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鸭绿江,战墙崩溃_朝鲜与中国历朝历代的关系

Posted 太祖

篇首语:不亏待每一份热情,不讨好任何的冷漠。一旦攒够了失望,就离开。从此再也不见,友情如此,爱情亦如此。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第五章 鸭绿江,战墙崩溃_朝鲜与中国历朝历代的关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第五章 鸭绿江,战墙崩溃_朝鲜与中国历朝历代的关系

2、第五章 鸭绿江,战墙崩溃_一、排兵布阵

第五章 鸭绿江,战墙崩溃_朝鲜与中国历朝历代的关系

>  前1046年,即殷纣辛三十年(周武王十六年),纣辛子受为武王姬发所灭,国亡。《史记・宋微子世家》:“箕子者,纣亲戚也。”“於是武王乃封箕子於朝鲜,而不臣也。其後箕子朝周。”箕子姓子。“司马彪曰‘箕子名胥馀’。”(《史记集解》)朝鲜半岛第一个政权出现。但它属于武王姬发所封诸侯国,地位与鲁、齐、晋、秦、楚、宋、卫、陈、蔡、曹、郑、燕等相同。且由中原人创建。>>  汉惠帝元年,前194年,哀王子准被击离平壤,国亡。燕人卫满自立于王俭城(今辽宁省辽阳市),仍为汉人政权。汉元封三年,前108年,卫右渠被杀,国亡。武帝刘彻置乐浪郡、真番郡、临屯郡、玄菟郡于朝鲜,合称汉四郡。>>  前57年,居西干朴赫居世为辰韩六部(在今韩国庆尚南北道和洛东江一带)推戴,自立。它是有确切年代记载的第一个朝鲜民族政权。>>  汉建昭二年,前37年,东明王高朱蒙自立于纥升骨城(今辽宁省桓仁县五女山城)。作为中国民族政权,其辖地在“辽东之东千里。南与朝鲜、貊,东与沃沮,北与夫余接”。前18年,扶余温祚于河南慰礼城(今韩国首尔附近)自立。朝鲜半岛自此由三个政权分别统治。>>  汉元始三年,3年,琉璃王解类利迁都国内城,筑尉那岩城(今吉林省集安市霸王朝山山城)。高句丽山上王在位(197-227年)时,基本完成对周边各族政权的兼并。其南界达萨水(今朝鲜清川江),东界抵海。307年,昔基临改国号为新罗。>>  晋义熙元年,405年,燕兵犯辽东,击退。427年,长寿王高臣琏迁都平壤。至此,高句丽基本完成对汉四郡、辽东的统一。>>  唐贞观十九年,645年,太宗伐辽东。唐总章元年,668年,宝藏王高臧降唐。高宗李治“乃分其地置都督府九、州四十一、县一百,又置安东都护府以统之”。670年,报德王高安舜率余部复国。672年,报德王高安舜为唐所俘,国亡。>>  713年,玄宗册太祖大祚荣为渤海郡王。渤海南抵泥河(今朝鲜龙兴江)为界,与新罗划江而治;东抵大海。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玄宗李隆基将包括平壤在内的水(今大同江)以南、原属安东都护府管辖的地方赐予圣德王金兴光。>>  1125年,太宗完颜晟将辽旧地来远(今辽宁省绥中县境)、保州(今新义洲附近),赐于高丽。>>  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恭让王王被黜,高丽亡。太祖李成桂自立。太祖定其国号为朝鲜。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太祖朱元璋将鸭绿江以东地方赐于太祖李成桂。太祖李成桂于是据有朝鲜半岛。>>  明二十年(1592年),丰臣秀吉命出征朝鲜,并迅速占领包括汉城、开城、平壤在内的三都及全国十八道大部分地区。丰臣秀吉于是计划请后阳成天皇周仁迁都北京。但全罗左道水军节度使李舜臣大败日军水师。宣祖李奔义州(今辽宁义县)请援。神宗遂以宋应昌为经略、李如松为东征提督,率四万精兵入朝鲜。>>  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收复平壤、开城等地。日军乞和,但仍占全罗、庆尚二道部分沿海地区。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丰臣秀吉再命进军朝鲜。李舜臣再于海上败日军。明与朝鲜联军与日军对峙于陆地。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和谈破裂。日军逐渐处于劣势。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丰臣秀吉卒,日军撤退。宣祖李重掌朝鲜半岛。>>  清二十一年(1895年),清日签订《马关条约》。其第一款注明:“中国认明朝鲜国确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国,故凡有亏损其独立自主体制,即如该国向中国所修贡献典礼等,嗣后全行废决。”清与朝鲜的宗主国、藩属国关系终止。>>  朝鲜建阳二年(日本明治三十年,1897年),高宗李熙称帝,更号大韩帝国,以图中兴。韩国光武八年(日本明治三十七年,1904年),《韩日议定书》《韩日协约》签订,殖民化进程加快。韩国隆熙四年(日本明治四十三年,1910年),签《日韩合并条约》。纯宗李拓退位。国亡。其地并入日本。>>  1919年,流亡人士旋在上海成立大韩临时政府,推李承晚为大统领。孙秉熙去朝鲜民国都领号。>>  1925年,朴殷植、李相龙相继任临时政府国务领。1927年,李东宁任临时政府主席。>>  1943年,表示,朝鲜应该独立。随后《开罗宣言》称:“我三大同盟国轸念朝鲜人民所受之奴隶待遇,决定在适当期间,使朝鲜自由独立。”

