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清朝都有哪些皇后
Posted 努尔哈赤
篇首语:讨厌自己明明不甘平凡,却又不好好努力。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上清朝都有哪些皇后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历史上清朝都有哪些皇后
纳嗽氏——太祖努乐哈赤皇后> > 纳喇氏是叶赫部族长杨吉的女儿。> > 是的第六个妻子。她出生于名门望族,父亲杨吉是叶赫某部落的首领,她们的婚姻是出于政治上的联姻。当时的女真族内部矛盾是非常激烈的,建州女真有个图伦城,城主叫尼堪外兰,这个人兵马不多却野心勃勃总想并吞周围的部族,称雄建州。明十二年(1S84)尼堪外兰投靠了明朝总兵李成粱并带领明军杀死了努尔哈赤的祖父和父亲,年轻的努尔哈赤悲痛欲绝,怒火燃身,他到了东都司同明廷边吏,为什么要杀一向忠于明朝的祖父和父亲。明朝边吏自觉理亏,最后让他袭任祖父之职,当了建州左尉都指挥使。努尔哈赤表面上接受了明朝的抚慰,但暗地里发誓要报杀祖,杀父之仇。他决定先举兵攻打尼堪外兰。他在势单力薄、处境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整点出父、祖留下的13副遗甲,率领不足百人的部众向尼堪外兰的图伦城进发。尼堪外兰外强中干,胆小如鼠,听说努尔哈赤打来了,他丢下部众,只身带着老婆和孩子出逃,图伦城不攻而下,努尔哈赤凯旋而归。直到万历十四年(1586)努尔哈赤几经追杀,最后将尼堪外兰砍死在边台之下,努尔哈赤报了杀祖,杀父之仇。> > 在努尔哈赤以13副遗甲起兵的两年内,他的势力日益强大,万历十五年(1587)他在烟筒山下建赫图阿拉城称王,到万历十六年(1588),除长白山各部外,建州女真基本上被努尔哈赤统一了。> > 海西女真居住在开原以东和松花江中游一带,叫扈伦回部,主要由叶赫,哈达,辉发和乌拉回部等组成,其中叶赫和哈达两部势力较强,他们也把努尔哈赤统一建州女真视为心腹大患。这时杨吉就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努尔哈赤,后来杨吉为明总兵李成粱所杀,子纳林布禄即为贝勒,又为李成粱击破。> > 万历十七年(1589),努尔哈赤和叶赫纳喇氏就要成婚了。在锣鼓喧天,喜乐纷扬的欢乐声中,纳林布禄率整齐威武的马队送来了美丽乖巧,年仅14岁的新娘叶赫纳刺氏。努尔哈赤率领着诸贝勒,大臣远远出迎,然后举行了盛大的结婚典礼。婚宴上双方推杯换盏,豪饮痛喝,情意相融。就在这种极为热烈、极为友好、极为融洽的气氛中,二人被送人了鸳鸯帐中。> > 努尔哈赤很喜欢自己的新娘,他们夫妻和睦,两年后她为努尔哈赤怀了一个孩子,可就在这个时侯,她不愿意看到的事情终于发生了。万历十九年(1591)叶赫部首领派了两个使者气势汹汹地找到努尔哈赤说:“乌拉、哈达、叶赫、辉发、建州。语言相通,势同一国,哪有五五分建的道理。现在的国土,你们建州的多,我们的少,你们应从额尔敏、札库木两地中任选一地给我们。”努尔哈赤严词相斥,狠狠的驳斥了叶赫的两个使者只好悻悻而归。> > 叶赫的首领遭到失败后,便通过诉之武力来达到自己制服建州、称雄女真的目的。就在他们准备攻打建州的同时,万历二十年(1592)纳喇氏为努尔哈赤生出了一个键壮的儿子。努尔哈赤非常喜欢他的第八个儿子,取名,官书上讲太极音同台极,蒙古人把王位继承人称为台极,并把台极前加上黄,红等名称。汉族人则把王位继承人称为皇太子,也同皇太极音相似。努尔哈赤把他起名为皇太极,可见他多么喜爱这个孩子。纳喇氏本来就为努尔哈赤所喜爱,生子后对她更是恩宠有加。> > 万历二十一年(1593)叶赫先纠合海西其他三部,对建州进行试探性进攻,结果以失败告终。叶赫并未吸取教训,同年九月,叶赫贝勒纳林布禄再次纠合海西女真的马拉、哈达,辉发三部,长白山朱舍里、讷殷二部和蒙古的科尔沁的锡伯、卦尔察兰部,共九部3万人马,分3路向建州进军,努尔哈赤闻讯当即进行军事部署,埋伏精兵,设置障碍。> > 翌日拂晓,努尔哈赤先率诸将祭拜天神,然后带着大队人马踏上征途。这时他的探马来报告,从投诚的叶赫人口中得知九部联军有3万多人,众将听后皆有惊吓之色,努尔哈赤环顾四周,十分镇定他们在努尔哈赤的指挥下抢占了古勒山,该山易守难攻,建州军居高临下,地形对他们十分有利。再说九部联军却全力进攻努尔哈赤的赫济格城,此城早巳严密布阵,联军攻了两天也没能攻下,见努哈赤占领了古勒山,便转锋来攻。努尔哈赤身先士卒,率军从高往低冲锋,他竟一连砍倒叶赫部9名士卒。叶赫部被他威慑住,他们的将领布斋见状气急败坏地冲上来,不料战马竟被木墩撞倒,他从马背上摔了下来。努尔哈赤的士兵赶上前去一刀结果了他的性命。叶赫部群龙无首,仓皇而逃。努尔哈赤率兵乘胜追击直至哈达境内。这一仗俘获了乌拉首领布占泰和大批士兵,还斩敌4000干余人,缴获3000匹马,近干副铠甲。> > 纳喇氏立场鲜明地支持努尔哈赤,这个时候她的儿子也慢慢地长大了,努尔哈赤家中有专门教育子女的教师,皇太极受到了一定的文化教育,他天资聪慧,凡是接触过的事物过目不忘。万历二十七年(1599)皇太极已经7岁,由于连年烽烟不息,父兄经常出征做战,这时努尔哈赤就把大部分家政交给了他,由他来主持家务。处理家政对皇太极来说是副不轻的担子,是极好的锻炼机会。纳喇氏对儿子皆心尽力地辅佐,母子关系非常融洽,皇太极特别喜欢自己的妈妈。> > 万历二十七年(1599)九月,哈达首领孟噶布禄自知不是对手,便把自己的3个儿子送去做人质,请求努尔哈赤派兵相助。这无疑给努尔哈赤一个出兵的良机。他派弗英东,噶盖率2000兵马前去救援。叶赫得知顿时慌了手脚,经过一番筹划,叶赫决定设法诱使哈达反戈一击以便摆脱困境。他派人给盂噶布禄送去一封信,极尽威胁利诱之能事,说如果哈达能捕捉建州派来的两员大将,叶赫将与哈达重修前好。孟噶布禄还真上了叶赫的圈套。努尔哈赤闻知此事气炸了肺,他当即命令弟弟舒尔哈齐做先锋率兵1000人去征讨哈达,舒尔哈齐赶到哈达城下,见敌军气势正旺,便围而不打,努尔哈赤赶到后,便冒着矢石带头猛攻。经过七天七夜的激战,他攻破了哈达城,生擒了孟噶布禄。万历二十九年(1601),建州趁哈达发生大饥荒,将其灭亡。> > 纳嗽氏万历兰十二年(1604)秋天不幸生病,她12岁的儿子皇太极整日侍候母亲,努尔哈赤也十分忧虑,重病中的纳喇氏非常思念自己的母亲,努尔哈赤为了满足自己心爱妻子的心愿,马上派遣特使去叶赫都接岳母,由于建州和叶赫连年征战,叶赫的贝勒纳林布禄当然不许接自己的母亲。由此29岁的纳喇氏病情更重,于九月病死。> > 纳喇氏的死,使皇太极遭到了丧母的痛苦。自立图强,努尔哈赤失去了心爱的妻子,也是非常的悲哀。他下令厚葬,在一个月之内不准饮酒和吃肉,可见其对纳喇氏感情之深。纳嗽氏在康熙等朝代多次加谥“孝慈照宪敬顺仁徽懿德应显承天辅圣高皇后”。> > 阿巴亥——太祖努尔哈赤皇后> > 阿巴亥是乌拉部首领布占泰弟弟满泰之女。> > 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努尔哈赤打败叶赫、哈达、乌拉等九部联军以后,一方面加强军事进攻,乘胜挥军东进,逐渐消灭较弱小的几个部族:拉拢乌拉部首领布占泰,目的在于拆散海西四部的联合,以便各个击破,他用结盟联姻的手段将自己的侄女(舒儿哈赤之女)嫁给布占泰;又娶布占泰的女儿给舒儿哈赤为妻,他自己则娶了布占泰的侄女(满泰之女)为妻。> >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43岁的努尔哈赤娶了12岁的乌拉纳喇氏阿巴亥为福晋(满语,意即夫人)。阿巴亥是努尔哈赤的第四位福晋。她面貌俊秀,体态丰满,极能体贴丈夫。深得努尔哈赤的欢心,受宠专房。其余3位福晋都被冷落了。她入宫后的第三年,大福晋叶赫纳刺氏。赫纳刺氏病死后,不久她被立为大福晋,亦称大妃。她为努尔哈赤生了3个儿子:阿济格、和多铎。> > 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努尔哈赤以“七大恨”誓师告天,斥责明朝杀其父祖,以及明助叶赫,使其巳聘之女转嫁蒙古等等。“七大恨”是努尔哈赤兴师伐明的一项政治宣言。接着他率军攻克抚顺,清水等地,明辽东防务受到很大威胁。于是明朝廷命杨镐为蓟辽总督,驻守沈阳,集中20万兵力,分四路出边关,扑向努尔哈赤。由于杨镐计划不周,他的进军计划早已被努尔哈赤侦知。努尔哈赤在兴京(赫图阿拉)附近的萨尔浒埋伏下重兵,以暗对明,将拉杨镐军打得大败,四路兵马三路覆灭,一路逃回。这次战败,使明朝廷大为震惊,而对努尔哈赤却是转折性的胜利。> > 萨尔浒大捷后,努尔哈赤在这里修筑了萨尔浒山城,将大妃及亲眷接到这里。他又率领军队攻取辽阳、沈阳去了。> > 明天启元年(1621),努尔哈赤遂将都城定在这里。大妃也同诸福晋一起,在众贝勒的迎接下来到辽阳。不久,后金又在辽阳旧城以东8里的太子河畔兴建辽阳京城的宫殿、城池、坛庙、衙署,是为东京。它已经是粗具规模,比较正规的宫殿了。> > 4年后,努尔哈赤认为沈阳是“形胜之地”,决定迁都沈阳。努尔哈赤迁都后,沈阳被称为盛京。天命十年(1625)开始改建沈阳城,兴修沈阳宫殿。大政殿和十王亭是沈阳宫殿的主体建筑,也是当时努尔哈赤进行统治的权力中心。大殿坐北朝南,宏伟壮丽,金碧辉煌。整个结构既具有汉族传统的建筑形式,又具有少数民族的建筑特点和喇嘛教色彩。大殿与十王亭合成一组完整的建筑群。这里是汗与八和硕贝勒等议政的地方。另有崇政殿(笃恭殿),凤凰楼、德宁宫等,是进行政治活动和后妃居住的地方。> > 阿巴亥跟从努尔哈赤的20多年,正是努尔哈赤势力发展兴盛的关键时期。她跟随努尔哈赤从费阿拉到赫图阿拉,又到界凡,她看着努尔哈赤灭辉发,并乌拉,创八旗,征服东海女真,降服萨哈连部;她看着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创立“后金”政权,称大汗。