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错误导致陈胜起义失败 兴也无种败也无种

Posted 陈胜

篇首语: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能转变你的心情。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三个错误导致陈胜起义失败 兴也无种败也无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三个错误导致陈胜起义失败 兴也无种败也无种

2、历史人物 打下天下后,李自成犯了五个致命错误导致失败

三个错误导致陈胜起义失败 兴也无种败也无种

兴也无种,败也无种——《陈涉世家》没有写到的事,高中课文《陈涉世家》大家都非常熟悉,其中的两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和“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更是广为后人引用。课文从《史记》中选用的部分,从陈胜微末时显露野心开始,到原楚国各地叛乱响应陈胜造反,戛然而止。

这就像我们对小时候看的很多电影的记忆:斗争的形势风起云涌了,胜利的旗帜扯满山下了,主角人物在这样的背景中走到悬崖顶上,大手向远方一挥,镜头紧跟一个上半身特写——影片到这里,也总是戛然而止。后来呢?

翻开《史记》原文,我们可以看到,陈胜称王以后,也是有很多故事起伏的。陈胜、吴广的事业,最终以败亡而告终,而他们的败亡经历,却也正是和后世很多造反者走了同样的路子。可见,英雄不读书,是好事也是坏事,好事是敢想敢干,坏的一面则是不知借鉴历史教训,等到后期逐渐听说兴亡典故时,往往已经积重难返,难以挽回败势了。要了解陈胜失败的历史真相,除了去翻看一下《史记》原文,还应该了解一下时代的背景。

在战国时代,华夏文化圈基本上还是一个贵族的社会。但秦灭六国,扫荡孑遗,大国分解为郡,小国多置为县。大小贵族的封建领地被统统摧毁,旧王侯都沦落为平民。比如,张良就是原韩国的贵族,国灭后无家可归,又没有产业,只好加入了恐怖组织,去刺杀秦始皇。

所以,到秦二世时,天下已经没有什么“王侯”了。秦的爵秩里还有关内侯和彻侯,但那都是靠军功和事功取得的俸禄称号,没有地方行政权,而且一般不许世袭,即使有个别世袭者也要累世递降。那时候,想做官要以吏为师,学习公务和律法,考试合格后,从最低级的小公务员做起,成绩优异者逐级擢升。所以,即使平民,也有位列公卿的可能,秦朝上下,只有皇帝一家“世袭罔替”。可以说,秦朝的出现,等于已经去掉了旧时代王侯将相的“种”。

所以,陈胜所宣言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并不是“王侯将相不该由血统垄断”的意思,而是“王侯将相,我们想去做就能做,想怎么做上就怎么做上”的意思。而且,从陈胜“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话语中,我们也可以看出陈胜自诩为“鸿鹄”,天生就比“燕雀”有志向和理想,已经自我认定为可做王侯将相的“种”了。

但,正因为秦消灭了贵族世袭制,又没有与民为善,反而鞭笞虐使,无所不至,所以六国人均不以秦帝为宗主,也丝毫没有忠顺的概念。况且天下受压迫过甚,大家生不如死,到了“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不能用“死”来威压他们的时候,陈胜的一声呐喊,就导致了黎民的倒戈,而因为没有像周那样的各路贵族的缓冲,貌似强大的秦朝顷刻间便失控倒塌,可谓自毁长城。

无论陈胜、吴广、项羽还是刘邦,他们都是楚国人。楚国在为秦所灭的六国之中,受秦的屠戮最惨酷,与秦国的仇恨最深。所以,陈胜振臂一呼,各地楚人云涌响应。可惜的是,陈胜却作出了三个错误的抉择。

1、急于称王

陈胜从“兴”到亡,一共仅6个月,可是已经称王了,还给自己修建了宫殿,设置了百官,却不愿借助楚国旧王室在楚人心中的惯性权威。过早暴露野心、私心,只能带来英雄豪杰们的离心,到最后,陈胜身边只剩下一些趋炎附势的小人和投机分子。最后他死在自己的车夫手里,这也不是偶然的。所以,后来朱元璋采取“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战略,最后成功了;洪秀全却走上陈胜的老路,结果后人都看到了。

