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六下江南,盛世初现

Posted 康熙

篇首语:书史足自悦,安用勤与劬。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第三节 六下江南,盛世初现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第三节 六下江南,盛世初现

2、乾隆帝六下江南

第三节 六下江南,盛世初现

  为了在顺治身后留下的一片狼藉中建立起一个足矣令世人所臣服的王朝,康熙帝采取了前文提到过的各种手段与措施,甚至亲自六下江南,开启清代帝王巡游江南的序幕。> >    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大起义导致了朱明王朝的最后覆亡。清军入关,康熙继位之后,大清的天下基本已经初定,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由于两个朝代的变更时间离康 熙成长时期较近,所以,很多有关前代失国的典故轶事,不但在民间广泛流传,就是在宫中,也有不少年老的太监宫女对此津津乐道。康熙从他们的只言片语中也能 了解到历代的兴亡得失,常常以历代灭亡的教训引以为戒并总结了一些经验,跟大臣们分享。> >   康熙常年深居宫廷之中,但知道防民之口甚于防 川的道理,对民间百姓的疾苦和对朝廷的要求十分重视,更是懂得百姓生活质量好坏的情况不是单靠自己一个人就能够全然了解的,所以,对各个地方的百姓官特别 关注,要求各级官员凡遇事都须迅速奏报,不能总想着报喜不报忧来博得皇帝的好感,如果发现有谎报之事必定严加惩罚。坚决杜绝臣子们只顾着邀功而蒙蔽欺骗中 央政府的情况。> >   为了更加彻底地了解民愿、了解民情,康熙甚至还经常出京巡视,亲眼查看官员们是不是在据以实报。在政治愈发稳定之后,他就时常走出皇宫进行频繁巡行活动,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他的六次南巡。康熙南巡的目的是多元的,有治国,有治水,有考察,有巡视,有省耕,当然也有游览。> >   康熙帝从31岁到54岁之间,六下江南,累计共520天,这在清朝皇帝中,甚至是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所有的帝王中也是首屈一指。他是第一位跨过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条大江河的皇帝,开创了清帝南巡的先例。康熙帝的南巡,巡的又是什么呢?不外乎这几点:> >   康熙南巡的主要目的,首先是治理黄河。> >    康熙深知黄、淮两河关系运道民生,最为紧要,所以将它视为南巡任务中的重中之重,早在平定三藩之前,他就把治河列为国家三大事之一。南巡考察河务并不是 做做样子给百姓看的,而是切实做一些实事,康熙亲临工地,视察河务,了解、研究河势汹涌之原因。根据实际情况,不惜花费重金命令河臣加固运河堤岸,以抗御 黄河水流的冲击和侵蚀。皇帝如此重视,大臣们当然也不容疏忽,每每都把黄河的治理提到首要。康熙之时,河道尽管仍时有溃决,但水患已经大大地受到了控制。> >    南巡中,康熙还不忘团结笼络江南汉族士大夫。清朝初期,清政府处于推行武装统一的非常时期,对于汉族士大夫此起彼伏的反抗斗争,主要采取的是高压政策。 康熙执政后,国内情势趋于好转,鉴于形势的变化,逐步改变了清朝初期的高压政策,反而采取亲汉民政策。康熙每次南巡都谒孔庙、拜禹陵、祭明太祖陵,以迎合 汉民族的心理。> >   康熙的这些做法不是向汉族低头示弱,而是想通过这些活动,使汉族士大夫的反抗情绪,进而依附于清朝,扩大了清统治阶级的社会基础。> >   康熙南巡时,在整顿吏治的同时,还重视了解民情,注意为各地兴利除弊。百姓的话才是真实的话。康熙见到生活艰难的百姓,无不嘘寒问暖、散金相助。他的这一举动使百姓欢悦,不胜感激。> >    民众之所以没有对康熙的南巡产生反感,大部分原因是因为他每次出巡都不讲究排场,更不会给百姓造成麻烦。他不但自己以身作则,还多次告诫臣子,南巡是为 了更好进行江山的社稷而不是游山玩水,因而严禁地方官吏布置供帐,科派扰民。对那些在康熙南巡过程中妄想通过逢迎而加官晋职的官员,康熙更不会口下留情, 严加训斥。> >   康熙一朝,是号称“康乾盛世”的起始,这应与康熙勤勉于政务,经常巡行四方、体察民情是分不开的。

