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雍正即位,承前启后
Posted 皇帝
篇首语:欠伸展肢体,吟咏心自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第一节 雍正即位,承前启后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第一节 雍正即位,承前启后
不论从康乾盛世的历史进程,还是从有清一代全史的角度来考察,雍正朝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世宗没有其父长寿,更没有像其父享国如此之久,他在位只 有13年。尽管时间短促,却不容忽视。实际上,我们所说的康乾盛世,是包含雍正朝在内的。正确的提法,应是“康雍乾盛世”。为图简便,习称康乾盛世。> > 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十三日,圣祖在他的寝宫,安然地闭上了双眼,溘然长逝,享年69岁。> > 他留下一份长篇“遗诏”,历数他一生的业绩和追求,即:“欲致海宇升平,人民乐业,孜孜汲汲,小心敬慎,夙夜不遑,未尝少懈。”他“数十年来,殚心竭 力,有如一日,此岂仅‘劳苦’二字所能该(概)括耶!”这几段自评的话,可以说,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自黄帝甲子,迄至圣祖离世,共4350余年,历 301帝,如他“在位之久者甚少”。《尚书·洪范》所载人有“五福”,即寿、富、康宁、攸好德、考终命,他皆占全,论寿已到天年始终,正如其所言:“富有 四海,子孙百五十余人,天下安乐,朕之福亦云厚矣。即或有不虞,心亦泰然。”因此,“今虽以寿终,朕亦愉悦。”> > 按照他的遗嘱,“雍亲王皇四子胤稹,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 > 这位新皇帝,就是清世宗,因其年号为雍正,又习称雍正皇帝。> > 他生于康熙十七年(1678)十月三日,排行第四。其父圣祖去世时,他已是45岁的中年人。在人生中,这个年龄,是最佳时期。他之得位,为圣祖生前亲口 指定。他即位后所有作为,都证明圣祖对他的选择是正确的。尽管圣祖生前选定皇太子反反复复,几度废立,晚年为此伤透了脑筋,毕竟在离世前的关键时刻,作出 了历史性的抉择。最后,他终于选定了第四子胤稹。历史已经证明,胤稹没有辜负其父的重托,他全面继承了其父的未竟事业,乘其余烈,把世祖、圣祖开创的伟大 事业推向前进。胤稹就是“一坚固可托之人”。这足以使圣祖在天之灵感到欣慰。> > 圣祖在选任接班人的问题上,打破历代的“嫡长制”,采取 以贤取人,而不以长子为天然的继承人,把皇冠戴到了第四子的头上,这也是圣祖的高人之处。至雍正时,不再明立皇储,而是将他心目中选定的接班人密写下来, 封在一匣中,直到去世前才开启,当众宣布。于此,他胜其父一筹。自此遂成定制,清再无诸皇子争夺皇位的明争暗斗,亦使历代党争之祸不再重演。> > 圣祖去世后,胤稹与诸兄弟及朝中诸臣全力处理丧事。七天后,即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二十日,胤稹执行其父的遗嘱,正式即皇帝位,以明年为雍正元年。> > 胤稹宣布即位,亦宣告圣祖时代的结束,及世宗时代的开启,也是对圣祖开创“盛世”的巩固与发展时期。> > 雍正朝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它居于康熙朝与乾隆朝之间,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世宗忠实地继承了圣祖的事业,首在巩固已有成果,再把它推向前进,使盛世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又为他的后继者乾隆的继续发展铺平了道路。> > 且不说关外的太祖努尔哈赤、太宗皇太极如何雄才大略,即便入关后的第一帝世祖到第二帝圣祖,皆属才能卓著、奋发有为的一代明君。而继圣祖之后的这位新帝 ——世宗,同样是具有远见卓识、乾纲独断的强而有力的一代明君。三帝既保持了治国大政方针的连续性,又各有开拓,为“盛世”增添了各自的新内容。这是自清 入关后,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冲破惊涛骇浪,造成国势乎前进不已的重要原因之一。> > 世宗即位之日,就声明继承其父事业的决心。