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美伎简介

Posted 公元

篇首语:人生如同故事。重要的并不在有多长,而是在有多好。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山美伎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中山美伎简介

2、历史人物 中山王厝简介,中山成公之子,在位15年

中山美伎简介

中山美伎简介

  中山美伎 (中山みき,公元1798年——公元1887年)生于日本江户时代,是日本天理教的创始人。中山美伎出生于日本大和国山边郡庄屋敷村(今奈良县的天理市)一个富有的农家,父亲为村长,她是家中的长女。根据天理教经典的记载,中山美伎自小就表现出非常虔诚的宗教精神,原本意欲出家,但在十二岁时被家中许配给同郡的中山善兵卫。中山美伎在公元1838年10月23日为了祈求丈夫、长子以及自己身体之不明病痛的疗愈时,经验了神降的启示。根据天理教海外布教传道部所编之《天理教教主传》的记载,神由她口中说道:「我乃宇宙元神,万界真神,此宅院因有元始因缘,故今为拯救人类而降临世间。我欲将美伎之身做我的神灶。」美伎的家人对这些话语深感惊讶,并不同意,僵持了三天三夜后,在26日上午,终于答应献上美伎,神才退去,美伎疲惫不堪的身体也在此时得到安定。这一天成了天理教的创教之日,中山美伎也成为创教的教祖。凭附于美伎之身的神是「父母神」,透过美伎之身宣扬救赎世人的神意,并开创了拯救世界的终极教义。成为神灶后,她遵照神「坚守赤贫」的旨意,将自己所有的财物陆续施舍给穷人,并开始以协助孕妇安产的方式济世。

  中山美伎不但是神的代言人,也是天理教经典与仪式的制定者,被视为宗教德性的楷模。天理教教义书三大原典其中的《御神乐歌》与《御笔先》都是神启之作,在《御神乐歌》中她将神启示的话语做成唱词,后来再谱上歌曲,加上乐器、手势与脚步,以为人传诵。其内容费时十年(公元1866年——公元1875年)完成,是天理教所有仪式的必要歌曲。《御笔先》费时十三年(公元1872年——公元1885年)完成,内容包括1711首和歌体的诗,构成一部体系完整的教义。这些教义书说明了「父母神」创造世人的过程,以及意欲与世人同享「康乐」生活、救赎人类的心意。天理教的教义认为人的身体是由神所借来的,但神赋与每人一颗自由的心,神欲与人分享的康乐生活建立在「圣劳」的生活方式上,让人每日在健壮地、自由地使用身体的喜悦之中。

  除了圣典,中山美伎制定了济世的仪式,包括救济普遍众生的「圣舞」( Otsutome ,汉字写成「御勤」),以及救济特定病人的「神授」( Osazuke ,汉字写成「御授」) 。「圣舞」包括唱词与手舞的动作,制作过程历经十四年,「神授」则是使用手势与唱祷的治病仪式,这两个仪式都是天理教独有的仪式。由于中山美伎在圣典与仪式上卓越的创造能力,使得天理教在日本新兴宗教史上被视为「创唱型」之新兴宗教的典型代表。中山美伎在世时已经为天理教大致建立了完备的教义与仪式,于公元1887年离世。她的离世为教徒理解为「隐去姿影」,教徒相信她并未真正去世,只是把身姿隐去,变成不可见的存在。

  中山美伎创立天理教后,受到政府的打压,被认为是邪教,曾经被日本政府多次逮捕,一直到87岁的高龄都还被逮捕入狱。虽然经历了艰难的宗教迫害,她仍不屈不挠坚定传教,在她过世后一年(公元1888年)日本政府才批准设置神道教直辖天理教会,得以在归属于神道教教派的方式中进行合法的宣教活动。公元1908年才获得政府允许,脱离神道教而成为一个独立的宗教。然而,来自于国家神道教的压迫并没有停止,甚至被迫修改教义与仪式,一直到日本于公元1945年战败后国家神道教解体,天理教才重新回复教祖在世时所传播的教义与仪式。