第五章 鸭绿江,战墙崩溃_一、排兵布阵

>  清军自平壤脱围后,溃奔而北,并集安州。安州南离平壤180里,北倚清川江,南则群山环绕,为平壤以北第一巨镇。此处为日军北犯必经之路,而且城垣高大,足资扼守。过安州西北行160里,至定州,也是一险要地。当时,清军尚有万余人,重整军伍,后援部队续至,仍可一战。>>  时人指出:“苟我将领简料军实,为死守计,倭人岂得长驱渡江躏我边圉?”>>  调兵遣将>>  先是聂士成由牙山北撤平壤后,“出望大军漫无布置,隐切杞忧”,便向叶志超等“力陈各军宜择要分扎防敌抄袭,悉驻平壤城中非策”,竟被叶志超派回天津募兵。因奉朝廷指令;“前敌得力之员,著勿庸回津招募。”>>  因平壤事急,聂士成奉旨飞驰回驻战守。及赶至安州,知平壤已失,左宝贵阵亡。恰好叶志超等亦逃到安州。聂士成建议:“即请出令收散队,扼守安州,深沟固垒以待。”但是,叶志超拒不采纳。他连经两战而丧胆,安州、定州皆弃不守,继续北撤。一路上,,,狂奔500里,直抵义州。>>  此时,清政府先前所派增援平壤后路的铭军十营,仍滞留于鸭绿江北。>>  清政府一面电催铭军总统刘盛休速至义州,一面于9月18日以“义州空虚可虑,沈阳边防尤关紧要”电谕四川提督宋庆先统带所部驰赴义州,然后“募足30营以备攻剿”。>>  19日,又电饬刘盛休带铭军进驻义州,改令宋庆带毅军前赴九连城驻守,并饬候补道张锡銮所募猎户炮手两营随同防堵。>>  同一天,刘盛休致电:“查九连城在鸭绿江西岸,实为奉省门户,现只有两旗营,不甚得力。”又称:“九连城为义州紧要后路,必得重兵划江防守。”刘盛休的电报为李鸿章的防御计划定了基调。>>  20日,李鸿章便提出,“九连城防军太单,铭军即去义州,未必能当倭人数万之众,若令在鸭绿西岸布防,于大局有益。昨奉旨催宋庆赴九连城,因海路运兵不行,必须遵陆前往,尚须时日,且仅2400人,力量亦薄。自不若暂留铭军,扼江固守为稳。”>>  他提出让刘盛休留守九连城的建议背后,还隐藏一个目的,就是不放宋庆离开旅顺。果然,当天他即建议:“饬刘盛休驻九连城一带,与派出旗营连络,严防鸭绿江窜越之路,留宋庆仍住旅顺。”>>  否定了李鸿章的建议,一面降旨派宋庆帮办北洋军务,带所部各营往扎九连城,“与铭军固守沿江一带”;一面饬刘盛休“仍先驻义州,与叶志超通筹战守”。李鸿章折奏“严防渤海以固京畿之藩篱,力保沈阳以顾东省之根本”的防御方针,实则主张不守义州,竟得到朝廷的批准。>>  21日,又电谕李鸿章,表明光绪放弃了在鸭绿江南岸与日军作战的计划,而采纳了李鸿章的建议,并授以统筹进止之权。>>  同一天,光绪为了加强鸭绿江防线,一面命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率所部3000人驰赴九连城防御,并派员赶紧开招新营,陆续进发,一面谕东北练兵大臣定安饬令张锡銮带领两营前往鸭绿江扼守,并再行添募五营赶赴前线,以协同防御。同时,还特谕定安及盛京将军裕禄,对边防事宜责无旁贷,不能置身事外:“即就现有各营速筹布置,如果兵力不敷,并著酌量添调,严密扼守,以固岩疆。”>>  9月22日,李鸿章接叶志超自义州来电:“现在各军退回带伤及足踵难行者,十有八九;带有枪回者,不过十之六七,所有枪子每枪不过数颗。锅、帐、炮位等件遗失尽净;整顿养息非月余不可。若勉令其扎守义州,不特势有所不能,亦且必致误事。”