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为什么失败
Posted 太平军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太平天国为什么失败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太平天国为什么失败
顶尖级团队,必是精诚团结的团队。团队的命运和前途全靠领导层把握。当1856年上半年太平军在西征战场取得辉煌胜利,在天京周围又相继摧毁清军江北大营和江南大营的围困,军事形势空前有利之时,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矛盾却郁积已久,终于爆发了一场互相残杀的争斗。> > 1856年8月,即清军江南大营刚刚被打破不久,天京城内发生了一起东王杨秀清假借“天父下凡”,要杖责,逼迫洪秀全封他为“万岁”的事件。> > 原来早在太平军紫荆山初创时期,杨秀清利用当地群众中鬼神附体的迷信,曾托言天父附体,即天父下凡,劝导会众坚持革命;后来他又常用这种形式来鼓励全军作战,并树立洪秀全为天王——即天父之子的地位,所以杨秀清在太平军中享有代“天父”发言的权力。> > 洪秀全没有杨秀清狡猾,他相信杨,结果很快权力旁落,受制于杨秀清。建都天京后,杨秀清还常搞“天父下凡”,但主要内容是为了打击诸王、挟制洪秀全。洪 秀全深知事态的严重,一面同意杨秀清的请求,另一面密召在江西的北王韦昌辉、在湖北的翼王和在镇江的燕王秦日纲火速回京。> > 清秀 清有不少老婆,据说有一个老婆因与老杨的下属陈宗扬私通,杨秀清发现后杀了他。陈宗扬是韦昌辉妻子的弟弟。韦昌辉率领3千精兵赶回天京,于9月2日凌晨, 在先期回京的秦日纲配合下,包围东王府,杀了杨秀清及其全家。此后,韦昌辉故意扩大事态,残杀杨秀清部属连同无辜士兵和群众达2万多人。> > 石达开从湖北赶回,斥责韦昌辉滥杀无辜。韦昌辉又要杀石达开。石闻讯连夜吊城逃脱,但家属被全部杀死。石达开跑到安庆起兵讨韦昌辉。这时洪秀全在天京城 内组织力量,于11月2日诛杀了韦昌辉及其心腹200余人,平息了这场自相残杀的内乱。作战勇敢而头脑简单的燕王秦日纲也同时被杀。> > 韦昌辉被处死后,石达开应召回京“提理政务”,受到天京城内文武的欢迎。但不久洪秀全又对石达开产生疑忌而封其长兄、次兄为王,以牵制石达开,引起石达开 的不满。1857年6月,石达开因恐天王有“谋害之意”而自天京出走,随即率太平军一二十万精锐部队远走西南,脱离了太平天国,走上了分裂的道路。最后, 石达开的队伍孤军奋战,终于在1863年5月被清军围困消灭在四川大渡河畔,成为常常被人们提起的历史诫鉴之一。> > 太平军在初起和由广 西向南京进军的时期,全军上下,团结协力,政治上朝气蓬勃,军事上锐不可当,表现出农民革命军在扫荡旧政权旧秩序时所具有的摧枯拉朽的巨大冲击 力。但是,当建都天京之后,需要他们建立一个新政权时,他们却不得不参照和借鉴封建国家的一整套统治体制,基本上保留了等级森严的封建官僚制度。> > 各王和各级官吏,也都程度不等地染上了争名誉、争地位,讲排场、摆阔气的恶习,相当一些人已失去了当日革命的朝气。在这种形势下,相互之间争权夺利,以 至演出历代农民起义队伍常常演出的类似天京变乱那样内部相互砍杀的悲剧,就是毫不奇怪的了。天京变乱,是洪秀全事业的悲剧,也是太平天国走向衰退的标志。> > 面对险恶的形势,太平天国将领们尽管进行了艰苦的斗争,重建了“五军主将制”,完备了领导体制,陈玉成、李秀成等年轻人才进入了领导班子,可是,因安庆保卫战和天京保卫战失败,太平天国的事业走到了尽头。> > “一言临别赠,流露壮思飞。我国祚虽斩,有日必复生。”这是洪仁临死前写的《绝命诗》,其高尚气节令人感佩,可“有日必复生”,是预测还是自我安慰?他有没有看清团队内部领导者“先智后愚”所造成的种种问题是导致失败的主要原因?历史军事 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