2、偏信、专断

陈胜称王、选官、拜将,全用“心腹”,当然都是一些小人、野心家。陈胜本人没有什么才能,但在他下面带兵的却有不少枭雄、大盗。怎么驾御他们呢?陈胜搞了一批“特派员”,监督众将。他任命了一个叫朱房的为“中正”,一个叫胡武为“司过”,负责统领这批专员,挑毛病、打小报告。各路将领作战,如果失礼或违抗“王命”,立即就地收押、处决。陈胜至死都把朱房、胡武之流认作忠臣,可是这些忠臣擅作威服,携私枉法——其实也没有“法”。总之,影响极坏,大失众心。

此间,吴广被同样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野心的部将谋杀夺旗,陈胜却封赏了那个部将,可见,他已经昏聩,不明是非远近了。

3、轻重不分、滥封诸侯

陈胜刚起兵时,秦的主力部队一在朔方,一在岭南,全力进行扩张战争,根本来不及回援。秦国后来赦免了大批刑徒、奴隶,交给少府章邯(他此前没有打过仗,是专门给皇帝管钱管衣食的),去平灭各地造反。在章邯的军队练成战斗力之前,陈胜拥众入关,并不是没有灭秦的可能的。

最终,陈胜却只派了一支偏师灭秦。这支部队的统帅周文是干什么的呢?是风水先生。他跑去见陈王,说自己是军事专家,理论“咣咣地”。陈王就任命他为统帅去打秦的都城所在——关中。这位风水先生一路烧光农舍,裹胁百姓,把他们驱赶在军前做炮灰,一路浩浩荡荡冲向关中,正遇上章邯的“队伍”,后者也没有战斗力,双方其实都很心虚,但章邯明显更善于临阵指挥,结果是乱斗一场。形势一乱,周文裹挟的老百姓立刻就跑散了。章邯率领精锐的中军,追着周文的旗号打,结果周文败亡。这是陈王由盛转衰的拐点。

同时,陈胜还派人去平定北方,结果派去的人相继自立为赵王、燕王。还是那句话: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你做得,我怎么做不得?这些都分散了陈胜的力量,让他陷入一个必败之局。

陈胜的失败足可告诫后人:以毁灭秩序而“兴”的,早晚也要亡在同一个所在。陈胜死后,项羽成了又一个陈胜。他的失败同样证明:逆天而行,与天斗,过程惊险刺激,其乐无穷,但必然挫折,甚至败灭。

所以,刘邦和他的后人大声疾呼:天下的燕雀和鸿鹄们听着,我们才是龙凤,王侯将相是有“种”的!比如刘邦的白马誓内容就是:将来有谁不是姓刘而称王的,天下共诛之!这正是秦亡后乱世的终结,是专制的汉王朝统治的开始。

