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武将――吴三桂

Posted 政治

篇首语: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武将――吴三桂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武将――吴三桂

2、吴三桂没冲冠一怒为红颜 另一人却为情妇反清

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武将――吴三桂

  吴三桂自幼便粗通弓马骑射,并以此而得中武举。后来通过父荫为都督指挥,从而开始了政治生涯。大部分人认为,由于吴三桂作为汉人,却与满清勾结,导致大顺政权及南明政权等汉人政权的覆亡,加上曾杀死永历帝等明朝皇帝与皇族、大臣等,后人视其为“汉奸”。> >   早年得志,纵情歌舞> >   吴三桂的幼年,正是明朝衰落,后金兴起,辽东边境战事频繁的时期。> >    因而从青年时期开始,吴三桂便随父征战各处,并以此而小有声誉。青年时期的征战生涯丰富了吴三桂的阅历,并锻炼了组织能力,而明清之际复杂多变的政治形 势也为吴三桂成年以后的军事、政治活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吴三桂在政治舞台上的崭露头角和“擢居显职”,他的家族、亲戚都曾起过很大的作用。吴襄在辽东拥 有一支精锐的家族亲军和足以养赡这支军队的大量的庄田。舅父祖大寿、祖大弼、祖大乐等都是明朝世守辽东的重要将领。祖氏三大将之下,有祖泽润、祖泽远、祖 泽溥、祖泽洪、祖可法等“十余副参,又系昆弟”。作为这支势力核心集团的一个成员,吴三桂在登上仕途之初,便得到他们的全力扶持。他们或揄扬其才华“聪俊 绝人”,将来必定“大成”;或称颂其品质“纯忠极孝”;或赞扬其战功“夷夏震慑”。正是在他们的赞助下,吴三桂才逐渐得到了驻守辽东的明朝高级官员的赏 识。吴三桂也竭尽全力地结识并交结这些高级军政人士。太监高起潜总监宁锦军马,专以杀良冒功为能事,吴三桂却拜之为“义父”,方一藻、洪承畴先后经略辽 东,吴三桂也先后“拜其门下”。由于吴三桂钻营有术,青云直上,不但在考核中被列为上等,而且在职务上也一再提升。就现存的一些明清档案史料来看,崇祯五 年(1632)十二月时,吴三桂的职务只是游击,然而,不过三年,崇祯八年八月时,已擢至前锋右营副将。崇祯十二年七月,又由太监高起潜推荐而任团练总 兵,驻守宁远。仅仅几年的时间,吴三桂便由一个普通的中下级军官超升至高级军职,成为明朝政府镇守辽东的一员重要将领。> >   吴三桂在关外 时期虽然升迁极速,并被驻守辽东的明朝高级官员视为“智勇兼备之大将”,但是,通观吴三桂在关外时期的全部史料,并未见其对整个辽东战局建一奇策,立一殊 功。与此相反,不少史料却直接或间接地记载了他纵兵淫掠,骚扰百姓,畏敌怯战,临阵脱逃的事实。在吴三桂担任高级军职以前,根据其父吴襄自述“臣每奉调, 父子俱入行间”。如,崇祯四年救援大凌河之役,崇祯七年救授宣府、大同之役等,吴三桂当随父身历戎行。但大凌河之役时,吴三桂随父临阵脱逃,致使明军四万 余人全部溃败,大凌河也因援绝而失陷于后金;宣府、大同之役时,吴三桂又随父畏敌逗留、骚扰地方。在吴三桂独当方面之任以后,这种情况依然没有变化。崇祯 十四年夏,明朝政府为解锦州之围,以洪承畴为主帅,率师十三万,自宁远北上援锦。清军主帅皇太极侦知此事后,迅速调动兵力,围城打援,将援锦明军包围于松 山。为了解除被动局面,洪承畴决定孤注一掷,率军突围。但是军事会议刚散,作为洪承畴所一向器重的将领,吴三桂便违反决定和另外一个大同总兵王朴一起率部 提前遁逃。慌忙之间,竟连印信也被清军所缴获。受吴三桂、王朴的影响,其他四个总兵也各自夺路逃跑,致使清军乘势追杀,明军损失惨重。松锦战役的失败,为 清军入关打通了道路。在这次战役中,吴三桂违背节制调度,率部遁逃,是导致此次惨败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松锦战后,明朝政府在追究战败责任时,吴三桂被 降三级驻守宁远,另一个和他一起逃跑的大同总兵王朴却被处死。> >   松锦战后,吴三桂虽然是以待罪的败军之将的身份驻守宁远,但是,此时明 清之间政治、军事对峙形势的变化却使他在明清两个政权之间都较松锦战前更为重要。就明朝方面而言,松锦失陷后,宁远便成为阻挡清军入关的主要屏障。兼之以 吴三桂在驻守宁远期间,搜集散亡,招募兵勇,所部军队又增至三、四万。1642年,清军进关。次年春,吴三桂凭借这支军队入卫京师,颇有斩获。就在这年秋 天,中后所、前屯卫、中前所三城相继失守,独有吴三桂撄守宁远孤城,未使清军得手。这使明朝政府很自然地便把吴三桂视为东部边陲之保障,并在其入卫京师时 给予武英殿赐宴之恩荣。就清朝方面而言,夺取宁远是其实现入关作战的前提。为了实现这一战略意图,曾通过已经降清的吴三桂的亲戚故旧对吴三桂进行了频繁的 劝降活动。信使往返,不绝于道。然而,一则由于明朝政权虽然摇摇欲坠,但仍对全国大部分地区实行着有效的统治;二则明清之间仇杀已久,所部将士仇满情绪尚 很强烈;再则,吴三桂手中还掌握着一支战斗力相当强的军队。因此,吴三桂并没有立即决定投降清朝。