> > 她跟随努尔哈赤从费阿拉到沈阳城,宫殿一天天宏伟豪华,地盘一天天扩大,后金政权一天天强盛起来。努尔哈赤为强化和扩大汗权,不惜囚弟杀子,骨肉相残,他的弟弟舒尔哈赤和长子褚英就死在他的手上。长子褚英被囚死后,围绕后金“建储”问题的明争暗斗更为激烈了。当时虽有四大贝勒,各掌重兵,但斗争主要在大贝勒代善和四贝勒皇太极之间展开。在削平诸部、夺取辽沈一系列战争中,他们跟随父汗东征西讨,立下赫赫战功。两人相比,以序齿论,褚英死后,代善居长,皇太极为弟;以武力论,代善独拥二旗,为皇太极所不及。且代善待人宽厚,深得众人之心,皇太极则威严色厉,为人畏惮。努尔哈赤高兴时曾对嫔妃们说过:“俟我百年之后,我的诸幼子和犬福晋就要交给大阿哥(即大贝勒代善)收养。”这就暗示出他日后要将大位传给代善。所有这一切,皇太极看在眼里,妒在心上,他不甘心汗位被别人占去,他要千方百计与代善争个高低。> > 争夺汗位的另一个潜在威胁,就是大妃阿巴亥的儿子们。阿巴亥是努尔哈赤晚年最宠爱的大妃,阿巴亥的3个儿子,努尔哈赤自然特别喜爱了。尤其是多尔衮和多铎,长得最像他们的父亲,当时多尔衮虽然只有十几岁,多次跟随父汗出征,表现出非凡的勇敢和才智。努尔哈赤更视之为将门虎子。在皇太极看来无疑是他争夺汗位的一个潜在的威胁,他要千方百计地打击他们。> > 天命五年(1620)三月的一天。小福晋德因泽向努尔哈赤告发大福晋不守宫规,并和大贝勒有暖昧之情。努尔哈赤立即派人调查。结果竟是告发属实,便借口阿巴亥窃藏皇帛,取消其大福晋资格。此后,小福晋德因泽因有功,取代了阿巴亥在餐桌上的位置。> > 德因泽的告讦是皇太极精心策划的阴谋,利用代善与大妃的隐私,施之计,大妃被废,多尔衮失去努尔哈赤的信任,为他以后夺取汗位迈出重要的一步。努尔哈赤一年后,阿巴亥又被复立为大妃。努尔哈赤还将多尔衮、多铎封为贝勒,分别领有正白、镶白二旗。> > 努尔哈赤天命十一年(1626)正月,在宁远城下被打得惨败,自己被火炮击成重伤,众将士哭号着用红布将他包裹着抬下阵来。此后他心情十分沮丧,自起兵以来,44年的戎马生涯,铁骑横扫了几乎整个东北,竟败在乳臭未干的袁崇焕的手中,败在一座孤零零的宁远城下。半年以来他终日陷入焦躁、痛苦之中。因而肝郁不舒,积愤成疾。他刨伤未愈,疽突发,于七月二十三日到清河汤泉沐养,但直到八月,治疗毫无起色,病势危重,堡乘船顺太子河而下,准备返回沈阳。途中,他自己感觉不行了,便派人召大妃来迎。大妃在距离沈阳四十里的鸡堡迎见努尔哈赤,68岁的努尔哈赤八月十一日去逝。> > 努尔哈赤死后,阿巴亥悲痛欲绝。她与群臣一起抬着努尔哈赤的灵柩返回沈阳宫中。努尔哈赤尸骨未寒,争夺汗位继嗣的斗争却已达到白热化程度。> > 这时,除了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四大贝勒外,还有阿济格、多尔衮、多铎、济尔哈朗。自那桩风流案之后,代善无力争夺嗣位了,倒是多尔衮三兄弟成了劲敌。多尔衮这时15岁,多铎13岁,三兄弟各领一旗,又有其37岁正当盛年的生母阿巴亥控制于上,阿巴亥是个极精明,有心计的人,多尔衮继承汗位可能性极大。权欲熏心的皇太极便用种种手段串通四大贝勒,在临终遗命上大做文章。> > 在努尔哈赤驾崩的第二天,皇太极与代善、莽古尔泰三人来到后宫,由莽古尔泰向阿巴亥宜布了努尔哈赤的遗命,说阿巴亥心怀妒忌,留之恐后为国乱。阿巴亥知道这是个阴谋,拒不从命。气愤地反驳道:“老皇崩逝之时,我就在跟前,老皇根本没有说要我殉葬的话。”皇太极绵里藏针,语调平缓地说:“老皇早就预先留下遗言,他要你陪伴他于地下。”> > 阿巴亥看透了皇太极的心思,为了揭穿他的阴谋,怒斥道:“你们为了夺取汗位,假传汗谕,老皇尸骨未寒,就来要我的命,你们还有点良心吗?”她哭喊着:“我不要死!我不要死!”> > “父皇的遗命,只怕由不得你了。”“父皇是舍不得你,才要你相随于地下。你跟着去,也遂了父皇的心愿。他生前对你那么好,他死后你怎么能不服从他的命令呢!”莽古尔泰从男一面配合,来了个软硬夹攻。> > 阿巴亥睁着一双泪眼望着代善。希望代善替她说话,把她从死神手中夺回来。但懦弱的代善赶忙低下头,她绝望了,知道死已不可避免了,她停止了哭泣,想了想,决心以死换取儿子们的平安,于是动情却又威慑地说:> > “我从12岁嫁汗王,26年来汗王对我爱护备至,我与他同桌共饮,,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汗王去了,我应当相随。我死不难,只是我的两个孩子多尔衮、多铎年纪还小,我放心不下,拜托四大贝勒,念是汗王骨肉,多加照看,我在九泉之下,也会感谢你们的!”“你能尽节,我们对天发誓,一定保护好你的儿子,你放心去吧。”代善总算说了句安慰的话。> > 阿巴亥坚持要3个人一起发誓,保护她的儿子。在3位贝勒对天鸣誓今后,沐浴盛装,佩戴上努尔哈赤赏赐的珠玉,37岁的阿巴亥于八月十二日辰时自缢而死。皇太极称她不忘皇恩,殉葬死节,将她同先皇同柩装殓,莽于沈阳东石咀头山的福陵。> > 初年,多尔衮摄政。于顺治七年(1650)追谥其生母阿巴亥为“孝烈恭敏献哲仁和赞天俪圣武皇后”。顾治八年,多尔衮获罪,遂罢谥,连她的牌位也被“赶”出了太庙。> > 哲哲——太宗皇太极皇后> > 哲哲姓博尔济吉特氏,是科尔沁蒙古贝勒莽古思之女,是皇太极的结发妻子。这门婚事,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定的,本来,科尔沁蒙古和努尔哈赤的关系并不好。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的时候,科尔沁部首领明安曾和叶赫,辉发等九部组成联宫,向努欠哈密瓜赤发动大规模进攻。结果被努尔哈赤战败,明安的马陷在泥淖中,衣服,马鞍都丢失了,最后只穿条短裤,骑着无鞍马跑了。第二年,明安主动和努尔哈赤建立了友好关系。关系越来越好。努尔哈赤把自已的女儿嫁给科尔沁蒙古王公当福晋,科尔沁蒙古王公又把自己的女儿送给皇太极做后妃。> > 哲哲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四月,出嫁那天,努尔哈赤命皇太极亲自出迎。皇太极一直迎到辉发扈尔奇山城,大宴亲朋,举行了婚礼。哲哲美丽动人,待人和善,婚后与皇太板生活得十分甜蜜,可谓鸾凤合鸣。皇太极常年东征西战,很少在家,哲哲虽感寂寞,却能体谅,给皇太极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安慰。> > 努尔哈赤天命十一年(1626)八月去逝。经过激烈的争夺,皇太极于当年九月继承了汗位。哲哲被封为中宫大福晋,此后,哲哲的母亲科尔沁大妃便常来盛京城看望女儿。每次这位岳母来,皇太极都要亲自迎送,并赏赐给许多金银珠宝、绫罗绸缎。> > 皇太极于后金天聪十年(1636)四月十一日,举行隆重的登基典礼,改称皇帝,国号由后金改为清。> > 皇太极基之后,皇太极有后妃15人。首当其封的是结发妻子哲哲,她被封为清宁宫皇后:她的大侄女海兰珠被封为宸妃,居于关雎宫:小侄女布木布泰是海兰珠的妹妹,现在封为庄妃,居于永福宫;其他两宫来自蒙古阿霸垓部,一个为麟趾宫贵妃,一个为衍庆宫淑妃。> > 哲哲做了皇后的第二年(1637),皇后母亲大妃又来到盛京城,皇太极设大宴欢迎。宴会后,皇太极封大妃为和硕福妃,并追封已经去世的岳父莽古思为和硕福亲王,派人在他墓前立碑。> > 哲哲皇后恪守妇道,从不妒忌,也不过分注意皇太极和其他嫔妃的关系,生活得平平安安。遗憾是她未能为皇太极生个儿子,因此,她把两个侄女进奉给皇太极为妃(庄妃和宸妃),皇太极对她们十分宠幸,对皇后不免有些冷落。她却并不计较,始终默默地侍侯着皇太极,并且关心和照顾着诸宫妃嫔。> > 皇太极崇德八年(1643)八月,突然发病而死去。哲哲身不由己地卷入了一场新的争夺皇位的斗争。她虽无能,在关键时刻却有着的作用。她的侄女庄妃自然很明白。为了让自己的儿子继承皇位,庄妃利用哲哲皇后来对付一些可能的反对势力。她曾和庄妃一起说服皇长子豪格放弃争夺,争取大贝勒代善支持福临。最终使福临继承了帝位,是为清世祖。而她自己和庄妃都成了皇太后。> > 此后,哲哲和顺治帝一起进驻北京,在宏伟高大的紫禁城中,享了几年清福。哲哲在顺治六年(1649)四月去逝。> > 博尔济吉特氏——世祖福临皇后> > 博尔济吉特氏是科尔沁蒙古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的女儿,顺治八年(1651)正月,14岁的福临开始亲政,册立她为皇后。> > 多尔衮为“摄政王”时为了控制福临,他按满族旧例为福临订婚。那时,多尔衮独揽军政大权,他的王府宏伟壮丽,比皇宫还有气魄。以致当时人们只知道有摄政王,不知道有顺治帝。自尊心颇强,天分又高的顺冶帝随着年龄的增长,日益感到难以忍受。当初顺治帝年幼,母亲布木布泰太后为了笼络和控制多尔衮,巩固自己和儿子的地位,便按照满族习俗下嫁给多尔衮。他们二人感情不和自然又进一步激起了顺治帝对多尔衮的不满。多尔衮顺治七年(1650),突然咯血而死。顺治帝以多尔衮生前准备篡夺帝位为理由立即颁布诏书,削去多尔衮的尊号,抄没了他的家产。> > 他把对多尔衮的怨恨迁怒于皇后,对皇后非常冷淡。尽管皇后非常聪明、美丽,并百般讨好皇帝。但怎么也打动不了年轻皇帝的心。顺治帝好简朴,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则注重打扮、讲究排场,生活比较奢侈,这更为顺治帝所看不惯。不久,顺治帝便有意疏远皇后,干脆不和她见面,一隔就是近两年的时间。皇后是布木布泰太后的亲侄女,她便向姑姑哭诉冤屈,太后也劝说皇帝,可顺治帝始终不改变态度。> > 顺治十年(16s3)八月,突然命大学士冯铨等人,整理各朝皇后被废的故事送他阅读。冯铨等人从中得知皇后要被废掉的消息。大臣纷纷上疏,劝告顺治帝不要这样做。顾治帝拒绝了他们的请求。顺治帝又上奏皇太后,把皇后博尔济吉特氏降为静妃,从中宫改居侧宫,并要礼部进行讨论。礼部员外郎孙允樾及御史宗教一等14人各上疏力争,建议顺治帝改变决定。