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乾隆时期大清的贪污腐败现象

Posted 巡抚

篇首语:明明你一个人可以活的很开心的,偏偏非要学别人谈恋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雍正乾隆时期大清的贪污腐败现象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雍正乾隆时期大清的贪污腐败现象

2、康熙乾隆绝对做不到 雍正帝治国仅凭二个字

雍正乾隆时期大清的贪污腐败现象

  当一个社会的腐败程度非常严重时,世人便常用“贪腐遍地”、“无官不贪”等字词来形容。这类概括性极强的词句,常常被指责为以偏概全,没有科学区分主 流和支流。实际上,这类字词,不在于严谨判断,而在于发泄不满情绪。哪一个社会都不能一概而论,即使政治制度完全一样的封建王朝,因为执政者不同,治理贪 污腐败的措施有异,结果也便大不相同。> >   比如,皇帝做一把手时,清朝实行“完赃减等条例”。也就是,贪污的犯官,如果在一年的时段里补赔了所贪的款子,就可以免死减罪发落。等到执政,便废除了这一条例,而代之以“完赃不准减等”。> >   即使补足了贪污的金钱,该砍头依旧砍头。即位,政策又有变化,完赃不仅可以减等发落,而且即使“三年限外不完”,死罪人犯只要在监狱里待一辈子就可以了。> >   然而,这种种差异,仅能造成贪腐程度不同,不能从根本上遏制贪污腐化的扩张。历史上,不管哪个朝代,反贪的路数基本是一样的:狠抓思想道德,设置监察人员,青睐严刑峻法。这些招数,施用起来,是会起作用的,否则不会用了又用。不过,效果并没有人们预想的那么好,> >   否则一些非常浅显的道理,没必要一代又一代重复,一年又一年讲述。> >    就说道德吧,中国讲了几千年,不仅位居九五的人重视,每个与乌纱帽沾边的人都年年讲,月月讲;道德真正高尚的人讲,行为龌龊、蝇营狗苟的人也讲。帝 执掌清朝大权的时候,曾对贪官之多的现状大发感慨。大臣说,那些贪官没有做官的时候,也知道不该做贪官,可一旦做上官,就见利忘义、利令智昏。顺治说:这 都是因平日不能严格要求自己所造成的必然后果,如果认识明白,持守有定,就不会被金钱财物所诱惑。据说在场的大臣频频点头。清朝讲述为官之道一讲就是三百 来年,直到 1911 年辛亥革命爆发被推翻。> >   高尚者或许以为,讲且如此,不讲更糟,因此需要更加起劲地讲。> >   品德低劣的人,也不反对大讲特讲,因为他们可以拉大旗作虎皮,在道德之光下贩卖丑陋。在耀眼的光芒之下,思想道德一直受到令人痛心的挑战和侮辱。清朝后期的几桩大案,为道德的无奈和崩塌作了极好的注脚。> >   乾隆统治后期,贪官不仅数目多,而且官位高,赃款金额非常大。> >    如山东巡抚国泰“婪索诸属吏,数辄至千万”、浙江巡抚王望,生活奢侈,大肆收受诸州县贿赂。后来他在甘肃做布政使时的赈灾案爆发,牵出甘肃官场集体腐 败大案,其中他一人就贪污白银三百余万两。闽浙总督伍拉纳、福建巡抚浦霖事败后,籍没伍拉纳家产时,得银四十五万多、如意一百余柄;查抄浦霖家产时,得金 七百、银二十八万,田舍价值六万多。罗列这些案件,目的并非不承认乾隆朝的经济发展,而是觉得好多事不可理解:那时朝廷依然崇尚思想道德,依然有各种监 督,依然有刑律,然而贪腐却日趋严重,日益普遍,症结究竟在哪里?更令人深思的是,闽浙总督兼浙江巡抚的陈辉祖,在奉旨查抄王望家赀时,将很多物品抽换 抵兑,捞取钱财,中饱私囊。可谓反贪者也堕入贪污泥沼。> >   乾隆朝的文字狱已经使举国臣民变得如同奴才,舆论不仅一律,发声的时机也与皇 朝的安排步调一致。也就是说,那时社会绝对是一种声音,绝对安静。在铁桶一般的社会里,官僚集团却上演一出又一出腐败大戏,难道仅仅是因为道德不坚定吗? 高官有那么好的政治经济条件,为什么还不坚定?国泰系刑部官员出身,熟知国法,官至封疆大吏,俸禄也相当丰厚,但仍婪索不已,究竟是何种原因?提倡道德的 乾隆皇帝,任命的大员却乖戾刻薄,盛气凌人。山东巡抚国泰情性恣睢,对属员任性吹求,轻喜易怒,藩司于易简也要向他长跪回话;浙江巡抚福崧性情偏执,近于 刚愎;两广总督富勒浑刚愎自用,暴戾乖张;闽浙总督伍拉纳躁急苛刻。道德究竟为何物?> >   一个社会,存在乱象,不在于舆论不一律,不在于老百姓维护自己的利益,而是专制皇权使政治、经济、文化变得畸形。皇权之下,官员仅仅满足于自肥,视民众如无物。> >   素常我们说,封建的皇权统治必然导致腐败堕落。至于为什么“必然”,人们懒得去说。> >    实际上,专制统治者不是皇帝一个人,而是整个官僚集团,社会上的规则都是权力集团制定的,只不过皇帝居于金字塔的最上层而已。在专制社会,一个镇长就是 一个土皇帝,社会有数不清的土皇帝,他们的话就是法律,道德、监督等等,只是他们掌中玩物,你说监督之类还能起什么作用?专制皇权统治一方面努力禁锢人的 声音,一方面偷懒,不去开拓新思路谋求发展,而宁愿拿出很大精力论述自己的招数如何好,他人的思路怎样要不得。> >   没有贪官的社会永不会有,但大面积贪腐的景象却可以避免。招数就是不要妄自尊大,裹足不前,而要不断学习和创新,承认失误,弥补疏漏。无论经济发展多么迅速,成果落入王望之流、国泰之辈腰包里,国基哪里会稳固?说白了,专制才是造成大面积贪腐的祸首,国泰们才> >   是侵噬大清江山的蛀虫。

