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风声起,战云密布_二、朝鲜东学党起义

Posted 第一

篇首语:其实最美好的日子就是,我对你闹,你对我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第一章 风声起,战云密布_二、朝鲜东学党起义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第一章 风声起,战云密布_二、朝鲜东学党起义

2、第二章 突发难,丰岛炮声_二、丰岛海战

第一章 风声起,战云密布_二、朝鲜东学党起义

>  民族危机与东学道>>  日本的躁动跟国际形势也是有关的,欧美列强对外侵略的主要目标就是它们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打败并强迫开放国门的亚洲封建国家,而重点目标就在东亚地区的中国(大清帝国)、朝鲜等地。>>  欧美等列强已经对中国交锋过,他们在与中国的战斗中明白,虽然中国已被打败,但由于清政府的实力仍存,并且通过“洋务运动”达到了一定的富国强兵的效果,在短时间内很难完全控制。>>  柿子专挑软的捏,这样的广泛认知“祸害”到了朝鲜,实力更弱的朝鲜成了首要的受害者,列强加大了对朝鲜的侵略,将朝鲜变为其角逐场所。都说“先得月”,而在其中,犹以朝鲜近邻日本的侵略最为严重。>>  日本成为朝鲜最大的掠夺者。明治维新以后,日本不少人士都大力鼓吹“征韩论”。1885-1890年,朝日贸易额占了朝鲜对外贸易额的80%,日本投机商廉价收购朝鲜大米、大豆、棉花等农产品,然后运到日本高价出售,从中牟取暴利。同时,日本则在朝鲜市场上高价倾销粗劣纺织品,获取巨额利润。>>  欲望是没有止境的,日本资本家还控制了朝鲜的金融业、海运业、渔业。朝鲜的城乡手工业开始解体,朝鲜农村阶级分化的过程加剧,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经过日本等国的盘剥,原本就十分贫困的朝鲜人民生活雪上加霜,民族矛盾正是在这种形势下越来越激烈。>>  这真是“数千年未有之变局”的国际形势!树木是从根部开始腐烂的,朝鲜封建地主阶级没有吸取清王朝和日本在与西方列强战争中被击败并被羞辱的教训,依旧横征暴敛,不思进取,致使人民生活日益贫苦,不得不在之中挣扎,当时朝鲜有一首广为流传的歌谣,正是这种现象的真实写照。>>  金樽美酒千人血,玉盘佳肴万姓膏。>>  烛泪落时民泪落,歌声高处怨声高。>>  历史总有惊人的相似,朝鲜这个时候跟清政府的腐败方式有得一拼了。朝鲜的中央政府荒淫腐败,以卖官鬻爵来维持财政收入,就连科举也成了交易市场,地方官吏和农村土豪更是巧取豪夺,横行霸道,到处是权钱交易,贫富悬殊空前严重,朝鲜的社会矛盾就像干柴一样不断累积。朝鲜统治者对内骄奢淫逸、对外妥协卖国的这些行为都极大地激化了国内的矛盾。>>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深受多重压迫剥削的农民阶级对统治阶级的不满与日俱增,起义反抗的意识日渐形成。>>  1885-1894年间,朝鲜官方记录的较大规模的“民乱”就有38起。农民领袖全准就是这样一位试图改造朝鲜的仁人志士。>>  全准(1854-1895年),是朝鲜西南部全罗道古阜郡人,他出生底层,对民间疾苦有着切身的感受。