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左宗棠与西部大开发

Posted 罂粟

篇首语:和谐、和谐,我会学习噶!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三、左宗棠与西部大开发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三、左宗棠与西部大开发

2、秦国的西部大开发,是怎么把蜀郡打造成天府之国的

三、左宗棠与西部大开发

  宋明以后,大西北从封建王朝繁荣昌盛的基石一下子蜕变为贫穷落后的偏僻之地。也正是因此,它从另一侧面吸引了政治家的目光。清朝嘉、道以来,诸多有识 官员、学者,不断提出研究、治理、开发西北的意见,“西北舆地之学”蓬勃兴起,或以为官一方,向朝廷条陈方略,或以实地考察撰为论著。而清廷对西北边疆的 重视也渐渐提到日程上来,但因为国内动荡,外国的入侵,使得朝廷无暇顾及。直到有一人站了出来,才使得清朝政府下定决心进行了一次有声有色、卓有成效的西 部大开发运动。而这个人就是中兴名臣。> >   1.禁毒与开发农业> >   晚清时期,左宗棠在西部先后担任陕甘总督、钦差 大臣督办新疆军务长达十五年。此间,他一面挥军征讨叛逆,护卫边疆的主权与安定,一面抚辑流亡,恢复生产。在平定内外动乱后,左宗棠全面整顿社会秩序,千 方百计开发可利用资源,对落后的边疆经济进行大幅度地改造与革新,为建设和发展地方民族经济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历史上称其为西部大开发。> >    禁烟扫毒是左宗棠治理与开发西部的一项非常性措施。陕西、甘肃、新疆等省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比内地落后很多,于同治年间长期陷于兵火战乱之中,行 政管理系统失灵,生产无序,土烟种植盛行,毒流四溢。当时的情景令左大人痛心疾首,他愤然道:“恶卉繁滋,废我嘉谷。”> >   1869年 夏,左宗棠正式通令陕甘各地全面禁种罂粟,恢复农作物种植。他制定了“先之以文告,继之以履验,责之以乡约,督之以防营”的二十字防治实施措施。并颁发告 示,晓以利害。在禁毒过程中,左宗棠奖惩分明,讲求实效,在禁姻开始时就确立了“禁种罂粟为禁止鸦片之渐”的观点,认识到只有先使土烟绝迹,然后“专禁洋 烟”才更能得力。左宗棠禁止洋烟的对策是,凡> >   左宗棠(1812—1855)。历史上左宗棠督办新疆军务被人称为“西部大开发”,其中“禁烟扫毒”是其实行的一项非常性措施,这和他的好友则一样,把禁烟当成救国之举各省运载鸦片进入陕甘贩卖者,将其人贷强行扣留,劝其原路退回,否则就地销毁。> >    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西北三省区的烟苗基本被他清除干净,土地大面积复耕,“首栽罂粟之处,今为艺稻之所”。粮食储备大量增加,颓风恶俗渐被遏制, 士农工商的面貌“气象更新”,社会风气由污浊向洁净转变,农业生产和社会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接着,左宗棠开始了农业建设。> >   第一,无 偿发放农业生产资料。他十分清楚,饱受战乱之苦的农民要从颠沛流离中安定下来恢复农业生产就必须要有农业生产资料。于是他下令把口粮、种子、农具、耕牛等 等生产资料无偿分发给那些一无所有同时又愿意恢复农业生产的农民。为防止农民们把生产资料挪作他用,左宗棠规定只发实物不发现银;为防止农民们把种子吃 掉,则规定必须到播种时节才发放种子。除了无偿发放农业生产资料外,左宗棠还无偿向恢复农业生产的农民们发放可以解决温饱的口粮。> >   第 二,针对西北地区粮食品种单一、产量颇低的现状,他设法改良品种,推广稻谷,从江浙请来种稻好手教当地农民栽种。