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洒热血,平壤之战_二、熊熊燃烧的平壤战火
Posted 日军
篇首语:人不能只做正确的选择,偶尔也得做一些喜欢的选择。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第三章 洒热血,平壤之战_二、熊熊燃烧的平壤战火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第三章 洒热血,平壤之战_二、熊熊燃烧的平壤战火
> 船桥里战斗>> 在9月15日这天早上,日军按计划发动总攻。战役在三个战场展开:其一为大同江南岸(船桥里)战场;其二为玄武门外战场;其三为城西南战场。>> 9月15日凌晨3时,大岛义昌指挥的日军第九混成旅团分左、中、右三路向大同江南岸守垒清军发起进攻。马玉昆指挥的守垒清军立即进行自卫还击,大同江北岸清军大炮也隔江遥击,炮火极为猛烈。>> 日军进攻部队暴露在垒前开阔地面,毫无掩蔽,伤亡惨重。日军督队官下令“宁死勿退”,驱赶士兵,拼死冲击。士兵被迫冒死向大道两旁左、右翼堡垒发起冲锋。守卫在大同江渡口桥头堡及江北各垒清军,互相配合,猛烈夹击日军,日军死伤甚多。>> 清军见状,从垒内冲出,发起反击。日军立现踌躇之色,逡巡后退。日军司令官挥刀督战,不准士兵后退,两军展开白刃格斗。>> 在双方步兵进行鏖战的同时,两军炮兵也展开激烈的炮战。对射不久,日军“炮兵中队山本大尉以下二十四名被杀伤”。同时,清军派出增援部队,补充了弹药,士气大振,火力愈强。>> 而日军自凌晨零时由宿营地出发,战斗已逾半日,早餐未进,饮水全无,士兵饥疲不堪,弹药亦将用尽。尤其“中央队战线弹药全部用尽,且将校多数伤亡”,已无力再战。>> 至午后1时,大岛义昌只得下令退却。午后2时,日军全部狼狈退离战场。这次进攻,日军混成第九旅团“将校以下死者约一百四十名,伤者约二百九十名”。大同江南岸(船桥里)战斗被评价为清军在“甲午战争的陆战中打得最好的一次战斗”,而日本人也为此作诗哀叹道:“此役不克旗下死,呜呼苦战船桥里”。>> 玄武门战斗>> 守卫平壤的清军在玄武门外筑垒五处,分两重。内重牡丹台,牡丹台外重自东北向西北方向沿丘陵构筑外垒四处。>> 15日凌晨5时5分开始,日本元山支队集中炮火向牡丹台外侧西北方两个堡垒开始了猛烈炮击,以掩护步兵冲锋。守卫堡垒的清军进行了顽强抵抗。“宝贵自至城上指挥,我军力御之,倭人死伤无数”。日军在军官的督战下,拼死突进。>> 6时20分左右,战斗益趋激烈。“此际彼我之枪炮声最为盛,硝烟与朝雾相混,几乎咫尺莫辨”。元山支队为了打开突破口,集中全部炮火向西北最外一垒猛轰。>> 堡垒被毁,守垒清军被迫于6时50分撤退。不久,第二垒也在日军炮火环攻下失守。7时15分元山支队占领玄武门外西北外侧二垒后,按既定部署直抵牡丹台下。>> 在元山支队进攻西北二垒的同时,朔宁支队也向牡丹台外东北方向的两个清军堡垒发起进攻。日军首先以两个中队的兵力在旅团副官桂大尉的指挥下,向最东北方外侧的堡垒发起猛冲。清军凭垒拒守,以连发毛瑟枪进行还击。击伤敌指挥官桂大尉和两个中队长小仓中尉和本间中尉。但日军在炮火支援下连续发起猛冲,战至7时半左右,清军不支,终于弃守东北方的外一垒。>> 这样余下的外重最后一个堡垒,便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日军集中全部炮火向外重最后一个堡垒倾泻,“山炮榴霰弹频频在垒上爆炸”。