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渔笠翁的来历

Posted 李渔

篇首语:生活不是等待风暴过去,而是学会在雨中翩翩起舞。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李渔笠翁的来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李渔笠翁的来历

2、中国戏剧理论始祖李渔的戏剧理论是什么呢

李渔笠翁的来历

  李渔(1611—约1680),取名仙侣,后改为渔,号无徒,字笠鸿、号谪凡,字笠翁,浙江兰溪人,戏曲理论家、作家。他的著作有《闲情偶寄》,包括戏剧理论、表演艺术及饮食、园艺等内容,在戏剧理论上有所丰富和发展。所作传奇《比目鱼》、《风筝误》等十种,合称《签翁十种曲》,现在均广为流传。> >   李渔笠翁的来历> >   有一年闹大旱,伊山村边的塘水都干了,田间的禾稻瘪枯枯的。有几口大塘,水却是满满的,这是姜财主家的,村里人急得没法,去找李渔商量,托他到姜财主家讨水。> >   说起这姜财主,是个吃人不吐骨头的家伙。不光家里财产多得连他自己也算不清,而且城里的县官,还是他的什么亲戚,有财有势的,谁敢去碰他一根毫毛。李渔倒不在乎,他受了大家的委托,便上门去了。> >   开始,姜财主见是李渔,勉强应酬了几句。可当一提起讨水,他竟把脸一沉,皮笑肉不笑地说:“嘿嘿,水,有呀,你带来多少银子?”> >   李渔一楞,塘里的水还要银子,岂有此理?但嘴上仍只好说:“乡亲们穷哪!哪有银子?”> >   姜财主摇了摇头,说:“既然没银子,那就不必多废话。”> >   李渔一听,好气恼,本要发作,但一想到乡亲的委托,只得耐下气,说:“田里禾稻都快枯死了,哪里还有闲工夫讲废话?”> >   姜财主把眼珠一横,冷笑一声,说:“晤,既然如此,老兄何必如此认真呢,莫非收了银子难交账?”> >   李渔再也忍耐不住了,“刷”地站起身来,问:“水从山上来,人人都可用,你凭什么占为己有?”> >   财主急了,一时不知讲什么好,便拍着胸膛:“喏,喏,就凭我这个,这个,你有啥办法?”> >   两人言来语去,顶撞了起来。李渔水没讨成,反而讨了一肚子的气。> >   他回到村里,就把情况跟乡亲们说了。> >   大家一商量,决定到十里外的龙山坝去引水。话虽这么说,可引水也不容易啊,得穿过一片荒山地,挖条沟,水才能流过来呀。> >   人心齐,泰山移。大伙一条心,便决定动工啦。> >   这事很快传到姜财主耳朵里,他想:糟了,要是让穷鬼挖好沟,我这两口大塘,岂非白修了。他转来转去,赶紧上县城去找亲戚,请县官替他作主。> >   历来乌龟、王八是同一路货色。财主同县官一商量,竟出了张布告,说什么这片荒山地,全是姜家的,准也不准动。> >   不得了了,明摆着不准挖沟,逼着要买水啦!村里人又急着找李渔去商量。> >   李渔想了想,说:“你们带几升芝麻,再来八个人,每人带把开山锄,排成行,走一步,挖一下,你们前面去,我在后面跟,一同去查看查看。”> >   整整跑了大半天,才回到村,李渔又说:“先别急,回家歇着,顺便准备准备。待我查了历书,择吉破土。”> >   李渔这么一说,有的人在肚里嘀咕:人家事情这么急,他还要择个吉日,真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又不好当面说,只得在心里纳闷。