  天理教被认为是日本幕末维新期发轫的新兴宗教中最具代表性的宗教,于公元1896年随日本移民传入台湾,并在台湾设置本部据点--台湾传道厅,于台中、台北、台南及嘉义各地设置传教场所。一开始台湾信奉天理教的信徒并不多。直到公元1904年加藤金与丈夫弥市郎等人到台湾嘉义铺设阿里山铁路,才开始展开传教的活动。公元1945年日本战败,天理教在台湾一度沉寂,公元1967年三滨善朗先生以战后首任厅长来台就职,成立「临时事务所」,台湾及日本的关系恢复正常,日本传教士又来到台湾传教。公元1972年更进一步以「财团法人中国天理教总会」正式获得台湾政府的许可,从此与台湾其他所有宗教相同传教至今。台湾传道厅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带领信徒回到原地朝圣,由于台湾与日本地理上的接近,每年返回日本原地的台湾信徒是全世界各地天理教信徒之最。

  【撰写者】

  蔡怡佳(辅仁大学宗教学系副教授)

  【参考文献】

  1.MacWilliams, Mark W(2005)。 “Nakayama Miki.” Encyclopedia of Religion , edited by LindsayJones, pp. 6404-6406.

  2.黄智慧(1993),〈论天理教「人的观念」:神与人之间〉。黄应贵编,《人观、意义与社会》,页363-387。台北:中研院民族所。

  3.刘兴炜,〈认同与发展:天理教在台信徒对其宣教模式认同度之研究〉,真理大学宗教文化与组织管理学系硕士论文。2009。

历史人物 中山王厝简介,中山成公之子,在位15年

简介

中山王厝,中山国国王,中山成公之子,在位时间大概在前328年至约前308年之间。

生平

五国相王

公元前334年齐、魏于《徐州相王》、公元前325年秦国称王,接着,中山国王厝与魏、赵、韩、燕五国也相继称王了。这次称王,历史上称为“五国相王”,意指五国互相承认彼此为王。中山称王的时间,史书不见记载,《战国策·中山策》只说“中山与燕、赵为王”。据《史记.燕召公世家.六国年表》载:燕易王十年(公元前323年)。“燕君为王”,中山称王也应在此年或稍后。

“五国相王”是魏国为联络赵、韩、燕、中山四国组成抗衡齐、楚、秦的联合阵营而发起的,联合立王的联络者为犀首(魏将公孙衍),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发起“合纵”的鼻祖,战国时期的史书上,记载了大量的关于“合纵”、“连横”的游说。“合纵”,即联合众多弱国以攻一强国;而“连横”,则是一强以攻众弱者。一些游说之士,他们潜心研究形势,然后奔走于各国之间,历史上把他们称为“纵横家”,他们即成了合纵、连横的发明者、发动者和组织者。一提到合纵、连横,人们便会联想到战国时的苏秦和张仪。其实,历史上最早发起“合纵”的是魏国的公孙衍,最早游说“连横”的才是秦国的张仪,后来的苏秦、李克、信陵君等也是曾发动和组织合纵的重要人物。

公孙衍是魏国的阴晋人。曾侍魏国,任犀首,人们因此以犀首而称,好像这就是他的本来姓名。《史记集解》引司马彪曰:“犀首,魏官名,今虎牙将军。”犀首应当说是武官。

公孙衍于秦惠王五年(公元前333年)在秦国任大良造,因为张仪进入秦国后与公孙衍不合,秦王即免了公孙衍的职,改由张仪任大良造,公孙衍才回到魏国作魏将、魏相。当时,魏国不断受到秦国的进攻,韩国也深受秦国之害,这时张仪正在为秦国拉拢齐、楚进行外交活动。于是,公孙衍便针对张仪的外交活动,于公元前324年,组成了一次联合阵线,即游说拉拢赵、韩、燕、中山四国立五国相互为王,这是战国时期第一次五国合纵来共同对抗齐、秦、楚三国。参加相王的五国中,中山是千乘之国,其余都是万乘之国。看来在魏、赵、韩、燕等国的心目中,中山国与列强的位置已彼此相当了。