但清军“仍坚阵应战”,一直坚持到8时才最后撤出堡垒。至此,从外侧掩护牡丹台的清军四处堡垒,全部落于日军之手。日军元山支队与朔宁支队会合,从东、北、西三个方向包抄牡丹台,开始对牡丹台守军“三面合击”。>> 牡丹台是平壤玄武门外的一个制高点,据全城形胜。牡丹台失守全城将遭到威胁。日军早已注目此地,企图一举攻占。因此,在占领外围堡垒后,立即立炮于垒上,用排炮集中向牡丹台守军轰发。>> 守军在左宝贵指挥下,凭险据守,“以全力持之”,用速射炮向进攻之敌步兵迅猛还击,日军步兵在清军强大炮火攻击下,伤亡惨重,无法前进,“战斗颇为困难”。>> 为了援助步兵冲锋,日军集中元山、朔宁两个支队的全部炮火对着牡丹台垒轰炸。牡丹台外城连中数发榴霰弹,堡垒胸墙被毁,速射炮也被击坏,士兵伤亡甚重。日军乘势发起冲锋,蚁附而上。在日军步炮夹攻下,牡丹台垒最终陷落。>> 这个时候的左宝贵正在玄武门指挥作战,他见牡丹台失守,“知势已瓦解,志必死”。于是“乃衣御赐衣冠,登陴督战”,“往来睨指挥”。营官杨某见城上危险,欲挽宝贵下城避,宝贵击以掌,并亲燃大炮向敌军轰击,先后“手发榴弹巨炮三十六颗”。部下感奋,拼死抗御,予敌军以重大杀伤。军人气概,大抵如此。>> 正酣战间,忽然,一个炮弹飞来,将清军的火炮击碎,弹片直插左宝贵的肋下。>> 左宝贵负伤不退,将伤口裹紧,继续督战,血染征衣。不久,又一弹飞至,左宝贵中弹扑地。将士们急忙冲过去查看他的伤情,弹片已经洞穿了他的身体!这时候的左宝贵隐隐还能说些话,虽然模糊,但是情绪激昂。将士们将他抬下城墙,左宝贵已经闭上了他那不甘的眼睛。>> 左宝贵是甲午战争中清军高级将领血战沙场,壮烈殉国的第一人。>> 日军占领牡丹台堡垒后,立即列炮于垒上,向玄武门轰击。>> 不久,玄武门城楼被击毁,仅余四柱,兀然耸立城头,清军火力顿时衰弱下来。日军乘势派一小队士兵潜奔城下,由玄武门旁侧用绳梯猱升而上,清朝守军见状瞬间惊散。>> 日军夺占玄武门,向城内推进,遭到城内清军的狙击。日军不知虚实,日军将领立见尚文见一时难以攻进内城,便派飞骑传令,命进入玄武门的部队悉撤至城北高地,以观清军动静。这样,玄武门的战斗随即停了下来。>> 城西南战场>> 在城西南战场,进攻这一线的日军为野津道贯率领的第五师团本队。该部于晨7时到达平壤西南之山川洞,立即列炮在丘陵上向清军射击。并出动步兵向清军堡垒冲锋,但未能得手。>> 清军两度派出马队进行反击,也被占据有利地形的日军击退。>> 据日方统计,清军骑兵队两次冲击,有273头战马被击毙,士兵则战死130余名。由于这一线清军堡垒多而坚固,日军山炮无力摧毁。至中午时,两军实际上处于休战状态。清军见出战不利,便依靠堡垒坚守,使日军难越雷池一步。>> 野津道贯派落合兼知步兵大尉侦察清军动静,归报说:“清兵犹在,阵地不动。”这个时候已经过了中午,野津不知其他战场的情况,所收到的报告都说:“敌兵善战,平壤防守甚固”,听到清军善战,防守坚固的消息后,野津于是与师团参谋长上田有泽步兵大佐、参谋福岛安正中佐等相商,而皆一筹莫展。>> 野津忿忿地说:“我今率兵于千里之外与敌作战,蕞尔此城,竟不能陷之,有何面目归谒我天皇陛下?我意已决,明日之战,举全军以进逼城下,冒敌弹,攀胸墙。胜败在此一举!我军幸得陷城,我愿足矣;如若不幸败绩,平壤城下即我葬身之处!”于是,下令停战,以待明日。第五章 鸭绿江,战墙崩溃_二、“饮马鸭绿江”