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有这些原因在失败是必然的!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后期一次非常重要的农民起义,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战争。然而这场曾横扫清朝半壁江山的运动,前后存在14年,最终还是失败了。
那么究竟有哪些原因,促使声势浩大的太平天国走向覆灭的呢?这就需要了解于太平天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一方面清朝作为旧秩序的延续,是封建专制皇权统治(这里的“封建”取传统史学约定俗成的定义)的巅峰;另一方面,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后,以英法为代表的西方列强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部事务。这就导致太平天国运动面临了和以往农民起义不同的新问题、新挑战。
长期未能建立稳固根基
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源于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廷与英国人签署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即《南京条约》中规定的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之事。五口通商之前,清朝主要通过广州一个通商口岸对外贸易,故而晋、徽、江、浙等地的豪商通常需要雇佣广西籍劳工搬运货物翻越岭南山地才能到达广州。五口通商之后,豪商拥有更多选择余地,长江水运发达,不再需要雇佣苦力搬运货物,导致广西籍劳工大量失业并返回故里。
明清时期,中国南方土客之争频繁,先来土著通常拥有土地等丰富生活资源,客家族群缺少安身立命的土地,就只能前去打工。然而五口通商之后,广西百姓面临严峻生活危机,迫不得已只能揭竿而起。然而广西地理偏僻,加之早期参加太平军的百姓基本都少地甚至无地,难以建立充足的根据地和税收体系,没有形成根基。所以从一开始,太平天国就需要为了躲避清军的围剿而不断突围。这种情况一直等到太平军攻克南京,打到了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才有所改善,苏福省更成为太平天国对抗清军的大后方。
经济分配政策存在问题
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最直接因素,就是经济问题,为此《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吸引了大量农民的参加。然而理想虽然美好,但却不切合实际,到后期“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更成为下层太平军的准则,并没被上层所执行,太平天国内部逐渐出现阶层分化。
圣库制度,是贯穿太平天国运动最为长久的经济制度。这个制度规定设立“总圣库”、“总圣粮”的具体规章,对保障军队的供给、吸引贫农加入起义具有积极意义。建立在人无私财的原则基础上的圣库供给制度,保障了太平军将士家属的生活条件,使得他们可以毫无后顾之忧的专注于杀敌取地。并且由于缴获的一切战利品均需交归圣库,战士们于民众的关系同样非常融洽。然而到了后期,尤其是定都天京之后,过分的倡导平均主义反而制约了经济的发展、阻碍了社会交流与进步。太平军中大多是流民和贫苦农民,虽然起义的欲望最为强烈,但同时期盼发家致富的愿望也最为殷切。后来颁布的《资政新篇》纠正了这方面的错误,具有更为建设和现实意义,但为时已晚。经济分配政策的不合理,到了后期腐化了太平天国领导层,同时也打击了底层太平军的士气。
军事线路长期不清晰
