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京保卫战简介、经过、历史意义以及影响
Posted 太平军
篇首语: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天京保卫战简介、经过、历史意义以及影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2、春秋战国 春秋时期晋阳保卫战简介、经过、历史意义以及影响
天京保卫战简介、经过、历史意义以及影响
> 1861年3月17日,意大利议会宣布成立意大利王国,推举撤丁国王为意大利国王,定都佛罗伦萨。次年5月和9月,美国政府相继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公开提出要消灭奴隶制;然而,1865年4月14日,林肯在大剧院被南方间谍刺杀身亡。> > 1861年9月,天京上游的最后一个屏障安庆陷落,太平天国的西线军事形势迅速恶化。紧接着,1862年5月,庐州又被攻占,这使得太平天国的西部战场全部崩溃,天京完全处于湘军的直接威胁之下。> > 1861年辛酉政变后,清政府最高统治集团对内重用地方洋务派集团,对外投靠外国侵略者,共同镇压太平天国革命。从此,太平天国革命政权面临着更为险恶的形势。> > 1861年11月,太后授权曾国藩统领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四省军务,加紧了对太平天国的镇压。1862年初,曾国藩驻守安庆,指挥全局。同时, 兵分三路镇压太平军。曾国藩的主要目标仍然是天京,对苏南及浙江根据地的进攻主要也是为了阻止那里的太平军回师救援天京。> > 1862年3月下旬,曾国荃率军从安庆出发,沿长江北岸东下直趋天京。曾国荃部进军非常迅速,6月初已经逼近距天京城不到4里的雨花台。天京形势非常危急,甚为惊恐,一日连下三道诏书,命令李秀成赶快回师救援。> > 在洪秀全的再三催促下,李秀成于1862年9月14日率领10余万太平军自苏州西上,回援天京。10月13日,李秀成命令太平军分东西两路向驻扎于雨花 台的曾国荃军营发起进攻,激烈的天京外围攻守战打响了。太平军日夜炮轰湘军军营,步步紧逼,形势非常危急,11月26日,李秀成见围攻曾国至军营月余不 下,太平军却因缺衣少食,战斗力大减,不得已下令撤军,率东路军进入天京。> > 李秀成因没有击败曾国荃部湘军,未解天京之围,被洪秀全给予严责革爵处罚,并令他渡江北征安徽、湖北,以“”之计解天京之围。> > 1862年12月初,李秀成命先头部队渡江。1863年3月,李秀成亲自率领大军渡江北上,进入安徽北部。而曾国藩也已经看出了太平军北进的目的,连忙 调兵进入安徽,拦截太平军,阻止其西进。同时命令曾国荃坚守大营,并向天京外围增兵,加紧对天京的围攻。李秀成部在回师途中,又遭到湘军的袭击,伤亡惨 重,10多万精锐之师,返回天京时总数不及一万五千人。这次作战行动,不但没有起到“围魏救赵”的作用,反而损失惨重,太平军的实力遭到严重削弱,从此, 再也没有力量组织大规模的进攻。> > 而此时,江苏、浙江战场上也发生了不利于太平天国的变化。1863年12月,苏州陷落,苏南战场瓦解。1864年3月,杭州陷落,浙江根据地瓦解。苏南和浙江根据地的瓦解,使天京又失去了东南屏障,粮草和军用物资供应被切断,天京成为一座四面受敌的孤城。> > 1863年12月,苏州失守后,李秀成鉴于湘军围困甚严,天京又内无粮草,外无援军,建议放弃天京,另辟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这种建议在当时的情况下是正确可行的,但是洪秀全断然拒绝,从而使太平天国革命政权失去了最后生存的希望。> > 1864年3月,湘军对天京形成了合围之势,太平军以微弱之师顽强抵抗。6月3日,洪秀全病逝,其长子洪天贵福即位,是为幼天王。