> 当日军向平壤发动进攻时,日本第一军司令官山县有朋大将也已离开汉城北上,在途中获悉占领平壤的消息,遂继续北进,于9月25日抵达平壤。>> 10月2日,第一军第三师团长桂太郎陆军中将也率部队进入平壤。至此,日本第1军已全部到达平壤。总兵力为3万。先是日军攻占平壤后,即以立见尚文少将的第十旅团为先锋队,9月24日由平壤出发,于10月17日到义州。大迫尚敏少将的第五旅团,也于10月4日自平壤开拔。>> 10月5日,山县大将率第一军司令部,与野津道贯中将、桂太郎中将及参谋长小川又次少将共发平壤。同一天,大岛义昌少将的第九旅团随后出发,为全军后卫。>> 平壤距义州约200公里。先前清军由北路进入朝鲜时,因需运送大炮及辅重等,曾沿途“修筑道路,削平险坡,开拓小路,遇水搭桥,完成了惊人的土木工程”,如今却方便了日军。但是,因气候恶劣,驮牛死亡甚多,辅重运输极为困难。>> 物资运不走,粮草供不上,军行十分迟缓。日军天天四处搜捕逃避的朝鲜百姓充当民夫,并强征马牛,“才得以应付急需”。这样,直到10月22日,日本第一军才全部到达义州。至此,日本第一军主力已在义州集结完毕。>> 此时,山县有朋驻义州城中坐镇。步兵第十旅团扎城内,第三师团司令部与第五旅团扎城南所串馆附近,第五师团司令部与第九旅团扎铁山和宣川口,第六旅团扎顺安和肃川附近;骑兵第五大队在义州城内,第三大队在城南所串馆;预备炮兵在定州占领阵地,做好战斗准备。山县有朋下令严禁日军先锋旅团挑战,收起军旗,减少炊烟,尽量隐蔽兵力,充分养精蓄锐,并加强侦察活动,以选择最有利的进攻地点。>> 义州为朝鲜北境的重镇,以石为城,呈角形,西北临鸭绿江,与中国盛京省的九连城隔江相望,东南则有南山岘丘陵环绕。城有两个大门:临江的是静波门,有舟渡至九连城,东北的是镇北门,可通水口镇。城东北角小山最高处建有亭阁,名曰统军亭。登亭遥望,鸭绿江两岸地势形胜,一览无余。>> 山县有朋到达义州的当天,便登上统军亭,以观察对岸的山川形势。自“征韩论”起,在日本扩张主义分子中间有一句流行一时的口头禅,就是“饮马于鸭绿江”。>> 从历史上看,日本军队只有在“文禄之役”(1592年)时曾占据过平壤,再从未到过朝鲜北部,更不用说进入中国国境了。>> 当1592年日本军队进占平壤时,丰臣秀吉一度得意忘形,不可一世,进而谋划要在第二年打进中国,并攻占北京,迁日本国都于此,将其周围十县“贡圣上(天皇)御用”。丰臣秀吉的狂想虽然幻灭了,但山县有朋却想实现丰臣秀吉的未竟之志。>> 山县有朋并不满足于“饮马于鸭绿江”,他脑子里想的是一个“大韬略”,即计划先略取奉天,然后进行直隶作战,并攻占北京。他在统军亭上想象着渡鸭绿江作战的情景,并挥毫书七绝一首以言志:对峙两军今若何?战声恰似迅雷过。奉天城外三更雪,百万精兵渡大河。>> 山县有朋从统军亭上俯瞰,在此分为三支江流的鸭绿江横于眼前:第一江从义州城下流过,河宽60公尺,水深1公尺左右,可以徒涉;第二江又称中江,河宽150公尺,水深达3公尺;第三江的河宽和水深同于第一江,亦可徒涉。过第三江,即是瑷河右岸,有一道长堤,并筑有堡垒,旗帜招展,标明为清军阵地所在。再抬眼遥望,正前方是九连城、夹河,其北面是一望无际的千里沃野;东面的安平河口,以及西面的安东县和五道沟,也都尽收眼底。旌旗如林,随秋风而飘扬,幕营和炮垒点缀其间,皆历历可数。>> 山县有朋抵义州后,已听取了先锋旅团的汇报:“敌军以九连城为总根据地,伸其左翼于虎山及长甸城,张其右翼至安东县,在鸭绿江沿岸有炮寨垒营数十,几百面军旗随风飞翻,看来总数不下两万人。”