大臣们再次讨论后也只得遵从顺治帝的意愿。皇太后对废掉自己的侄女,很不情愿,可考虑到顺治帝的心情,还是顺从了儿子的意愿。于是,皇后博尔济吉特氏被废。> > 博尔济吉特氏被废5年后,顺洽帝醒悟到自己废后是不对的,便下令将皇后位号及册宝等悉如其旧。可她巳不是正式的皇后了。> > 可怜的博尔济古特氏,从和顺冶帝结婚起,就没有得到皇帝的一点点尊重和欢爱,却承受了羞辱和折磨,在深宫中默默煎熬,直至离开人间而告终。> > 博尔济吉特氏——世祖福临皇后> > 顺治十一年(1654)六月,博尔济吉特氏是科尔沁蒙古贝勒绰尔济之女,由科尔沁的皇太后、顺治帝的母亲布木布泰作主,选进宫中,初为妃,一个月后册为后。> > 顺治帝对这位皇后也没有什么好感,冷冷地对待她,无缘无故地责备她。顺治十五年(1658),皇太后有病,顺治帝毫无根据地责备皇后不懂礼节,命令停止她应当享受的某些礼仪性待遇,并让诸王,大臣讨论执行。由于皇太后理直气壮的干预,皇后的这些待遇才得到恢复,但顺治帝一直冷淡这位皇后。> > 博尔济吉特氏和太皇太后与的关系一直非常融洽。康熙帝奉太皇太后谒孝陵,幸盛京,谒福陵、昭陵,出古北口避暑,幸五台山,皆奉太后侍行。康熙二十二年(1683),康熙奉太皇太后出塞,由于太后未同行,康熙中途射得一只鹿,他命人将鹿尾用盐腌好,亲自送给太后,极尽孝道。康熙二十六年(1687),太皇太后病重,太后朝夕侍奉在身边。太皇太后去世后,下葬时太后仆地大哭,痛不欲归。康熙帝令诸王大臣奏请太后节哀回宫,再三劝请,她才忍痛回宫。康熙二十八年(1689),建宁寿新宫,奉太后居住。> > 康熙三十六年(1697)二月,康熙帝亲征噶尔丹,驻扎在他喇布拉克,太后在康熙帝生曰时,遣使给皇帝祝寿赐金银茶壶,康熙帝对细心而又体贴的皇太后十分感激。平定了噶尔丹后,群臣请康熙帝加太后徽号寿康显宁,太后因为康熙帝不受尊号,也坚决不受。康熙帝对皇太后的善解人意,更为钦佩,康熙三十九年(1700)十月,“太后60大寿,康熙帝制《万寿无疆赋》,并送了礼品,又令膳房数米万粒,号”万国玉粒饭,及肴馔、果品等献上。到太后70大寿时也是如此,很有作为的康熙皇帝在孝道方面,可谓是历代君王的典范。> > 康熙帝64岁时,太后病重。皇帝不顾自己身体欠佳,亲自到宫中看望太后,并跪在床下,双手捧着太后的手亲切地说:“母后,儿臣在此。”太后慢慢睁开眼睛,因畏明,用手遮住光线,一边握着康熙帝的手,一边仔细地端详着他,感动得泪水不禁流出,可惜已不能说话了。康熙帝带病朝夕侍奉皇太后传为佳话。77岁的博尔济古特氏去世。葬孝陵之东,日孝东陵。> > 雍正,乾隆累加谥,曰“孝惠仁宪端懿慈淑恭安纯德顺天翼圣章皇后”。> > 赫舍里氏——圣祖玄烨皇后> > 赫舍里氏,出身于功臣之家。她是辅政大臣、索尼的孙女,领侍卫内大臣噶布喇的女儿。康熙四年(1665)七月,她被册立为皇后。婚事是康熙的祖母布木布泰太皇太后定的。清圣祖玄烨亦称康熙帝,他是清朝在位最长。他一生有过3位皇后: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和孝懿仁皇后佟佳氏。康熙8岁即皇帝位,由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鳘拜四大臣辅政。赫舍里氏成为皇后,她一家成为皇亲,地位显赫。至此,更激起鳘拜篡权之野心。太皇太后同康熙一起,巧用计谋,终于击败了鳘拜。年少的赫舍垦氏,经历了这场惊心动魄的斗争,坚定地站在了康熙一边。康熙十三年(1674)五月初三,皇后生下皇二子胤。在生胤的当天就死去了,谥号“仁孝皇后”。后来改谥号为孝诚仁皇后。葬孝东陵之东即景陵。> > 乌拉那拉氏——世宗胤皇后> > 世宗胤雍正为皇子时娶了乌拉那拉氏,步军统领费扬古的女儿。后来被康熙帝册封为雍亲王嫡福晋。她在雍正的藩邸生活了30年,亲历了康熙年间宫廷斗争的多事之秋。胤即位,是为雍正皇帝。乌拉那拉氏的地位也随之提高,雍正元年(1723),她被册封为皇后。> > 雍正帝没有声色犬马之好,继位后放掉了宫内所养全部珍禽异兽。他喜欢园林,常年办事在圆明园。闲暇时,喜欢流连于园中山水之间。只喜欢喝点酒,也有节制。乌拉那拉氏深知雍正帝公务繁忙,所以对他生活上的一些爱好无不满足。在掌管六宫时,和嫔妃,宫娥之间关系也很好。乌拉那拉氏为她曾为雍正生下长子弘晖,长到8岁,不幸夭折。乌拉拉那氏于雍正九年(1731)九月因病去逝。他亲上谥号日孝敬皇后。> > 钮祜禄氏——世宗胤皇后> > 钮祜禄氏是四品典仪官凌柱的女儿,生于康熙三十一年(1692),13岁入胤贝勒府,号格格。康熙五十二年(1711)八月,生弘历,是为雍正皇帝的第五个儿子。因齐妃李氏所生第二子弘盼早殇,未于排行,所以弘历排行为第四,称呈四子。> > 弘历自幼聪颖过人,深得祖父康熙帝的父亲的喜爱,他的生母钮祜禄氏备受恩宠。雍正继承皇位后,钮祜禄氏被封为熹妃。雍正帝临终,留下遗命,封为皇后。乾隆即位后,尊为皇太后,居于慈宁宫。> > 钮祜禄氏在乾隆朝生活了40余年。乾隆帝非常孝敬自己的生母,在母亲面前兢兢守家法,对母亲的话更是惟命是从。一次,偶然说起顺天府东有一废寺,应当重修,乾隆立即派人修整。一生中经常巡游各地。他出巡时常常带母亲一起去。曾随乾隆3次南巡,3次东巡,3次到五台山。这和封建王朝那些常年禁在深宫里的后妃是极大不同的。钮祜禄氏生辰万寿之日,乾隆帝总不忘母亲养育之恩。从乾隆帝十六年,太后60大寿,此后70大寿,80大寿,庆典一次比一次隆重。乾隆帝知道母亲喜欢江南风光,还特地在万寿寺帝仿造了几里路长的“苏州街”,张灯结彩,几十步搭一个戏台,南腔北调,轮番演出。每次寿典所进寿礼,更是无计其数。先进以皇上亲制的诗文、书画,再进如意,佛像,冠服,簪饰,金玉,犀象,玛瑙,水晶,玻璃,珐琅,彝鼎,瓷器,绮绣,书画,币帛,花果,各种外国珍品,还以彩绢做高山,锡箔做海湖,寿桃一个竟有房子那么大。乾隆帝以天下养之。时值国家全盛,钮祜禄氏真是享尽了人间之福。> > 时年86岁的钮祜禄氏乾隆四十二年(1777)正月去世。葬于泰陵东北,称泰东陵。后来,上谥号曰:“孝圣宪皇后。”> > 乌喇那拉氏——高宗弘历皇后> > 乌喇那拉氏是乾隆皇帝的第二个皇后,其父是佐领那尔布,原为侧室福晋,乾隆二年(1737),封为娴妃,十年(1745)进为贵妃。富察氏皇后死后,她进为皇贵妃,掌管六宫。十五年(1750)册立为皇后。> > 乾隆帝每次南巡,前一年就要派官员人等勘察道路、修桥铺、修葺行宫,从北京到杭州,途中兴建行宫竟有30处之多。没有行宫的地方,各搭黄布城和蒙古帐房。所经道路,都不要洒水清尘,所经石桥、石道,则用黄土铺垫。水路码头,还要统统铺上棕毯。还有大批宫娥彩女、太监官兵随行。各处修建的行宫,陈列着官员们“借”来的书籍、字画、端砚、挂屏等,陈设着每件费工千,百的象牙雕、紫檀花梨屏座等家具。所经30里以内,地方官员一律朝服接驾,耆民老妇、绅衿生监排列跪伏,80岁以上的老瓮、老妇则穿黄布或黄绢外褂,手执高香跪候。除此外,乾隆帝每到一地,还要对妃嫔、臣僚赐宴行赏。这确实是劳民伤财。> > 乾隆三十年(1765),乌喇那拉皇后随同乾隆帝南巡到杭州。杭州地方官为迎御驾沿途用彩绸、彩布搭建彩棚、景点、设立香案等,并屏下昆腔、京腔、秦腔、梆子腔、二黄腔等戏班子,御驾光临时,纷秦杂鸣。这份热闹再加上杭州的美景,竟使乾隆帝不愿回京城。乌喇那的氏便劝乾隆帝不要迷恋江南美景,早日返京,却遭到乾隆帝当众唾骂。她受不了这样的辱骂,盛怒之下,就把自己美丽的头发全部剪光,以此表示对皇帝的不满。乾隆帝认为剪掉头发违背了祖宗传下来的风俗,大发雷霆,下令提前把乌喇那拉氏遣迂回京。乌喇那拉氏为乾隆生育永琪、永景二子。乌喇那拉氏回京后,心情郁闷,到乾隆三十一年(1766)七月,病死。> > 乌喇那拉氏死后,满族御史上疏清以皇后礼葬,乾隆帝不同意,诏曰:“无发之人,岂可母仪天下哉。”命按皇贵妃仪礼治丧。没有谥号。> > 喜塔腊氏——仁初学者琰皇后> > 喜塔腊氏是皇帝的第一位皇后。其父是副都统、内务府部总管和尔经额。乾隆三十九年(1774),嘉庆还是皇子的时候,喜塔腊氏被册封为嫡福晋。乾隆四十七年(1782)八月,喜塔腊氏在宫中的撷芳殿生下了嘉庆的第二个儿子文宁——后来的皇帝。公元1796年嘉庆受禅登基后,喜塔腊氏随即被册封为中宫皇后。喜塔腊氏的身体一直虚弱多病,当皇后还不到一年,喜塔腊氏一病不起。嘉庆二年(1797),二月初七,她在宫中病逝。喜塔腊氏去世后,乾隆帝让嘉庆帝素服7日以示哀悼。嘉庆帝尊奉皇父的旨意,认为喜塔腊氏被立为皇后的时间并不长,丧礼都可以免掉。喜塔腊氏去后被谥为孝淑皇后,安葬在京西易县的太平峪。后被称作“孝淑端和仁庄慈懿敦裕昭萧光天佑圣睿皇后”。> > 钮祜禄氏出身名门,她父亲恭阿拉在乾隆朝曾出任过礼部尚书。在嘉庆登基称帝之前,钮祜禄氏为嘉庆帝的侧室福晋。嘉庆称帝后,钮祜禄氏被封为贵妃,中宫喜塔腊氏自喜塔腊氏病逝后,太上皇乾隆诏令钮祜禄氏继位中宫,她进而被封为皇贵妃。嘉庆六年(1781),钮祜禄氏正式册封为皇后,系嘉庆帝的第二位皇后。钮祜禄氏生育皇三子绵恺、皇四子绵忻。绵恺在嘉庆年间被封为享郡王,在道光年间又成为亲王。棉忻在嘉庆年间已被封为瑞亲王。钮祜禄氏还有一个女儿,未成年就夭折了。> > 钮祜禄氏成为皇后的最初几年,给人的印象比较平和,但渐渐地在后宫中也弄起权术来。嘉庆后期,随着皇帝年迈多病,皇位继承人的矛盾也变得日益突出。出于对自己以后利益的考虑,钮祜禄氏对这个问题自然十分关切。> > 清王朝自雍正皇帝以后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划:何人继承皇位是由在位皇帝及早写在御书上,盛在铁匣子里,放在宫中正大光明殿匾额皇面。只有在皇帝去世时大臣们才能打开匣子,按御书上的人选拥戴新的皇帝。嘉庆皇帝嘉庆二十五年(1820)夏,带着文宁等人来到了承德避暑山庄。身体好端端的嘉庆帝七月二十五日,当天病逝。在嘉庆帝临终之前,内大臣赛冲阿、禧恩等人聚在一起打开了盛有皇帝御书的铁匣子。只见上面写着让皇次子文宁继承皇位。这样看来,文宁继位乃是嘉庆遗命、无可厚非的。