7月19日,在湘军炮 火的猛烈轰击下,太平门城墙被炸天,湘军进入城内。太平军奋力抵抗,与湘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终因寡不敌众,大多壮烈牺牲,天京陷落。天京的陷落和太平天 国主要领导人的牺牲,标志着太平天国革命的彻底失败。> > 太平天国革命虽然失败了,但它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揭开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春秋战国 春秋时期晋阳保卫战简介、经过、历史意义以及影响
> 晋阳保卫战(春秋)——庞大的晋国被划成了三块蛋糕,宣布春秋时代的终结> > 战争概述:公元前453年,晋国的四卿智氏、赵氏、韩氏、魏氏灭掉了范氏、中行氏,瓜分了他们的土地。四卿分赃不均,智氏(智瑶子)向赵、韩、魏三氏强行索地,遭到了赵氏(赵襄子)的拒绝。智氏联合韩、魏进攻赵氏,赵襄子退守晋阳。> > 智氏久攻晋阳不下,引汾水淹晋阳。赵襄子利用韩、魏两家害怕智氏独大的心理,成攻策反韩、魏两氏,掘堤反淹智氏(智伯)军营,智军大败,智伯被杀。赵、 韩、魏三氏瓜分智氏的土地。晋阳保卫战的胜利,奠定了“三家分晋”的政治格局,同时也宣告着春秋大幕的落下,战国七雄时代的到来。> > 将帅星数:★ 赵襄子 智瑶 韩康子 魏桓子> > 精彩星数:★> > 政治影响星数:> > 综合星数:6.5☆> > 战争类型:水战——说过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同理,水可困晋阳,亦可淹智氏。> > 战争深度解析:> > 这是晋国六卿之一的赵简子生命中平常而普通的一天。> > 天很热,赵简子显得有些无精打采,半蜷在塌上。> > 年轻的家臣尹铎前来辞行,他即将赴晋阳就任。> > “去吧!好好干!”赵简子没有什么特别的交待,他对这个年轻人充满信心。> > “有一件事,还想向主公请示。”尹铎显得特别谦逊。> > “说!”赵简子依然有些漫不经心。> > “属下去治理晋阳,是要敛财呢,还是要收买人心?”> > “何为敛财?何为收买人心?”赵简子问。> > “晋阳城大人众,如为敛财,属下此行前去,三年内必保证将晋阳的财政收入提高一倍。如果为收买人心,为主公以后留条退身之路和牢不可破的根据地,属下则减租去赋,与民以利,让晋阳人民对主公永世感恩戴德。”> > “当然是后者,我赵氏世代为晋卿,并不缺财,缺的是人心。”赵简子终于来了精神。> > “有主公这句话,我就放心了。”尹铎年轻而英俊的脸上终于有了笑容。> > “等等!”尹铎正转身离去的时候,赵简子好像又想起有事要交待。> > “晋阳城外的那些堡垒,你给我统统撤掉它们,一看它们我就烦心。”赵简子终于想起了要给尹铎交待点什么。> > 晋定公十五年(前497年),范、中行两氏联合伐赵,赵简子奔晋阳,进行了赵氏家族的第一次晋阳保卫战。当时范、中行两氏攻城时修建的堡垒至今还在晋阳城外驻立,赵简子一看到那些建筑就想起那次不堪回首的往事。> > 尹铎看了看老板,知道他的痛处,想了半天,幽幽答了一声:“诺!”> > 尹铎去晋阳不到一年,就有人开始在赵简子耳边说起尹铎的坏话,说他到了晋阳,吏治松散,经常与市井之徒斗鸡遛狗,玩物丧志。而赵简子的财政大臣也向他报告,晋阳的赋税比上年减少了近一半。> > 赵简子决定去晋阳看看,看看尹铎是如何治理晋阳的。> > 才率众来到晋阳城外,赵简子就火了,拍栏拔剑:“尹铎这个王八蛋,我要杀了他。”> > 赵简子为何发怒?原来尹铎不但没有听从他的叮嘱,把晋阳城外的堡垒撤去,反而增加了很多。> > 这时候有个叫邮无正的家臣出来劝说赵简子:“安乐让人高兴,危难让人恐惧。尹铎在晋阳城外增加堡垒,是为了让晋阳的百姓,不要忘记当初敌人的入侵,是为了赵氏的命运和前途着想。这样的好人主公如果杀掉的话,那会让亲者痛仇者快的。”