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侃留客的故事 东晋陶侃惜阴的典故

Posted 东晋 陶侃

篇首语: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陶侃留客的故事 东晋陶侃惜阴的典故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陶侃留客的故事 东晋陶侃惜阴的典故

2、中国历史 《能臣陶侃》的历史故事

陶侃留客的故事 东晋陶侃惜阴的典故

今天我们来说说陶侃惜阴的典故,陶侃在历史上面是属于大器晚成型的人才,他的仕途走的比常人要艰辛一点,之后是东晋的大司马,曾经还担任过荆州刺史,在职期间为人处世是比较受人尊敬的。陶侃的美德和功绩都是和自己珍惜时光有关系的。

陶侃本人是比较自律的,饮酒和赌博都不会沾,并且只要是一有时间都会读书,他为什么是属于大器晚成型的,是因为他从小的时候家境是比较贫寒的,在东晋这种时局动荡的情况下,能够在仕途上面争取到一席之位,没有一点背景是行不通的。陶侃能够走上仕途和自己本身的努力是离不开的,并且他的为人受到了一些人的赏识,经过推荐之后担任了荆州刺史。

陶侃在广州的一段时间,在自己空闲的时候总是会把自己的白砖搬到书房外边,之后在晚上的时候再把白砖搬到门外。这样的举动是每天都在进行,很多人对他这种做法是不理解的,不知道他这样做的意图是什么?有人好奇问他,陶侃的回答是自己正在致力于收腹中原失地,平日里面不能够过于的安逸,这样做能够让自己变得辛劳一点。从此陶侃这种居安思危的行为受到了百姓的称赞,陶侃在当官的时候是比较勤恳的,对待自己的下属也是比较宽厚的,不管府中的大小事情能够亲为的一定不会假手于人。

很多人向陶侃询问为什么让自己这么累呢?陶侃觉得古往今来的圣人都是比较珍惜时间的,而我们普通人更应该懂得如何的自律,只有每天能够争分夺秒的生活才能够很好的做出一番大事为。如果每天都沉迷在醉酒当歌之中的话,人就会慢慢的懈怠。陶侃惜阴你了解了吗?

陶侃搬砖

陶侃在四十几岁的时候当正式的走上了仕途,当时是东晋的大司马,也是当时的著名的爱国将领,之后在多次的战役中获得了很多的战功。在为官的期间是比较清廉的,对百姓也是十分的关爱,但是之后被小人猜忌,之后被迫调到了广州当了刺史。

大器晚成的陶侃当然不会因为这一点挫折就放弃,陶侃到了广州之后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更加的自律严格的要求自己。他每天早上的时候会把屋外的白砖搬到自己的书房里面去,之后在傍晚的时候再把白砖搬回到自己的屋外,每天都是这样坚持的在做。为什么陶侃搬砖呢?

很多人看到这样的景象表示不理解,这来来回回的搬运有什么意思呢?之后有人好奇问了陶侃,陶侃说这样做的目的是让自己不要沉迷安逸的生活中,而是要让自己变得艰苦一点,这样才会让自己变得懈怠。当然陶侃搬砖的典故是受到了后人的称赞的,也是一直被后人津津乐道的事情。

当然有关陶侃的逸事当然不止这一件,还有一件是有关他把制船用的木屑命人铺在下雪之后的庭院中,这样能够防止雪化完了之后地面是比较潮湿的,容易打滑,这样做是能够废物利用的。陶侃在当官期间是比较清廉的,从没有出现过贪污的情况,对于百姓的心血也是比较珍惜的,对于律法是严格的执行。

正是陶侃能够在自己失意的时候能够不放弃,之后在晋明帝即位之后就把陶侃从广州跳回来任职荆州的刺史,总算是苦尽甘来。陶侃搬砖的典故你了解了吗?