他说: “皇考(指圣祖)临御以来,良法美政,万世昭垂,朕当永遵成宪,不敢稍有更张。”就是说,圣祖的大政方针,他不会更改,决意遵守。圣祖“知人善任,至明至 当”,世宗也亟须他们“实心任事,法己奉公”,帮助他治理国家,他必“始终保全”;而“天下百姓,受皇考恩泽日久”,理应“各宜孝亲敬长,畏罪怀刑,以副 朕仰法皇考如天好生之意。”他“仰惟先志之宜承,深望皇图之永固”,他要与天下百姓及“亲贤文武”,“共天尽诚,各输心膂”,以巩固大清的“无疆之业”。> > 圣祖去世,照例由群臣共议上“尊谥庙号”。一般原则,是根据已故皇帝生前的业绩和品德,给以恰当的评论,用简洁而准确的文字加以概括,实则是对死者的盖 棺论定。通观自汉以来,给已故皇帝所上谥号不无溢美之辞,遵循“为君者讳”的不易准则,只书好事而隐晦其缺点或错误。世宗给其父上谥号,实事求是,不溢 美,不夸大。他向群臣阐明了他的想法。他说,诸臣尊崇君父之心,是没有止境的,总是用最美好的词句来表达尊崇君父的感情,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必须“至允至 当,方孚千秋定论,若少有溢美之词,不独失天下之至公,且开后人之僭越。”这都是因君子的“愚忠愚孝”,把应继承和实行先辈的“盛德大业”,变为“赞颂之 虚庆”,若如此,他之心是非常不安的。他概括圣祖的一生:“论继统则为守成,论勋业实为开创。”圣祖继承世祖之位,从这个意义上说,是一位“守成”之君; 但从他所建树的事业,成就之大来论,他又是一位“创业”之君。世宗的两句话,完整而准确地评价了圣祖的一生,真是一鸣惊人,不同凡响。圣祖一生,对溢美的 赞颂和夸大最为反感,深恶痛绝,始终反对群臣屡上尊号的建议,故其一生没接受过任何尊号。世宗总结祖宗的传统,说:“太祖、太宗、世祖,以至皇考,咸贵实 行,不尚虚文。”在这点上,世宗的确酷似圣祖的品行。圣祖“遗诏”就说到世宗“深肖朕躬”,仅此一事,已见圣祖识人之深。> > 经议,诸臣 引经据典,认为:“帝王功业隆盛,引古者祖有功之义得称‘祖’。……惟‘圣’字可以赞扬大行皇帝(圣祖)之峻德,惟‘祖’号可以彰显大行皇帝之隆功。”上 尊谥为“仁皇帝”,庙号“圣祖”。世宗对此甚感满意,便“持针刺中指出血,将奏内‘圣祖’两字圈出,敬恭高捧……”晋朝历史 第一节 摧枯拉朽
司马炎即位之后,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为了巩固政权,进而完成吞并东吴、统一全国、解除内忧外患的局面。司马炎对内加强集权,强化统治,对外借刀杀人,巧妙安抚,从而一统天下。> > 唐朝著名诗人孟浩然在《与诸子登岘山》诗中,对羊祜这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进行了热情赞颂:> >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 晋泰始五年(公元269年),司马炎策划灭吴,因此选择好的将领,开始进行军事部署。他任命大将军卫、司马仙分镇临淄、下邳,命羊祜为荆州诸军都督、假节,并保留他散骑常侍、卫将军原官不变。荆州是战略要地,晋、吴的边界线以荆州为最长,因此此地经常发生战争。> > 羊祜刚到襄阳时,军中没有百日之粮的积蓄。羊祜从长远利益着想,没有马上投入兵力与吴人争城掠地,而是组织人力大量垦荒种粮,还在五个形势险要的地方建立城堡,防止吴军袭击,尽可能多地控制上等土地,使晋军的粮食积蓄越来越多,足可支付十年之需。> > 羊祜对吴人主要采取怀柔策略,尽量争取人心。他从不搞欺诈及袭击行为,即使与吴人交战,也是堂堂正正地与对方约定作战时间,届时才开战。对战俘予以优 待,对敌方阵亡者为之殡敛。曾有部将抓到两个儿童,羊祜将他们送回他们父母身边。后来这两个儿童的父亲带领自己的部众前来归顺了,吴将邓香攻掠夏口(汉水 与长江交汇处),被晋军活捉,羊祜没有处死他,反而放他回去。邓香深为感动,也带自己的人投降了。吴将陈尚、潘景在人晋地侵扰时被杀,羊祜厚加殡敛,并让 其家属来迎丧,还以礼相送。晋军攻入吴境,如果收割了吴人的稻谷作军粮,羊祜也命令按收割量的多少计价,用绢匹偿还。诸如此类的事情使羊祜赢得了吴人的敬 重,人们提起他,不说名字,而称“羊公”。> > 坐镇乐乡(湖北江陵东)的东吴大将陆抗深知羊祜对吴人施以仁德影响的厉害,一再告诫部下: “对方专行仁德,我们专行暴虐,则我军最终会不战自败。今后我们不要为锱铢小利而出兵骚扰,只要保住疆土完整无缺即可。”从此,双方战事大大减少,各不相 犯,牛马跑入对方境内,只要向对方打个招呼即可取回;狩猎时,如果发现抓获的动物先被对方打伤,也将它送归对方。