> > 赵简子的怒火被邮无正一番话熄灭了,他斜了斜眼看看邮无正:“哎!你不是和尹铎有不解之仇吗?怎么替他说起话来。”> > 邮无正依然一脸正色:“我和尹铎的仇恨是我们之间的事,我不是替他说好话,而是替主公你着想。”> > 一个国家的命运,往往会因为一个人的正直而改变。> > 春秋末年晋国六卿之间的斗争,是春秋后期整个政治格局的缩影。春秋中后期,中原诸侯国的权力出现下移。各国的贵族大夫开始坐大专权,诸侯国君被架空,成 为如同周天子似的摆设。晋国的六卿(赵、魏、韩、智、中行、范),鲁国的三桓(孟孙、叔孙、季孙),齐国田氏,“征伐礼仪自诸侯出”开始演变为“征伐礼仪 自大夫出”。> > 权力下移的政治表现各国不再热衷于春秋中前期的争霸理想。公元前579年和公元前546年,各诸侯国举行了两次“弭兵会盟”,各国之间的战争开始减少,而国内大夫贵族之间的竞争开始激烈,晋国尤为典型。> > 晋国专权的六卿开始了你死我活的斗争。> > 晋定公十五年(前497年),范氏、中行氏联合伐赵,赵简子很狼狈地奔赴晋阳,进行了第一次晋阳保卫战。后来韩、魏两氏站到了赵氏的阵列,三家联合对抗范、氏。中行氏,范氏、中行氏战败,晋国的六卿专权开始变为四卿坐庄。> > 四卿(赵、魏、韩、智)中,赵氏与智氏势力最大,两家的表现直接影响晋国的命运和走势。> > 赵简子将接力棒交给了自己的幼子赵襄子。赵襄子原来没有任何资格做接班人,母亲是从妾,名分最低。赵襄子本人长得相当丑,从小赵简子没正眼看过这个儿子。但慢慢的,一次次的考察,赵简子发现自己这个小儿子不简单。> > 赵简子将刻有训诫之词的竹简交给众子,让他们学习,三年后考察。三年之后,唯有赵襄子一人能熟诵竹简上的内容。> > 赵简子让众子去常山寻宝符,无人获宝而归。也只有赵襄子说找到了宝符。赵简子问是何物?赵襄子说以常山为险,必可取代国,常山之险即为宝符。> > 一次次的考察,赵简子觉得未来的接班人非赵襄子莫属(其中一个叫姑布子卿的算命先生也起到了重大作用)。于是赵简子废伯鲁,确立赵襄子的接班人地位。> > 与此同时,智氏(智宣子)选定的接班人智瑶子却不那么令人信服。智氏的族人智果曾劝诫智宣子,说智瑶子并不适合做一名合格的接班人,因为智瑶子虽然英俊 潇洒,六艺精通,巧文辩慧,作战勇敢,但是缺乏仁德。缺乏仁德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只是智瑶子的刚勇缺谋,恃才自傲,都是作为一名领导人最忌讳的缺点。> > 智氏与赵氏的斗争,延续到了智瑶子与赵襄子这一代,毫无疑问在接班人的选择问题上,赵氏更胜一筹。> > 公元前462年,四卿完全解除了中行、范氏势力,瓜分了两家的土地,也没向当时的晋国君晋出公打什么报告获取批准。晋出公生气了,于是找到了日子同样并不好过的齐、鲁两国国君,企图达成联盟,消除各自专权的大夫势力。> > 四卿情报工作相当发达,很快知道了晋出公的企图,一个不听话有“非分之想”的国君是没有什么存在价值的,四卿合兵讨伐晋出公。晋出公流亡齐国,被四卿派人追上,杀死于途中。> > 智瑶子扶立晋昭公曾孙骄为国君,是为晋懿公。自此,智瑶子开始专晋政,日益骄横。> > 专政后的智瑶子,第一件事就是觉得当初瓜分中行、范两家土地时,当老大的自己地要得少了。于是,他派人到韩、魏、赵三家,要每家再给他一块万户之地。基 于智瑶子当时的实力,韩康子、魏桓子都给了,给得心不甘情不愿,还别有用心,他们把目光都放在年轻的赵襄子身上,希望能把智氏这盆脏水引泼到赵氏身上。> > 拒绝割地。赵襄子这是经过成熟思考的。并非他不能忍气吞声,当年与智瑶子出兵攻郑,智瑶子酒后曾侮辱并用酒器击伤赵襄子,赵襄子并未发作。但这次,他认为不能再纵容智氏坐大。> > 智瑶子怒不可遏,起兵伐赵,并要求韩、魏二家联合伐赵。> > 韩、魏两家都同意了,但出兵企图并不像智瑶子想象的那样简单。> > 三家联合杀向赵氏。> > 敌众我寡,赵襄子立即想到了赵简子临终的交待:如果智氏来犯,可退保晋阳,晋阳可守,尹铎虽年轻,但可信。