嘉庆皇帝刚刚晏驾,远在北京的钮祜禄氏就派人快马加鞭传来了她的旨意:让文宁继承皇位。文宁平安地登上了皇位,便是道光皇帝。道光皇帝尊奉钮祜禄氏为皇太后,安排她住在寿康宫。> > 道光十九年(1839)腊月,京城里一连几天风雪交加,寒气袭人,皇后患了感冒,便未到钮祜禄氏那里去请安。谁知皇钮祜禄氏太后不仅不怨她,反以花甲之年不畏风寒,探望皇帝病情,嘘寒问暖,煞是热情。皇后见到这番情景,想起自己以往对钮祜禄氏太后的不恭,心中不免有些愧疚。转年正月,皇后病愈,连忙去向太后请安。太后很是高兴,两人在一起说说笑笑,气氛极为亲切。婆媳情、姑侄情油然而生。她们的种种不愉快在谈笑声中化为乌有。过了一天,钮祜禄氏太后特地派人给皇后送来一瓶名酒,皇后很感激太后的情意,当着来人的面便饮了一杯,并连夸酒的味道不错。不想就在当天夜里,皇后突然去世了。> > 74岁的钮祜禄氏道光二十九年(1849)十二月,在寿康宫去世。谥号“孝和恭慈康豫安成钦顺仁正应天熙圣睿皇后”。> > 钮祜禄氏——宣宗文宁皇后> > 钮祜禄氏生于嘉庆十二年,公元1807年。她比道光皇帝小25岁。> > 其父颐龄在苏州做官,她随父亲生活在苏州。她独特的气质。道明新制,斫了木片若干方,随字可以拼凑。人人羡慕她聪明、灵敏。道光皇帝亲选秀女,颐便把女儿送入宫中。不到一年从全嫔晋封为全妃,又获得了全贵妃的封号。钮祜禄氏道光十一年(1831)六月,生了皇四子奕泞,还生育两个女儿。一个早年夭折,另一个即寿安固伦公主。嫁给奈曼部札萨胡郡王德穆楚克扎布。皇帝。妖妻爱子,道光皇帝对钮祜禄氏宠爱更加。皇后佟佳氏于道光十三年(1833)去世后,道光皇帝将钮祜禄氏晋升为皇贵妃,统摄六宫。第二年,又立钮祜禄氏为皇后,追封皇后父颐龄为一等承恩侯,由其孙瑚图哩袭爵。岂知好景不长,年仅33岁的钮祜禄氏仅做了6年皇后,便于道光二十五年正月去世。年近花甲的道光时常哀戚。特谥为“孝全”皇后,嗣后不再立中宫,也有意立皇后之子奕泞为皇太子。> > 嘉庆元年(1796),15岁的文宁道光与满州镶黄旗钮祜禄氏结为伉俪,是为原配嫡福晋,钮祜禄氏没活到文宁做皇后,就与世长辞了。嘉庆帝又册封三等承恩公舒明阿之女佟氏为文宁的继嫡福晋。文宁登上帝位,继嫡福晋佟佳氏就被立为皇后。> > 佟佳氏晋为皇后。道光帝很想锐意图治,整饬朝政。他从矫正人心风俗入手,倡行节俭。佟佳氏,以身作则。在饮食上,一般情况下皇帝照例每餐至少有20多样菜肴,道光这觉得过于靡费,常年每天多者准令做4样菜,有时竟只要一碗豆腐烧猪肝,闹得管御膳房的太监们叫苦不迭。一碗豆腐烧猪肝,实在是无法虚报冒领。道光帝如此节省,满朝官员将信将疑。佟佳氏过生日,道光帝破例设宴赏赐内延诸臣,有缘赴宴的大臣们都以为皇后生日,宴席不会寒酸,定可一饱口。谁知皇帝早已谕示备宴官员,皇后千秋宴,只准宰堵两只,用打卤面招待群臣,搞得赴宴文武啼笑皆非。而佟佳氏却已心满意足。文武百官始信皇帝节俭不虚。皇后佟佳氏掌管六宫,是勤俭持家。> > 佟佳氏与道光皇帝共同生活了20多年。她给道光皇帝生过一个女儿,但幼年时就夭折了。佟佳氏在道光十三年(1833)四月去世。道光皇帝给她加谥号“孝慎皇后”,葬在龙泉峪慕陵。咸丰、两代的加谥,号全称为“孝慎敏萧哲顺和懿庄惠敦恪天诏圣成皇后。”> > 钮祜禄氏是满州镶黄旗人,是广西历洒道员穆杨阿的女儿,生于道光十七年(1837)。在文宗奕泞当皇帝之前,她就在奕泞宫中侍奉皇储。那时她只是侧室。> > 道光二十九年,萨克达氏病逝。变泞道光三十年即位,是文宗,称咸丰皇帝,晋封钮祜禄氏为孝慈皇贵妃。咸丰二年(1852)钮祜禄氏被立为皇后。> > 道光皇帝是最节俭,钮祜禄氏是最勤俭最有道德。她过生日,朝内外的大臣官员们为了巴对皇帝和皇后,便纷纷前来献送厚礼,钮祜禄氏一概拒绝。她在对待人们送礼一事上,曾这样告诫当时尚为兰贵人的叶赫那拉氏说:“我们这些若多接受一份礼物,老百姓们就会多一份饥寒。所以,我们应该戒除这些陋飞!”钮祜禄氏平时穿得都是布衣服,帷帐、罩幕与雨披等也一律不用绣品,尤其不愿用进品洋纺织物。宫中穿用的花盆底的绣鞋,鞋面上的花,她都督令宫女们绣上去,每年必定要亲手绣一双花鞋面,以此对宫中女子表率,倡导人人都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她平时的一举一动,严格遵守各种封建礼法,绝没有疏漏越轨之举。夏天天气再热,她也不露出身体来,洗澡时也从不用宫女、太监们伺候,不换上礼服就不去见皇帝,坐着时腰板挺直,走动时都是慢步徐行,从不快步疾走。对待下人,她也比较和善,从不疾言厉色。她的所作所为,简单成了咸丰皇帝眼中的女圣人。> > 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宫攻占大沽,兵直天津,直逼通州,欲进犯北京。咸丰皇帝带着皇后钮祜禄氏、懿贵妃叶赫那拉氏和皇子载淳一行,仓皇逃到热河行宫(今河北承德避山庄)。风流皇帝奕泞在北京时,沉溺于声色之中,由于纵欲过度,致使体弱多病,钮祜禄氏本性懦弱,根本无力劝止。御医诊治后说长饮鹿血,可补肾亏阳虚之症。于是设立鹿苑养了100多只鹿,天天取鹿血以供其饮用。此次仓皇逃到热河,鹿自然没有带走。> > 到了热河行宫,情况与京城里自然有极大不同。据说由于行宫内外的防禁并不太严,协办大学士萧顺便经常带着奕泞皇帝偷空子出外游乐,使其更加沉溺于声色之中而无力自拔了。这样导致了他本子虚弱的身体越来越坏。咸丰帝咸丰十一年七月,开始大量咯血,急剧恶化,于当月十七日在寝宫烟波致爽殿病逝。> > 咸丰帝死的当天,钮祜禄氏皇后独自到皇帝巡前祭酒。咸丰皇帝死后,仅有6岁的皇子载淳即皇帝位。尊封钮祜禄氏为皇太后,上徽号淡“”。称慈安太后为“母后皇太后”,称慈禧太后为“圣母皇太后”。两宫太后居住的宫院,慈安太后居上首,座东。慈禧太后居下首,座西。后来她们共同垂帘听政,同样是慈安太后坐皇帝座上首(东面),慈禧从下首(西面),因此慈安太后又称东太后,慈禧太后则称西太后。> > 辛西政变之后,慈安、慈禧两宫太后,在养心殿共同垂帘听政。开始的时候,由于慈安太后位居正宫,名位高于慈禧太后,因此慈禧不敢太张狂,大权一度则慈安太后掌握着。以她为主垂帘听政时,注重节俭自然是顺理成章的事。她常以东南太平天国未灭,国家正处多事之秋为主,驳回一些阿谀奉承的大臣奏请大兴土木重修贺圆明圆的奏折。> > 同治四年,恭亲王奕沂遭到慈禧太后的暗算,被革除了议政王的头衔。此后,慈禧太后完全把持了朝政,慈安太后的“听政”,也就只是作为一种陪衬,一个摆设。节俭的那一套做法当然也就随之消失。在诛杀安德海问题上,慈安太后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太监安德海是直隶南皮(今属河北)人,人称“小安”。同治初年,他因受慈禧太后宠幸,开始干预国政/穆宗载淳尚未成年,但对安德海尽扬跋扈的一套非常不满,经常为一些事训斥安德海,而每次挨了训,安德海都要向慈禧太后诉委屈,慈禧太后马上便召载淳来指责一番,这样更加深了小皇的对安德海的仇恨。> > 为除掉安德海,载淳曾找慈安太后密商办法,他们认为山东巡抚丁宝桢敢作敢为,因此在丁宝桢入京晋见时,令他俟机诛杀安德海,丁宝桢慨然允诺。同治八年(1869)七月,慈禧太后命安德海南方采办宫中用物,安德海自然得意非常,他公然打着钦差大臣的旗号乘桉船沿运河南下,一路声势浩荡,招摇纳贿。安德海进入山东德州地界时,丁宝桢得知消息。他令总兵王正启率兵追安德海。等追到春、泰安,王正启抓住了安德海,并马上把他押送到济南府。> > 逮住安德海后,丁宝桢便飞马上奏朝延。慈安太后得到报告,立即召见军机大臣奕沂及内务府大臣等讷议处置办法。诸位大臣都说太监不得出都城之门乃是祖制,大清建立200多年来还从没有敢违犯的,如有违犯者要坚决处死不可饶恕,安德海应就地正法。慈安太后果断的以皇帝的名义降旨,在济南杀掉了安德海。> > 钮祜禄氏为人宽厚仁爱,小皇帝载淳虽不是她亲生的儿子,但她与载淳的关系和对他的照顾却远远超过载淳的生母慈禧太后。> > 为同治皇帝选立皇后,体现了慈安太后关心小皇帝慈母之心。她怕载淳亲政以后,年纪太轻,不能胜任繁重的政务,所以得要一位成熟贤淑、识大体,而又能动笔墨的皇后,辅助皇帝。出于这种考虑,她先同载淳商量,征得了载淳的同意,在立后问题上,明确坚持要立载淳满意的钮祜禄氏为皇后。皇帝“大婚”之后,慈安太后对皇后钮祜禄氏更是百般关照,每次皇后来问安、伺膳,她都热情接待,并屡次催促皇后早早回宫,不必过于拘礼。由于慈禧太后的挑拨、干扰,致使帝后分居,造成了以后的悲剧。在载淳刚死后的几天里,也多亏她安慰、开导皇后,才使钮祜禄氏有了生活的勇气。> > 穆宗死后,载恬被立为帝。即德帝,亦光绪皇帝,本非出自慈安太后之愿,完全是慈禧太后的主张。由于德宗皇帝即痊时年纪尚幼,两宫皇太后二次垂帘听政。这时虽然是二人同时训政,但慈安太后已无一分权力。实权都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在光绪年间,她庄心信奉佛教,在宫中天天以持斋念佛为主要功课。这样,慈禧太后更觉无所约束,益加肆意弄权,胆大妄为了。> > 光绪一朝,慈安太后日益倦怠不闻外事,而慈禧太后则日益振奋统摄全局大权独揽。从生活上说,慈安太后崇尚节俭,不事铺张,吃饭以素食为主。而慈禧太后却肆无忌惮地挥霍。她在体和殿每日正餐两顿,每顿饭仅主食就有50多种,菜肴120多样,每天需用猪、牛、羊、鱼、兔肉500多斤,鸡鸭100多只,前前后后要有450多人伺候,花费白银达千两。耗费之大,实在惊人。同慈安太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慈禧太后经常单独召见大臣,决定大事要事逐渐地也不再告知慈安太后。慈安太后打算劝阻慈禧太后的骄横擅权的独断行为,给她一个警告,使她收敛一些。在光绪七年(1881)的某一天晚上,慈安太后在自己宫中置办酒宴,说是为慈禧太后祝福。酒至半酣,慈安太后屏退左历侍从人员,先热情详细地追述了在热河行宫,萧顺擅权,两宫太后受挤,随后果断谋划辛酋政变,以及同治十一年间二人同时垂帘听政的事情,动情外抽泣垂泪良久。慈禧太后听了也悲不自胜。