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开元年间尚书丞相张九龄生平 张九龄简介
篇首语:不知道自己无知,乃是双倍的无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唐玄宗开元年间尚书丞相张九龄生平 张九龄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唐玄宗开元年间尚书丞相张九龄生平 张九龄简介
张九龄(678-740)字子寿,一名博物,谥文献。汉族,唐朝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唐玄宗开元年间尚书丞相,诗人。西汉留侯张良之后,西晋开国功勋壮武郡公张华十四世孙。七岁知属文,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始调校书郎。玄宗即位,迁右补阙。唐玄宗开元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母丧夺哀,拜同平章事。是唐代有名的贤相;举止优雅,风度不凡。自张九龄去世后,唐玄宗对宰相推荐之士,总要问“风度得如九龄否?”因此,张九龄一直为后世人所崇敬、仰慕。
张九龄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诗风清淡,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有《曲江集》。誉为“岭南第一人”。
张九龄为张说所奖掖和拔擢,张说去世后,他又于开元二十二年辅佐玄宗为宰相。作为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个名相,他深为时人所敬仰,王维、杜甫都作有颂美他的诗篇。他曾辟孟浩然为荆州府幕僚,提拔王维为右拾遗;杜甫早年也曾想把作品呈献给他,未能如愿,晚年追忆,犹觉得可惜(见《八哀诗》)。
历史人物 张九龄当上了宰相吗
说起张九龄,大家估计会想起李白,想起张九龄的诗歌,却没多少人知道他当过宰相,只因其诗歌造诣太高,他做宰相时的功绩反而被忽略了。张九龄,唐玄宗开元年间宰相,字子寿,一字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世称“张曲江”。
张九龄的诗歌当首推《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海上生明月”紧扣“望月”字,“天涯共此时”扣住“怀远”,起句自然,紧扣题目。颔联写,多情人怨恨着这漫漫的长夜,对月相思而彻夜不得入眠,这里写出多情人由怀远而苦思,由苦思而难眠。颈联写,灭烛望月,清光满屋,露重更深,久久伫立,思念远方的人。尾联,写因思念远人而不得相见,故面对月华情不自禁地产生把月赠送远人的想法。诗中处处不离明月,句句不离怀远,把月写得那么柔情,把情写得那么沉着,诗的情意是那么缠绵而不见感伤。张九龄的写诗功力由此可见一斑。当然,他的《感遇诗》十二首也写得相当不错。 说起张九龄的身世,这来头就大了,他自称是西汉刘邦手下的名士张良之后,到底是不是真的,无从考据。少时就很聪慧,七岁就开始写文章,中宗时期开始做官,到玄宗开元年假,拜宰相,举止优雅,风度不凡,这大概是由于他出身岭南书生,耿直温雅,风仪甚整,时人誉为“曲江风度”。也合乎他所说的张良后人,想西汉留侯张良之姿,温文尔雅。 当上宰相之后,张九龄充分利用自己的权利,选贤任能,提拔了一批有才干的人,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当时唐朝虽然是开元之治,但仍存在许多弊病,直言向玄宗谏言,要求以王道之治,代替霸道之治,深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既然要开创一个像太宗那般的盛世,就必须严管刑罚,反对穷兵黩武,减轻徭役,扶持农业,使百姓生活富足,心灵满足,任用贤德之人,及时汇报各地情况,他的一系列政策管制,对开元盛世的拉开起了不可或缺的奠基作用。 在朝堂之上,多次劝谏玄宗要居安思危,后宫中武惠妃得到专宠,多次想要废太子李瑛而立己子,派人去游说张九龄,被张九龄据理力争骂退,维持了后宫中一段平息的时间。对于安禄山的谋反,张九龄可谓是最早预见到的人,开元二十四年,安禄山任平卢将军,在讨伐契丹时失利,张守奏请朝廷斩首。此前安禄山入朝奏事,宰相张九龄对侍中裴光庭说:“乱幽州者,必此胡也。”