但是,作为一个善于钻营的世家子弟,吴三桂既未表示出降 清之意,也绝未作出毁书斩使的激烈行动,这就为他在日后时局剧烈变化时降清留下了一条后路。> >   吴氏是辽东世家,广有田产;吴三桂又早年 得志,经常出入于高级官员的府第。明末士大夫豪华奢侈的生活方式和姬妾成群的腐朽习气,也给吴三桂以很深的影响。军旅之中,他不耐寂寞,“以风流自赏”, 国难当头,他还把“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据一些史料记载,壬午之役吴三桂入卫京师时,曾以千金购得苏州名妓陈圆圆。这些 记载,虽互有出入,但大多是吴三桂同时代人所作,在反映吴三桂早年纵情于歌舞声色方面基本上是符合史实的。> >   献关降清,晋爵平西王> >   明清在关外对峙时期,吴三桂作为一个明朝将领,虽然参加过一些战斗,但是败多于胜,过大于功。然而,出人意外的是,在明末清初政治形势急剧变化的时刻,他却在各种政治势力之间屡行投机,左右逢源,一跃而成为政治舞台上的一颗“新星”。> >    首先,明朝政府对吴三桂表示了特别的重视。到崇祯十七年(1644)初,在经过与李自成起义军的长期战斗之后,明军主力损失殆尽。此时,李自成起义军又 师出西安,北渡黄河,很短时间内,连下临汾、太原、真定、宣府、大同,矛头所向,直指北京。面临覆亡命运的明朝便把赌注押在了关外拥有重兵的吴三桂身上。 不少朝臣如王永吉、吴麟征等先后上疏,要求撤宁远之师以入卫京城。在这种舆论的推动下,崇祯皇帝先是于二月间召见吴三桂的父亲吴襄,询问吴三桂的兵力情况 并将吴襄提升为中军府都督,而后,又于三月五日将吴三桂加封为平西伯,飞檄急调其入卫京师。一时之间,朝野舆论几乎一致把吴三桂看成是挽救明皇朝的唯一救 星了。> >   在吴三桂接到撤离宁远的诏书之前,由于去秋中后所、前屯卫、中前所三城的失守,宁远早已是处于清军包围下的一座孤城。为了保住 自己的身家性命,吴三桂已有弃守宁远之意。因而,在北京发出撤兵通知后,不过十天,吴三桂便已将宁远兵民五十万众撤至山海关。接着,又自山海关率师进京, 二十日抵达永平。但是,就在此时,北京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腐朽透顶的明皇朝未待吴三桂率师至京便已于三月十九日被李自成起义军推翻了。明朝的灭亡 使吴三桂失去倚靠,为了寻找新的主人,此后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吴三桂便在各种政治势力间进行投机活动。> >   永平和北京之间相距数百里,吴 三桂于三月二十三日抵达蓟州时始得知李自成进京和崇祯皇帝吊死的消息。不久,在京的绝大多数明朝官员投降李自成的消息也纷纷传来。面对敌我悬殊的军事、政 治形势,为了保住自己的特权地位,吴三桂最初决定投降李自成,恰在此时,李自成派来的招降人员李甲、陈乙也到达吴三桂军中,吴三桂遂“决意归李”,率领所 部继续西进,并且还于所过途中,大张告示,宣称进京“朝见新主”。几天以后,李自成在致左良玉等人的檄文中也声称:“唐通、吴三桂、左光先等知天命有在, 回面革心”。可见,在李自成进京之初,吴三桂确曾投降过李自成。> >   吴三桂之“决意降李”,并非是其立场的转变,而是在敌我形势悬殊下的 投机之举。他希望自己的投降至少可以保证已有的特权和在京家小财产的安全,也许还抱有充当新王朝的佐命功臣的幻想。但是,农民军进京以后的革命措施使得吴 三桂的这些幻想成了泡影。就在吴三桂刚刚决定投降李自成并向北京派出约降使者不久,从三月二十五日开始,农民军领导人刘宗敏、李过等便开始了对俘获的明朝 在京官员进行拷夹、追赃等行动,吴三桂的父亲吴襄也在被拷夹之列。这一行动,触犯了官僚地主阶级的切身利益,诋毁、攻击农民军的流言蜚语开始像瘟疫一样从 北京传往外地。吴襄也私下致书吴三桂,要他“亟来救父”。两三天后,这些消息和吴襄私函一起到达了正在西进的吴三桂军中。这对吴三桂的降李活动来说不啻是 当头一棒。带有戏剧性的是,就在吴三桂得知其父被拷夹的同时或稍早些时候,李自成也注意到吴三桂对巩固自己政权的重要性,指示刘宗敏释放吴襄并命吴襄写 信,劝告吴三桂投降。同时,又派出了降将唐通、降官王则尧、张若麒、左懋泰等人携带吴襄手书和大批银两直至吴三桂军中,进一步劝其投降。> >    从时间上来说,这批招降人员到达吴三桂军中的时间仅比吴襄致吴三桂的私函晚到一两日(约在三月二十九日左右),而两封信的内容却截然相反,这不能不使吴 三桂认为李自成的招降不过是一场骗局,是想诱己进京再行消灭。因此他立即停止西进,率部重返山海关。在致父吴襄的复信中表示与李自成的决裂。促使吴三桂降 而复叛的还有一个陈圆圆被掳的问题。明末清初的不少史书都记载,甲申之变时,陈圆圆在北京被李自成的重要将领刘宗敏所占有,吴三桂得知后,盛怒之下叛李降 清。这些记载,把对一个女人的争夺作为吴三桂叛李降清的主要原因,显然是失之片面的。但是,这一事件的确触发了吴三桂的感情。明末,封建士大夫不惜重金购 置美妾已成为一种风气。陈圆圆既是吴三桂以千金之资所购得,而他本人又是拥兵数万的封疆大吏,在自己的这一特殊财产受到侵犯之时,他在感情上无论如何是不 能与之合作的。因此,否认或是忽视陈圆圆被刘宗敏所掳掠这一事件对吴三桂举兵反李的作用,也是失之于片面的。

