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

Posted 义和团

篇首语:从来没有说忘就忘这回事,只有假装的冷漠和偷偷想念的心。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

2、历史人物 洋人卖给伍秉鉴一批劣质品,为什么伍秉鉴亏了近万元一声不吭

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

  义和团运动是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爆发的一次反帝爱国运动。> >   义和团发源于鲁西北地区,是在义和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义和拳是 民间反清秘密结社的一种。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以后,在山东的外国传教士气焰愈加嚣张,民族矛盾不断激化。义和拳逐渐转变为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反 帝斗争组织。1898年以后,清政府在公文中开始称义和拳为义和团。> >   义和拳首先在冠县一带展开斗争。山东巡抚张汝梅鉴于教士恃强凌 弱,乡民积怨不平的情况,对义和拳采取了剿抚兼施、以抚为主的方针,因此义和拳很快活跃和发展起来。美法公使为此不断向清政府施加压力,要求改抚为剿。恰 值此时,立端王载漪子溥隽为大阿哥,企图取代,各国公使拒绝入宫庆贺,表示不予承认。慈禧十分不满,产生了利用义和团对抗洋人的想法。于是义和团 在直隶、京津也得到了蓬勃发展。> >   义和团兴起后不久,就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它反映出当时的中国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之间的 矛盾已成为最主要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暂时降到了次要的地位。同时,这个口号也反映了广大的小生产者无法冲破皇权主义的思想枷锁,更不可能在 救亡运动中提出一个超越陈旧皇权主义的救国方案。另外,他们提出的灭洋口号,虽然触及了时代的救亡主题,却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   随 着义和团运动在直隶和京津地区的迅猛发展。各帝国主义加紧胁迫清政府予以镇压。1900年5月,各国公使眼看清政府已经无法控制形势,遂决议联合出兵镇压 义和团。6月,俄、英、美、日、德、法、意、奥等八国拼凑2000多人,在英国海军中将西摩率领下,由天津向北京进犯,掀起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天津义和团驻军自6月17日大沽失守后,即开始围攻租界,保卫天津;与此同时,八国联军也不断增兵天津,这时已达1?8万余人。在这危急时刻,清政府却 任命四川提督宋庆镇压义和团,使城郊义和团实力大损,天津保卫战进入更艰苦的阶段。7月14日,天津沦陷。8月4日,八国联军向北京进犯。慈禧一面加紧求 和,一面又调义和团去前线,使义和团与侵略军双方互相削弱。8月14日,北京失陷。> >   在京、津军民反帝斗争的鼓舞下,北部中国的反帝斗 争迅猛发展。义和团的斗争风暴席卷了山东、山西、内蒙古、东北。其中东北义和团声势最大,一个月内使中东铁路几乎全被焚毁,俄国损失7100万卢布。义和 团的反帝斗争,使帝国主义胆战心惊,英国既害怕义和团的势力发展到它所控制的长江流域,又担心清军愈来愈倒向义和团。在美国等的支持下,东南各省的清朝督 抚策划"东南互保",制造了一个《东南互保章程》,这既让帝国主义得以集中兵力镇压北方军民的反抗,也严重地破坏了东南各省的反帝斗争。> >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一面实行军事殖民统治,一面以北京为基地,四出扩大侵略。八国联军还在京津地区烧杀劫掠,暴行累累。1900年12月24日,参加 武装侵略的八国再加上比利时、西班牙和荷兰,向清政府提出"议和大纲十二条",至1901年9月7日,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    《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一个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包括一系列丧权辱国的内容。清政府向各国赔款4?5亿两,以关税、盐税和常关税作保,40年 内分年付清,再加上利息,本利共达9?8亿多两,各省地方赔款还有2000多万两,从此中国的关税和盐税均由帝国列强控制;在北京设立"使馆区",中国人 不准在这一区域内居住,各帝国则可以在此驻兵,从此,"使馆区"成了"国中之国",成了帝国主义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各国公使成为清政府的太上皇;大沽 炮台以及北京到大沽沿路炮台"一律削平",从北京到山海关沿铁路12个战略要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这样,侵略者可以随时对清政府进行军事控制,直接镇压 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   《辛丑条约》大大加剧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程度。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成为洋人镇压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工具。它表明,靠旧式的民族斗争方式,已难以改变中国的命运,中国社会已处于山雨欲来的危局,它呼唤着新的救亡运动和民族觉醒。

