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临死前为何给皇帝推荐这个人做相国?
Posted 萧何
篇首语: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萧何临死前为何给皇帝推荐这个人做相国?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萧何临死前为何给皇帝推荐这个人做相国?
古代的皇帝用人一般分两种:任人唯贤和任人为亲。但并不是说任人唯亲就一定不好,如果皇帝的这个亲人十分有才呢?皇帝就是赚了,就会对自己的统治很有帮助。
很多时候,古代的皇帝选举人才是通过科举考试,但是这种方式有点复杂,如果正值朝廷用人之际,皇帝就会让自己的心腹大臣、才智人品双全的大臣推荐靠谱的人才。
这不,汉朝的大功臣萧何病重了,刘邦的儿子汉惠帝去看望萧何,在一阵寒暄之后,汉惠帝问萧何:您百年之后,谁可以接任您的相国之位?萧何说道:最了解老臣的还是皇上您。
汉惠帝就问道:您觉得曹参怎么样?萧何不顾病重的身躯连忙叩头道:皇上已经找到了人选,老臣就是死也没有什么遗憾了。
通过这段对话,可以看出汉惠帝是一个识人才重人才的皇帝,虽然萧何没有直接说推荐曹参为相,但是,如果汉惠帝不说曹参的话,萧何也一定会给汉惠帝推荐曹参。
果然,萧何去世以后,曹参就被封为了相国,很多人-当然也包括汉惠帝在内都觉得曹参会励精图治,鞠躬尽瘁的为朝廷效力。然而,令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曹参每日每夜都只顾饮酒作乐。
很多大夫、九卿等官员见曹参不理政事,于是,都来相国府劝说曹参,可是,每当这些大臣想要开口劝说曹参的时候,曹参都只是劝他们喝酒,一直没给这些大臣说话的机会。像这种情况已经是见怪不怪了。另外,其他人犯了小错误,曹参也是一贯的包庇纵容。
同时,曹参的儿子也在朝围观,这一天,汉惠帝向曹参的儿子抱怨曹参不理政事,并说道:难道是因为我年纪太轻?曹参一直看轻朕吗?汉惠帝让曹参的儿子回家去问问曹参。
结果没想到曹参把自己的儿子给打了二百下鞭刑,并责骂自己的儿子:国家大事岂是你能够探讨的,赶快回宫去侍候。到了上朝的时候,汉惠帝对曹参说:那天是我让您的儿子问您的。
曹参立即取下帽子下跪谢罪道:陛下,你和高祖相比,谁更圣明威武?汉惠帝说:朕哪里可以和高帝相比呢?曹参又问:那陛下觉得我的才能和萧何相比呢?汉惠帝说道:你好像比不上萧何。
曹参便说:陛下说的太对了,高帝与萧何平定天下,法令制度已经十分的明确了,现在陛下您治理天下,我们这些做臣子的只需要认真遵守,不违反法令,这不就够了吗?汉惠帝答道:对。
受到萧何推荐,汉惠帝重视的曹参是不是真的没有什么作为,只顾喝酒玩乐坑皇帝呢?并没有,小冷觉得曹参做的很对,当时的汉朝刚刚建立没有多久,经过汉高祖刘邦和萧何的治理,天下已经安定,各项法令制度也已经比较完善。
如果曹参为了显示自己的才能,一上台就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肯定不如让大汉朝在之前的规章制度中稳步前进的好。
果然,事实证明,曹参做相国的前后三年里,国家一片安定,百姓安居乐业,百姓都称赞曹参:“萧何制法,整齐划一,曹参接替,守而不失,做事清净,百姓安心。”
管仲临死前为何不推荐鲍叔牙为相 鲍叔牙怎么死的
现如今的社会只要涉及到利益,就算是亲人也可能在利益面前而变得六亲不认,而在千百年前的春秋时期,管仲和鲍叔牙两个身份各异,地 位不同的人却能够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在利益上即使不是对等关系,也没有丝毫纠葛,感情一如既往,管仲凭借才华闻名于史册,而鲍叔牙 则因为诚实做人,宠辱不惊的人生态度,得到了世人的称赞。
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厚的友情,已成为中国代代流传的佳话。在中国,人们常常用“管鲍之交”,来形容自己与好朋友之间亲密无间、彼此 信任的关系。春秋时期的鲍叔牙是春秋时齐国政治家,颖上人。也被人称为“鲍叔”、“鲍子”,敬叔仕齐,采邑于鲍,故为鲍氏。同为颖 上人的管仲,家里条件就没有鲍叔牙好。管仲名夷吾,字仲,谥号敬,史称管子,被称为“春秋第一相”。这两个身份地位差别巨大的人, 在最后却能够成为挚友,历史见证了他们的情谊,以“管饱之交”作为对他们友谊的见证。
鲍叔牙对管仲很好,他能够包容管仲很多缺点。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 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 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管仲一口气列举了自己所能想到了愧对鲍叔牙或是自己做得不好的地方,管仲做的这五件事,在一般人看来 ,件件都是无耻之事,但管仲自己却不认为这些是无耻,他认为成大事的人是不需要计较这些东西的。
