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爱非攻”并不可取 庄子对墨子的评价
篇首语:顾虑太多难以起步,背负太多难走远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兼爱非攻”并不可取 庄子对墨子的评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兼爱非攻”并不可取 庄子对墨子的评价
庄子,姓庄名周,道家主要代表,也称庄子,和老子学术成就相当,两人在历史上被称为老庄。战国中期时代的宋国蒙人。蒙,现在的河南一带。相传,庄子是宋国君王后代。
在宋国做过漆园吏,大概当官时比较有傲气,后来又因学术名声远扬,因此被称为官吏的榜样。喜欢游历周国,研究了很多国家的文化典籍,吸取了各学派的优点。可是他厌恶诸侯相争,不愿意替这样的国君效力。曾因过人的才华,被楚威王重金相邀。庄子用了一个比喻回绝了楚王。他认为高官,重利请人效忠朝廷,就像是对待一只养肥的牛,给牛披上锦绣,送到太庙祭祀。
庄子厌恶现实争名逐利,决定隐居。潜心写作,并且收了许多弟子,传播他的道家思想。
庄子思想本质是无为,推崇自然,反对人为。和主张仁义不同,他推崇的是天道,自然之道,具有朴素的辨证思想。庄子思想被后代评价为最早的人类乌托邦萌芽。
庄子的成就主要有他所着文章,庄子,里面包括三个部分,一个是庄子自己的本心思想,其次是外在的关于老子思想的解释,庄子本身也是认同老子道家思想,这里这体系了他们二人思想的相同理论根据,第三部分是庄子思想和其他理论体系的杂合,包括了着名秋水,还有很多寓言故事。
庄子的成就还在于文学创作上,他擅长用自然之物比喻现实社会,文字奇想连篇,气势磅礴,遣词造句都显出其高超的文学造诣。
庄子对墨子的评价
墨子是我国古代非常着名的思想家,他的思想很多都是主张仁爱的。不以奢侈来影响后世,不靡费万物,不炫耀礼法,用故居自我勉励,以应付社会为难。对于墨子的思想用意,庄子认为是可取的,但对于墨子主张“兼爱非攻”,一定要和睦相处并且好学,而且活着的时候不能及时行乐,死了还不能服丧这些想法表示非常的不认同。
庄子认为如果一个人的喜怒哀乐不能正常表达,就是背离了人性,是不可取的。其次庄子觉得墨子说人们生前应该辛苦劳作,死后也不能风光大葬,不仅实行起来极其困难,而且这也违背了天下百姓的生活之道,是他们所不能接受的。即使墨子本人能够做到,但对于其他人却是无可奈何的,脱离了天下人,就和墨子一直倡导的王道不符合。再次,后面的人对于墨子过度的自苦做法也是不赞同的。
但对于墨子本人的才能和爱天下之心,庄子还是给予了相当的肯定,在《天下》篇中,庄子如是评价到:墨子是真的心怀天下,即使他自己本身已经非常穷苦,但他依旧不放弃自己的思想,这才是真正的有识之士。
庄子认为,墨子心怀天下和自苦精神如果只是他约束自己的行为那么还是高尚的,但是墨子将他用在所有人身上,那么就是不可取的,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不能强加给他们不属于自己的思想。
庄子名言
庄子是战国时期诞生的思想家,哲学家。庄子一生都穷苦落魄,如果说仕途功名的话,最高只当过一个漆园的管理者。他的成就闻名后世的在于他的思想境界。他一生潜心研究专心着作,特别尊崇老子的思想。庄子文字赋予的思想,撼动人心,让人读了仿佛心灵得到净化,俗世纷争都如云烟了。
人们自发的传诵感受他的思想精髓,并把他着作里简练而饱含哲思的句子都默记下来。这些名言名句,不仅仅被后代君主推崇传播,到现代,也时时用它智慧的光辉照样着文人学者的学海生涯。
庄子名言名句非常多,其中流传较广的有以下几个。鼓励学习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句说的是人生命有截止的时候,而知识却是永远没有尽头。其实就是说,只要肯好好学,知识永远学不完,我们应该在有生之年努力学习,让自己的人生有意义。各种解释的核心就是认可勉励人多学知识。
关于事业的,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这句意思是水深,舟方能行。它指的是做大事,必须打好基础,有了基础才能谋出事业。其实对古代的君王不也是一个勉励吗?希望君王能勤劳为政,国富民强,才能称霸四方,要想高高在上统治国家,必须有很坚定团结的支持力量。
大智出名言,铭记句子,更重用的是能以其度身,修心养性才有意义。
庄子田子方
这也是庄子的文章,不过更像是杂记。想想人家庄子在乱世中,拒绝了一个君王的邀请,毅然决然投身大自然去搞文学创作,那么怎么可以不出点儿作品呢?一个人坐在那边思考东西,当然要写写画画,这篇文章估计就是庄子思想发散的时候写出来的。因为全篇分为十一个部分,长短不一并且找不出其中的联系。
这篇文章的名字是去了第一个部分里的人名,田子方。此人名无泽,字子方,是魏文侯的好朋友。因为他的学问之高在诸侯里面是出了名的,魏文侯还特地去请他来做老师。
这第一部分的内容就是通过这田子方和魏文侯的对话,来表达一下庄子对于东郭顺子追求真的处世态度。第二部分当然要夸奖一下自家的无为态度。第三部分是孔子和自己弟子的对话,讨论了下“心死”和“身死”的差别。第四部分借老聃的形象再次表达了自己的主张。第五部分是个小寓言故事,探讨“真”与“形”的关系。第六部分的内容比较高级,但是也很符合道家的思想,财富生死全都是身外物。第七部分是在说花花。第八部分写的是臧丈人,同样是无为而治。第九部分说的是寂寞和专心的重要性。第十部分写了孙叔敖的清高。第十一部分写的是君王过国家存亡的无动于衷。这还真的是一个称职的君主吗?