齐、楚、秦等列强大国对于抗拒他们扩张的“五国相王”肯定是不能坐视不管的,尤其是欲争霸主地位的齐国首先公开出面干预这次“五国相王”活动。

《战国策·中山策·犀首立五王》载:犀首立五王,而中山后持(中山国小,故后立之)齐国知道后,便对赵国、魏国说:“我乃万乘之国,中山乃千乘之国,我羞与中山并列为王。我要联合几个大国共同讨伐中山,以废其称王。”

中山王厝听到这个消息后,极为恐惧,立即召见谋士张登,告诉他说:“我们中山要称王,齐国对赵、魏说,羞于我国并列为王,并打算联合大国来讨伐我国。这不在于我国称王与不称王,而我若亡国才是头等大事呀!这事非你不能救我。”张登对答道:“国君可以给臣多车贵重的钱币,臣可到齐国去见田婴,以解此危。”中山国君应允,随后派其出使齐国。

张登来到齐国,见到齐相田婴说:“我听说贵国君欲废除中山称王,并将与赵、魏二国共同讨伐之,这是不是太过分了!三个大国共同讨伐一个小国中山,中山虽然会失败,可天下人谁会服啊!如果中山感到恐惧,必然会为保其称王而归附于赵、魏,如果是这样,那你的国君就如同给赵、魏赠了礼物,这对齐国来说是不利的啊?那你们为何不让怕废其称王的中山附顺于齐呢?”田婴问:“你说这如何解决呢?”张登说:“现在你们可以召见中山,以礼相待而准其称王,这样中山必然会高兴而断拒于赵、魏。而赵、魏必然会因愤怒而攻打中山,中山恐急,必感到其难以称王,其国君定会附顺于齐国了。你们若患中山亡国,可让中山国不称王而只让立其国,这样极好于为赵、魏送大礼呀。”田婴说:“这样办很好。”但是,齐国的大将张丑听到这个情况后却对田婴说:“张登的话既不可信更不可行啊。”田婴问:“这是为什么?”张丑答道:“我听说,有相同欲望者会相互憎恨,有相同忧患者会相互亲近。现在他们五国要相互称王,互相是不会负盟的,这时他们的共同欲望是在于相互称王,而担忧的是不相亲而有人背义负盟。现在我国若召见中山,给予礼遇而准其称王,是分裂了其五国的关系,而使其相互负盟。其他四国必然会因为中山的负盟寒心而更加亲近,这样,我们就是为了一个中山而断绝了与其他四国的关系,我君岂不是得一中山而失去了四国吗?而且张登这个人,是极善于用小计而保中山国王已经很久了,极难相信他说的话会对我们有利啊。”对于张丑之言,田婴没有纳,结果齐王准备要召见中山君而准其称王。

张登离开齐国之后,又出使了赵国和魏国说:“齐国打算讨伐河东(河东系赵国之地)”。赵国和魏国都问张登:“你是怎么知道的呀?”张登答道:“齐国本来羞于中山并列称王,现在要召见中山,给予礼遇而准其称王,是打算利用中山的兵将也。你们两个大国为何不先让其称王,以断中山去被召见和接受礼遇?”赵、魏称许,果然中山与赵、魏相互亲近和好,并果断与齐断交。这样公孙衍的“连横”游说成功了,齐国欲干扰破坏“五国相王”的阴谋失败了。这五国于公元前323年相继为王。

尽管中山王厝称王不是一帆风顺,但经过派出使臣张登游说齐、赵、魏,燕等国,加之公孙衍发起的“五国相王”活动,目的是在于和秦、齐、楚三大国对抗,而燕、赵意在离间中山和齐国的关系,所以都对承认中山称王采取了坚决支持的立场。中山称王之事终于为各国所承认。中山王厝称王,是中山强盛而有实力的表现,使千乘中山国在激烈的诸侯争雄中与魏、韩、燕、赵四个万乘之国一起称王了,王厝时年21岁。

