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军制 清朝军事制度介绍
Posted 绿营
篇首语:寸阳分阴须爱惜,休负春色与时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清朝军制 清朝军事制度介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清朝军制 清朝军事制度介绍
清朝先后有8支武装力量:八旗兵、绿营兵、湘军、淮军、防军、练军、海军和新军,兵制经历了传统军制(经制兵)到勇营制(湘军、淮军)再到传统军制 (防军、练军)到近代军制(近代海军、新建陆军),装备由冷火器到火器的过程。下面逐一介绍八旗兵、绿营兵、湘军、海军和新军的创建、性质、特征、建制、 装备等情况。> > 八旗兵> > 弯弓射箭的清朝士兵八旗兵是经制兵,为所创,起自兵民结合、军政结合、耕战结合的八 旗制度。旗是满洲军制名。明二十九年(1601)努尔哈赤在牛录的基础上形成。牛录是女真在氏族、部落阶段出师、狩猎当中形成的组织形式。原来每牛录 10人,万历二十九年扩为300人。万历二十九年设立四固山,固山就是旗。每旗含5甲喇,每甲喇为5牛录,分别使用黄、白、红、蓝4种旗子,因而是四旗。 四十三年(1615)扩为八旗:在原来的黄、白、红、蓝4旗的基础上增加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旗主由努尔哈赤的子侄充当。时期又扩为二十四 旗,即加上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二十四旗中起核心作用的还是满洲八旗。八旗每旗指挥人员设都统(固山额真)1人,副都统(梅勒额真)2人,参领(甲喇额 真)5人。牛录的统领是佐领(牛录额真),佐领居参领之下。二十四旗在习惯上还是称八旗。> > 八旗在开国时期有亲军营、护军营、前锋营、骁骑营、步兵营5个兵种,入关后又增加圆明园护军营、火器营、键锐营和神机营。> > 八旗制度是军事制度、经济制度和行政制度。作为军事制度,八旗中每个1660岁的男子战时随时准备披挂上阵。所以八旗兵世代军籍,实行世兵制。> > 八旗兵入关后约20万人,分为京营和驻防两部分。京营旗兵驻京城四周,保卫皇宫和京师,主力是骁骑营、步军营和护军营。驻防八旗分驻各省要冲地点。京营八旗与驻防八旗人数差不相当。> > 八旗兵擅长骑射,装备主要有战马、云梯、大刀、盔甲、弓箭、配刀、藤牌、鹿角、鸟枪、红衣大炮等。蒙、满八旗善骑射,平旷作战是他们所长;汉军八旗善火器,围城攻坚和水上作战是他们所长。> > 绿营兵> > 绿营兵是入关后改编明降卒与招募汉人而成的地方军(但东3省不设绿营),为所创。他考虑旗兵太少,不足以控制全国。因使用绿旗,故名绿营或绿旗兵。绿营也是经制兵。> > 绿营兵源,开始实行招募制,后来转向世兵制。> > 绿营除少数配合驻防八旗拱卫京师以外,绝大部分都驻扎在各地,维护地方安全。在京绿营统一由八旗步军统领,地方上的绿营由地方长官统领,因此绿营在地方上的最高军事长官是总督,没有总督之省则是巡抚。操练和征战由提督和总兵负责。> > 绿营分陆营和水师两个兵种,各有马兵、步兵、守兵3个等级。绿营总人数一般保持在60万人左右。绿营的驻军组织有标、协、营、汛4级。总兵以上的官员率 领的绿营兵叫标兵。因此,标有督标(总督统辖)、巡标(巡抚统辖)、提标(提督统辖)、镇标(总兵统辖)、军标(成都将军统辖)、河标(河道总督统辖)和 漕标(漕运总督管辖)。后3标与前1标(督标)相并列。标下是协,由副将统领。标兵是绿营的主力。协下是营,由参将、游击、都司、守备分别统领。营下为 汛,由千总、把总分别统领。总督除管督标各营外,还管本区内巡标、提标、镇标诸标,而巡抚没有管辖提标、提标诸标权。> > 绿营以营建制。各标均以营为基本单位。营的统领是参将、游击、都司和守备,地位与州县官相当。> > 绿营兵多步兵,常用武器有刀、枪、矛、箭,还有鸟枪、铳枪和抬枪,也有大炮。