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康熙仁政,清官遍地

Posted 清官

篇首语:要须心地收汗马,孔孟行世目杲杲。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第一节 康熙仁政,清官遍地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第一节 康熙仁政,清官遍地

2、历史人物 康熙朝的两位清官,人称“豆腐汤”和“于青菜”

第一节 康熙仁政,清官遍地

  清朝是依靠强大的军事力量统一的全国,但是治理天下需要的是知识分子,为了维护国运的长久,清朝政府大量起用各族人才,不仅巩固了清朝的统治,并且把它推向了繁荣的盛世阶段。> >   康熙的仁政,措施之一是惩办贪官、表彰清官。清官是康熙帝的一面旗帜。康熙朝最著名的清官于成龙,有个绰号叫“于青菜”,就是因为他虽贵为封疆大吏,却常年不吃肉,只吃青菜。> >    于成龙,山西永宁(今离石)人(康熙时还有一位于成龙,汉军镶黄旗人),先任广西罗城县知县,当时已经45岁。罗城位于万山之中,历经战乱,没有城郭, 遍地榛莽,县衙是茅屋三间,居民仅有6家。予成龙到任后,召集流民,鼓励耕耘,设养济院,宽免徭役,兴建学官,县境大治。史书说他“居罗七年,与民相爱, 如家人父子”。于成龙升任合州知州,前往赴任时,百姓倾城出动,痛哭号泣相送。有一位瞎子不肯离去。于成龙问他为什么不走,他回答说“我想您路上盘缠不 够,我会算卦,可以沿途赚点钱,以备不足之用。”> >   于成龙很感动,就把他留下来。果然途中钱花光了,幸亏瞎子赚些算命钱补充路费才到了 合州。在合州,有政绩,又迁黄冈。黄冈社会治安很乱,他装成乞丐,深入罪犯巢穴,日夜杂处,探明实情,一举端掉贼窝。又任黄州知府,再升任福建布政使。时 清军平定三藩之乱,军中多掠良民子女为奴。他集资赎出被掠妇女放还。康熙十九年(1680年),升为直隶巡抚。上任后,严戒馈送长官。又升两江总督。他自 奉俭约,每天就是粗米、青菜,终年不知肉味,江南人称呼他为“于青菜”。在他的带动下,士绅们改绸缎为布衣,官宦出门轻车简从。仅仅数月,朴素之风大为流 行。他过于劳累,死在任上。于成龙做官,不带家眷,十分俭朴。死后,将军、都统、官吏、友人到他家中一看,“惟笥中绨袍一袭,床头盐豉数器而已”。就是 说,于成龙的家中只有竹筐里粗糙纺织品制做的一身袍子和床头几罐食盐、豆豉而已。为追悼于成龙,市民罢市,聚哭致哀!百姓家挂他的画像祭祀。康熙说:“朕 博采舆评,咸称于成龙实天下廉吏第一!”> >   格尔古德,满洲镶蓝旗人,笔帖式(即文书、翻译)出身,后升翰林院侍读学士,任日讲起居注 官。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任直隶巡抚。上任前,康熙帝告诫他说:“你上任后不要急于求名,而要踏实做事;或遭愤恨报复,定要特别小心。”当时京畿 地区,旗人与民人杂处;旗下的庄田,有王公大臣的庄田,有贵族豪绅的庄田。庄田设庄头,像《红楼梦》里的庄头乌进孝那样,管理庄田,负责收租,为害一庄。 还有投充旗下的人,依靠主子,逃避差徭,诈害良民,无恶不作。自康熙初,鳌拜专权,大学士管户部尚书苏纳海、直隶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联因触犯满洲权贵利 益而遭杀害后,几乎没有人敢对这个敏感的问题上疏指陈。