庄子的通篇虽然互相没有联系,但是从头到尾都是道家的思想。但是世人真的要做到这一步,难上加难啊。
墨子的思想主张是什么,墨子思想主张
墨子思想主张
墨子主张尚俭节用,及兼爱非攻。
墨子特别着重“利”和“功”,尤其是“国家百姓人民之利”,是评估一切价值的标准,合乎国家百姓人民之利的,才有价值;国家百姓人民之利,即是人民的“富庶”,凡能使人民富庶的事物,都是有用。
其主张与效益主义相近。对百姓没有直接用处或有害的事物都要将其节约,反对奢侈,主张节葬短丧,反对音乐;国家人民的最大问题,是国家人民的互相斗争,而互相斗争的起因,在于人民的互不相爱。
墨子因而提出兼爱之说,兼爱能利人利己,为了阻止斗争,墨子提出“非攻”,反对战争,更付诸行动,研究防御战术,曾与鲁班于攻防战中较量。
人没有相爱的本能,为了促使人民兼爱,墨子提出种种的制裁,主张有上帝在上,赏赐兼爱者与惩罚不兼爱的人,鬼神同样赏善罚恶,人亦须自求多福,不应垂手而祈求神灵保祐。赏罚都是个人自招的,并非命定。
墨子也着重政治的制裁,要使世界和平,人民安乐,不但需要有一上帝在天上,亦需要有一上帝于人间。应以天子的号令为是非的绝对标准,除此之外不应再有其他标准,在下者一律服从,而天子又以“兼相爱交相利”为令,那么天下人都会“兼相爱交相利”。天子代天发号施令,人民只可服从天子,天子可说兼君主与教皇于一身。
《墨子.鲁问》:“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葬、节用;国家熹音湛湎,则语之非乐、非命;国家淫僻无礼,则语之尊天、事鬼;国家务夺侵凌,则语之兼爱、非攻,故曰:择务而从事焉。”
尚同:推举贤人统治,由贤明的统治者来统一法的标准(法度)。
尚贤:尊重人才,把人才问题看成是国家政治中的头等大事,主张贤者在位,能者称职。
节葬:厚葬久丧会使国家贫穷、人民寡少、政治混乱,必须加以废止。
节用:提倡极其刻苦朴素的生活,是极端救世的苦行学派,强调要做到不增加费用又要有利于人民。
非乐:从社会功利的角度出发,认为贵族所采用的礼乐制度,皆属浪费而不实用,除加重人民负担,也会影响国家经济。
非命:不承认有“命定”的存在,认为人力定可胜过命运。如果人们相信命运,则只会使人们听从命运的安排,进而懈志懒惰、丧失进取之心。
天志:认为天是有人格、有意志的,扮演主宰人伦秩序、施予赏善罚恶的能力与角色。
明鬼:认为鬼神是存在的,并操有赏善罚恶之权。如果人们深信鬼神的存在,并相信鬼神对人的赏罚,便可以改善人的行为。
兼爱:认为天下之所以乱,是因为人们之间缺乏无分别的爱,只要人们平等互爱、视人如己,就不会有不孝慈、盗贼、侵夺之事。
非攻:主张兼爱天下,放弃战争,以为攻伐是不义且不利的事。
扩展资料:
一、简介
墨子是战国著名思想家、政治家、科学家、军事家。春秋末战国初期宋国(今河南商丘)人,一说鲁国(今山东滕州木石镇)人,生卒年不详,约为前479年—前381年以内。
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儒”、“非乐”、“节葬”、“节用”、“交相利”等观点,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
墨家在当时影响很大,《孟子·滕文公》篇云:“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于杨,即归墨。”可知战国之世,墨家属显学。《墨子》一书中体现的墨子的思想在后世仍具有一定影响,广为流传的《千字文》中便记载了出自《墨子·所染》的“墨悲丝染”的故事。
到了清朝,随着诸子学的兴起,学者对墨子思想的研究又提升到新的高度。
二、科学研究
墨子建立中国古代第一个逻辑学体系——墨家逻辑,主要以三物论为代表,三物分别为故、理、类。
墨子还是一个杰出的科学家,在力学、几何学、代数学、光学等方面,都有重大贡献,是当代诸子所望尘莫及。墨子在《墨经》精到地阐述了经典力学中力的概念和力矩原理,提出“力”、“动”与“止”的定义。关于杠杆原理,亦提出了“重”、“权”(力)、“称头”(重臂)、“称尾”(力臂)等概念。
《墨经》中提出了“端”、“尺”、“区”、“穴”等概念,大致相当于近代几何学上的点、线、面、体。墨子和他的学生做了世界上最早的针孔成像实验,在当时就知道了光的直线传播。他也提出了“粒子论”的雏形,关于“端”的论述,指出“端”是不占有空间的,是物体不可再细分的最小单元。
墨子的科学成就被中外众多学者称赞。蔡元培认为:“先秦唯墨子颇治科学”。为向墨子在光学领域的突出成就致敬,中国将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命名为“墨子号”。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墨子
墨子的思想主张是什么?哪篇文章可以体现出来
先秦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科学家、军事家和逻辑学家。墨子的管理思想也非常丰富。挖掘墨子的管理思想对于弘扬东方管理文化、对于促进当分管理科学
