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遵宪为什么不赞成中国实行美国式民主

Posted 民权

篇首语:内心简单,知足常乐,便是余生最美好的养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黄遵宪为什么不赞成中国实行美国式民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黄遵宪为什么不赞成中国实行美国式民主

2、历史人物 如何评价黄遵宪

黄遵宪为什么不赞成中国实行美国式民主

  黄遵宪不赞成中国实行美国式民主,读《人境庐诗草》,我们会强烈感受到这一点。诗中云:> >   彼党讦此党:党魁乃下流。少作无赖贼,曾闻盗人牛。> >   人闻挟某妓,好作狭邪游。聚赌叶子戏,巧术妙窃钩。> >   面目如鬼蜮,衣冠如沐猴。隐慝数不尽,汝众能知不?> >   是谁承馀窍,竟欲粪佛头。颜甲十重铁,亦恐难遮羞。> >   诗歌记录的是 1884 年美国大选的景况,当时在任总统是争取连任的共和党人切斯特·阿瑟,竞争对手是民主党人格罗弗·克利夫兰,结果是后者获胜。那种场面,与今日大选约略相同,不消说当时的情景给黄遵宪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虽然在诗歌中也歌颂了的丰功伟绩,但对美国民主的这种选举形式是有微词的。1904 年 7 月 4 日他在给梁启超的信中提及这一问题时说:“既留美三载,乃知共和政体万不可施于今日之吾国,而是以往,守渐进主义,以立宪为归宿,于今未改。”> >   可见他对美国式民主的见解,始终未作改变。黄氏为什么持这种观点?> >   究其实,这关涉到文化模式选择。> >   黄遵宪(1848—1905),近代诗人,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市)人。出任过驻日使馆参赞,做过新加坡总领事。> >   八年(1882 年),黄遵宪调任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繁广的成长经历,既使我们看到了黄遵宪眼界开阔的一面,也让我们看到了其思想基> >   底中传统的一面。> >   文化有差异也有整合,对外来文化的消化和吸收永无停止。不过所整合的对象是有选择的,与传播和接触极有关系。就黄遵宪而言,他接触的日本文化较欧美文化多。中国大门被别人的枪炮轰开,日本虽然不能居于第一位,可日本带给人的精神挤压却使人刻骨铭心。一衣带水的近邻却以袭击中国为乐事,究竟是什么原因,中国早醒的知识者们一直进行研究。> >   1877 年 10 月,黄遵宪随何如璋赴日本。据《黄遵宪年谱》记载,“是时日本民权之说正盛,先生初闻颇惊怪,继而取卢梭、孟德斯鸠之说读之,心志为之一变”。严峻的社会现实往往与文人纸上的描画不同,虽然黄遵宪早就具有了改革思想,但异国的明治维新运动仍然引起了他的极大震撼。1880 年日本八万多名自由民权运动参加者选出代表在大阪开会,正式成立“同盟会”。运动中,代表中下层资产阶级利益的党派与团体纷纷建立,其中影响最大的自由党,宣布为开设国会、减轻地税与修改不平等条约、争取“平民的自由与权利”而奋斗。它还公然用炮火向蛮横的专制政府示威,1882 年,福岛县自由党人把反迫害斗争与农民起义斗争结合起来,发展为大规模的暴动。1884 年,群马县自由党人聚众数千人高呼“不流血不能建立自由的基础”,生俘政府官员,占领警察分署,向兵营进攻。> >   面对如火如荼的社会形势,初入日本的黄遵宪感到不适应,对当时的“民权之说”,开始惊怪、犹疑,后来才逐渐发展为肯定、接受并在《日本杂事诗》中作了初步的介绍与阐扬。对于黄遵宪来说,现实的日本虽然异于固有的观念,引起他初时的猜疑和不解,接受起来毕竟不算特别困难,相近的地域,文化也往往相通。可美国的民主共和制是与君主立宪制毫不相同的制度,对中国而言是完全异质的,黄遵宪难以索解,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   清朝知识分子了解外国的途径极其狭窄,往往是通过书报的翻译,不论是魏源还是徐继畲,都没有亲炙外国风土人情、社会制度的经历。> >   黄遵宪是有幸亲历的少数者之一,也正是亲历校正了纸上得来的印象,他认为,美国“民智已开”,“泱泱大国”,选举总统尚且如此混乱纷扰,中国民风“蔽塞”,万不能实行民主共和制。他不是否定民主制度,而是认为本国民众的素质不适于实行这种民主。> >   今日回视黄遵宪对美国式民主的印象和见解,觉得这种观点颇具代表性,在传统专制社会浸泡久了的人发出这种声音不能算不正常,能够如他那样已经不错了。

历史人物 如何评价黄遵宪

  黄遵宪是清朝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教育,在当时享有很高的声名。“黄遵宪”这个名字虽然在现代并不熟悉,但是却也无法抹除他的历史功绩,这位被称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的男人,绝对是一位才华高显之辈。

  政治上,黄遵宪科举取士,中举人之后便开始进入官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湖南按察使。

  外交上,黄遵宪曾经多次出使外国,担当中国驻外大臣。他中举人的第二年,就被任命为驻日本大臣,出使日本。后来又调任驻美大臣,担任旧金山总领事。后来经薛福成的推荐,成为驻英国大臣,与薛福成一道出使英国。最后为新加坡总领事,任中国驻新加坡大臣。