康熙乾隆绝对做不到 雍正帝治国仅凭二个字

康熙帝一生政绩显著,一代明君开创了大清的盛世。晚年的康熙主要精力都用在调和皇子争储上,而“太平盛世”之下,却滋生了政宽事省的思想,由此在朝野内外的官僚队伍中,虚诈、迎合、粉饰、浮夸等腐败之风严重泛滥。

这种官场风气严重威胁着“盛世”的存亡,于是,惩治腐败、整顿官场吏治的重担就落到了雍正帝的肩上。

在清朝的额官场上,流行这样一种陋习,各省文武官员刚刚到任时,几乎都是极力地表明当地的吏治如何糟糕,等过了几个月,就一定奏报说,通过雷厉风行的整顿,情况已经好转,以此显示自己的才干和政绩。

对于此类奏报,雍正毫不客气地指出:“只可信一半”。对大臣奏折中的浮夸成分,雍正都会进行尖锐的批评。浮夸粉饰,在有关雨雪水旱农业收成的奏章中问题尤其突出。对此类失真奏报,雍正每每透过夸夸其谈的文字游戏挤出其中的水份。

雍正二年,河南巡抚石文焯奏报说,全身各州县的蝗虫灾害已经扑灭十之八九。雍正通过查问河南的其他官员,察觉到石文焯的奏报不是实情,于是尖锐的批评石文焯说:如果不是你在欺骗皇上,就是你本人被下属欺骗了。

为了断绝官场上的上下欺瞒互骗,雍正帝反复提醒内外大员,凡事要躬亲办理,不可轻信属员。

在康熙晚年,朝中大员的官僚习气已经相当严重,对皇帝指令商议的事件,文武大臣们往往一味附和,很难看到直言详议、据理力争的场面。雍正即位不久就颁发谕旨,严厉整顿此风。

为彻底改变这种习气,雍正帝将议事大臣分为三班,凡遇应议之事,分头酌议,每人都拿出自己的意见,最后,如果所议意见一致,就照这一意见定稿启奏;若是意见不一致,则由诸位大臣另行商议。

雍正帝试图建立一种分班议事制度,让议者必有所言,不得不言,从而使投机者失去附和的机会。善于搞迎合把戏的朝臣,在雍正帝那里往往自讨没趣。

对于朝臣奏折中肉麻的称颂和不着边际的套话,雍正帝十分反感,每有这类奏折送到面前,必遭严厉痛斥。

借用好年景来称赞皇上的圣德,是乖巧臣工的又一迎合花样,雍正帝再三告诫内外百官不要做迎合虚文。在中国古代社会,大臣自称“庸陋”、“愚昧”往往被看做是谦恭的美德,雍正却认为这是官员虚伪不实,推卸责任的搪塞之词。

看到雍正帝严惩贪污受贿的官员,有人为了迎合皇上,故作廉洁姿态,竟连正常的俸禄工资也不要了,想以此换取美名再升高官。对此,雍正很不以为然。他指出:凡事有个度,哪有饿着肚子办差的道理,只要不欺不隐,不在分外谋财贪利,就是好官,沽名钓誉,乃居官之大患。