早期太平军面临清军的围剿,并未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军事方案和政治策略,没有确定一个合理的发展方向。虽然后来经过一系列突围和战略转移后,太平军终于在江淮、浙福一带站稳脚跟并定都天京,然而政策不清晰的诟病依旧延续下来。作为横扫清朝半壁江山的势力,太平天国的主要活动区域始终存在于长江流域,然而长江航运和水师建设始终未能被太平天国领导人所重视。曾国藩在湘军围剿太平军的时候说过,“长江航运之枢,高屋建瓴,关键之局也”,故而大力发展湘军水师,并于1854年在田家镇会战中击败了太平军,直接威胁太平天国在长江中下游的地盘。
太平天国长期不重视水师建设,在制江权权落入湘军手中之后,湘军可以自如运送兵力,使得太平军沿江各地处处受制于人。而在其他方面,太平军同样昏招连连。在湘军全力攻打安庆之时,太平军李秀成部看不到安庆的关键地理位置,反而趁清军的江西守卫空虚而伺机扩大属地,并贪图富裕而吞并浙江,劫掠财宝美女。而太平军另外一路陈玉成部同样趁湘军主力在安庆之机远途攻打无创,并将部分精锐派往西北征伐。由于太平军未能拥有统筹全局的政策和计划方案,贪图短利、轻重不分,最终被占据水运便利的湘军分割围剿。
外交政策完全失败
在定都天京之后,太平天国上层开始弥漫起盲目的乐观情绪,不仅内部奢靡争斗之风渐起,而且内政外交政策同样处于模糊不清的局面。自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英法列强势力在中国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日渐增强,并且其军事实力具有对清军和太平军的压倒性优势,成为双方对峙中的第三股势力。从1854年到1856年间,清廷与英法就进一步通商问题存在巨大冲突,双方对峙严重,最终发生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此时的英法美等欧美列强因对太平天国不了解,误以为它是一个天主教政权,故而纷纷派遣特使来到天京商讨通商事务、最惠国待遇以及与清朝签署旧条约的延续问题。
太平天国所信奉的拜上帝会在交易和宗教理念等层面已经与原本的上帝崇拜存在巨大差异,当西方列强清楚这一点之后自然不会同情他们。而当清廷最终给出了列强索要的不平等权利之后,西方列强自然转而同情起清廷,并开始帮助清军以维护自身在华利益。1861年1月,太平军出兵进攻上海之后,华尔的洋枪队更名“常胜军”;5月,英法联军出动军舰联合清军攻克宁波,切断了太平天国的大后方,随即组建中法混编军(常捷军)和中英混编不对(常安军和定胜军),开启了深度介入清朝内部事务的进程。
缺乏乡绅阶层支持
以往的农民起义中,起义军领袖往往能够争取到地方乡绅或豪族门阀的支持。然而太平天国起义之前,因两广靠近澳门和广州,受到西方基督教影响,所以被科举落第的洪秀全借来作为起义旗帜。他所弄出来的拜上帝会只是一个不伦不类的受基督教影响的产物,但太平军对儒家的敌视却是非常明确的。这就导致当时的读书人,尤其是社会精英阶层被推到了太平天国的对立面。缺乏乡绅阶层和知识分子支持的政权,必然难以持久。
正因如此,读四书五经以求科举成名的知识分子不仅不会帮助太平天国,反而会将其视为比满清八旗和西方列强更加危险和可恶的存在而加以镇压。另外,在土地兼并问题严重的清朝后期,南方宗族势力庞大,乡绅阶层通常就是本地土著宗族的代表。由于太平天国在从广西运动到天京的过程中,大量吸纳客家人,所以导致这些本地乡绅更愿意参加和支持湘军以及后来的楚军和淮军,而不是太平天国。
依赖神权统治模式
即便是依托于宗教旗帜,在太平天国运动之前也并非没有成功的先例。元末红巾军起义,最初就是与明教、弥勒教和白莲教等结合所发动的。朱元璋在事业初创时,同样属于这一势力的范畴。但等到事业做大之后,朱元璋便开始着手清除宗教对政权政策的影响。然而洪秀全不仅没有摒弃掉了宗教的影子,反而将神权统治模式贯穿太平天国运动的始终。
洪秀全以上帝第二子的身份自居,取得了麻痹教众和管理方便的效果。但为了拉拢和团结其他起义领袖,他又弄出来了天父、天兄等不同称谓。这被东王杨秀清利用,以“天父下凡”之口和洪秀全夺权,最终导致天京事变,太平天国元气大伤。当“天父”东王杨秀清的神话破灭之后,拜上帝会的教众们开始出现信仰崩塌,大厦将倾。
封王过多导致力量分散
