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共同缺乏的东西_《甲午沉思录》
Posted 民族
篇首语:要让事情改变,先改变自己;要让事情变得更好,先让自己变得更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我们共同缺乏的东西_《甲午沉思录》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我们共同缺乏的东西_《甲午沉思录》
> 从前两节所提出的问题,我们可以感觉到:中日两国在其发展史上,都不约而同地缺失了一种东西,或者说一个过程,这就是思想启蒙和思想成熟。>> 我们先讲中国人喜欢革命。中国人为什么喜欢革命?著名学者邱震海先生把它归结于中国知识分子,尤其是知识精英存在着一种集体的茫然、焦虑和骚动。近代史上几次变法图强的失败,使一些怀有救国救民抱负的知识分子感到富强之路的艰难。他们把改良的失败归结于守旧势力的强大,认为旧势力绝不会自行退出历史舞台,唯有革命,改朝换代,国家才会富强。于是,就把这种想法付诸于以推翻现有统治为目的的暴力革命,不愿意静下心来去做引导、教育民众,开官智、开民智的事情。有人曾提出这样的问题:1945年抗战结束后,如果国共两党能彼此多一点宽容,能从民族的整体利益和历史的高度出发考虑问题而非仅从各自党派利益出发,那么,中国可能会避免一次骨肉自相残杀,历史也许会走出一条不同的道路。其实,在这种茫然当中,在这种都自认为代表民族最高利益的认识下,在先生那种“天无二日、国无二主”的情结中,双方很难携起手来。这种设想,只能是后人的遗憾和不解。>> 重要的是,当我们民族整体已走向富强时,我们的知识精英们并没有呈现出与这个时代相适应的成熟与思索精神。2013年底,我应邀出席由某报刊组织的高层论坛。在这里我听到了一些专家学者面对我国经济发展及所处的国际环境提出的各种观点,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但也不时听到诸如“合理的战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中国应强力介入国际事务,什么叫不干涉别国内政,该干涉的就要干涉!”这类的声音。听到这里,我不禁为我们的知识界感到担忧:中国经济在发展,中华民族在崛起,中国在强大,我们的知识分子,尤其是思想精英们是不是也应走向成熟?我们思考问题的方位角度是不是更全面一点,更高一点?我们是否更应该汲取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我们是否应该和这个世界走得更近些?>> 中国太需要一次全民族的思想启蒙和思想成熟了。>> 诚然,我们有过辉煌的文明。但须知,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文化,而儒家文化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价值观,它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曾经建立起一种价值体系和文化体系,但在现代工业文明的冲击下,它显得那样苍白无力。>> 洋务运动中我们追求了物质层面的变革并取得了一定成绩。虽然甲午一战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但其三十年的努力给我们留下的物质基础无疑宣告了中国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开端。但洋务运动没有在思想领域提出任何与现代工业文明相适应的理念。>> 戊戌变法,匆匆一过,虽然在文化教育领域提出一系列变革主张,但只是形式的改变,何况根本没有得到实行。>> 辛亥革命,军阀混战,你方唱罢他登场,根本不可能出现全民族的思想启蒙运动。>> “五四”运动开始,我们引进了“德先生”、“赛先生”,提出“打倒孔家店”,对儒家文化全盘否定。传统的东西被扔掉了,引进的东西又没能真正融会贯通。于是,全民族的思想进入到一个盲点。>> 以后的年代里,我们极力以“无产阶级道德观”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来武装全国人民。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又极力地追寻着我们民族文化的根源,以求重建我们新的道德理念与标准。直到近几年,我们才逐渐明晰,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以及每一个公民所追求并遵循的核心价值目标。>> 日本也是同样。明治维新使日本完成了物质层面的现代化,但却没有完成思想的现代化,甚至使其走入了误区;在引入“文明”、建立“文明”、推广“文明”的理念下,将日本带上了军国主义道路。这一点,我们在上节对福泽谕吉思想分析当中已经论及。爱国主义发展到极端就成了极端民族主义,最后滑向军国主义、帝国主义。