叶志超打电报时尚不知朝廷已有“全军渡回江西”之旨。于是,李鸿章当即电饬叶志超等“分起过江,择地驻扎,整顿休养,再图合力进展。”并将此事电告总理衙门。23日,军机处电寄李鸿章一道谕旨,对其部署表示同意。>>  清廷希望叶志超等退回江西后,能够组成一道牢固的鸭绿江防线,以阻止日军的进攻。所以,当李鸿章以平壤之败自请严议和对叶志超等分别惩处时,朝廷对叶志超等犹以“众寡不敌”谅之,对李鸿章也一并宽免,只是告诫他“务当妥筹调度,饬令务军合力防剿,勿得再有疏懈,致于咎戾”。>>  大军集结>>  从9月23日开始,鸭绿江南岸的清军陆续分批由义州过江。叶志超命盛军吕本元马队五营、步队两营及靖边步队一营,仍在宣川、铁山一带监视敌军,又命刘盛休的铭字左军三营布防于义州城东的弘壮洞至南山洞一带高地,担任掩护。这一天,丰升阿部和马玉昆部过江。因盛军及芦榆、北塘各军粮械运送不及,所以推迟到25日才分批过江。>>  到了26日,清军已全部撤离朝鲜国境。各军过江后,都到达原先议定的防区驻守:芦榆及北塘各营,由聂土成、江自康统领,驻安东县与九连城之间的老龙头、土城子一带;毅军,由马玉昆统领,驻大沙河右岸至元宝山附近;盛军,由卫汝贵统领,驻安东县附近;奉军及盛军练军,由聂桂林、丰升阿统领,与刘盛休的铭军同驻九连城附近。>>  此时,宋庆已被授任帮办北洋军务,叶志超知自己将被免职,且亦无抵抗的决心和信心,并不积极筹备战守,只在九连城等待宋庆的到来。>>  先是四川提督宋庆奉旨赴九连城后,即命分统总兵宋得胜率毅军四营,于9月26日、27两日由旅顺分批出发,经金州、貔子窝及大孤山开向凤凰城。宋庆则于29日率亲兵发自旅顺。>>  30日,即宋庆出发的第2天,李鸿章致电总理衙门:“宋提督谢帮办折已缮发在途。叶提督奉恩旨后,平壤战事方殷,未遑奏谢:今既溃退,又有宋帮办前去,原奉总统之命,似应奏请撤销。”>>  10月1日,朝命除依克唐阿一军外,所有北洋派赴朝鲜各军及奉省派往东边各营,均归宋庆节制。2日,又有谕旨撤销叶志超总统之职,“以一事权”。>>  10月8日,宋庆抵凤凰城。然后,又率同宋得胜四营赴九连城,于11日到达九连城。与此同时,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也奉速至九连城筹防之旨,于13日率靖边军马步十三营抵达。于是,宋庆和依克唐阿成为守卫鸭绿江防线的两位最高将领。>>  当时,宋庆和依克唐阿所面对的形势是极其严峻的,他们共同承担的是一项“弹竭血诚”也难以完成的任务。>>  10月14日,依克唐阿与宋庆相会,共筹防守鸭绿江一线之策。是日,宋庆接到谕旨,以叶志超、卫汝贵屡被参劾,均先行撤去统领,听候查办。于是,聂士成接统原牙山军;并兼统盛军,吕本元、孙显寅会统。>>  此时,驻守鸭绿江防线的清军铭军、毅军、盛军、奉军及靖边军、芦榆防军、仁字虎勇军、盛字练军及吉字练军、齐字练军、镇边军共81营5哨,总计30400人。>>  士气与战斗方案>>  从鸭绿江两岸对峙的中日双方兵力看,是基本上相等的。以装备而论,清军亦不太差。据日方统计,当时防守鸭绿江一线的清军大炮共有90余门。而且“米均齐备,枪炮子弹均二百数十出”。特别是宋庆和依克唐阿两名主帅,又都是敢战之将。>>  按道理说,鸭绿江防之战是有打好的可能的。但是,清军自平壤溃败后,士气大为低落。