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第一批抗旨的朝廷命官

Posted 义和团

篇首语:勤奋就是成功之母。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五、第一批抗旨的朝廷命官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五、第一批抗旨的朝廷命官

2、他是清朝第一批到英国学习海军的人才 却当了翻译家

五、第一批抗旨的朝廷命官

  戊戌政变后,皇帝被囚禁,与此同时,义和团这些狂热分子进入北京城。原本,这两件事情并不能联系到一起,可老佛爷想要废黜光绪,另立皇帝,两 件事情就联系到一起了。此事一宣布,一时之间,中外舆论哗然。特别是老外,对她很不客气,指手画脚,认为她这样做的种种不对,还认为她应该把权力还回光绪 皇帝。老佛爷大怒,于是,她看重了义和团那群大师兄、二师兄的“刀枪不入”神功,决定向各国宣战。这一决策就产生了清朝一大批联合抗旨的朝廷命官。> >   1.《宣战诏书》与东南互保> >   1900年,北京城里发生了“灭洋扶清”的义和团运动,与其说它是一种运动,倒不如说它是一种原始的盲目排外的暴动。> >   但当外国人指责慈禧不该这样不该那样的时候,义和团的前途一下子变得看似光明起来。因为朝廷对他们的态度从以前的半推半拉一跃而升为彻底地承认,并且,他们将要实现自己的理想——扶清灭洋。> >    当义和团的旗帜席卷山东、直隶,朝廷支持义和团行动的暗示已经被官方渠道证实了的时候,中国南方官员们的反对态度却出奇的一致。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 督刘坤一、闽浙总督许应、四川总督奎俊、福州将军善联、浙江巡抚刘树棠、安徽巡抚王之春等纷纷上疏,希望慈禧不要相信这群刁民,他们是一群祸害,绝对可以 把整个大清帝国推进万劫不复的境地去。并且希望慈禧下令立即将这些乱民剿灭,以绝后患。> >   慈禧似乎是想跟这些南方大员斗气,你们不让,我偏要支持。而且,我就让他们在京城先闹将起来。义和团开始对外国教堂的蠢蠢欲动,该年5月,各国公使以“保护使馆”为名,请求政府派兵进京。> >   义和团团员。慈禧决定利用义和团对抗列强,下旨召团民进京。1900年6月4日,义和团先头部队奉旨进入北京城。> >   义和团旗帜。由于受到慈禧的招抚,义和团的旗帜发生了变化,由原先的“反清”变成了“扶清灭洋”。> >   远在大清帝国的长江两岸也开始了不安,这种不安首先是由英国商人感觉到的。他们先是把这种不安告诉了自己的政府,他们的政府很好,在6月17日上午,派出了英国驻汉口代理总领事法雷斯去见湖广总督张之洞。> >   他把自己的不安说了出来,义和团那群家伙如果向南开进,我们的商业活动该怎么办。所以,我要派军舰到长江,保护我们在长江流域的“特殊利益”。> >   张之洞听了,大为惊讶。在这之前,他已经想到过这个问题。但也只是想一想而已。可当有人说出来的时候,效果就截然不同了。他愣了那么一会儿。> >   法雷斯就趁势说道:“如果长江流域发生动乱,英国政府可以提供切实的军事援助。”> >   张之洞笑了,什么援助我们,还不是为你们自己?!> >   他当即回道:“如果需要援助的时候,会和英国领事协商的。但是,这里不会发生什么严重的事情。”> >   张之洞的回答含义已经非常明确:他本人有能力防止义和团南下,不需要英国人的“好意”。这位头脑清醒的总督大人知道,一旦有此先例,那么,各国军队就会随之蜂拥而至,大清朝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   四天后,也就是6月21日,慈禧下达了《宣战诏书》。诏书先从外国人传教谈起,忽然跳跃到向每一个曾经来过中国的国家宣战,表明中国人是为了某种信仰遭受欺辱而“忠愤”难耐到了“旷代所无”的程度,不得不“人人敢死”,“执干戈以卫社稷”。> >   这份诏书最具天国上朝魄力的就是里面有“彼等”一词。> >    自从这个世界有战争以来,就有宣战书。各种文字、各种风格和各种样式的宣战书几乎都有文字可查,可世界上再不会有一封宣战书能与这份发布于1900年6 月21日的《宣战诏书》相提并论。因为,无论什么样的宣战书,矛头所指的对方都十分明确:某部落、某国家或者某将领,而此《宣战诏书》表示,大清帝国的战 争的所指仅仅只有两个字“彼等”。> >   “彼等”——除了自己以外的所有的外部世界。“彼”,如果没有特别的说明,中文的意思是泛指与自身相对的其他;而“等”,是帝国汉语中带有蔑视情绪的另一种泛指,指与自身相对的一切。> >   大清王朝在屈辱了近半个世纪后,终于仗着义和团的刀枪不入神功在纸上扬眉吐气了。> >   这一消息就像瘟疫一样立即传到了南方各省。南方官员们立即用电报紧急磋商,最后达成这样的看法:朝廷的决定是在“暴民胁迫了政府”和“朝廷里出了拳党”的情况下做出的,《宣战诏书》的颁布“决不是皇上的本意”。> >    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来,这种看法是他们商量出来的,他们以这种商量出来的看法想堵住洋人的嘴。因为张之洞接下来的做法就证实了这种观点,他给朝廷打电 报,要求朝廷“命令董福祥军不得乱动”,“严密保护使馆和使馆人员以及外侨的生命财产安全”。并且很严厉地提醒朝廷那群饭桶们,在此千钧> >   一发之际,“只有保住使馆才有挽回局势的可能”。> >   接着,他联系到两江总督刘坤一联名致电大清驻英国公使,请他转告英国政府:还是那句话,中国自己有足够的力量维护长江流域的> >   大运河上销售鸦片的帆船。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大运河也成了西方列强销售鸦片的渠道,难怪当义和团的宗旨变化的时候,西方各国政府会积极要求出兵保护他们在沿海一带的特殊利益。> >   安全。而英国一旦派军舰进入长江,定会引起中国百姓“惊谣生事”。那样的话局面肯定不好收拾,对谁都没有好处。> >    英国人听到了北京方面宣战的消息,觉得不可思议。而在张之洞前窜后跳的努力下,长江江面上并没有出现一艘外国军舰。张之洞又给英国领事一份电报,提出了 一个概念:“互保”。他说,我湖北已添重兵,贴出告示,严饬各州县,禁谣拿匪,敢有生事者,立即正法,所有洋商教士,有我力任保护。

