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将陆逊竟因莫须有罪名忧愤而死 三国史
篇首语:听闻少年二字,当与平庸相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名将陆逊竟因莫须有罪名忧愤而死 三国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名将陆逊竟因莫须有罪名忧愤而死 三国史
吴太祖大皇帝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生于下邳(今江苏徐州市邳州)。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遭刺杀身亡,孙权继而掌事,成为一方诸侯。
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与刘备联合于赤壁打败曹操军队,建立了孙刘联盟。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派吕蒙袭取刘备的荆州成功,使其领土面积大大增加。黄武元年(222年),孙权被魏文帝曹丕封为吴王,建立吴国;黄龙元年(229年),孙权正式称帝。孙权称帝后,设置农官,实行屯田,设置郡县,并继续剿抚山越,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他又多次派人出海。
黄龙二年(230年),他派卫温到达夷州。孙权晚年在继承人问题上反复无常,引致群下党争,朝局不稳。太元元年(252年)病逝,享年71岁,在位24年,谥号大皇帝,庙号太祖,葬于蒋陵。是三国时代统治者中最长寿的。孙权对武将能推心置腹,文臣就远远没有这么好的待遇了。如同房间里的花盆,虽然也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但更多的是为了美观,是种摆设,最重要的是:请靠边站。来看看文臣之首,孙权的开国功臣张昭和几任丞相的命运。
孙权在武昌称帝的时候,大封功臣,但有一个名人成了被遗忘的角落,那就是张昭。同事们开始见到张昭时,都拱手说恭喜恭喜,预祝将登丞相大位,张昭也自信满满。不久任职通知公布,大家都傻眼了,丞相叫孙邵。这可是孙权称帝后第一任大管家,但好多人还搞不清楚,这是谁啊?
他确实没有什么名气,在北方时曾担任过大名人孔融的秘书,孔融称赞过他有“廊庙才”,也就是国家的栋梁。后来跟着刘繇到了江东,追随孙权后担任过庐江太守。这样的人在孙权阵营一抓一大把。他任丞相三年,没有做过任何惊天动地的大事,就无声无息地去世了。
那为什么不选张昭呢?孙权刚继位的时候,危机四伏,人心惶惶,张昭和周瑜一文一武,挽狂澜于既倒,对稳定江东居功至伟,说是擎天柱一点都不过分。然而孙权登基后一次宴会上,口口声声只提周瑜,让张昭的老脸往哪里摆。他几次想站起来为自己辩驳,孙权都没有理他,张昭最后实在忍不住了,就站了出来。孙权没有等他出口,冷冷地说:如果听张公的话,我们就要到别人那里要饭了。
这句话戳到了张昭的痛处,因为赤壁之战的时候,张昭是主张投降的,这是他一生的污点。张昭知道大势已去,“大惭,伏地流汗”。孙权难道真不知道他立下的汗马功劳吗?完全不是,冷落是与张昭的性格有关。现在很多人都会说:我这个人说话比较直。其实从另一角度理解,就是他这个人缺少修养。
张昭说话就直,常常摆老资格,把自己当成是孙权的老师。看到孙权打猎,就说不要逞匹夫之勇;看到孙权喝酒,就说你难道想做商纣吗。要么是让孙权羞愧难堪,要么是逼着孙权当众检讨。孙权年轻时勉强能接受,随着年龄增长,对他的讨厌与日俱增。
这次谈话后,张昭很知趣,先是担任了一些虚职,后来以老病为借口,上书请求回家养老,孙权爽快地同意了他的要求。从此,张昭大多数时间就在家写书了。
孙权任孙邵为丞相是想告诉大臣:这个位置是个摆设,不要来跟我争权。孙邵去世以后,孙权的第二任丞相叫顾雍。顾雍小时拜蔡邕为老师,就是才女蔡文姬的父亲,学习弹琴和书法。
他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低调,沉默寡言。他被孙权提拔为尚书令的时候,他回家也不说,正常上下班。家人毫不知情,直到后来听说才大吃一惊。他越是低调,孙权对他越是尊敬,越是信任。他平时不怎么讲话,但开口必说到要害处。孙权感叹:顾君不说话,只要说了言必有中。
孙权遇到棘手问题,就会派中书郎到他家里去请教。顾雍如果是赞成孙权的意见,就会请中书郎吃饭,反反复复研究这个问题,然后客客气气地送他离开;如果不赞成孙权意见,就不请中书郎吃饭,也闭口不言。所以每次中书郎回来后,孙权就问:顾雍请你吃饭了吗?正因为他小心谨慎,从来没有当面顶撞过孙权,太太平平做了19年的丞相。
第三任丞相是名将陆逊。陆逊是浴血疆场的人,自然不会像顾雍唯唯诺诺,而且他战功赫赫,名望又高,信念就是“武死战,文死谏”。习惯了讲话很冲,直来直去,不会顾及到孙权面子。他对自己要求也严格,一个从来不犯错误、又没有缺点的人,怎么可能在领导头脑中留下好印象呢?