  黄遵宪人生的一大半时间,都是在出使他国中渡过的。在担任外交大臣的时候,他全力维护中国的国家权益,保证海外华侨的根本利益,是一位十分出色的外交官。

  说他是教育家,是因为他在戊戌变法之后,罢职归乡。回到家乡之后,一边在宣传变革思想,另一边也在兴修学校,培养人才,造福乡里。他热心家乡教育事业,创立嘉应兴学会议所,自任会长,积极兴办新学堂。

  相比于外交家。教育家、政治家这样的称号,黄遵宪诗人的称号则更为响亮。黄遵宪接受正统儒家教育长大,后来更是通过科举之路进入官场的,吟诗作赋自然不在话下。黄遵宪本人所留下的诗词,绝大部分都表达了自己的爱国情怀,以及对国家遭受外国侵略的忧患愤怒。

  黄遵宪生长在清末混乱,遭受列国侵略的时代。作为密切接触中国官场与外国政府的他,对于中国正在遭受的灾难有着更深的体会。同样的,当时又是中国新思想蓬发的时代,所以黄遵宪的诗词更倾向于国家层面,以及新派思想和事务的“新派诗”。

  黄遵宪的诗词,真实而刻骨的表现了一位爱国知识分子,对自己国家的热爱,以及对国家正在遭受的痛苦的心痛。另一方面,他的诗词也忠实记录和反映了那个特殊时期,发生在中国的许多震撼人心的历史事件。这些诗词,不仅使后世人能够更近的接触到黄遵宪本人的内心,同时也是后世人研究中国近代非常好的历史资料。

  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黄遵宪写下了《悲平壤》、《哀旅顺》、《哭威海》、《台湾行》、《渡辽将军歌》等诗词。这些诗词,表现了作者反对帝国主义,希望保卫国家的思想。其中颂扬抗战,抨击投降主义,忧国忧民的情怀尤为突出。

  除了这些之外,还有记录黄遵宪在出使各国之时,所见到各国风光。如在日本写的《樱花歌》、法国的《登巴黎铁塔》、伦敦的《伦敦大雾行》等。

  《樱花歌》

  墨江泼绿水微波,万花掩映江之沱。

  倾城看花奈花何,人人同唱樱花歌。

  花光照海影如潮,游侠聚作萃渊薮。

  十日之游举国狂,岁岁欢虞朝复暮。

  《夜起》(作于维新变法失败后)

  千声檐铁百淋铃,雨横风狂暂一停。

  正望鸡鸣天下白,又惊鹅击海东青。

  沉阴噎噎何多日,残月晖晖尚几星。

  斗室苍茫吾独立,万家酣梦几人醒。

相关参考

黄遵宪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下《日本国志》

黄遵宪日本国志黄遵宪出生于一个新旧交换的时代,他出生于晚清时期,那个时候的中国已经成为西方列强的猎物了,中国正需要改革创新,而黄遵宪就出生于那个时期。他是晚清时期的见证人,他是那个时期的外交家、教育家

清朝政治家黄遵宪简介,黄遵宪是怎么成为一个教育家的

黄遵宪简介要介绍的这位伟人就是黄遵宪,黄遵宪简介:黄遵宪是晚清时期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教育家,其同时在外交界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他出生于广东嘉应州,也就是今天的梅州市。黄遵宪的父亲曾经是一个举人,他

清朝外交家黄遵宪的故居在哪里

黄遵宪故居虽然黄遵宪已经离世上百年时间了,但是这样一个在历史舞台上表现出不凡人格魅力的外交家还是很引人关注的,每一年都有很多人都游览黄遵宪故居。大家之所以会去黄遵宪曾经居住的地方游览,主要还是想要知道

晚清改革先锋黄遵宪诞辰

黄遵宪(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晚清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汉族,广东省梅州人,光绪二年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

时务报的历史事件

一、《时务报》《新民丛报》各代表了哪个时代(历史事件)时务报1896年8月9日在上海创刊。黄遵宪、汪康年、梁启超创办。旬刊。连史纸、石印。梁启超主笔,汪康年总(经)理。中国人办的第一个杂志。以变法图存

毛主席提出一个作战方针,元帅赞成,大将却不赞成,最后大将正确

1946年,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大举进攻解放区,国共和谈全面破裂。在此情况下,毛主席提出了一个南线出击作战的战略方针:太行、山东两解放区的主力部队应实行外线出击,西移淮南作战,竟可能多的夺得城市和

九年级历史下二战

一、初三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二战后,美国推行冷战政策,冷战政策的实美国实行“冷战”政策的原因:首先,苏联和东欧人民民主力量的壮大,使美国称霸世界的计划受到打击,美国认为必须压制苏联。其次,美苏势均力敌

古代中国怎么开“两会”

古代中国的“两会”很注重民主气氛,“代表们”敢直抒胸臆,有人甚至敢在朝会上当面指出皇帝的不是,如果“代表”总是投赞成票便是不负责任的行为,可能会遭到皇帝的训斥和查办。在“集议”上,议案也很难“一致通过

土耳其面积多大

土耳其国土面积为78.36万平方公里。土耳其地跨亚、欧两大洲,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均实行欧洲模式,是欧盟的候选国。宪法规定土耳其为民主、政教分离和实行法制的国家。土耳其外交重心在西方,在与美国保持

隋朝最民主

隋文帝杨坚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少见的有为之君。其公元589年统一全国后,实行了一系列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政治经济改革,如三省六部制、开皇律、科举制度、州县制、均田制、义仓,修建长安城、洛阳城、大运河等。《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