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皇家女性
Posted 女性
篇首语: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第四章 皇家女性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第四章 皇家女性
太后(1835—1908)无疑是宫廷中获得这一最高头衔的24位女性中最著名的一位。得益于保存下来的大量照片和历史资料,我们对她知之甚 多。虽然她的生活不具有典型性,但她的生平是征服者精英的女儿奋发向上的缩影。她于1835年出生于叶赫家族,1852年6月26日进宫,为级别较低的第 六等嫔妃。两年之后,她升为第五等;1856年4月27日,她生下了未来的同治皇帝。大家热切期盼的皇子的诞生使她升为第四等嫔妃。不过,1861年 皇帝驾崩时,她只是第三等嫔妃。> > 母后的身份、与慈安太后和大行皇帝的弟弟恭亲王奕䜣的结盟,起初使慈禧拥有了摄政之位,继而又使她成 了宫廷的主宰。作为新皇帝载淳的生母,她变成了皇太后。她的地位虽在慈安太后之下,但她以刚强的个性左右着慈安。她在处理国事方面跟恭亲王学习了几年后, 于1865年公开抑制他的权力,并表明他得听她的。据各种材料记载,1875年她决定打破传统的继承规则,选择他儿子的同辈人承袭皇位时,参加朝会的奕䜣 和其他王公大臣都没有表示异议。邝兆江关于改革的研究把她描绘成一个恫吓年轻的光绪皇帝的可怕的人。从1860年到1908年她病逝为止,她一直参与 宫廷最重大的决策。> > 慈禧是清朝皇家女性中最著名的但非唯一一个把权力触角伸展到家事以外的大家长。虽然许多历史学家把她视为的 翻版,或视为对太后传统角色的颠覆,但她无疑更适合非汉族的统治语境。根据詹妮弗·霍姆格伦的比较研究,汉族帝王禁止皇家父系亲属参与政务,转而利用皇后 一方男性亲戚的支持来与官僚集团的精英相抗衡。但是,由于母系亲戚在摄政体制下有可能会威胁皇帝的自主权,所以又不得不对后妃家族加以压制。汉人的宫廷大 权“在皇帝、太后和群臣之间……摇摆”。许多汉族帝王也利用姐夫或妹夫与母系姻亲分庭抗礼。与兄弟不同,姐妹不可能登基称帝,所以姐妹不是潜在的竞争对 手。她们的丈夫和亲戚可以成为帝王的重要盟友。> > 非汉族王朝的宫廷政治大不相同。由于草原王朝需要成年统治者,摄政体制不常见,摄政期 间婚姻不再是关键的控制因素。相反,非汉族统治者倾向于把婚姻作为一种手段,以加强征服集团内部或征服集团与外族统治者之间的结盟关系。与臣服的汉人之间 的通婚即使不被禁止的话,一般是不受鼓励的。可汗的妻子与其兄弟姐妹一起成为统治者家庭的永久性成员。每到摄政时期,“蒙古的皇太后与皇帝的兄弟姐妹 一样,也被视为可以托付权力和权威的人”。> > 清朝的权力结构与以前的征服者政权颇为相似,但绝不是其翻版。与以前的朝代一样,清朝的婚 姻政策也禁止征服者集团与臣服的明朝民众通婚(参阅下文),但鼓励与居住在内亚地区的精英集团联姻。虽然从严格意义上说清朝不存在一夫多妻制(后妃的地位 是明显不平等的,一次只能立一个皇后),但其奉行的所有皇子都有资格继任皇位的策略,在降低皇后家族地位的重要性方面,与一夫多妻制有同样的效果。 1643年采用子承父位的规则以后,清廷像汉人政权一样,让年幼的皇子继位,以摄政大臣辅佐之。摄政制度存在于17世纪40年代、17世纪60年代、19 世纪60年代、1875—1889年和1908—1912年。在这些摄政时期,皇太后都扮演了政治角色,但与汉人政权依靠自己的亲戚不同,这些皇太后都是 与丈夫的兄弟结盟的。