孙权对他这种“一根筋”虽然明里不说,但可以耍阴招。他任命陆逊做丞相,但一直没让他回建业,始终驻守在武昌。名义是上游的位置太重要了,离开了陆逊不行。实际上是要他远离朝廷,眼不见为净。
不久,陆逊又卷入两宫之争(孙权两子——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之间的斗争,后面还会提到),孙权终于抓到了他的把柄,也是担心他威望太高,子孙们控制不住他,给他扣上大量莫须有罪名。狡兔死、走狗烹,陆逊无以辩白,忧愤而死。陆逊死后,家无余财。
第四任丞相是步骘。步骘是淮阴士族步氏的后人,和孙权的步夫人是同族。他最大的特点也是忍辱负重。年轻的时候,地方有个豪强叫焦矫,步骘为了和他处好关系,和一个朋友卫旌带了礼物去拜访他。到了他家焦矫正在室内睡觉,两人就在外面等待。
等了很久,卫旌受不了了,想要回去,步骘却很淡定,劝他要忍。焦矫醒来后看见了他们,也不请他们进来,让人在外面铺上席子,叫他们坐在室外。吃饭的时候,自己桌前堆满了佳肴美味,步骘、卫旌盘里只有很少的蔬菜。卫旌愤闷得吃不下去,步骘却把饭菜全部吃光。
能忍辱者必能成大事,步骘担任过交州(今两广及越南部分地区)刺史,交州比较乱,步骘去后逐一消灭了地方势力。步骘后驻守西陵(今湖北宜昌西北)有20年,曹魏的边境将士都敬仰他的威信。他性格特点是比较宽厚,喜怒不形于色,不论是对谁都特别恭敬,衣饰、居处简单朴素,平时手不释卷。属于孙权欣赏的人。但是他担任丞相时间也很短,8个月后就死了。
第五任丞相是朱据,死于夺嫡之争。
朱据长得帅,文武双全,屡立战功,孙权把他当作吕蒙的继承人,还把女儿孙鲁育嫁给了他。朱据的特点也是为人谦虚,朋友很多,不看重钱财,俸禄赏赐很多但经常不够用。但他也只担任丞相一年,就卷入了两宫之争被陷害至死。
赤乌九年(246年),朱据升任骠骑将军。当时正逢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的两宫之争,而一贯支持太子孙和的丞相陆逊已经亡故,朱据于是与大将军诸葛恪、太常顾谭、会稽太守滕胤、大都督施绩、尚书丁密等继续拥护太子孙和,而丞相步骘、上大将军吕岱、右大司马全琮、左将军吕据、中书令孙弘等则依附鲁王孙霸,阴谋夺嫡废储。两宫之争使得吴国内耗不止,几乎陷入政治危机。
赤乌十二年(249年),朱据接替已故的步骘继任丞相一职。朱据拥护太子孙和的意志十分坚定,每当谈及此事,其言语都十分的恳切认真,愿意誓死保卫太子孙和的坚决态度都从脸上表现出来。更多次上书维护太子孙和。赤乌十三年(250年),孙权终于决定废除孙和的太子之位,将孙和幽禁起来,另将孙霸赐死。朱据与尚书仆射屈晃带领众大臣将军以泥涂首,将自己捆绑起来,到宫殿外为孙和求情,孙权十分反感,斥责他们无事找事。
其后朱据上表进谏,孙权大怒,将无难督陈正、五营督陈象满门诛杀,朱据与屈晃被拖进宫中,杖打了一百下。许多官员都因劝谏而获罪,史载“群司坐谏诛放者十数”。朱据后来被贬为新都郡丞,还未上任就遭到中书令孙弘进言诬害,当时孙权病重,孙弘就伪造诏书赐死朱据,时年五十七岁。
三国最悲情名将,一生夹着尾巴做人,最终却因屈辱而死