他知道,一个腐朽的统治阶级带给人民的不是幸福而是灾难,必须推翻旧的政府才能挽救像自己身边那样的普通民众,于是他很早就萌发了反抗的意识。>>  全准的人生离不开自己父亲的影响,父亲全彰赫的事迹对他人生的选择起着关键作用。全彰赫为人正直,秉性刚强,因为不满郡守横征暴敛,率众袭击郡衙,不幸被捕牺牲。全准以父亲全彰赫为榜样,立志拯救苦难的民众,最终促使他领导人民反抗地主阶级腐朽统治。>>  东学道是当时朝鲜流传着融合儒教、佛教和道教思想的宗教,其主旨是提倡东方之学,作为“本土教”,与当时在朝鲜流行的西方天主教相抗衡。另外,东学道还以“人乃天”为教条,反映出反封建的平等思想。>>  但是这样一个宗教却并不被政府认可,东学道从1860年创立起就被朝鲜政府当作“左道”“邪教”而严加禁止。不过东学道通过一系列的宗教宣传,提出了“惩办贪官污吏”“斥倭斥洋”的口号,很好地迎合了贫苦农民的斗争需要,因而在贫苦大众中具有极大影响。因此,这个宗教得以在地下迅速传播,并成为一股暗涌,等待时机掀起波涛。>>  1893年1月,数千东学道徒在全罗道参礼驿集会,展开了“教祖伸冤”运动。同年3月,东学道徒麇集首都汉城(今韩国首尔),在王宫景福宫光化门前“伏阁上诉”,并不断举行示威活动,要求政府为其教祖崔济愚平反并承认东学道合法地位,以及驱逐在朝鲜的外国人(除中国人以外)。>>  4月,上万名东学道徒在忠清道报恩郡举行大规模集会,公开揭起“斥倭洋倡义”的大旗,后来被朝鲜政府以软硬兼施的方式强制解散。一浪高过一浪的群体性事件表明大规模武装起义的爆发已酝酿成熟了。>>  时势造英雄,全准认识到这种思想能发挥巨大的鼓动作用,于是在1874年(一说1890年)拜见了东学道教主崔时亨,并成为东学道信徒。>>  加入东学道后,全准通过大量发展东学道的道众,四处宣传东学道的教义,为发动起义做了准备,到1894年领导起义时,全准已是东学道在古阜郡的接主(首领)。>>  >>  国内矛盾激化、受外来侵略爆发的民族危机,再加上东学道的传播和全准等仁人志士的积极推动,朝鲜就像一间充满煤气的房间,只差一点火花。一旦有人点火,势必引发剧烈的爆炸。>>  点火的人在哪里?他就是全罗道地方政府。他们压榨百姓的行为就是甲午农民战争的导火线,于是朝鲜甲午农民战争在全罗道古阜郡爆发了。>>  经过五天的准备,1894年2月15日(农历甲午年正月十日),古阜、泰仁上千名农民在当地东学道首领全准、崔景善、金道三、郑益瑞等人的率领下,蜂拥向衙门冲去。群情激愤的人们高举着鸟枪、长矛、大刀、铁叉、锄头、木棍,有人把平时供在厅堂里的祖传宝剑也拿了出来。赵秉甲闻讯,吓得屁滚尿流,赶紧逃走。>>  起义军占领郡衙后,惩办贪官污吏,烧毁地契、奴婢卖身契,释放狱中无辜百姓,打开仓库,把非法强征来的水税米退还给农民。>>  如此势如破竹的一场起义,参与的农民仅仅十多天便作鸟兽散,不得不让人叹息。>>  之后的古阜郡守朴源明和政府派来处理“民乱”的按核使李容泰对待农民更加苛暴。>>  于是全准等人又于4月25日(阴历三月二十日)率领农民起义,占领白山,以其为大本营。起义军捣毁官衙,开仓济民,并于4月30日(阴历三月二十五日)在白山举行大会,提出了“弗杀人,弗伤物”“忠孝双全,济世安民”“逐灭倭夷,澄清圣道”“驱兵入京,尽灭权贵”等四大纲领,还在檄文中表示要“拯百姓于涂炭,奠国基于磐石;内斩贪虐之官吏,外逐横暴之强敌”,史称“白山倡义”。