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危受命的抗英将领陈化成

Posted 陈化

篇首语:时间会告诉我们,简单的喜欢,最长远;平凡中的陪伴,最安心。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临危受命的抗英将领陈化成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临危受命的抗英将领陈化成

2、清朝 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临危受命的抗英将领陈化成

  在清朝时期,有一位著名的抗英将领,名叫陈化成。英军疯狂侵略中国的时候,陈化成临危受命担任江南水师提督。他走马上任后加紧筹备吴淞口的防备。为了提高江南水师的作战能力,陈化成夜以继日地严格训练军队。> >   1842年4月,英国侵略者攻陷江苏。陈化成指挥军队驻守吴淞口炮台,对侵略者进行负隅顽抗。> >   1842年6月,英国舰队攻进长江,直逼吴淞口。由于陈化成率军有方,其战略战术堪称鬼神莫测,英军一时之间不敢轻易进攻。双方僵持多日。> >    同年6月16日,英军舰队终于向吴淞口发起攻击。当英军疯狂地扑向炮台时,陈化成身先士卒,率领炮手狙击敌舰。他指挥炮手待敌人行将逼近时大力开火,马 上就击沉了三艘军舰。有人看到英军精良的装备和充足的枪炮,感到恐惧不已,便多次劝告陈化成退兵求和,但总是被陈化成厉声斥退。> >   由于 当时的朝廷对英军十分畏惧,对陈化成的抵抗不予支持,加上原本与陈化成并肩作战的将领贪生怕死,临阵逃脱者难以计数,使得军心逐渐动摇。可以说,陈化成的 处境十分不利。面对外无援兵、内有降将的局面,陈化成仍旧毫不丧失信心,仍旧率军舍命杀敌。在惨烈的鏖战过程中,将士们一批又一批地倒下了,而陈化成本人 的右肋也受了重伤,鲜血迅速染红了他的铠甲。但他咬紧牙关挺住了,并亲自装卸弹药,亲自发射大炮,令在场的将士们深受感动,使得军中士气顿时高涨。不幸的 是,英军的炸弹不断飞射而来,终于击中了陈化成的胸口,他口中血喷不止,轰然倒下了。随着陈化成将军的殉职,吴淞炮台也一并陷落了。> >   陈化成殉国时已经年近七旬,但他英勇报国的壮举和精神却令无数青年将士深感汗颜,也令无数国人为之感动落泪。陈化成,可谓真正的将军。

清朝 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广州条约》签订后,义律的征粮队便频频出动,骚扰城郊的百姓。他们捉鸡、牵牛、杀人、放火,甚至挖掘坟墓,劫掠死人的陪葬物品,人民恨之入骨。

在广州北郊五里有个叫三元里的地方,离英军最近,人民受到的祸害也最大最深。

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四月九日清晨,英国军队窜到三元里一带抢掠。在村子旁边,他们看到去河边汲水的少妇李可喜,就一个个扑了上去进行调戏。村里王大爷的大小子见了,气得满脸通红,一个箭步冲上去同强盗们搏斗,竟被侵略者开枪打死。

正在村中练武的李可喜的丈夫韦绍光知道了,怒不可遏,率领村民,扛着锄头和铁棒赶到现场。他们手起棒落,只几下子就打死了八个英国兵,并将他们的尸体扔进粪坑;其余的人见形势不妙,忙丢下武器逃回城中。

村民们都知道,英国人决不会善罢甘休,于是聚集在村北的北帝庙前开会。全村人民一致推举韦绍光为首领,决定抵抗侵略者。韦绍光从庙里拿来黑底三星旗,领着大家宣誓:“旗进人进,旗退人退,吹螺前进,鸣金收兵;脚踏故土,头顶苍天,杀绝英夷,打死无怨!”下午,三元里附近103乡的农民、渔民、丝织工人和打石工人,还有一部分爱国士绅,在三元里西北的牛栏岗聚会,共商战斗计划。会上一致决定,以三星旗为总指挥旗,各乡自成一个作战单位,各乡推举一个领队。“一乡鸣锣,众乡皆出。”届时各乡15岁到50岁的男子一律上阵杀敌。打仗时不正面和敌人硬拼,诱敌深入,然后加以歼灭。

十日清晨,英军司令卧乌古率领2000多人,气势汹汹地向三元里方向扑来。刚到三元里地界,只听一阵锣鸣,接着便响起了惊天动地的喊杀声。漫山遍野,刀枪林立,旗帜飘扬,人潮滚滚。卧乌古命部队分三路进犯。

三元里的群众见敌人冲杀过来,一面佯装抵抗,一面按原定计划向牛栏岗退却。

卧乌古心想:数万清军尚不堪一击,几千乌合之众能顶什么用呢?于是率兵追赶到了牛栏岗。这里丘陵起伏,地形复杂,道路崎岖。凭着多年的作战经验,他知道中了埋伏,急忙下令撤退。这时,屹立在山冈上的韦绍光,高擎黑底白星的战旗,用力一挥,紧接着一声冲天炮响,锣鼓齐鸣,埋伏在牛栏岗一带的几千名群众,手持大刀、长矛、铁锹、鸟枪等原始武器,一齐冲杀出来。

