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简介

Posted 资治通鉴

篇首语:没有风暴,船帆只不过是一块破布。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简介

2、历史人物 宋代《资治通鉴》简介 《资治通鉴》和司马光

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简介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告成。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资治通鉴简介

《资治通鉴》(ComprehensiveMirrortoAidinGovernment)是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1019-1086)和他的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十九年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实。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是我国编年史中包含时间最长的一部巨著。(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资治通鉴》所记历史有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前后共1362年。全书按朝代分为十六纪,即《周纪》五卷、《秦纪》三卷、《汉纪》六十卷、《魏纪》十卷、《晋纪》四十卷、《宋纪》十六卷、《齐纪》十卷、《梁纪》二十二卷、《陈纪》十卷、《隋纪》八卷、《唐纪》八十一卷、《后梁纪》六卷、《后唐纪》八卷、《后晋纪》六卷、《后汉纪》四卷、《后周纪》五卷。

《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

书名的由来,就是宋神宗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钦赐此名的。由此可见,《资治通鉴》的得名,既是史家治史以资政自觉意识增强的表现,也是封建帝王利用史学为政治服务自觉意识增强的表现。

《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史记》为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左传》为第一部纪传体体史书,但只记载春秋时期的史事),按时间先后叙次史事,往往用追叙和终言的手法,说明史事的前因后果,容易使人得到系统而明晰的印象。它的内容以政治、军事的史实为主,借以展示历代君臣治乱、成败、安危之迹,作为历史的借鉴。叙述了各族人民的生活与斗争。

历史人物 宋代《资治通鉴》简介 《资治通鉴》和司马光

   《资治通鉴》简介:《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 所主编的一本长篇编年体史书,共294卷,耗时19年。记载的历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写起,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征淮南,计跨16个朝代,共1363年。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史书中有极重要的地位。>  简介>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著名历史学家、政治家 和他的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十九年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所以叫《资质通鉴》。>  《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资治通鉴》所记历史断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前后共1362年。全书按朝代分为十六纪,即《周纪》五卷、《秦纪》三卷、《汉纪》六十卷、《魏纪》十卷、《晋纪》四十卷、《宋纪》十六卷、《齐纪》十卷、《梁纪》二十二卷、《陈纪》十卷、《隋纪》八卷、《唐纪》八十一卷、《后梁纪》六卷、《后唐纪》八卷、《后晋纪》六卷、《后汉纪》四卷、《后周纪》五卷。>>  《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以警示后人。>  对《资治通鉴》称誉>  《资治通鉴》自成书以来,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骚客、各界要人争读不止。点评批注《资治通鉴》的帝王、贤臣、鸿儒及现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不胜枚举、数不胜数。对《资治通鉴》的称誉,除《史记》之外,几乎没有任何一部史著可与《资治通鉴》媲美。>  如今了解 其人其书,学习和研究《通鉴》,有助于人具体地认识这部书在我国历史文化上的重要地位和价值,有助于我们批判继承和发扬历史文化的传统,也有助于今人以历史为镜子,为创建新社会新文化而积极工作。>  历史背景>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著作,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和阅读学习。这部书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北宋时代,在中唐以来长期混战之后,实现了国家统一,恢复和发展了社会经济,繁荣了学术文化;同时,内政多弊,御戎不力,「积贫积弱」,局势不稳。这是一个有生气的时代,又是一个很苦闷的时代,是个前进的时代,又是个软弱的时代。当时,君主将相,志士仁人,平民百姓,多在考虑如何生活,寻找出路。于是,有主张以「柔道」治天下,说祖宗之法不可变的;有立志改革,而实行变法的;有生活困苦,被逼铤而走险,起义造反的。掌握文化知识的人们,特别是历史学家,如欧阳修、司马光、范祖禹等,往往面对现实而回顾历史,企图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借鉴历史,为了有资于治国安邦,更好地解决现实矛盾。其中,司马光主编《通鉴》的目的最突出,最具代表性。>  名字的由来>  司马光《资治通鉴》书名的由来>就是宋神宗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钦赐此名的。由此可见>《资治通鉴》的得名>既是史家治史以资政自觉意识增强的表现>也是封建帝王利用史学为政治服务自觉意识增强的表现。>  【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  宋仁宗(赵祯1010年—1063年,北宋第四代皇帝)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年方20,中进士甲科。宋英宗(赵曙,1032-1067)继位前任谏议大夫,宋神宗(赵顼,1048年-1085年)熙宁(1068-1077)初拜翰林学士、御史中丞。>  北宋熙宁三年(1070年),司马光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知永兴军。次年,判西京御史台,居洛阳十五年,专门从事《资治通鉴》的编撰。哲宗即位,还朝任职。元丰八年(1085年),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主持朝政,排斥新党,废止新法。数月后去世。追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著作收在《司马文正公集》中。>  司马光的主要成就反映在学术上。其中最大的贡献,莫过于主持编写《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史,全书共二百九十四卷,通贯古今,上起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下迄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末年赵匡胤(宋太祖)灭后周以前(公元959年),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作者把这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实,依时代先后,以年月为经,以史实为纬,顺序记写;对于重大的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与各方面的关联都交代得清清楚楚,使读者对史实的发展能够一目了然。>  司马光一生大部分精力都奉敕编撰《资治通鉴》,共费时十九年,自英宗冶平三年(公元1066),至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他在《进资治通鉴表》中说:「日力不足,继之以夜」,「精力尽于此书」。>  司马光著述颇多。除了《资治通鉴》,还有《通鉴举要历》八十卷、《稽古录》二十卷、《本朝百官公卿表》六卷。此外,他在文学、经学、哲学乃至医学方面都进行过钻研和著述,主要代表作有《翰林诗草》《注古文学经》《易说》《注太玄经》《注扬子》《书仪》《游山行记》《续诗治》《医问》《凉水纪闻》《类篇》《司马文正公集》等。在历史上,司马光曾被奉为儒家三圣之一(其余两人是孔子和孟子)。>  在政治观点方面,司马光主张法制永远不变,其政治思想比较保守。他曾说:「先王之法,不可变也」;他认为,像周威烈王命晋大夫魏斯等为诸侯,是弃「先王之礼」,废「祖宗之法」。与王安石是政敌。>

