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畴用兵特点被掌握 松锦之战的责任不在崇祯

Posted 崇祯 洪承畴 松锦之战

篇首语:宁可身骨苦,不叫面皮羞。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洪承畴用兵特点被掌握 松锦之战的责任不在崇祯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洪承畴用兵特点被掌握 松锦之战的责任不在崇祯

2、皇太极率部击溃最后的明军主力 松锦之战的经过

洪承畴用兵特点被掌握 松锦之战的责任不在崇祯

历史将松锦之战明军失败归于崇祯催兵过急,但研究发现问题在洪承畴计战不及皇太极所致。个人意见,文明话题,欢迎善意批评指正、拒绝谩骂。

崇祯13年4月,后金军(这时应叫清军了)围困锦州开始,先是外围据点陷落,然后被清军掘壕围困,明守将祖大寿仿佛又见一个大凌河的惨剧要开始,赶紧派人突围求救。明廷调兵号称13万集宁远(今辽宁兴城),令洪承畴驰援锦州,洪承畴吸取萨尔浒分兵四路教训,大军集成一体步步为营,受命解围到进抵百里之外松山耗时10个月,崇祯14年3月抵达松山。

皇太极又用挖壕办法断洪承畴明军归路,截断明军粮路,将围困锦州兵力部分调出反包围洪承畴军。这和白起长平之战战术类似,大凌河战役也用过。洪承畴没有采纳马绍愉“乘锐出奇击之”、张斗“防其抄袭我后”的用兵建议。清军没有等他的稳打稳扎,而是用壕沟围困了这13万明军。

8月,13万解围明军开始给自己解围。明清两军,列阵大战。接战良久,矢飞炮鸣,杀伤相当,未分胜负。皇太极先派阿济格率军进攻塔山,夺取了明军在笔架山的12堆储粮。其时,明军粮食被抢夺,退路被截断,因为无粮秣,而气挫势穷。洪承畴担心明军步、骑兵被分割,将步骑数万之众,收缩在松山城内。明军被迫突围退回宁远,锦州不救了,可是等待这些明军的是清军层层战壕防守。死于弓箭,自相践踏,被迫投海死者和俘者近十万,除吴三桂少数将领逃出外,洪承畴剩余万余守内城,崇祯15年二月困饿城破。

锦州被围年余,肯定困饿交加。洪承畴合兵解围,受命到进抵百里之外居然耗时10月,可见其对清军一战之畏惧和没有把握。军队的粮路没有分派强大后军保护,虽集中重兵有所小胜,也和赵括一样结果被战壕围困。兵贵于速,贵于奇,畏首畏尾,缓缓前行,等着对方充分地掘壕制造坟墓。明军就没有机会挖壕围困后金和清军,这就是对方动作快,你没那么多时间去做。而且,松山战时,临时储粮又被截断。先期不敢战,后来想打却被困无粮,处处被动,不战自乱。自萨尔浒之后,明不敢主动进攻,不敢摧毁对方后方和粮草供应,不得不战勉而战之,怎能不败。危而立断,对方分兵截粮掘壕之时和将士讲明利害,全力一战才是出路。韩信背水列阵就是这个道理,而韩信5000骑兵出击拔旗换旗是摧毁赵军士气的奇着。可这些洪承畴都没有,他的失败和崇祯没有关系。

皇太极率部击溃最后的明军主力 松锦之战的经过

初战

公元1641年(崇祯十四年)四月下旬,洪承畴部至松山与杏山之间。四月二十五日,双方在乳峰山战事胶着,“清人兵马,死伤甚多”,清军失利,几至溃败。洪承畴将吴三桂列为首功,说:“吴三桂英略独擅,两年来,以廉勇振饬辽兵,战气倍尝,此番斩获功多。

洪承畴不敢冒进,驻扎宁远,以窥探锦州势态。并向朝廷表示:“大敌在前,兵凶战危,解围救锦,时刻难缓,死者方埋,伤者未起。半月之内,即再督决战,用纾锦州之急。”兵部尚书陈新甲以兵多饷艰为由,主张速战速决,催承畴进军,崇祯帝诏令洪承畴“刻期进兵”,又分任马绍愉、张若麒为兵部职方主事、职方郎中督促决战。

突围

同年七月二十六日洪承畴在宁远誓师,率八总兵、十三万人,二十八日抵锦州城南乳峰山一带,二十九日,命总兵杨国柱率领所部攻打西石门,杨国柱中箭身亡,以山西总兵李辅明代之。此时明军士气正锐,皇太极对清军失利心急如焚。

皇太极带病急援,“上行急,鼻衄不止”,昼夜兼行500余里,七月十九日到达锦州城北的戚家堡(辽宁锦县齐家堡),分军驻王宝山、壮镇台、寨儿山、长岭山、刘喜屯,就地挖壕,紧紧包围在松山一带,“断绝松山要路”。