试种的结果,过去每亩麦、粟不过产百十斤 左右,种稻竟然能收获四五百斤。粮食产量得到大幅度增加,不仅能解决老百姓的吃饭问题,也切切实实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对于长年栽种罂粟之地,左宗棠 则推广棉花种植技术。因他发现,西北最缺少做衣服用的丝缕布料,如果让烟农种棉从事经济作物的生产与开发,可以一举三得:一是桓棉适宜当地土性;二是可以 解决老百姓的穿衣问题;三是农民售棉所得完全抵得上罂粟之利。于是,他又从内地聘请来技术人员传授种棉纺织技术,特设专门机构主持教习事宜,并刊发了《种 棉十要》、《棉书》等技术指导书籍,嘱托各级官吏士绅积极参与。> >   第三,为了吸引内地居民移居西北开荒种地,对开垦荒地者实行政策倾斜。左宗棠还建议朝廷对移居西北开荒种地的家庭给予科举考试方面的照顾。> >   第四,减轻农民负担。左宗棠到西北以后把税款以外的各种收费统统取消,并把过去当地官府实行的借一还四的高利盘剥政策改为借一还一。> >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左宗棠在西北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据1878年对新疆部分地区新增军垦л> >   左宗棠印章> >   农场耕种面积的统计:哈密三万八千万亩,巴里坤五万亩,古城子六千六百亩,吐鲁番一万二千亩;新增民垦户数为:古城子九百多户,乌鲁木齐二千多户,昌吉一千三百多户,玛纳斯九百多户。> >    2.农业基础设施与工业的建设左宗棠在西北大力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还在那里大搞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其中突出的成绩就是兴修水利。按照现在的话来 讲就是凿井开渠,广兴水利,确保以农为本。他曾反复强调,水利为“屯政要务”,是西北兴农之“先务之急”。因为在西北那样常年干旱的地区,无水利则无以养 民。左宗棠不仅号召兴办水利,还亲自设计开渠治河方案,研究水利技术,指导挖渠引水灌溉。几年间,陕甘、新疆的大小河渠、灌溉工程遍地开花,水利建设成绩 斐然。至1875年,陕区,仅“泾、平、巩、兰、凉、宁夏各属,净面每斤值银一分上下”,其他如“杂粮市价递减,窖藏甚多”。另据两位外国人在旅行中 亲眼所见,六、七年间,陕甘一带,粮价“十分便宜”。> >   经过左宗棠十多年的苦心经营,西北的农业在战乱的废墟上得到了明显的恢复和 发展,不仅使老百姓从流离失所走向,而且税赋也有所增加。仅以南疆八城为例:1878年征粮达到一亿二千万斤,比战乱前的左宗棠像左宗棠不仅是一 位杰出的军事将领,更是一个颇会审时度势的实干家,他力兴农业,又大办洋务,不愧为中兴大臣六千五百万斤差不多翻了一番。> >   在工业 创办上,左宗棠引进近代工业生产技术,和全国一样,也是先从军用工业开始的。1872年,他从浙江、闽、粤各地招募工匠,从德国购置机器设备,创办了“兰 州制造局”。经过全体人员的精心研制,“参中西之法而兼其长”,所制德国式“后膛七响快枪”、“螺丝大炮”、“车轮来复后膛炮”和“鸡脚架劈山炮”等产 品,“其精者与布(德国)相同”,有些为“彼中所无”,精利、准确程度与当时国际水平相当。1875年,他又命令制造局增设“兰州火药局”。投产不久,就 创办了可供各种枪弹使用的上等火药,操作精密微机质量可与进口货媲美。有人说,左所创办的这些军用工业是与当时所在的地方不相干的。但有一点却被人忽视 了,当时各地驻军在兴办交通水利工程时,都曾普遍使用炸药、地雷开山辟地,在短时期内完成了许多艰巨的施工项目。由此可见,军火工业的创办,并不是与当时 当地社会经济毫不相干的。