如同元朝一样,清朝统治者消除了后妃家族造成的政治威胁,但它是通过不太相同的一系列婚姻政策做到这一点的。> > 与 汉族社会一样,满族社会也以父系为主(子孙后代传承男性香火),婚后居住在男方家(与新郎的父母住在一起),也是家长制(资望最高的男性是家长)。尽管如 此,满族传统给予女性很大的自由和权力。满族女性被禁止缠足,所以她们走路不跛脚。她们没有被局限于深闺,而是在公开场合抛头露面,骑马射箭,参与狩猎。 据1644年前的史料记载:“女人之执鞭驰马,不异于男。十余岁儿童,亦能佩弓箭驰逐。少有暇日,则至率妻妾,畋猎为事,盖习俗然也。”女性有时也活跃于 战场,征服时期甚至有几位女性获得了八旗佐领职衔。在宫廷举行的萨满教仪式上,女性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与朝鲜族女性一样,她们在仪式上行使着“支配权”。 在坤宁宫举行萨满教仪式的是女性(参阅第七章)。> > 和孝公主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她是皇帝最小的女儿(有些资料说是最宠爱的女儿)。这位公主女扮男妆,擅长射箭,常随父皇狩猎,至少有一次射杀了一头鹿。有报告称(也许是假的),自豪的乾隆皇帝曾说:“汝若为皇子,朕必立汝储也。”> > 满族女性起初有自己的名字。史书记载了前两位妻子和至少一个女儿的名字。皇帝的姐妹名叫雅图(1629—1678)和阿图(1632— 1700)。他的其中一个同父异母的姐妹叫马喀塔(1625—1663)。皇宫迁到北京后,女性的名字在玉牒和档案材料中消失了。后妃以获封的头衔和爵位 为名,级别高的后妃或生育了孩子的后妃死后有谥号,级别低且无儿无女的后妃有时不记载于档案(参阅下文)。公主(甚至是早夭的公主)出现在爱新觉罗氏的宗 谱中(但不见于汉文宗谱)。女儿按出生顺序被称为大公主、二公主等,以此类推。她们订婚后就会获得头衔和爵位,也就有了称号。> > 满族和蒙古族的男性和女性贵族都有提出离婚的权利。寡妇往往嫁给亡夫的弟弟,女真人奉行这种婚姻形式的目的在于确保女性带来的财产不因寡妇再嫁而流失。至少从开始,法律就禁止寡妇嫁给亡夫的兄弟,这种婚姻被汉人视为野蛮人的风俗。明朝的创始人对此言道:> > 自宋祚倾移,元以北狄入主中国,四海内外罔不臣服,此岂人力,实乃天授。彼时君明臣良,足以纲维天下。然达人志士尚有冠履倒置之叹。自是以后,元之臣子,不遵祖训,废坏纲常……至于弟收兄妻子,承父妾,上下相习……其于父子、君臣、夫妇、长幼之伦渎乱甚矣。> > 1631年和1636年,两次颁令禁止寡妇嫁给亡夫兄弟。但是,皇太极同父异母的妹妹穆库什先嫁额亦都,后嫁其子图尔格,皇太极的女儿马喀塔则先 后嫁给林丹汗的两个儿子(1636年、1648年)。虽然她们都无视这项禁令,但在清朝以后的漫长岁月里,这项禁令一直有效。满族容许隔代婚姻,汉族则不 容许。满族像蒙古族一样赞成舅表亲之间的婚姻(娶母亲兄弟的女儿为妻)和娶同胞姐妹为妻,其结果是,宫廷女性结成了非常密切的亲戚网络。描述慈禧太后宫廷 生活的何德兰注意到,侍奉她的女性中有一位是她的养女(本是她的小叔子恭亲王奕䜣的女儿),有一位是外甥女,还有一位是姻亲外甥女。而在那以前两个多世纪 的顺治朝,这类关联关系还没有这么复杂,当时福临的第一位皇后是孝庄太后的外侄女,第二位皇后则是他父亲的皇后的侄孙女。历史秘闻 融合了皇家藝術與女性審美的慈禧御用官窯
序言:
中國是瓷器的故鄉,瓷器的發明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連英文中"瓷器"與"中國"都為同一單詞,精美絕倫的瓷器是中國文化的代表之一。這種由瓷石、高嶺土、石英石、莫來石等燒制而成、外表施有玻璃質釉或彩繪的物器通過各種貿易渠道傳到世界各地,是中華民族為世界貢獻的物質和文化的雙重財富。