有时,真理多向前一步,就走向了反面。>> 这种思想的不成熟,首先表现在两个民族都不愿意反思自己的历史。我们对待历史更愿意歌颂:泱泱大国,千年文明,四大发明,举世瞩目,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而我们对待自己历史上曾经出现的坎坷、挫折,甚至是错误,缺少集体的、全民性的反思。以对待近代史而言,过去,我们总是肤浅地沉浸在歌颂与批判之中。歌颂以、邓世昌等为代表的民族英雄,批判、的卖国求荣。却不知这种失败是必然的,而失败的原因是全方位的。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国家的强大,一种蔑视对手、仇恨对手、抚摸伤疤、急于复仇的狭隘民族情绪在一些人中悄然而起,并且经常影响着大众情绪。再以“文革”为例,为什么会出现“文革”?“文革”中为什么会出现那种人性堕落,荒诞不经的现象?难道只是因为主要领导人犯了错误?只是因为被所谓“四人帮”反党集团利用?在分析上述原因的同时,我们这个民族中的每一个人是否都有一份责任呢?>> 希德勒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要负责,纳粹党要负责,德意志民族也要负责。因为希特勒和纳粹党人是德国人民用双手把他们抬上去的。在希特勒发动的侵略战争时,绝大多数的德国人都在为这场战争尽力。>> 日本发动侵略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的战争,日本天皇有罪,东条英机有罪,冈村宁次有罪。但参与战争的那些日本青年,那些为孩子安心打仗而在国内承担起繁重劳动以支持战争的老人,还有那些甘愿以自己的肉体来鼓舞杀人士兵士气的妇女,难道不该为这场战争承担点责任吗?>> 德国人对自己作了反思,虽然这种反思在民间还不能说是十分彻底,但还是得到了全世界赞扬。勃兰特跪下去,德国人民站起来了。>> 日本人没有进行这种反思。同样是在那次高层论坛上,当讨论到钓鱼岛中日争端时,日本驻华官员极力为日本的挑衅行为及日本军国主义政策辩护。面对这一情景,一位中国学者当场指出,这位日本官员的态度是当今日本的典型代表,即明摆着已经错了却死不认错,不懂得反思,不愿自我批判。这位中国学者的话可谓一针见血。>> 在日本,靖国神社中还摆放着二战中甲级战犯的牌位。每年日本政界领袖甚至首相都去参拜,我们也经常为此发出抗议。其实,这些人的参拜还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每年还有成千上万的日本民众,特别是日本青年去参拜。如果说作为日本的领导人每年去参拜是一种政治错误的话,那么,把给亚洲人民包括日本人民带来极大伤害的战犯当做英雄放进靖国神社,则是日本民族的错误。>> 再看看我们自己。在那个疯狂的盲目崇拜的年代,我们集体迷失了自己。我们把个人甚至民族的命运寄托于某一个人身上,把整个民族至于危险之地,整个民族失去了思想,近乎于疯狂,也由此给国家人民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回首看看那段历史吧,我们有多少教师不堪自己学生的批斗、侮辱而选择了放弃生命;我们上演了多少老舍、傅雷、林昭、张志新式的悲剧;我们有多少文化遗产遭到史无前例的破坏……诚然,在那个年代认识到错误,公开反抗不仅需要知识、能力,还需要勇气;但珍惜生命、尊重老师、爱护文化只需要良知,为什么很多人在那时丧失了良知呢?为什么有些人现在也不愿意为当时的行为道歉呢?为什么我们选择了一次“集体逃遁”?>> 写到这里,我要多加一笔。近期,从互联网上看到元帅之子陈小鲁先生,开国上将宋任穷之女宋彬彬女士回到他们的母校,公开向“文革”中曾经受到他们伤害的老师、同学道歉,我深深为他们这种反省、勇敢所感动。其实,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应该深刻反思、勇敢道歉的何止他们?“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迫于种种压力和诱惑,众多职业思想家纷纷抛弃了思想,临阵逃脱,而让张志新这样一些不是思想家的人去孤立地支撑我们民族的头颅并因此抛弃了自己的头颅。”(陈少京《张志新蒙难之后》)当我们哀叹商品经济的大潮使我们的社会道德丧失;当我们谴责金钱、权力在侵蚀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灵,我们是否意识到,“文革”是对我们心灵和人性最大的伤害者和破坏者。试想,逼死自己的老师、伤害自己的同类、破坏民族的文化、摧毁别人心灵的家园可以不受指责,可以不思悔改,那现在我们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做呢?>> 2005年1月25日,德国总理施罗德在纪念波兰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之际,曾有一段令人深省的讲话,他说:“德国人民对于当时的大屠杀负有责任,仅仅谴责恶魔希特勒是无法解释集中营那种恐怖的。