世人常言「 ”书生陆逊”、「 ”儒将陆逊”,其实书生和儒将的形象根本就和陆逊不沾边。因为,他既没有名作传世,也没有政治上的亮点,展现更多的则是一名武将的赫赫战功和谨小慎微下的「 ”夹着尾巴做人”。 对于三国乱世来说,如果刘备的忍,贵在不屈中坚持;那么司马懿的忍,则贵在韬光中养晦;而陆逊的忍,则贵在忍辱中负重。但是,无论哪种忍,它都是现实压迫下的奋力抗争与野心膨胀。只不过,陆逊的「 ”忍”,展现的却是「 ”现实压迫下的奋力抗争”,既有屈辱的无奈,也有理想的抗争,最终又在屈辱中忧愤落幕,可谓一代悲情名将。 倘若以现代职场而论,那些整天声称「 ”委屈”的职场人,又有谁的「 ”委屈”能和陆逊相提并论呢? 家族半数被灭,侥幸得生,为了家族的崛起,却甘愿「 ”以身伺贼”,还要经受「 ”仇人”的监视与考验,更要被迫娶「 ”仇人”之女为妻。面对这样的压力,不知几人能够忍受? 孙坚崇尚「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白手起家的他,依靠武力拼下了长沙太守、乌程侯的官爵基业,实现了祖辈由农民向官爵的质的转变。因为孙坚的父亲孙钟是个瓜农,因此传言孙坚是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的第二十二代孙,显然有攀附古人,粉饰自身的嫌疑。 陆逊剧照 孙坚死后,孙策继承父亲遗志,依靠攻伐占据江东,奠定了孙氏江东霸业的基础。但是,任何霸业的奠定与建立都是踩着无数人的尸体和鲜血堆积起来的,而陆逊的叔公陆康代表的江东陆氏便成了孙策争霸路上无数尸体和鲜血的一部分。 期间,由于陆逊的父亲陆骏、祖父陆纡早丧,庐江太守陆康叔公(祖父的弟弟)以族长的身份,便如同父亲般照料起了他的生活与学习。 当时,袁术屯重兵于相邻的九江郡寿春,准备攻打徐州,因军队缺粮,向陆康索要粮食3万斛。结果,陆康不但不给,还将袁术认定为叛逆,直接断绝往来。因此,袁术大怒,派孙策攻打陆康。因陆康颇得民心,孙策围攻2年之久才将庐江攻陷,可谓损失惨重。虽然陆康已经病死,但是孙策却将气撒在了陆氏族人的身上,近半族人死于战乱或流放。可以说,孙陆两家就此结下了血海深仇。 在此之前,幸好陆逊和叔公的幼子陆绩被送到了吴郡。此后,年仅12岁的陆逊便带着7岁的小叔陆绩过上了提心吊胆的日子。同时,由于少族长陆绩年幼,他便代其管理起了家族事务。这样的残酷现实,岂能不影响陆逊的一生。或许陆逊谨小慎微的性格,也就是夹着尾巴做人,便是由此时开始逐渐形成的吧。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四月,孙策遇刺身亡,孙权接掌江东基业。建安八年(公元203年),孙权采纳「 ”内事不决问张昭”的建议,针对孙吴基业 「 ”政治根基不稳,缺乏统治的向力心”的实情,广招当地贤才,但贤才则多在大族世家。例如:鲁肃、步骘、顾雍、徐盛、顾邵、严畯等。而陆逊也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被孙权招到了麾下。其实,陆逊的文事并不出名,还不及小叔陆绩和顾邵。之所以,孙权也将陆逊纳入「 ”广招贤才”之列,极有可能是在「 ”做秀”,做给其他大家族、豪族看罢了。明显在告诉大家,我对于「 ”仇人”家族的人才都会使用,可见我对人才渴求有多么的迫切和真诚。 此时,陆逊已有21岁。按理来说,他应该带着小叔陆绩(少族长)投靠孙氏的敌对势力进行报仇才对,因为大多数人都是这么干的,但是不知陆逊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反而和陆绩都投到了「 ”仇人的麾下效力”。或许,是陆逊舍不下江东陆氏豪族的基业吧。 正所谓:「 ”事出反常,必有妖。”对于陆逊叔侄的反常举动,「 ”性多嫌忌”的孙权又岂能不做提防。因此,孙权将陆逊招至自己的幕府任职,实为监视观察后,酌情使用。期间,陆逊历任东、西曹令史,海昌县屯田都尉兼县里的政务工作。 