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突发难,丰岛炮声_二、丰岛海战

Posted 船长

篇首语:存储阳光,必有远芳;心中有暖,又何惧人生荒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第二章 突发难,丰岛炮声_二、丰岛海战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第二章 突发难,丰岛炮声_二、丰岛海战

2、第二章 突发难,丰岛炮声_甲午战争清朝的武器装备到底如何

第二章 突发难,丰岛炮声_二、丰岛海战

>  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协助镇压东学党起义,清政府即派兵赴朝,进驻牙山。日本借机也出兵朝鲜,日本嗾使朝鲜亲日政府断绝与清朝的关系,并“委托”日军驱逐驻朝清军。不久,朝鲜政府同东学党达成妥协。清政府命入朝军队集结牙山,准备撤回,同时要求日本撤军。日本拒不接受,随后挑起武装冲突,企图以武力控制朝鲜。>>  清政府为增援牙山孤军,派北洋海军巡洋舰“济远”“广乙”,练船“威远”,炮船“操江”,由“济远”管带方伯谦率领,护送运载援兵的“爱仁”“飞鲸”“高升”三轮(均为雇用的英国商船)赴朝。>>  1894年7月25日,即农历甲午年六月二十一日,“威远”护卫“爱仁”“飞鲸”两轮自牙山返航。27日晨,“济远”“广乙”两舰也自牙山回航,接应正向牙山驶来的“高升”“操江”。当驶至牙山湾口丰岛西南海域时,突遭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巡洋舰“吉野”(旗舰)“浪速”“秋津洲”这三艘以高航速和高射速为特征的军舰的截击(这三艘军舰在后来黄海海战中重创北洋舰队,立下头功)。>>  当时“吉野”“浪速”和“秋津洲”三艘战舰在丰岛海面上活动是为了搜索原定于7月25日清晨与其会合却没有如期出现的日本通报舰“八重山”舰及旧式巡洋舰“武藏”舰。搜索到27日早上6点多钟的时候,三艘战舰发现了远处海面上升起了两缕烟柱,第一游击队的三艘战舰加大航速向烟柱驶去。这两缕烟柱并不是日本船舰“八重山”和“武藏”的,而是清朝从牙山归航的“济远”和“广乙”。>>  仇敌相见,分外眼红。没过多久,第一游击队的三艘战舰与“济远”和“广乙”两舰互相发现,双方即时下达战斗准备命令。日本三艘战舰刚开始的时候是在狭水道里航行,非常不利于战斗,于是便往南诱惑“济远”和“广乙”来到宽阔水面的水面上。几分钟后,第一游击队的旗舰“吉野”首先开炮,正因为这一炮,中方认为是日本先不宣而战。但是日本认为在双方距离3000米时,是“济远”舰首先开炮。>>  不管谁先开的炮,战斗已经打响了。第一发炮弹之后,中国军舰随后还击,两军展开激烈炮战。日本军舰在吨位、火炮、时速等方面的优势很快就显示出来,“济远”号首先发现了自己实力不如敌人,于是在开战几分钟后就开始向西逃亡。>>  “广乙”号奋不顾身冲入日本舰队中,企图利用硝烟和薄雾掩护,向日本军舰发射鱼雷。但是在“秋津洲”和“浪速”压倒性的火力打击下,“广乙”船身严重受损,人员伤亡惨重。不得已“广乙”只好向海岸方向退出战斗,在朝鲜十八岛附近搁浅,纵火自焚。>>  就在这个时候,载有第二波增援朝鲜清军并悬挂英国国旗的“高升”号商轮和满载军械的“操江”舰先后驶来。“高升”号当时是由英国船长T.R.Galsworthy受清政府特许航行,船上有多名西方顾问和船员。>>  这时候的“济远”虽然发现实力不济退出战斗,抛下“高升”号开始逃窜,但是“吉野”和“浪速”依然对“济远”穷追不舍,“济远”舰只好全速西撤,并发尾炮攻击“吉野”舰。几分钟后,炮弹命中,“吉野”受伤转舵撤走。>>  不过,还有一种说法是,“济远”舰利用吃水浅的优势引诱“吉野”舰搁浅,于是游击队司令官坪井少将命令停止追击。