>> 山县有朋通过实地观察,证实了侦察报告的可靠性。他认为,虎山是江北的天险,欲进攻九连城,必先拔取其左翼之虎山,以为立足之地。但拔取虎山并非易事,因而制定了先攻安平河口的计划。当天夜间,山县有朋即命步兵第十八联队长佐藤正大佐担任此项任务:先迂回至水口镇,“徒涉鸭绿江,出梨(栗)子园,冲清军左背”。>> 佐藤接到命令后,当即率七个步兵中队、一个骑兵分队,并携大炮两门,绕道义州城南的所串馆,然后转向水口镇进发。从水口镇附近至安平河口一段江面,是极好的涉渡处所。>> 日军之所以选择这里为涉渡地点,正是反复侦察的结果:安平河口与水口镇两相对峙,江水留到这里水流比较慢,水慢慢变浅,流速减缓,处处便于徒步。“从此地至上游,两岸多悬崖峭壁,碧流如箭,湍声如雷,不能通舟筏,自义州至海,其间两岸地土淤泥,萱葭郁茂,难以行军。”>> 对于安平河口这样重要的地点,清军本应派重兵把守。实则不然,驻守部队为倭恒额的齐字练军春字营250人和骑兵1哨50骑;另筑炮垒两座,各设有大炮一门,兵力相当单薄。>> 清军之所以部署不当,一个重要原因是不太了解敌情。在此期间,清军曾多次派人侦探敌军的行动,一些朝鲜群众也往往自动过江偷送情报。但是,由于日军故意制造假象,尽管报告纷至沓来,而情况歧出,使人扑朔迷离,莫知底蕴。>> 最开始是在10月上旬,铭军统领刘盛休已探知日军有从安平河口和长甸河口渡江的可能,报告说:“贼已到义州。上游忙牛哨(水口镇附近)离义州30里,人马均能过江;长甸口离九连城90里,亦有渡船,均无兵防守。”>> 当时,宋庆和依克唐阿都没有到防,清廷因命驻九连城“各军会商,酌派马队为游击之师,于江岸上下游严密梭巡,遇有贼踪,半渡击之”。清廷又担心日军从别处渡江,故又于次日补发一道电谕:“鸭绿江地段绵长,必须择应行设防之处,或筑土炮台,或建地营,或设水雷,一切防具妥慎筹办。”这表明了:清廷鉴于鸭绿江防线太长,防不胜防,也不知在何处重点设防为好。>> 盛京将军裕禄则主张重点防守长甸河口一带,先派倭恒额前往防守,“加意梭巡,遇有敌船来渡,即行迎击。”而倭恒额派队巡至蒲石河口,又发现日军“在附近义州江边,或十余人,或七八人,往来察看。并有朝鲜土人为之指划,踪迹诡秘。”>> 宋庆到防后,听取探报:“时有倭人窥至九连城上游之蒲石河、长甸河口,与朝鲜至江堡只隔一江,水又甚浅,倭人十数成群,往来窥伺。”认为“蒲石河、长甸河等皆通兴京之腹,又有路通沈阳”,最需严防,而只有倭恒额马步四起,奉军3哨防守,兵力太单。因此,他电请定安、裕禄奏饬依克唐阿移防该处。>> 可见,宋庆初到前敌,也未发现重点防守安平河口的必要性。周馥也得到情报:“近探倭贼大队循江北行,约在长甸河、小蒲石河等处,似系扎筏西渡之意。”>> 正好在此时,安东知县荣禧致书宋庆说:“倭人多诡计,先围长甸以牵制我,然后自羊心堡出奇偷涉娘娘城(安东县下游)。”可见,清军始终没有探准日军选择何处为进攻鸭绿江防线的突破口。>> 10月24日上午11时半,佐藤支队到达水口镇东面的杜武谷,开始向安平河口涉渡。佐藤正令炮兵小队列炮于徒涉点南面的高地,步兵一小队占领通往徒涉点道路两侧的高地,以为掩护。然后,又命一个中队擎枪探水徐渡,大队随后继进。当日军将达江心洲姜甸时,防守河口的齐字练军春字营举枪遥击。>> 突然,南岸高地的日军炮兵小队开始炮击。安平河口的清军炮垒发炮回击,东面鼓楼子的清军炮垒也发炮支援。于是,双方展开了一场炮战。>> 日军在硝烟弥漫中向北岸猛进。当进至距岸约600公尺时,齐字练军已弃炮而逃,倭恒额退至扛石磊子。