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和珅胸罗万卷为何却连个举人也没考上?
篇首语:学者之所以是学者,不是因为他博学,而是因为他一直保有求知欲。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解密:和珅胸罗万卷为何却连个举人也没考上?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解密:和珅胸罗万卷为何却连个举人也没考上?
和珅在咸安宫官学读了十来年书,“十年寒窗”苦读,又有当时京师最好的老师教授,不但精读了四书五经、满汉典籍,还学习了骑马射箭、满蒙藏文。在当时多数贵族子弟热衷于提笼架鸟、游嬉浪荡的风气下,说他是“有志青年”、“有为青年”,应该不是过誉的溢美之词。
像他那样的身世,给他明摆着的出仕正途,当然就是通过乡试之后,再在皇帝主持的殿试中大显身手,从而给自己求一个进身之阶了。
和珅是在哪一年参加乡试的,史籍上没有正式记录。不过也有两个旁证可以推算:第一,是和珅在乾隆三十七年就放弃考试,去当侍卫了,因此他参加乡试的时间,只能在乾隆三十七年以前;第二,清代举办乡试的时间,是固定的:每隔三年举办一次,具体年月是逢子、卯、午、酉的秋季,称为“秋闱”;考取的举人连同历届的举人在第二年的春季上京会考,称为“春闱”。
乾隆三十七年以前,只有乾隆三十三年的戊子科和乾隆三十六年的辛卯两科。但是也有好几本当代人的著作,包括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说他参加的是乾隆三十五年“庚寅科”乡试。乡试的地点,是有严格规定的。一般说来,除了在国子监读书的“监生”和“贡生”允许就近在京城参加顺天府乡试之外,所有的“举子”,都只能在“本籍”的省城参加。和珅的“户口”在北京,所参加的乡试,应该是顺天府乡试。只要他参加的确实是顺天府乡试,就不可能单有“庚寅”一科。我不知道清代顺天府乡试是不是曾经有过“庚寅科”这样特殊的例外。为此特地去请教过专教清史的教授,答复是“无此例外”。咸安宫官学的学生享有特权:只要考取了举人,可以不用参加会考,就有资格直接参加殿试。除非是皇上特典,给这些八旗子弟单开一个“恩科”,不然的话,顺天府乡试,是不可能有“庚寅科”的。——纪连海先生说和珅曾经参加庚寅科乡试,当然不是他个人的杜撰,他也是有“根据”的。这个根据,我在后文中还要提到并加以说明。
乾隆三十三年戊子,和珅十八岁。这一年和珅结婚,据我推测,很可能就是和珅参加乡试的日子。往前推三年,和珅只有十五岁,好像小了点儿,可以排除为“不可能”;往后推三年,和珅二十一岁,倒是有可能,但是这时候,他已经去当侍卫,不可能再去参加考试了。有的书中,就明写和珅是当了一年侍卫以后,才去参加乡试的。但是我认为这样的可能性比较小。再联系到他定在十八岁结婚,按照中国人的传统习惯,“洞房花烛夜”,应该安排在“金榜题名时”之后,好来一个“双喜临门”,因此我认为和珅参加乡试,应该在乾隆三十三年的秋季。
和珅的学业,是英廉亲自考核过的。英廉是个有学问的人,在他看来,和珅熟读诗书,文笔老到,考个举人,应该就像探囊取物一般,手到擒来。
但是非常遗憾,和珅参加乡试的结果,却是名落孙山!