>>  东学起义军的主张赢得百姓们的支持,沿途参加东学军的农民越来越多,起义队伍很快发展到13000多人,武器也大有改善。>>  不久,全准被推举为总大将,自称“绿豆将军”,金德明为军师,两个大将孙华仲与金开南各领一军,兵锋直指全罗道首府全州。>>  东学军并不像之前暴动的农民,他们纪律异常严明,规定不准吸烟,不得奸淫妇女,不能损坏农田,违者严厉惩处,对于两班、吏胥、地主、土豪则十分严厉。>>  5月7日,全罗道观察使金文铉派250名全罗监营兵和1000多名雇佣的褓负商进攻白山,企图将起义扼杀在摇篮中。东学军在全准的指挥下成功击退了官军,迫使其退守全州城。>>  “官军败了!”消息传到汉城,朝鲜统治者惊恐万状。要知道,全罗道首府全州号称“三南重镇”,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况且,全州供奉有朝鲜太祖李成桂的祖庙庆基殿和丰沛楼。供奉祖宗的庙被敌人占了,这怎么了得?>>  朝鲜国王李熙(朝鲜高宗)急派壮卫营正领官洪启薰为两湖招讨使,率800名京军携枪炮弹药乘坐清朝北洋水师的平远舰和朝鲜的苍龙、汉阳两火轮从海路开赴全州,又命200名京军从陆路攻打东学军。>>  金文铉见大批京军来援,以为东学军即将崩溃,便抢先发动进攻,却没占什么便宜。>>  5月10日拂晓,东学军趁天还未亮,便在黄土岘组织一场袭击,官军大败,死伤800余人,领兵官李镐被击毙。东学军在黄土岘战斗中缴获枪支600多杆,武器装备得到改善,士气也大大提高。>>  洪启薰在南下途中先向东学军发出招降书,威胁利诱。但全准不但拒绝投降,还率军偷袭灵光县,生擒守城军官黄万基。洪启薰一看招降不成,决心用武力镇压。他的部队经过了美国教官的新式训练,是当时朝鲜唯一配备西方新式武器的军队。然而此时洪启薰率领南下的800名京军,一路上士气低落,军心涣散,开小差不断,到5月11日抵达全州城时,只剩下470余人。洪启薰感到东学军声势浩大,便密奏国王,建议借外国兵镇压。朝鲜高宗害怕引狼入室,不敢轻易借兵,只派黄宪周督带300名壮卫营士兵与200名江华火枪兵支援。援兵还未到达,两军已在长城郡月坪洞交火了。原来洪启薰到达全州后,全准采取避实就虚的战术,不与官军正面交锋,拖着官军从灵光到兴德,从兴德到咸平,然后转进长城郡。东学军在城南月坪洞扎营。官军长途追击,疲于奔命,士气更为低落。>>  1894年5月27日,洪启薰率军追至月坪洞,只见丛林密布,郁郁葱葱。洪启薰害怕埋伏,便先派小部队试探虚实,自己躲在后面观察动静。官军哆哆嗦嗦地走进树林,只听喊杀声起,吓得回头就跑。洪启薰一看,从林中冲出的东学军老的老、小的小,大多拿着大刀、长矛。他顿时壮起胆来,跳起来大叫:“冲上去!”官军无奈,只得掉头冲锋。东学军却仿佛不堪一击,纷纷逃散。这一下洪启薰意气风发,指挥官军全力追击。不料,洪启薰中了计。原来全准早已知道官军武器精良的优势,便决定将主力部队埋伏在黄龙江一带,另派小股军队诱敌深入。官军追入树林后,行至黄龙村,无数埋伏已久的东学军从四面八方冲了出来,顿时杀声震天。官军猝不及防,大败而逃,武器扔得满地都是。官军伤亡200余名,洪启薰抱头鼠窜。长城郡会战,东学军大获全胜。>>  东学军乘胜进军全罗道首府――全州城。5月31日,东学军占领完山,逼近全州,以缴获的野炮向全州城内轰击。此时,全州的军队全部被洪启薰调走,城内无兵驻守。观察使金文铉弃城而逃。