的发展具有较大的理论价值,对于当今企业管理与行政管理亦具有相当的借鉴作用。 一.以人为本 《墨子·修身》篇认为,君子作战虽然有阵法,但是勇敢是其根本所在;治丧虽然有丧礼,但是哀悼是其根本;士人虽然有学问,但是品行是其根本。所以栽树时根基立得不安稳,就不要求得枝叶繁茂;连左右的人都不亲近,就不要求远方的人了;连亲戚都不归附,就不要谈外交了;办事没有终与始,就不要求成就多种事业;列举事物却不明确.就不要求广见博 闻了。所以,古代圣王治理天下,必定明察左右,招徕远方贤人。君子明察左右人,因此左右人的行为就修好了;看见不修行或毁誉的人就反躬自问,因此用怨恨反省自身,行为就可 以修正了。谗言恶语不去听它,攻击斥责他人的言论,不要去说;杀伤人家孩子的念头,心中不能产生。这样即使有低毁的人,也将没有所依赖的。 墨子的意思是说,大凡做事都要有其根本。对于土人来说,品行是其根本。君子明察左右人的善行以借鉴,看见品行较差的人即反省自己,因此自己的品行就可以修正。不听谗言,不说恶语,不存害人之心,虽有恶人影响,也不会起作用。墨子之意在于君子要在社会上有所作为,必须首先修身。这是在讲修身的必要性。《修身》篇义云:"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据财不能以分人者,不足与友;守道不笃、遍物不博、辩是非不察者,不足与游。"其意为意志不坚强的人智力就不会发达,出言不守信用的人行事就不会成功。拥有钱财不能分给他人者,不值得与其交友;不能忠实坚持为人之道、不能广博认识事物、不能明察是非者,不值得与其同游。《修身》篇还说:"原浊者流不清,行不信者名必耗。"故其文意为,"源头混浊,水流不能清澈;行为无信,名声必然败坏。"墨子在此着力强调君子修身的重要性。人在社会上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要从修身做起,必须要铸就高尚的品行。这才是一切事业的起点。此外,墨子还在《所染》篇中强调朋友的优劣对人的影响。 《兼爱中》云:"于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其意为,仁义之士所要做的事,必然是兴盛天下人的利益,消除天下人的危 害,以此作为自己的事业。就也是说,君子要兴盛天下人的公利,消除天下人的公害。 《经上八》又云:"义,利也。"可见,墨子所言的"兴天下之利",就是要兴天下之正义或公义。为此,仁人君子必须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社会正义感。这也是君了为人的根本 原则之所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可谓这一含义的延伸。 面对当时社会上"强之劫弱、众之暴寡、许之谋愚、贵之敖贱"(《兼爱下》)的弱肉强食的丑恶现象,墨子提出:"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墨子.兼爱中》)其意思是, 用所有的人都相互爱护同时相互给予利益的方法来改变丑恶的时弊。墨子认为"做有利他人之事,并不意味着只利于他人,其实利益是相互的,因而决不可做牺牲他人的事情。牺牲他 人利益的同时亦将损害自己。……只有人们各不相害,彼此相利,把个人利益建立在整体利益之中,并把两者糅和在一起,才能实现富国安民之愿望。"墨子将个人利益建立在整体利 益之中这一思想是非常卓越的,因为离开了整体的利益,个人利益是根本无法实现的。整体利益至上,也就是国家利益至上,社会利益至上。 《兼爱中》二:"然则兼相爱交相利之法将奈何哉?子墨子言:\'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现其身。\'"其意即"兼相爱交相利"如何做呢?那就是,看待别人的国家就好象看待自己的国家,看别人的家族就象看自己的家族,看别人的身体就象看自己的身体一样。墨子在此提出了人际交往中的一个重要原则--一换位原则,"视人若己",就是多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样可以避免误解、消除冲突。 实现"兼相爱交相利",才能"诸侯相爱则下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 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兼爱中》)就是说,诸侯因相爱不再恶战了,家主因为相爱不再相篡夺, 人人相爱不再相残害;君臣因相爱而仁惠忠诚,父子因相爱而慈爱孝顺,兄弟因相爱而和谐协调。大下人都相爱,强者就不会控制弱者,人众就不会掠夺人少的,富裕的就不会欺侮贫 穷的,尊贵的就不会傲视低贱的,狡诈的就不会欺骗愚昧的。天一所有的祸害、篡夺、埋怨、愤恨等可以使其不再产生的原因,是因为相爱出现了,因此仁人之士赞誉它。 