可能有人会说,这些工作不就是「 ”书生”干的吗?但是,吕布、邓艾等名将前期都曾干过类似的「 ”书生”工作,难道他们都是儒将、书生吗?再说,大家族子弟能够识文断字本就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情。 陆逊走上仕途后,一直梦想着出人头地,再振家族威望,却苦于始终没有机会。但是,当他接任海昌县政务工作期间,看到境内连年遭受旱灾,百姓流离失所。因此,他自作主张,打开官仓赈济灾民,并动员百姓发展农桑,生产自救,缓解灾情,因此颇得民心。同时,由于周边受灾郡县未能及时救济灾民,引发多地民变。原本私开官仓赈济灾民的陆逊理应受到责罚,反而「 ”因祸得福”受到了孙权的赏识,并因此有了走上从戎之路的机会。 接着,陆逊按照孙权指示,招募了2千多名新兵。此后数年,陆逊连续平定了会稽山越贼寇大头领潘临和鄱阳郡贼寇首领尤突的叛乱,并被孙权晋升为定威校尉。 通过这些战事,陆逊的才能无疑得到了孙权认可。无论是提防也好,还是器重也罢,反正已经进入了孙权关注的视野。为此,孙权将亲侄女(孙策长女)改嫁陆逊。表面看,孙权似乎很是器重陆逊,是在进行拉拢,但是细细分析之下,却让人感到了丝丝并不单纯的意味。 一是从孙权对孙策并未进行追封帝号,其子孙绍只封了个小小上虞侯的情况来看,孙策的子女应该并不受孙权待见,而他却将自己不受待见的侄女嫁给了陆逊。 二是用侄女的生死或幸福来测验陆逊的忠诚度,看陆逊是如何对待「 ”仇人”女儿的? 三是孙权的这个侄女本是守寡之身,先夫为顾雍长子顾邵,顾邵死后没多久便改嫁给了陆逊。不难看出,这时的孙权依旧在观察和试探陆逊,看他对自己的安排是否存在不满情绪。 最终的结局,陆逊只能忍气吞声地默默接受这一切。其忍耐力之强,的确令人佩服,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更何况是身怀才华的当世人杰。 以谨小慎微的「 ”谦卑、恭敬”习惯,终结了关羽威震华夏的雄风;以忍辱负重的举动破灭了枭雄刘备人生的野心与梦想,最终现实了家族的振兴。 婚后,陆逊被孙权任命为帐下右部督,统领帐下亲卫,并授予他棨戟,总督会稽、鄱阳、丹阳三郡。 「 ”蜜月”还未度完,陆逊便又率军出征,以弱敌强,大破丹阳山越费栈叛乱。但是,平定叛乱期间,由于他强征民众,造成会稽太守淳于式辖区百姓愁苦不堪,遭到对方的「 ”弹劾”。然而,当陆逊平叛返回时,却向孙权称赞淳于式是个好官。对此,孙权道:「 ”淳于式告你状,你反而称赞他,为什么?”陆逊说:「 ”他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控告我扰民修养是很正常的。如果我再对他进行诋毁,岂不是混淆圣听,扰乱宦场风气。”孙权听后,大发感慨:「 ”此诚长者之事,顾人不能为耳。”孙权称赞他为「 ”长者”,长者乃年纪大、辈分高、德高望重之人。显然,30多岁的长者陆逊和书生陆逊相去甚远,更和罗贯中笔下陆逊「 ”身长八尺,面如美玉,体如凝酥”的形象大相径庭。 人们常说:「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同样,机会也是留给有能力的人的。建安二十四(公元219年),正当关羽兵围樊城曹仁、水淹七军、降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之时,陆逊则通过分析关羽的性格,向吕蒙提出了「 ”骄敌之计”。