>>  日军第一游击队立刻做了分工,三艘战舰中留下“浪速”舰拦截“高升”号,以“秋津洲”舰拦截“操江”舰。>>  9时15分“浪速”发出信号勒令“高升”号停轮、下锚。之后由“浪速”舰派出军官登船检查,命令“高升”号跟随“浪速”行驶,意在俘虏“高升”号。“高升”号的指挥官抗议之后表示服从。>>  但是“高升”号上面不仅仅有英国人,还有众多清军官兵,他们怎么能任由自己成为日本人和英国人交易中随意驱使的棋子呢?于是船上的清军官兵发觉并阻止了英国船员的行动,并愤怒地宣布誓死不降。>>  随后,清军官兵将英方船长T.R.Galsworthy控制了起来,船长T.R.Galsworthy没有听任摆布,要求发信号再与“浪速”舰交涉,内容是以未知宣战为名,争取将船驶回大连或旅顺。>>  “浪速”舰再次派员交涉,但对“高升”号的要求未予允诺。>>  交涉结束后,“浪速”舰发出“船员离舰”的警告,而清军官兵不允许任何人离开“高升”号。船长T.R.Galsworthy要求“浪速”舰再派出小船,“浪速”舰予以拒绝,并且升起代表攻击的红旗。英国船长和船员见状随即跳船。>>  清军以为船上的英国士兵是临阵脱逃,于是开枪射击跳船和准备逃走的人。日军在这个时候旋即发炮进攻,清军毫不示弱,占据在船上,以步枪迎击敌人但无异于螳臂挡车。>>  下午1时左右,“高升”号被“浪速”击沉,此时“高升”号西方船员与清军官兵多数落水,日军对清军官兵除俘获两人外,其余的并没有施救,而是开枪射杀。>>  战斗之后的统计结果是:当时“高升号”总共装有清军官兵1116人,除245人遇救获生外,其余的871名江淮子弟全部壮烈殉国。另外74名船上工作人员,只有12人获救,二副韦尔什、大车戈尔顿等5名英国人,以及1名舵工和56名船员,全部葬身海底。英国船长T.R.Galsworthy和两位西方船员被日方挽救,德国顾问少校游到岸边。>>  高升号事件中所遇难的871名精锐淮军相当于此后牙山一役中清军兵力的三分之一。这样的惨痛结果,导致了中日双方在朝军事力量的失衡,更在心理上间接击溃了清军,士气大为沮丧。>>  “操江”舰也没有摆脱自己的命运,下午2时左右,“操江”被“秋津洲”舰俘虏。>>  逃脱厄运后的“济远”舰驶抵威海,却在《航海日志》中捏造战果:“船后台开四炮,皆中其要处,击死倭提督并官弁数十人,彼知难以抵御,故挂我国龙旗而奔”,并篡改海战时间,掩盖事实。而后丁汝昌误报“济远”舰击沉“吉野”号。>>  这场海战结束之后,中国方面损失惨重,巡洋舰“广乙”、租用货船“高升”被击沉;巡洋舰“济远”被重创;炮舰“操江”被日方俘获,并一直利用到1965年。>>  7月28日夜,日本陆军进攻牙山清军,发生激战,清军不支,退向平壤。8月1日,中日双方正式宣战。>>  战败的清政府当然不会就这样善罢甘休,清朝认为是日本不宣而战,袭击中国租用外轮,违反了“国际法”。>>  日本则引用“浪速”舰长东乡平八郎的报告,还有“高升”号英国船长T.R.Galsworthy的证言为依据,指出日本对运载作战人员的“高升”号及战争物资的“操江”舰的做法符合“战时国际法”,即可以根据需要予以拦截、检查、俘获甚至击沉。>>  在开战问题上,清政府认为,在没有正式宣战之前则不为开战状态,应遵循“国际法”中关于中立国船只保护的规定。>>  而日方认为,既然爆发军事冲突,即适用“战时国际法”,而且“高升”号运载的是交战国的军队,属于敌对行为,所以不应作为中立国船对待。双方争论不休,都希望自己“师出有名”,希望得到“国际法”的同情。>>  清政府希望借“‘高升’号事件”将英国拖入战争。而英国政府考虑自身利益,不希望朝鲜经由清廷之手,最终转入当时实力强大的俄国手中,所以在朝野一度抗议声后,转而支持日方立场。此外,日方的公关也对英国舆论起了不小的影响。清政府的如意算盘彻底落空,幻想的盟友也成了自己的敌人,外交上的失败让清政府颜面扫地,在整个战争中更加处于不利地位。