6月1日(阴历四月二十八日)全准率军入城,没收官衙及土豪财富分给贫民,并严禁伤害百姓,受到百姓的热烈欢迎。当时一名叫金允植的政府官员曾这样描述东学军的军纪:“每于对敌之时,兵不血刃而胜,首功;虽不得以而战,切勿伤命为贵。每于行阵所过之处,勿害人物,孝悌忠信之人所居之村,十里内勿为屯住。”>>  全准占领全州后,忠清道和庆尚道的东学道徒群起响应,东学军控制了朝鲜南部三道。不久全朝鲜各地的东学道徒也纷纷揭竿而起,东学军规模空前盛大,已席卷了朝鲜全国五分之三的土地、拥有十多万武装力量了。>>  东学军占领全州后,洪启薰曾多次猛烈炮击全州城,东学军虽然遭到严重损失,但也抵挡了官军的攻击,战事陷入胶着状态。面对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朝鲜政府无力镇压。根据兵曹判书闵泳骏的建议,国王高宗一面急忙向宗主国清朝求援,一面将金文铉、赵秉甲、李容泰等人革职查办,任命严世永为三南廉察使,金鹤镇为全罗道观察使,向东学军求和。于是清政府派遣叶志超和聂士成率淮军精锐2500人于6月8日左右陆续在忠清道牙山登陆,准备镇压东学党起义。>>  东学军领袖全准等人鉴于继续对抗会引起外国武装干涉,便放弃了“驱兵入京”的计划,同意和朝鲜政府谈判。>>  清朝落入战争“圈套”>>  日本政府发动侵华战争的方针早就定下来了,而且为此也进行了长期的准备。1893年4月,川上操六的朝鲜、中国之行,使日本“对清国作战计划,于此际已成熟于彼脑海之中”,并得出“中国不足畏”的结论,对日本朝野产生了重大影响。为寻找战机,川上密令泷川具和等人关注清廷动向。泷川侦知清政府大举筹备“万寿庆典”的活动后建议:“可乘之机就在今日,拖延时日,使彼稳固基础,非为得策”。宗方小太郎也指出:“根据鄙见,我日本大多数人对中国过于重视,徒然在兵器、军舰、财力、兵数等等的统计比较上断定胜数,而不知在精神上早已制其全胜矣。”>>  可见,日本自信能够战胜中国,但是并没有狂妄到一口气吞下中国。中国有句古话,“,再而衰,三而竭。”日本人在“气”上足以将中国打败,“制其全胜”。他们缺的仅仅是一个契机。>>  现在,契机来了。日本政府早就密切注视朝鲜局势的发展,等待出兵朝鲜的时机,然后制造挑起中日战端的借口,这样就能借口对中国宣战。因此,当东学军不断胜利进军时,日本间谍组织“天佑侠”便潜入东学军内部,藉此刺探情报,分化义军,同时挑动中日冲突。>>  对这场战争来说,可能只有中国政府自己没有对胜负有过预测,他们还沉浸在“天国上朝”的美梦中,认为自己是不可战胜的。除了日本,其他国家的人也对这场战争表现出了巨大兴趣。英国人赫德曾预测中日两国的胜负,他说:“日本在这场新战争中料将勇猛进攻,它有成功的可能。中国方面不免又用它的老战术,但是只要它能经得住失败,就可以慢慢利用其持久力量和人数上的优势转移局面,取得最后胜利。”>>  不得不说,赫德的分析不是空穴来风,对日本人来说,只有“速战速决”才有可能取胜。因此日本一天也没耽搁自己的情报工作,说白了,他们输不起。巧的是,日本情报人员在深入了解清廷的虚骄腐败的同时,也了解到中国潜在的物资和人力优势,他们也提出“速战速决”的意见,可谓不谋而合。宗方小太郎说:“今日之事,唯有突击一法”。>>  朝鲜东学党起义后,日本日夜都在窥探中国方面的举动。他们根据长期侦查经验断定“妄自尊大、死爱面子”的清政府一定会派兵平叛,便建议政府采取相应对策挑起侵华战争,清政府就这样落入了日本制定的战争“圈套”。