可见,只有"兼爱交利",社会上的一切祸患之源才得以消除;只有"兼爱交利",才能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一个协调的群体组织。中国人注重维持和谐的局面,维护整体的利益, 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一个组成部分。比墨子晚一百年的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又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也是强调了民本与人 和的重要性,无疑也体现了墨子思想的影响。"交相利"就是互相给予对方利益,就是利他人、为他人。在墨子那里,"\'为人\'是\'人为\'所要达到的目的,也是\'人为\'所考虑的角度、所瞄准的方向、所遵循的规范。"其深刻含义就是人的行为要利于人民、利于国家。 墨子的\'兼相爱交相利"思想之实质,"是一种柔性管理,它通过人们之间的互动的相爱来改善人际关系,消除破坏性冲突,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使人们既能\'自爱\'又能\'爱人\',从而每个人的利益都能得到满足,这符合人的自然性的需要,又符合社会道德法律规范。"日本的池田大作认为"墨子的爱比孔子的爱更为现代人所需要。"威廉·大内在Z理论中所推崇的日 本企业文化,正是墨子这一思想的再现与复活,这对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无疑具有较大的作用。所以企业可以根据墨子思想塑造成功的企业文化。"兼相爱交相利"也是人际交往中的重 要原则--一尊重、互惠的体现。 通常,将任何以人为中心的学说称为"人本主义",而在哲学上,通常指抽去人的具体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而把人仅仅看作一种生物的人学说,其代表人物是德国的费尔巴哈。所 谓人本管理,就是通过确立人在管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继而围绕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去展开的一切活动。正因为墨子要求管理者爱护部下,为其着想,所以能充分调动 部下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墨子从修身,到爱他人、利他人、为他人。终究其实质,是提出了管理学的"人本管理"思想。直到20世纪30年代,美国梅奥(Mayor)等人的霍桑(Hawthrone) 实验后,才开始注重人的感情,尊重的需要,重视人的价值等。这已经比墨子晚了约二千多年了。 《论语·里仁》中说:"君了喻於义,小人喻於利。"意思是说,君子对于"义"很明白并且看重,而小人对于"利"很明白并且看重。墨子的义利相统一的思想,是对孔子思想的扬弃, 克服了君子只讲"义"不讲"利"的虚伪性,从而勇敢地正规"利",使"义"、"利"二者从对立走向了和谐统一。墨子的义利相统一的思想,实质上是一种经济伦理思想,这对于当代的管理实践极富借鉴意义。管理者对下属应该讲究"义利统一",不能只空有口头上的表彰与承诺;上司对下属的嘉奖也应该精神与物质两者并重齐举。 二、尚贤使能 墨子对于贤能人才的价值有着极其深刻的认识。《亲土》篇云:"入国而不存其土,则亡国矣。见贤而不急,则缓其君矣。非贤无急,非士无与虑国。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 未曾有也。"意思是说,到一个国家主政却不能蓄纳贤土,那就要亡国了。发现贤人却不急于举用,贤人就会怠慢其国君。没有贤才就不能处理危难,没有贤才就不能与之谋虑国事。 怠慢贤才、忘记良土,而能使其国家保存的事,从未有过。贤人对于国家是如此重要,对于竞争日趋激烈的企业,又何尝个是这样呢?《尚贤上》篇云:"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务,将在於众贤而已。"意思是说,若国家拥有众多贤良人土,那么国家的治理就厚实、稳固;若国家拥有的贤良人士少,那么国家的治理就薄弱、动荡。因此人人的首要任务,是使贤良人士增多。墨子在此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假设,即国家必须由贤良人士来治理。接着,墨子通过列举"善射御之士"之例,说明了国家获得贤良人士的方法,"譬若欲众其国之善射御之士者,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善射御之士,将可得而众也。况又有贤良之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平,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亦必且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良土,亦将可得而众也。"就是说,欲使其国家善于射箭、驾车的人士增多,就必定要使其富裕、高贵、受尊敬、受赞誉,然后国内善于射箭、驾车的人士将可以获得并且增多。况且又有贤良人士,德行厚重,言谈思辨,道术广博,这本来就是国家的珍宝,社稷的辅佐,也必将使其变得富裕、升得高贵,受到尊敬、获到赞誉。然后国内的贤良之土也将可以得到并且会增多。墨子的思想是什么?
