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竟是蜀国灭亡的大罪人? 揭秘三国新论
篇首语: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关羽竟是蜀国灭亡的大罪人? 揭秘三国新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关羽竟是蜀国灭亡的大罪人? 揭秘三国新论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给人的快感,远远不能抵补大意失荆州给人的痛感。由于降曹,桃园兄弟之义令人生疑;而由于辱吴,他成了孙刘联盟的一个分裂因素,则可以肯定。有人说,诸葛亮最怕的人不是曹操,不是司马懿,而是关羽。作为本集团的中坚力量,反而比敌对集团的中坚力量、比自己的死对头更可怕,这很耐人寻味。
诸葛亮怕关羽什么?是怕他身在汉营心在曹?证据不足。他虽在华容道放走了曹操,但据此认为他卖国通敌,恐怕不妥。是怕他武艺不精,不能在两军阵前斩将夺旗?也不是。他在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是怕他轻举妄动,不堪军国大任?还不是。不能谋而后动,并不是他的主要缺点。到底怕他什么?怕他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怕他使自己的《隆中对》毁于一旦。怕他终究会变成一块暗礁,撞沉联吴抗曹的联合舰队。而联吴抗曹,则是诸葛亮三国鼎立的根本大计。此计不成,蜀国难保,诸葛孔明的殷殷心血将付诸东流。
说到底,是怕他搞不好与东吴的关系。荆州与东吴接壤,又是一块借而未还的有争议的地方。作为这个地方的守臣,最难处理的是保住荆州与维护孙刘联盟这二者之间的关系。上策是既不伤害吴蜀联盟,又长借荆州不还。这正是诸葛亮处理这个难题的一贯方针。但诸葛亮害怕关羽不能贯彻这个方针。
他深知关羽其人,识小义而未必明大义,尽小忠而可能害大忠,逞小勇而未能奋大勇。关羽浓厚桃园之义,却淡泊天下大义。否则,他不会再三阻挠刘备三顾茅庐,也不会刁难诸葛亮初行军令。他只知道诸葛避见乃兄,使三兄弟失了面子,不知道乃兄如果见不到诸葛,会失去争夺天下的机会,会在瓜分国土的军事竞赛中被淘汰出局,连最后一勺残山剩水也得不到。
关羽降曹,曹操善待于他,此“义”(其实是计)不忘,故有华容放曹,遗祸国家之举。联吴抗曹,对关羽来说,似乎是联疏(吴)抗亲(曹),此“义”(国家大义)不记,故有拒亲辱吴、丧盟失地之举。这正是诸葛亮最怕的。怕关公守荆州,荆州与孙刘联盟不可兼得,却可能俱失。
既如此,换个人守荆州行不行?不行。荆州重地,非至亲之人,非文武双全之臣不能守。刘备至亲之人唯关张,关张之中,文武兼备是关公。诸葛亮怎能不怕?在刘备看来,非关公不能守荆州;而在诸葛亮看来,关公最不能守荆州。但疏不间亲,此话怎好对刘备直说?尽管诸葛费尽心机,但关公有他自己的行为逻辑。逻辑的结果是腹背受敌:腹受国家之敌曹军,背受自己制造的敌人吴军。结局是丧师失地,败走麦城,穷途末路,军没身死。
这就造成了刘备的大不幸,逼着他面对自己一生最困难的选择:要顾孙刘联盟的大局,就不能为关羽报仇。不报仇,结义誓言(不能同日生,但愿同日死)便不能遵守,便会失去自己的立身之本??人和;要报仇,就要伤害自己的立国之本??孙刘联盟。也许比较好的选择是做做样子的报仇。
刘备痛哭了几场,便决定为义弟报仇。也许开始是演戏,但开场的精彩误了他。连胜过几战之后,真的进入了角色,以为甩掉军师这根拐杖,也能顺水推舟地灭了吴国。结果自然是自误误国。有了诸葛,才有联吴抗曹;有了孙刘联盟,才有赤壁之胜,才有吴国转危为安蜀国从无到有,才有三国鼎立之势。
因为关公,才有荆州之失;有荆州之失义弟之死,才有蜀国伤筋动骨大流血,从此一蹶不振,卒为司马氏所灭。有诸葛,才有三国,所以说三国成于诸葛;因关公,盟友相攻,蜀国败亡,所以说三国毁于关羽。
那么,这事真的可以算到关羽头上吗?