第二章 突发难,丰岛炮声_二、丰岛海战

>  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协助镇压东学党起义,清政府即派兵赴朝,进驻牙山。日本借机也出兵朝鲜,日本嗾使朝鲜亲日政府断绝与清朝的关系,并“委托”日军驱逐驻朝清军。不久,朝鲜政府同东学党达成妥协。清政府命入朝军队集结牙山,准备撤回,同时要求日本撤军。日本拒不接受,随后挑起武装冲突,企图以武力控制朝鲜。>>  清政府为增援牙山孤军,派北洋海军巡洋舰“济远”“广乙”,练船“威远”,炮船“操江”,由“济远”管带方伯谦率领,护送运载援兵的“爱仁”“飞鲸”“高升”三轮(均为雇用的英国商船)赴朝。>>  1894年7月25日,即农历甲午年六月二十一日,“威远”护卫“爱仁”“飞鲸”两轮自牙山返航。27日晨,“济远”“广乙”两舰也自牙山回航,接应正向牙山驶来的“高升”“操江”。当驶至牙山湾口丰岛西南海域时,突遭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巡洋舰“吉野”(旗舰)“浪速”“秋津洲”这三艘以高航速和高射速为特征的军舰的截击(这三艘军舰在后来黄海海战中重创北洋舰队,立下头功)。>>  当时“吉野”“浪速”和“秋津洲”三艘战舰在丰岛海面上活动是为了搜索原定于7月25日清晨与其会合却没有如期出现的日本通报舰“八重山”舰及旧式巡洋舰“武藏”舰。搜索到27日早上6点多钟的时候,三艘战舰发现了远处海面上升起了两缕烟柱,第一游击队的三艘战舰加大航速向烟柱驶去。这两缕烟柱并不是日本船舰“八重山”和“武藏”的,而是清朝从牙山归航的“济远”和“广乙”。>>  仇敌相见,分外眼红。没过多久,第一游击队的三艘战舰与“济远”和“广乙”两舰互相发现,双方即时下达战斗准备命令。日本三艘战舰刚开始的时候是在狭水道里航行,非常不利于战斗,于是便往南诱惑“济远”和“广乙”来到宽阔水面的水面上。几分钟后,第一游击队的旗舰“吉野”首先开炮,正因为这一炮,中方认为是日本先不宣而战。但是日本认为在双方距离3000米时,是“济远”舰首先开炮。>>  不管谁先开的炮,战斗已经打响了。第一发炮弹之后,中国军舰随后还击,两军展开激烈炮战。日本军舰在吨位、火炮、时速等方面的优势很快就显示出来,“济远”号首先发现了自己实力不如敌人,于是在开战几分钟后就开始向西逃亡。>>  “广乙”号奋不顾身冲入日本舰队中,企图利用硝烟和薄雾掩护,向日本军舰发射鱼雷。但是在“秋津洲”和“浪速”压倒性的火力打击下,“广乙”船身严重受损,人员伤亡惨重。不得已“广乙”只好向海岸方向退出战斗,在朝鲜十八岛附近搁浅,纵火自焚。>>  就在这个时候,载有第二波增援朝鲜清军并悬挂英国国旗的“高升”号商轮和满载军械的“操江”舰先后驶来。“高升”号当时是由英国船长T.R.Galsworthy受清政府特许航行,船上有多名西方顾问和船员。>>  这时候的“济远”虽然发现实力不济退出战斗,抛下“高升”号开始逃窜,但是“吉野”和“浪速”依然对“济远”穷追不舍,“济远”舰只好全速西撤,并发尾炮攻击“吉野”舰。几分钟后,炮弹命中,“吉野”受伤转舵撤走。>>  不过,还有一种说法是,“济远”舰利用吃水浅的优势引诱“吉野”舰搁浅,于是游击队司令官坪井少将命令停止追击。>>  日军第一游击队立刻做了分工,三艘战舰中留下“浪速”舰拦截“高升”号,以“秋津洲”舰拦截“操江”舰。>>  9时15分“浪速”发出信号勒令“高升”号停轮、下锚。之后由“浪速”舰派出军官登船检查,命令“高升”号跟随“浪速”行驶,意在俘虏“高升”号。