乾隆帝六下江南

乾隆帝关注各地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并且为了稳定政治,每隔一两年,要到全国各地出巡,检查沿途地方的治理情况。从公元1751年到公元1784年,他曾经先后六次巡游江南。后两次南巡时,他已是七十开外的人了。 乾隆帝每次南巡,都把视察水利工程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他在巡视淮河闸堰时,发现原有的土堤不安全,就下令添筑鱼鳞石岸,还亲自画出图样。有位地方官在奏折里提出的方案同他不谋而合,乾隆帝很高兴,立即把他升了官。南巡要途经山东、江苏、浙江三省,乾隆帝多次减除这三地的赋税。他还参观农田和织造机房,鼓励农桑。这些做法,都体现了乾隆帝重视发展农业的一贯方针。 南巡所经之处,有岳飞、韩世忠、方孝孺、于谦等历代先贤的陵墓和祠堂,乾隆帝总要特派官员前去致祭,他本人还出席了对大禹陵、周公庙、孔庙及明太祖陵的祭奠。江南地区读书人很多,乾隆帝就宣布增加所到地方的官学生名额,还破格赏赐六百多人进士及第的资格。对于沿途居住的退休老臣,乾隆帝给予特别的优待和礼遇,每次来迎驾,都要升一级官爵。乾隆帝用这些办法,拉拢汉族读书做官的人,笼络人心。 然而,南巡又存在很大的弊端。乾隆帝每下江南的前一年,都要派出官员勘察路线,修桥铺路,盖建行宫。御道要求平直,不允许曲曲弯弯,操办的地方官吏就乘机勒索沿途的百姓,稍不服从,就拆房子,平祖坟,还借整肃盗匪的名义把无辜的平民投进监牢。老百姓都敢怒而不敢言。 出巡的排场更是奢华得惊人。随行的王公大臣、侍卫官员有两千多人,水路上动用大船一千多艘,陆路上征用乘马六千匹、马车四百辆、骆驼八百头,征调纤夫三千六百人、服役的民敢煌蛉恕4颖本┑胶贾荩兴建了行宫三十所,没有行宫的地方,就搭起黄布城和蒙古包毡房。凡是御驾经过的道路要洒水除尘,沿途三十里以内,地方官员一律穿上官服迎架,所有的绅士、读书人、老年百姓都要到现场排队跪拜。乾隆帝觉得只有这样,才能显示“盛世”的气象。 地方官员和富商为了讨好皇上,挖空了心思。他们在河道里安排龙舟灯舫,在岸上搭建彩棚,扬州、苏州、杭州等城市中皇家队伍要路过的地方,店铺、民屋全都油漆一新。在镇江城外用红绿绸缎装饰成一枚巨大的桃子,十多里外就能望见,乾隆帝的御舟一到,突然烟火大发,巨桃开裂,桃子里出现一个剧场,有好几百名演员演戏。乾隆帝在扬州大虹园停留时,夸赞说:“这里风景不错,很像北京南海的‘琼岛春荫’,就只少一座喇嘛塔。” 扬州官员听见了,暗地买通太监取得图样,立即兴工,一夜之间就添造出一座喇嘛白塔。这些操办的官员、富商,都得到了乾隆帝的褒奖。 有个侍郎尹令一从江南回来,上奏说:“陛下南巡,民间疾苦,怨声载道。”乾隆帝就怒气冲冲反问他:“你说民间疾苦,你具有指出什么人疾苦?说怨声载道,具体指出什么人有怨言?” 还有个大学士程景伊,反对乾隆帝巡游湖州。乾隆帝说:“朕去湖州不是游玩,是去看那里种桑养蚕。”程景伊沉痛地说:“皇上这回去湖州,下回湖州就没有蚕桑了。老百姓元气一伤,几代都恢复不了呢!” 尹令一和程景伊都因为直言而受到了处分。这一来,朝廷上下铺张奢靡、献媚取宠的风气就越来越滋长了。 乾隆帝在位期间,清朝的国力曾达到高峰。当时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占了全球的三分之一,国库有七千万两以上的白银储备。然而到了乾隆末年,库存只剩下了二百万两,这正是同乾隆帝的挥霍浪费分不开的。统治者的穷奢极欲,造成了吏治的日益败坏,老百姓的负担越来越重。清王朝开始走上了由盛转衰的下坡路。
江南乾隆帝