英国侵略者携带着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来福枪和其他火器,拼命射击。英勇的武装群众巧妙地避开敌人的枪弹,抓住有利时机,灵活机动地同敌人展开了近距离的白刃战。妇女儿童也赶到战场,送饭送水,呐喊助威。

牛栏岗群众对英军的包围圈越来越小。农民颜长浩使着锋利的长矛,一下子刺进了英军少校军需毕霞的胸膛;另一个农民摘下了死去英军身上的枪支,“砰”的一声,打死了敌军旗手伯克莱。

中午时分,突然乌云滚动,狂风大作,滂沱大雨从天而降。敌人的火药被雨淋湿,枪炮成了哑巴,完全失去了进攻的能力。强盗们穿着长统皮靴,挣扎在泥泞的小道上,有的倒伏在一片汪洋的稻田里。三元里群众赤着脚,光着臂膀,在大雨中行走如飞。这时,英国侵略军有的钻进灌木丛里,双手抱着脑袋,屁股却露在外面;有的躲在瓜棚豆篱之下,用杂草掩住自己的身体;还有的人干脆双膝跪地,磕头求饶。往日神气十足,今天成了过街老鼠。

战斗一直打到下午9点,三元里人民取得了辉煌的战绩。他们一共击毙击伤英军140多名,其中少校军官两人;活捉10多人,缴获大炮两门,枪支弹药无数。

义律知道英军被围的消息后,立即带领一批人马前来解围,反而陷入重围,不得脱身。他赶紧派人去给驻节广州的奕山送信。

奕山接到求援书后,惊恐万分,害怕群众的正义行动会激起更大的事端,急令广州知府余保纯和南海知县梁星源前去为英军解围。

余保纯等人赶到三元里,看到群众斗志高昂,不宜用威压手段驱散,便装出一副厚道的样子,对群众打躬作揖,低声下气替英军求饶:“现在已经讲和了,洋人不会再欺压你们,你们就高抬贵手,饶了他们这一次吧!”

群众根本不买他的账,有的人还指着他的鼻子大骂他卖国求荣。余保纯一筹莫展,便去威胁参加战斗的士绅。他说:“如果不解散队伍,事情闹大了,全归你们负责;英方索要的赔款,也都摊在你们身上。”

士绅们听他这么一说,便软了下来,劝说自己的亲友溜走。这样,三元里的群众才偃旗息鼓,陆陆续续散去。

尽管这样,那些龟缩在四方炮台里的英军,由于受到了三元里群众的痛击,再也不敢下乡骚扰和滋事了。不几天,他们便悄悄溜出了虎门。

相关参考

台湾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在鸦片战争中的罕见胜利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虽然清政府整体失败,甚至丢失香港岛,但在台湾却收获了罕见的胜利。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关闭中英贸易通道,触怒了大英帝国,英国内阁批准“报复”,随即出兵。总的来讲,英军所

顾顺章叛变投敌之际临危受命

 中央特科产生于一个特殊的历史时代,国民党在全国制造白色恐怖,共产党出于获取情报、保卫中共中央安全等方面的考量创办了中央特科。中央特科在那个艰难的时代为共产党做出很大的贡献,很多人都知道周恩

路过的拿破仑临危受命,自此一战拿破仑的命运改写

土伦,这个位于法国马赛的港口小镇,本不会被浩渺的历史长河所重视。然而在1794年,它搭乘着法国大革命的「”帆船”站在了历史的节点上,跟改变法兰西命运的历史人物联系在一起。1793年,第一次反法同盟联军

第五次反 ”围剿”后,原湘鄂赣军区司令员叛变,张云逸临危受命

本文作者吕黎平将军简介1934年10月下旬的一天,军委收到担任突围前锋第三军团第四师的一份请示电报,大意是:该师在渡过信丰河以后,向南康、大余之间的油山山脉前进途中,发现张云逸同志率领的一支游击队,约

清朝抗英民族英雄葛云飞简介

葛云飞简介葛云飞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位十分著名的抗英民族英雄,他是当时中国能够镇守一方、统帅一军的武将,从小便读书习武,在嘉庆二十四年的时候考中了武举人,并在之后一路加官进爵,屡获战功,最高做到了镇海总

英国传奇将领蒙哥马利是如何功成名就的

...生命。1942年,在二战期间,他得到了英国首相丘吉尔的临危受命

蒙哥马利的身高是多少 蒙哥马利元帅是如何成名的

...生命。1942年,在二战期间,他得到了英国首相丘吉尔的临危受命

蒙哥马利的身高是多少 蒙哥马利元帅是如何成名的

...生命。1942年,在二战期间,他得到了英国首相丘吉尔的临危受命

什么是三元里抗英斗争

各位高考备考生你知道什么是三元里抗英斗争吗?又知道它发生在何处吗?如果你还对这个知识点还不了解的话,就一定要认认真真的来看小编为你准备的三元里抗英知识点。【三元里抗英斗争】三元里抗英事件是第一次鸦片战

把他拉出去砍了

裴炎是唐高宗李治一手提拔上来的心腹,在开耀元年被任命为宰相。永淳二年,唐高宗病危时,裴炎临危受命,“受遗辅太子”,成为托孤重臣,辅佐唐中宗李显登基。要说这个裴炎,对唐朝的忠心程度无可挑剔,就是能力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