陶侃为官

陶侃的一生为人处世和美德是被后人所称赞的,并且他在中年的时候仕途还是比较顺畅的,但是也是经历过很多的波折的,陶侃为官期间的清廉和公正也是百姓所爱戴的理由。

当时陶侃是担任东晋的大司马的,之后受到了小人的猜忌之后把陶侃调到了广州偏僻的地方当了刺史,但是陶侃从小就在艰苦的环境之中成长了,所以这点挫折对于他而言还是能够承受的。

到了广州陶侃对于自己的要求并没有放松,有关陶侃为官的两件逸事是广为流传的。一个是陶侃每天都会在白天的时候把白砖从自己屋外搬到自己的书房,再到傍晚的时候把白砖从书房搬回屋外,每天都会这样进行。陶侃自己解释到自己这样做的原因是因为为了让自己不贪图安逸的生活,能够每天让自己辛苦一点能够记住自己的志愿。

另一件是陶侃为官的时候见到有人在随意的玩弄百姓的稻穗,这样的举动令陶侃是十分的生气的,之后他命人把这种人呢狠狠地惩戒一番,这样的事情传到百姓的耳中,觉得陶侃这样做是对的,当官的能够为了百姓的心血能够严惩一些游手好闲不尊重粮食的人一定是个好官。之后百姓更加辛勤的耕种,丰衣足食。陶侃为官的两件逸事中我们是能够看出他是一个懂的自律,并且能够很好的处理为官和百姓之间的关系。

之后自己的努力并没有白费,被重新调回了荆州当了刺史,之后发生了叛乱,陶侃率兵进行讨伐最终挽救了局面,所以他是东晋有名的将领。

陶侃留客

陶侃从小家境贫寒,但是却很有宏图大志,他的母亲姓湛,他从小和母亲相依为命。当时和陶侃同一个郡县有个人叫范逵,范奎很有名望,被人举荐成了孝廉。关于陶侃,有一个故事很有名,叫陶侃留客。

有一天,范逵去陶侃家做客,但是陶侃家徒四壁,并且当时正值寒冬,冰雪堆积在地上已经有很多天了,一个不小心就会滑倒。当时陶侃的母亲让陶侃在外面留下客人,热情接待,不要让客人失望而归。陶侃听从母亲的话,与范逵嘘寒问暖,侃侃而谈,因此留住了客人。

而此时陶侃的母亲剪断了自己长长的头发,去米铺换了一些米以便招待客人,由于家里连柴也没有,陶侃的母亲就把家里的木头柱子砍下来一些来烧柴取暖,把家里自己平日用来睡觉的草甸子也拿来剁碎以此来招待范逵带来的马匹。不知不觉,夜幕降临,陶侃的母亲还准备了晚餐,无论是范逵还是他的随从们都吃的很高兴,加上陶侃和范逵的聊天很愉快又很契合,受到了范逵的不断夸赞,并且觉得陶侃很有才华。这就是陶侃留客的故事。

第二日的时候,范逵一干人等就告别离去,陶侃路上一直相送,送了很远很远,最终连范逵都觉得不好意思,让陶侃不必再送,但是陶侃还是坚持相送,直到范逵好言相劝,并且承诺他等回去以后一定为他美言,陶侃这才罢休,同意回去。

范逵回到京城以后果然兑现了诺言,在一些有名望有官职的人面前夸赞了陶侃的美德和才华,后来陶侃受到了大家的好评。

中国历史 《能臣陶侃》的历史故事

能臣陶侃

东晋是一个重视官员出身门第的朝代,但也有一批出身微贱的官员在政坛上叱咤风云,丝毫不比那些世家大族的官员逊色,陶侃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陶侃的父亲曾经担任过扬武将军,但他死得早,没有给家里留下什么财产,所以陶侃小时候很穷。他有一个识大体的母亲,从小就培养他,让他成为一个很有才干的人。后来陶侃当了县城里的小官吏,鄱阳孝廉范逵曾经来拜访他,由于来得很仓促,家里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拿来招待客人的。陶侃的母亲把头发剪下来卖掉,换成钱买了酒菜前来招待。范逵喝得很开心,连他手下的仆从都招待得很好。范逵走后,陶侃送他送到了一百里以外。范逵问他:“您想不想当官?”陶侃说:“想啊,但就是没有门路。”范逵就跑到庐江太守那里夸奖陶侃,陶侃因此被召为督邮,担任枞阳县令。他在任上勤于政事,很快就升迁了,而且自己的名声也传了出去。