历史人物 打下天下后,李自成犯了五个致命错误导致失败

今天本站小编给大家带来李自成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在明朝末年的众多农民起义军中,李自成是不得不提到的一位人物。据费密《荒书》记载,李自成在出生时,他的父亲梦见一个黄衣人进入土窑,于是李自成的小名叫做黄娃子。最初,他只是明朝系统中一位普普通通的驿卒,干的也只是简简单单的为官差传信的工作。>可以说,在李自成看来,能够有一个解决温饱的工作就该知足了。> >但是,随着明廷开始裁撤驿站,他连这么一个勉强糊口的工作都没有了。再加上,家乡陕西旱灾蝗灾不断,他已经到了无法生存的地步。无奈之下,他只好把心一横,跟随舅舅一同干起造起反来。但是,从未上过战场的李自成,却有着超乎常人的军事才能。>当时的起义军,多为到处流散的乌合之众,一遇到明朝的正规军队,他们便四散逃命。但是,李自成手下的军队却纪律严明,颇有正规军的风采。舅舅被明军诛杀后,李自成在众将的拥护下继承了舅舅的军队,并号闯王。>在其他起义军占据小片根据地便乐不思蜀的时候,他不断地扩大自己的实力,逐渐了有了与明朝分庭抗礼的实力。之后,他更是一举击败了明朝的大将孙传庭,并在崇祯十七年(1644年)一鼓作气攻下了京城,逼死了崇祯皇帝,灭亡了明朝。> >连李自成也未曾料到,他的东进之路竟会如此顺利。从攻下宣府开始,明朝的守将无不争先恐后地向他献城。甚至,在他攻打京城时,也有人主动为他打开京城的正阳门。李自成在感概明朝大势已去的同时,也不禁得意忘形起来。>令他想不到的是,东进之路虽然势如破竹,可是,大敌的出现,却是在入主京都后。北京城这座深蕴龙气的王城,在被李自成注视的同时,也在冷冷地打量着这位不速之客。而他所面临的大敌,就是他自己的格局。>在有了统一天下的实力后,李自成的诸多错误决策,迅速使他建立起来的大顺分崩离析,再无东山再起的可能。>总的来说,他的重大错误有五个:>第一,对驾崩后的崇祯皇帝极尽侮辱。崇祯皇帝虽然在北京城破后选择自尽,但是,他毕竟掌控了十七年的天下。而且,在这十七年中他奋发图强,宵衣旰食,处处想的都是中兴大明。同以往沉溺酒色的亡国之君相比,国破家亡他只可以说是生不逢时。>因此,即使明朝江河日下,崇祯皇帝在京城的民众心中仍有很高的声望。崇祯已经驾崩,已经无法对李自成构成任何威胁。如果,他能按帝王待遇厚葬崇祯的话,不仅能笼络住京城的民众,而且,可以减少降官降将内心的愧疚,可谓是一箭双雕。>但是,李自成竟然只用一个门板来承载崇祯皇帝的遗体。遗体放在东华门外后,只让百姓和官吏们祭拜一下就结束了。这种走走过场的丧葬方式,等于打了明朝遗老一记响亮的耳光。如此对待前朝皇帝,真是令京城的民众大感失望。>士可杀不可辱,何况崇祯皇帝并不是一个残暴之君。在京城民众看来,李自成虽然占领了京城,但做事太过卑劣,礼法全无,着实令人齿冷。而投降的明朝官吏,看着曾经的皇帝被如此对待,也不由地心生愤懑。>第二,拷打勒索前朝大臣。大顺军进入京城后,迅速抓捕了明朝的众多大臣。在李自成看来,这些大臣为官多年,肯定都有不少的家产。将他们的钱都抢来,正好可以作为大顺军的军费。于是,他按照官职高低决定各个官员们应该缴纳的财物多少,并下令部下严刑伺候,势必要勒索出应有的钱财。>有些大臣即使投降了大顺,但是,仍要被迫献出家产。甚至,有些人拿出钱财后,仍然被拷打至死。后世学者论及此事时,无不对李自成的行为嗤之以鼻。都快要当皇帝的人了,还玩绑票这一手,真的是令人鄙视。看来,李自成身上的盗贼习气仍然非常浓厚。京城的民众见李自成对官员们大肆勒索,更是对他大失所望。>第三,蹂躏民众。京城的民众长年生活在天子脚下,对于礼数和规矩都非常注重。而李自成进入京城后,竟然在光天化日之下公开纵容兵士抢劫。后来,甚至还强令五家百姓侍奉一位兵士。兵民混居之后,淫掠之事更是时有发生。>京城的民众感觉在李自成的统治下,日子过得还不如明朝时期,于是心中对李自成更加憎恨。失去了民心的李自成,自然难以长久保持政权的稳定。>第四,抢占女人,将财宝拉回老家。李自成攻入北京后,便迫不及待地将宫女窦氏纳为妃子。之后,他的部下刘宗敏更是强行占据吴三桂的小妾陈圆圆,令准备归降的吴三桂大感不满。除此之外,李自成还把拷掠来的钱物迅速运回自己的陕西老家。>获得了一点宝物就赶紧往自己老家运,这种格局,真的是令人叹息。稍有谋略着,便能看出李自成难成气候,顶多称霸一方而已。>第五,焚烧皇宫,破坏京城。李自成见吴三桂和清军声势浩大,便准备逃离京城。离开之前,他还念念不忘自己的皇帝梦。在手下的拥护下,他仓促地举行了登基大典。第二天,便率众灰溜溜地逃之夭夭。在李自成看来,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别人也别想完美地拿到。>于是,他在撤退之前命人焚烧皇宫,并尽可能地破坏北京城。可能,他只想在北京城抢掠一番就离去,根本就没想在此久居。他心中最尊贵的地方,不是都城北京,而是他的陕西老家。拿着珍宝心满意足地回到老家,才是他的最终梦想。> >因此,在离开京城前,他根本毫无再打回来的想法,只想将京城迅速地破坏掉。但是,李自成没有料到的是,这一把大火,将他这十几年来好不容易获得的民心烧的荡然无存。之后,天下之大,将再无他的容身之所。>最终,他在清军势力和南明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只能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李自成墓座落在通城县九宫山北麓,原墓围多古木,墓为长形土坟。坟北面有一几近湮没于土中的小块石碑,镌“李自成坟”。1955年6月,县文化科函请省文化局拨款修缮李墓,并由县人民政府主持重修。>与此同时,人们掘墓验视,土丘之下,有棺室,室内仅存近似尘土的黑色物质一线,锈蚀马钉数颗。