这次作战失利,他遂提笔批示奏文说:“穰苴出军,必斩庄贾;孙武行令,亦斩宫嫔。守军令若行,禄山不宜免死。” 由此可见,张九龄在很早前就看出了安禄山是奸诈之徒,以后必然会作乱,建议早点杀了,但是玄宗最终不信,为了以示皇恩,反倒将其无罪释放。后来安禄山果然掀起了安史之乱,盛唐迅速由盛转衰,玄宗逃往成都,途中思及昔日张九龄所言,追悔莫及。可惜,张九龄在李林甫的谗言之下,并未坚持多久,玄宗的轻易听信谗言,致使张九龄被罢相,之后更是贬为荆州长史。历史上很多名人宰相,要么死在流放途中,要么在流放地因病而死去。 张九龄也未逃脱这个圈,公元740年,张九龄因病在韶州曲江逝世。纠其根本原因,小编觉得是皇帝的不信任,导致积火难消,终日愁苦,毕竟大臣们辛辛苦苦为国家大事操劳,贬斥贪官污吏,不顾性命地经常谏言,结果却因为皇帝偏信谗言,一朝被贬,流放他乡。任何文人在听闻时有感触,但都及不上亲身经历时的愁苦,那感觉估计就像是养了一只养不熟的白眼狼一般,辛辛苦苦教育,最后还是被咬了。因此,积郁难消,久思成疾。相关参考
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寿,一名博物,谥文献。汉族,唐朝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唐玄宗开元年间尚书丞相,诗人。西汉留侯张良之后,西晋开国功勋壮武郡公张华十四世
张九龄,唐玄宗时期的宰相,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任名相。在他之后,大唐王朝便如江河日下,最终引发了几乎导致唐王朝灭亡的“安史之乱”。在张九龄当政期间,唐王朝虽然繁华到了极点,但社会的各种矛盾已经暗流汹涌。张...
唐玄宗时担任宰相的人,张九龄以正直著称。然而,有两件事使玄宗对张九龄不能容忍,再加上李林甫的挑拨,玄宗最终罢免了张九龄的宰相职务,并贬出朝廷。这就是牛仙客事件和严挺之事件。牛仙客担任河西节度使时,政绩...
唐玄宗时担任宰相的人,张九龄以正直著称。然而,有两件事使玄宗对张九龄不能容忍,再加上李林甫的挑拨,玄宗最终罢免了张九龄的宰相职务,并贬出朝廷。这就是牛仙客事件和严挺之事件。牛仙客担任河西节度使时,政绩...
张九龄(678~678年/740年),唐朝唐玄宗开元时宰相,诗人。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才思敏捷,文章高雅,诗意超逸。其《感遇诗》以格调刚健著称。有《曲江集》20卷传世。《全唐诗》收录
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底李林甫代张九龄为中书令,大权独握。家天下时代,宰相相当于现在的政府一把手,是很重要的职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国势走向。张九龄是开元时期最后一位正直的宰相。但是,因为他不会察言观...
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底李林甫代张九龄为中书令,大权独握。家天下时代,宰相相当于现在的政府一把手,是很重要的职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国势走向。张九龄是开元时期最后一位正直的宰相。但是,因为他不会察言观...
孟浩然写这首诗时,是开元二十一年,那时张九龄于朝中为相,最后并没有谋得官位,有关生平简述如下:孟浩然年轻时曾游历四方,与许多侠义之士结交。和后汉的庞徳公和皮日休一同隐居于襄樊市的鹿门山,而后人称他孟鹿
张九龄简介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寿,一名博物,谥文献。汉族,唐朝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张九龄像张九龄少有才名,弱冠中进士。13岁时,他的文章就得到了广州刺史王方庆的赞赏。...
张九龄 张九龄是诗人人人都知道,《唐诗三百首》的开篇是张九龄的《感遇》。“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这首五言超然洒脱,清新淡远,被清朝蘅塘退士选为开篇,千古传承。其实,张九龄还是著名的贤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