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才子唐伯虎三段姻缘都不幸晚年皈依佛门
篇首语: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一代才子唐伯虎三段姻缘都不幸晚年皈依佛门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一代才子唐伯虎三段姻缘都不幸晚年皈依佛门
风流才子唐伯虎留下诗词文章无数,让人尊称为四大才子之一。但是,唐伯虎的婚姻可真是不尽人意,娶的三任老婆都没能和他相携到老。
第一任妻子徐氏是当地名门望族徐延瑞的次女,夫妻恩爱,育有一子。唐伯虎二十四岁的时候,家中变故导致父母相继离世,徐氏病故,儿子不久也夭折了。家中的变故让唐伯虎倍受打击。对功课加倍努力,二十九岁的时候得中乡试解元。
那一年,唐伯虎娶了他的第二位妻子,宦门之女何氏。何氏非常看重功名利禄,1499年唐伯虎进京赶考的时候,何氏还专门在长亭为他践行。本想一举高中,平步青云,可惜卷入了科场舞弊的风波,洗刷冤屈出狱后,只能在乡间做一个小吏。何氏看到丈夫这么“没出息”,收拾东西就回了娘家。她说:“若待夫妻重相聚,除非金榜题名时。”后来夫妻离异,何氏另嫁高官做续弦。
唐伯虎不再待在家里,开始游历山水风光。南昌宁王朱宸濠慕名聘请,唐伯虎仿佛看见了最后一缕实现政治理想的希望,他不想放弃。去了他才知道,朱宸濠打算造反,这是给自己招募后援团呢!大惊之下,唐伯虎装疯卖傻被遣返。
从此之后,唐伯虎以卖画为生,还留恋烟花柳巷。再遇曾经见过的名妓沈九娘。九娘红袖添香,唐伯虎以佳人入画,二人相知相许,感情渐深。唐伯虎不再朝三暮四,三十六岁的时候赢取了沈九娘,一心一意和她在小宅子里过日子。
后来沈九娘因操劳过度不幸离世,唐伯虎心灰意冷,一个人带着刚满五岁的女儿桃笙艰难度日。
历史人物 民国剩女最后皈依佛门
袁世凯女秘书吕碧城:民国剩女最后皈依佛门
吕碧城,一名兰清,字遁夫,号明因、宝莲居士。安徽旌德县人,生于清光绪九年(1883年)。父亲吕凤岐乃光绪三年丁丑科进士及第,曾任国史馆协修、玉牒纂修、山西学政等。家有藏书三万卷。诗书自可育人。书香之家的熏陶,使吕碧城聪颖而早慧:“自幼即有才藻名,工诗文,善丹青,能治印,并娴音律,词尤著称于世,每有词作问世,远近争相传诵。”
吕碧城不仅是大才女,而且是大美人。从时人赠她的“天然眉目含英气,到处湖山养性灵”以及“冰雪聪明芙蓉色”等诗句里,我们也可看出她的美貌来。今传有其照片多帧,着装为欧式衣裙、胸绣孔雀翎、头戴翠羽,风姿绰约,娟秀妩媚,美丽可人。现代著名女作家苏雪林曾誉其为“美艳有如仙子”。
《大公报》主笔
吕碧城9岁时便与同邑一汪姓乡绅之子订婚。13岁那年,她的家庭发生了重大变故,父亲病逝,因无子嗣,全部家产被族人霸占,并唆使匪徒将母亲严氏强行幽禁。小小的吕碧城挑起重担,给父亲的朋友和学生写信,四处求人告援,其中包括时任江宁布政使、两江总督的樊增祥。官员们不敢怠慢,囚禁多时的母亲得以脱险。但吕碧城“夫家”却起了戒心:她小小年纪就有如此能量,这样的媳妇日后过了门恐怕难以管教,于是提出退婚。吕家自此劫难后门衰祚薄,孤儿寡母,势单力薄。那时女子订婚身不由己,而被退婚则视为奇耻大辱。这段痛苦的经历,在碧城幼小的心里留下了刻骨铭心的烙印,成为她终生难以抚平的创伤,自此萌发了对封建制度的无比痛恨。