可能有人认为,陆逊当时写给关羽的那封「 ”言词谦卑、语气恭敬”的信函,应该是他刻意为之。其实不然,谨小慎微半辈子的他,「 ”谦卑、恭敬”怕是早已深入骨髓,形成习惯,顺手拈来便有打动人心之效。 随后,孙权拜36岁的陆逊为偏将军右部督,暂代吕蒙。最终成功袭取荆州,擒拿关羽父子。 陆逊剧照 也就是在这一年,小叔陆绩病死在了郁林太守、加偏将军任上。由于陆绩「 ”学养深厚”,腿脚不便,因此对为官不感兴趣,更对统领军队不感兴趣。但是,孙权却偏偏将他「 ”流放”到偏远的蛮荒之地,并让他统领2千军队进行作战。最终,年仅31岁的陆绩便因病英年早逝。 在这件事上,陆逊有可能嗅到了一丝危险的气息,这才将原名陆议改为了孙逊。「 ”逊”,根据东汉许慎《说文》上的注解是「 ”遁也”。或许,陆逊就是想向孙权表达自己最终的志向是「 ”遁隐、遁世”,没有野心。其实,这更像是陆逊向命运低头的一种心态。 黄武元年(221年)七月至黄武二年(222年)六,蜀吴暴发了夷陵之战,面对敌强我弱的形势,陆逊忍受军中诸多宿将的颇多非议,依旧执行自己的坚守策略。最终,觅得良机,力挽狂澜,一把火将刘备的5万精锐大军几乎烧了个精光。因此,陆逊也被冠以「 ”忍辱负重”的美誉。 纵观三国,面对强大的曹操,刘备集团多有胜算。如:汉中之战,刘备战胜曹操夺取汉中;荆州之战,关羽困曹仁,降于禁,斩庞德,惊得曹操欲迁都避其锋。然而,当陆逊出世后,关羽的辉煌则被终结,刘备的梦想又被摧毁,可谓是蜀汉的命中克星。但是,再怎么谨小慎微的陆逊,依旧逃不脱他的命克星孙权。 「 ”屈身忍辱、性多嫌忌”的孙权,并没有老糊涂,而是为了杜绝类似「 ”高平陵政变”事件的发生,从而引发了 「 ”南鲁党争案”,其主要目的就是针对「 ”权势滔天”的陆逊。因此,陆逊「 ”出将入相”的风光仅享受了一年,便因「 ”南鲁党争案”被孙权「 ”累遣中使责让逊,逊愤恚致卒” 。 许多人都有一个感觉,孙权后期有点老糊涂,其实不然。因为,整个东吴的势力几乎都掌握在江东陆、朱、顾、全、步等豪族世家的手中,严重威胁到今后儿孙统治江东的地位。 《三国吴兵考》记载有各势力的私兵情况:陆逊约4万人,诸葛恪约4万人,全琮约3万人,贺齐2万余人,张承1.5万,凌统万余人,孙瑜万余人,鲁肃万余人…… 想想赤壁大战,孙权也只给了周瑜3万精兵。再看看这些私兵,对于任何掌权者来说,怕都不会心安吧。 同时,陆绩在病逝前曾写自述:「 ”有汉室志士吴郡陆绩,幼时整修诗经、书经,成年时擅长于礼经、易经……”还预言:「 ”六十年以后,车可同轨道,书可同文字,遗憾我不能看见。”意思是说,60年后,东吴也会被灭,天下南北统一,结果也确实如他所料。关键,他将自己当成了「 ”汉室志士”,而非「 ”东吴臣子”。显然,陆绩对孙氏的仇恨并没有完全化解,或者心中有恨。 对于这些情况,孙权又岂能不知。孙权的担心,其实和明朝的朱元璋极为相似。 陆逊剧照 此外,陈寿评孙权:「 ”屈身忍辱”。也就是说,「 ”隐忍”不仅是陆逊身上的优点,也是孙权身上的优点。正所谓:「 ”以己度人”,孙权后期应该将陆逊当成了「 ”心腹之患”,根本不相信他「 ”夹着尾巴做人”的真实度。 因此,孙权在任命陆逊为丞相的时候,也将太子孙登交给了他辅佐。但是,当吕壹恃宠弄权时,握有「 ”军政大权”的丞相陆逊却「 ”忧心到流泪”的地步。可见,陆逊的这个丞相有点「 ”名存实亡”的意味。当朱据等势力支持鲁王孙霸争夺太子之位时,孙权又站到了孙霸的一方,废黜了孙登的太子之位,并将孙登贬为南阳王。显然,孙权所做的这一切,有给陆逊难堪的意图。为了进一步打击陆逊,孙权又多次派人前去辱骂陆逊,最终造成陆逊「 ”愤恚致卒”。 