墨子名翟,鲁国人(一说宋国人),大约生于公元前468年,死于公元前376年。他出身微贱,做过工匠,自称“贱人”。曾学过儒学,后不满其烦琐的“礼”,另立新学,聚徒讲学,创立墨家学派。墨子对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有深切的体会,激烈反对“富侮贫,贵傲贱”,主张“兼相爱,交相利”(《墨子·兼爱》),有力的要以力助人,有财的要将财分人,有道的要用道教人,这样可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乱者得治”。但是这种“兼爱思想”抹煞了阶级对立的事实,在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阶级社会里是无法实现的。从兼爱的观点出发,墨子又提出“节用”“节葬”“非乐”“非攻”等主张,反对统治者穷奢极欲、挥霍无度的生活,也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非正义战争。《墨子·公输篇》记载了一个故事:公输班为楚国造云梯准备攻宋。楚是大国,宋是较小的国,墨子从齐国赶到楚国,说服公输班和楚王不能以大国欺侮小国;同时,他还派人赶到宋国帮助作好防守的准备,结果制止了楚对宋的战争。不过,墨子认为天是有意志的,鬼神能够赏贤罚暴,这说明他仍未突破宗教迷信世界观的束缚。墨子及其弟子的思想行为记载在《墨子》一书里。今本《墨子》共15卷,53篇,是研究墨子和墨家学说的重要资料。
墨子主张什么思想?
墨子在政治上提出了 “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等主张。“兼以易别”是他的社会政治思想的核心,“非攻”是其具体行动纲领。他认为只要大家“兼相爱,交相利”,社会上就没有强凌弱、贵傲贱、智诈愚和各国之间互相攻伐的现象了。他对统 治者发动 战争带 来的祸 害以及平常礼俗上的奢侈逸乐,都进行了尖锐的揭露和批判。在用人原则上,墨子主张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主张“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他还主张从天子、诸侯国君到各级正长,都要“选择天下之贤可者 ”来充当; 而人民则要服从君上 ,做到 一同天下之义。
墨子思想是什么
据《墨子》可知,墨子的学说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①兼爱非攻。所谓兼爱是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并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天下人不相爱所致。 ②天志明鬼。宣扬天命鬼神的迷信思想是墨家的一大特点。墨子认为天是有意志的,它不仅决定自然界星辰、四时、寒暑等的运动变化,还对人世的政治起支配作用。因"天之爱民之厚",君主若违天意就要受天之罚,反之,则会得天之赏。对于鬼神,墨子不仅坚信其有,而且认为它们对于人间君主或贵族也会赏善罚暴。 ③尚同尚贤。尚同是要求百姓上同于天子。墨子认为,国君是国中贤者,百姓应以君上之是非为是非。他还认为上面了解下情也很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赏善罚暴。尚贤是要求君上能尚贤使能,即任用贤者而废抑不肖者。墨子把尚贤看得很重,以为是政事之本。他特别反对君主用骨肉之亲,对于贤者则不拘出身,提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主张。 ④节用。节用是墨家非常强调的一种观点,他们抨击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尤其反对儒家看重的久丧厚葬之俗。认为君主、贵族都应象古代大禹一样,过着极为俭朴的生活,而且要求墨徒在这方面也能身体力行。 墨子哲学思想的主要贡献是在认识论方面 。他以 “ 耳目之实 ”的直接感觉经验为认识的唯一来源,他认为,判断事物的有与无,不能凭个人的臆想,而要以大家所看到的和所听到的为依据。