相关参考

乾隆六下江南是真的吗

弘历最受百姓津津乐道的就是六下江南,这在如今的电视剧里就可以体现。乾隆下江南是仿其皇祖父康熙,目的之一是为了探访民情,古代信息不发达,皇帝要想了解民情,就得多到民间走走。其二是为了加强清朝政权与江南地

乾隆帝六下江南

乾隆帝关注各地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并且为了稳定政治,每隔一两年,要到全国各地出巡,检查沿途地方的治理情况。从公元1751年到公元1784年,他曾经先后六次巡游江南。后两次南巡时,他已是七十开外的人了。

乾隆六下江南都做了什么

乾隆帝关注各地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并且为了稳定政治,每隔一两年,要到全国各地出巡,检查沿途地方的治理情况。从公元1751年到公元1784年,他曾经先后六次巡游江南。后两次南巡时,他已是七十开外的人了。

乾隆六下江南 却是为了找寻龙脉宝物

  帝在位六十年,曾六次南下巡视。他在《御制南巡记》中说:“予临御五十年,凡举二大事,一曰西师,二曰南巡。”帝把南巡作为他生平最重要事功之一,可见他对下江南行动的重视程度。>  但是在他晚年,他又对军

第三节 平准噶尔,进军新疆

  从圣祖初年始,经世宗,在长达半个多世纪中,西北地区准噶尔部不断发生动乱,祸及西藏和北部蒙古。各部族、各派政治势力拥兵自立,相互争夺、兼并,进而引发同清朝的大规模战争,构成了当时最严重的“边患”。前

第三节 招降失败,出兵台湾

  康熙帝即位同年——顺治十八年(1661年)的二月至十二月,郑成功命其子郑经留守金门、厦门等地,他亲自指挥大军进攻台湾,赶走了荷兰殖民者,收复了台湾,是为中国在历史上立下不朽的功勋的人。但由于郑氏政

第三节 开科取士,加强统治

  清入关后,凭借其强大的武力确立起对整个中国的统治,同时实行剃发、圈地、逃人、迁海等民族高压政策,导致清初民族矛盾空前尖锐。康熙继位之后,南明最后一个政权永历政权也被清军消灭了,清王朝开始出现一统天

第三节 密折制度,考察吏治

  到了清圣祖康熙当政的中期,天下太平,国力强盛,为了加强对各级官员的控制,及时了解地方情况,康熙帝特别命令他的亲信官员用密折方式奏报情况。开始出现了清代特有的奏折制度。它是由皇帝特别指定的官员,将上

第三节 秘密建储,维护安定

  雍正十三年(1735年)九月举行即位大典之时,他即焚香告天:“昔皇祖御极六十一年,予不敢相比,若邀穹苍眷佑,至乾隆六十年乙卯,予寿跻八十有五,即当传位皇子,归政退闲。”他的这种念头,部分原因是受儒

第三节 狱神皋陶――传说时代秦人的英雄始祖

  上文说过,在秦人远祖的神话传说中,秦人的始祖母女吞食了玄鸟的卵而生下了秦人的始祖大业。>  那么,这个大业是谁呢?>>  根据《史记·秦本纪正义》和《诗·秦风疏》里的说法,大业就是秦人和赵人都奉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