“高升”号的指挥官抗议之后表示服从。>>  但是“高升”号上面不仅仅有英国人,还有众多清军官兵,他们怎么能任由自己成为日本人和英国人交易中随意驱使的棋子呢?于是船上的清军官兵发觉并阻止了英国船员的行动,并愤怒地宣布誓死不降。>>  随后,清军官兵将英方船长T.R.Galsworthy控制了起来,船长T.R.Galsworthy没有听任摆布,要求发信号再与“浪速”舰交涉,内容是以未知宣战为名,争取将船驶回大连或旅顺。>>  “浪速”舰再次派员交涉,但对“高升”号的要求未予允诺。>>  交涉结束后,“浪速”舰发出“船员离舰”的警告,而清军官兵不允许任何人离开“高升”号。船长T.R.Galsworthy要求“浪速”舰再派出小船,“浪速”舰予以拒绝,并且升起代表攻击的红旗。英国船长和船员见状随即跳船。>>  清军以为船上的英国士兵是临阵脱逃,于是开枪射击跳船和准备逃走的人。日军在这个时候旋即发炮进攻,清军毫不示弱,占据在船上,以步枪迎击敌人但无异于螳臂挡车。>>  下午1时左右,“高升”号被“浪速”击沉,此时“高升”号西方船员与清军官兵多数落水,日军对清军官兵除俘获两人外,其余的并没有施救,而是开枪射杀。>>  战斗之后的统计结果是:当时“高升号”总共装有清军官兵1116人,除245人遇救获生外,其余的871名江淮子弟全部壮烈殉国。另外74名船上工作人员,只有12人获救,二副韦尔什、大车戈尔顿等5名英国人,以及1名舵工和56名船员,全部葬身海底。英国船长T.R.Galsworthy和两位西方船员被日方挽救,德国顾问少校游到岸边。>>  高升号事件中所遇难的871名精锐淮军相当于此后牙山一役中清军兵力的三分之一。这样的惨痛结果,导致了中日双方在朝军事力量的失衡,更在心理上间接击溃了清军,士气大为沮丧。>>  “操江”舰也没有摆脱自己的命运,下午2时左右,“操江”被“秋津洲”舰俘虏。>>  逃脱厄运后的“济远”舰驶抵威海,却在《航海日志》中捏造战果:“船后台开四炮,皆中其要处,击死倭提督并官弁数十人,彼知难以抵御,故挂我国龙旗而奔”,并篡改海战时间,掩盖事实。而后丁汝昌误报“济远”舰击沉“吉野”号。>>  这场海战结束之后,中国方面损失惨重,巡洋舰“广乙”、租用货船“高升”被击沉;巡洋舰“济远”被重创;炮舰“操江”被日方俘获,并一直利用到1965年。>>  7月28日夜,日本陆军进攻牙山清军,发生激战,清军不支,退向平壤。8月1日,中日双方正式宣战。>>  战败的清政府当然不会就这样善罢甘休,清朝认为是日本不宣而战,袭击中国租用外轮,违反了“国际法”。>>  日本则引用“浪速”舰长东乡平八郎的报告,还有“高升”号英国船长T.R.Galsworthy的证言为依据,指出日本对运载作战人员的“高升”号及战争物资的“操江”舰的做法符合“战时国际法”,即可以根据需要予以拦截、检查、俘获甚至击沉。>>  在开战问题上,清政府认为,在没有正式宣战之前则不为开战状态,应遵循“国际法”中关于中立国船只保护的规定。>>  而日方认为,既然爆发军事冲突,即适用“战时国际法”,而且“高升”号运载的是交战国的军队,属于敌对行为,所以不应作为中立国船对待。双方争论不休,都希望自己“师出有名”,希望得到“国际法”的同情。>>  清政府希望借“‘高升’号事件”将英国拖入战争。而英国政府考虑自身利益,不希望朝鲜经由清廷之手,最终转入当时实力强大的俄国手中,所以在朝野一度抗议声后,转而支持日方立场。此外,日方的公关也对英国舆论起了不小的影响。清政府的如意算盘彻底落空,幻想的盟友也成了自己的敌人,外交上的失败让清政府颜面扫地,在整个战争中更加处于不利地位。

