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有哪些鲜为人知的内幕 雍正收拾年羹尧

Posted 雍正 年羹尧

篇首语:勇敢,事会成功;勤劳,幸福必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其中有哪些鲜为人知的内幕 雍正收拾年羹尧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其中有哪些鲜为人知的内幕 雍正收拾年羹尧

2、历史秘闻 年羹尧不为人知的一面,去世100年后才有人敢说

其中有哪些鲜为人知的内幕 雍正收拾年羹尧

关于雍正和年羹尧的话题,一直被人们所热议,雍正处死年羹尧之举也众说纷纭,或功高盖主死有余辜、或过河拆桥兔死狗烹云云。但关于雍正和年羹尧之间我们可能还忽略了其中一些重要的线索。年羹尧本来是雍正对付胤禩集团的一把利刃,没想到他先于胤禩集团走向覆灭。雍正之所以迫不及待地收拾年羹尧,其根本原因在于年羹尧触及到了雍正的最大忌讳,这就是有关他皇位的继承问题。

年羹尧在雍正的眼中是一个有“前科”的人。早在胤禛当皇子的时候,就因为年羹尧曾示好于皇三子胤祉的门人孟光祖而大动肝火,骂年羹尧是“恶少”,还威胁说要到康熙面前去揭发,搞得年羹尧不得不俯首帖耳。

可是,年羹尧毕竟是封疆大吏,胤禛没有直接统属年羹尧的权力。最让胤禛深感忌讳的是,皇九子胤禟曾派人拉拢年羹尧,幸运的是年羹尧不为所动,而胤禟此举却被胤禛深深得记在了心里。此后胤禟被软禁在西北交给年羹尧管理。

但在整治胤禩这件事上,雍正和年羹尧是有分歧的。年羹尧不支持雍正用激烈的手段对付胤禩、胤禟和胤褆。

年羹尧因为就近监视胤禟,自然就少不了打交道。在年羹尧看来,胤禟并无才具,不值得下大力气提防。只要看管得当,就不会出大纰漏,没有必要赶尽杀绝。年羹尧的这种念头导致了他在胤禟、胤禩的问题上含糊不清,这就给雍正造成年羹尧不再像以前那样俯首帖耳、唯命是从的错觉。

年羹尧这么考虑问题犯了雍正的大忌。雍正最担心的是以年羹尧这样的身份和这种“糊涂心思”一旦被胤禩集团利用,那就麻烦大了。年羹尧手握重兵、远悬西北,如果有人以他为外援的话,就会给雍正造成相当大的压力。

还有一点,年羹尧随着恩宠的加重,不但没有提高自身的谨慎,反而侍宠若骄,他给督抚、将军的行文不以对等的口气,而是用长官训诫下属的口吻,这就等于把自己凌驾于督抚之上。

同时在年羹尧的身边聚集了一大批官员,形成了一个小集团。雍正当年依靠结党获取皇位,所以他对臣下结党最为忌恨。年羹尧几乎没有遮掩地提拔他的亲信,虽然雍正在这方面也给予了他一定的特权,可年羹尧错误的理会了雍正施恩的真正意图,雍正是要他谨守臣节而不是飞扬跋扈。

种种诱因让雍正觉得除掉年羹尧比清洗胤禩集团更为重要,一是年羹尧的实力看涨,他不同于胤禩他们已经被列为异党,而是以皇帝的宠臣面孔出现,如果不及时除掉,必然会有更多的臣僚加以追随,尾大不掉的形势就会日益加重。

二是清洗年羹尧可以展现新皇的权威。年羹尧能从川陕总督变成一等公、抚远大将军,也能从一等公变成一等罪人,这些天壤之别都来自于皇帝一人的手段;三是清洗年羹尧能让胤禩党人彻底断了借此人兴风作浪的念头。

年羹尧的问题被雍正提上了日程。雍正首先命年羹尧的好友、直隶巡抚李维均疏远年羹尧,紧接着,高其倬等封疆大吏都先后收到雍正的密折批示,要他们逐渐和年羹尧划清界限,站到皇帝的这一边来。

与此同时,雍正提拔年羹尧的对立面李绂、蔡铤,李蔡二人当年本是年羹尧在雍正的面前提拔起来的,后来因为一些个人恩怨,双方闹得不愉快,雍正利用这一点,给他们打了招呼,让他们出面揭发年羹尧。

同时,雍正也开始有计划的敲打年羹尧,雍正二年十二月十一日,雍正在年羹尧的奏折上告诉年羹尧,既然做臣子的守功难,那也就别怪做君主的“保恩难”了。

雍正的诸多反年的举动,很快就让大臣们明白了心思,年羹尧一旦失宠,他的朋友忽然都变成了仇敌。李维均首先大骂年羹尧“冒滥军功、侵吞国帑”,继而便直接请求雍正处死年羹尧,田文镜也主张诛杀年羹尧。