> > 为此,他放弃了城高池深的长子、仓足廪实的邯郸,率兵退守晋阳。> > 初到晋阳,赵襄子很失望,晋阳城防设施陈旧,粮食、武器储备皆不足。这样的城防,能经受三家的合围吗?> > 尹铎却胸有成竹,说晋阳的城防、粮食、武器都在民间呢。尹铎把三家来犯以公文告示,并招募役夫修城筑防,命各家自留三年余粮,其余交公。> > 三天之内,晋阳的粮库就堆满了粮食。而全城老少纷纷加入修城筑防的行业,很快将晋阳城修筑完整。> > 另外,赵襄子还发现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百姓们纷纷拆掉自己的院墙,原来每家院墙里都有很多做弓箭的材料。> > 赵襄子长叹一口气,终于明白了尹铎这些年来的良苦用心。晋阳城城高粮足,军民一心。三家围攻了晋阳一年多,还是没有攻下来。> > 智瑶子面对这块难啃的骨头,想出了最毒的一招。> > 水攻,借夏季山洪来临之际,引汾水淹晋阳。> > 这招的确狠毒。晋阳被淹,城中军民“悬釜而炊,易子而食”,晋阳城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 > 民心依然稳定,只是属下的大臣们开始动摇起来。> > 赵襄子知道,是该去翻最后底牌的时候了。> > 那两张底牌就是韩康子、魏桓子。> > 从智瑶子要求三家割地开始,“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是韩康子、魏桓子这两个老狐狸为狂傲自负的智瑶子下的圈套,从同意割地到随同智瑶子出兵,韩、魏二氏只不过麻痹智氏,以获取智瑶子的信任和增强智瑶子的自负感罢了。> > 韩、魏两氏的演技其实并不高超,当智瑶子带着他俩参观水淹晋阳的杰作时,韩康子、魏桓子看得脸色发白,心想今天你智瑶子可以淹晋阳,明天就可以来淹安邑、平阳。> > 韩康子、魏桓子的表现逃得过粗心的智瑶子,却没逃过智瑶子的家臣疵的眼睛。疵提醒智瑶子防范韩、魏二氏,智瑶子却不以为然。> > 过度的自负,就是愚蠢。> > 赵襄子秘遣张孟到韩、魏营中当说客,张孟的任务相当轻松,这本来就是一个不用完成的任务。> > 智、韩、魏三家围赵顺理成章成了赵、魏、韩三家抗智。> > 当然,智瑶子还蒙在鼓里。> > 水具有流动性,是可以引导改变其方向的东西,战争同样如此。> > 智瑶子明白过来的时候已经晚了。赵襄子派人反掘智瑶子筑的提,水淹智氏军营,而韩、魏二氏从侧翼向智氏发起攻击。> > 智氏大败,智瑶子被杀,赵、韩、魏三家灭尽智氏家族,分其土地。> > 晋阳保卫战的胜利是一个具有标时代意义的事件。它不仅意味着赵、韩、魏三家分晋的政治格局由此奠定,更重要的是它为历时二百五十八年的春秋时代拉下了大幕。秦、齐、楚、燕、赵、魏、韩,战国七雄争霸的时代由此开始启幕。> > 战争人物命运走向> > 赵襄子:> > 晋阳一战奠定了三家分晋的政治格局,赵襄子能在关键时候挺身而出,抗击智氏,成就了千古伟业。晋阳保卫战地胜利,充分体现了赵襄子本人的政治魅力和军事 才华。灭智氏后,他就及时地安抚、收买旧智氏势力的人心(几次放过刺杀他的刺客豫让)。为了维系赵氏内部的团结,在选择接班人问题上,赵襄子从大局出发, 把位置让给了当初被父亲废掉的兄长伯鲁的后人。赵襄子在历史舞台上的表现可谓能进能退,相当出彩。> > 韩康子、魏桓子:> > 晋阳之战的最大受益人实际是韩康子、魏桓子。作为四卿中的相对弱小者,面对强势者智氏的咄咄逼人,韩、魏二氏理智地采取了以退为进的策略,麻痹了智氏。 在晋阳之战中,又非常适时地出手联合赵襄子,在最关键的时候给予了智瑶子致命一击,可谓是老谋深算。他们在最正确的时候作出了最正确的选择,历史待他们同 样不薄。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封认赵、魏、韩三家为诸侯,韩康子与魏桓子的睿智,让他们的后世子孙与赵同时跻身战国七雄之列。