历史人物 洋人卖给伍秉鉴一批劣质品,为什么伍秉鉴亏了近万元一声不吭

清朝中后期的富商伍秉鉴曾经借钱给19世纪全球贸易大国英国的“国有企业”——东印度公司,鸦片战争后产生的清政府国债,他也承担了其中的三分之一,可见其钱财之多。伍秉鉴能成为这样的巨富,离不开他妥善的经营,更离不开他“吃得起亏”的品行,正是他“吃得起亏”才为他带来了不少机遇。>>1801年,伍秉鉴从父亲手中继承了广州十三行中的怡和行,开始了长达四十余年的外贸代理生涯。对于从事外贸代理业务的大清行商来说,全部的贸易机会都寄托在洋商身上,行业竞争非常激烈。因而,“征服”洋商就成了伍秉鉴把事业做大的关键。>当时,行商与外商的交易数额虽然巨大,但双方的贸易经营从不用书面契约,只凭口头约定。一次,外国某商号按照约定运了一批棉花到广州,因检查时大意,货到港口后才发现这一批棉花全是陈货。行商们都不肯收货,伍秉鉴却默默地收下了这批棉花,亏了近万元。有人认为伍秉鉴傻,也有人认为他面对洋商胆小如鼠、懦弱无能。但事实上,这却是伍秉鉴的一个策略,他凭借着这样的傻让利给外商,以吃亏结善缘,与许多洋商都建立了私人友谊,而且彼此信赖。>>正是这种相互的信任,使得他在以后的贸易交往中无往不利,怡和行也得以在十三行中迅速崛起。伍秉鉴也逐渐崭露头角,成了行商的领袖。>让伍秉鉴名扬四海的,是他帮助一个美国商人的事。某美国商人与伍秉鉴合作经营了一桩生意,但由于经营不善,生意亏损,借了伍秉鉴7.2万银圆用来重整旗鼓。但连续三年他都无力偿还这笔欠款,只好滞留广州。伍秉鉴无意中问及他为何离家日久、不思归乡,美国商人实言以告:“只因这笔债务没有还清,不能抽身一走了之。”伍秉鉴听后,立即让账房把欠条取来,一把撕碎,说:“你是一个诚实的人,只不过不走运罢了。现在你可以回家了!”>这件事让伍秉鉴豪爽的名声在美国脍炙人口达半个世纪之久。伍秉鉴虽然损失了7.2万银圆,却把好名声传遍了世界各国,得到了外商们的一致认可。此后,外商们都把伍秉鉴看成是可信赖的贸易伙伴,尽管伍家的怡和行收费较高,但外商们仍乐意与他交易。>>俗话说:“同行如冤家。”但伍秉鉴不这样认为。他不但对外商慷慨,对自己的同行也一向如此。1811年,伍秉鉴担任了英国公司的羽纱销售代理人。面对这一块大肥肉,他并没有独吞,而是主动提出将利润按比例分给全体行商,让大家都能从羽纱销售中得到好处。这使得所有的商行老板都对他极为敬佩,此后很长一段时间,伍秉鉴得到了各家商行的一致拥护,唯其马首是瞻。>有同行各家商行的拥护,有洋商们的信赖与支持,伍秉鉴的怡和行越做越大,资产也越来越多。鼎盛时期,伍秉鉴的资产是大清国库的三倍多,他的产业遍及英美等国。伍秉鉴的成功之处在于,他知道吃亏是福,吃亏虽然会失去一些眼前的利益,但得到的会更多、收益更长远。

相关参考

清朝历史战争纪录片,关于清朝末年的清政府和洋人战争历史记录片,

关于清朝末年的清政府和洋人战争历史记录片,没记录片要电影也行,最好1880到1911年的。电视好几纪录片<北洋水师>,《船政学堂》,军情解码的《甲午推想》,《辛亥革命》电影,《甲午大海战》

高中历史标志事件

高中历史典型的事件,有相应的标志及意义历史事件意义(标志着什么)《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政府完成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公车上书戊戌变法运动拉开了序幕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清朝为何沦为“洋人朝廷”

  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同晚请政府先后签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包括南京条约北京条约望厦条约黄浦条约中法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等等等不平等条约,使得中国社会一步一步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洋人在天津办平安电影院,50年代改为音乐厅,今拆除重建处境尴尬

90年代天津音乐厅位于小白楼的老音乐厅,曾是外国人在天津开办的平安电影院,2005年,这座有73年历史的老建筑被拆除重建,变成一座全新的音乐厅。消失的老建筑,也成为天津人心中的隐痛之一。80年代天津音

古代的朝会是怎么进行的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代的朝会是怎么进行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朝会可以说是古代朝廷最为重要的活动,按照时间可以分为早朝、午朝、三朝三种,其中尤以早朝最为重要。为了确保朝政顺利运转,历朝

皇后的朝冠及配饰特点介绍

皇后的朝冠及配饰特点介绍皇后朝冠皇后朝冠除中央顶饰三层金凤外,朱纬上还缀一周金凤共7只和金翟1只,位于后面的金翟向脑后垂珠为饰,皇后为五行二就,冠后又垂护领。【典制】皇太后、皇后朝冠,冬用薰貂,夏以青

完全付之一炬

1840年鸦片战争后,在清政府腐败无能,屡次战败的形势下。外国侵略军在我国许多城乡进行纵火破坏,使我国遭受巨大损失。1860年(咸丰十年)10月,英法联军焚毁我国最大园林—圆明园可算是纵火到登峰造极的

张保仔对香港有什么贡献 黄飞鸿与张保仔

...的导演是蒋国清。影片主要讲述了清朝的道光年间,由于清政府的无能和腐败,洋人得以机会向中国贩售鸦片。此时,豪爽的郑一就出现了,他是花旗盗的领头人,生性仗义疏才,喜欢劫富济贫。一时间,洋人对他们又恨又怕。...

老照片,清末民初的朝陽門,歷史的追憶

這是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京城全圖》上的朝陽門的平面圖。從右往左依次是:護城河上的石橋,箭樓,閘樓,瓮城,城樓,城樓兩側的馬道。這是朝陽門在內九門中的位置,朝陽門是漕糧出入的城門,京城百姓的口糧

明帝國為什麼不吞併它的朝貢國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鼎盛的朝代之一,它主導著亞洲的經濟、軍事、政治和文化。據統計,在這一時期,依附明朝的進貢國100多個,這些小國家分佈在中亞、東南亞和南亞。那麼,強大的明帝國為何不吞併它的朝貢國,以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