元青花大罐
中國早期的瓷器以青瓷為主,隋唐之後發展成青瓷、白瓷等以單色釉為主的兩大瓷系,並產生刻花、劃花、印花、貼花、剔花、透雕鏤孔等瓷器花紋裝飾技巧。之後每個朝代的瓷器都有各自的特點,元代盛行印花瓷及五彩戧金,明代流行"白底青花瓷",清代以"琺琅瓷"、"天青釉"等彩瓷聞名於世。
一、清朝的瓷器生產
在清朝的康、雍、乾三代,中國的瓷器生產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盛況,官窯和民窯相互促進,技術迅速提高。清朝瓷器不但繼承了前朝的所有技術,還新創出了郎窯紅、豇豆紅、釉里三色、烏金釉、 琅彩等彩瓷和單色釉,更是出現了鳳尾尊、棒槌瓶,蘋果尊等新的器型,這時生產的大器物豐滿渾厚,氣魄雄偉;小器物玲瓏細巧,薄如卵殼,瓷器生產達到了封建社會的最高峰。
清朝從康熙時開始,便注重恢復和發展生產,采取了多種鼓勵經濟發展的措施,使得瓷器業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康熙中期,景德鎮便有瓷窯三千座以上,這個工業小城一到夜晚便像是被火焰包裹着的一條巨龍,各種精美的瓷器從龍嘴中源源不斷的吐出來,流到千千萬萬人民的手中。
清代官窯產品
清朝瓷器業之所以出現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與清朝采取的多項政策有關。清朝廢除了匠籍制度,工匠不再是低人一等的賤籍之人,大大提高了生產和科研的積極性;廢除了海禁,使得中國瓷器能飄洋過海到達世界每一個角落,開拓了海外市場,瓷器的需求量大大增長,刺激了瓷業的發展;采取了"官搭民燒"的制度,所有生產瓷器的原料和成本都由朝庭支付,工匠們只需要對工藝進行了精益求精的探索,促進了瓷器制作技術的發展。
二、清朝的官窯
清朝也有專門的官窯,稱為"御窯廠",專門為皇家生產瓷器。清代的"御窯廠"設在景德鎮,他們由內務府和太常寺提供小樣和圖紙,"凡上用瓷器,照內頒式樣數目,行江西饒州府燒造解送"。
官窯按照皇家的審美情趣,按照皇家的要求為皇家直接生產瓷器,生產出來的瓷器已經不僅是一件器物,而是包含宮廷意趣的藝術品。為了保證皇家瓷器的唯一性,無論瓷器是否燒造完成,都要全部收回,保證了皇家對御窯的壟斷,使得官窯生產出來的瓷器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復制性的特點。
官窯瓷器山水樣圖
官樣既有實物樣,也有圖紙樣。特別是一些新器型,無法提供實物的,都以圖紙樣為參照,由窯工們按照圖紙的要求和參數進行燒制。對於一些有着特殊要求的色彩和器型,圖紙上只能說其大略,需要工匠們發揮藝術想象力和創造力,才能達到要求。這一方面對工匠們的技藝有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也促進了清代官窯瓷器的藝術魅力。
乾隆朝之後,清朝統治者思想日趨僵化保守,國力也逐漸衰減,社會上各行各業包括瓷器業也逐漸萎縮。特別是咸豐五年時,景德鎮的官窯廠毀於太平天國戰火,瓷器業生產更是遭受了巨大的打擊。直到同治五年,為了籌備同治皇帝的婚禮,李鴻章奏請撥付一十三萬兩白銀重建御窯廠恢復官窯生產,景德鎮的官窯這才重新開始為皇家燒制瓷器。可是工匠們受到戰爭的影響,技術人才嚴重缺乏,燒制出來的瓷器質量根本無法與之前的相比,總體上再也無法恢復康、雍、乾三朝的水平。
三、慈禧的大雅齋