吴三桂没冲冠一怒为红颜 另一人却为情妇反清

历史上有个很著名的故事,说的是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但是真实的情况并不是这样。几乎在同时期,有一个本来已经降清的将领,却真的为了小老婆反叛了清朝,其实结局都差不多。

冲冠一怒为红颜这句话最早出自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的《圆圆曲》,诗中写道:“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当李自成农民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攻陷北京,灭亡大明之后,随即派人前往山海关招降吴三桂。吴三桂答应投降李自成,便领兵回去拜见新主。

网络配图

走至永平沙河驿时,遇到从京城逃出的家人,吴三桂问:“我家里人好吗?”家人说:“被闯王抄了。”吴三桂说:“没关系,我到后就会归还。”又问:“我父亲好吗?”答:“被拘捕了。”吴三桂说:“我到后就会释放。”又问“陈夫人(指陈圆圆)还好吗?”答:“被闯王霸占了。”

此时,血气方刚的吴三桂勃然大怒,厉声叫到:“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目见人耶?”随后吴三桂咬牙切齿,一不做二不休,调转回到山海关,投降清廷,引清兵入关,合并一处,很快攻下北京,从此吴三桂随着清兵南征北战。

网络配图

但这个故事却不真实,吴三桂从没有投降过李自成,蓟辽总督王永吉派吴三桂的副将向满洲借兵,从它处于关宁铁骑一起剿灭农民军,可是吴三桂求战心切改为自山海关出兵联合进攻。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当清军入关之后,农民军四处逃散,从山海关到北京一线收拾战利品时,吴三桂才结识了陈圆圆。