雍正三年九月,雍正下令逮捕年羹尧,十二月议罪,给年羹尧列了92款大罪,并于当月赐死了年羹尧。

在杀年羹尧这件事上,当时民间就有很多不同的声音。一些知识分子对年羹尧很同情,很多人也曾善意的提醒年羹尧要注意皇帝“卸磨杀驴”的举动,可惜年羹尧没当回事。

而作为后来即位的乾隆,也对年羹尧抱有很大的同情,他坚持认为像年羹尧这样难得的名将应该留下来应对西北的战事。乾隆的这一观点也代表了很多人的想法,从后来雍正在西北两路用兵缺乏得力的大将这一事实来看,乾隆的观点还是比较准确的。

其实,雍正何尝不明白这其中的道理,只是在当时看来,所有的一切都要围绕着自己皇位的稳固为前提,其他的都是次要的。

历史秘闻 年羹尧不为人知的一面,去世100年后才有人敢说

年羹尧与雍正这对生死CP,近年来拜影视剧所赐,热度一直居高不下。大众印象中,年羹尧似乎是一个骄横跋扈、不知进退的鳌拜式的人物。雍正赐死年羹尧后,清朝官方口径也一直刻意渲染年羹尧恃功而骄、图谋不轨的人设。 >其实,作为一朝大臣,能够率大军平定叛乱,焉能没有过人之处呢。道光年间一位幕僚,就在其私人笔记中披露过年羹尧一则秘辛,从中我们可以窥见一个与正史大不相同的年羹尧。 >某年冬至朝会,年羹尧与同僚谈起,家中幼子刚满六岁,需要请一位品学兼优的老师。某侍郎推荐了一位江南来的举人,姓沈。这个举人参加会试未中,便寓居于京师,等待下科会议再考。 >年羹尧是进士出身,懂得书生的心理,他不以高官自居,也不鄙视举人的身份,专门令从官携带自己的名贴,到沈举人门馆中正式邀请。沈举人不胜惶恐,立即到年府应聘。 >年羹尧在正堂躬身亲迎,让六岁的幼子穿好礼服,正式拜沈举人为师。年羹尧又设盛筵款待,亲自入席作陪。弄的沈举人诚惶诚恐。 >大将军府内极其奢华,沈举人的住所条件也相当好。“书室三楹,峰峦周匝,林木青苍,室内书籍充栋,陈设精雅。”还有四个苍头(仆人)、八个小童,侍奉沈举人的起居。 >到府的第二天,苍头带一位长须裁缝入内,量了沈举人的身体尺寸,马上拿来貂裘所制的衣服,长短宽窄无不合身,沈举人暗暗称奇。 >每日早起,八个小童一齐来侍奉梳洗,其中一人头顶银盆,跪在面前请沈举人洗漱。另外几人,一人拿着漱具,一人拿着巾帕,一人拿着镜奁,一人拿着香皂。想沈举人半生穷困,哪见过这阵势,吓得他连忙辞让。顶盆的小童说:“大将军命令我等像侍奉他一样侍奉先生,平时都是这么干的。” >沈举人推辞说:“我不敢接受,如果大将军问起来,就说是我不让你们侍奉的。”小童无奈,只好把银盆放在梓楠木的架子上。恰好年羹尧来看望师傅,见几个小童空手站着,当即怒气大作,也不问缘故,朝随行的护卫一点头,护卫便领着八个小童出去了。 >没过片刻,护卫提着血淋淋八颗脑袋扔到阶下,年羹尧怒道:“八个狂童怠慢先生,我已将他们斩首。”沈举人吓得差点软瘫在地,唯唯连声,有心要解释,哪里还说得出口。 >又有一日,年羹尧关心师傅的饮食,邀请他来与家人一同进膳。沈举人吃着吃着,发现碗里有粒米没舂掉皮,便捡出来放到桌上。年羹尧当即停筷,示意护卫。片刻,护卫提着一颗脑袋来,原来是那位负责淘米没淘干净的厨子被杀了。沈举人吓得面如土色,偷眼看大将军仍然谈笑自若。 >好在年羹尧虽然家法严苛、杀人不眨眼,对沈举人却一直优礼有加。年羹尧每每得到古玩,都请沈举人一同鉴赏把玩,但凡沈举人说一个好字,便转手送给他,即便是价值千万的也毫不顾惜。 >在府中月余,沈举人想起家中父母妻子都等着他的薪奉度日,便找苍头询问馆金何时支付。苍头笑问:“你需要多少,我去问大将军请支。”沈举人也不知道高官府中老师月金多少,就估摸着家里所需,说大概要数十两。苍头笑而不语,过不多久便来回复,说已如先生所请,将修金(古代学生给老师的敬奉,称为修束,俗称修金)寄到苏州老家了。 >年羹尧奉旨西征青海罗布藏丹增,临行前专门请来沈举人,说西征不知何日才能回来,请沈先生千万好好照管小儿,回军之日一定厚报。沈举人唯唯而已。 >待大军出征,沈举人才觉得府中空气略微宽松了些,他想趁闲暇之日外出访友,结果看门的拦着不让出,说大将军法令严苛,他在时先生足不出户,现在却要外出,日后大将军知道了肯定不好。如果任由先生出入,大将军回来后肯定治罪。 >沈举人想起被斩首的童子和厨子,只好怏怏地回去了。次年春天,京中举行会试,沈举人届期要去,又被门人拦了回来。沈举人一气之下便要辞职,怎奈又十分害怕大将军的威严,只好忍气留居。 >好在府中侍奉他生活起居一直周到细致,奢华富贵的生活也稍稍减轻了他的怨言。时光荏苒,不知不觉在年府已教书三年,期间屡屡寄信到老家,却没有一封回信。他内心焦急万分,便给年羹尧写了封信,托言探望家人,委婉地提出了请辞的意思。年羹尧回信说,西北战事已快结束,请师傅宁耐些时日。过了半年,年羹尧果然奏凯而还,宾主相见,各道别来情况,眼见得年羹尧热情如旧,沈举人也不好执意提出辞职。 >某日在府中闲走,忽然听见有人哀号,沈举人问随行童子是何情况,童子说,这是年大将军在评定西征诸将的功过,哀号的应当是犯错挨罚的。沈举人好奇,便偷偷跑到年羹尧办公的厅堂外面观看。只见大将军高坐堂上,两边带甲将士刀斧在手,森然耀眼。堂下军政司高唱某某人功劳几何,年羹尧当堂命令升官,并立即换成高品级的官服。犯了过错的,则当堂剥掉衣冠,或打或杀,任人高声哀求,大将军绝不为所动。 >虽然赏罚都有依据,但总体上罚的多、赏的少, 不一会儿,厅前便血淋淋摆了许多首级。沈举人只看的神动心昏,啊呀一声昏倒在地。 >年羹尧听见异动,处理完公事后,便到后堂观看,只见沈举人闭目抖缩,好像见了鬼一般。年羹尧情知他是吓坏了,容色和蔼地问他:“治军不严则军乱,我一向都是如此,不想吓到了先生,不知是哪个多嘴的,带着先生来看我行罚。”沈举人唯恐这个杀人魔王又因此杀了童子,便撒谎说是小公子说的。他满以为年羹尧爱子情深,把责任推到小孩子身上便可以揭过去了。 >没想到年羹尧转身便走,过不片刻,便有几个老妈子连滚带爬地跑到沈举人房中,哭喊着说,大将军惩罚小公子乱说话,把他脱光了打鞭子呢,谁劝也不听,都快打死了。 >沈举人后悔不迭,忙问如何才能解救。一旁的苍头说,大将军最听师傅的话,只有你命人去请公子来做功课,大将军才会住手。沈举人连忙叫人去请,果如苍头之言,年羹尧不再鞭打公子,让人把公子背了过来。只见打的孩子遍体鳞伤,十分悲惨。沈举人吓的大哭说:“都是我冤枉了公子。”他生恐大将军余怒不息再打,当晚便抱着公子在自己房中睡了。 >只是这么一来,宾主之间弄的很是尴尬。年羹尧打的虽然是儿子,却是教训沈举人不懂规矩,沈举人无论如何不能继续当先生了。过了一个多月,趁着年羹尧心情好,沈举人又提出来回乡探亲,年羹尧终于不再挽留,爽快地答应了。 >年羹尧给沈举人配了数十个卫士,箱笼物件装了大几条大船,凡是在府中用过的,不论金银器具、衣物陈设,还是笔墨丹青,全都赠予沈举人。沈举人愕然道,这些东西都是大将军的,怎么全弄到我船上了。苍头笑道,大将军怕先生思念旧物,故而全都运来了。 >沈举人无法推辞,只好携而南归。他粗略地估算了一下,虽然三年多没要修金,但这些物件可比修金多出何止万倍,足够他后半后所需了。数年辛苦和担惊受怕,总算有了回报。他的座船一旦停于某地,当地便有官员来船上拜望,沈举人虽然知道这是年大将军的面子,也屡屡谦虚地推辞。 >等到回了老家宅前,在原先破旧的宅第都已修的富丽堂皇,家中也是僮仆成群。原来他不在家的几年,年羹尧早已知会苏州地方官员,说沈举人随军西征,因军功授为县令。当地官员无不巴结。 >沈举人万分感激,修书拜谢年羹尧,但书信一去杳无回音。沈举人想到和大将军差距太大,不好再去攀附。而且年羹尧权势熏天,朝野间屡屡传出雍正皇帝不满,沈举人生恐受到连累,便杜门不出,也不再参加会试。 >过了几年,年羹尧果然被贬为杭州将军,后来又被逮捕回京。船只经过苏州时,沈举人怀念旧日情谊,贿赂了押解人员,到船中拜望年羹尧。眼见曾经威风八面的年大将军,成了阶下之囚,沈举人不禁悲哭泣下。年羹尧倒是毫不在意,说什么大丈夫视死如归云云,又托沈举人日后行方便照看自己的幼子。 别后不久,年羹尧被赐自尽,家人或杀或发配,沈举人闻之不胜悲憾。某日冬夜雪尽,忽然有两个乞丐叩门而入,门官儿给了他们钱要打发走人,他们却辞之不受,固执地求见主人。沈举人请入内堂,原来竟是当年伺候过自己的老苍头,另外一个少年,便是年羹尧的幼子。 沈举人与公子不由抱头痛哭,后来便把公子养在自己家中,对外托名为自己的儿子,也算了却当年的一段恩义。