以英廉曾经在内务府当差的地位和经历,通过公的私的关系,把和珅“补”进皇家侍卫班子里去,大概还不是太难的事情。和珅虽然不是什么“武功高强”的把式,但是八旗子弟一向有崇尚骑射武功的传统,加上在文武兼修的咸安宫官学里六七年,尽管不是什么武林高手,至少骑马射箭应该没有问题,在“大内高手”如云的侍卫班子里,并不真正需要他动刀动枪。再说,侍卫侍卫,一半儿是“侍”,一半儿是“卫”,只要肯于放下架子来,能够尽心地做到“侍候皇上”,任务也就完成了。
于是,和珅在他十九岁那一年,通过英廉的活动,很容易地就进入皇家侍卫的班子里,开始了他人生道路的另一条走向。至于何年何月才能实现、或曰偶然得到皇帝的赏识,那就只能碰运气、撞大运了。
这里必须说明的是:关于和珅世袭的爵位,有两种不同的记载。一说是“一等云骑尉”,正五品;一说是“三等轻车都尉”,从三品。后者是正史《和珅传》中的记载。可以这样理解:“一等云骑尉”,这是常保从他叔叔那里得到的封赠,和珅继续荫袭;“三等轻车都尉”,是常保死后皇帝赏给常保实际上就是赏给和珅的封赠。大清爵位中单有一种“轻车骑尉又一云骑尉”,可能就是和珅这一类“双料世爵”吧。
和珅胸罗万卷为何却连个举人也没考上?
和珅在咸安宫官学读了十来年书,“十年寒窗”苦读,又有当时京师最好的老师教授,不但精读了四书五经、满汉典籍,还学习了骑马射箭、满蒙藏文。在当时多数贵族子弟热衷于提笼架鸟、游嬉浪荡的风气下,说他是“有志青年”、“有为青年”,应该不是过誉的溢美之词。
像他那样的身世,给他明摆着的出仕正途,当然就是通过乡试之后,再在皇帝主持的殿试中大显身手,从而给自己求一个进身之阶了。
和珅是在哪一年参加乡试的,史籍上没有正式记录。不过也有两个旁证可以推算:第一,是和珅在乾隆三十七年就放弃考试,去当侍卫了,因此他参加乡试的时间,只能在乾隆三十七年以前;第二,清代举办乡试的时间,是固定的:每隔三年举办一次,具体年月是逢子、卯、午、酉的秋季,称为“秋闱”;考取的举人连同历届的举人在第二年的春季上京会考,称为“春闱”。
乾隆三十七年以前,只有乾隆三十三年的戊子科和乾隆三十六年的辛卯两科。但是也有好几本当代人的著作,包括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说他参加的是乾隆三十五年“庚寅科”乡试。乡试的地点,是有严格规定的。一般说来,除了在国子监读书的“监生”和“贡生”允许就近在京城参加顺天府乡试之外,所有的“举子”,都只能在“本籍”的省城参加。和珅的“户口”在北京,所参加的乡试,应该是顺天府乡试。只要他参加的确实是顺天府乡试,就不可能单有“庚寅”一科。我不知道清代顺天府乡试是不是曾经有过“庚寅科”这样特殊的例外。为此特地去请教过专教清史的教授,答复是“无此例外”。咸安宫官学的学生享有特权:只要考取了举人,可以不用参加会考,就有资格直接参加殿试。除非是皇上特典,给这些八旗子弟单开一个“恩科”,不然的话,顺天府乡试,是不可能有“庚寅科”的。——纪连海先生说和珅曾经参加庚寅科乡试,当然不是他个人的杜撰,他也是有“根据”的。这个根据,我在后文中还要提到并加以说明。
乾隆三十三年戊子,和珅十八岁。这一年和珅结婚,据我推测,很可能就是和珅参加乡试的日子。往前推三年,和珅只有十五岁,好像小了点儿,可以排除为“不可能”;往后推三年,和珅二十一岁,倒是有可能,但是这时候,他已经去当侍卫,不可能再去参加考试了。有的书中,就明写和珅是当了一年侍卫以后,才去参加乡试的。但是我认为这样的可能性比较小。再联系到他定在十八岁结婚,按照中国人的传统习惯,“洞房花烛夜”,应该安排在“金榜题名时”之后,好来一个“双喜临门”,因此我认为和珅参加乡试,应该在乾隆三十三年的秋季。
和珅的学业,是英廉亲自考核过的。英廉是个有学问的人,在他看来,和珅熟读诗书,文笔老到,考个举人,应该就像探囊取物一般,手到擒来。
但是非常遗憾,和珅参加乡试的结果,却是名落孙山!