秦国的西部大开发,是怎么把蜀郡打造成天府之国的

公元前316年,秦国首都咸阳大殿之上,将军司马错与相国张仪产生分歧,就是否先攻打古蜀国的问题,展开激烈的争论,一场影响中国历史的决定即将诞生。 影视剧里的秦惠文王 张仪认为古蜀乃西方边远野蛮之国,不足建立霸业,不宜劳民伤财去攻打。而司马错认为,灭古蜀易如反掌,夺其地,足以广国,夺其财,足以富民,据蜀国,亦可顺江攻楚。秦惠文王听从司马错的建议,派遣司马错、张仪出兵灭了古蜀国,并顺手灭掉巴国、苴国。把巴蜀之地、汉中西部连成一片,纳入秦国版图,史书记载,蜀既属,秦益强富厚,轻诸侯。 司马错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以敏锐的眼光,发现巴蜀这块风水宝地所蕴含的能量,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一场巴蜀之地大开发悄然进行。 影视剧里的司马错 蜀地具有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首先农业、铁矿、盐业发达,尤其是平坦的成都平原,土地肥沃,很适宜农业的发展。其次蜀地经过古蜀国的蚕从氏、柏灌氏、鱼凫氏、杜宇氏、开明氏,至少一千年的经营开发。 据《华阳国志》,古蜀国有过数次的迁都的记载,杜宇氏迁都于郫(成都郫都区)、别都瞿上城(今成都双流区),开明氏九世又迁往成都。现在考古又发现三星堆、金沙等古蜀遗迹,三星堆遗址位于广汉市,金沙遗址位于成都青羊区。这些城市群都在古蜀国时代得到过经营开发,所以使接下来的「 ”秦国蜀地大开发”得心应手 秦惠文在蜀地设立蜀郡,派张若为第一任蜀郡太守,于是开始了蜀郡大开发。张若上任后发现,虽然成都平原土地肥沃,但是西部山区少数民族部落很强盛,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人烟稀少是制约蜀郡开发的一道屏障。 于是秦惠文王迁一万户秦国百姓去充实蜀地,好处就是中原百姓带去了先进的工具和技术,使农业、盐业、铁业得到进一步开发。张若又在蜀地,仿照咸阳建了成都城、郫城、临邛城三座城市,其中郫城、临邛城拱卫成都,防御来自西北、西南山区的少数民族部落。同时又建立配套的盐官、铁官、市官。不久就把成都打造成商业大都市,把蜀郡打造成大粮仓。出产的粮草、铁资源源源不断地运往中原,支援秦国的扩张。 来看一下,司马错的战略加上张若的经营,发挥很大的作用。公元前280年,秦昭襄王时,司马错从蜀郡出发,发万船米,率十万兵,拿下了楚国的黔中郡。假如没有蜀郡的支持,拿什么出粮出人。公元前277年,司马错、张若又顺江拿下楚国的巴郡等地。实现了司马错灭蜀可得楚的战略构思。从公元前316年得蜀后到公元前277年,秦国仅用39年就对楚国形成反包围之势。 秦国取得了如此辉煌的胜利,秦昭襄王意识到蜀郡是个风水宝地,于是派遣李冰为蜀郡的第二任太守,主要是治理岷江水患。众所周知,李冰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水利专家,他在蜀地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岷江自古以来,一到雨季水患严重,有时就会淹没成都平原大片区域。到了旱季,岷江水又白白流走,农田还得不到灌溉。于是李冰在今都江堰市炸开岷江,修建工程,引水流入今柏条河、蒲阳河、走马河等,这些河都流经成都平原,使农田得到灌溉。都江堰是灌溉与防洪为一体的水利工程,所以自此后成都平原不再受旱涝灾害。 都江堰水利工程 李冰不光是水利专家,还是一个桥梁专家,他在成都城周围,仿造北斗七星建了七座大桥,所以成都的交通也变得很便利,四通发达。同时李冰还是一个制盐高手。当时蜀郡虽然盐业发达,但是制盐工艺比较落后,李冰创造出「 ”凿井汲卤煮盐法”,所以蜀郡又掌握了一门经济命脉。李冰可以称得上是古代的科学家。正是李冰的贡献,才使蜀郡的发展更上一层楼。 史书记载,蜀地「 ”水旱从人,不饥馑”、「 ”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这也正是「 ”天府之国”的来历。 天府之国 后来,有天府之国粮食与盐铁资源的支援,为秦始皇兼并六国统一天下添砖加瓦。于是秦始皇发动上郡人口来充实蜀郡。在这次迁徙中,其中有一个卓氏家族被迁往临邛,原本是赵国的铁匠世家,几十年以后,卓氏家族出了一个叫名叫卓王孙的,他做起了有关铁的生意,成为蜀郡巨富。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原先进的冶铁等技术,也被带入蜀郡。 秦始皇 史书记载,从秦惠文王到秦始皇接近百年的时间,不断的迁内地的富豪侠士去蜀郡。所以蜀郡「 ”家有盐铜之利,户专山川之材,居给人足,以富相尚”,坐实了天府之国的美誉 蜀郡从司马错的高瞻远瞩和前两任太守的经营,经过秦惠王到秦始皇几代秦王的迁徙动员,终于把古蜀国这个苍茫大地,打造成天府之国。也表明中国人自古博大的智慧与坚韧不拔的精神。 史料来源《战国策》《史记 秦本纪》《史记 楚世家》《华阳国志 蜀志》