在同时代的还真有个一怒为红颜的故事,那是属于李成栋的。李成栋原为李自成的农民军一员,先是随着上级高杰一起降明。清兵入关之后,又投降清廷。为了表达忠心,他比异族人更为狠毒,制造了“嘉定三屠”,沾满了同胞十万人的鲜血,还先后诛杀了隆武、绍武两位南明皇帝。

网络配图

但是由于清廷只封他做了提督,让他大失所望,对清廷有所怨怼。此时他的爱妾赵氏,揣摩他的想法,劝他当机立断,反清归明。李成栋下不了决心,大声呵斥赵氏,赵氏曰:“丈夫不能割爱乎?请先死君前,以成君志。”于是在李成栋面前自刎,使其自感惭愧,遂反抗清朝。在中国历史的绝大多数时候,女子的性命微不足道,但赵氏却以独特的方式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最后,李成栋反清归明,兵败而死;吴三桂被封为平西王后,被康熙逼反,还是最终失败。可能这就是那时候清朝气数使然吧。

相关参考

吴三桂没冲冠一怒为红颜 另一人却为情妇反清

历史上有个很著名的故事,说的是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但是真实的情况并不是这样。几乎在同时期,有一个本来已经降清的将领,却真的为了小老婆反叛了清朝,其实结局都差不多。冲冠一怒为红颜这句话最早出自明末清初

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幕后隐藏什么真相

吴三桂一怒为红颜,为报复李自成,引清兵入关,致使满清族提前几十年完成入主中原大计,而如此之大的历史转折起因竟是一介女流,陈圆圆。陈圆圆本是江左一名歌妓,因出身卑贱,不得已以色相求得生存。乱世中,几经辗...

冲冠一怒为红颜的红颜是谁,“冲冠一怒为红颜”中“红颜”指的是谁

“冲冠一怒为红颜”中“红颜”指的是谁?1644年。三月初,李自成兵临宣府(河北张家口市宣化)城下,京城危在旦夕。崇祯万般无奈之下,诏封吴三桂为平西伯,命其放弃关卡,入关勤王。此时吴三桂是辽东总兵,驻守

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陈圆圆最后结局如何

你真的了解陈圆圆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陈圆圆,是生活在明末清初的一名艺妓。她是一个风尘女子,乃是当时最为著名的“秦淮八艳”之一,与柳如是、董小宛这些人齐名,号称“色艺双绝,名动江左”。作为

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故事,冲冠一怒为红颜 典故是

冲冠一怒为红颜典故是?  吴三桂为了陈圆圆,攻打李自成。    冲冠一怒为红颜  出自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字骏公号梅村)的《圆圆曲》,写于1651年顺治八年辛卯初,原文是:“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

冲冠一怒为红颜全诗和译文,“冲冠一怒为红颜”的下一句是什么

冲冠一怒为红颜出自哪个典故出自《圆圆曲》,是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的一首七言歌行。典故:陈圆圆曾入宫,后为崇祯帝田贵妃之父田弘遇所得,又转赠给辽东总兵、平西伯吴三桂为妾。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占北京,陈圆圆被

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故事典故,"冲冠一怒为红颜"是说谁的典故

"冲冠一怒为红颜"是说谁的典故原文:京师陷落。李自成大军入占京都。吴三桂恰似无所依傍的浮萍迷惘飘荡。就在这无所沉浮的波涛中,他思念着自己心爱的人儿,一想到她的命运,他的心中不禁打了一个冷颤!圆圆难道真

藩王吴三桂冲冠一怒其实竟与陈圆圆无关?

“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恸哭六军具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是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所写《圆圆曲》中最著名的一句了。写的就是藩王吴三桂为了名伶陈圆圆而冲冠一怒的故事。他们两个的爱情故事由此被广为流传

揭藩王吴三桂为了名伶陈圆圆而冲冠一怒的故事

“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恸哭六军具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是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所写《圆圆曲》中最着名的一句了。写的就是藩王吴三桂为了名伶陈圆圆而冲冠一怒的故事。他们两个的爱情故事由此被广为流传...

揭藩王吴三桂为了名伶陈圆圆而冲冠一怒的故事

“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恸哭六军具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是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所写《圆圆曲》中最着名的一句了。写的就是藩王吴三桂为了名伶陈圆圆而冲冠一怒的故事。他们两个的爱情故事由此被广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