慈安见打动慈禧,忽然话题一转道:“咱们姊妹现在都老了,说不定哪天就要离开尘世。相处20多年,所幸从赤都是同心协力,连一句冲撞对方的话都没说过。而我这里存有一件东西则过去从选取帝文宗处接受过来的,现在它已经没什么作用了。”说完,慈安太后从袖子里拿也一个精微的信封递线性慈禧太后,让她拆开看一下。慈禧太后接过信封,女子奇的启封后细看,吓得脸色顿变,羞惭得不敢抬头看慈安太后。这封函内装的不是别的,正是清文宗交给慈安太后的遗诏。遗诏的大意是:叶赫那拉氏是皇帝的亲生母亲,母以子贵,日后定会尊封为皇太后,我对此人实在是不能深信。此后如果她能安分守法也就罢了,否则,你可以出示这一纸诏书,命延臣宣布我的遗命,把她除掉。> > 慈禧太后看完后,慈安太后把安要回,当关慈禧的面非常仗义地放在烛火上烧掉了。当时,慈禧太后惭愧与恼怒的心情交加,但仍勉强装出感激泪下的样子。慈安太后又对她百般劝解安慰,至此酒宴方才结束。过了几天,慈安太后偶然因有事到慈禧太后宫中,慈禧太后对她礼节周全非常恭敬,一反过去那样骄狂放纵,连一旁伺候的太监宫女都感到很奇怪。慈安太后也暗自高兴,以为是前日自己烧密旨的做法收到了预其的效果。两个人坐下来聊天,越聊越投机,时间稍长,慈安太后觉着腹内稍微有点饥饿,慈禧太后即令侍者捧来一盒糕饼,慈安太后吃着很香甜,很对口味,说这好像不是御膳房做的食物。慈禧太后回答:“这是我妹妹送给我的。姐姐您喜欢吃,明天我叫她再送一份来。”过了一两天,慈禧太后派人把糕饼几盒送进慈安太后宫中,花色味道与慈安太后上次吃过的一模一样。慈安太后只吃了一两个,顿时就觉得不舒服,不料到了晚上,年仅45岁的慈安太后中毒身亡。> > 慈安太后死后,被埋葬在定陵东面的普祥峪,取名“定东陵”。当初,钮祜禄氏刚被尊封为皇太后,已加上了“慈安”徽号。又迭加徽号,称为“慈安端康裕庆昭和庄敬皇太后”。光绪皇帝给她加谥。谥号全称是“孝贞慈安裕庆和敬庄靖仪天柞圣显皇后。”> > 叶赫那拉氏——文宗奕宁贵妃> > 叶赫那拉氏,慈禧于道光十五年(1835)十月初十出生于北京一个世代为官的中等官僚家庭。疳曾祖父祖父是曾官至员外郎。祖父惠显,曾在道光年间历任徽按察使、驻藏大臣、工部左侍郎(兼京营右翼总兵)等职,后调任归化城副都统,是地方封疆大吏。父亲惠征,曾做过几任地方官,在安徽宁太广池道任候补道员。她是惠征的长女,自小随父,见识较多,学会了官场中、尔虞我诈的权术。她的两个哥哥,一个叫照祥,官至护军统领,承承恩公;一个叫桂祥,官至都统,是光绪皇后——隆裕皇后的父亲。她的妹妹后嫁于醇亲王,即光绪的母亲。慈禧于咸丰元年(1851)被选封为秀女。咸丰二年二月十一日,慈禧被封为兰贵人,于咸丰二年五月进宫。> > 慈禧素好打扮,入宫后打扮得娴娜娉婷。她先在皇后钮祜禄氏居住的坤宁宫当差,起早贪晚,勤劳操作。到咸丰四年,一天咸丰帝退朝入宫,正值皇后奉太后之召,赴慈宁宫。宫娥们一见皇帝驾到,纷纷上前请安。慈禧也在其中,咸丰帝瞧见她身材苗条,满头青丝格外润泽,妩媚动人,当下令宫女们各自回宫,独留她。自此她对皇上着意迎奉,颇懂取悦皇上的技巧,逐渐得到了咸丰皇帝的宠信。她讨好皇帝身边得宠的太监,巴对皇太后,并取得其欢心。咸丰四年由贵人而晋升为懿嫔。咸丰六年生下儿子载淳(即后来的同治后皇帝》的当天,慈禧升为懿妃。咸丰七年又被封为懿贵妃,地位只在皇后之下。> > 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入侵,仲进了中国封建社会内部矛盾的迅速发展。导致了太平天国革命的爆发,发展迅猛。各地告急的奏章纷至沓来,咸丰帝坐卧不宁。叶赫那拉氏慈禧乘机帮他看奏章,出主意,策划镇压农民起义。> > 由于清延腐败,它原有的“八旗”绿营军都不能打仗,连连败北。咸丰帝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命令长江南北的宫僚地主举办地主武装——团练。礼侍郎,于咸丰三年因母丧守制在家,便领头办起了湘军,他不断指挥湘军打太平军。她看重他的才干,不断劝说咸丰重用曾国藩。成为满族统治者信任的汉族官僚。> > 第二次鸦片战争咸丰十年(1860),进入激烈阶段。由于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英法联军的进攻连连得利。他们打天津,犯通州,向京师逼近。咸丰被敌人的炮火吓得失魂落、魄,携带皇后纽祜禄氏(慈安)、贵妃叶赫那拉氏(慈禧)和儿子载淳等人,假借木兰秋狩(打猎)之名,仓皇逃离北京紫禁城,逃到热河承德(今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咸丰帝到达这里时,暑气早消,再加路上颠簸,便一病不起,病情一天比一天严重。慈禧趁机帮助咸丰帝批阅奏本。> > 咸丰皇帝,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七日,病死于承德避暑山庄。咸丰临死时,命大臣代笔遗诏,立独生子载淳为皋太子;当时载淳尚不满6岁,无法独立执政,便命其宠信的王公大臣怡帝王载恒、郑亲王端华、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萧顺等8人为“赞襄政务王大臣”,协助载淳处理一切政务。8人中,萧顺胆大有远见,办事果断,他是核心,但因他骄傲自大,结怨甚多。咸丰皇帝临死前的这种安排,朝里朝外有许多人心怀不满,最有意见的是慈禧。> > 慈禧对萧顺等人包揽政柄,奉承咸丰皇帝,无视她的存在,压制她出头的做法早就非常憎恨。咸丰皇帝死后,眼见萧顺等人控制政权。慈禧在权欲与仇恨的推动下,决定孤注一掷,发动政变,消灭对手,掌握政权。为此,慈禧周密谋划,采取了一系列颇为主动的步骤。> > 利用其皇帝生母的身份,控制了“国道堂”的印章。慈禧以小皇帝生母的身份,把属于皇帝掌管的“同道堂”印章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里,代子钤印,合肥市大臣对此极为不满。于是慈禧便怂恿皇帝不予用印,因此辅政大臣首次发给内阁和地方官员的咨文,就没有印章。最后萧顺等人只好妥协让步。慈禧在第一回合的斗争中取得胜利。> > 慈禧要打败萧顺等人,深感自己势单力薄。她联合恭亲王奕。恭亲王奕,是咸丰皇帝奕的同父异母弟弟,道光皇帝的第六个儿子。奕死前,由于和六弟关系不好,没有把奕列入辅政大臣之中:奕死后,萧顺等人又不许奕去热河奔丧。内心极为不满。奕在内阁和军队里一直有众多的支持者,还得到了洋人的依赖。咸丰皇帝在逃离北京时,留下奕与英法侵略军交涉,奕在谈叛中满足了洋人的要求,当慈禧派宠信太监安德海秘密前往北京联络奕时,双方一折即合。奕不顾萧顺等人的阻止,强行来热河装出一副悲痛欲绝的样子。尊祭咸丰皇帝。慈禧单独召见了他,叔嫂密谋策划了政变的具体方案。奕然后回到北京,开努联络人员、组织力量,为政变积极做准备。慈禧还拉拢钮祜禄氏,让她相信萧顺等人心怀叵测,图谋不轨,并要钮祜禄氏和她一道垂帘听政。钮祜禄氏比她小两岁,和她本不和睦,虽心地比较善良,但缺乏主见,经不起她的花言巧语,曲意奉承,终于同意了她的主张。> > 慈禧和奕开努策动一批官员弹劾萧顺等辅政大臣,并制造皇太后垂帘听政的舆论。像胜保等咸丰皇帝在位时不得宠的大臣,纷纷指责萧顺等辅政大臣,要求皇太后垂帘听政、撤销萧顺等人辅政的呼声响遍朝野。慈禧立即以皇帝的名义下诏解除了载垣的銮仪卫、端华的步军统领、萧顺的管理理藩院的职务;并通过奕的同兵部侍郎胜保相勾结,收买了另一个掌握兵权的蒙古亲王僧格林沁,控制了北京周围的军队。对于慈禧的步步紧逼,利用回銮之机,发动政变。咸丰十一年(1861)九月二十三日,咸丰皇帝的灵柩要运回北京。慈禧以护送灵驾任务重要,让萧顺等人护送,自己却和慈安太后,小皇帝载淳绕小道提前四天回京。回京后,慈禧立即召集在京的王公大臣诉说了萧顺等人的“罪状”。大学士周祖培、贾桢等立刻上疏,要求皇太后临朝听政。满朝文武见此情形,没有一个敢反抗的。加上英法使馆早就扬言:只要朝延不在北京,端华、萧顺继续掌政,我们就不认为中国已、确实承认了条约。以此施加压力。咸丰十一年(1861)九月三十日,慈禧挟制载淳,传旨将载垣、端华、萧顺等人革职拿问,3人逮捕,逼令载垣,端华自杀,将萧顺处斩,其余5人或革职或发遣。凡拥载垂帘听政的人都按功行赏,加官晋爵,其中当属恭亲王奕头功,被封为议政王。> > 咸丰十一年(1861)十一月一日,慈禧与慈安在养心殿东暖阁垂帘听政。废弃载垣拟定的年号“祺祥”改为“同治”,以示两宫皇太后与小皇帝一同治理朝政。这一年是辛酉年,历史上称为“辛酉政变”:由于这次政变发生在北京,外国人多称为“北京政变。”这次政变,开始了慈禧长达48年的黑暗统治。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 叶赫那拉氏慈禧垂帘听政后,对外投靠列强,满足外国侵略者的无理要求;对内联合各方面的反动势力,疯狂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和少数民族起义。为巩固自己的地位,采取各种阴谋手段,培植亲信,排斥异已,在朝延里形成了自己的势力,成为大独裁者。> > 同治皇帝同治十二年(1873),已经18岁。依照祖制,慈禧应该把政权交给皇帝,慈禧尽管不愿意,却毫无办法。同治由于慈禧多方干预他的私生活,竟让太监领着,微服化装到花街柳巷去寻欢作乐,结果染上了重病。同治于同治十三年十二月病逝。> > 同治死后,没有留下孩子。按照规矩,可以选取一个年长一些的晚辈,继承皇位。慈禧就成了太皇太后(祖母辈),不便于再继续听政。于是同治帝一断气,慈禧立即派亲信太监和士兵把守宫延内外,然后召集亲王大臣进宫举行会议,提出继承皇位问题。慈安提出立恭王奕的儿子载为帝,奕害怕慈禧猜疑,提出立溥伦为帝。慈禧当然不会同意,驳回了两位提议人以后,自己得出立奕的儿子载来继承皇位,慈禧做出这种安排,不能理政,慈禧至少可以再控制十几年政权;载不仅是咸丰皇帝的亲侄子,还是慈禧的亲外甥,便于控制。> > 同治十三年(1875)十二月底,载继承皇位,改元光绪。