> >   一天,李渔到荒山地上一看,播下去的芝麻都发芽啦,赶紧回来,说是破土吉期已到,即刻动手。> >   这下,村前村后可热闹了,呼儿唤女的,一群群,一队队,直向荒山地奔去。> >   姜家财主一看,不妙,这班穷鬼吃了老虎胆啦,竟敢动手破土,那还了得,就奔进城里去告状了。> >   县官接到状纸,发下竹签,立传伊山村首到堂。谁知李渔早在那里等候,一传就到。> >   李渔手里也拿着状纸,只见上面写着:> >   村民要治水,挖点芝麻地,> >   只挖一条沟,何必多是非。> >   县官拿着状纸,拿不定主意,眼珠子转了转,问:“到底要挖多大的地?”> >   李渔答:“芝麻地么,就跟七品芝麻官那样,这么一点点。”随手把小指头一举。> >   县官一听,赶紧摸了摸自己的帽子,点了点头,说:“芝麻不大,唔,芝麻地么……”抬头一看,大堂上站着这么多农民,心里也有些慌,便朝姜家财主说道:“姜翁,芝麻地,反正大不了。我看算了吧!”> >   姜家财主本是个目不识丁的草包,被县官一说,也只好点点头。> >   县官马上在状纸上批道:> >   区区芝麻地,与民去治水。> >   本县今批示,不准有翻悔。> >   李渔拿着批示,赶紧回到荒山地,真的破土动工啦。> >   很快便挖了一大片,姜家财主一看,哎唷,不对,芝麻地,怎么有这么大呀!想想实在不放心,又连忙赶进城里,请县官亲自来查看。> >   县官无奈,只得开锣喝道地坐着大轿,来到荒山地,找着李渔,问:“大胆刁民,为何目无批示?”> >   李渔不慌不忙,把批示一举,说:“小民素来守法,遵老爷之命,在挖芝麻地!”> >   县官手一指,又问:“这么大一片,还叫芝麻地?”> >   李渔也把手一指,答:“这些便是芝麻地,请老爷细看。”> >   县官哪里认得清芝麻、绿豆,一瞧,的确是些成行成片的嫩芽,轻声问随从:“这些是什么?”> >   随从点点头,答:“全是芝麻。”> >   周围的人也都喊了起来:“启禀老爷,全是芝麻。”> >   李渔嘿嘿一笑,道:“老爷,没错吧,乡民挖的是芝麻地呀!”县官涨红了脸,一个转身钻进轿里,喊:快抬,快抬!> >   县官走了,姜财主灰溜溜地回了家。谁知李渔从此变成了他的眼中钉。> >   挖通沟,水进村,人们那股乐劲啊,还用说吗?> >   一天,有人来找李渔,说是姜家财主雇了打手进村了,要暗算他,叫他避一下。> >   李渔一怔,心想:好汉不吃眼前亏,避一下风头也在理。> >   哪里知道,李渔正在盘算,几个打手已到面前。急的啊,连家门也没敢进,转身就往村外走。> >   正巧,村口有人在耕田,听了这事,随手拿起蓑衣、笠帽,往李渔身上一披,往田里一指,李渔心下明白,便装模作样地去耕田了。> >   不一会儿,几个打手赶到田边,气呼呼地问:“喂,看到李渔了吗?”> >   李渔没作声。田边的老汉把手一指,答:“哦,李渔么,早到那边去啦!”> >   过后,李渔心想,千有理,万有理,地头蛇咬人实难避,这趟亏得蓑衣、笠帽救急,想来想去,便决定远走高飞,回到杭州去了,免得县官、财主生是非。于是,便改叫“湖上笠翁”,李渔的故事从此广为传诵。> >   一言心语> >   荒山开地的故事。道出了利欲熏心、依附权势的丑恶嘴脸。更表现出了李渔的超人智慧。