他是清朝第一批到英国学习海军的人才 却当了翻译家

1874年,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奏报朝廷,请求建设3支近代海军部队。 朝廷批准了李鸿章的建议,并命令由李鸿章创建北洋水师,由沈葆桢创建南洋水师。 建设近代海军部队谈何容易?坚船利炮,还可以耗费巨资从国外购买;操纵舰船的海军人才,又从哪里来呢?因此,在李鸿章等人的建议下,清朝政府派遣了一批从福建船政学堂毕业的年轻学子,到欧美学习军事。其中,有6个人到英国学习海军。 这6个人里面,有一个大家很熟悉的人,叫严复。 你没听错,他就是后来的著名翻译家严复。 严复是福建侯官人,晚清名臣林则徐也是从福建侯官走出来。严复,字又陵,生于1854年。严复祖父辈都是从事中医,他父亲病逝后,家道中落,便不得不结束了走科举正途的计划。 1866年,左宗棠在福建创建了福州船政学堂。这是中国第一家采用西方教学制度和方法的新式学校。学校创建的第二年,13岁的严复就进入读书,学习舰船驾驶技术。从这一刻开始,严复就与海军结下了不解之缘。 严复在福州船政学堂学了4年,于1871年毕业,成为这所学校第一批毕业生。随后,严复先后在由福州船政局制作的「 ”建威号”驱逐舰和「 ”扬武号”巡洋舰上实习。由于严复表现非常优秀,不但取得了选用道员的资格,还被朝廷第一批选派到英国留学,向拥有世界上最强大海军的英国学习海军技术。 这一年,是1877年;这一年,严复23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龄! 到英国后,严复进入到英国皇家海军学院。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创建于1863年,是英国培养海军初级军官的主要院校,被誉为英国海军军官的「 ”摇篮”。严复在英国皇家海军学院的学习时间只有短短1年时间,但他与同学们「 ”深知自强之计,舍此无可他求,各怀奋发努力,期于穷求洋人奥秘,冀备国家将来驱策,虽七万里长途,均皆踊跃就道”,勤奋学习各种海军知识。 网上有人传言,伊藤博文与严复是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同学,严复的学习成绩比伊藤博文好。可是,后来在甲午战争中,严复被伊藤博文打败了。 这纯属虚构。据日本史权威著作《伊藤博文传》记载,伊藤博文等「 ”长州五杰”是在1863年到英国留学的,他们的确是想去英国学习海军。但是,由于他们的英语太差了,不够资格进入任何海军学校学习,只是通过友人介绍的方式,寄宿在伦敦大学化学教授家补习英文。第二年6月,伊藤博文就匆匆离开英国赶回日本了。 1880年,严复从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毕业,随即回国,先是被聘为福州船政学堂后学堂教习,随后来到天津,担任北洋水师学堂洋文正教习。 严复在北洋水师学堂一呆就是10年,从洋文正教习升任为总办(相当于校长)。这一切,都离不开李鸿章的赏识和提拔。 然而,严复始终没有进入北洋水师。这与李鸿章的「 ”小算盘”有关。李鸿章所创建的淮军,以陆军见长,海军不是其长。北洋水师创建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从福州船政学堂出来的将领。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李鸿章有意识地在北洋水师高级将领中选用安徽人,排挤福州人。于是,从来没有学习过海军知识的丁汝昌,成为了北洋水师的提督(总司令)。系统学习了5年海军知识的严复,却连进入北洋水师的门都没有。 严复很失望,不再谋求进入北洋水师,而是走上了另外一条路——翻译。 1898年,严复翻译了第一部西方资产阶级学术名著《天演论》。此后就一发不可收拾,接二连三翻译了亚当斯密的《原富》、斯宾塞的《群学肄言》、约翰·穆勒的《群己权界论》、《穆勒名学》、甄克斯的《社会通诠》、孟德斯鸠的《法意》和耶方斯的《名学浅说》等西方名著。这些书籍,对开启民智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他的翻译风格和思想,影响了后期一大批著名翻译家。 鲁迅先生就称赞严复是「 ”一个19世纪末年中国感觉敏锐的人”。 有意思的是,严复早年没有参加科举考试。成年后,他多次参加科考。甚至当他已经是北洋水师学堂总办和复旦大学校长了,还一再参加乡试。只是,这些考考试都无一例外失败了。 到了1910年,清朝政府赐予严复文科进士出身,他才不再参加乡试。 【参考资料:《船政奏议》《严复与北洋水师学堂》等】