洪承畴与清军决战于松山、锦州地区,皇太极秘令阿济格突袭塔山,趁潮落时夺取明军屯积在笔架山的粮草十二堆。明军“因饷乏,议回宁远就食”,决定明日一早分成两路突围南逃。大同总兵王朴一回营便率本部人马首先乘夜突围逃跑,结果“各帅争驰,马步自相蹂践”,黑夜中,明兵“且战且闯,各兵散乱,黑夜难认”。总兵吴三桂、王朴等逃入杏山,总兵马科、李辅明等奔入塔山。洪承畴等人突围未成,困守松山城(锦州松山区松山镇),几次组织突围,皆告失败,不久“转饷路绝,阖城食尽”,松山副将夏承德遣人密约降清,以为内应。

决战

公元1642年(崇祯十五年)二月十八日城陷,总兵邱民仰、王廷臣、曹变蛟被杀,洪承畴、祖大乐兵败被俘至沈阳,三月八日,祖大寿率部献城归降,清军占领锦州。四月二十二日,清军用红衣大炮轰毁杏山城垣,副将吕品奇率部不战而降,松山、锦州、杏山三城尽没,至此松锦大战结束。洪承畴为表示忠于明室,宣布绝食,到了五月剃发降清。洪承畴投降以后,明朝不知道他已经变节,思宗闻之大震,辍朝特赐祭九坛,祭到第九坛的时候,又得到军报,说洪承畴降清了,京城大哗。 据《清太宗实录》记载:“是役也,计斩杀敌众五万三千七百八十三,获马七千四百四十匹,甲胄九千三百四十六件。明兵自杏山,南至塔山,赴海死者甚众,所弃马匹、甲胄以数万计。海中浮尸漂荡,多如雁鹜。”松锦大战标著着明朝在辽东防御体系的完全崩溃,明朝在辽东的最后防线仅剩下山海关的吴三桂部。

相关参考

松锦之战洪承畴 松锦之战明朝统帅是谁

...一步。那么松锦之战明朝统帅是谁?松锦之战明朝统帅为洪承畴。洪承畴,明朝时期福建泉州人,年幼时家贫,辍学后借买豆腐的间隙在学馆外听课,后来被洪启胤发现免费收为徒弟,得到洪启胤赏识,在学成后参加科举考试一...

松锦之战洪承畴 松锦之战明朝统帅是谁

...一步。那么松锦之战明朝统帅是谁?松锦之战明朝统帅为洪承畴。洪承畴,明朝时期福建泉州人,年幼时家贫,辍学后借买豆腐的间隙在学馆外听课,后来被洪启胤发现免费收为徒弟,得到洪启胤赏识,在学成后参加科举考试一...

明军失败无悬念 松锦之战双方所处环境的对比

...崇祯十五年,清崇德七年)松山城被清军攻陷,明军主帅洪承畴被俘止,战争共经历了两年,以明军惨败告终,明朝倾尽国力打造的九边精锐损失殆尽,只剩三万残军跟随吴三桂退守宁远,之后明朝在关外的城池悉数陷落,仅剩...

洪承畴为清立下大功却为何被列《贰臣传》

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岳忠豪洪承畴(1593——1665)在崇祯朝时官至兵部尚书、蓟辽总督。洪本人善谋略,有将帅之才,曾数破农民军和满清官兵。后在1642年对清松锦之战中战败被俘,归顺清朝。仕清后他也不

归顺大清的洪承畴,作为大明崇祯的老师,为大清做了哪些贡献呢

1644年,松锦之战失败以后,崇祯帝最信赖的大将洪承畴归顺了大清。面对洪承畴的投降,皇太极万分高兴,但却引起其他群臣的不解和不满。他们就认为这洪承畴无非就是大清的一个俘虏阶下囚而已,接下来就应该把他祭

崇祯为何不退到南方去

明朝崇祯十五年,关外辽东的松锦之战以明军大败特败而结束,明朝中央直辖的洪承畴及其直属军团全部阵亡或被俘,除少数辽东军队在吴三桂等人的带领下逃脱出来,借山海关关城暂时挡住清军外,明朝在急需平乱的关内已经

洪承畴降清后,回家看望家人,母亲一番话令他无地自容

洪承畴,本为明朝重臣,二十三岁考中进士,逐渐受到皇帝的器重,曾带兵镇压李自成、张献忠等起义军,后被提拔为蓟辽总督,抵抗野心勃勃的满清军队,立下了赫赫战功。松锦之战中,洪承畴兵败被俘,皇太极亲自对其劝降

明军彻底失去了关外的控制 松锦之战的战略意义

发生在1639年历时3年的松锦之战,是明清生死存亡,而又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一场大决战。为此,双方均投入了强大的军事力量,最终,以皇太极的智慧,和八旗子弟这支虎狼之师的浴血奋战取得战争胜利,而终结。此役,为日...

洪承畴

  洪承畴(汉语拼音:HonɡChenɡchou;1593-10-16~1665-04-21),中国明末降清大臣。字彦演,号亨九。福建南安人。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崇祯七年(1634)任兵部

解析在松锦大战中明军为何会犯这么多失误?

...明朝崇祯帝的盲目快速地催战,派遣明明应该守住锦州的洪承畴一味前进,而后来守城的大将祖大寿却没有胆量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