相关参考

生也不由己,死也无面目

01突如其来崇祯皇帝殉国了,可是南京的大臣们仍然在垂死挣扎。南方依然在朝廷手里,心怀救亡图存大志的士子也纷纷从四面八方奔赴南方,盼望人仕救国,没有人想放弃任何一线希望。想要挽救已经覆灭的大明王朝,第一

陈胜起义失败原因,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原因

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原因具体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中国有个成语叫骄兵必败,意思是骄傲的兵肯定会在战场上战败。陈胜在得势后变得十分骄傲,而且听信了别人的谗言,随意杀害自己的手下,渐渐地,他与一起起义的人民群

陈胜吴广起义,陈胜吴广起义失败的原因

陈胜吴广起义失败的原因陈胜吴广起义失败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个人问题。陈胜吴广起义是以扶苏项燕的名义起义的,号为“张楚”,可是后来陈胜称王了。人家是跟着你扶苏项燕的名义来的,这当然人心溃散,还有,陈胜

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原因,陈胜吴广起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陈胜吴广起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陈胜吴广起义失败的根本原因就是他们摆脱不了自己的“农民”本质:一点“小富”则沾沾自喜,一场大胜利则被冲昏了头脑。在取得初期的胜利后,陈胜本人的腐化变质是很严重的,而这

一招不能再失败的错误决策

  公元前771年,在位十一年的周幽王终于在内外勾结、里应外合的情况下战败于骊山,并被犬戎所杀。他的死直接导致三个结果:第一,印证了他父亲生前的那个谣言;第二,他宠爱的美人褒姒也被犬戎虏走了,这个美人

袁世凯从小习武,身体健壮,也无恶习,为何57岁就去世了

说起晚晴民国风云人物,人们会想到左宗棠、李鸿章、袁世凯等大人物,后人对他们的争议极大,有人说他们晚晴英雄,有人说他们是卖国贼,而今天我们说的正是袁世凯,他们后人称之为"窃国大盗",我们谈及袁世凯,似乎

陈胜起义失败原因,陈涉起义最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陈涉起义最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陈涉起义失败的最终原因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当然,也有陈涉本人的原因,)。纵观各朝各代,农民阶级掌握政权的几乎没有。纵使掌握,那也是短暂的。首先,农民阶级并不代表先进生产

陈胜起义为何会失败

《史记·陈涉世家》大家都熟悉,其中的两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和“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更是广为后人引用。翻开《史记》原文,我们可以看到,陈胜称王以后,也是有很多故事起伏的。陈胜、吴广的事业,最终以败亡而告

大泽乡陈胜吴广起义为何迅速面临着失败

陈胜吴广起义时间说到秦末历史,大家想到的第一个事件就会是陈胜吴广起义,众所周知陈胜吴广起义也叫大泽乡起义是秦末爆发的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平民起义,这次起义沉重打击了秦王朝

三个原因注定陈胜起义必败

《史记·陈涉世家》大家都熟悉,其中的两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和“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更是广为后人引用。翻开《史记》原文,我们可以看到,陈胜称王以后,也是有很多故事起伏的。陈胜、吴广的事业,最终以败亡而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