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振镛做官有道历仕三朝

Posted 奏章

篇首语: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曹振镛做官有道历仕三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曹振镛做官有道历仕三朝

2、巧官曹振镛:曹振镛凭借什么做了清代三朝宰相

曹振镛做官有道历仕三朝

  对于曹振镛来说,他作为清朝的一个汉族官僚,一没有显赫的功勋,二无过人的才能,但他却历仕三朝,不仅没有遇到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麻烦,反而愈老愈受皇帝宠爱,仕途越来越顺,官越做越大,他到底有什么诀窍呢?> >

曹振镛(中)

   曹振镛(1755-1835),字怿嘉,号俪笙,安徽歙县人出生官僚家庭。祖父曹景宸,作过多年扬州盐商。乾隆四十少年(1781)中进士,做过翰林, 到了嘉靖年间就连连升官,可谓飞黄腾达,一直升为尚书、大学士,到了道光年间,他更是如鱼得水,晋武英殿大学土、赠太傅,画图紫光阁。曹振镛81岁高龄去 世后,谥赠“文正”。“文正”的谥号在清朝有特别的意义,不仅是对故世大臣的最高评价,还说明了满清统治者对人的高度信任。纵观整个清代,享受这种殊荣的 也不过七八个人。曹振镛在道光朝益受恩宠的一个原因是,曹振镛处处寸心老成,事事不逾旧制,与以“守成”为指归的道光帝极为默契,真可谓“君臣心心相 应”。道光帝称他为“股肱心膂之臣”,而时人骂他怠误了大清江山。> >   历史上的“康乾盛世”形容的是从康熙执政到乾隆前后三朝政治稳定, 经济繁荣,盛世济济的景象。然而“康乾盛世”以后各方面的矛盾都显示出来,逐渐有了江河日下的景象。尤其是政治,自雍正实行新政以来,出现好转的政治局面 到此时已今非昔比,好多政治制度已有过时之嫌,许多大政无不弊端累累,积重难返。地方官员在具体处理事务时遇到了很多问题,他们纷纷把这些情况上报朝廷, 等待皇帝拿出办法。每天堆在皇帝面前等待批阅的文件有几大摞,道光帝实在应接不暇,搞得十分烦躁。但如果不看这些奏折,又会落的个荒废政务的恶名。> >    道光帝这种烦躁的情绪表现得十分明显。曹振镛经常侍奉在皇帝的周围,又善于察颜观色,对此深有了解。他经过一番琢磨,决定在合适的时机向皇帝“奏上一 本”,为皇帝“分忧”。这天,道光帝对着案头堆积如山的奏章心烦不已,曹振镛见状,不失时机地上前道:“今天国家在陛下的英明治理下,已太平无事,但一些 大臣偏好生事,在奏章里讲一些危言耸听的话,其目的无非是为了博取直言的虚名,哪里是对国家尽忠!对于这些沽名钓誉之徒,皇上又不好降旨治罪,如果降旨治 罪,陛下就会蒙受拒谏的坏名声。依臣之愚见,陛下今后只要在批阅奏章时选择其中的细枝末节上的错误,降旨严厉斥责。臣下就会慑于您的圣明与天威,知道陛下 对天下事早已了如指掌,一定不敢再上那些搬弄是非的奏章。”> >   曹振镛这一“肺腑”之言正中昏庸的道光帝的下怀。此后,道光帝居然真的照 着曹振镛的办法去做,专门挑剔大臣奏章中细枝末节处的小毛病,甚至是字体和行文上的毛病,他也不放过,动不动就降旨申斥,虽然没有杀人,但确实使不少人为 此丢官。弄得朝野震惊,“皆矜矜小节,无敢稍纵”,所上奏章大减,且“语多吉祥,凶灾不敢人告”,言路就此阻塞。