在众人眼里,合伙做生意“坐支”,上战场“临阵脱逃”等等,这些事情都是为人所耻的,而做这些事的人更为人不齿,但在鲍叔牙眼里, 管仲是个人才,唯有鲍叔牙认同了他,因此管仲才会说:“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鲍叔牙恐怕是天下 唯一一个懂管仲的人。因此,鲍叔牙才会无数次的包容管仲,为管仲求情说好话,甚至不惜在自己的主子齐桓公面前举荐他。
齐桓公不计较管仲的“一箭之仇”,反而听了鲍叔牙的保举,重用管仲。齐桓公不敢相信,自己竟然重用了一个曾经想要杀死他的人为相, 管仲也受宠若惊,在公子纠死后本以为必死无疑,却通过好友鲍叔牙的举荐,成为了齐国的丞相。一切的不可思议都是因为有鲍叔牙从中斡 旋,若不是鲍叔牙为管仲说情,恐怕管仲早就成为了铡刀下的断头鬼了。
管仲是个治理国家的人才,对内大力发展经济,他主张改革以 富国强兵,他说:“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禀实而知礼节, 衣食足而知荣辱”。只要国家发展好了,天下人自然会归附于齐国。管仲 的重商政策,使齐国的工商业繁荣发达,靠国家垄断商业及其经 营而致富成了强国。管仲被任用当了齐国的宰相后,齐国大治,齐桓公称霸诸国,九次会合诸侯,辅佐周朝天下,最后成功将齐桓公送上了 霸主的地位。
两人的关系非同一般,管仲当了丞相后,鲍叔牙甘居其下,默默在背后辅佐齐桓公,但在管仲临死前,他却没有推荐鲍叔牙,要知道当初要 不是鲍叔牙的举荐,管仲是无论如何也没有今天的,为何管仲不举荐鲍叔牙?
管仲回答说:“鲍叔牙善恶过于分明,夫好善可也,恶恶已甚,人谁堪之?鲍叔牙见人之一恶,终身不忘,是其短也。” 管仲临终时对齐 桓公说鲍叔牙的确是一个正人君子,但过于较真,不会圆滑做人,如果让这样的人来做大官,今后一定会得罪很多人,对朝廷的团结是不利 的。因此也就没有举荐他,鲍叔牙对管仲的做法同样也能理解,并不计较。而管仲也是知鲍叔牙不会计较这些,更知道他这个人管理国家其 实不行,如果因为私交好就举荐他,岂不是害了他更害了一个国家。所以,管仲临终的时候,并不向他的国君举荐鲍叔牙为相。
相关参考
现如今的社会只要涉及到利益,就算是亲人也可能在利益面前而变得六亲不认,而在千百年前的春秋时期,管仲和鲍叔牙两个身份各异,地位不同的人却能够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在利益上即使不是对等关系,也没有丝毫纠葛,感
汉朝萧何的结局如何?刘邦死后,萧何辅佐汉惠帝惠帝二年(前193年)七月辛未去世,谥号“文终侯”。萧何(前257年-前193年),汉族,沛丰人,早年任秦沛县县吏,秦末辅佐刘邦起义,史称“萧相国”。攻克咸
武则天是中国五千年历史来唯一一位得到史学家承认的女性皇帝。纵观中国皇帝历史,小国的不算,正统大国大概400多名皇帝。武则天不仅以唯一的女儿身份登基皇位,而且在治理国家的方方面面都有显赫功绩,最终留下贞
武则天在中国历史上是个传奇,在男人称帝的时代,她硬是走出了一条新的道路,以女子之身登上了帝位,统治王朝多年,并且还做的有声有色,并不输给唐太宗的贞观之治,还未后来唐玄宗登基的开元盛世打下了基础,可以说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司马炎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据贾谊所著《过秦论》记载:“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曩时之士也。”自古以来,君臣之间都是尊卑分明的。作为君主,可以随意的安排臣子
刘邦去世前,吕后到刘邦的病床前问刘邦,萧何去世后,应该选谁当宰相(指右丞相)?刘邦说曹参。吕后又问曹参去世后呢?刘邦说王凌。(吕后剧照)萧何去世的时候,刘盈问他,该选谁来接替他当宰相呢?萧何也只是推荐
刘邦去世前,吕后到刘邦的病床前问刘邦,萧何去世后,应该选谁当宰相(指右丞相)?刘邦说曹参。吕后又问曹参去世后呢?刘邦说王凌。(吕后剧照)萧何去世的时候,刘盈问他,该选谁来接替他当宰相呢?萧何也只是推荐
《三国演义》里面有一幕剧情十分经典,刘备在白帝城病重,临死前将其儿子刘禅托付给了诸葛亮。其实,在真实的三国历史中,刘备也是托孤诸葛亮的。我们都知道,刘备死后政权尽在诸葛亮的控制之中,刘备临死前为何托孤
汉惠帝即位第二年,年老的相国萧何病重。汉惠帝亲自去探望他,还问他将来谁来接替他合适。萧何不愿意表示意见,只说:“谁还能像陛下那样了解臣下呢?”汉惠帝问他:“你看曹参怎么样?”萧何和曹参早年都是沛县的官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刘伯温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中国历史上历经数百位帝王,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略显特殊,他是名副其实的“草根皇帝”,白手起家建立起大明王朝。元朝末年天下大乱,正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