待遇比八旗则差很多。> > 绿营始于朝,名为60多万,但缺额六、七万。同光时屡裁,但与清朝相始终。> > 湘军与淮军> > 湘军起于团练、乡勇,是朝由创建的军阀武装,后来成为清朝正规军,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后来在甲午战争中为日军摧毁。> > 曾国藩于咸丰二年受咸丰帝之命以罗泽南、王鑫团兵为基础组织地方武装——团练。开始叫湘勇,后来称湘军。他用明和时浙江人傅鼐之法训练。三年 春,曾国藩增募3000兵,并派罗泽南率兵赴南昌救受太平军围困的江忠源。鉴于太平军有强大水师,除陆师外曾国藩又在咸丰四年建立了水师,船240多艘, 水勇5000人。> > 湘军实行募兵制,在选将、招募、教育、编制、训练、武器、饷源上与绿营不同。> > 选将、募勇原则和将士之间的关系:将有治军之才,不怕苦,不怕死,不汲汲于名利。士兵要朴实,并有全家担保。将士之间实行家长制:兵为将有,士兵服从营官,营官服从将领。将领服从曾国藩。> > 湘军陆师13营,每营500人。下设4哨,哨辖队,1哨有1至8队,1队10人。陆师共有5000余人。水师10营,每营开始440人,船21艘,后来500人,船30艘。1营30哨,每船1哨。水师5000人。马军1营,分5哨,每哨5棚,1营250人。> > 水陆师指挥员加上战斗员,再加上水手、丁役等,全军共17000人。攻打天京时总兵力达到12万人。> > 湘军装备:刀、矛、抬枪、劈山炮、小炮、鸟枪、船(长龙、舢板、快蟹)、马匹等。> > 教育、训练:用思想教育,严格训练,虽酷暑寒冬不松懈。弁勇要求能跳上丈高之屋,跨过丈宽之沟,火球能掷20丈之遥。> > 湘军军饷自酬,实行高薪饷,比绿营多1倍有余。兵饷名义上是自筹,实际上一靠捐输,二靠各省督抚支援。> > 与绿营比,湘军有很多方面不同。绿营归兵部指挥,实行世兵制,湘军不归兵部,听从曾国藩一人,实行招募制,士兵选择严,质量好,训练艰苦。绿营吃国家 粮,武器由国家提供;湘军的薪饷自筹,武器先进,刀矛与火器并重,水师装备洋炮。绿营腐朽,没有战斗力;湘军蛮横,敢拼。绿营饷薄额多,湘军饷厚额少。以 普通士兵的薪金作一比较:魏源《圣武志》卷十一:“绿营兵饷之制,京师巡捕三营,马兵月给银二两,步兵一两,皆月米五斗。各省镇标,马兵月饷银二两,步兵 一两五钱,守兵一两,皆月支米三斗。”湘军勇丁4.2两。> > 淮军是奉曾国藩之命为镇压太平天国而于同治元年初在安庆组建的军阀武装。李鸿章招募3500人,曾国藩拨给3000人,共6500多人。同治四年发展到六、七万人。编制模仿湘军,不同的是淮军在装备方面优于湘军,洋枪洋炮多,并且采用洋操。> > 乡勇本来是正规军的辅助力量,有事征调,无事遣散,但湘军、淮军在咸同间是清朝用来镇压太平天国的惟一军队,充当了正规军的角色,这是清朝军事制度上的一大演变。> > 防军与练军> > 为避免朝廷猜忌,当太平天国镇压下去后,曾国藩裁撤25000人,留万人守南京,15000人为皖南北之师。这余下的湘军与淮军都是勇营,他们留下来用于国防,称防军。> > 同治初年,各省督抚从绿营中挑选一部分人训练制兵称练军。照勇营办法训练,不用刀矛弓箭,换用洋枪洋炮,称练军。练军始于同治二年刘长佑编练直隶。再说 早点则在咸丰十一年署步军统领文祥已经挑选八旗精锐在北京创立神机营,使用洋枪,开始了练军训练。同治五年到九年,各省从绿营中也挑选优秀将士开始练 军训练。防军和练军于是成为清朝的正规军。> > 海军> > 清朝海军的建成是洋务运动的一个成果。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清 朝萌发建立海军的意图。同治十三年(1874),日本侵略,更加刺激清朝建立海军的计划,并开始行动。经过10年努力,建起了3支海军:北洋海军、南 洋海军和粤洋海军。其中粤洋海军分福建海军和广东海军。北洋海军驻守大沽、旅顺、营口、烟台,南洋海军驻守江宁、吴淞、浙江,粤洋海军负责海口、台湾、厦 门、琼州、廉州等福建和广东海面。