> >   这种方法的确是效验 若神,没多长时间,就弄得满朝文武官员人人谨小慎微,人人自危,不仅不敢轻易上书,就是真的发生了问题,也是尽量隐瞒着不报,有时发生了大事,实在隐瞒不 了,也往往是避重就轻地说上几句,就此完事。这样一来,朝廷上下就形成了一股互相欺瞒,报喜不报忧和粉饰太平的恶劣作风,结果使道光帝的“实政”措施一个 个都成了泡影,整个社会吏治腐败、民不聊生、军武不振、灾害频仍、河工失修、漕运不畅、盐政疲弱、财政拮据依然如故,甚至更加恶化了,加上鸦片烟毒泛滥成 灾,边陲、海疆时有警报,大清帝国这艘特大型的破烂不堪的战舰,在道光这位舰长的指挥下,已驶入危险区。终于酿成道光三十年(1850)前后的全国性的农 民起义,几乎使清王朝灭亡。> >   不仅如此,曹振镛还善于谗毁。曹振镛入掌军机处不久,便掀起了一股倾轧排挤之风。直隶总督蒋襄平几乎与曹 振镛同时被召人军机处,深得道光眷信,威胁到曹的地位。曹振镛极力想把他排挤出军机处,恰好当时两江总督这一要职缺出,急需资深望重,久历封疆的大臣就 任。道光召军机大臣一同商量这一人事安排,问谁最为合适。曹回答说:“以我看来,似乎只有那彦成最为合适。”因为那彦成正在新疆主持平定张格尔叛乱,他知 道道光不会把他调回,而是故意把道光的注意力转移到蒋襄平的身上。果然,道光不同意曹的意见,而指着蒋说:“你就历任封疆吗,看来这个职位非你莫属了”。 于是,这一人事安排就定了下来。蒋襄平吓出一身冷汗,出宫廷后对人讲:“这个曹振镛太狡猾了,他要说的话却不明说,让皇帝说出来,当面排挤人,太可怕 了。”> >   曹振镛谗陷理学名臣阮元的手段更高明,可说是人不知,鬼不觉。阮元是清朝著名的古文学家,学问精深,著有多种著作,也深受朝廷 的信任,但遭到了曹振镛的嫉妒。阮元与曹振镛都是清乾隆朝进士,且同为乾隆、嘉庆、道光三朝的元老重臣,曹振镛对阮元心存疑忌,一直寻找机会排斥他。> >    由于阮元声名卓著,天子自然也有所耳闻,欲重用之。用人大权,虽为君主独断,但君主恐耳不聪,目不明,总要多方了解一下情况,那么身居军机大臣的曹振 镛,便是君主率先询问的对象。这天,道光帝与曹振镛偶然谈及阮元,道光问曹振镛说:“阮元年青时就中进士,刚及壮年就升至二品高官,后来又历任封疆大吏, 镇抚一方达三十余年,他是靠着什么过人的本领才有这样的成绩呢?”曹振镛听后,觉得这是天赐良机,便装出一副十分真诚而又佩服的样子说:“阮元很有才能, 皇上可能还有所不知。他之所以能得意于仕途,一帆风顺,步步高升,原因就在于他对琴、棋、书、画皆有擅长,无所不通,而其中又以学问见长。”道光帝接着 问:“阮元长年做官,哪有时间研究学问,何以以学问见长呢?”曹振镛回答说:“阮元现任云贵总督,当地百业待兴,政务繁忙,若是其它督抚,必会忙得废寝忘 食,焦头烂额,决无时间研究学问。但阮元不然,他爱好行文,每天都在总督衙署与一班文人学士谈论文章,考据古籍,夜以继日,孜孜不倦,是以他的学问尤 好。”道光帝听后,十分吃惊,当时没有说什么,后来还是受了曹振镛的影响,借故将阮元调为有名无实的大学士。此后,也便没什么人能对他构成威胁了。曹振镛 确实比较清廉,“实心任事”,从不违背旧章,但也无什么才干,谈不上大的政事。他话虽少说,但为自己升官求荣,则挖空心思。他话少而精道,因为他善体圣 意,只说前半段,后半段的话让道光来说来、来决策,这对他排斥异己,箝制人心,起了关键作用,而对世事无补。