以英廉曾经在内务府当差的地位和经历,通过公的私的关系,把和珅“补”进皇家侍卫班子里去,大概还不是太难的事情。和珅虽然不是什么“武功高强”的把式,但是八旗子弟一向有崇尚骑射武功的传统,加上在文武兼修的咸安宫官学里六七年,尽管不是什么武林高手,至少骑马射箭应该没有问题,在“大内高手”如云的侍卫班子里,并不真正需要他动刀动枪。再说,侍卫侍卫,一半儿是“侍”,一半儿是“卫”,只要肯于放下架子来,能够尽心地做到“侍候皇上”,任务也就完成了。
于是,和珅在他十九岁那一年,通过英廉的活动,很容易地就进入皇家侍卫的班子里,开始了他人生道路的另一条走向。至于何年何月才能实现、或曰偶然得到皇帝的赏识,那就只能碰运气、撞大运了。
这里必须说明的是:关于和珅世袭的爵位,有两种不同的记载。一说是“一等云骑尉”,正五品;一说是“三等轻车都尉”,从三品。后者是正史《和珅传》中的记载。可以这样理解:“一等云骑尉”,这是常保从他叔叔那里得到的封赠,和珅继续荫袭;“三等轻车都尉”,是常保死后皇帝赏给常保实际上就是赏给和珅的封赠。大清爵位中单有一种“轻车骑尉又一云骑尉”,可能就是和珅这一类“双料世爵”吧。
相关参考
和珅(1750年5月28日—1799年2月22日),钮祜禄氏,原名善保,字致斋。和珅在咸安宫官学读了十来年书,“十年寒窗”苦读,又有当时京师最好的老师教授,不但精读了四书五经、满汉典籍,还学习了骑马射
蒲松龄屡考屡败之谜,参加科举考试44年,为何连个举人也没考中
古代科举考试是王朝选拔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即使到了清朝,虽然有世袭或者捐官之说,但科举考试依旧是天下读书人成就自己的唯一出路。清朝的科举制度延用明朝,而明朝的科举制度是在宋朝基础上进一步规范,此时科举
谈及我国近代史,不能不提启蒙思想家严复。严复最大的功绩就是翻译了《天演论》等诸多西洋学术名著,为近代国人开启民智。严复学识丰富无可辩驳,康有为称他为「”精通西学第一人”,梁启超也盛赞他「”于中学西学皆
《儒林外史》中,范进一考上举人就有名满乡里的退休知县张乡绅过来贺喜,不但称兄道弟,还送五十两银外加中心地段房产一套。「”自此以后,果然有许多人来奉承他;有送田产的,有人送店房的,还有那些破落户,两口子
明朝历史上第一个武状元王来聘生平简介 王来聘是怎么考上武状元
明朝重文轻武,最初设置武举的时候,也只有乡试和会试,没有殿试,而且武举人比文举人的地位要更低一点。到了崇祯皇帝这里,发生了小小的改变,那就是崇祯皇帝在外有女真虎视眈眈,内有李自成、张献忠率领的农民
人,都是有复杂性的,无法完全用简单的善与恶、是与非来评判。柴静曾说过一句话:当你了解世事的复杂性时,你便不会轻易地褒贬。的确是这样。能否看到这种复杂性,能否不轻易褒贬,能否不非黑即白一刀切地评判一个人
代考中秀才、举人、进士之后,能当什么官?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解。在封建社会读书人想要出人头地,想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没有别的途径可以走,只有走科举这条路,凭借自己的知识和机遇到考场中去拼搏,如果考上了,
南朝宋文帝刘义隆于元嘉二十七年(公元四五○年)发动的北伐以惨败告终。不过有趣的是,这场北伐战争同时也是一场“口水大战”,而刘宋王朝在战场丢失的颜面,则貌似在口水仗中意外地得到挽回。这年夏天,北魏太武帝
明朝276年的历史中,出现过一件怪事,就是有几天时间,竟然存在两位皇帝同时在位的情况,不得不说是一件奇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这就要从土木堡之变发生,明英宗被瓦剌俘虏说起了。明英宗朱祁镇,是明宣
明朝276年的历史中,出现过一件怪事,就是有几天时间,竟然存在两位皇帝同时在位的情况,不得不说是一件奇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这就要从土木堡之变发生,明英宗被瓦剌俘虏说起了。明英宗朱祁镇,是明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