第二章 突发难,丰岛炮声_甲午战争清朝的武器装备到底如何

>  清军的战斗力为何如此不堪一击?真的是与武器的装备数量有关吗?>>  甲午战争中的枪支>>  甲午战争前后是步枪发展换代的关键时期,各种新的步枪设计纷纷问世。甲午战争前,清朝军队装备有当时世界闻名的英国亨利-马提尼、德国老毛瑟枪(1871年式)、法国哈乞开司和美国的雷明顿枪等先进的单发后装线膛枪。清朝在1867年,制成了美式雷明顿后装单发枪,子弹为铅弹,子弹壳有纸和金属制两种。到了19世纪70年代,中国已能仿制生产多种先进的后装单发枪。>>  日本陆军使用的枪支,大多依靠欧洲进口,型号庞杂,性能比清军落后。1885年,陆军中佐村田经芳对进口步枪进行改进,制成村田13式单发步枪,后又改进,成为村田18式单发枪。甲午战争中,日本陆军多数均使用这种当时工业落后的日本生产的二流步枪。>>  发后装线膛枪打一枪装一发,射速低下。为此后来又出现了所谓“连发枪”。后装连发枪的特点是,设有储存子弹的弹仓,可一次将多发子弹全部装入弹仓,射击时只要拉一下枪栓,就可完成装弹,明显地缩短了装弹时间,因而提高了发射速度,使射速达到每分钟10-22发,在当时这已经是极为惊人的火力了。>>  清朝在1860年以后进口过世界闻名的美国斯潘赛连发枪,该枪是电影上西部牛仔的标准装备,曾在美国内战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1885年前后开始装备美国17响温策斯特连发枪,清朝后又装备和仿制了5响快利、5响黎意、9响斯宾赛、5响哈乞开斯、13响前拿德等先进后装连发枪,并装备陆军。甲午战争首批清朝参战陆军部队则装备当时世界上最精良的德国连发毛瑟枪。>>  日本在1889年,研制成口径8毫米(又称7.9毫米),最大射程3100米,可装填8发子弹的村田22式连发枪,甲午战争中,装备近卫师团和第四师团,但并没有参加甲午战争,其中一个可能是当时贫穷落后的日本根本没有足够的资金和设备为他们生产足够的新式弹药。>>  加特林机枪是美国人加特林在1860年发明的一种手摇机枪,发射速度为每分350发,射程为2000米,在19世纪发明的手摇机枪中它最为有名。它有6-10根枪管,利用手摇作动力完成装弹、射击、退壳等动作。清朝最早使用这种机枪是1874年,从国外购买了加特林机枪,当时称为“格林炮”,1877年天津机器局就成批生产这种机枪的子弹,到1878年生产的数量为137万发。我国也曾制造过加特林机枪,1884年金陵机器局开始制造这种武器。当时贫穷落后的日本根本没有资金来装备这种先进的武器。而日俄战争期间日军武器强了很多,可见甲午战争赔款和很多情况下大部分清军武器被完好缴获对日本军队的强大可以说起了决定性作用。>>  黄海大战中北洋水师舰上也配有众多“格林炮”,“致远”舰曾使用“格林炮”,先后发射百余发,击中日舰甚多。旅顺黄金山炮台上同样装备有4门仿造的“格林炮”,守台的士兵曾使用这些机枪扫射日军约5个小时。>>  甲午战争中的火炮>>  清朝军队使用的火炮主要是德国克虏伯钢炮。其中包括部分最先进的德国克虏伯管退式快炮,作战中使用的既有野战炮,更有大量炮台中固定式重炮。清朝当时也能自产部分火炮,如1884年制成格鲁森式37毫米线膛后装架退炮,1891年9月,大沽船坞仿造德国一磅后膛快炮九十余门,1994年制成格鲁森式57毫米线膛后装架退钢炮。>>  日军使用的火炮最初主要是旧式德国克虏伯炮,1881年大阪兵工厂仿造意大利等国2种青铜架退式火炮成功,其中70毫米野炮,最大射程5000米,70毫米山炮,最大射程3000米,不久又制成90毫米的臼炮,1887年后,陆续装备部队。这些旧式青铜炮性能当然不及清朝陆军钢炮。>>  在炮兵方面,当时清朝陆军具有百倍以上的优势。>>  例如大连有海岸炮台5座,陆上炮台1座;紧靠它的旅顺有海岸炮台13座,陆上炮台17座,守军共2万人,兵力相当于一个加强师,拥有大小炮120门以上,其中包括许多240毫米的克虏伯远程巨炮,炮弹则有246万发以上。一个加强师的兵力拥有如此多的重炮和炮弹,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其炮兵总火力超过甲午战争时日本陆军火力之和,其总火力也超过了抗日战争时中国军队全军炮兵的总和,以及朝鲜战争初期志愿军炮兵的总和。然而李鸿章安插的亲信担任守将,他们纷纷丢弃炮台,不战而逃。余下官兵坚持在炮台,终因无人指挥,最后退出炮台。众多巨炮弹药几乎不战而落入日军之手。>>  日军24000余人冒严寒在荣成涉水登陆,普遍冻伤,冻掉手脚的亦不罕见,且粮弹不济,然而在延续数日的登陆期间,山东半岛驻军有2万多人,却没有半渡而击。在威海卫炮台,李鸿章安插的亲信守将同样纷纷丢弃炮台不战而逃。最后日军用清军留下的280毫米巨炮和炮弹,猛轰北洋水师,当即击沉数舰,最终消灭了北洋水师。有人说:“落后就要挨打”,然而当时贫穷落后的日本根本无力购买足以击沉北洋水师的贵重的巨炮。清军陆军装备先进巨炮,北洋水师反而挨打被歼,这真是历史的讽刺。>>  可以看出,在1885-1905年之间,清军的武器并没有大多数人想象的那么差,然而却败给了无论整体实力还是军备都落后的日本。装备优良确实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但是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国在甲午战争的失败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研究和反思的问题。