后来刘弘担任了荆州刺史,征辟陶侃为南蛮长史,派他讨伐叛贼张昌。陶侃击败了张昌,刘弘因此赞扬他是自己的继承人。很快,陶侃因为立下不少战功被封为东乡侯。

怪兽图 东晋

两晋时期,怪诞之风盛行,器物、衣饰都盛行神秘纹路及图案。这幅墓室画像砖表现了当时的风气,这件怪兽的造型可能与南方吴越先民的民族传说有关。

陶侃具有很高的军事天赋,中原战乱时期,陶侃利用自己的军事才能保护自己的属地尽量不受侵犯,取得了许多胜利。王敦妒忌陶侃的战功,王敦回去之前,说想和陶侃告别,陶侃的手下劝他不要去,但陶侃没有听从,结果被王敦扣留,把他降为广州刺史、平越中郎将,任命自己的亲戚王广为荆州刺史。陶侃的部下苦苦哀求王敦留下陶侃,但王敦不肯听从。陶侃的部将不想去南方,都跑掉了。王敦以为他们是受了陶侃的唆使,非常生气,披上铠甲,拿着长矛想杀他。走出去觉得不妥,又走了回来,来回好几次。陶侃严厉地说:“您的雄才大略应该裁断天下大事,为什么如此犹豫不决?”陶侃起来上厕所,有人劝王敦道:“周访和陶侃是亲家,就像左右手一样,哪有砍断别人左手而右手没有反应的?”王敦才放弃了杀陶侃的想法。

广州人背叛了刺史郭讷,奉王机为刺史,王机派人告诉王敦,准备投降他。王敦同意了,但王机还没有行动,杜弘就占领了广州。陶侃赶到广州后,杜弘派人诈降,陶侃识破了他的阴谋,事先在要道布置好了投石车。不久杜弘率领部队赶到,听说陶侃有了防备,于是赶紧撤退,陶侃下令追击,把杜弘杀得大败。陶侃轻松歼灭了叛军,因为这次战功被封为柴桑侯。

陶侃在广州期间一直没有什么事做,早上的时候从房子里搬100块瓦到院子里,晚上再搬回屋里。别人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回答:“我立志收复中原,怕现在习惯了安逸的生活,以后就派不上用场了。”陶侃勤奋励志的事都类似于此。

陶侃很聪明,在政事上很用功,对人恭敬有礼节,成天很平静地端坐着,当时政事很多,头绪也很繁杂,但是他都没有遗漏的地方。来往书信都亲自书写答复,从没有滞留过。陶侃不喜欢交接宾客,他经常对人说:“大禹之所以是圣人,全在于他爱惜以寸计量的光阴,至于普通人,至少也要爱惜以尺计量的光阴,怎么能成天游荡喝酒呢?活着的时候对人间没有益处,死后也默默无闻,是自暴自弃!”他的部下如果有游玩、喝酒、赌博的,被他发现,就把酒器和赌具全部扔到江里,然后再鞭打那些人。有人送礼给他的话,他会问从哪里得到的。如果是自己辛勤劳动得来的,即使很少,他也会很高兴地收下,并赏赐给对方双倍的东西;如果不是从合法手段得来的东西,就会被他叱骂,把东西还回去。有一次他在外面走,看到一个人手里拿了一束没有成熟的稻子,陶侃问道:“你拿那个东西做什么?”那人回答:“走路的时候在路边稻田里顺手摘下来玩的。”陶侃大怒:“你这个人不耕田倒还罢了,居然还偷拿别人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稻子!”下令把那个人抓起来狠狠地鞭打了一顿。从此百姓们勤于耕作,安居乐业。

