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清朝的小蛀虫――银库兵

Posted 银子

篇首语:马看牙板,人看言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七、清朝的小蛀虫――银库兵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七、清朝的小蛀虫――银库兵

2、大清首富红顶商人胡雪岩竟把银库藏在这里

七、清朝的小蛀虫――银库兵

  “物必先腐,而虫入之。”“上行则下效”,这两句话正是对晚清官场一个真实的写照。晚清时,朝政混乱,官场腐败。无官不贪,无官不富。在帝国大厦的上层,官员们大捞特捞,而在帝国大厦的下层,正有一群蛀虫啃食着大厦的根基。这些人就是清朝京城里的银库兵。> >   1.兵比官富的银库兵> >    在清朝,之于满族的小人物,有一句话叫,“想发财,去户部”。清朝时期的五府六部,最有油水可捞的就要数户部了。而在户部,最有油水的职位要数银库郎。 银库郎三年一任,有人说,如果天天贪污,在任满后可捞上二十万两雪花银。就是很廉洁的,也少不下十万。至于下面的司库、书役,也是三年一任,任满时,也能 捞三四万两。但这些差事是和汉人无关的。上述官职都需要是满族人担任,而且,不向上面上贡大笔银子是得不到的。> >   梁溪坐观老人《野 记》中就提到了这种制度。“户部各差以银库郎中为最优,三年一任,任满,贪者可馀二十万;至廉者,亦能馀十万。其下司库书役人等,无不肥美,皆满缺,无一 汉人也。其中尤以库失一项为诸役冠,亦三年更替,亦皆满人,虽有汉人亦必冒满名,役满人可馀三四万金不等。”> >   除了上面这些人外,在银 库部工作的还有一种人:银库兵。他们虽然被称之为“兵”,但捞到的油水一点也不比官员少。人常说“三年银库兵,万两雪花银”就是说他们都很富有。银库兵不 仅要求是满族人,而且还要花六七千两银子贿赂户部尚书或尚书左右的人才能当上。“每届点派时,行贿于满尚书及尚书左右,一兵须费六七千金。”> >   据说当年北京城里的许多镖师们有一项生意就是保护这些银库兵。由于银库兵可捞的油水很大,那些没银子贿赂当不上银库兵的人,便和地痞、无赖相> >   勾结,寻找机会绑架银库兵,让他的家属送钱来赎。因此、每个银库兵出门都要雇几个镖师保护。> >   “一兵出,必有拳师数人围护之,恐人劫也。盖无力行贿之兵以及地棍等麇集数十人于大堂阶下,见兵出,即乘其不备劫之去,囚于家,并不加害,或三日,或五七日,必使误卯期而后释。盖一误卯,即须另点矣。> >   清朝的官银。清朝的官银如图中所示,这是一块年间的官银,银元宝上刻有“光绪年月日太谷县兴盛号”的繁体字。> >   被劫者,必多方关说,赠以数千金始已。”> >   2.藏银有绝招> >   据清史载,为了防止他们夹带私藏,库兵进出银库搬运银两,无论冬夏都要赤身裸体,由堂官公案前鱼贯而入,并且在出库时,赤身到公案前,两臂平伸,张嘴发声,以示口中无物。> >   但是,人的智慧是无穷的,库兵费了那么多银子才得了这么一“兵”职,怎么可能那么老实地一分不贪呢?!> >   他们的高招就是,把银块藏于肛门之中。在此之前,他们都要事先经过刻苦的训练,先用鸡蛋抹了麻油往肛门里塞,然后再换鸭蛋、鹅蛋,最后是铁蛋,练得“夹功”甚是了得,最多的一次可以夹带银子五十多两。> >   《清代野记》中谈到,“(兵)年少时,须觅之具而淫之,继则用鸡卵裹麻油探讨之,以次易鸭易鹅,久之门户加大矣,更用铁丸塞之,能塞十两重之铁丸十枚,则百金不难矣。十枚者甚鲜,六七枚者则普通之塞也。”> >    当时银锭都是各地铸造,银库兵最爱夹带的是江西锭,“江西锭光滑无棱,俗所谓粉泼锭是也。其肛之嫩者,则用猪脬浸湿,裹银而塞之。”但这也让许多库兵到 老后,都患脱肛痔漏症。在那年代,知道“江西锭”内幕的人都不爱用它,特别是一些酒馆老板,公开拒绝收江西锭,说那都是库兵用肛门夹出来的,是脏钱,不干 净。> >   《赛金花外传》里就有对昔日户部银库舞弊的描述,很是有趣:……每当他们上库的时候,便想法子偷官银,但是库里检查很严的,每个 库兵,在库里上下不许穿衣裳,只准裹一条仅能遮住下体的三角形的布,防他们夹带官银。但他们偷银却另有妙策,先生,我讲一点给你听,你一定会发笑的。他们 的妙计只有两条,一条是特别须备一个两层底的茶壶,把银子藏在茶壶底,然后上面盖上一块瓷片,再投上一点茶叶,谁也看不出破绽。还有一条就是把光滑的银条 弄进肛门里,任你怎样细检查,也决不会注意到这个妙处;使检察官知道了,也决不能把库兵的肛门撑开,看看里面有没有银子。他们便以这个为偷银的上策。后来 官库房想出一个法子,把十几张长凳摆在门口,[使]他们必定要跨过十几张长凳,才可以出门。没有夹带的,当然连跨带跳的夺门而出;有些家伙带了银条的,也 一样能从容跨凳而过,但倘若你一个不得法,银子便会脱离你的尊臀,掉了下来,——这个,他们叫做“下蛋”,其实是库兵下银子。(因此)他们事前必要服一副 开骨散,使得耻盘骨易于扩大,这样惯了,身体自然软弱……> >   按清制,银库兵总设四十人,每月开库九次,逢加班能开十四次左右。每个银库兵每月当班三四次,每次进出六七趟,当一个班,一个银库兵能偷二百两左右,一个月就能偷上千两银子。> >    银子从外地运往京城,都是装在银鞘里。当地为了凑足分量或成色,每个鞘里都要放些散碎银子,往库里存放时,要把银鞘劈开。一般的银鞘三斧子就可以劈开。 但是劈到第三斧时,掌斧人就耍手段了,因为这一斧子下去,要使碎银子像雪崩似的四处散开,这样围上去的人好边拾边偷偷往身上藏。> >   那 么,这些人在被检查完毕后,到哪里卸脏银呢?总不至于夹在肛门里一直到家吧?《清代野记》的作者叙述道:予转饷入户部时,见库门前一矢地有小屋一间,裱糊 工整,门户严密,距窗二尺皆以木栅围之。初以为必堂司官休息地,而孰知不然,乃库兵脱衣卸赃之地,故四围以木栅护之,防人近窗窥伺也。为数既多,其运出之 法更巧。盖京师甚嚣尘上,每逢库期,必备清水洒尘,库兵乃置夹底水桶,藏银于中,俟堂官散后,从容挑桶而出。> >   3.为何难以制止?银库 兵如此胆大妄为,管库的官吏当然心里清楚,只不过是眼开眼闭罢了。当局之所以不能禁绝,一是自身不干净。外地来交银子,他们要人家的好处费,否则就百般刁 难,不是说分量不够就是说成色不好,拒绝接收。如果拿到好处费,就是运银的差官半路上拿一些,他们也不追究;银库向外支付银子时,他们也向领取人索要贿 赂,否则,不是分量不给足,就是成色不好。因为山西出的银锭不仅成色最好,而且每锭银子里有黄金一钱,所以支取者不惜花大价钱贿赂司库,企图得到这种银 子。三是这些银库兵都是亡命徒,如果哪山西银锭。图为清朝时期的山西银锭,山西出的银锭不仅成色最好,而且每锭银子里有黄金一钱,所以成了银库兵们争相盗 取的目标。