相关参考

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简介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告成。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

这本奇书严禁出国,日本韩国必须通过走私才能得到,书名含义很深

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资治通鉴》历时19年,全书294卷,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资治通鉴》一书在我国以及朝鲜半岛、日本列岛都有着重要影响力。然而

你知道司马光砸缸救出的小孩儿是谁吗

司马光在历史长河中可谓是一个闪闪发光的著名人物,品德和学识更是十分出众,曾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另外一个熟知司马光的故事应该就是我们从小就耳熟能详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了。在故

资治通鉴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什么体史书

资治通鉴是一部记录东汉历史的编年体史书。编年体指的是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根据时间的脉络,记录沿着时间的发展发生的历史事件,叙述上根据时间规律

孙权劝学

  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简称“通鉴”,即“鉴于往事,有资与治道”,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本书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告成。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

编年体

  编年体(汉语拼音:Biannianti;英语:Biannianti),按年月日顺序记载的中国史书体裁。起源于春秋。编年体史书数量极多。著名的有《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等。纪传体  其优点是

浅谈《二十四史》、《史记》、《资治通鉴》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开创了我国传记文学的先河。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书中主要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作者司马迁前后经历了14年,

一部300万字的史书,日理万机的毛主席竟读了17遍,这50句精华必看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

简述先秦叙述散文的发展历程

先秦叙事散文的体例、思想、写作艺术等对后世史传文学的创作有直接启发。《史记》体例是在先秦编年史、国别史的基础上的创新和发展,而《汉纪》、《资治通鉴》等,则是《春秋》、《左传》编年体史书的直接继承。先秦

想了解中国历史要看什么书

可以看《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等。1、《史记》《史记》最初称为《太史公》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