以天京事变为时间节点,在此之前的太平天国由于封王过多,导致诸王之间争权夺利,并在天京事变中达到了顶峰。天京事变以东王杨秀清伺机称“万岁”为起因,被北王韦昌辉在洪秀全密令下诛杀杨秀清党羽,顺势尽杀翼王石达开府中家属。紧接着石达开举兵靖难,上书请杀北王以平民愤。当时石达开被军民尊为“义王”,合朝同举“提理政务”,迫使洪秀全同意了请命。石达开不计前嫌,并保全和重用北王亲族,使得太平天国人心迅速安定。另外当时陈玉成、李秀成、杨辅清等后起之秀与石达开一起,逐步稳定了太平天国的局面。然而由于忌惮石达开的声望才能,洪秀全大肆封王并意图暗害石达开,最终为了避祸促使石达开遁走,并在大渡河被清军围困,全军覆灭。
天京事变后,洪秀全封王数量巨大,前后大约总计有两千多个。这导致即便在太平天国后期,涌现了陈玉成、李秀成、杨辅清、石镇吉等众多杰出将领,但却没有一位能够完成统一调度。诸王之间相互掣肘,互不服气,掐灭了太平天国最后的希望。
综上所述,我们会发现太平天国的失败有各方面的原因。但重点还是太平军领导层并未指定明确合理的策略,这才是最终导致太平天国在政治、军事、经济和外交等诸多层面出现全面危机的根本原因。
相关参考
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1月11日,正式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从此,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战争开始了,终于1864年洪秀全病逝洪天贵遇害,一场农民主导的运动,历经十余年,席卷大半个中国,其成功与失败,常常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以后,许多的将领都惨遭杀害,但也有许多将领逃亡“海外”,不过这里的“海外”是指香港、澳门以及南亚、美国等地,这些地方都不在清政府的管理范围之外。那么究竟有多少太平天国的将领定居“海外”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时局可谓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外国商品的倾销使得沿海通商口岸及其附近地区的大量手工业者和农民陷入失业和破产的境地;鸦片输入的激增则加剧了白银外流,出现了银贵钱贱等问题。地主、贵
太平天国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农民起义运动,其领导者洪秀全因一次偶然机会而决定在金田村发动农民起义。1851年洪秀全在金田村发动农民起义,自号太平天国,当时洪秀全自封天王,同时还封了杨秀清等四
北伐军及其援军的全军覆没,是太平天国自金田起义以来遭到的最严重的失利和挫折。其失败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战略决策不当。太平天国领导人在占领南京不久,即派出2万余人的部队远离后方作战,深入清朝心腹之区,
要谈太平天国后期王侯爵位泛滥的问题,我们不妨先梳理一下太平天国的封王过程。太平天国封王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前期是永安封王,天王洪秀全下有东、西、南、北、翼五王(分别为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
太平天国,中国最后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为什么会失败?洪、杨的内讧。洪秀全玩政治是高手,他能洞察到清政府的腐败已失去人心,这个秀才也没有考取的童生选择用拜上帝教来招摇惑众,很快拉起一支队伍。你可以说他论
洪秀全起义之初用"拜上帝教"为起义吆喝呐喊,争取民心、团结军心,这么做并没有错,跟历史上的刘邦斩白蛇、鱼腹藏绢、深夜狐鸣的有异曲同工之意。因为我门国家以及文明从形成之初就有着浓烈的天命观,普通百姓对王
林凤祥、李开芳是太平天国五虎将中的有勇有谋的猛将。无论在太平天国的建国初期,还是在从广西到南京的进军途中,以及后来的北伐战争,都显示出他们卓越的军事才能。他们两人互相配合,十分默契,打起仗来非常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