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不幸做了叛军俘虏 杜甫的坎坷求职路

Posted 杜甫 俘虏 求职

篇首语:卧疾丰暇豫,翰墨时间作。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曾不幸做了叛军俘虏 杜甫的坎坷求职路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曾不幸做了叛军俘虏 杜甫的坎坷求职路

2、情路坎坷之蔡文姬

曾不幸做了叛军俘虏 杜甫的坎坷求职路

每到栀子花开的时候,我们就迎来了略带伤感的毕业季,而到了栀子花落的时候,我们迎来了略显残酷的就业季,不可避免的要经历一番挫折与退让。即使在我们看来天纵英才的“诗圣”杜甫,当年也是一度徘徊在异常坎坷的求职路上。

其实当时唐代的就业环境还是比较宽松,就业途径还是比较多的,通过参加科举考试是大多数读书人的选择,也可以通过去边塞从军,建立战功,最终走入仕途,甚至封侯拜相,最成功的案例就是边塞诗人高适,通过建立边功,最终受封渤海县候,是唐代是人群中唯一封侯的;还可以通过宦游结交达官贵人,从而达到求职的目的,一向潇洒自负的李白就不屑于参加“高考”,走“学而优则仕”的慢慢求职路,而是寄望于“平交王侯”,从而达到登堂入室的目的;通过拜谒官员献上自己的作品,希望得到赏识,进而进入仕途;当然更有“艺高人胆大”者,选择归隐山林,以退为进,通过别人的口舌博得好名声,以略带神秘感来得到赏识和重用,这一点可能是从东汉着名的“山中宰相”陶弘景老先生那学来的。

杜甫的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放现在至少也是上将军衔,一方军区司令。曾祖父杜依艺曾任巩县令一职,县委书记、县长一肩挑。祖父是初唐诗人杜审言,曾在五言律诗《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中留下“云霞出海曙,杨柳渡江春”的名句,官至膳部员外郎,离中央政府已经相当近了。父亲杜闲曾任奉天令一职。看杜甫家世,也算是名门之后,按理说他的就业应该是一路坦途,不成问题的,他的才情我们有目共睹,他的文学成就毋庸置疑,他在使各方面的成就,令后人无法望其项背,但是他一生坎坷,屡次求职失败,一生穷困潦倒。

杜甫的青少年时期,实在盛唐社会中度过的,过了一段南北漫游、裘马轻狂的岁月。用他自己的诗句说就是“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他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一方面结交了很多朋友,另一方面更加深刻的接触到真正的唐代社会,在太平盛世的掩盖下,盛唐的气象已经开始出现一些较为严重的社会弊端,这位诗人之后反映民间疾苦,写出那些高质量的“史诗”般的伟大之作埋下了伏笔。因为在唐玄宗后期,皇帝沉湎于声色,挥霍无度,且有沉迷于道教和密宗佛教,很少过问朝政。朝廷大权先后落入权相李林甫和杨国忠只收。李林甫专权跋扈16年之后,杨国忠又开始独揽大权,屡兴大狱,朝政在倾轧与清洗中一塌糊涂。社会繁荣的背后,隐藏着贫困与不公,正在酝酿着大的动乱,对此唐玄宗一无所知,这又为杜甫的第一次“高考”失利冒下伏笔。

几年的南北漫游生活,增长了见识,丰富了阅历,但是并没有让杜甫受到权贵们的赏识,从而获得一官半职。杜甫不得不选择了一条天下大多数读书人最终要走的路——科举考试,24岁的杜甫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但是当时权倾朝野的实际统治者却是奸相李林甫。扼杀人才、提携亲信,将很多的饱学之士和有用之才拒之国门之外,为了达到个人目的,竟然向唐玄宗说无人中举,杜甫就这样做了政治昏庸、吏治腐败的“牺牲品”。

后来,对科举考试灰心失望的杜甫打算直接投递“求职简历”——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但是一切并不是那么顺利。整天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职位,相当于兵器仓库保管。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即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独自去投肃宗,希望再次能为国效力,结果半道上被叛军俘获,被押到长安。这一时期杜甫的生存状况,他写的那首我们耳熟能详的《春望》最能说明问题,当时国家的混乱和诗人的伤心悲痛跃然纸上。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了左拾遗,半世沧桑,终于觅得一官半职。由于忠言直谏,当时这个唐朝“临时政府”的宰相是房琯,房琯是个善于“纸上谈兵”的家伙,与叛军作战,竟然采用春秋阵法,结果大败,“零时元首”唐肃宗向其问罪,杜甫始为为房琯上述求情,肃宗大怒,结果可想而知,到手的饭碗又差点丢了,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相当于现在的侨联或者培训中心之类的。