墨子从这一朴素唯物主义经验论出发,提出了检验认识真伪的标准,即三表:“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 ,“废(发)以为刑政 ,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 。墨子把“事” 、“实”、“利”综合起来,以间接经验、直接经验和社会效果为准绳,努力排除个人的主观成见。在名实关系上,他提出“非以其名也,以其取也”的命题,主张以实正名,名副其实。墨子的认识论也有很大的局限性,他忽视理性认识的作用,片面强调感觉经验的真实性。他曾以有人“尝见鬼神之物,闻鬼神之声”为理由,得出“鬼神之有”的结论。 墨子的世界观中存在着深刻的内在矛盾。一方面他强调“非命”、“尚力”,认为决定人们不同遭遇的不是“命”,而是“力”。另一方面,墨子又肯定“天志”和“鬼”的作用。他把“天”说成是有意志的人格神,宣扬“顺天意者”,“必得赏”;“反天意者”,“必得罚”。他认为“兼相爱,交相利”就是“顺天意”,“别相恶,交相贼”就是“反天意”。 墨子在政治上提出了 “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等主张。“兼以易别”是他的社会政治思想的核心,“非攻”是其具体行动纲领。他认为只要大家“兼相爱,交相利”,社会上就没有强凌弱、贵傲贱、智诈愚和各国之间互相攻伐的现象了。他对统 治者发动 战争带 来的祸 害以及平常礼俗上的奢侈逸乐,都进行了尖锐的揭露和批判。在用人原则上,墨子主张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主张“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他还主张从天子、诸侯国君到各级正长,都要“选择天下之贤可者 ”来充当; 而人民则要服从君上 ,做到 一同天下之义。 墨子也是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重要开拓者之一。他比较自觉地、大量地运用了逻辑推论的方法,以建立或论证自己的政治、伦理思想。他还在中国逻辑史上第一次提出了辩、类、故等逻辑概念。并要求将辩作为一种专门知识来学习。墨子的“辩”虽然统指辩论技术,但却是建立在知类(事物之类)明故(根据、理由)基础上的,因而属于逻辑类推或论证的范畴。墨子所说的“三表”既是言谈的思想标准,也包含有推理论证的因素。墨子还善于运用类推的方法揭露论敌的自相矛盾。由于墨子的倡导和启蒙,墨家养成了重逻辑的传统,并由后期墨家建立了第一个中国古代逻辑学的体系。墨子的思想主张有什么积极意义?
墨子的思想主张有多种,兼爱和非攻只是其中一种,其它还是节用、节葬、尚贤、尚同等其它进取性的思想,主张实用,忌铺张浪费及享乐,尚贤是重视人才,尚同是追求平等的大同社会,积极发展各类手工业及农业等技术,对于国家和社会来说,其是实用派,主张埋头实干而不是各种享受。
墨子的主要思想是甚么
① 兼爱非攻他的“非命”、“兼爱”之论,和儒家“天命”、“爱有等差”相对立。认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要求“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其中不少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所谓兼爱,包含平等与博爱的意思。
墨子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友爱,“爱人若爱其身”,并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天下人不相爱所致。他反对战争,要求和平。
② 天志明鬼所谓天志就是天有意志,天爱民,君主若违天意就要受天之罚,反之,则会得天之赏。
③ 尚同尚贤尚同是要求百姓与天子皆上同于天志,上下一心,实行义政。尚贤则包括选举贤者为官吏,选举贤者为天子国君。
墨子认为,国君必须选举国中贤者,而百姓理应在公共行政上对国君有所服从。墨子要求上面了解下情,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赏善罚暴。墨子要求君上能尚贤使能,提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主张。
④ 节用节葬节用是墨家非常强调的一种观点,他们抨击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尤其反对儒家看重的久丧厚葬之俗,认为久丧厚葬无益于社会。认为君主、贵族都应象古代三代圣王一样,过着清廉俭朴的生活。墨子要求墨者在这方面也能身体力行。
⑤ 非乐墨子极其反对音乐,甚至有一次出行时,听说车是在向朝歌方向走,立马掉头。他认为音乐虽然动听,但是会影响农民耕种,妇女纺织,大臣处理政务,上不合圣王行事的原则,下不合人民的利益,所以反对音乐。