中国戏剧理论始祖李渔的戏剧理论是什么呢

李渔素有“中国戏剧理论始祖”、“东方莎士比亚”等美誉。《奈何天》、《比目鱼》、《蜃中楼》、《美人香》、《风筝误》、《慎骛交》、《凰求凤》、《巧团圆》、《意中缘》、《玉搔头》都是李渔戏剧著作。值得一提的是,《奈何天》、《比目鱼》等又被统称为《十种曲》。

李渔作品鉴赏

《十种曲》作为李渔戏剧著作,它在中国古代戏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李渔来说,《十种曲》的问世,扭转了他前期重视戏曲,轻视戏剧的局面。为了表现出戏剧的演出效果,李渔在戏剧著作中,添加了宾白创作。由此,李渔也成为中国戏剧历史上第一个重视宾白,并且善于用宾白的戏剧家。在《十种曲》中,李渔刻画了十对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为了歌颂爱情的伟大之处,李渔在戏剧著作中加入了浓郁的喜剧色彩。

李渔曾说:“传奇原为消愁设,费尽枝头歌一阙;何事将钱买哭声,反会变喜成悲咽。”基于李渔在喜剧创作上的不俗建树,因此李渔也被后人称为“世界喜剧大师。”李渔的喜剧著作通俗易懂,深受时人的推崇。李渔在公元1651年至1668年间创作了大量的戏剧作品,其中《凤求凰》、《风筝误》等戏剧本深受杭州人士的欢迎。等到《笠翁十种曲》问世后,一度出现“洛阳纸贵”的现象。时至今日,李渔的戏剧作品依然深受世人的欢迎。

李渔的戏剧理论

李渔素有“中国戏剧理论始祖”、“东方莎士比亚”之称。李渔作为明清之际著名的戏剧大师,他在戏剧领域的建树推动了中国古代戏剧历史的发展。通过鉴赏李渔的戏剧作品,便可了解李渔的戏剧理论。李渔的作品因为具备通俗易懂、雅俗共赏的特点而被世人熟知。由此可以,通俗易懂的词句是李渔戏剧理论的特色之一。

李渔画像

通过记载得知,李渔在戏剧创作时,编写了十六戏剧创作形式,其中包括“前后八种”和“内外八种”。除此之外,李渔的戏剧理论特色还在于擅长使用宾白。李渔研究戏剧文化之初,便已将研究中心放在了观众互动和舞台效果上。李渔不但继承了明代戏曲的创作形式,而且李渔还创新了戏曲演唱技巧。再加上李渔的戏剧风格鲜明具有特色,所以李渔的戏剧作品一经面世,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十种曲》作为李渔的戏剧代表作品,它的创作特色呈现了李渔的戏剧理论。在《十种曲》中,李渔积极地将宾白运用于其中,如同他主张的“填词之设,专为登场”一样,《十种曲》展现了李渔高超的戏剧创作艺术。老少咸宜是李渔戏剧创作的又一特点,李渔的戏剧作品之所以深受中国乃至日本、欧洲等国家的欢迎,这与李渔的创作特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十种曲》面世后,国内还曾一度出现“洛阳纸贵”的现象。

李渔简介

李渔素有东方莎士比亚、世界喜剧大师之称。李渔自幼聪敏好学,因此世人称呼他为“李十郎”。李渔作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很多清史中都有提及李渔简介,通过了解李渔简介得知,李渔生于1611年,卒于1680年,是浙江金华人士。

李渔雕像

李渔在明末清初年间活跃,并在文学界、戏剧界、美学界有很高的建树。《笠翁十种曲》、《十二楼》、《闲情偶寄》、《笠翁一家言》都是李渔的代表作。李渔在一个富裕家庭出生,因为李渔祖辈多年从商,所以李渔的家境十分优渥。李渔出生后,便过上了富足优渥的生活,等到青年时期的李渔在科举考试中失利后,他便萌发了“人间大隐”的想法。公元1666年,李渔组建了戏班,并常年在全国各地巡回演出。

李渔的戏班深受达官显贵的追捧,所以李渔也成为当时的名人。公元1667年前后几年,是李渔人生中最为得意的一个阶段,一是因为戏班获得了各地人民的认可,二是因为他的文学创作走上了巅峰时刻。其中,代表作品《闲情偶寄》就是李渔在这一时期创作的。1672年、1673年,随着乔二姬、王二姬两位台柱的离世,李渔的戏班日益凋敝。没有了生活来源,李渔的生活陷入困境,此后李渔一直过着捉襟见肘的生活。为了养家糊口,李渔还到处借贷为生。1680年,古稀之年的李渔在贫困交加中悲凉去世,终年70岁。

李渔园林

李渔不但是世界级的戏剧大师,同时他也是杰出的园林家和园林美学家。李渔作为明清之际的美学大师,他在审美文化方面的建树是有目共睹的。值得一提的是,李渔在园林建造领域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提起李渔园林美学理念,不得不说的就是《闲情偶寄》一书。

李渔园林

在《闲情偶寄》中,详细记载了李渔园林美学概念。《闲情偶寄》曾被林语堂称为“生活艺术的指南”。其中,书中详细记载了李渔“置造园亭”的实践事例。弓弦胡同的半亩园就是李渔园林作品。在清代学者麟庆所著的《鸿雪因缘图记》中,便可窥探李渔对半亩园的设计理念。对于半亩园中的屋舍、花草、山水、石头等景观,李渔将它们紧凑而不局促的组合在了一起,所以在观赏半亩园时会发现,园中的景观清秀恬淡,具有流畅轻缓的美感。