不到两天,同治八年,慈禧的宠信太监安德海在得到慈禧许可后,离开紫禁城,到地方上招摇勒索,被山东巡抚丁宝桢抓获。事等慈禧得知,为时已晚。慈禧和慈安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剧。据说,咸丰帝死前,提心懿贵妃母以子贵做了太后,会恃尊跋扈,到那时皇后必不是她的对手,因此特意留下一道遗诏,在万不得已的时候,可以拿出来命大臣除掉他。> > 慈安死后,慈禧还有一个心腹大患,就是恭亲王奕沂。慈禧和奕沂,在发动政变时配合得还不错,只不进是互相利用而已。政变成功后,奕沂以功臣的身份集宫内外大权,军机处里的人对他很恭维;洋人对他很赏识,有时做事竟不再把慈禧放在眼里。光绪十年(1884),法国人侵越南,把中国在越南的军队赶了出来,并把战火烧到中越边界。慈禧抓住时机,以奕办事循旧,固执已见为由,彻底罢免了他,并且改组军机处。慈禧的统治地位大为巩固。> > 奕罢免后,慈禧起用醇亲王载丰,王载丰是光绪皇帝的生父。鉴于这种身份,有大臣提出他不宜参与军要处事务。醇亲王载丰本人也再三推辞。慈禧决计让他取代奕,主持军机处事务。慈禧这样做,因为醇亲王载丰是自己的亲妹夫,他胆小怕事,很好控制。> > 光绪十年(1884),中法战争爆发。在慈禧把持政权中发生的第一场大的对外战争。为避免战争危及到自己的统治地位,她授权与法国侵略者谈判,并乞求美英政府出在“调停”,希望大事化小,苟安于目前。慈禧不顾法军的一再猖狂挑衅,严令沿海守军“静以待之”。从而助长了侵略者的气焰,加快了他们发动战争的步伐。宣战以后,广大军民同仇忾,逐渐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光绪十一年。取得了震惊中外的镇南关大捷,法国侵略军一败涂地,法;国茹费理内阁倒台。就在这个时候,慈禧下令停战、撤兵,爱国官兵非常气愤。以慈禧为首的清政府却宣扬什么“见好就收”。与侵略者签订了不平等条约,连法国政府都感到意外。> > 在中法战争激烈进行的同时,慈禧大兴土木,花费63万两白银为她五十大寿,修缮储秀宫。> > 光绪十一年(1885),光绪皇帝载十五岁了,慈禧到了结束听政的时候。她应把政权交还给光绪皇帝。这时,一些王公大臣奏请她再训政几年。慈禧非常痛快地答应。> > 19岁的光绪皇帝,光绪十五年(1889)已经完婚。在归政之前,她提出给自己建造一个好的“怡养之处”。便开始了大规模地修建三海(即南海、中海、北海)的工程。当时,内忧外困,清政府财政相当紧张。光绪十二年“顺宣”(今河北、辽宁一带)境内发生多次大的火灾,饥民纷纷来京城讨饭。光绪十三年,“直隶”(今河北一带)先是大早,继而黄河决口,物价飞涨,奸商横行。慈禧只管随心所欲地追求豪华奢侈的生活。> > 修建三海,首先涉及到中海西面的蚕池口天主教堂(又称北堂)搬迁。教堂属于三海工程的范围,地势很好,登高一望,可以对皇宫禁苑一览无遗。慈禧对这块地方非常欣赏。经办的大臣为满足慈禧享乐的欲望,又不得罪洋人,竟从海军衙门经费中开支白银30余万两,将这块地方从传教士们手中“买回”,还送给传教士们一个更宽敞的传教场所,并给他们个个加官晋爵。> > 修建三海工程所耗的人力、物力、财力、更是惊人。贵重的紫檀楠木及细软摆设等,都是派人专程从天津、上海、广州等地采办的,有些成套的硬木桌椅,不惜重金从香港或东南亚采办而来。由于工程浩敏,期紧迫,清延指派醇亲王亲自负责,为工程监督、监修的官吏大员多达100余人。仅是工程所需木工就召雇了1万多人。慈禧对工程要求极为苛刻,指令各殿阁内外的油饰、糊饰,一律要“见新”,要完全按照她的意志设置,不许擅自更动。她一天两次派宠信太监去工地相看、督促。这项工程计花掉白银2000余万两。> > 三海工程结束后,慈禧便搬进去,开始了她的所谓“归政怡养”的生活。慈禧归政后,恣意享乐、听戏、作画、玩赏珍品,让人修了一条从中海仅鸾殿到北海镜清斋的小铁路,从法国进口了一辆豪华的小火车,供自己享用。她不愿意听到机车的声响,便摘掉机车,改由太监拉着走;她始终牢牢地掌握着国家大事的裁定权,重要事情都要亲自听取大臣奏议,重要奏章和咨文都要亲自阅定,即使不在养心殿上,光绪皇帝的一举一动都在她的严密监视之下。> > 光绪二十年(1894)十月初十日,是慈禧的60大寿。这次寿典;她超过历代皇后,历代皇帝。为搞好庆典,早在两年以前就开始着手筹备。光绪十八年,皇帝发下谕旨,慈禧寿典是举国盛事,应备仪式典礼,专派大臣敬谨办理,成立庆典处,抽调众多亲王、大臣专门负责办理庆典事宜。> > 为满足自己穷奢极欲的需求,慈禧公开向京内外的官吏们索取。王公大臣谁也不放过这个讨好机会,绞尽脑汁,多方搜劫,向她进贡各种珍品和钱财。慈禧庆寿之年,日本军阀借口“东学党事件”(朝鲜的一次民家起义),出兵朝鲜,并袭击中国在朝鲜的军队,接着又挑起了对中国海军的“黄海大东沟海战”。在这战火纷飞、国政民亡的危机关头,慈禧、李鸿章之流竟以庆典为重、国事为轻,对日本侵力量者一再忍让,乞求美英等国从中“调停”。就在光绪二十年十月,慈禧“六旬庆典”进入高潮时,日本攻占了大连,大肆杀烧抢掠,生灵涂炭、血流成河、国土沧丧,升殿受贺、大宴群臣、赏戏3天。慈禧的投降卖国路线导致了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割让辽东半岛、和澎湖列岛,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等,把中国进一步推向封建、半殖民地的深渊,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苦难。> > 在全国一片愤怒谴责声中,台湾人民发出檄文,声言要杀死李鸿章、孙毓汶、徐用仪等卖国贼,慈禧感到,不得不历史人物 汉朝历代皇后_汉朝历代皇后都有哪些
汉朝历代皇后都有哪些?
1汉高祖刘邦吕皇后
汉惠帝刘盈张皇后
汉后少帝刘弘吕皇后
汉文帝刘恒窦皇后
汉景帝刘启薄皇后
汉景帝刘启王皇后
汉武帝刘彻陈皇后[阿娇]
汉武帝刘彻卫皇后[卫子夫]
汉武帝刘彻李皇后[李夫人]追封
汉昭帝刘弗陵上官皇后
汉宣帝刘询许皇后 [许平君]
汉宣帝刘询霍皇后
汉宣帝刘询王皇后
汉元帝刘奭王皇后
汉成帝刘骜许皇后
汉成帝刘骜赵皇后[赵飞燕]
汉哀帝刘欣傅皇后
汉平帝刘衎王皇后
东汉:
汉光武帝刘秀郭圣通 皇后
汉光武帝刘秀阴丽华 皇后
汉明帝刘庄马皇后
汉章帝刘炟窦皇后
汉和帝刘肇阴皇后
汉和帝刘肇邓皇后
汉安帝刘祜阎皇后
汉顺帝刘保梁皇后
汉桓帝刘志梁皇后
汉桓帝刘志邓皇后
汉桓帝刘志窦皇后
汉灵帝刘宏宋皇后
汉灵帝刘宏何皇后
东汉后少帝刘辩唐姬
汉献帝刘协伏皇后
汉献帝刘协曹皇后
汉朝历代皇帝皇后?
一、汉代分为西汉与东汉,西汉有12位皇帝,立国215年。西汉有14位皇帝,立国196年。
二、西汉的皇帝依次为:高祖刘邦、汉惠帝刘盈、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汉昭帝刘弗陵、汉宣帝刘询、汉元帝奭(shì)、汉成帝刘骜、汉哀帝刘欣、汉平帝刘衎、汉少帝刘婴。
三、西汉的皇后依次为:高皇后吕雉、孝惠皇后张嫣、孝文皇后窦猗房(史书上没有记载名字)、孝景皇后前不知道,后的是王娡、孝武皇后前是陈阿娇、后是思皇后卫子夫、孝昭皇后是上官皇后、宣帝的皇后有恭哀皇后许平君、后皇后是霍成君、孝成皇后后皇后是赵飞燕,后面继位帝王的皇后,史书上没有记载
四、东汉的皇帝依次为:汉光武帝刘秀、汉明帝刘庄、汉章帝刘炟、汉和帝刘肇、汉殇帝刘隆、汉安帝刘祜、汉少帝刘懿、汉顺帝刘保、汉质帝刘赞、汉桓帝刘志、汉灵帝刘宏、汉献帝刘协。
五、光武皇后前皇后是郭圣通、后皇后是光烈皇后阴丽华、后面几任皇后只有姓氏记载,没有名字。刘肇的皇后后皇后是和嬉皇后邓绥、汉安帝皇后前皇后是安思皇后阎姬、汉顺帝皇后是顺烈皇后梁妠、汉桓帝前皇后是懿献皇后、梁莹、中皇后是孝桓皇后邓猛女、后皇后是桓思皇后窦妙、汉献帝的前皇后是孝献皇后伏寿、献穆皇后曹节
汉代皇帝皇后列表
一、皇帝
1、
2、
3、
4、
5、
二、皇后
1、
2、
3、
4、
扩展资料:
知名皇后皇帝介绍:
1、刘彻
刘彻(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3月29日),即汉武帝,西汉第七位皇帝,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
汉武帝在位期间(前141年-前87年),在政治上,创设中外朝制、刺史制、 察举制,颁行推恩令,加强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
在经济上,推行平准、均输、算缗、告缗等措施,铸五铢钱,由官府垄断盐、铁、酒的经营,并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
文化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设立太学。对外,汉武帝采扩张政策,除与匈奴长年交战外,还破闽越、南越、卫氏朝鲜、大宛,又凿空西域、开丝绸之路,并开辟西南夷。
2、卫子夫
卫子夫(?-前91年),名不详,字子夫,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人。卫子夫是汉武帝刘彻的第二任皇后,史称孝武卫皇后,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拥有独立谥号的皇后。
卫子夫原为平阳公主家歌女。于建元二年(前139年)入宫,建元三年(前138年)封为夫人,元朔元年(前128年)立为皇后,征和二年(前91年)在巫蛊之祸中自杀身亡。谥思后,葬桐柏亭。身驻汉宫凡49年,在皇后位38年,育有一男三女。
3、刘邦
刘邦(公元前256年十一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即汉太祖高皇帝,沛丰邑中阳里人,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