大清首富红顶商人胡雪岩竟把银库藏在这里

曾经的红顶商人胡雪岩生前精明过人,他的银库设计告诉人们,成为大清首富的那天,胡雪岩就想到了自己终有倒霉的时日。

何出此言?银库为证。

首先,胡雪岩身为二品顶戴,服黄马褂,自然是显赫一时。但他故居的大门,却没有权贵巨富之家的那种宽阔和气派。据说,胡雪岩生前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深情不寿,强极则辱"。建宅时,胡雪岩将宅址有意选在了元宝街,也就是一条窄窄的小巷,充分体现了胡雪岩"藏而不露"的风格。试想,宅院的大门都想藏而不露,更可况有关身家性命的银库呢?

其次,胡雪岩毕竟是个富商,自有的富商心理,使他的防人之心如影随形地左右着他的行为举止。作为大清首富,在常人想来至少是日进斗金,那么他的豪宅里应该有一个巨大的银库,里面堆满了硕大的、沉甸甸的金锭、银锭。然而,别说人们没有见过什么巨大的银库,就连伺候他的那一大院子人也几乎没有见过他的银子。据说,他的七房姨太太成天为银子的分配打打闹闹,原因之一就是相互怀疑胡雪岩把银库的秘密告诉了谁谁谁。

那么,胡雪岩作为大清首富,他不可能光用银票,是一定要有银库储备的,可银库在哪呢?