因为,纳粹意识形态的邪恶并非突然产生。思想上的残忍和缺乏道德上的自抑是有其历史的。事情十分清楚,纳粹意识形态是人民自愿接受并且予以执行的。”他指出:“记住民族社会主义时代及其罪恶是一种道义责任。”>> 我们需要一种正确的反思观,需要在一个历史事件和民族创伤中不但看到整体的责任,还要看到个体的责任。>> 而中日两国由于在其成长历史上都缺少这种对历史的“记住”和深刻反思,从而缺少一次民族思想的启蒙,也就缺少了思想的成熟。一个民族只有不回避自己思想精神的缺点、盲点,才能最后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民族的现代化绝不能仅以物质发展的水平来论,如不能以完成思想启蒙和思想成熟为标志而建立现代文明,就不能说是真正意义的现代化。>> 一百二十年过去了,在这一百二十年里,中日两国曾有过两次血肉相拼,客观地讲,这两场战争都是日本强加给中国的,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同时也给日本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甲午战争已成为历史,十四年的抗战也成为历史。当前,中日两国都步入了世界经济强国的行列,在甲午一百二十年之际,中日两国都应站在历史的高度,全方位多角度地去深刻反思这段历史。日本,崛起与野心_《甲午沉思录》
> 日本探索民族振兴的历程似乎比中国要简单。明治维新的成功,结束了封建幕府统治,使日本一下进入世界强国的行列。以后虽经二战,跌入谷底,又能迅速崛起,再入世界之强。但是,我们仔细考察一下日本自明治维新至今两次崛起的历史,就会感到,在他的发展过程中一直有一种东西和他相伴――野心。>> 吞并朝鲜,打败中国的野心。>> 驱逐沙俄,独占东亚的野心。>> 击败西方,称霸亚洲的野心。>> 联合德、意,瓜分世界的野心。>> 虽经战败,险遭亡国,仍不思悔改,意欲再称霸世界的野心。>> ……>> 我们前面已经说过,日本是一个不成熟的民族,是一个有小聪明而没有大战略的民族,说得再难听点,是一个多少有点不自量力的民族。>> 我们还以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大思想家福泽谕吉为例。他早年鼓吹“开化”和“自由”的思想,曾激烈抨击封建专制。福泽的著作《劝学篇》第一篇开篇第一句即是“天不生人上之人,也不生人下之人”。可见其对自由平等的提倡。在《劝学篇》中他还提倡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等近代思想,并吸收了西方的社会契约论,提出要使国民和政府的力量相对均衡,强调“一人之自由独立关系到国家之自由独立”。这种观点集中体现了福泽独特的政治理念。>> 然而,晚年的福泽却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军国主义者。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爆发前夕,福泽谕吉写了一系列文章,起劲儿地鼓吹立刻对中国开战。在中国的土地上“插上日本的国旗使之飘扬,使日本国人得以满足”,可以说是福泽谕吉的夙愿。怀着夺取中国领土及财富的贪婪欲望,他积极支持日本发动对华战争。当清政府应朝鲜政府的请求,派兵赴朝平定朝鲜动乱时,福泽谕吉认为时机到来了,煽动舆论,怂恿日本政府以此作为一个良机,吞朝侵华。1894年12月,当日本在中日甲午海战中已占上风时,福泽谕吉就迫不及待地写了一篇文章,题为《强令割让的理由》,提出日本接受中国投降的条件是同意朝鲜独立、赔款、割让土地。在文中他写道:“以我所见,分割(中国的)土地不但有理由,而且在国防上是不得已的必要。”因为中国东北的土地从地理上说是对朝鲜的一种掩护,而分割台湾也是为了日本南部冲绳县的安全,所以首先必须割让台湾。他接着在《眼中无清国》一文中又称,让清朝割地赔款,不要怕它来日报复,因为它腐败透顶,完全不足畏惧;现在割让台湾只是一个开头,“待他日分割四百余州的时机一到,就必须向它的中原地区大力挺进,选择立足之地”,并认为这是“今后的大势所趋”。在北洋舰队覆灭,日本准备接受满清政府的求和时,他鼓动天皇御驾亲征,主张日军应直捣北京。“为了实现这一希望,我们的身家性命不足贵,愿直进军北京决一死战;我们的财产也不足爱,愿全部充作军费。举日本全国之力即可达到目的。……日本必然胜利。”>> 1894年11月下旬,日军攻入旅顺大肆屠杀中国人民,美国的《世界日报》《时报周刊》等媒体报道日军从11月21日占领旅顺以后,四五天中屠杀非战斗人员、包括妇女儿童六万人,称日本人为“披着文明外衣的野蛮怪兽”,而一贯标榜“文明”的福泽谕吉却为日军屠杀辩护,称中国军人伪装成市民,杀死他们理所应当,说中国人没有信义,“不能把他们当普通的人看待”(参见石河干明《福泽谕吉传》第3卷)。>> 更为可怕的是,福泽谕吉以一个学者文人特有的方式,为侵略战争贴上“文明”的标签,并提出理论根据,即认为日本战胜中国集中体现为“文明战胜野蛮”的“文明进化论”。