连遭失夫与女儿被退婚的双重打击后,吕碧城的母亲便带着4个尚未成年的女儿,投奔于塘沽任盐课司大使(盐场总管,八品官,不是盐运使)的舅父严凤笙,开始过寄人篱下的生活。戊戌变法之后,维新思想狂飙突进,因不满闺中书艺墨魂、粉黛丝竹的生活,20岁的吕碧城于1903年有意到天津“探访女学”。外甥女要入新学,遭到守旧的舅父的严词骂阻,说女孩家应在家中“恪守妇道”,(民国历史 www.cha138.com)引起吕碧城的极大激愤,她第二天便逃出了家门,踏上开往天津的火车。她身无分文,就连行装也没来得及收拾。举目无亲的吕碧城在火车上遇上一位好心人——天津佛照旅馆的老板娘。当她了解到吕碧城的情况后,便将她带到自己的家中住了下来。由于吕碧城没有经济来源,生活一时陷入困境,便四处转悠。她无意中得知舅父署中秘书方君的夫人住在天津滨江道的大公报报社,就给她写了一封信,述说自己的经历和来津的种种情况,情真意切地寻求援助。
也许是命运的眷顾,吕碧城时来运转,这封信恰巧被《大公报》总经理兼总编辑英敛之看到了,惜才爱才的英敛之亲自前往方夫人的家中探访,相见之下对吕碧城的胆识甚为赞赏,并当即决定邀请她担任《大公报》见习编辑,让她搬到报馆居住。吕碧城因祸得福,到天津“新学”没有上成,却自此成为我国新闻史上第一个女编辑,并开始走上独立自主的人生之路。
才女吕碧城到《大公报》仅仅数月,所发表的格律严谨、文采斐然的诗词就颇受前辈们的赞许。
1904年至1908年,吕碧城成为《大公报》的主笔,她的锦绣文章频频面世。她的两个姐姐吕惠如、吕美荪和她一样,均以诗文闻名于世,号称“淮南三吕,天下知名”。《大公报》编辑出版了《吕氏姊妹诗词集》,并发表评论,称她们是“硕果辰星”式的人物。
吕碧城这样与友人说起她的情感感悟:生平可称心的男人不多,梁启超早有家室,汪精卫太年轻,汪荣宝人不错,也已结婚,张謇曾给我介绍过诸宗元,但年届不惑,须眉皆白,也太不般配。我的目的不在钱多少和门第如何,而在于文学上的地位,因此难得合适的伴侣,东不成、西不就,有失机缘。
社交场上的明星
其时,各种聚会上常常会出现吕碧城的丽影芳踪,一时成为京津地区的一道奇特景观,人们对这个有思想的美女加才女刮目相看。当时各界名流纷纷追捧吕碧城,如著名诗人樊增祥、易实甫,袁世凯之子袁寒云、李鸿章之子李经羲等,正如内廷秘史缪珊如有诗赞说:“飞将词坛冠众英,天生宿慧启文明。绛帷独拥人争羡,到处咸推吕碧城。”用吕碧城自己的话说:“由是京津闻名来访者踵相接,与督署诸幕僚诗词唱和无虚日。”
当时追求吕碧城的人很多,据说吕碧城的眼光也非常高,只看上了梁启超与汪精卫,但她又嫌梁启超年纪太大(比吕碧城大9岁),汪精卫年纪太小(与吕碧城同岁)。另外,根据近代天主教史学家方豪先生考证,《大公报》主编英敛之,十分爱慕吕碧城,甚至引起了英夫人的误会。史学家梁元生先生也在英氏日记中发现了英敛之写给吕碧城的词:“稽首慈云,洗心法水,乞发慈悲一声。秋水伊人,春风香草,悱恻风情惯写,但无限悃款意,总托诗篇泻。”确实情意绵绵,流露着一片深情。
吕碧城是这样与友人说起她的情感感悟的:生平可称心的男人不多,梁启超早有家室,汪精卫太年轻,汪荣宝人不错,也已结婚,张謇曾给我介绍过诸宗元,但年届不惑,须眉皆白,也太不般配。我的目的不在钱多少和门第如何,而在于文学上的地位,因此难得合适的伴侣,东不成、西不就,有失机缘。幸而手头略有积蓄,不愁衣食,只有以文学自娱了。
倡导女权的教育家
做《大公报》主笔期间,吕碧城借助这一舆论阵地,积极为她的兴女权、倡导妇女解放等主张发表了大量诗文。作为妇女思想解放的先行者,她认为,要想实现女性的真正独立,必须“启发民智”,极大提高女性人群的思想文化素质。因此,兴办新式女学成为她实践自己理想的奋斗目标。于是,吕碧城发表了多篇言论,宣扬兴办女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她把兴办女学提到关系国家兴亡的高度,以此冲击积淀千年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的陈腐观念。