> > 战争猜想:> > 晋阳之战中,作为实力最强大的智氏,在一度占据战争有利形势下,未能把握住机会被人翻盘,不禁令人感慨。试想当年如果智氏能成功灭赵,韩、魏二氏也必将不能自保,那三家分晋就极有可能演变成智氏代晋(如齐国的田氏代姜)。战国恐怕也将变成是五雄争霸了。> > 秦国在战国时代的崛起,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相较春秋时期的秦、晋对峙,步入战国后,相邻的老对手晋国一分为三,对秦国的威胁和制约少了很多。如果晋阳之战的结局改写,屹立在秦国旁边是同样强大的智国,战国时期的政治格局和发展轨迹会不会就此改变呢?相关参考
> 太平天国运动期间,1854年,美国堪萨斯和内布拉斯加两州要求加入美国联邦,由此引发了一场重大的流血冲突,史称“堪萨斯内战”。1857年,加富尔组织了“意大利民族协会”,借此团结民主派;次年,撒丁
> 1882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中俄伊犁界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被割走中国东北、西北共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1884年,西方殖民大国齐聚德国,召开瓜分非洲的柏林会议,掀起了抢占非洲土地的狂潮。次
>安庆会战> 1859年,约翰·布朗领导美国黑人和白人发动了反对奴隶制的武装起义,激战两天后失败。1860年8月,日本倒幕派制造了“樱田门事件”,刺死大老井伊直弼。次年,俄国沙皇颁布农奴制改革法令,
> 1893年12月至翌年1月,法俄两国外交部门交换信件,正式缔结了军事同盟。1894年,朝鲜全奉准领导古阜农民发动起义,以白山为起义根据地,对抗官军,史称“甲午农民战争”。1895年,英国生产出第
> 1895年,意大利军队对埃塞俄比亚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埃塞俄比亚人民奋起反抗;及至1896年3月,在阿杜瓦战役中,埃军大败意大利军队,迫使意军承认埃塞俄比亚为独立主权国家。1898年,美国为夺取
> 1908年6月,英国殖民当局以“阴谋推翻英国统治”的罪名逮捕了国大党激进派领袖提拉克,引发了孟买工人大罢工。次年4月,青年土耳其党人发动政变,废黜国王哈米德二世,掌握了国家政权。1911年5月,
> 1922年,印度联合省乔里乔拉村爆发了农民火烧警察局的乔里乔拉事件,英国殖民当局调集军队对当地农民进行了血腥镇压。1926年5月4日,英国工人阶级面对政府和矿主的挑战,开始了英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
> 1857年5月,印度爆发了大规模的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起义,很快就攻占了首都德里,给英国殖民者以沉重打击。1858年,美、荷、英等五国强迫日本签订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史称《安政五国条约》。同年10月
> 1852年,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崩溃,的侄子-路易·波拿巴成为法国皇帝。1853年,美国人培理率军舰首先打开日本大门;同年,印度第一条铁路和电报线路建成。1854年,俄、奥、英、法围绕土耳其“遗产”
> 战争概述:公元190年,关东(潼关以东)各州郡守以讨伐为名,推举渤海太守为盟主,联合起兵。讨董军声势浩大,董卓被迫弃都洛阳至长安,两年后被部将所杀。伐董之战后,东汉政权名存实亡,群雄逐鹿的时代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