相关参考

年羹尧不为人知的一面,去世100年后才有人敢说

年羹尧与雍正这对生死CP,近年来拜影视剧所赐,热度一直居高不下。大众印象中,年羹尧似乎是一个骄横跋扈、不知进退的鳌拜式的人物。雍正赐死年羹尧后,清朝官方口径也一直刻意渲染年羹尧恃功而骄、图谋不轨的人设

年羹尧辅助雍正继位却为什么落得悲惨结局?

雍正帝能够继位,与多名重臣的辅助是分不开的,这其中便有年羹尧,年羹尧向来以武功见长,在战场上屡建奇功,年羹尧走上仕途并不是靠他的武功,而是走科举的路子。据说,年羹尧的记忆力惊人,熟读四书五经,才华横溢...

历史上一代名将年羹尧被赐死的原因是什么?

...说中,年羹尧总是用血滴子残酷地杀死其对头。然而在为雍正除掉许多对头之后,年羹尧也没有得到好下场,最终为雍正所杀,但雍正为什么要杀掉年羹尧呢?人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年羹尧,字亮工,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

历史上一代名将年羹尧被赐死的原因是什么?

...说中,年羹尧总是用血滴子残酷地杀死其对头。然而在为雍正除掉许多对头之后,年羹尧也没有得到好下场,最终为雍正所杀,但雍正为什么要杀掉年羹尧呢?人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年羹尧,字亮工,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

虽权倾朝野却因一头老虎命丧黄泉 年羹尧

年羹尧曾是陕甘总督,雍正皇帝得力大臣,雍正赋予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利,却只因为一只老虎闯进家中而被雍正赐死,可谓,成也雍正,败也雍正,这是为何?据说年羹尧出生的时候有白虎托梦,寓意年羹尧是一头老虎,...

虽权倾朝野却因一头老虎命丧黄泉 年羹尧

年羹尧曾是陕甘总督,雍正皇帝得力大臣,雍正赋予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利,却只因为一只老虎闯进家中而被雍正赐死,可谓,成也雍正,败也雍正,这是为何?据说年羹尧出生的时候有白虎托梦,寓意年羹尧是一头老虎,...

雍正为何派李卫杀年羹尧 揭秘年羹尧怎么死的

年羹尧身为一代名将,平定边疆,在清朝时期一度权倾朝野,尤其在雍正年间更是达到了可以左右皇上决策的地步,极度受到赏识与提拔。如此一代名将功臣为何最终会落得家破人亡的结局,他又是怎么死的呢?据悉,年羹尧得

年羹尧怎么死的

年羹尧怎么死的?年羹尧为啥被雍正赐死?  年羹尧一位屡立奇功的年大将军,也是雍正皇帝最喜爱的大臣。但是最后他却雍正削到头官职拿走爵位,而且还列出了大罪92条。那么年羹尧怎么死的?年羹尧为啥被雍正赐死?

雍正为何除掉登基大功臣年羹尧

  雍正为什么对年羹尧、隆科多翻脸?年羹尧、隆科多本来是雍正对付胤T集团的两把利刃,没想到先于胤T集团走向覆灭。到底原因何在?以往一些清史研究者多以年羹尧、隆科多“骄纵不法”作为唯一的答案,这是不准确

雍正为什么要杀死年羹尧

  人物背景  康熙宠臣、雍正亲信、挚友兼郎舅、清代名将年羹尧为什么会被雍正所杀,因为众说纭纷,一直被史学家列为“雍正八案”之首。从不同角度探析雍正为何翻脸除掉“两朝重臣”年羹尧,对于我们今天借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