为了帮助吕碧城兴办女学,《大公报》总经理兼总编辑英敛之介绍她与社会名流严复、严范荪、傅增湘等相识,以求支持。《天演论》译者、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严复当时执教于天津水师学堂,并任该校总教习、总办(校长),与英敛之过从甚密,曾为其手书《大公报》报名。他也早闻吕碧城大名,对她十分赏识,不仅收她为女弟子,悉心教授逻辑学原理,师生互致诗词唱和,还向总督袁世凯鼎力推荐吕碧城,说她是兴办女学的最佳人选。于是袁世凯欣然同意,让她协助戊戌科进士、直隶提学使傅增湘筹办女学。在天津道尹唐绍仪等官吏的拨款赞助下,女学筹办进展顺利。1904年11月17日,北洋女子公学正式成立并开学,吕碧城出任总教习(教务长),傅增湘为监督(校长)。两年后添设师范科,更名为北洋女子师范学堂,时年23岁的吕碧城升任监督(校长)。这样年轻的女校长,当时全国也是绝无仅有。
在这方校园的净土上,吕碧城为推广新式女子教育不遗余力。她一干就是七八年,既负责行政又亲自任课,把中国的传统美德与西方的民主、自由思想结合起来,将中国国学与西方的自然科学结合起来,使北洋女子学府成为中国现代女性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许多在此学习的女生后来都成为中国杰出的革命家、教育家、艺术家,如邓颖超、刘清扬、许广平、郭隆真、周道如(曾是袁世凯敬重的家庭教师)等,她们都曾亲聆过吕碧城授课。在沉寂的中国大地上,吕碧城为女性的整体觉醒播下了一粒粒希望的种子。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吕碧城影响下,吕氏姐妹皆从事女子教育,并成就斐然。大姐吕惠如担任南京两江女子师范学校校长,二姐吕美荪担任奉天女子师范学校校长,妹妹吕坤秀在厦门女子师范学校任教员,亦成为著名诗人和教育家。“旌德一门四才女”一说成为当时广为传赞的美谈,为时人所称羡。
吕碧城这样与友人说起她的情感感悟:生平可称心的男人不多,梁启超早有家室,汪精卫太年轻,汪荣宝人不错,也已结婚,张謇曾给我介绍过诸宗元,但年届不惑,须眉皆白,也太不般配。我的目的不在钱多少和门第如何,而在于文学上的地位,因此难得合适的伴侣,东不成、西不就,有失机缘。
从总统秘书到皈依佛门
民国成立后,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任大总统,吕碧城进入新华宫担任大总统的公府机要秘书。后袁世凯欲称帝,筹安会的一批人积极充当袁世凯帝制复辟的吹鼓手。吕碧城不屑袁世凯及其追随者之所为,毅然辞职,携母移居上海。她与外商合办贸易,仅两三年间,就积聚起可观财富,成为富甲一方的女商人。
1918年,吕碧城前往美国就读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文学与美术,兼上海《时报》特约记者,将她看到的美国之种种情形发回中国,让中国人与她一起看世界。四年后学成归国。1926年,吕碧城再度只身出国,漫游欧美,此次走的时间更长,达7年之久。她将自己的见闻写成《欧美漫游录》(又名《鸿雪因缘》),先后连载于北京《顺天时报》和上海《半月》杂志。
吕碧城终身未婚,后逐渐开始对宗教发生兴趣。民国初年,吕碧城在北京见过天台宗高僧谛闲,若有所悟。不过吕碧城真正开始信佛,根据她自己的记叙,是在1929年前后。当时吕碧城旅居英国伦敦,友人孙夫人偶然在街头“捡得印光法师之传单,及聂云台君之佛学小册”,孙夫人对此不屑一顾:“当这时代,谁还要信这东西!”但吕碧城立刻说:“我要!”“遂取而藏之,遵印光法师之教,每晨持诵弥尊圣号十声,即所谓十念法。此为学佛之始。”