格尔古德上任不久,亲自访察,提出问题,疏陈:自己卖身投靠旗下之人,有的作奸犯科,想逃脱法网; 有的游手好闲,逃避差役。这些人,放债牟利,则讳旗称民;遇上官司,又合民称旗。他们诈害良民,官府不敢过问,应当加以严厉议处。格尔古德得到康熙帝的有 力支持。然而,事情并不那么简单。当时,大学士明珠权势倾朝,他的下属要圈百姓的坟地,民人投诉到户部。户部将诉状转直隶巡抚,格尔古德令宛平县核查。知 县怕得罪权相明珠,报称“无碍民坟”。格尔古德不畏权相,上疏劾奏明珠属下“圈占坟地属实”,并请吏部问知县的罪。格尔古德敢于碰权相,敢于碰勋贵,秉承 上旨,执法严惩,被时人誉为“铁面巡抚”。格尔古德居官,布衣蔬食,廉洁自律,不畏权贵,拒纳馈送。康熙帝命朝廷大臣公举清廉官吏,格尔古德被列为第一。> >    彭鹏,福建莆田人,幼年聪慧,乡试中举。三藩之乱起时,他装疯不从。平定三藩之后,任三河县知县。三河在京东,旗民杂处,号称难治。有人冒称自己是给皇 帝放鹰的,到县里敲诈勒索,作恶多端。彭鹏经过侦访,查明其真实身份,逮捕并鞭刑严惩。有人偷盗,彭鹏闻警,立即佩刀乘马,急疾追捕。康熙帝巡视京畿,知 道彭鹏清廉,在接见他时,赐给他内库帑金三百,并说:“知道你清正,不接受百姓的钱,这些钱给你养廉!”后调升彭鹏为科道。他受命到陕西、山西、河南了解 民情、赈济灾荒。他疏报:泾阳知县刘桂克扣籽粒,猗氏知县李澍杖杀灾民,磁州知州滥派运费,南阳知县暖昧分肥等。诏三省巡抚察审,奏报没有查实。在当时, 当事人因受到关系网的保护,要核实一个贪污案件,是十分困难的。康熙帝又派他做顺天府尹,彭鹏疏劾顺天乡试举人李仙湄的考卷墨迹删改过多,考官徐倬、彭殿 元徇私欺蒙,疏语中说:“臣如妄言,请劈臣头,半悬国门,半悬顺天府学。”九卿等召开会议,认为他语言不敬,应当罢官。康熙帝命考官徐倬、彭殿元退休,而 对彭鹏不问。彭鹏为官,拒馈赠,清操守,是康熙朝著名的清官。> >   张伯行,河南仪封人,进士出身。中进士后,买各地大儒的图书,口诵手 抄,整整7年。他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以学问清醇、志操洁肃自励。做官后,家乡河堤崩溃,自己出钱招募民工运土塞堤。任山东济宁道,遇上饥 荒,从河南家里运送钱米,并缝制棉衣,给灾民充饥御寒。任江苏巡抚,发现总督噶礼贪婪。江南乡试作弊,生员哗然,抬着财神像到学官,影响很大。张伯行调 查,此案同总督噶礼有关,便上疏朝廷。康熙命尚书张鹏翮等调查,查证作弊之事同噶礼有关,噶礼便弹劾张伯行。康熙命再调查。结果是噶礼被诬告,张伯行应当 罢官。康熙命第三次复查,结论同前一样。康熙说三次查证都是非颠倒,命再议。其实,康熙已经通过密折对噶礼和张伯行都进行了解。康熙知道张伯行是清官,应 当加以保全,著免噶礼官,由张伯行任总督。> >   康熙帝表彰清官,一则是为大小官员树立榜样,养成一代清廉的吏风;二则是借清官监督、揭 发、打击贪官,三则是派几位好官,为百姓做点好事;四则是推行“仁爱”理念,为自己博得仁政的名声。但是,清官往往为上级所不喜欢,也普遍为同僚所不喜 欢。清官必遭贪官的嫉恨,也必遭贪官的报复。前述于成龙、格尔古德、彭鹏、张伯行等无一例外。然而,康熙帝之所以仁明,在于他能明察是非曲直,而不使廉吏 灰心,能信任并保全清官,而遏制贪风日长。