实心任事,是雍正帝对内外百官的根本要求。雍正三年,在给江苏巡抚张楷的一条谕旨中,雍正谈到:为官者要有所作为,唯以实心行实政,重公忘私,将国事如身事办理。对安徽按察使祖秉圭的一件谢恩折,雍正更是直言训导,要他做实在好官。

除此之外,雍正还未文武百官树立起了“公忠诚勤,实心任事”的楷模。他所赏识的几位重臣,如田文镜、鄂尔泰、李卫等,都是以直言不讳、据实办事而得到特殊的信任和格外擢用的。

田文镜受宠而不迎合,凡事直言,很被雍正看重。深得雍正信任的浙江总督李卫,以严猛著称,他不苟同于官场积习,勇于任事,不徇私情,不避权贵,得罪了不少大官。这些被得罪的人联名向雍正告状,雍正却说李卫是刚正之人,他操守廉洁,实心任事。

从雍正帝在很多奏折的批语上,我们可以发现,“实心”在两个字出现的频率极高,可以说,雍正的的确确是一个实在人,从被他赏识的重臣身上,我们可以看到雍正着手提倡务实的良苦用心。也可以这么说,雍正治国别无他法,惟有“务实”这一不二法门。

相关参考

庆亲王奕劻是怎么靠高调的贪污而自保的?

庆亲王奕劻是1909年时期,宣统新朝中唯一一个留任而有实权的元老,负责各部之首的外务部。他不仅是四朝元老,还是少数参与了大清国改革开放全过程的权臣,在国内和国际上都享有极大的知名度。奕劻出名的除了他的功绩...

八路军时期内部惨案,军区司令贪污腐败,找人刺杀这一位优秀将领

八路军是人民的队伍,组织上也积极的教育大家,大家的思想也在一天天的进步,但就是有那么一些人,经受不住诱惑选择贪污腐败,甚至还伤害自己的同志,此人还是当初的军区司令,做的事情实在令人不齿。这个人叫做刑仁

雍正问县令有没有贪污,他居然回答说有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雍正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古代由于制度的不完善,所以一些贪腐现象也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即便是一些特别开明的皇帝他们都会一直致力于相关问题的解决,但是其实有的时候也是会出现一

大清雍正帝为何宁用贪官也不用无能清官

腐败问题是古往今来都令最高同志者们为之头痛的事,“铁血”反腐皇帝朱元璋什么招都使出来了,反而越反腐越腐败。到康熙皇帝时吸取之前的种种教训,政尚宽仁,采取培养清官、树立榜样的做法,但雍正一继位,清官问题

和珅不仅贪污了很多钱财,还贪污了乾隆皇帝的老婆

和珅可谓是中国古代史上最大的贪官,据史料记载,和珅贪污的银两相当于是大清国库15年的收入总和,若该记载属实,那么和珅真的可以说是富可敌国了。作为历史上一个传奇的贪官,和珅的事迹被翻拍成了各种影视作品,

知县向李鸿章汇报反腐业绩 为何却遭李鸿章一顿痛骂

《清史故事》264官员贪污腐败,是古时封建社会难以根治的痼疾,同时官僚系统腐败的程度,又往往和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是紧密联系的。清朝建立之初,吏治相对清明,到康熙晚年时,官员侵吞国库现象严重,后经雍正

雍正皇帝是怎样惩处贪官的

康熙年间,官员的贪污现象已相当严重,一些大权在握的大官僚肆无忌惮地贪污公款,收受贿赂,如满族大臣索额图、明珠,汉族大臣徐乾学兄弟、高士奇等。当时的民谣说:九天供赋归东海(徐乾学),万国金珠献澹人(高士

在自己的眼皮底下 乾隆为何不杀巨贪和

乾隆,是清朝的第六位皇帝,也是大清历史上开创盛世的明君。不论是历史,还是世人,对这位皇帝的评价都比较高,认为其是大清的一代英明君主。和|,乾隆时期的宠臣,也是历史上有名的大贪官,他贪污的钱财数目之多堪

乾隆为什么不杀和 和最后是怎么死的

乾隆为什么不杀和乾隆,是清朝的第六位皇帝,也是大清历史上开创盛世的明君。不论是历史,还是世人,对这位皇帝的评价都比较高,认为其是大清的一代英明君主。和,乾隆时期的宠臣,也是历史上有名的大贪官,他贪污的

大清在位第二长皇帝乾隆一生简介

乾隆皇帝清高宗乾隆1711年9月25日子时―1799年2月7日姓爱新觉罗,讳弘历,是雍正帝第四子。生于康熙五十年,卒于嘉庆四年,终年89岁葬于河北裕陵(今河北省遵化县西北)乾隆于雍正十三年即位为清代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