巧官曹振镛:曹振镛凭借什么做了清代三朝宰相

很多人说身为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宰相的曹振镛,一生唯唯诺诺,除了“少说话、多磕头”就没别的本事。事实并非如此。

曹振镛当官长达52年,年届80岁才退休,在清代官宦岁月之长,无人能比。并且,他的仕途自始至终,就如一马平川,一江春水,步步高升,无灾无难,单靠“少说话、多磕头”恐怕难以做到。

公元1782年(乾隆46年),27岁的曹振镛考取进士,并得到重用。不久又任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到了道光朝,他再升一级,任武英殿大学士,成为道光的心腹之臣,曾代理皇帝事务三个月。

嘉庆皇帝出巡,曹振镛以宰相身份留守京城处理政务,代君三月,歙县民间至今能听到“宰相朝朝有,代君三月无”这句俗谚。曹振镛三次当学政,主持乡试、会试各四次,都能尽心尽力;阅评考卷能守法遵纪,不淹没博学有才之士;对到金殿面试的考生,必预先一一校阅考卷,工作一丝不苟,不出差错。曹振镛还有一个十分出名的学生,名叫林则徐。

当然,如果光从才学方面来评判,曹振镛似乎并不突出。真正让他步步高升、一生顺畅的,可能还数他的心胸。他的一生,对名利看得开,看得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放得下,这反而令他获得了更多。比如,那时的官,都流行贪,可曹振镛一生无贪念,他历任三朝宰相,从没查出有贪污行为。

曹振镛是盐商子弟,祖上以盐业起家,有一批亲属是扬州盐商,世代享有特权,是曹氏家族的命根子。两江总督陶澍提出盐政改革,取消商盐垄断权,实行凡纳税皆可贩盐的盐票法。这一改革,严重损害了盐商的利益,也损害了曹振镛亲属的利益。亲属纷纷投诉到曹振镛那里,曹振镛却毫不在乎地说:“焉有饿死之宰相家?”他能把祖传的家族利益放在一边,支持盐政改革,这种能够放下的气度,非一般人能比。

相关参考

曹振镛凭借什么做了清代三朝宰相

很多人说身为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宰相的曹振镛,一生唯唯诺诺,除了少说话、多磕头就没别的本事。事实并非如此。曹振镛当官长达52年,年届80岁才退休,在清代官宦岁月之长,无人能比。并且,他的仕途自始至终,

曹振镛为什么是巧官

很多人说身为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宰相的曹振镛,一生唯唯诺诺,除了“少说话、多磕头”就没别的本事。事实并非如此。曹振镛当官长达52年,年届80岁才退休,在清代官宦岁月之长,无人能比。并且,他的仕途自始至

曹振镛生平简介?曹振镛是怎么死的?

曹振镛简介曹振镛(1755—1835),字俪生,号怿嘉,文埴子。四十六年(1781)进士,选庶吉士,任翰林院编修,后升侍读学士。嘉庆初年,升少詹事,授通政使,历任内阁学士,工部、吏部侍郎。嘉庆十一年升工部尚书。奉命撰《高...

曹振镛生平简介?曹振镛是怎么死的?

曹振镛简介曹振镛(1755—1835),字俪生,号怿嘉,文埴子。四十六年(1781)进士,选庶吉士,任翰林院编修,后升侍读学士。嘉庆初年,升少詹事,授通政使,历任内阁学士,工部、吏部侍郎。嘉庆十一年升工部尚书。奉命撰《高...

霍光家族的败亡,感悟上下级关系的微妙处理,懂了不走弯路

汉朝的霍光,是大将军霍去病的同父异母弟,是汉武帝时的重要谋臣。后来刘贺即皇帝位,昏庸无道,霍光聚集群臣废掉了刘贺,历仕三朝,摄政二十年。霍光可谓权倾朝野,他安排家人亲属纷纷为官。有个叫徐生的人,曾经对

李世民死前为何放心让长孙无忌辅政呢?李世民为防止长孙无忌大权独揽做了哪些准备?

李世民死前为何放心让长孙无忌辅政呢?李世民为防止长孙无忌大权独揽做了哪些准备?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长孙无忌历仕三朝,做宰相三十多年,有文武之才,为唐初有名的政治家。他身为贵戚,权重而不

清朝小兵目不识丁,因皇帝多蘸了一点墨水,直接被封为正二品总兵

​清朝入关以后,顺治和康熙等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帝位,接连实施了很多收买人心的政策,同时打压权臣实现了皇权的高度集中。到了清朝后期,官员们普遍都成了磕头虫。道光时期,有一个叫曹振镛的军机大臣,从乾隆执

历史上康雍乾三朝元老张廷玉是怎么倒台的

张廷玉是清朝康雍乾三朝元老,在雍正元年加官为太子太保,命为诸皇子师傅,所以他也就是乾隆帝的老师。作为典型的中国士大夫,做官做到如此也算是实现“兼济天下”的梦想。最可贵的一点是,张廷玉为人谨小慎微,谨守

试论郭资一生之官职

试论郭资一生之官职纵观郭资一生,为官四十八年,历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五朝。三朝元老,己属不易,而历仕五朝,实为非同一般。作为明初重臣,历史名臣,郭资,在四十八年官宦生涯中,具体都担任那些职务?

南北朝时期史学家,北地三才之一

魏收(507年-572年),字伯起,小字佛助。钜鹿郡下曲阳县(今河北晋州)人。南北朝时期史学家、文学家,北魏骠骑大将军魏子建之子。魏收历仕北魏、东魏、北齐三朝,与温子升、邢邵并称"北地三才子"。累官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