历史人物 康熙朝的两位清官,人称“豆腐汤”和“于青菜”

今天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清朝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康熙皇帝倡导尊德崇道,实行仁政德治,他说:“万世道统之传,即万世治统之所系也。……道统在是,治统亦在是矣”。 他言传身教,严于律己,堪称内圣外王的典范。有一代明君,必有一代贤臣,各级官员纷纷效仿,以人品相砥砺,以名节、操守为尚,爱民惠民,清廉之风蔚然而成,“海宇升平,人民乐业” 。> >康熙谈到治国之道曾说:“先圣先师道法相传,昭垂统绪,炳若日星。朕远承心学,稽古敏求,效法不已,渐进自然。然后施之政教,庶不与圣贤相悖耳。”在具体实施方法上“不以法令为亟,而以教化为先”,以达“覃敷文教”“返朴还淳”的太平盛世。>康熙重视官员的道德人品,大力扶植奖励清官 ,扶正抑邪,利用各种机会劝谕大臣、督抚等官以百姓疾苦为念,作清廉为政的表率。 清官们对百姓的仁爱的精神,就是康熙仁爱精神的体现,他们都具有深厚的道德素养,两袖清风,不畏权贵,深受百姓爱戴。 康熙一朝,清官、名臣灿若明星,举不胜举。>“豆腐汤”汤青天>汤斌 (1627年─1687年)出任陕西潼关道时,为不扰地方百姓,他用官俸买了三头骡子,一头驮着两套旧被褥,一个竹书箱;主仆二人各骑一头,到了潼关,守关的把总还以为他是赶考的书生。>汤斌上任不到三个月,潼关各州县的奸滑之徒就不敢再作恶,纷纷收敛,百姓则安居乐业。 一时间,“汤青天”的美名家喻户晓。 汤斌不仅为官清正,居家也颇有颜回之风。 平时采野菜供膳,每餐必有一味豆腐,百姓们亲切地称他为“豆腐汤”,以颂扬他为官清廉。>汤斌出任江宁巡抚行前,康熙对他说:“居官以正风俗为先。江苏习尚华侈,其加意化导,非旦夕事,必从容渐摩逐渐达到,使之改心易虑。”并赐予其鞍马、衣料、银钱,又赐御书三轴并说:“今当远离,展此如对朕也。”此足可见康熙的良苦用心。>康熙南巡到苏州见汤斌后,又对他说:“向闻吴阊繁盛,今观其风土,尚虚华,安佚乐,逐末者多,力田者寡。尔当使之去奢返朴,事事务本,庶几可挽颓风。”又赐其御书。>汤斌勤政恤民,倡导节俭,使民风改观,返朴还淳,康熙称赞他:“洁己率属,实心任事。允宜拔擢,以风有位。”汤斌去世后,康熙赐其谥号“文正”。> >“天下廉吏第一”于青天>于成龙 (1617年─1684年)赴任广西罗城知县前曾与友人书中说:“此行绝不以温饱为念,誓勿昧天理良心。”罗城百废待举,于成龙实施教化,并带领百姓从事农业生产、兴办学校,罗城大治,“居罗山七年,与民相爱,如家人父子”。>于成龙赴任四川知府时,四川因遭战乱最久,人口锐减为全国之首,他推行善政,不到二年,人口骤增,大量田地开辟。 他由武昌知府迁福建按察使时,其舟将发,百姓痛哭挽留,“郡人沿岸遮送至九江者数万,哭声与江涛相乱”。>到任后,即释放被株连冤民数千人,善政迭出,被百姓呼为“于青天”。 他自奉简朴清苦,“日惟以粗粝蔬食自给”,荒年时以屑糠杂米为粥,客至亦如此待之,说:“如法行之,可留余米赈饥民也。 ”江南人民因而亲切地称他“于青菜”。>他的志节清操享誉当时,据载,当他出任两江总督的消息传出后,南京布价骤然上涨,“金陵阖城尽换布衣,即婚嫁无敢用音乐。士大夫减驱从、毁丹垩……奸人猾胥各挈妻孥鸟兽窜。”江宁尚节俭,尽改奢靡之风,奸佞人等不得不迁往他处。 数月之间江南“官吏望风改操”,政化大行。>康熙得知于成龙事迹,亲自召见他,表彰说:“你为当今清官第一”,并殷殷勉励:“为政当知大体,小聪小察不足尚。人贵始终一节,尔其勉旃!”赏赐白金、良马、御制诗等。>于成龙提出蠲免钱粮、赈济灾荒等要求,无不得到康熙应允。 由于他心为百姓,招致了有些权贵的不满,他们散布流言蜚语,朝中有人借机弹劾他,说他年老昏聩,越来越蜕化变质,康熙回答说:“朕广泛听取了众人的评论,都称赞于成龙廉洁如初。是因为他性格耿直,刚正不阿,才会有人因嫉恨而进谗言诬告他。”>康熙让朝廷将于成龙的事迹昭告天下,进行传颂。 于成龙去世后,将军、都统等人察看他的遗物,“惟笥中绨袍一袭、床头盐豉数器而已”。 康熙说:“朕博采舆评,咸称于成龙实天下廉吏第一!”赐其谥号:清端,并为其祠题额“高行清粹”四字以示褒扬。> >康熙曾令于成龙荐举廉吏,荐举的一些人中有一人也叫于成龙,是通州知州、汉军镶黄旗人,后被称为小于成龙。 因为他廉能称职,诚心爱民,介然自守,不攀高结贵,即使他本旗王爷的门上也不走动,深得康熙欣赏。>五年之间,小于成龙便从知州、知府擢为按察使,康熙赐亲书手卷一轴,并对他说:“人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尔必自始至终毋有改操,务效前总督于成龙,正直洁清,乃无负朕优眷之意。”几年后,又擢为直隶巡抚。>陛辞时,康熙询问:“畿辅重地,利弊应兴革者,宜何先?”小于成龙奏称:“弭盗为先,奸恶之徒倚仗旗下名色窝藏匪类,有司明知而莫敢深究。嗣后有如此者,臣当执法治之。”康熙大为赞许。>后来,康熙以小于成龙“廉能称职,诚心爱民”,特旨嘉奖,并赐鞍马、银两等,后历升左都御史、河道总督等职。>针对有些八旗外任官员腐败之弊,康熙将小于成龙作为八旗子弟的榜样,曾亲自召见其父、原任参领于得水,赏赐貂裘,嘉其教子有方,并殷殷叮咛,令其继续勉励其子“殚心竭力、始终如一”。 又谕八旗都统、侍郎诸臣,有子弟为外吏者,务必写信训勉,学习小于成龙之洁己爱民。 并通令果有洁己爱民如小于成龙者,将立即擢用。