铸鼎、铸以彝壶

伐燕扩疆战争胜利之后,中山国进入历史上空前的极盛时期,中山王厝十三年(公元前315年),为祭祀先王功德,命相邦司马Q,择燕吉金,铸鼎、铸以彝壶”。在铸造的这组大鼎和方壶上镂刻铭文,记其功业,讴歌先王,铭记燕国“臣主易立”“而亡其邦”的教训。王厝时年29岁。

1977年,我国考古界在中山国故都灵寿(今河北平山县),对中山王陵的“1号”和“6号”墓进行考古发掘,出土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反映了中山文化的华丽风韵。两墓随葬品达19000余件。

出土文物最有历史价值的“中山王三器”为:中山王方壶、中山王鼎、中山王圆壶。考古成果证实,三器相继铸于中山王厝去世前后。刻有长篇铭文1101字,不仅确切表明墓主为中山王厝,而且证明中山王厝的世系及有关史实,是研究中山国历史的重要史料。铭文提到公元前316年燕王哙让位于相邦子之的事件,而公元前296年赵即破中山,中山君(大约是 )逃亡到齐,故该墓的年代可定为公元前310年左右。

中山王方壶,通高63厘米,直径35厘米,四壁刻有铭文450字。铭文主要是颂扬中山君先祖先王的功德及相国司马Q的功绩,警醒太子效法先王,重用贤臣,以仁德治国。铭文中有“朕皇祖文、武、桓祖、成考”的记载,清楚地列出了中山国君王的世系:是中山文公、中山武公、中山桓公、中山成公、中山王厝、中山王妾雌、中山王尚(胜)。(后两位王为增补)

中山王鼎:王鼎通高51.5厘米,最大直径65.8厘米,为铜铁合铸而成,鼎壁刻有铭文469字,主要记载中山相司马Q讨伐燕国之事。铭文使我们知道,在燕国内乱时期,中山国曾派相国司马Q领兵伐燕,攻取了燕国数十城和数百里土地。
  于中山王厝二十年(公元前308年)年底病逝于宫中。在位二十年,葬于灵寿中山国王陵。其子中山王妾雌即位,并刻铭文(悼词)于圆壶,以颂其功德。

主要功绩

伐燕平乱克敌大邦

周赧王一年,(公元前314年),由于燕王哙将王位禅让于相邦子之,引起了国内动乱。

燕王哙(公元前320—前312年在位)崇信儒家的禅让学说,他的相国子之“贵重主断”,是一位贪权的人物。在苏代、鹿毛寿的鼓动下,搞了一次不合乎时局的禅让活动。在燕王哙五年(公元前316年),燕王哙学着古代传说中尧、舜禅让的样子,把王位让给相国子之,自己却北面称臣。他还把国内官吏中俸禄在300石以上的官印收回,交给子之,以便让子之执行国王的权力。子之当国3年,把政治搞得很乱,百姓恐惧,燕太子平和燕将市商议攻杀子之,结果被子之打败,太子平、市被杀。这次燕国内乱达数月之久,“死者数万,百姓离志”。燕国内乱,招致了齐宣王大规模的军事干预。