不过,「 ”南鲁党争案”确实给江东各大家族的势力造成了极大打击。如:张休(张昭之子)、张纯、陆胤、吾粲、朱据、顾谭、顾承、全寄、杨竺、孙奇(宗室)、全寄(全琮之子)、吴安(吴景之孙)、诸葛绰(诸葛恪之子)等大族重臣皆受该案牵连而死;姚信(陆逊外甥)等被流放。可以说,孙权实现了打击江东豪族势力的目的,却严重动摇了东吴的人才根本,其实是得不偿失的。 虽然,陆逊一生谨小慎微,都在「 ”夹着尾巴做人”,却并没有逃脱悲惨的命运,但他的一生是无愧的,既实现了忠于国家的愿望,也实现了忠于家族振兴的梦想,更实现了忠于自己追求的方向。 图片来源网络相关参考
吴太祖大皇帝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生于下邳(今江苏徐州市邳州)。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遭刺杀身亡,孙权继而掌事,...
世人常言「”书生陆逊”、「”儒将陆逊”,其实书生和儒将的形象根本就和陆逊不沾边。因为,他既没有名作传世,也没有政治上的亮点,展现更多的则是一名武将的赫赫战功和谨小慎微下的「”夹着尾巴做人”。对于三国乱
将军众横沙场马革裹尸才算死得其所,但明朝有位大将竟为一只鹅而死,这是怎么回事呢?“战时兄弟,成事亡之”这句话形容历史上的开国君主和开国功臣再贴切不过。细数历史。“狡兔死,走狗烹;鸟飞尽,良弓藏;敌国灭...
将军众横沙场马革裹尸才算死得其所,但明朝有位大将竟为一只鹅而死,这是怎么回事呢?“战时兄弟,成事亡之”这句话形容历史上的开国君主和开国功臣再贴切不过。细数历史。“狡兔死,走狗烹;鸟飞尽,良弓藏;敌国灭...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一直都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期间更换了无数朝代,拥有无数名将名垂青史,但历史上更有许多名将含冤而死,你们知道有哪些?今天小编要为大家分享关于中国含冤而死的十大名将,死状凄惨,咱们
司马炎,字安世,河内温县人,晋朝开国皇帝。晋宣帝司马懿之孙,晋文帝司马昭嫡长子,晋元帝司马睿从父。265-290年在位,谥号武皇帝,庙号世祖,史称晋武帝。司马炎为司马昭长子,曾出任中抚军;但是司马昭却有意让幼子...
还不知道:岳飞的罪名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对于岳飞,大家都会想到他的精忠报国,雪靖康之耻一直是他心心念念的事。每每读到他的《满江红》时,总让人心情澎湃又感慨不已。金军来势
陆逊(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著名的家、政治家,历任吴国大都督、上大将军、丞相。> 东吴大帝兄长沙桓王孙策之婿,世代为江东大族。章武二
纵观北宋,南宋,名将辈出,将星云集,会打仗的多如星斗,忠诚良将如过江之鲫,但为什么历史上人们普遍只记住了一个岳飞呢?只因为他不是战死沙场,马革裹尸。而是被一个莫须有罪名被皇帝联合奸臣冤杀风波亭。千古奇
黄承彦是诸葛亮的岳父,当蜀汉刘备被陆逊火烧连营,大败而归的时候,陆逊进入了诸葛亮早先做好的埋伏圈,八阵图中,原本陆逊必定死于八阵图,可是黄承彦却出面救了陆逊。作为岳父的黄承彦,为何要救自己女婿的死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