> > 福建海军,在光绪十年前有各种舰船16艘,在中法之战中损失殆尽;南洋海军,在光绪十年前有大小舰船17艘,也遭受重大损失。广东海军在中法之战前有各种舰船25艘,但都比较小。得到比较充分发展的是北洋海军。> > 北洋海军是海军的主体,到光绪十四年(1888),全军4000多人,有大小舰船25艘,其中巡洋舰7艘,铁甲舰2艘,蚊炮船6艘,练船3艘,运船1 艘,鱼雷艇6艘。光绪十一年(1885)成立的海军衙门颁布了《北洋海军章程》,在旅顺、威海卫修了炮台,还有其他一些配套设施,形成完好的海军体系。> > 北洋海军的编制有二:一是船制,二是官制。船制:分右翼、左翼、中军、后军4队。中军、左翼、右翼各由3舰构成。后军由炮舰、鱼雷舰和练习舰各3艘以及 运输船1艘构成。官制:李鸿章为总节制,下面提督1人,总兵2人,副将5人,参将4人,有机9人,都司27人,守备60人,千总65人,把总99人,除李 鸿章以外一共272名官员。> > 新军> > 新军是甲午战争后清朝采用新式装备,运用资本主义国家的练兵方法和军制建立起来的近代化陆军。> > 新军的开头是光绪二十年(1894)冬广西按察使胡按照德国的陆军建制、战术,使用洋枪洋炮训练“定武军”,共10营,步队3000人,炮队 1000人,马队250人,工程队500人,共4750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由接手,并更名“新建陆军”,人数扩大到7000人,增加了 步兵2000,马队250人。> > 新军建制一是分兵种(如上述),二是实行营制。全军分左右翼(相当于旅),下面有营、队(相当于连)、 哨(相当于排)、棚(相当于班)。官制:总统1人(袁世凯摄),两翼各有翼长1人,统领1人,分统2人,营有统带官1人,帮统官1人,队有领官1人,哨有 哨官1人,哨长2人。棚有正副头目各1。> > 新军机关有总部,下设参谋营务处、执法营务处、督操营务处、稽查营务处等。> > 新军使用武器有奥国造5响曼利夏步枪,马枪,6响左轮手枪和格鲁森快炮。聘德国人伯罗德操练,德国人祁开芬为炮队教习,挪威人曼德为马队教习。> > 新军除袁世凯的陆军外,还有光绪二十一年(1895)张之洞在江宁编的自强军。该军也分兵种:步队、炮队、马队和工程队。全军13营:步队8营,炮队2 营,马队2营,工程队1营。编制仿欧洲军队:步兵营分5哨,250人;炮兵营分4哨,200人;马队分3哨,180人。工程营100人。35名德国人当教 练,将领贝伦可多夫作总教练,天津和湖北武备学堂学员为分教练。后来又聘请了日本教习。> > 自强军后来由刘坤一接办,最后归袁世凯,做他的武卫右军。清朝八旗制度介绍
八旗制度是由在明四十三年(1615)创立的。它是满洲军事、社会组织形式,后来成为后金政权基础。> > 八旗制度起源于 牛录制。出兵或打猎,按族党屯寨进行。每人出一支箭,十人为一牛录,其中有一首领,叫“牛录额真”。万历二十九年(1601)努尔哈赤在牛录制的基础上建 立了黄、红、白、蓝四旗,分别打黄旗、红旗、白旗、蓝旗。四十三年扩大为八旗。原四旗名称冠以“正”,另四旗名称以黄、红、白、蓝冠以“镶”,即为:正 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新增四旗的旗子,镶黄旗的旗子在黄色旗上镶黄边,镶白旗的旗子在白色旗上镶红边,镶红旗的旗子在红色旗上 镶白边,镶蓝旗的旗子则在蓝色旗上镶白边。> > 每旗有7500人,含25个牛录。这时每牛录有300人。牛录的长官叫牛录额真,汉名佐 领。5牛录为1甲喇,首领家甲喇额真,5甲喇为1固山,首领叫固山额真(都统)。每固山左右设两梅勒额真(副都统)。1固山即为1旗。八旗的最高统帅叫 “汗”,先是努尔哈赤,后是。固山额真由其子侄担任。努尔哈赤与各旗旗主都有精锐卫队,叫“巴牙喇”。> > 八旗制度是军政合一,兵民一体。牛录额真,既是生产的组织者又是战斗的指挥者。每个成员既要生产又要打仗。作为兵,有前锋、骁旗和护军之分,前锋披坚甲,持武器冲锋在前,骁旗披轻甲,从后冲击,护军是精兵,相机行事。> > 八旗制度还是经济制度和行政制度。