齐宣王五年(公元前315年),齐宣王令匡章率“五都之兵”及“北地之众”,向燕进攻。攻入了燕国的都城。由于燕国人民痛恨子之,对齐的进攻反而表示欢迎,所以齐军很快攻下燕国的国都,燕王哙身死,子之被擒后处以醢(剁成肉酱)刑而死。后来齐军在燕国大肆屠杀抢掠,十分残暴。燕国人民于是又纷纷起来反对齐军,齐军不得不被迫退出燕国。在燕国内乱的时候,中山国相邦司马Q 看到这是扩张中山疆土的有利机会,便向中山王厝献策,请求出兵攻伐燕国。(据平山出土的中山三器铭文指斥燕王哙对子之的禅让是“不分大义,不告诸侯,而臣主易位,绝其召公之业,断其先王之祀”,“愿从士大夫,以靖燕疆”)。这与中山王厝的意见不谋而合,中山王厝同意了他的要求,派遣相邦司马Q “率三军之众,以征不义之邦”,平燕内乱,讨伐燕国新君子之,这次攻伐燕国,中山国大获全胜,并且占领了燕国大片的疆土。“辟启封疆,方数百里,列城数十,克敌大邦”。使中山国北部疆域克敌大邦(燕下都),即从中人城向北扩展到了燕下都。中山王厝大喜,封伐燕功臣司马Q 为仲父,并封赐他有“死罪三世无不赦”的特权,此战大捷,警动了朝野,周天子也派遣了使者到中山国祝贺。

中山国进入历史上空前的极盛时期。但这样的形势没能维持多久,由于其它诸侯大国对齐伐燕的干预,齐军很快撤出燕国,燕王室复国后很快恢复了元气,中山所夺取的领土大部又为燕国收回。不过有些领土可能一直被中山占据着,王厝的儿子中山王妾雌在位期间,就曾在这一新土上田猎。

相关参考

中山舰事件简介 中山舰事件视频在线

 中山舰事件是指发生于1926年3月20日,这一事件一般被认为是蒋介石的阴谋,不过,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中山舰事件似乎有另外一个真相。本文将为读者提供关于这一事件的记录视频,想要简单了

护国运动简介

护国运动简介  铲除帝制,恢复共和  1915年,袁世凯倒行逆施,大做「皇帝梦」,加紧推行帝制复辟活动,激起了全国  人民的坚决反对。一场反帝制、反覆辟、反卖国的运动席卷全国。  孙中山自「二次革命」

二次革命简介

二次革命简介  「诛奸讨逆再造共和」  二次革命是1913年孙中山发动的反对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体制的斗争。因为这次  战争发生在1913年,旧历癸丑年,而主要地区又在江西和南京,故亦称癸丑赣宁之役。

辛亥革命简介

辛亥革命简介  这场大革命把中国推向一个全新的社会  1911年10月10日,在中国大地爆发了一次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  广大工农群众参加的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冲垮了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

陈家祠简介

陈氏书院,俗称陈家祠,位于广州市中山七路。陈氏书院筹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二十年(1894)落成。陈氏书院是广东规模最大、装饰华丽、保存完好的传统岭南祠堂式建筑,被誉为“岭南建筑艺术明珠”,它

萧其章简介

萧其章介绍:萧其章,字焕东,号闇然。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出生于武平县十方镇黎畲村。清宣统三年(1911年)春,在汀州中学读书时由刘家驹、杨仰程介绍加入中华同盟会。从此,他积极参加孙中山领导的革命

刘备简介 刘备的历史评价

刘备简介  刘备(161年—223年),字玄德,东汉时涿郡(今河北涿州)人。中国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蜀汉王朝的建立者。刘备出生于没落的汉朝皇室世家,是西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

三国甄宓简介

三国甄宓简介  甄宓是中山国无极人,生于汉光和五年十二月丁酉日,她的家世显赫,是东汉时二千石显官甄邯的后人。她是家中三男五女八个孩子中最小的,在她三岁的时候,父亲上蔡县令甄逸就去世了。  历史上的甄宓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简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要论起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法律文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正是其中的代表者。《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辛亥革命胜利后,以孙中山为首,建都于南京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制定的具有“宪法”性质

清代画家髡残简介 如何评价髡残

  髡残  髡残是清代著名画家,清初四僧之一,有《层岩叠壑图》《卧游图》《苍翠凌天图》等作品存世,其中山水画成就最高,是一位能诗书,善绘画的多面手。  清代画家髡残简介  髡残(1612-1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