相关参考

第一章 风声起,战云密布_三、短兵相接,中日的和与战

>  战前冲突>>  根据日本的大陆政策,日本第一个侵略的对象就是中国。1872年,日本开始侵略中国附属国琉球,准备以琉球为跳板进攻台湾。日本天皇下诏,单方声称琉球为日本藩属。1874年,发生了琉球漂

第二章 突发难,丰岛炮声_二、丰岛海战

>  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协助镇压东学党起义,清政府即派兵赴朝,进驻牙山。日本借机也出兵朝鲜,日本嗾使朝鲜亲日政府断绝与清朝的关系,并“委托”日军驱逐驻朝清军。不久,朝鲜政府同东学党达成妥协。清政府命入朝

甲午战争大事记_《甲午沉思录》

>  1894年(清二十年,日本明治二十七年)>>  4月25日,朝鲜爆发东学党为首的农民起义。>>  6月2日,日本内阁会议决定向朝鲜派兵。>>  6月7日,中日两国相互照会出兵朝鲜。>>  6月2

晚清朝廷是怎么建设海军的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晚清朝廷是怎么建设海军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1894年,大清的藩属国朝鲜王国,爆发了东学党起义,朝鲜急忙向宗主国清朝求救;而与此同时,在朝鲜王国渗透已久的日本,也终

清朝中国周边附属国一览

  新版《中国近代现代史》教材上册提到在中法战争爆发前,清朝军队应邀援越抗法;在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清政府先是应朝鲜国王的请求派兵帮助镇压朝鲜东学党起义,随后又派兵入朝对日作战。有些人感到很奇怪,清朝

清朝中国周边附属国都有哪些

新版《中国近代现代史》教材上册提到在中法战争爆发前,清朝军队应邀援越抗法;在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清政府先是应朝鲜国王的请求派兵帮助镇压朝鲜东学党起义,随后又派兵入朝对日作战。有些人感到很奇怪,清朝在两

李鸿章袁世凯明知日本要出兵 为何还带领清军进朝鲜

核心提示:袁世凯会有些什么主张呢?本来袁世凯就一直在计划对朝鲜进行更加积极的干预,这次的东学党动乱正好是个直接出兵的机会。那么袁世凯知不知道根据《天津条约》,一旦中国出兵,日本也有权出兵这回事呢?他知

第十章 义军起,宝岛风云_二、义军起,与敌斗

>  在基隆、淡水附近海面集结的日军,认为一经交接,他们即可登陆。但当他们的兵舰驶近海岸时,却遭岸上台湾守军大炮的猛烈轰击。日军才知在基隆、淡水登陆不易。>>  5月28日,日本侵略军近卫师团在陆军中

大逆不道

1652年,是清军入关后的第9个年头,东南沿海一带仍然战云密布。郑成功率部在这里与清军展开拉锯战。当年初,在郑成功大军的逼迫之下,清朝海澄守将赫文兴投降,使得郑成功声势越来越高涨。郑成功一鼓作气,前往

上贡野草一车讲和

导读:公元前656年夏天,中原大地战云密布。齐桓公一声令下,齐、鲁、宋、陈、卫、郑、许、曹八国联军,开始南征军事大行动。各路大军从不同方位开拔,首先汇合于蔡国。八国联军主力,按照事先的计划,联手攻击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