公元760年,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杜甫放弃了比芝麻还小一点的官职,携家人逃难,最终到了天府之国——四川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后来他的“诗友”严武做了剑南节度使,杜甫依然没有放弃求职,去投奔严武没多久,严武去世,他有一次失业,再度四处飘泊

公元769年,已经五十八岁的杜甫依然奔波在求职路上。他听说他的好友衡州刺史韦之晋任潭州刺史,杜甫又到了潭州,希望在他手下谋一份差事。非常不幸的是,韦之晋忽然病卒,饱经沧桑的诗人失去了最后的希望。关于诗人之死,《旧唐书·杜甫传》记载,杜甫在耒阳游岳庙,“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馈送牛肉白酒,甫饮过多,一夕而卒”,每到这里,令人不忍猝读,心酸之情油然而生,一位59岁的老人一生漂泊,最终客死他乡,令人唏嘘不已。

杜甫的一生就是他求职的一生,是他希望为国效力却屡遭挫折,最终郁郁而终的一生,他的悲剧属于时代悲剧,即使天纵英才也没有逃脱命运的无情捉弄,我们在感叹故人悲惨遭遇的同时,也在走进他的内心世界,感受着他一生希望“致君尧舜”为国效力的孜孜不倦的追求。

情路坎坷之蔡文姬

蔡文姬,名琰,字昭姬,为避司马昭的讳,改为文姬,她是我国东汉末年女诗人和琴家,史书说她“博学而有才辨,又妙于音律”。其父蔡邕,是汉末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此外,蔡邕还精于天文数理,妙解音律,是洛阳文坛的领袖。其父和当时的许多名门望族之士都有交往,像一代枭雄曹操就经常出入蔡府,和蔡邕是相交深厚的挚友。

  可见,蔡文姬生长在一个多么优越的家庭环境中。诗书礼乐的熏染,父亲的言传身教,自身的天赋资质,文姬博学能文,擅长诗赋,精通音律,就不足为怪了。可以说,文姬是在文学和音律的熏陶中,度过了十分快乐幸福的童年。

  她6岁时,蔡邕在室外弹琴,忽然弹断了一根弦,室内的文姬听到变调的琴音,走到父亲跟前,提醒着父亲:“爹爹,你的第二根弦断了。”蔡邕看着聪慧可爱的女儿,抚摸着她的小脸,惊讶之余,又故意弄断第四根弦,文姬又分辨了出来。父亲不解,问文姬何以辨出?文姬答道:“您给我讲过,古人季札听了琴声,能判断一个国家的兴亡;师旷听了琴声,能断定楚国要打败仗。女儿天天听您弹琴,难道哪根琴弦断了还听不出来吗?”

  这件事使蔡邕对文姬信心大增,他断定文姬是可塑之材,从此,开始教女儿学琴。聪明伶俐的文姬有着音乐的天赋,对于琴技,一学就会。两年之后,文姬琴艺便成,还赢得父亲最珍爱的焦尾琴。

  蔡邕书法章法自然,笔力劲健,古朴天真。在父亲的指点下,文姬研摩书法,12岁,她的书法已得父亲真传,既稳重端庄,又飘逸顿挫。14岁,蔡文姬的文学才华已光耀一方,诗书礼乐无不通晓,人但知有文姬,方知有蔡邕。文姬成了远近闻名的才女。

  16岁时,蔡文姬开始了她的第一次婚姻。虽然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封建婚姻是讲究门当户对的,公子娶闺秀是理所当然的事。可惜好景不长,新婚不到一年,卫仲道便咯血而死。

  她第二次婚姻的不幸,是那个动荡时代造成的。

  东汉末年,政府腐败,地方起义四起,这促使以豪强地主为代表的地方势力迅速扩大。董卓进军洛阳,把持朝政,董卓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刻意笼络名满京华的蔡邕,将他一日连升三级。董卓在朝中的逆行,引起各地方势力的联合反对,后来董卓被杀,蔡邕自然也在劫难逃。

  羌胡番兵趁汉朝局面一片混乱,伺机掠掳中原一带。兵戈铁马中,蔡文姬跟着难民到处流亡,不幸被匈奴兵抢走。匈奴兵见她年轻美貌,就把她献给了左贤王。

  被掳的那一年,文姬23岁。要放在现在,许多女子还在谈婚论嫁呢,可是不幸的文姬却成了抢掠者的夫人。这其中的隐痛只有文姬自知吧。她在《胡笳十八拍》的“第一拍”里,真实地记录了当时的离乱被掳、百姓流离失所、烟尘蔽日的凄惨景象:

  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干戈日寻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烟尘蔽野兮胡虏盛,志意乖兮节义亏。对殊俗兮非我宜,遭恶辱兮当告谁?笳一会兮琴一拍,心愤怨兮无人知。

  让文姬揪心的是,她竟然被迫和掠掳他的匈奴王生活了12年!这12年中,曹操也已经基本扫平北方群雄,把汉献帝由长安迎到许昌,后来又迁到洛阳。曹操当上宰相,挟天子以令诸侯。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念念不忘与蔡邕之交情,得知文姬流落南匈奴,立即派周近做使者,携带黄金千两,白璧一双,到胡地去赎她回来。

  蔡文姬虽然人在他乡,日日思家,但毕竟在胡地有了家庭,有了自己的骨肉,一旦要结束这样的生活,离开对自己恩爱有加的左贤王,跟两个亲生儿女生生离散。她心里是有着眷恋和不舍的。

  婚姻不只是有爱情做基础,还有日子点点滴滴积累下来的亲情和恩情。12年的相守,12年的共枕眠,12年的贤王恩宠,文姬都记在心上。因为,贤王毕竟是爱她的,更何况他们还育有两个孩子。人心都有一片柔情地带,那里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清景无限。所以,文姬归汉前,感情上一定掀起狂涛巨浪,一定经历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她分不清自己究竟是悲还是喜,只觉得柔肠寸断,泪如雨下。这在她的《胡笳十八拍》的“第十三拍”和“第十六拍”里都有记述:

  不谓残生兮却得旋归,抚抱胡儿兮泣下沾衣。汉使迎我兮四牡騑騑,胡儿号兮谁得知?与我生死兮逢此时,愁为子兮日无光辉。焉得羽翼兮将汝归,一步一远兮足难移。魂消影绝兮恩爱遗,十有三拍兮弦急调悲,肝肠搅刺兮人莫我知。

  十六拍兮思茫茫,我与儿兮各一方。日东月西兮徒相望,不得相随兮空断肠。对萱草兮忧不忘,弹鸣琴兮情何伤。今别子兮归故乡,旧怨平兮新怨长。泣血仰头兮诉苍苍,胡为生兮独罹此殃。

  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最终还是使她登车而去。

  不幸于凡夫俗子来说只是不幸,而对于才女来说却是记录生活、书写怨恨的极好契机。国家不幸诗人幸,赋到沧桑句便工。只有深重悲苦的遭遇,才能写出血泪交迸的诗文。痛苦、矛盾和挣扎纠结在一起,文姬的感情如浊浪滔滔的洪水,喷薄而出,于是吟咏出千古绝唱《胡笳十八拍》。它也是文姬痛苦的心曲,是凄凉悲怆的琴音,是文姬在无人的暗夜,在风雨黄昏后,在凄凄惨惨戚戚中的自弹自唱,是生命的悲歌,是思乡的恋曲,是梦儿的泣血。无数个夜晚,残灯明灭中,文姬斜倚枕头,谙尽愁滋味。

  据传,南匈奴人在蔡文姬去后,每于月明之夜卷芦叶而吹笳,发出哀怨的声音,模仿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它成为当地经久不衰的曲调。中原人士也以胡琴和筝来弹奏这支曲子。可见,文姬归汉后,胡人是非常怀念她的。

  蔡文姬在周近的卫护下回到故乡陈留郡,但家破人亡,已无栖身之所。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今非昔比,曾经的豪华大家,曾经的闺阁楼厅,都成了断壁残垣,只有一颗孤寂的心,在凄风冷雨中飘荡。

  在曹操的安排下,文姬嫁给田校尉董祀,同年爆发了著名的“赤壁之战”。蔡文姬嫁给董祀,起初夫妻生活并不十分和谐。蔡文姬当时已经35岁,且饱经离乱忧伤,又因为思念儿子,时常神思恍惚;而董祀正值鼎盛年华,生得一表人才,通书史,谙音律,自视甚高,对蔡文姬自然不甚满意。董祀只是迫于丞相的授意,才接纳了她。

  婚后第二年,董祀犯罪当死。蔡文姬顾不得嫌隙,衣衫不整地来到曹操的丞相府为丈夫求情。当时曹操正在大宴宾客,公卿大夫、各路驿使坐满一堂,曹操听说蔡文姬求见,对在座的人说:“蔡伯喈之女在外,诸君皆风闻她的才名,今为诸君见之!”见到文姬后,满堂宾客都大失所望,曹操看到蔡文姬在严冬季节,蓬首跣足,心中大为不忍,命人取过头巾鞋袜为她换上。

  文姬走上堂来,凄凄惨惨地跪诉缘由,在座宾客都交相诧叹不已。曹操说道:“事情确实值得同情,但文状已去,吾亦无奈。”蔡文姬中肯地回答说:“明公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不济垂死一命乎?”说罢又是叩头。曹操念及昔日与蔡邕的交情,又想到文姬悲惨的身世,倘若处死董祀,文姬恐难自存,于是看在文姬的面子上宽宥了董祀。是文姬,保住了董祀的命!