雖然清朝末年國勢衰退,但清政府在"量中華之物力,結於國之歡心"的指導思想下,割地賠款於洋人,倒也在光緒年間取得了小范圍的一段和平時期。此時的滿清政府又追求起了窮奢極欲的生活,下令讓景德鎮的官窯大量生產瓷器,從而形成了晚清時期的瓷器發展的一個小高潮。這批光緒官窯瓷器以仿制康熙和乾隆時的青花、粉彩、五彩、斗彩及藍釉為主,具有清新明快的風格。
大雅齋魚缸
光緒官窯瓷器是在當時滿清政府的實際統治者慈禧的個人意志下發展起來的。拋開政治上的作為來看,這個垂簾聽政近五十年的女人雖然從小沒有接受正統的文化教育,但她天資聰慧,入宮之後能夠堅持學習帝王之術和儒家經典,又受到了宮中無數珍藏的藝術品的熏陶,她的個人審美情趣也不斷得到了提高,具備了一定水准的藝術鑒賞能力和審美觀。
慈禧一生鍾愛玉器和瓷器,這已不是秘密。她有專門為自己燒制御用瓷器的官窯,號為"大雅齋",這個名字原本是慈禧書房的名字。慈禧平日喜愛繪畫,延請了雲南女畫家繆嘉惠作為自己的宮廷畫師,將自己的書房命名為"大雅齋",以供繆氏作畫。繆嘉惠工花卉,每每作畫之時,慈禧都會在旁觀摩。她在慈禧身邊兩十多年,極得慈禧喜愛,慈禧書房的匾額"大雅齋"三字,便是繆氏的墨寶。正因為對繆氏的喜愛,慈禧的御用瓷器上,均將"大雅齋"三字鐫刻其上,成為太後老佛爺的專用款識。
大雅齋高腳盤
慈禧的御用瓷器,包羅萬象,有碗、盤、瓶、盆、高足碗、魚缸等等,顏色有白地、藍地、黃地、粉地、翡翠地、大紅地等等,圖案包括海棠花鳥紋、牡丹芙蓉紋、壽桃鸚鵡紋、花卉昆蟲紋等等,可謂琳琅滿目,涵蓋了太後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
四、大雅齋瓷器的特點
慈禧的審美沿襲了古代宮廷"錯彩鏤金,雕繢滿眼"的審美觀,追求的是獨一無二的尊貴感和君主權力的神聖感,以及各家之長為我獨用的獨占感。在這種審美觀下,慈禧的日用之物的選擇上都體現出一種華麗的精致。所以她使用的瓷器風格也受到此種美學風格的影響,瓷器上的粉彩瓷繪的裝飾手法繁復多樣,多為多種顏色的拼接構成的彩繪,呈現出一種五色絢爛、奢華繁復的宮庭之美。
1.裝飾圖案
與一般帝王不同,慈禧畢竟是個女性,她的生活中,除了政治,還有許多作為女性的共通點。她喜歡花,喜歡華美的衣服和首飾,喜歡精致的衣服和首飾,"花草、樹木、狗、馬等都是她所喜歡的",所以她使用的瓷器中也體現了這一特點。
慈禧對花卉有着偏執的喜愛。也許是她長年寡居心靈寂寞,才將個人感情注入花卉之中,用美麗的花卉來寄托她的情思。慈禧居住的儲秀宮中處處可以見到花的影子,花卉的裝飾使得整個房間充滿了柔美的女性特色。
大雅齋筆洗
慈禧的御用瓷器上的裝飾圖案中,花卉占了很大比例。這些瓷器包括黃地粉彩梅花春燕紋碗、黃地粉彩蘭花紋渣斗、藕色地錦上添花茶缸、綠地粉彩萬福寶相花紋杯、黃地粉彩朵蘭紋碟、海棠花鳥紋五瓣花形敞口盆、牡丹芙蓉花魚缸等等,大雅齋瓷器上的四季花卉紋樣是慈禧太後對花的喜愛的具體表現。她在花卉變形的藝術世界里找到心靈的寧靜和安逸,暫時忘記政務的煩惱。
2.色彩
大雅齋瓷器中有大量以水墨彩為裝飾的器物。這些水墨彩器物出現在不同的器形上,以繪畫技法描繪了江南水鄉景物的水墨氤氳、濃淡參差、灰白對照、層次分明,這些圖案紋飾先用墨線勾勒出輪廓,然後在輪廓線內用濃深淺淡的墨彩塗染描,器物上的不同的墨彩與粉彩顏色上的差異使得器物表面呈現出較強的玻璃質感和光澤度,比傳統粉彩少了一分華麗,多了一分淡雅;少了一分富貴,多了一分精致,在喧囂之中平添了一分寧靜與安詳。水墨色彩的運用,使得大雅齋瓷器表面似有一層淡淡的薄霧籠罩,在似有似無之間有一種朦朧的意境,也許是慈禧少年時居於江南蕪湖,瓷器上出現的是她夢中會的江南景物吧?