平壤败军逃回后,虽尚存一万数千人,而伤病两千多人,疮痍未复,整顿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啊。各军惊恐未消,余悸犹存,避敌唯恐不及,已无抵御的勇气。>>  故有人指出:“军心已涣,若不持之以猛峻,断难冀其协力同仇。”>>  盛军人数最多,宋庆以“前者各军心离”,特到盛军驻两日,以便鼓舞士气。但各将面是心违,效果不大。后到防的清军,情况亦不见佳。刘盛休的铭军虽“素称劲旅,惟承平20年,已非旧日士卒,近悉为刘氏族邻少年子弟,饷糈过厚,踵事增华,不听约束。”至于倭恒额的齐字练军和聂桂林新调两营,都知道他们未经大敌,没有打过打仗,不能够完全依靠他们。>>  盛京将军裕禄指出:宋庆“身临前敌,自无不激励士卒,力筹战守,但其所统各部(指毅军以外的各军),或值新挫之余,众心未定;或系新招之众,战阵初经。”确实道出了宋庆所面临的棘手问题。>>  更为麻烦的是,诸将平时各驻一地,互不隶属,骄横已惯;宋庆骤禀节度,除他亲统的毅军九营外,多不服调遣。故宋庆“虽负节制诸军名,各军实阴不受部勒。”指挥这样一支松散杂乱的队伍,怎么能够抵御锐气方张的敌人强劲之旅呢?>>  不仅如此,清军还是不肯放弃旧的一套作战方法,而制定正确的积极的防御计划。此时,号称“知兵”的布政使唐景崧致电李鸿章,提出建议说:“现唯坚守凤凰城一带险要,掘地立营,凭山置炮。敌倘未攻,我惟坚伏不动,枪炮不及不发,切勿轻出交锋;能忍一二次,军心自定。备足军费,再图进取。”>>  这仍是一个消极防御的方案。但是,李鸿章却对此十分欣赏,认为颇有可取之处,命宋庆等看着办。清军的作战方法始终跳不出原来株守待敌的窠臼,要想取得这场防御战的胜利也是不可能的。>>  两位主帅>>  清军的两位主帅宋庆和依克唐阿,虽有坚决抗敌之心,却都拿不出切实可行的御敌措施,而且开始在分工问题上意见未能趋于一致。二人这是第一次共事,过去没有交往,相互不够了解。在宋庆看来,依克唐阿地位比自己高那么一点,谈话颇有顾虑。>>  10月13日,宋庆与依克唐阿在沙河镇第一次会晤。>>  谈话间,依克唐阿告诉宋庆,他是“奉旨驻扎九连城”。宋不以为然,但未深谈下去。会见后,宋庆致电李鸿章报告此事经过:“初次觌面,筹商恐难见听。目今九连城、沙河兵集如云,而马队向不扎营,散出村庄,似太拥挤。一遇贼至,政令不一,亦颇棘手。似依将军移防北路为宜。纵兵力不逮,庆必亲督策应,义不容辞。”并恳请李代为“电奏饬遵”。>>  在宋庆与依克唐阿第二次会晤时,谈得依然不是很投机。事后,宋庆又致电李鸿章说:“依将军前晚晤面,但云:‘奉旨防九连城。’其分位较崇,庆未便商请移防。”同时提出:“若帮办、将军同驻于此,兵勇掺杂,恐又蹈平壤之辙。其不能展布情形,务乞电奏,请饬依将军专顾北面长甸河口一带。否则,唯有庆率游兵北顾,以中、南各段请依策应,方免疏虞。”>>  清廷采纳了宋庆的意见,命依克唐阿于长甸、蒲河一带“酌度地势,移军驻扎”。>>  18日,依克唐阿便亲率马队启程,步队后发,至长甸各河口一带布防。这样,清军便分为左右两翼,清军防线绵长,兵力配置西起海岸,东至鸭绿江上游长甸城附近,散在数十里间。右翼防御以九连城至安东县为防御的重点。但左翼兵力有限,又分扎6处,愈形单薄。左右两翼相接处也是防御的薄弱环节。布防上的这些缺点,更便利了日军的进攻。