他把西方列强依靠武力向世界扩张作为“文明”的楷模,认为那就是“文明开化”,日本应该并且已经这样“文明开化”了。而在福泽谕吉的逻辑中,他的所谓“文明”――实为弱肉强食的法则――具有绝对的价值,“文明”是衡量一切的标准,而日本是“文明”的代表,不服从日本就是不服从“文明”,因此日本发动的战争是“文明”的战争,而“文明”的战争是绝对正确的和必要的。>> 福泽谕吉虽然终生在野不仕,但他不是一个普通人物,他一直以民间学者文化人的身份开办学校、编辑报纸、著书立说,其实际影响要远远大于任何一个政治家或其他方面的人士。一百年来,日本主流舆论都奉福泽谕吉为“日本近代最重要的启蒙思想家”,给予他极高的评价,他的肖像一直印在日本面额最大的纸币――一万元纸币上。统观明治以来直到1945年日本战败的八十多年间日本所走过的历程,就会发现福泽谕吉的影子无处不在。日本所走的道路基本上就是福泽谕吉所设计的脱亚入欧、以欧洲列强的方式侵略中国等亚洲国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所谓“近代文明国家”的道路。福泽提出的侵占朝鲜、吞并台湾、在中国大陆领土中首先占领东北三省,并最终将日本国旗插在北京城头的一系列侵略构想,他的后辈全都照样做了。然而,福泽为日本所设计的以对外侵略来扩张国权的道路,虽曾给日本带来了一时的“荣耀”,但却给中国等亚洲国家带来了长期深重的灾难,也最终使日本走向失败的深渊。>> 福泽是日本近代著名思想家,他的理念与野心集中代表了日本政治领导乃至日本民族的理念、野心,一定程度上带来了日本的振兴;也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日本民族的灾难。>> 日本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野心?>> 为什么给别人带来灾难却至死不认错?>> 为什么整个民族几乎陷于亡国灭种却不思悔改?相关参考
两个国度,让我们沉思至今日本,一个让我们一言难尽的国家_《甲午沉思录》
> 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有两个国家受我们影响至深,也对我们影响至大,可以用休戚与共来形容,也可以用恩怨难断来概括。纠葛纷争,恩恩怨怨,一言难尽;互助友好、猜忌遏制,绵延至今。>> 这就是日本和
> 日本探索民族振兴的历程似乎比中国要简单。明治维新的成功,结束了封建幕府统治,使日本一下进入世界强国的行列。以后虽经二战,跌入谷底,又能迅速崛起,再入世界之强。但是,我们仔细考察一下日本自明治维新
> 每当一个民族遭到外敌入侵时,都会出现舍身为国、奋勇抗敌的英雄;也会出现那么几个或贪生怕死、临阵逃脱,或卖身求荣、认贼作父者,更有助纣为虐、残害同胞的败类。这些不足为奇,我们应该思考两个问题:一是
> 西方在工业革命之后,英、美、法等国作为新生资本主义势力的代表已经走上了世界的舞台。此时,相对于落后的亚洲及还处于荒蛮阶段的非洲,它们无疑是先进生产力及先进社会形态的代表。我们不妨把鸦片战争前的中
> 甲午败类,首推。虽然这个身居京城的太后没有直接指挥这场战争;虽然这个位高权重的大清实际统治者并没有下令北洋舰队投降,但反观战争的前因后果,其悲惨结局,丧权辱国无不因她而成。这位1835年出生、小
> 1894年(清二十年,日本明治二十七年)>> 4月25日,朝鲜爆发东学党为首的农民起义。>> 6月2日,日本内阁会议决定向朝鲜派兵。>> 6月7日,中日两国相互照会出兵朝鲜。>> 6月2
> 我是一个喜欢“胡思乱想”的人,而且经常思考一些和自己本职工作并不相干且属于“肉食者谋之”的事情。>> 二一一年,我和一个朋友闲来喝茶,他问我,你看过的次数最多的电影是哪一部?我几乎毫不思考地回
> 1.《剑桥中国晚清史》:[美]费正清、刘广京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2.《洋务运动史》:夏东元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3.《中日战争》:戚其章著,中
> 在中国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有一个鸦片战争纪念馆。在这里,那个率领英国舰队攻占虎门炮台,打响侵略中国第一枪的英国海军少将懿律被中国人永远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高高耸立的是被誉为民族英雄的、关天培的
> 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很早就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海上力量,16世纪,大名织田信长建造了一种名为“安宅船”的铁甲船,装备多门火炮,可看做日本海军的雏形。到幕府末期的“黑船事件”中被美国强行打开国门后,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