历史秘闻 诸葛亮历史罪人
1.诸葛亮是蜀国最大的罪人吗
近日和同事讨论三国演义中种种疑惑不解处,焦点集中在蜀汉缘何在三国中最早亡国,易中天的分析自有精辟之处,但我始究认为,加速蜀汉灭亡的关键不是别人,恰恰是帮刘备建立蜀国基业的大功臣诸葛亮。
刘备和诸葛亮走在一起,是因为他们有共同的政治抱负,“匡扶汉室,一统中原”。三分天下之前,刘备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南征北战,终建蜀国。
盛极必衰,随后失荆州,关羽战死,白帝托孤,蜀汉式微,颓势渐显。 刘备逝去,诸葛亮不顾当时的国情和军情,依然六出祁山伐魏,无果而终。
潇潇渭水,终结了一代天骄的远大鸿图,英雄迟暮,情悲切的《出师表》只能成了千古绝唱。 鞠躬尽瘁,死而后己。
晚年的诸葛亮对蜀国真可谓尽忠到家,但这种“忠”却无不让人疑窦丛生。以诸葛亮在三国早期天下大势并不明郎的情况下就能预知三分天下的大智慧,难道真的看不清楚当时魏强蜀弱的大形势?蜀汉是三国是最弱的一家,刘备刚定西川时的鼎盛时期早己一去不复返,国内反动势力蠢蠢欲动,根基不稳,五虎上将死的死,老的老,“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谚语足可说明无论是将才谋士,蜀国难以和曹魏相抗衡。
如果真的对蜀国尽忠,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治国上,确保蜀汉代代相传万无一失,而不是一心想着伐魏。 三国中蜀汉实力最弱不假,但凭西蜀易守难攻之天险,以诸葛亮之智慧,只要不伐魏,做到偏安一偶,还是绰绰有余。
当年刘表无才,在外界虎视西川情况下,却依然可以凭西川天险与其父稳做西川军阀,足可见西川之易守难攻。何况刘表手下谋士岂可与诸葛亮相提并论,因此只要不出祁山伐魏,蜀汉不至于只传二代就嘎然而止,从这点来讲,加速蜀国灭亡的“罪人”就是诸葛亮。
诸葛亮一生行事谨慎,不打无把握之战。六出祁山,劳师袭远,去伐比自己强大几倍的魏国,这不是明智之举,也和他的谨慎性格不相吻合,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每次出征,恰逢曹魏内部高层人事变动之际,这让诸葛亮看到希望,虽然蜀国实力远不如魏国,但以诸葛亮的计谋,达到以弱胜强也并非完全不可能,晚年的诸葛亮在尽忠的同时,让人看到更多的是他孤注一掷的赌徒心理。
之所以如此,诸葛亮自有苦衷。建国后,己是一国之君的刘备早己是不是当年的刘备了,把当初的政治理想抛在脑后,对于诸葛亮来说,“匡扶汉室,一统中原”的政治抱负变得象“水中月,镜中花”。
关羽死后,刘备竟然弃当初的理想不顾而找个为兄报仇的借口伺机伐吴,国事家事,孰重孰轻,常人分不清或许情有可原,但作为乱世枭雄的刘备分不清,就有点不可思议了。何况是在关羽死后一年多才决定伐吴,(这一点易中天有阐述)根本没有感情用事之说。
平定西川后最有实力时候不去伐魏,反而去伐实力稍弱孙吴,此举最起码让诸葛亮认为刘备对当初的抱负并不看重了,此时的刘备更多的是出于自己的政治野心,扩大自己的事业。 同样在白帝托孤上,刘备的遗嘱中竟然只字不提“匡扶汉室,一统中原”的政治遗嘱,而是希望诸葛亮辅助不争气的儿子。
“匡扶汉室,一统中原”这可是他和诸葛亮毕生追求的政治理想呀,如此重大的事情在他辞世之际,竟然只字不提,想到的全是希望诸能辅助他儿子能稳当国君之事,这其中多少折射出刘备的心思,他根本不想去实现什么理想,最起码己是无关紧要了。 为理想而死,这一点是晚年诸葛亮与刘备最根本的区别。
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内心深陷痛苦,又十分矛盾。他清楚的知道,此时的蜀国国力江河日下,根本不可能和曹魏抗衡,更谈不上灭魏,匡扶汉室的理想根本不可能实现。
如果不去践行,偏安一隅,是对汉室的不忠,也对不起自己当初出山的初衷。而伐魏,结果只能加速蜀国灭亡,有负于临终重托,这是对刘备的不义。
在对待国家不“忠”和主人的不“义”上,诸葛亮还是深明大义,只能选取国家的忠,可见六出祁山出身未捷身先死,是何等的无奈!何等的凄惨! 何况偏安一隅,做个权高位重的丞相,一心辅后主,并不是诸葛亮的为人处世原则。众所周知,诸葛亮是个有理想的人,是个可以为理想而死的人。
当初蜗居隆中时,以他的才智,投靠曹操,孙权,袁绍来谋个高官易如反掌,最后选择一无所有的刘备,可见他不是个贪恋权势之人,是个把理想看得高于一切的人。因此无论如何,即便明知不可为,也必须要赌一把,何况曹丕在位时,国力也不是当初曹操在世那样强大,一再出祁山伐魏,也就不难理解。