吕碧城信佛后,守五戒,茹素,不再肉食,而且大力宣传动物保护。1929年,她接受国际保护动物会的邀请,代表中国出席国际保护动物会在维也纳召开的会议,大力提倡素食,“护生戒杀”。1930年,吕碧城正式皈依三宝,成为在家居士,法名曼智。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的硝烟比中国更浓。吕碧城由瑞士返回香港,先是住在香港山光道自购的一所房子中,后搬入东莲觉苑,1943年1月24日在香港九龙孤独辞世,享年61岁。遗命不留尸骨,火化成灰后将骨灰和面为丸,投于南中国海。
相关参考
在人們心中公主都是錦衣玉食的人,不過從實際情況來看也不乏境遇悲慘的公主,其中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的第四女愛新覺羅·穆庫什(1595年——1659年)便是其中的典型。穆庫什的生母是庶妃嘉穆湖覺羅·真
世人都知道明代苏州有个天下闻名的风流才子唐伯虎,唐伯虎三笑点秋香的故事家喻户晓。然而,现实中的唐伯虎一生中遭遇了太多的不幸与挫折,实难用风流快活来形容。唐伯虎生于1470年,恰逢寅年寅月寅日,故而得名
唐伯虎:唐寅,明朝苏州才子,字伯虎,后改字子畏。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卒于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自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据苏州有关文史专家介绍,唐伯虎自幼天资聪敏,过目成诵,熟读四书五经,博览《史记》、《...
唐伯虎:唐寅,明朝苏州才子,字伯虎,后改字子畏。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卒于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自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据苏州有关文史专家介绍,唐伯虎自幼天资聪敏,过目成诵,熟读四书五经,博览《史记》、《...
自古以来,中华大地人才辈出,每个朝代都有不少满腹经纶的才子,最有骨气的大明王朝也不例外。说道明朝的才子,估计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江南四大才子”,其中唐伯虎的知名度最高。其实,唐伯虎虽然才华横溢,但与这
明朝真正的大才子,才华远超唐伯虎,却因得罪皇子,结局非常凄惨
一提到明朝有才之人,由于受到一些影视作品的影响,大多数人都会想到江南四大才子,尤其才华横溢、风流倜傥的唐伯虎,他斗宁王、娶秋香,走上了人生巅峰,让人羡慕嫉妒恨。其实,正史上的唐伯虎不仅没有娶秋香,因受
...汉族人,祖籍常熟梅李镇,时人称之为”吴中诗冠“,与唐伯虎、文征明、祝枝山并称为”吴中四才子“,也叫江南四大才子。此四人处于同一时期,并且都是江苏人,又都具有极高的才名,因而得了个四才子的称号。在江南四...
明朝一才子,比唐伯虎有才,留下一国宝级别的文物,现在下落不明
明朝出现过不少才子,其中江南四大才子中的唐伯虎最为出名,尤其是经过《唐伯虎点秋香》电影的影响,唐伯虎成为明朝才子的代名词。其实,明朝初期曾有一位才子,他比唐伯虎要要才,最终却被人埋在雪地里活活冻死,下
四大才子之一的唐伯虎,是明朝画家。其作品以山水画、人物画闻名于世,其创作的多幅春宫图也为他个人添加了“风流才子”的名声。电影《唐伯虎点秋香》中说道他身边伴有八个国色天香的娇妻,后又娶秋香,二本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