羊祜与陆抗之间也彼此不猜疑,陆抗曾送酒 给羊祜,羊祜毫不怀疑地喝了起来;陆抗有病,羊祜派人送去上等好药,有人劝陆抗要小心谨慎,别上对方的当,陆抗则说:“羊祜岂是用毒药害人的小人!”吴主 孙皓得知两国在荆州相互友好,大为不满,特派人前去责问陆抗。陆抗答复说:“我不这样做,显得我方穷兵黩武,使对方的仁德更加深入人心,于国家有害无 益。”> > 泰始八年(公元272年)八月,发生了西陵之战,结果大家都知道了,羊祜因此被贬为平南将军,杨肇则被贬为平民。西陵之战失败 后,羊祜总结了失败的原因:陆抗在这场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晋国绝对是个威胁。吴主孙皓虽然荒淫无度,但吴国仍有一定的实力,灭吴之战不可能一蹴而 就。因此他一方面对吴国采取军事进攻,一方面则实行怀柔政策,进行分化,等待恰当的时机。> > 羊祜此入网怔不阿为官清廉、正直,疾恶如 仇,因此在朝中也得罪了不少人,像荀勖、冯等人就忌恨他。羊祜不喜欢他的堂甥王衍,因为他说话言辞华丽,雄辩滔滔。羊祜曾对人说:“王夷甫方以盛名处大 位,然败俗伤化,必此人也。”还有王戎,西陵之战时,羊祜曾要处斩他,由于有人求情才没有实行。王戎、王衍都把这些记在心里,常常在言语上攻击他。当时有 “二王当国,羊公无德”的说法。> > 晋咸宁二年(公元276年)十月,晋武帝恢复羊祜之前的职务,任命他为征南大将军。当时吴国有童谣: “阿童复阿童,衔刀浮渡江,不畏岸上兽,但畏水中龙。”羊祜听后,说:“此必水军有功,但当思应其名者耳。”(《晋书·羊祜传》)王溶小字“阿童”,有才 能,羊祜认为王溶可担当重任,于是把他选为自己的继承人。> > 咸宁四年(公元278年)十一月,羊祜带着未能亲眼目睹吴国灭亡的遗憾,抱 病而终。临终前,还向武帝面陈伐吴之计,并把尽快伐吴的希望寄托在中书令张华身上,说:“你一定要完成我的宿愿啊!”另外,他荐举了同样力主出兵吴国的杜 预接任自己的职务,去都督荆州。因此,两年后东吴被平定时,晋武帝感慨地说:“此羊太傅之功也。”相关参考
公元前384年,秦献公即位。秦献公就是灵公的儿子连,又名师隰(xí)。> 秦献公生于秦灵公元年(前424),灵公去世后,年仅10岁的公子连为了以防不测,就设法跑到魏国躲了起来,这一躲就是30年。
在秦的历史上,继秦孝公而为秦国国君的秦惠文王也是一位有为之君。> 秦惠文王名驷,孝公之子,又称惠文君、文王、惠王,也被追称为帝。其于公元前337年即位,享国27年。>> 对于秦国的发展而言,秦
清朝是依靠强大的军事力量统一的全国,但是治理天下需要的是知识分子,为了维护国运的长久,清朝政府大量起用各族人才,不仅巩固了清朝的统治,并且把它推向了繁荣的盛世阶段。>> 康熙的仁政,措施之一是惩
本作品是对史图馆专栏的投稿,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作品并非严谨的历史学术研究,仅供参考;未经授权,禁止二传,违者必究。本文作者:锦帆游侠第二章序言:咸熙二年,公元265年,晋王司马昭的世子司马炎从曹奂
乾隆五十七年(1792),乾隆82岁,廓尔喀国王拉特纳巴都尔请求停战,愿向清朝臣服。这年,十月初三日,他亲撰《御制十全记》,用满、汉、蒙、藏四种民族文字书写,刻碑建亭,用以宣扬他的武功成就,以垂久
自古以来的专制制度告诉大家一个道理:当君权高度集中,统治集团内部协调一致的时候,国家就会稳定,经济就会发展。反之,君权旁落,内部党同伐异,政治就会黑暗,社会就会混乱。>> 顺治十八年(1661年
清代的康乾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的一到辉煌,它以超越前代的光芒照亮了18世纪的中国,思想文化遍地开花,经济繁荣发展。>> 我国古代的历朝历代的政府都非常重视历法的修订和颁行,在天文历法方面也曾
在古代众多的帝王中,在其生前传位的皇帝为数甚少。其中除极个别的是有意模仿古人、沽名钓誉之外,绝大多数是被迫的。乾隆皇帝是一个特例,他统治清朝60年,使社会达到极盛;85岁高龄之时,又主动举行了传位
与秦王政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吕不韦终于死了!>> 随着吕不韦的死,压在秦王政心口上的那块政治巨石也终于被搬掉了,亲秉朝纲的秦王政如雄踞高山之巅的乳虎,仰天长啸,引起阵阵山呼谷应,一瞬间,各国有识之
谈及秦亡于二世,史家多以具有仁爱之心的扶苏未能继承帝位为憾。如果扶苏能够继承帝位,那么扶苏就会对秦始皇的暴政作出修正,虽然秦王朝也会发生政治动荡,但凭扶苏的朝野威望及其政策的调整,秦王朝极有可能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