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刘邦于定陶氾水之阳即皇帝位,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4、吕后
吕雉(公元前241年-公元前180年8月18日),字娥姁(xū),通称吕后,或称汉高后、吕太后等等。砀郡单父县(今山东菏泽市单县)人,后世把她与唐朝的武则天并称为“吕武”。
吕雉是汉高祖刘邦(前202年—前195年在位)的皇后,高祖死后,被尊为皇太后(前195年—前180年),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
同时吕雉也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皇帝制度之后,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性,被司马迁列入记录帝王政事的本纪,后来班固作汉书仍然沿用。她开启了汉代外戚专权的先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朝皇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朝君主
西汉历代皇帝与皇后简介
汉朝皇帝列表 大汉王朝BC206—公元220年
西汉王朝BC206—公元9年首都长安(陕西西安)
第1任高帝刘邦BC202—BC194年在位9年
第2任惠帝刘盈BC194—BC187年在位7年
第3任废帝刘恭BC187年高后吕雉摄政
第4任废帝刘弘BC187年高后吕雉摄政BC187—BC179年摄政8年
第5任文帝刘恒BC179—BC156年在位23年
第6任景帝刘启BC156—BC140年在位16年
第7任武帝刘彻BC140—BC86年在位54年
第8任昭帝刘弗陵BC86—BC73年在位14年
第9任少帝刘贺BC73年
第10任宣帝刘询BC73—BC48年在位26年
第11任元帝刘奭BC48—BC32年在位16年
第12任成帝刘骜BC32—BC6年在位26年
第13任哀帝刘欣BC6—公元1年在位6年
第14任平帝刘箕子公元1—6年在位5年
第15任孺子刘婴公元6—9年王莽摄政4年西汉王朝END
西汉王朝共15帝立国215年
新王朝公元9—23年首都长安(陕西西安)
第1任新皇帝王莽9—23年在位15年
新王朝共1帝立国15年
玄汉王朝23—25年首都长安
第1任更始帝刘玄23—25年在位3年
玄汉王朝共1帝立国3年
东汉王朝25—220年首都洛阳
第1任光武帝刘秀25—58年在位34年(原名刘绣)
第2任明帝刘庄58—76年在位18年
第3任章帝刘炟76—89年在位14年
第4任和帝刘肇89—106年在位18年
第5任殇帝刘隆106年
第6任安帝刘祜107—125年在位19年
第7任婴帝刘懿126年
第8任顺帝刘保126—145年在位20年
第9任冲帝刘炳145年
第10任质帝刘缵146年
第11任桓帝刘志147—168年在位22年
第12任灵帝刘宏168—190年在位23年
第13任少帝刘辩190年
第14任献帝刘协190—220年在位31年东汉王朝END
东汉王朝共14帝立国196年
两汉共29帝立国411年END
·西汉皇帝列表 西汉历代皇帝简历
(西汉)公元前202—公元8年,共210年
汉高祖(刘邦)字季(公元前256–前195年,一作公元前247–前195年)。
汉开国皇帝,为汉王4年,在帝位8年,于平定英布叛乱中胸部受箭伤,后创伤复发而死,终年53岁,葬于长陵(今陕西省咸阳市东35里处)。
惠帝(刘盈)(公元前211–前188年)。高祖长子,高祖死后继位。在位7年,病死,终年24岁,葬于安陵(今陕西省咸阳市东30里处)。
吕后(吕雉)(公元前241–前180年)。高祖皇后,高祖死后执政,前后共16年。病死,终年62岁,葬于高祖长陵的西园(今陕西省咸阳市东35里处)。注吕后并未称帝,因其长期执政,所以将她列上。
文帝(刘恒)(公元前202–前157年)。高祖第三子,惠帝死后,吕后立非正统的少帝。吕后死后,周勃等杀死吕产,迎立刘恒为帝。在位23年,病死,终年46岁。葬于霸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东35里处)。
景帝(刘启)(公元前188–前141年)。文帝第三子,文帝死后继位,在位16年。病死,终年48岁,葬于阳陵(今陕西省高陵县西南30里处)。
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前87年)。景帝第三子,景帝死后继位。在位54年,于巡视途中病死,终年71岁。葬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县东北17里处)。
昭帝(刘弗陵)(公元前94–前74年)。武帝少子,武帝死后继位。在位13年,病死,终年22岁,葬于平陵。(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北13里处)。+
昌邑王(刘贺)生卒年不祥。武帝孙,昭帝侄。昭帝死后无子,由他继位,在位27日,因淫戏无度,被辅政大臣霍光废黜,后事不祥。
宣帝(刘询)(公元前90–前49年)。武帝曾孙,昌邑王被废后继位。在位25年,病死,终年42岁,葬于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15里处)。
元帝(刘奭)(公元前76–前33年)。宣帝子,宣帝死后继位,在位16年,病死。终年44岁,葬于渭陵(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12里处)。
成帝(刘骜)(公元前51–前7年)。元帝子,元帝死后继位,在位26年,病死。终年45岁,葬于延陵(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北15里处)。
哀帝(刘欣)(公元前26–前1年)。成帝养子,成帝死后继位,在位6年,病死,终年26岁,葬于义陵(今陕西省咸阳市西8里处)。
平帝(刘衎)(公元前9–公元5年)。原名刘箕子,元帝孙,中山王刘兴子,哀帝死后继位,在位5年,一说被王莽毒杀,一说病死,终年14岁,葬于康陵(今陕西省咸阳市西25里处)。
孺子(刘婴)(公元5–25年)。宣帝玄孙,王莽毒死平帝后立他为帝,在位3年,于混战中为乱兵所杀,终年21岁,葬处不明。《西汉完》汉语
淮阳王(刘玄)(公元?–25年)。西汉皇族,王莽被推翻后被推位更始帝,后投降赤眉军,被刘秀封为淮阳王,在位3年,被赤眉军勒杀,葬于霸陵。
(新朝)王莽(新朝只有一个帝王,就是王莽,为起义军所杀)(公元前45–23年)。汉元帝皇后侄,大司马,毒死平帝后篡位,在位16年,为起义军攻杀,终年68岁,葬处不明。
刘衍死后谥号为平帝。
孺子刘婴(6-8)
孺子婴居摄元年(6)——初始元年(8)
西汉十二帝,有一帝到底指谁?历来说法不一。
高后吕雉说。她临朝称制,《史记》有《高后本纪》,《汉书》有《高后纪》,都按皇帝待遇,但有名无实,是“后”不是“帝”,因而不算一帝。
更始帝刘玄说。可是中间隔着“新莽”时期,西汉早已灭亡,而且并未建立起统一全国的政权,因而也不能算西汉一帝。
刘婴说。初立时只是两岁的孩子,在位3年,始终没有正式即位,从没戴过皇帝的冠冕,但毕竟在位三年,西汉王朝是在他手上灭亡的,所以刘婴为西汉的末代皇帝。
刘婴,生于元始五年(5),属牛,是汉宣帝的玄孙,楚孝王刘嚣曾孙,广戚侯刘显之子。平帝被毒死后,年仅两岁的刘婴继位为太子,史称“孺子婴”。由王莽摄政,改年号为居摄。9年,王莽称帝,改国号新。西汉共历214年,至此灭亡
汉朝后妃的东汉朝历代后妃
西汉各代皇帝及皇后列表。。。。。(要姓名的哦)
西汉后妃等级里没有贵妃,贵妃是南朝宋武帝刘裕始设的。西汉初立,因秦之称号:皇帝之妻称皇后,妾皆称夫人。并立八品(该八品也是沿袭秦时之制):皇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汉武帝时增加婕妤、经娥(经为女字旁,打不出来,下同)、容华、充依,各有爵位。汉元帝时又创昭仪,仅次于皇后;时后宫已达三千人,除皇后外,以下定制十四等:
1)昭仪,视丞相,爵比诸侯王;
2)婕妤,视上卿,爵比列侯(第二十等爵);
3)经娥,视中二千石,爵比关内侯(第十九等爵);
4)容华:视真二千石,爵比大上造(第十六等爵);
5)美人,视二千石,爵比少上造(第十五等爵);
6)八子,视千石,爵比中更(第十三等爵);
7)充依,视千石,爵比左更(第十二等爵);
8)七子,视八百石,爵比右庶长(第十一等爵);
9)良人,视八百石,爵比左庶长(第十等爵);
10)长使,视六百石,爵比五大夫(第九等爵);
11)少使,视四百石,爵比公乘(第八等爵);
12)五官,视三百石;
13)顺常,视二百石;
14)无涓、共和、娱灵、保林、良使、夜者,均视百石。
十四等之外,还有上家人子、中家人子,皆视斗食。除此以外,史籍中还曾出现过诸姬、长御、材人、待诏掖庭、中宫史、学事史等名目。
西汉皇帝皇后
汉高祖刘邦皇后吕雉
汉惠帝刘盈皇后张嫣
前少帝刘恭没有皇后
后少帝刘弘没有皇后
汉文帝刘恒皇后窦漪房
汉景帝第一皇后薄皇后被废,第二个皇后王娡
汉武帝第一皇后陈阿娇被废,第二个皇后卫子夫被废,追封李夫人为孝武皇后,汉武帝儿子汉昭帝刘弗陵追封自己的母亲钩弋夫人为太后。
昭帝刘弗陵皇后上官皇后
汉废帝刘贺没有皇后
汉宣帝刘询(又名刘病已)第一个皇后许平君,第二个皇后霍成君被废,第三个皇后王皇后
汉元帝刘奭皇后王政君
汉成帝刘骜第一个皇后许皇后,第二个皇后赵飞燕
汉哀帝刘欣皇后傅皇后
汉平帝刘衎(又名刘箕子)皇后王皇后
汉孺子刘婴西汉末代皇帝没有皇后
大汉历代的皇后都有谁啊?