当时造船留下来的木屑和竹子尖头陶侃都让人收集起来,人们都不知道他要派什么用场。冬天的时候地上积了很厚的雪,人们走路的时候很容易滑倒,陶侃命人把木屑撒在地上,雪很快就化了,还不会把鞋子弄湿;桓温讨伐蜀地的时候,用陶侃收集起来的竹子头作为造船用的钉子,这个时候人们才佩服起陶侃的先见之明。

陶侃为人刚直有毅力,善于决断大事,成为东晋王朝有名的治世能臣。

相关参考

陶侃是谁

陶侃是谁?陶侃有何历史事迹?  陶侃,字士行,东晋名将,其父陶丹,在三国孙吴时曾任扬武将军,在东吴的地位并不高。陶侃出身贫寒,他父亲早逝,早年在寻阳当过鱼梁吏。  后来,陶侃逐渐崭露头角,他先是平定了

120 陶侃运砖头

祖逖死后,东晋王朝接连发生几次内乱。晋元帝想抵制王氏势力,王敦起兵攻进建康,杀了一批反对他的大臣。元帝的儿子晋明帝即位后,王敦又一次攻打建康失败,自己病死了。到了晋成帝(明帝的儿子)的时候,历阳(今安

史书评价颇高的庾亮为何频繁出丑

陶侃杀死郭默并进入江州,成功地占据荆州和江州,成为了东晋帝国的首席执政官,政局也逐渐平稳。但陶侃毕竟年事已高,没几年就去世了。陶侃去世之后,一个巨大的问题凸显:陶侃留下的权力真空,应该怎么分配呢?陶侃

都说神了,但真相在传说之外

陶侃与「”牛卧地”本文作者倪方六东晋时,不少名人名将是社会底层出身,陶侃就是其中一位,时敬称陶公。陶侃家境贫寒,其能发达传与其亲人葬地有关,真的假的?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就来聊聊。陶侃,字士

都说神了,但真相在传说之外

陶侃与「”牛卧地”本文作者倪方六东晋时,不少名人名将是社会底层出身,陶侃就是其中一位,时敬称陶公。陶侃家境贫寒,其能发达传与其亲人葬地有关,真的假的?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就来聊聊。陶侃,字士

陶侃为何执意取郭默首级 郭默报裸体相见之仇

东晋时期,王导与陶侃立场不同,时常较量,江州刺史温岭去世后,两人更是针锋相对,各自都想占据这块肥肉,温峤去世前,曾举荐其部下刘胤接任,但刘胤此人匪气太重,喜好结交江湖人士,挥金如土,温峤算是看错人了,...

陶侃为何执意取郭默首级 郭默报裸体相见之仇

东晋时期,王导与陶侃立场不同,时常较量,江州刺史温岭去世后,两人更是针锋相对,各自都想占据这块肥肉,温峤去世前,曾举荐其部下刘胤接任,但刘胤此人匪气太重,喜好结交江湖人士,挥金如土,温峤算是看错人了,...

姓陶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陶侃:(今江西都昌)人,东晋名臣,为侍中太尉,封长沙郡公。性聪敏,笔翰入流,为政慎密。人称其书法肌骨相媚。陶渊明:陶侃曾孙,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东晋大诗人、文学家。其文章不群,词采精拔;其诗

陶侃搬砖志不遗

  陶侃原是王敦的部下。后来,陶侃立了战功,做了荆州刺史。有人妒忌他,在王敦面前说他坏话。王敦把他调离到广州。那时候,广州是很偏僻的地方,调到广州等于是降了他的职。  陶侃到了广州并没有灰心。他每天早

几十个妻妾生17个儿子 70岁陶侃生活奢华

陶侃一生和王导三次交手:第一次在建康,看似打成平手。但陶侃得到湘州,捡了大便宜,已稍占上风;第二次交手,陶侃又得到江州,王导无条件地投降。陶侃踌躇满志,再次出手时,想到了曾经的一个梦。废黜王导没有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