相关参考

第五章 鸭绿江,战墙崩溃_二、“饮马鸭绿江”

>  当日军向平壤发动进攻时,日本第一军司令官山县有朋大将也已离开汉城北上,在途中获悉占领平壤的消息,遂继续北进,于9月25日抵达平壤。>>  10月2日,第一军第三师团长桂太郎陆军中将也率部队进入平

第五章 鸭绿江,战墙崩溃_一、排兵布阵

>  清军自平壤脱围后,溃奔而北,并集安州。安州南离平壤180里,北倚清川江,南则群山环绕,为平壤以北第一巨镇。此处为日军北犯必经之路,而且城垣高大,足资扼守。过安州西北行160里,至定州,也是一险要

《论语.述而篇》第五章—得与失往往与人的本意相去甚远啊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周公,姓姬,名旦,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周成王的叔父,鲁国的始祖。是孔子心目中最敬重的古代圣人之一。周公因为其辅佐年幼的成王,成为历代文人敬仰的楷模,

《论语.述而篇》第五章—得与失往往与人的本意相去甚远啊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周公,姓姬,名旦,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周成王的叔父,鲁国的始祖。是孔子心目中最敬重的古代圣人之一。周公因为其辅佐年幼的成王,成为历代文人敬仰的楷模,

第二章 突发难,丰岛炮声_二、丰岛海战

>  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协助镇压东学党起义,清政府即派兵赴朝,进驻牙山。日本借机也出兵朝鲜,日本嗾使朝鲜亲日政府断绝与清朝的关系,并“委托”日军驱逐驻朝清军。不久,朝鲜政府同东学党达成妥协。清政府命入朝

刘伯承与邓小平分手的内幕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军无视中国的警告,悍然将战火烧到了中国的鸭绿江边。中国政府果断决定,由彭德怀率兵出战,抗美援朝。双方在朝鲜半岛打得难解难分。没有比战争更能刺激军人神经的事了。刘伯承统兵

我们去了朝鲜读后感

《我们去了朝鲜》读后感朝鲜位于我国东北方,与吉林、辽宁省交界,与我国仅隔着一条鸭绿江。我对朝鲜的认识并不多,都是通过书本和一些新闻报道的介绍了解到的,而且关于他的介绍和报道还不是很多,以至于我对朝鲜的

第五章 宫廷奴仆

  对奴仆的研究可使我们更全面地了解权力语境。从实践层面和象征意义来说,皇帝都需要奴仆。他们干仆人的活计,使庞大而复杂的皇家平稳运转。他们还是皇帝用来监控政治精英的工具。不过,宫廷奴仆的数量和性质主要

第五章 西汉建立

  一、加惠诸侯刘邦称帝>  ——对异姓诸侯王暂时的妥协持续四年时间的楚汉战争结束了。>>  刘邦作为这场战争一方的代表,终于夺得了胜利。然而历史表明:从固陵一役刘邦败北,到垓下韩信战胜项羽,那些拥有

康熙皇帝如何惩处朝鲜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朝鲜王国咸镜道、平安道的边民数十人带着刀枪、鸟枪偷渡鸭绿江,在三道沟(今吉林省临江市境内)一带与清朝士兵发生冲突,枪伤驻防协领勒楚等多人,朝方1人中箭死亡、数人受伤。这次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