  经历了这件事,董祀感念妻子的恩德,对蔡文姬开始另眼相看。夫妻俩也看透了世事,溯洛水而上,定居于风景秀丽、林木繁茂的山麓,过上了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蔡文姬一生历经沧桑,命运多舛,她一生三嫁,情路坎坷曲折,但最后的婚姻是圆满的。

相关参考

称自己是条龙 韩愈求职信写成怪诞童话

唐朝是中国文学的巅峰时期之一,文学之盛,众所周知,兹不再述。文学的发达除了与文化土壤的培育有关,也与日常运用量大有关系。在唐朝,杜甫上朝值个班,能写出个流传不衰的文艺作品;白居易在驿站留个便条,也能让

杜牧的恋情无疾而终 杜牧一生情路坎坷

  杜牧  杜牧虽然在政治上没有太大的作为,但是转而寄情山水和托物言志,在诗歌中展现自己的真才实学,获得的成就使他名垂千古。  杜牧的诗风  杜牧是晚唐杰出的诗人,他的七言绝句能将静态的景物描绘出动态

此女一生坎坷,嫁过三个皇帝,两次出家为尼,最后因拒绝皇帝被杀

尔朱英娥,北魏权臣尔朱荣的女儿。她先后做过北魏孝明帝的嫔妃、北魏孝庄帝的皇后、北齐神武帝高欢的侧室。不过,这可并不是什么幸运。可以说,她的人生充满传奇,更充满不幸。尔朱英娥最初嫁给北魏孝明帝,做了嫔妃

情路坎坷的皇帝拓跋宏居然被自己老婆气死

拓跋宏就是我们熟悉的北魏孝文帝,我们都知道孝文帝的政绩是比较出名的,汉化改革足以说明他是一个比较贤明和果断的帝王,但是民族大融合之后我们很多人都比较好奇拓跋宏是哪个民族的?其实北魏孝文帝是南北朝的第六...

情路坎坷的皇帝拓跋宏居然被自己老婆气死

拓跋宏就是我们熟悉的北魏孝文帝,我们都知道孝文帝的政绩是比较出名的,汉化改革足以说明他是一个比较贤明和果断的帝王,但是民族大融合之后我们很多人都比较好奇拓跋宏是哪个民族的?其实北魏孝文帝是南北朝的第六...

溥儀一生坎坷不幸,而他兩個弟弟兒孫滿堂,後代都成爲國家棟梁

說起末代皇帝溥儀,很多人心中出現的第一個字眼或許都是兩個字:可悲。確實,溥儀可悲的一生,從被慈禧太后看中,從他被母親親自抱到皇宮的時候就開始了。2歲,原本還在母親懷裏嬉戲的孩童,就因爲慈禧太后的一道懿

武则天传帝位给李显的过程 李显登基坎坷路

神龙元年正月二十二日癸卯(705年2月20日),张柬之、崔玄暐、桓彦范与左威卫将军薛思行等人率领左右羽林兵五百余人来到玄武门,派李多祚、李湛及内直郎、驸马都尉安阳人王同皎到东宫去迎接李显。李显有所怀疑,没有出来...

武则天传帝位给李显的过程 李显登基坎坷路

神龙元年正月二十二日癸卯(705年2月20日),张柬之、崔玄暐、桓彦范与左威卫将军薛思行等人率领左右羽林兵五百余人来到玄武门,派李多祚、李湛及内直郎、驸马都尉安阳人王同皎到东宫去迎接李显。李显有所怀疑,没有出来...

杜甫官位杜拾遗的由来 杜甫是如何值夜班的

  杜甫  杜甫一生在官路上是相当坎坷的,他在长安北漂多年,到了44岁才找到一份看管军火的工作,不久后才冒着生命危险为自己征求来了一份拾遗的官位,这是他一生中最拿得出手的职位之一。  杜拾遗  这职位

春望历史

1.春望反映了哪些历史事实春望唐肃宗至徳元年(756年)八月,杜甫从鄜州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途中为叛军所俘,后被困居住在长安。这首诗作于次年三月。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杜甫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