事,李世民确实是一代明君。但是很多人对于玄武之变有很多看法,认为李世民杀兄弑父不是正义所为。那么,玄武门之变的真实历史又是怎么样的呢?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个“唯才是用”之人,每次战役胜利之后都会把奖赏分给每一个人。开始秦王府在李世民的带领之下,节节胜利,得到的奖赏财物也非常多。后来很多贵族势力看了都眼红,认为李世民吃独食。渐渐的,很多战役都被一些贵族势力捞去。但是打仗不是一般的事情,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打胜仗的,最终还是只能靠秦王府。

渐渐的李世民府中聚集的能人将士越来越多,唐高祖李渊则认为太子是李建成,可以与李世民相互抗衡。但是李建成的性格与父亲李渊极其相似,自身没有什么特别的优势,却只能一再打压李世民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当时李建成最大的敌人就是李世民,所以他要是继承了皇位,那么第一个要处理的人就是李世民。

后来的玄武门之变,并非关系着李世民一个人的性命,同时也掌握着秦王府上下所有跟随他的能人将士们的安危。历史上李世民对于玄武门之变也是犹豫再三,但是他府中的将士们等不了,都催促他继承皇位。秦王府当时对付李建成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最难办的就是唐高祖李渊到底怎么处置。玄武门之变后,李渊知道大势已去,只能安享晚年退位了。

玄武门之变真相

玄武门之变是唐太宗李世民带领同僚在玄武门发起的一场政变,这场政变不仅彻底改变了李世民的命运,同时也改变了历史。这场政变牵扯人命数百条,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是此次政变的牺牲品。著名的玄武门之变,在我们后世人眼里一直扑朔迷离,每个人对其都有不同的看法。对于历史上玄武门之变真相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我们现在经常在一些电视剧里面看到唐太宗李世民的哥哥李建成是一个贪图享乐之人,其实真正的李建成应该也是一个有才干的人。当时玄武门之变之后,李建成下面不少将士为之反抗,甚至动摇了河北的统治。而李世民抓获李建成的手下魏征时,魏征极力反抗认为当初太子如能听从他的话,李世民就没有后面的机会。这些都可以看出李建成还是一个有才干的人,同时也深得人心。

对于历史上的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先发制人一面告发李建成,另一面反而邀功。当时唐高祖李渊看到李世民的奏折,不禁截然大怒。李渊本打算第二次召见李建成与李元吉上朝审讯,没想到当天晚上李世民就派兵埋伏在玄武门周围等着李建成。当时有人向李建成报信,但是李建成却认为自己兵强马壮不用担心。

李世民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武将,对付李建成可以说是小菜一碟。玄武门之变开始只是太子李建成与李元吉两人当场毙命,后来牵连了数百条人命。当时李世民手下有武将尉迟敬德,李元吉虽然武艺也不错,但尉迟敬德此乃天下第一高手,李元吉在他面前只能乖乖就擒。

相关参考

玄武门之变前,为何李元吉比李建成更想杀李世民

李渊建立唐朝之后,李建成和李世民为太子之位进行了你死我活的斗争。当时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李渊的四子李元吉似乎比李建成更着急想杀掉李世民。李元吉是李建成的铁杆粉丝,是太子党元老中的元老。李渊和窦氏共育

太子李建成与李元吉当场毙命 玄武门之变真相

历史上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李渊的次子李世名在长安城皇宫北门发起的一起政变。玄武门之变以后,李世名正式被封为皇太子,同年继承皇位。后世很多人对玄武门之变的具体位置有很多疑问。据说玄武门之变是在当时的长安城...

太子李建成与李元吉当场毙命 玄武门之变真相

历史上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李渊的次子李世名在长安城皇宫北门发起的一起政变。玄武门之变以后,李世名正式被封为皇太子,同年继承皇位。后世很多人对玄武门之变的具体位置有很多疑问。据说玄武门之变是在当时的长安城...

解析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为什么不杀魏征呢?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开始清除建成余党,因早闻魏征才名,故专门召见,刚一见面,就质问魏征:“汝离间我兄弟,何也?”没想到魏征是个人物,竟然回答说:“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其实,即使李建成先动手

李世民清除建成余党时为什么不杀魏征呢?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开始清除建成余党,因早闻魏征才名,故专门召见,刚一见面,就质问魏征:“汝离间我兄弟,何也?”没想到魏征是个人物,竟然回答说:“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其实,即使李建成先动手...

李世民清除建成余党时为什么不杀魏征呢?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开始清除建成余党,因早闻魏征才名,故专门召见,刚一见面,就质问魏征:“汝离间我兄弟,何也?”没想到魏征是个人物,竟然回答说:“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其实,即使李建成先动手...

李世民清除建成余党时为什么不杀魏征呢?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开始清除建成余党,因早闻魏征才名,故专门召见,刚一见面,就质问魏征:“汝离间我兄弟,何也?”没想到魏征是个人物,竟然回答说:“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其实,即使李建成先动手...

他差点杀了李世民全家,李世民却将妹妹嫁给他,最终被李治斩首

公元626年,秦王李世民带着尉迟敬德、长孙无忌、房玄龄等10位猛人,发动玄武门之变。杀了哥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逼唐高祖李渊将皇位「”禅让”给自己。消息传到太子府,李建成手下猛将薛万彻大怒,率军猛攻秦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李世民怎样一步步走上杀兄之路

唐朝多政变,这是一开国就定下的底色。玄武门之变是唐朝历史上最令人不堪回首的事件之一。那么千年风云散去,穿透历史的迷雾,我们究竟应该怎样看待事变的核心主角李世民呢?李世民与大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本系同胞

李世民瞞天過海襲殺李建成,摧毀李淵強大衛隊的真相

疑團重重的玄武門事變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六月初三,太白金星出現於白晝天空。大唐天文官員對此的解釋是秦王李世民將成為新任天子。然而,當唐高祖李淵向李世民出示該結論時,後者卻遞上密奏,控訴太子李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