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儒学的调整
Posted 儒学
篇首语: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清代的儒学的调整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清代的儒学的调整
> 王阳明学派的心学特征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悟和体验,发展到后来,随着王学门生的各自进行解释,逐渐流于谈空说玄。入清之后,知识分子已不屑于作王学的继承人,而是反对王学,继而反对整个宋明时期的学术风尚,而遥承两汉的学术风气。> > 最初批判王学的是顾炎武,在他看来,明末的“神州荡覆,宗社丘墟”,原因在于王学末流的空谈误国,王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的宗旨,不学习六艺,不考证历代 典故,不理会时代的需要,已经与儒学的正统相差太远。在抛弃了宋明理学的为学原则后,顾炎武提倡经世致用的实学,他的《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就是 这种思想指导下的著作。> > 与顾炎武齐名的思想家黄宗羲也抱有同样的看法,他竭力反对王学末流的空谈,批评学者不以六经为根本而任意发挥,主张学术必须精研六经,精通诸子,独立思考,以经世致用为目的。> > 批判和总结宋明理学贡献最大的是王夫之,他长达40多年的隐居生活中,潜心著书,认为,思想在之后就开始变质,发展到秦汉,就基本变质,秦汉以 后的儒学,不是真儒,而是伪儒,到了宋明,儒学就进一步蜕化,失去了信仰的价值,教而误人子弟,执而误人国家。他否定了高高在上的天理,道随着器的变化而 变化,天地间的变化是不可逆转的规律,人性也同样,是在学习和实践中形成的,不是一旦形成,永恒不变,或先天而存在的。王夫之还对天理与人欲的对立提出尖 锐的批评,认为人欲即天理,天理就是人欲,无所谓只有革尽人欲,才会复兴天理。> > 提倡经世致用而批评王学的儒学家还有颜元,他认为理学 家们要人读书、静坐、内省,而不鼓励人们去做实事,一方面害了读书人,使他们成为弱人病人无用人,另一方面也害了国家,使国无人治理,无人保卫。为了纠正 理学的弊病,颜元要求实学、实习和实行,认为只有实行,才能真正精通各项具体的事物。否则静坐读书而不接触实际,所得到的只是假的知识或虚的知识,要求读 书而办天下事,犹如。> > 经世致用和实学的提出,使知识分子在寻求儒学真谛上,走上了以考据为基本特征的乾嘉汉学。乾嘉汉学兴起 于惠栋,至戴震而达到高峰,其基本学术研究在于文字、音韵、训诂等,但是随着清政府对乾嘉学派的拉拢,乾嘉学派自戴震之后,再也不保持批判的精神,即使学 而好思,也只是停留在古代经典的文字校勘上,而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无多。儒家学说在这种缺乏现实思考的考据学的支配下,面临着更深刻的危机。> > 于是,学术界内部酝酿着一种新的思潮,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脱离实际、回避现实的乾嘉学派。最先站出来的是章学诚,他认为治学不可能没有目的性,不能不为 现实服务。其次是龚自珍,他认为真正的或者说是传统的儒家学说不外乎尊德性和道问学,如果以儒家学说为名物训诂无疑是本末倒置,以偏概全,他企图超越汉宋 之学而重建儒学体系。> > 龚自珍并没有完成汉宋结合的任务,就在龚自珍英年早逝的那一年,鸦片战争爆发,从此中国进入一段前所未有的苦难时期,作为传统统治意识的儒学,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和社会矛盾的激化,也不断地进行调整。> > 调整之一是倡导的复兴宋学,结合汉宋。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以曾国藩为首的湘军将领尤感拯救人心,整合社会秩序的重要,而认为宋学在匡正人心 上有独特功能,不过在推崇宋明理学的同时,曾国藩反对空谈心性,反对将汉学与宋学的对立,主张汉宋结合,道德修养和经世致用相结合,他认为,经世致用和船 坚炮利等很重要,而社会道德标准也很重要,经世致用之才实际上应当是立德、立功、立言的高度统一。> > 调整之二是“中体西用”的提出。在 西方先进生产力存在使中国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必要性,但是他们又毫不例外拥护和期待以儒家思想作为中国社会转型期的指导思想。用薛福成的 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取西人器数之学,以卫吾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道,俾西人不敢蔑视中华”,也就是俗语所简称的“中体西用”。> > 调整之 三是维新变法的“托古改制”。中国自我形象的破碎,直接由忧思衍释出种种危言,并在九十年代积议论而成思潮,催生了倾动天下的维新变法。、梁启超、 谭嗣同、严复因之而成了思想史上别开生面的人物。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重释儒学,前一本书诘刘歆伪造古文经,湮灭了圣人的真义,后一 本书说孔子作六经,以布衣改制而为素王,是个变法的行家。这是儒学的一种异化。而谭嗣同则把矛头首先指向统治阶级奉若神明的三纲五伦,对儒教极力维护的君 臣关系批判得尤为畅快淋漓。认为人欲是合理的、必要的。清朝 农业的发展