相关参考

秦国的西部大开发,是怎么把蜀郡打造成天府之国的

公元前316年,秦国首都咸阳大殿之上,将军司马错与相国张仪产生分歧,就是否先攻打古蜀国的问题,展开激烈的争论,一场影响中国历史的决定即将诞生。影视剧里的秦惠文王张仪认为古蜀乃西方边远野蛮之国,不足建立

西部大开发启动

考研逃犯古代玄武门秦王春秋司马相如卓文君韩信经典

西部的历史资料

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自治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积6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71.

四门大开躲过灭族之祸

郭子仪因为辅佐过中唐三位皇帝,又因为平定了“安史之乱”,功绩显赫被封为“汾阳王”。但是,郭子仪的汾阳府却与其他重要官员的府邸不同――四门大开,门口也没有森严的保卫,里里外外的人,任由自由进出,甚至无需

三沙历史

一、三沙市人文历史背景【答案】A【答案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三沙市的设立有望弥补南海行政建制与管辖,资源开发与保护等诸多‘短板’,掀开我国南海维权和开发的历史新篇章”可以看出,设立三沙市地方政府可以

酒泉的历史作文

1.关于讲甘肃酒泉地区历史的作文酒泉地区是我国西部土地开发利用最早的区域之一。先秦时,这里称西戎地、西羌地、匈奴右地及西部、西方、河西三危地等。秦汉以前,上古为羌戎所居,羌、戎为这里土著居民,羌族指月

石泉是什么地方

石泉县位于陕西省安康市的西部,北依秦岭、南枕巴山,地处秦巴腹地、汉水之滨,总面积1525平方公里,属国家秦巴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县。石泉县地处陕西省安康市的西部,北依秦岭,南接巴山,长江最大支流汉江自西向

一个字母引发的血战与美国总统的“特库姆塞诅咒”

印第安人的每一次反抗>都遭到了无情镇压,>装备先进的美军和民团大开杀戒,>战场变成了血流成河的屠场。>18世纪后期,美国白人拓荒者纷纷向中西部进军,蚕食印第安部落祖祖辈辈居住的土地。面对殖民者的强取豪

左宗棠妻子周诒端简介 周诒端是个怎样的人

左宗棠妻子周诒端简介周诒端是个怎样的人?  左宗棠是晚清末年著名大将,同时也是清末四大中兴名臣之一,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并列。  虽然左宗棠与其他三位一样,都是洋务运动的领袖。但是大家对左宗棠的认

左宗棠收复新疆时,新栽杨柳三千里,但为何栽种最多的却是桑树

蜿蜒西北数千里的丝绸之路,是中西方古代陆上经济、文化交流的大通道。漫漫丝绸路上,响动的驼铃声里,留下了很多传奇。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湖南湘阴人。他一生功业,与这条大通道紧密相连。左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