⑥ 非命墨子一方面肯定天有意志,能赏善罚恶,借助外在的人格神服务于他的“兼爱”,另一方面又否定儒家提倡的天命,主张“非命”。认为认得寿夭,贫富和天下的安危,治乱都不是由“命”决定的,只要通过人的积极努力,就可以达到富,贵,安,治的目标。
墨子反对儒家所说的“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认为这种说法“繁饰有命以叫众愚朴之人”墨子看到这种思想对人的创造力的消磨与损伤,所以提出非命。在墨家整个思想体系中,军事思想占有重要位置。
《墨子》军事思想是处于弱者地位的自卫学说,其主要内容有二:一是非攻,反对攻伐掠夺的不义之战;二是救守,支持防守诛讨的正义之战。
扩展资料:
人物生平
墨子墨子的先祖是殷商王室,他是宋国君主宋襄公的哥哥目夷的后代,目夷生前是宋襄公的大司马,后来他的后代因故从贵族降为平民。后简略为墨姓。
约在春秋末年周敬王四十年(约公元前480年,一说公元前476年) ,墨氏 喜添贵子,墨子应运而生。虽然其先祖是贵族,但墨子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
作为一个平民,墨子在少年时代做过牧童,学过木工。据说他制作守城器械的本领比公输班还要高明。他自称是“鄙人”,被人称为“布衣之士”。作为没落的贵族后裔,他自然也受到必不可少的文化教育,《史记》记载墨子曾做过宋国大夫。
墨子是一个有相当文化知识,又比较接近工农小生产者的士人。自诩说“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是一个同情“农与工肆之人”的士人。在他的家乡,滔滔的黄河奔流东去,墨子决心出去拜访天下名师,学习治国之道,恢复自己先祖曾经有过的荣光。
墨子穿着草鞋,步行天下,开始在各地游学。墨子曾从师于儒者,学习孔子的儒学, 称道尧舜大禹,学习《诗》、《书》、《春秋》等儒家典籍。批评儒者对待天帝、鬼神和命运的不正确态度,以及厚葬久丧和奢靡礼乐,认为儒家所讲的都是些华而不实的废话,“故背周道而行夏政”。
从墨子对儒家的攻讦中可以看出,两者在爱的问题上似乎没有什么扞格。而且墨子构建兼爱体系使用的术语或概念,基本上是儒者惯用的词汇,如孝、慈、仁、义等,表明墨子基本上认同、认可儒家的价值理念,只是在具体走向上以不同的诠释构建起自己的理论体系。
墨子最终舍掉了儒学,另立新说,在各地聚众讲学,以激烈的言辞抨击儒家和各诸侯国的暴政。大批的手工业者和下层士人开始追随墨子,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墨家学派,成为儒家的主要反对派。墨家是一个宣扬仁政的学派。
在代表新型地主阶级利益的法家崛起以前,墨家是先秦时期和儒家相对立的最大的一个学派,并列为“显学”。在当时的百家争鸣中,有“非儒即墨”之称。
墨子一生的活动主要在两方面:一是广收弟子,积极宣传自己的学说;二是不遗余力的反对兼并战争。 为宣传自己的主张,墨子广收门徒,一般的亲信弟子达到数百人之多,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墨家学派。
墨子在宋昭公时曾做过宋国大夫。但以后地位下降,接近劳动者。墨子
的行迹很广,东到齐,北到郑、卫,并打算到越国,但终未成行。墨子曾阻止鲁阳文君攻打郑国,说服鲁班而止楚攻宋。墨子多次访问楚国,献书给楚惠王。楚惠王打算以书社封墨子,但墨子最终没有接受。后来他又拒绝了楚王赐给他的封地,离开了楚国。
越王邀请墨子作官,并许给他以五百里的封地。墨子以“听我的劝告,按我讲的道理办事”作为前往条件,而不计较封地与爵禄,目的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和思想主张,遭到越王拒绝。墨子晚年来到齐国,企图劝止项子牛讨伐鲁国,但没有成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墨子
墨子的思想主要有哪些
① 兼爱非攻
他的“非命”、“兼爱”之论,和儒家“天命”、“爱有等差”相对立。认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要求“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其中不少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所谓兼爱,包含平等与博爱的意思。墨子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友爱,“爱人若爱其身”,并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天下人不相爱所致。他反对战争,要求和平。 ② 天志明鬼 所谓天志就是天有意志,天爱民,君主若违天意就要受天之罚,反之,则会得天之赏。 ③ 尚同尚贤 尚同是要求百姓与天子皆上同于天志,上下一心,实行义政。