说是经济制度,是指各种行政经费是按牛录为单位分摊。每个牛录派男丁10人,牛10头在空地种粮,收获归公;说是行政制度,是指各级大小官员除是生产的组织者、战斗指挥员外,还是行政官员,八旗充当了国家机构。> > 努尔哈赤创建了满洲八旗,皇太极又发展了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一共有24旗。入关后,八旗成为军事组织,并分为京师八旗与驻防八旗,分给土地,发给兵饷。其待遇,无论是政治的还是物质上的都比绿营优越。> > 入关前,皇帝统管两黄旗,代善,清太祖次子,统管正红旗;济尔哈朗,庄亲王舒尔哈齐子,统管镶蓝旗;,清太祖十四子与阿济格,清太祖十三子,统领 镶白旗;多铎,清太祖十五子,统领正白旗;乐托,代善长子,统领镶红旗;莽古尔泰,太祖五子,掌管正蓝旗。入关后,八旗有上三旗与下五旗之分。上三旗是镶 黄、正白、正黄,其他是下五旗。上三旗为皇帝自领。发展到后来旗主权利被削弱,八旗全归皇帝统领。> > 中期,八旗军事职能逐渐削弱,成为管理旗务的行政机构。> > 八旗官兵平时不劳动,全靠薪俸和领地内的租税过活,成为腐朽的寄生集团。> > 清朝灭亡,八旗制度终结。相关参考
禁卫军制清朝定都北京以后,绝大部分八旗兵丁屯驻在北京附近,戍卫京师的八旗则按其方位驻守,称驻京八旗,俗称京旗。另抽出一部分旗兵派驻全国各重要城市和军事要地,称驻防八旗。驻京八旗负责皇宫和京师的安全,实
八旗制度是由在明四十三年(1615)创立的。它是满洲军事、社会组织形式,后来成为后金政权基础。>> 八旗制度起源于牛录制。出兵或打猎,按族党屯寨进行。每人出一支箭,十人为一牛录,其中有一首领,叫
说起古代的监军制,这是一项非常特殊的军事制度。古代监军都是临时差遣的,代表着朝廷办理军务,督查将帅。汉武帝时期时置监军使者,东汉、魏晋时期都有,被称之为监军,也可以就叫做监军事。隋末以御史监军事,唐玄
解密:清朝八旗军事制度存在着哪些天然的弊病上三旗地位不一样,正黄旗地位最高,皇帝属于正旗,皇子,公主,亲王属于哪个旗都有可能。解密:清朝的八旗制度是如何从兴起走向衰弱的八旗制度从正式建立到1911年辛
从八旗制度诞生之初,其自身就掩藏着致命的弊病,而且这些弊病几乎是无法克服的,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显现直至导致这一制度的最终崩溃。弊病一八旗制度的军事效能仅依赖游猎民族的风俗习性为基础,地方性强,而外部的
清朝八旗制度 八旗制度是满族的社会组织形式,最初具有军事、生产和行政三方面的职能,对早期满族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八旗起源于“牛录”。明神宗万历十一年
满族文化的八旗制度八旗制度是清朝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满语为gusa(汉音固山)。满洲人运用此军事组织制度建立了清朝。在平时,人们从事耕作、狩猎等活动;在战时则应征为兵,起源于女真族的狩猎组织──牛彔。
所谓:“将军租房,丞相买屋。”实际上那说的是唐宋时期的情况,不能一概而论。到了清代,官员住房实际上采取近似于“福利分房”的制度,原则上依照级别分配房屋。本文简单介绍清代官员的住房标准。清代专制皇权之下
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于洪武四年设置了粮长制度,到了永乐十二年,又开始实行漕军制度。这背后究竟是出于什么原因,导致明政府运粮制度发生了如此大的转变,今天就来跟大家分析一下。粮长制粮长制度是朱元璋开创的一
武昌起义一声枪响,清朝只用了5个月就宣告灭亡,这速度就是当年的革命党人都有些吃惊。为什么统治中国276年的大帝国会在这个时候崩溃?要知道早在50多年的1860年代,清王朝面临的危机可比1911年左右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