相关参考

第二章 突发难,丰岛炮声_一、操控朝鲜

>  步步吞并>>  既然有了侵略计划,对谁第一个下口?从地理位置上看,朝鲜离日本最近,且当时的朝鲜还是清政府的附属国,吞并朝鲜后就可以用它作跳板,继续侵略中国大陆。而汉城作为朝鲜王国的都城,在日本侵

第二章 突发难,丰岛炮声_甲午战争清朝的武器装备到底如何

>  清军的战斗力为何如此不堪一击?真的是与武器的装备数量有关吗?>>  甲午战争中的枪支>>  甲午战争前后是步枪发展换代的关键时期,各种新的步枪设计纷纷问世。甲午战争前,清朝军队装备有当时世界闻名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于哪一年

中日甲午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它以1894年7月25日(清光绪二十年,日本明治二十七年)丰岛海战的爆发为开端,到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字结束。按中国干支纪年,时年为甲午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于哪一年

中日甲午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它以1894年7月25日(清光绪二十年,日本明治二十七年)丰岛海战的爆发为开端,到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字结束。按中国干支纪年,时年为甲午

被日本人耻笑

  “丰岛海战”是清朝海军对日第一战,国内外无不关注。但令人不解的是,这样重大的战役,上海的《点石斋画报》、《上海新闻画报》等媒体曝出的却是《海战捷音》、《小埠岛倭舰摧沉》、一

方伯谦之死是一桩冤案吗?还原真实的方伯谦

提起方伯谦,看过电影《甲午风云》和电视剧《北洋水师》的观众,应该不会陌生。那是一个贪生怕死的舰长,先是在丰岛海战时临阵脱逃,致使运兵船高升号被日本军舰击沉,一千多中国官兵壮烈殉国;后来是大东沟海战,与

本是一个民族英雄,最终却遭世人唾骂,多年后彻底为他平反了

一八九四年七月二十五日丰岛海战爆发,甲午战争开始。由于,日本蓄谋已久,而清朝仓皇迎战,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于一八九五年四月十七日签订了《马

甲午战争中,明明日本侵略中国,为何西方舆论却都替日军说话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作者:毅品文团队刘伯瘟,无授权禁转!众所周知,甲午战争中,日军肆意屠杀中国军民,对清军战俘更是十分残酷。丰岛海战中,清军的运兵船“高升”号被日本军舰击沉,一千多清军官兵落水。日军

中日黄海大战明明北洋水师惨败,为何美英观战调查员却说中方小胜

就在中日双方在朝鲜战场上打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北洋舰队也没闲着,根据李鸿章的命令,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率舰队北上,担任护送清军增援朝鲜的任务。9月16日,吸取了丰岛海战的教训,丁汝昌这次亲自带队,率领舰艇

清朝高升号事件简介 高升号事件起因揭秘

高升号事件简介高升号事件,是发生于清朝光绪二十年,日本明治二十七年时,清朝政府为朝鲜牙山一役中境派士兵,租用了英国商船高升号,在驶往朝鲜牙山时被埋伏在丰岛附近的日本浪速号巡洋舰击沉。高升号事件因为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