刘备称帝后,诸葛亮再怎么权重,也不过是个高级的打工仔,蜀国终究还是姓刘,刘备可以以当初的匡扶汉室为名为自己捞取政治资本,当初的理想或许就只是一个借口和幌子,目的达到了,什么都不重要。后人可以认为他和曹操一样是个伪君子。
但却绝不可以以此来曲解诸葛亮。诸葛亮的政治目的却只有一个,就是匡扶汉室。
他的目的并没有随着蜀国的建立而实现。这也是他晚年和刘备的一个最大分岐,也不难理解他为什么如此执著六出祁山,痴心不改。
当晚年看到理想根本不可能实现时,他只有死才能得到解脱,才能对得住当初立下的誓言,也只有这样才能在对国家的忠和对主人的义中找到最佳的平衡点,否则一味偏。
2.诸葛亮到底是应名留青史还是千古罪人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
而且 他在艺术造诣也颇高在书法绘画,音乐上皆有很高成就,只不过是被他的政治军事成就掩盖
他还创造了 木牛流马 馒头 诸葛连弩 孔明灯 八阵图
杜甫 康熙 孙中山也都对他有很高的评价
因他的事迹而出的诗句,歇后语,成语,影视剧作也有很多,且多为褒奖
即使他有过 也当名垂千古 人无完人 瑕不掩瑜 诸葛亮在历史上的地位绝对是稳固的 他符合中国对一个君子的要求 他从不使用美人计 他给历史呈现的是一个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的忠臣形象同时也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军事家形象 自当名留青史 还必须使美名
相关参考
导读: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给人的快感,远远不能抵补大意失荆州给人的痛感。由于降曹,桃园兄弟之义令人生疑;而由于辱吴,他成了孙刘联盟的一个分裂因素,则可以肯定。有人说,诸葛亮最怕的人不是曹操,不是司马懿,而
关羽,在当时的三国时代可以说是威震华夏,不单单是因为他白马坡斩袁绍大将颜良,更主要的原因是他攻打樊城时,劝降于禁斩杀庞德,而正是关羽的这次“威震华夏”,为以后的关羽后代被灭族埋下了隐患。 刘备自
在《三国演义》这部书中,很少见到对武将武功的描述。记得只有在描述赵云的时候,说道他“一杆枪使得如风舞梨花”。读者们在谈论三国人物的武功时,吕布排在第一位,应该是没有什么异议的。吕布使用的方天画戟,先天
【蜀国怎么灭亡的】蜀国灭亡的原因有哪些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呈三足鼎立之势,但是到了后期,这种三国鼎立的局势逐渐失去平衡,以至于最后身处天府之国的蜀国最先灭亡。往后,研究三国历史的人对于蜀国灭亡的原
姜维引蜀国灭亡姜维临终被杀一计害三贤怎么回事?上总有那么一些时期,是妇孺皆知的,不讲知道多少,也至少是听说过吧。今天我们要聊的,便是其中一个时期——,准确的说,是聊聊三国时期的人口数量和比例。>
魏蜀吴三国之中,为何蜀汉第一个灭国?对于这一话题,历来有很多种解释,比如在三国之中蜀汉国力偏弱,后期人才凋零,多次北伐消耗国力,「”火车头”阿斗水平太差等。然而,一次无意的施工,挖出了几块铜钱,让专家
魏蜀吴三国之中,为何蜀汉第一个灭国?对于这一话题,历来有很多种解释,比如在三国之中蜀汉国力偏弱,后期人才凋零,多次北伐消耗国力,「”火车头”阿斗水平太差等。然而,一次无意的施工,挖出了几块铜钱,让专家
本站网: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关羽是怎么死的,关羽之死竟是魏蜀吴三国合谋陷害”的详细内容,方便你详细了解!对于关羽怎么死的,简单来说就是大意失荆州,最后败走麦城被杀,而关羽之死看似必然但也有很多蹊跷,在
关羽死亡之谜。曹操孙权联手,合打蜀国关羽部队,最终关羽因为兵力不足导致失败,最后败走麦城,头颅被孙权砍下。那么,为什么在这次打仗中,关羽会兵力不足?刘备为什么不发兵援救?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建安二十四
关羽死亡之谜。曹操孙权联手,合打蜀国关羽部队,最终关羽因为兵力不足导致失败,最后败走麦城,头颅被孙权砍下。那么,为什么在这次打仗中,关羽会兵力不足?刘备为什么不发兵援救?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建安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