汉
西汉
高祖吕皇后吕雉
孝惠张皇后张嫣
后少帝刘弘皇后吕氏
高祖薄皇后
孝文窦皇后窦漪房
孝景薄皇后
孝景王皇后王娡
孝武陈皇后陈阿娇
孝武卫皇后卫子夫
孝武李皇后李夫人
赵太后钩弋夫人(赵婕妤)
孝昭上官皇后
孝宣许皇后许平君
孝宣霍皇后霍成君
孝宣王皇后
孝元王皇后王政君
孝成许皇后
孝成赵皇后赵飞燕
孝哀傅皇后
孝平王皇后
新朝
王皇后
史皇后
东汉
光武郭皇后郭圣通
光烈阴皇后阴丽华
明德马皇后
章德窦皇后
和帝阴皇后
和熹邓皇后邓绥
安思阎皇后阎姬
顺烈梁皇后梁妠
孝崇匽皇后
桓帝懿献梁皇后梁女莹
桓帝邓皇后邓猛女
桓思窦皇后窦妙
孝仁董皇后
灵帝宋皇后
灵思何皇后
献帝伏皇后伏寿
献穆曹皇后曹节
曹魏
武宣卞皇后卞夫人
文昭甄皇后甄宓
文德郭皇后郭女王
明悼毛皇后
明元郭皇后
汉朝皇后名字大全
汉朝后妃列表
1汉高祖刘邦吕皇后
2汉高祖刘邦曹夫人
3汉高祖刘邦戚夫人
4汉高祖刘邦薄 姬
5汉高祖刘邦赵 姬
汉惠帝刘盈张皇后
汉后少帝刘弘吕皇后
汉文帝刘恒窦皇后
汉文帝刘恒慎夫人
汉景帝刘启薄皇后
汉景帝刘启王皇后
汉景帝刘启栗姬
汉景帝刘启程姬
汉景帝刘启唐姬
汉景帝刘启贾夫人
汉景帝刘启王夫人
汉武帝刘彻陈皇后[阿娇]
汉武帝刘彻卫皇后[卫子夫]
汉武帝刘彻李皇后[李夫人]追封
汉武帝刘彻赵婕妤
汉武帝刘彻李姬
汉昭帝刘弗陵上官皇后
汉宣帝刘询许皇后 [许平君]
汉宣帝刘询霍皇后
汉宣帝刘询王皇后
汉宣帝刘询张婕妤
汉宣帝刘询卫婕妤
汉宣帝刘询戎婕妤
汉宣帝刘询公孙婕妤
汉元帝刘奭王皇后
汉元帝刘奭傅昭仪
汉元帝刘奭冯昭仪
汉成帝刘骜许皇后
汉成帝刘骜赵皇后[赵飞燕]
汉成帝刘骜赵昭仪[飞燕妹]
汉哀帝刘欣傅皇后
汉平帝刘衎王皇后
东汉:
汉光武帝刘秀郭圣通 皇后
汉光武帝刘秀阴丽华 皇后
汉光武帝刘秀许美人
汉明帝刘庄马皇后
汉明帝刘庄贾贵人
汉明帝刘庄阴贵人
汉章帝刘炟窦皇后
汉章帝刘炟宋贵人
汉章帝刘炟梁贵人
汉章帝刘炟申贵人
汉和帝刘肇阴皇后
汉和帝刘肇邓皇后
汉和帝刘肇冯贵人
汉和帝刘肇周贵人
汉安帝刘祜阎皇后
汉安帝刘祜李姬
汉顺帝刘保梁皇后
汉顺帝刘保虞贵人
汉桓帝刘志梁皇后
汉桓帝刘志邓皇后
汉桓帝刘志窦皇后
汉灵帝刘宏宋皇后
汉灵帝刘宏何皇后
汉灵帝刘宏王美人
东汉后少帝刘辩唐姬
汉献帝刘协伏皇后
汉献帝刘协曹皇后
汉献帝刘协董贵人
三国
汉昭烈帝刘备甘皇后
汉昭烈帝刘备穆皇后
汉昭烈帝刘备麋夫人
汉昭烈帝刘备孙夫人
汉孝怀帝刘禅敬哀张皇后
汉孝怀帝刘禅张皇后[敬哀皇后之妹]
汉孝怀帝刘禅王贵人
汉孝怀帝刘禅李昭仪
汉代的嫔妃皇后都排列出来
一、汉代的等级制:
自汉武帝、汉元帝始,后宫三千嫔妃扩至十四个等级。即:
1.昭仪,2.婕妤,3.(女圣)娥,4.容华,5.美人,6.八子,7.充依,8.七子,9.良人,10.长使,11.少使,12.五官 13.顺常,14.无涓、共和、娱灵、保林等。
东汉时又化繁为简,六宫仅有皇后、贵人之称,其下只设美人、宫人、采女三等。
二、历朝历代不同的后妃制度
中国后妃的体制发始于周,形成于秦,自汉、唐、宋、元、明、清以降、历代多有增损,但大体仍不离周制。
周代的后妃制规定王者立后、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所谓后,在宫闱中其地位如同天子,三夫人则如同三公,九嫔如同九卿,世妇如同大夫、御妻如同士。后及三夫人乃为天下母仪,制定妇礼。九嫔掌教四德:即妇德、妇言、妇容、归功;世妇主管丧祭礼宾之事,御妻则侍奉天子之宴寝。除此还有女史、女况、典妇等多种名目,分掌内闱各种杂事。后妃们的行动必须按照严格的礼制规定,听从祖辈的训戒,不得白由行动或随意言笑。所谓后妃,“妃”字,其本义即指配偶,古音即读“配”。“后”字,其原义曾是国主,国君。古代的后王就是指的天子。后来天子的配偶称为后,[后汉]班固在“白虎通”《嫁娶》曰:“天子之妃谓之后.何?后.君也。天下尊之.故谓之后。”然而这里所谓天下尊之,其尊者仍为天子其人,而不是后妃其人。尊后妃的实质.仍是尊天子。郑玄注《礼记》曰:“后之言,后言,在夫之后也”。因此,后地位虽位同天子,然而决不可言在天子之先,必以天子之命唯听。充其量,后只能辅佐天子,所以其地位乃在天于之下是不言自明的。不仅如此,甚至后妃的生死大权也掌握在天子手里。以天于的快乐为快乐,以天子的忧愁为忧愁。一切惟天于是命,这就是后妃生活的本质。
三宫六院体系
对于皇帝的后妃,俗言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的提法,其实这只是一种泛泛之谈,皇帝后妃的编制历朝历代虽大略近似,然而在名目上和数量上并不相同。
民间所谓的三宫,一般是指后妃居住的中宫和东西两宫,其实这是明清以后的体制,三宫最早乃是指诸侯大人所而之处、而天子后妃所居乃曰六宫。《礼记》言:”王后六宫,诸侯夫人三宫也。”《周礼·天宫内宰》言:”王后帅六宫之人。”郑玄注六宫曰:”正寝一, 燕寝五,合为六宫。”六宫为皇后居住之所,所以往往用六宫代指皇后,如同后世用中宫代指皇后一样。随着封建社会的建立,诸侯的消亡,三宫的含义有了变化。汉代就以皇帝、太后、皇后合称为三宫,又称太皇大后、太后、皇后为三宫。唐代穆宗时又将两太后与皇后合称三宫。六院作六苑,皆以后妃所居宫院(苑)代指后妃。六宫的概念至唐代已非专指皇后,而泛指后妃了。白居易《长恨歌》中的”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李贺《贝宫夫人》中的\\’六宫不语一生困,高悬银(片旁)照香山”,所言”六宫”皆指后妃,而不是专指皇后。明以下遂泛称后妃为三宫六院。
所谓七十二嫔妃,不过是泛指皇帝后宫人数的众多,实际上皇帝后宫侍妾的数目远比七十二为多。《管子·小匡》即言:”九妃六嫔,陈妾数千”。《礼·昏仪》则言周代后妃制曰:”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可见早在诸侯时期,国君的妻妾已甚众了。秦汉之时秉承周制建立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后妃制,以皇帝为中心,皇帝之母称皇太后,祖母称太皇太后,嫡妻称皇后。由于秦的时代短暂,所以完备的后妃体制及其等级划分实际执行于汉代。汉代的后妃爵列八品:即1.皇后,2.夫人,3.美人,4.良人,5.八子,6.七子,7.长使,8.少使。自汉武帝、汉元帝始,后宫三千嫔妃又扩至十四个等级。即1.昭仪,2.婕妤,3.(女圣)娥,4.容华,5.美人,6.八子,7.充依,8.七子,9.良人,10.长使,11.少使,12.五官13.顺常,14.无涓,共和、娱灵、保林等。东汉时又化繁为简,六宫仅有皇后、贵人之称,其下只设美人、宫人、采女三等。
三国魏晋时期后妃制又有所变化,自夫人以下魏定爵秩十二等。魏太祖于王后以下定五等:夫人、昭仪、 婕妤、容华、美人。文帝时增设贵嫔、淑媛、修容、顺成、良人五等。明帝时又增设淑妃、昭华、修仪(除去了顺成)三等。晋参照汉魏之制于皇后下设贵嫔、夫人、贵人为三夫人;又设淑妃、淑媛、淑仪、修华、 修容、修仪、婕妤、容华、充华为九嫔;还有美人、才人等,其位亦在九嫔以下。
至此周之三夫人、九嫔便有了具体名称。
清代宫廷后妃制
以清代宫廷制度而言,宫闱制度的真正确立是在康熙皇帝的时候,规定皇后居中宫,主内治,以下皇贵妃一人,贵妃两人,妃四人,嫔六人,分居东西十六宫,佐皇后主内治,嫔以下还有贵人、常在、答应三级,俱无定数,随居东西各宫,勤修内职。清代后妃的来源,与历代不同之处在於,满族实行具有自己特色的「阅选秀女制度」,不仅皇帝的后妃要从秀女中挑选,被选中的秀女还要为皇子、皇孙栓婚,或为近支的宗室亲王、郡王指婚。能被选入宫的女子,又可分两种:由八旗户籍选出的称为「秀女」,地位较高,可选妃立后;由内务府包衣佐领下选出的则叫宫女,地位较低,仅供内廷使令,但宫女亦有机会晋升为妃嫔。
挑选秀女,三年一届,参加闺选秀女的年龄,多在十二、三岁以上,十七岁以下,秀女一旦被选入宫中,即为贵人,而最大的幸运就是可以被选作妃嫔。而没有被选入宫中的秀女,则可以自由聘娶。
汉朝皇后和太后住的地方分别叫什么
西汉初立,因秦之称号:皇帝之妻称皇后,妾皆称夫人。并立八品(该八品也是沿袭秦时之制):皇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汉武帝时增加婕妤、经娥(经为女字旁,打不出来,下同)、容华、充依,各有爵位。汉元帝时又创昭仪,仅次于皇后;时后宫已达三千人,除皇后外,以下定制十四等:
1)昭仪,视丞相,爵比诸侯王;
2)婕妤,视上卿,爵比列侯(第二十等爵);
3)经娥,视中二千石,爵比关内侯(第十九等爵);
4)容华:视真二千石,爵比大上造(第十六等爵);
5)美人,视二千石,爵比少上造(第十五等爵);
6)八子,视千石,爵比中更(第十三等爵);
7)充依,视千石,爵比左更(第十二等爵);
8)七子,视八百石,爵比右庶长(第十一等爵);
9)良人,视八百石,爵比左庶长(第十等爵);
10)长使,视六百石,爵比五大夫(第九等爵);
11)少使,视四百石,爵比公乘(第八等爵);
12)五官,视三百石;
13)顺常,视二百石;
14)无涓、共和、娱灵、保林、良使、夜者,均视百石。
十四等之外,还有上家人子、中家人子,皆视斗食。除此以外,史籍中还曾出现过诸姬、长御、材人、待诏掖庭、中宫史、学事史等名目。
太子妻称妃,妾有良娣、孺人,妻妾共三级;皇孙妻称夫人,妾无位号,皆称家人子。
椒房宫是皇后之宫
相关参考
乌拉那拉出生于康熙年间,比乾隆皇帝小7岁,乾隆二年被册封为娴妃,乾隆十年被册封娴贵妃,乾隆十三年被册封皇贵妃,之后两年便成为了皇后。之后乌拉那拉一直伴随乾隆皇帝左右,跟他一起西巡嵩洛、江南巡视,乌拉那
历史上谁是清朝最美的格格多罗敏达贝勒毓朗大格格爱新觉罗·恒慧,定郡王溥煦的大孙女。末代皇后郭布罗·婉容的生母爱新觉罗·恒香多罗敏达贝勒毓朗的女儿爱新觉罗·恒馨。她是清朝的末代皇后婉容的养母。末代皇后郭
...史》、《山河恋》等一系列电视剧的不断播出,观众对于历史上的孝庄皇后和多尔衮的关系深感好奇,而这一直都是一个谜团,备受争议。孝庄下嫁的原因主要有五种:第一:政治联姻,皇太极去世时福临的年纪尚小,孝庄为了...
一是入关第一帝――顺治皇帝的第一位皇后博尔济吉特氏顺治的第一位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是顺治皇帝生母孝庄文皇后的亲侄女,与顺治皇帝是典型的姑舅成亲,顺当皇帝对他的这位表妹一开始就不看好,但母亲孝庄和摄政王多
清朝皇后的服装颜色都有哪些皇后:明黄色正红色等任何颜色,可戴凤钿/凤冠(九尾凤),可戴金步摇,可戴垂至肩膀流苏,且可两边同时佩带附:白色,黑色是禁色红色,黄色,金色,银色,紫色是高位用的1.朝褂:皇后
历代皇后复原真容曝光皇帝宠爱的皇后都长什么样?的统治时间较长,我们都熟知励精图治的清朝历代皇帝,那么在清朝悠久的长河中,都出现了哪些著名皇帝宠妃呢?接下来曝光一组清朝历代皇后真容照,看看真实的皇后
坊间有传说清朝皇后不居坤宁宫是为了避亡者的晦气,如崇祯皇帝的周皇后即在此自缢身亡。其实,清朝入关之后,已经有三位皇后曾居于坤宁宫,孝惠章皇后(科尔沁亲王吴克善孙女,顺治外甥女,顺治的第二任皇后)、孝诚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清朝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皇后是后宫之主,众妃之首,就像皇帝在前朝的权力一样,皇后是皇帝唯一的正妻,地位自然不同。皇后在宫中时地位非常高,虽然不能参与前朝之事,
在清朝的历史上,要说统治时间最长的就属乾隆了,而在乾隆统治的时期,有两大宠臣,那便是和珅以及纪晓岚。说到这两个人肯定大家都想起的是电视剧《铁瓷铜牙纪晓岚》的剧情。两个人物总是不停地吵斗。纪晓岚想必大家...
清朝的皇后恐怕你是没有几个是不知道的,特别是孝庄皇后、慈禧太后和末代皇后婉容皇后,而在电视剧当中所有的皇后都是花容月貌的,那实际上清朝宦侯都长什么样的呢?看看画家笔下的清朝皇后画像。孝庄皇后,皇太极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