为此,胡雪岩的家人、家丁和佣人们,在这上面费劲了心思,但每当胡雪岩被问及此事时,他都会微笑着搪塞过去,滴水不漏,使银库成为了胡雪岩家中的一大秘密,一直到他被朝廷革职抄家前,恐怕也只有帮他储藏银子的极少的一两个人员知道。

据胡雪岩故居的工作人员透露,当年官家查封胡雪岩的豪宅时,发现一进大门通往内院的通道在敲击之下声音有些异常,结果费了好大劲才发现了一个修得非常结实隐蔽的地道口,顺着地道的台阶往下去,顿时大吃一惊——原来里面别有洞天,异常的宽阔,堆满了黄金白银。此时,胡雪岩的家人才如梦方醒,惊呼上当!

原来,胡雪岩的银库就在他们每天经过的这条过道下,每天千人踩万人踏,竟不知玄机在此。当年为少招惹是非,胡雪岩瞒天过海,蒙骗了所有的人!银库做得巧妙至极,可谓天衣无缝!若不是后来成为左宗棠和李鸿章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胡雪岩的这个银库还不知道要隐瞒几代人?

这大概就是“灯下黑”,“越是危险的地方就越安全”的道理。

相关参考

红顶商人胡雪岩的银库到底在哪?你想不到!

曾经的红顶商人胡雪岩生前精明过人,他的银库设计告诉人们,成为大清首富的那天,胡雪岩就想到了自己终有倒霉的时日。何出此言?银库为证。首先,胡雪岩身为二品顶戴,服黄马褂,自然是显赫一时。但他故居的大门,却

红顶商人胡雪岩的银库到底在哪?你想不到!

曾经的红顶商人胡雪岩生前精明过人,他的银库设计告诉人们,成为大清首富的那天,胡雪岩就想到了自己终有倒霉的时日。何出此言?银库为证。首先,胡雪岩身为二品顶戴,服黄马褂,自然是显赫一时。但他故居的大门,却...

红顶商人胡雪岩的银库到底在哪?你想不到!

曾经的红顶商人胡雪岩生前精明过人,他的银库设计告诉人们,成为大清首富的那天,胡雪岩就想到了自己终有倒霉的时日。何出此言?银库为证。首先,胡雪岩身为二品顶戴,服黄马褂,自然是显赫一时。但他故居的大门,却...

比利时军队一战的小发明,减轻了后勤压力

(比利时的狗拉机枪高机动部队)(本文由桌面战争兵棋原创撰写,图片来源于网络。「”桌面战争兵棋”专注于军事领域的耕耘,坚持原创,坚守初心。欢迎您的指点。)文:桌面战争兵棋|赛文或许大家都看过斯皮尔伯格导

揭秘七百里联营并非刘备兵败夷陵的真正原因?

公元221年七月,刘备率军讨伐孙权。当时,蜀国的总兵力约为11万左右(大概)。刘备派冯习为大都督在前,领4万兵,进攻孙权,快接近一小半总兵力了,这个阵势是很吓人。而且,刘备还亲率2万(荆州兵,最精锐的主力)在后,暂...

百兵之君,《史记》中所记载的七大名剑介绍

剑,古之圣品也。中国的剑文化源远流长,那么《史记》中又提到了哪些名剑呢?《史记》中最集中提到名剑的部分在《史记·苏秦列传》中,苏秦在游说韩宣王的时候,说:“韩卒之剑戟皆出於冥山、棠谿、墨阳、合赙、邓师

清朝的小政府治国是怎么回事

清代衙役的编制是怎么样的?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关于清朝地方政府有不少不正确的认识,例如有人说清朝用一个小政府管理了一个大国,并举例说知县县衙只有知县、县丞、主簿、典史等几

曾国藩九年连升十级 清朝第一名臣

“38岁的曾国藩,为堵住政敌的恶言诽谤,当众把自己脱光,走进银库清点现银……”近日出版的历史小说《曾国藩发迹史》,首次曝光曾国藩初入官场前12年的从政经历,从中可窥见其九年内连升十级的谋略与细节。九年

清朝士兵背上的“兵”和“勇”有何区别?

经常在有关清朝的书籍、文章或影视剧上看到“兵”和“勇”二字,但很多人对这两种标志并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史载,“兵”是清代国家的常备武装力量,包括八旗军和绿营军。八旗军分为满八旗、蒙八旗和汉八旗,这些都是...

清朝士兵背上的“兵”和“勇”有何区别?

经常在有关清朝的书籍、文章或影视剧上看到“兵”和“勇”二字,但很多人对这两种标志并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史载,“兵”是清代国家的常备武装力量,包括八旗军和绿营军。八旗军分为满八旗、蒙八旗和汉八旗,这些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