相关参考

他是清朝第一批到英国学习海军的人才 却当了翻译家

1874年,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奏报朝廷,请求建设3支近代海军部队。朝廷批准了李鸿章的建议,并命令由李鸿章创建北洋水师,由沈葆桢创建南洋水师。建设近代海军部队谈何容易?坚船利炮,还可以耗费巨资

83 “党锢”事件

宦官五侯掌权以后,跟梁冀一样胡作非为。他们把持朝政,卖官卖爵,从朝廷到全国郡县,都有他们的亲信,搞得社会黑暗不堪。当时有一批士族地主出身的官员,不满宦官掌权,主张改革朝政,罢斥宦官;还有一批中小地主出

史上最有个性的大臣,只因皇帝不答应他辞官,直接把皇帝给炒了

现在的上班族,如果看老板不爽,就会直接辞职走人,最多也就是损失点工资。但在我国的古代,皇帝掌握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如果大臣敢不经过皇帝的允许,就直接罢官回家,那可是抗旨的死罪,甚至有可能会被诛三族,几乎

清朝官员服饰讲究多 何时更换由朝廷统一命令

导读:我国古代官员服饰以繁琐严格著称,清代尤甚。官服的式样、色彩、质料、饰物等细节,都有明确要求。穿衣戴帽,各有所好。但作为朝廷命官,特别是经常出入宫廷的京官,如何穿戴却马虎不得。我国古代官员服饰以繁

皇帝派心腹杀一功臣,他却抗旨不遵,非但没获罪,反而升官发财

导读:在古代,皇帝的话就是圣旨,若是有人胆敢抗旨不遵,轻则被贬官、砍头,重则会被诛九族。然而,早在西汉初年,皇帝派遣心腹去斩杀一位开国功臣,他却故意抗旨不遵,非但没有被问罪,反而升官发财,这究竟是怎么

李卫公然抗旨,宝亲王弘历为什么不敢处理他

雍正王朝历经二十年之久,可谓是经久不衰,而雍正王朝之所以可以受到如此之多的人喜欢,在于他的剧情虽然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虽然很多剧情不符合历史,但是其刻画出的人性之处,简直是炉火纯青,使人百看不腻。那

清朝三大顶级秘书的非常升迁之路和非人之处

在清朝,秘书,也就是师爷,虽然作为朝廷认可的一个庞大参政的群体,但是,他们真正晋升为朝廷命官的机会并不多,尤其是州县一级的秘书。但省以上的办理军务、赈灾、漕运等位置的师爷,相对来说就比较容易晋升为朝廷

红黑白铸就绵延五千五百年的彩陶世界

――“国色初光――甘肃彩陶艺术展”一瞥光亮日报记者李韵距今8000年摆布,渭河流域的先民烧制出了中国北方第一批彩陶。此后,彩陶普遍显现于黄河、辽河、长江等流域的各新石器时代文化中,而黄河上游甘肃区域彩

红黑白铸就绵延五千五百年的彩陶世界

――“国色初光――甘肃彩陶艺术展”一瞥光亮日报记者李韵距今8000年摆布,渭河流域的先民烧制出了中国北方第一批彩陶。此后,彩陶普遍显现于黄河、辽河、长江等流域的各新石器时代文化中,而黄河上游甘肃区域彩

为什么咸丰帝让曾国藩派援兵,他抗旨;老师求救,他也拒绝

曾国藩刚创立湘军的时候,太平军已经定都南京开始北征和西征,江西、安徽、湖北等省告急,咸丰帝让曾国藩出兵救援,但曾国藩以湘勇初创,还不能出战为理由,拒绝出兵。咸丰三年(1853年)十二月十七日,太平军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