此时,宋庆得探马来报,知日军已攻占安平河口。他断定日军“冀由上游分股牵制,并图扰后”,便派吕本元之马队200余骑往援。清军骑队向日军先渡之部队猛攻,试图将其击退。但是,佐藤支队后渡各部又陆续赶到,力量大为增加,马队终不能支。午后1时半,日军终于占领了安平河口的清军两座炮垒。>> 日军从安平河口突破清军鸭绿江防线后,佐藤正派骑兵将战报送至统军亭。>> 山县有朋立即打电报向大本营报告:“佐藤大佐率领之步兵队,于24日午前自水口镇渡鸭绿江,攻击中国步兵约100名(后电改为300人),骑兵500余名(后电改为60人)及拥有两门火炮的炮垒,于午后1时半占领。现正向瑷河左岸之梨(栗)子园一带前进。敌人是春字军,伤亡20名。我军缴获野炮两门、步枪10余支。”>> 这天午后3点左右,佐藤支队行至安平河口西南的一处高地,不敢孤军深入,于是在此处露营,以等待西线日军的进攻。相关参考
> 形势>> 现在,平壤的三个战场的基本形势是:大同江南岸战场,马玉昆所部毅军击溃了日军进攻,获得胜利;西南战场,胜负未分;只有城北玄武门战场各垒被攻陷,牡丹台、玄武门失守,但日军尚未入城,对清军
> 当日军向平壤发动进攻时,日本第一军司令官山县有朋大将也已离开汉城北上,在途中获悉占领平壤的消息,遂继续北进,于9月25日抵达平壤。>> 10月2日,第一军第三师团长桂太郎陆军中将也率部队进入平
1894年7月,日本联合舰队在丰岛突然袭击北洋水师,炮轰济远舰,重创广乙舰,击沉清政府租借的运兵船――英国商船高升号,打响了甲午中日战争的第一枪。日本如此猖狂地重创清军之后,清政府和李鸿章居然作出了乐
本作品是对史图馆专栏的投稿,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作品并非严谨的历史学术研究,仅供参考;未经授权,禁止二传,违者必究。本文作者:无为畅玄万历二十年十二月,宁夏哱拜之乱终于荡平,但刚刚平定叛乱的总司令李
> 清军自平壤脱围后,溃奔而北,并集安州。安州南离平壤180里,北倚清川江,南则群山环绕,为平壤以北第一巨镇。此处为日军北犯必经之路,而且城垣高大,足资扼守。过安州西北行160里,至定州,也是一险要
季我努学社整理出版中国近代史料,传播历史知识甲午战争是近代史上中日两国之间一场决定国运的战争,此战,中国战败,国耻又添一笔,至今令人扼腕叹息。其中的平壤之战,是中日在朝鲜半岛进行的一场规模巨大的会战。
甲午是部复杂的历史,天朝上国的美梦被这场战争粉碎,但中华民族也因为这场战争走向新的历史征程。许多中国人的命运因它改变。谭嗣同等维新人士试图变法让中国富强;袁世凯走向他的练兵小站,日后支撑起清政府变革;
平壤之战,是甲午战争初期中日两国之间在朝鲜平壤地区进行的一次重要战斗。从中国方面来说,早在两个月前以经开始为这次战斗进行准备了。在清朝廷和李鸿章的严令下,卫汝贵、马玉昆、左宝贵、丰开阿四路大军,32营
绰号“橄榄球”的黑色提包是美国总统出行时的必备之物。但和文艺作品描绘的不同,它并未包含足以毁灭世界的“核按钮”,而是更接近公文包的本来用途。它是皇冠和权杖的现代等价物,是最高权力的象征。由于和美国总统...
绰号“橄榄球”的黑色提包是美国总统出行时的必备之物。但和文艺作品描绘的不同,它并未包含足以毁灭世界的“核按钮”,而是更接近公文包的本来用途。它是皇冠和权杖的现代等价物,是最高权力的象征。由于和美国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