农业的发展
明末清初农民的斗争,使封建生产关系得到了较大调整,清统治者所采取的一些有利于生产的措施,对清代农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
垦荒扩大了耕地面积。顺治八年 (1651年),政府所掌握的耕地面积只200多万顷,到康熙二十四年 (1685年) 增到607万多顷,乾隆三十一年 (1766年) 增到740多万顷,嘉庆十七年 (1812年),又进一步增加到790多万顷。很多官田和地主隐瞒的土地、边疆地区垦辟的土地,还未包括在内。
人口增长很快。顺治十八年 (1661年) 记到户口册上的人丁1900万,康熙二十四年 (1685年) 人丁2034万,康熙五十一年 (1712年) 颁布 “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时,人口2460万,这时的人口数如果是人丁的四倍就是1亿了。乾隆六年(1741年) 人口统计不限人丁,大小男妇都在内已达1亿4千万,嘉庆二十四年 (1819年) 增加到3亿多。
由于明末清初黄河下游堵塞、黄淮汇流,多处决口,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灾害。康、雍、乾三朝极注意河工,完成了永定河的修竣,开挖了200多里的新河道,治河经费每年300万之巨,次第修复了淮、黄故道,缓和了黄淮水患,又扩大江浙海塘的修筑,将海滩开为良田。
粮产增加,稻米每亩最高可达六七石,台湾1年所产稻米可供岛上4年之用。甘薯种植推广到北方,在浙江甘薯已占民食之半。经济作物发展很快,棉花种植遍及全国,台、粤、闽普遍种甘蔗,烟草、桑、茶、苎麻种植也都增加。
顺、雍、康、乾四朝,清代农业生产发展是迅速的。
相关参考
本文系作者这样可以独家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孔学与儒学且不说孔子死后「”儒分为八”的记载是否可靠,在战国时代,自称孔学的真正继承者的,至少有孟轲和荀况学派,则是确凿的事实。「”原儒”公案「”儒”的起源
使用WPSOffice打开思维导图.选中思维导图节点中的图片,将鼠标放在图片右下角的“调节图片大小”上.根据需要拖动即可调整图片大小.
孔子认为治国须以"儒"来治国方能成功所以周游列国阐述儒的思想儒学儒家思想,又称儒学,也有人认为它是一种宗教而称之为儒教「儒」字本是古代对学者的尊称,字义是「雅」、「优」及「和」的意
ps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次数7.0以上英文版的:Edit-Preferences对话窗里:HistoryStates设置历史记录数量。CS以上中文版的:编辑-首选项对话窗中左侧栏选“性能”,可修改历史记录
瓜岛战役的失败,给日本海陆军打击巨大,在重大伤亡面前,日军不得不开始收缩防线,重新审视自己的军事战略,根据太平洋战场的不同情况分成了南、中、北地区,并分别进行了调整。南太平洋地区方面南太平洋地区主要是
【编者按】本文为北京大学教授辛德勇11月28日上午于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演讲的发言稿。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大家好。今天,来到孔夫子的家乡山东,和大家交流“秦始皇与儒学”的问题,感到非常高兴,也感到十分
一、求助我今年高三,文科,5年前开始手ying,高一的时候因为精力不足而选简单易学文科,也是我这一生继手ying后最后悔的事情,最近的考试中我终于立志要戒手ying了,考试第一天我没有手ying,语文
五代十国是个很分裂的时代,尽管是如此,当时的统治者还关注了当下的文化。比如,后周世宗时,更做了一些恢复儒学的努力,使得儒学的传统不至于在这纷乱的年代中断。在而民间私人讲学的风气也很盛行,培育了不少的儒
导读:孔子(前551~前479)中国伟大的哲学家孔子是中华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他的哲学思想提倡“仁义”,“礼乐”,“德治教化”,以及“均以民为体”。儒学思想渗入中国人的生活,文化领域
关于我国汗青上形而上学的鼓起,有概念如许认为:形而上学其实真正鼓起于司马氏篡魏之后。其认为,曹操的篡权还能依靠自身的人品与才能获得儒学上的正当性,而司马氏的夺位则完全找不到能够作为正当性依据的来由。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