相关参考

康熙称它为"天下清官第一"张伯行

(1651-1725)字孝先,晚号敬庵,河南仪封(今兰考)人。生于清世祖顺治八年,卒于世宗雍正三年,年七十五岁。康熙二十四年(公元一六八五年)进士。累官礼部尚书。历官二十余年,以清廉刚直称。其政绩在福

尚书张伯行曾被康熙皇帝称为“天下清官第一”

“善吏”一词始见于《史记》,意为良吏。自古以来,为政当施善政,治国当行善治,为官当做善吏。就今天而言,一个领导干部仅仅廉洁奉公或仅仅能干事、有作为,都不够全面,只“廉”不“能”是庸官,只“能”不“廉”

他被康熙赞誉为“清官第一”,去世之后,百姓皆痛哭流涕

崇祯十二年(1639年),二十二岁的于成龙前往太原参加乡试,当时主持乡试的主考官公然收受考生贿赂,于成龙对这种徇私舞弊的行为十分愤怒,于是在考卷上直抒胸臆,而于成龙也因此只考中了副榜贡生,与举人无缘。

清朝时的“天下第一清官”施世纶

  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年仅27岁的施世纶就任泰州知州。康熙二十八年,他被提拔为扬州知府。当时,扬州一带民间争讼颇多,但施世纶经办的案件,既无久拖不决,更无冤假错案,他长于断案的美名由此远

太康之治 第一节 布局

本作品是对史图馆专栏的投稿,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作品并非严谨的历史学术研究,仅供参考;未经授权,禁止二传,违者必究。本文作者:锦帆游侠第二章序言:咸熙二年,公元265年,晋王司马昭的世子司马炎从曹奂

第一节 乾隆登基,宽严相济

  乾隆五十七年(1792),乾隆82岁,廓尔喀国王拉特纳巴都尔请求停战,愿向清朝臣服。这年,十月初三日,他亲撰《御制十全记》,用满、汉、蒙、藏四种民族文字书写,刻碑建亭,用以宣扬他的武功成就,以垂久

第一节 四臣辅政,计除鳌拜

  自古以来的专制制度告诉大家一个道理:当君权高度集中,统治集团内部协调一致的时候,国家就会稳定,经济就会发展。反之,君权旁落,内部党同伐异,政治就会黑暗,社会就会混乱。>>  顺治十八年(1661年

第一节 收回权利,设军机处

  雍正十年(1732年),军机房被改为军机处,取代了清朝初年的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地位,成为清廷最高决策机构,皇权统治进一步加强。>>  清朝初年设置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地位在内阁之上,是中央的最高决

第一节 逐廓尔喀,订立章程

  在古代众多的帝王中,在其生前传位的皇帝为数甚少。其中除极个别的是有意模仿古人、沽名钓誉之外,绝大多数是被迫的。乾隆皇帝是一个特例,他统治清朝60年,使社会达到极盛;85岁高龄之时,又主动举行了传位

第一节 雍正即位,承前启后

  不论从康乾盛世的历史进程,还是从有清一代全史的角度来考察,雍正朝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世宗没有其父长寿,更没有像其父享国如此之久,他在位只有13年。尽管时间短促,却不容忽视。实际上,我们所说的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