除此之外,位于金陵的芥子园也是李渔园林代表作品。如今,芥子园位于南京的韩家滩,这是李渔迁往金陵之后修建的园林作品。《闲情偶寄》后六部是李渔针对养生之道、美化生活所谈论的个人主张。在文中,李渔为读者展示了17世纪中国的风土人情和世俗风情。李渔涉猎了亭台楼阁、花草虫鱼、玉石假山等多个方面,都表现了李渔无限的生活情趣。遗憾的是,李渔对园林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所以在后人在谈论李渔在园林上的造诣时,只能浅析李渔在园林领域的审美理念。

相关参考

最具实力的中国戏剧之王

李渔生于1611年,卒于1680年。他前半生属于明朝,后半生属于清朝。清朝前期留下过许多著名的文字狱案例。这种情况下,知识分子们写什么都容易犯忌,只能写写风花雪月。《肉蒲团》正是李渔广为人知的代表作之

因其皇后觉得青蛙像人

青蛙也叫田鸡,现代人都知道青蛙能吃害虫,保护庄稼,因此不主张吃青蛙。其实,这个道理在古代也已经被人们所知晓。据宋朝叶绍翁的笔记《四朝闻见录》记载,青蛙“能食害稼者”,因此也曾禁止吃青蛙。南宋时禁食青蛙

《墨子》专类著作都有哪些

关于《墨经》的注释考订,有40余种。有张惠言的《墨子经说解》、毕沅的《墨子注》、梁启超的《墨经校释》、《墨子学案》、张纯一《墨子集解》、范耕研的《墨辩疏证》、李渔叔《墨辩新注》等。近代学者研究成绩卓著

国外历史著名园林公园景观

1.国内外都有哪些著名的园林景观设计师景观名人录(诸多观点谨为一家之言)国内:历史:计成《园冶》李渔《闲情偶记》当代:第一代陈从周上海豫园说园陈植造园冯纪忠空间旷奥上海方塔园陈俊瑜(中国工程院院士)余

古代在后宫掀起腥风血雨十大风流艳后

北宋词人陈师道在《踏莎行》中说:“重门深院帘帷静。又还日日唤愁生,到谁准拟风流病。”清代学者李渔在《巧团圆·全节》中也说:“体态风流,一见令人不自由。只恨多]u,不是容颜陋。”所谓体态风流者,放荡不羁

饺子的来历-饺子的来历和谁有关

饺子的来历-饺子的来历和谁有关  【冬至吃饺子的由来】冬至传统习俗追溯:张仲景“祛寒娇耳汤”的故事。12月22日是2014年冬至,在中国传统习俗中,冬至一定要吃饺子,防止耳朵冻,但是很多人都不明白,为

女娲娘娘的来历,上古神话中,女娲娘娘究竟什么来历

上古神话中,女娲娘娘究竟什么来历真正的上古神话中,女娲没有来历上古时期的人,没有那么强的逻辑观念,所以大多数神话都是荒诞、没头没尾的。哪怕相对严谨的希腊神话,也是混乱、没头没尾的-------没头没尾

火尖枪来历,封神榜的来历及作用

封神榜的来历及作用当年共工和颛顼争着做天帝,颛顼派出了大将祝融对其进行围剿,共工不敌,怒撞不周山,将天柱撞折后,导致了一场大洪水的发生。观诸神大战人员折损,人间遭殃,是故上仙都将之看在眼里,三教教主都

白骨精的来历,三打白骨精的来历

三打白骨精的来历在《西游记》中最经典的一个故事可以说就是“三打白骨精”了,这个白骨精不仅差点吃掉了唐僧,还让唐僧和孙悟空的关系破裂了,可以说这个白骨精是十分的懂得耍小心机,智商也比其他的妖怪要高很多。

山西王家大院的来历,有关 山海关王家大院的 历史来历

有关山海关王家大院的历史来历王家大院乃清咸丰年间兴建,主人曾是山西盐商。相传,一代佳人陈圆圆曾在山海关王家大院原址小住。王家大院号称万里长城第一家,王家兴起于咸丰年间,曾富甲一方,号称山海关:“南半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