尚贤则包括选举贤者为官吏,选举贤者为天子国君。墨子认为,国君必须选举国中贤者,而百姓理应在公共行政上对国君有所服从。墨子要求上面了解下情,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赏善罚暴。墨子要求君上能尚贤使能,提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主张。 ④ 节用节葬 节用是墨家非常强调的一种观点,他们抨击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尤其反对儒家看重的久丧厚葬之俗,认为久丧厚葬无益于社会。认为君主、贵族都应象古代三代圣王一样,过着清廉俭朴的生活。墨子要求墨者在这方面也能身体力行。 ⑤ 非乐 墨子极其反对音乐,甚至有一次出行时,听说车是在向朝歌方向走,立马掉头。他认为音乐虽然动听,但是会影响农民耕种,妇女纺织,大臣处理政务,上不合圣王行事的原则,下不合人民的利益,所以反对音乐。 ⑥ 非命 墨子一方面肯定天有意志,能赏善罚恶,借助外在的人格神服务于他的“兼爱”,另一方面又否定儒家提倡的天命,主张“非命”。认为认得寿夭,贫富和天下的安危,治乱都不是由“命”决定的,只要通过人的积极努力,就可以达到富,贵,安,治的目标。墨子反对儒家所说的“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认为这种说法“繁饰有命以叫众愚朴之人”墨子看到这种思想对人的创造力的消磨与损伤,所以提出非命。[9] 在墨家整个思想体系中,军事思想占有重要位置。《墨子》军事思想是处于弱者地位的自卫学说,其主要内容有二:一是非攻,反对攻伐掠夺的不义之战;二是救守,支持防守诛讨的正义之战。 墨子(9)思想(9)相关参考
墨子兼爱:“兼爱”是要全面而平等地爱护众人。立意之高,使人想起“大同”社会以天下为人人所共有的理想。但是如何实现?墨子认为,要靠上天的意志与鬼神的赏罚,加上政治与教育的合理安排。此一理想虽未能实现,但
墨子思想主张墨子主张尚俭节用,及兼爱非攻。墨子特别着重“利”和“功”,尤其是“国家百姓人民之利”,是评估一切价值的标准,合乎国家百姓人民之利的,才有价值;国家百姓人民之利,即是人民的“富庶”,凡能使人
1、老子的思想主张: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2、墨子的思想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等主张。3、韩非子的思想主张: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
举出老子、墨子、韩非子的思想主张1、老子的思想主张: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2、墨子的思想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等主张。3、韩非子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秦国的统一墨家起到了什么作用?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先秦时期,百家争鸣,墨家学说是当时公认的“显学”之一。由于墨家主张兼爱非攻,纪律严明,时常被认为是对抗暴政的力量。因而在当前不少的
墨家与秦国并非死敌,谈秦国统一天下过程中墨家起到的作用与影响
先秦时期,百家争鸣,墨家学说是其时公认的“显学”之一。因为墨家主张兼爱非攻,规律严明,时常被认为是匹敌虐政的力量。因而在当前不少的影视作品和动漫小说的描画中,墨家后辈俨然成为侠客组织,甚至经常显现墨家
墨家与秦国并非死敌,谈秦国统一天下过程中墨家起到的作用与影响
先秦时期,百家争鸣,墨家学说是其时公认的“显学”之一。因为墨家主张兼爱非攻,规律严明,时常被认为是匹敌虐政的力量。因而在当前不少的影视作品和动漫小说的描画中,墨家后辈俨然成为侠客组织,甚至经常显现墨家
老子思想在整个中国古代哲学史中,最具有哲学底蕴的当首推道家哲学。道家以老庄并称,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们对道的推崇,在学说的许多方面都有一致性,因而二人的学说可以互释、互明。但庄子的思想并不只是对老子思想
穿草鞋,是墨子的大众形象。这说法出自《庄子·天下篇》:“使后世之墨者多以裘褐为衣,以跂硚为服。”《史记》上说,墨子在宋国任过大夫,与公输班一样也是鲁国人。墨子出身贫寒,自称下等人,走的完全是草根路线。
穿草鞋,是墨子的大众形象。这说法出自《庄子·天下篇》:“使后世之墨者多以裘褐为衣,以跂硚为服。”《史记》上说,墨子在宋国任过大夫,与公输班一样也是鲁国人。墨子出身贫寒,自称下等人,走的完全是草根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