大雅齋裝飾圖案
大雅齋瓷器上還有多種吉祥圖案紋飾,每一種的背後都蘊含着豐富的吉祥寓意。這些瓷器上的圖案以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用"蝙蝠"代表"福氣",用"魚"代表"年年有余","紅棗、花生、桂圓"代表"早生貴子",用"鴛鴦"來表示成雙成對,用"白頭翁"來表示白頭到老。
大雅齋瓷器基本上都是粉彩瓷器。粉彩又名軟彩,是在康熙五彩的基礎上,受琺琅彩影響新創制的釉上彩品種。這是一種名叫"錦地開光"的軋道工藝,具體做法是在白胎上施一層彩料,在這層彩料半干時,用細的針頭劃出鳳尾紋,然後再在這層色地上彩繪其他紋飾。這就使得瓷器整體畫面上形成了不同主次,不同顏色交相映的色彩,顯示出的是慈禧大雅齋瓷器的雍容華貴,富麗堂皇。
3.造型
造型上大雅齋瓷器大膽出新出奇,豐富了傳統瓷器的造型。大雅齋瓷器的花盆,除常見的圓形、方形和長方形外,還大膽的創新出了大膽應用了六角、八角、腰圓、雙圓連體亞腰、方勝形、扇形、元寶形等各種樣式。這些花盆上的圖案,突破了傳統的獨幅構圖,而是用纏枝、折枝等圖案將連續的構圖連接起來,使花盆上的圖案可以構成一個連續的故事。
大雅齋花盆
無論是一日三餐使用的盤、碗、杯、碟,還是日常使用的臉盆、魚缸,大雅齋瓷器都在圖案設計、細節描繪和制作上都用了心思,都是特色鮮明、藝術力極強的藝術品。
五、大雅齋瓷器背後的文化
中國古代是以農為本的小農經濟,農業在國家的生產比重中占有很重要的份額,所以中國人與自然之間形成了一種無法分割的親密關系。這種親和關系,決定了中國人的審美情趣,所以大自然中的植物動物,都被中國人以物化的形式在使用的器物上藝術的再現出來。大雅齋瓷器上的花鳥紋飾正是中國人親和自然的態度和朴素的天人合一的觀念的綜合體現。
在中國瓷器發展史上,官窯對瓷器生產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也是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的產物。官窯生產的瓷器已經不僅僅是一件實用器,還是帶有藝術效果和文化內涵的藝術作品。
大雅齋瓷器是專為慈禧服務的官窯瓷器,它的藝術風格受到慈禧個人審美觀的影響很大。慈禧是處於清朝由衰轉亡的歷史變革階段的實際統治者,她一生經歷了中法戰爭,甲午戰爭,八國聯軍,義和團等重大歷史事件,做為一個女人,她已經心力疲憊,她又是個佛教徒,總是期望能得到佛祖的保佑,給她和清政府帶來吉祥如意。因此,她的日用品上,企求吉祥如意的特征非常明顯,表現在瓷器這種具體的器物上,就是充滿了各類花鳥蟲魚的吉祥圖案和吉祥紋飾,這都是她精神世界的一種反映。
客觀的說,大雅齋瓷器繼承了官窯瓷器的制作傳統,在歷代成就的基礎上,融入了時代特色,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但是它也有一味追求繁縟,追求華麗的特點,使得其華貴有余,質朴不足,是滿清政府回光返照時期最後的奢靡,這種奢磨注定要被歷史的洪流所淹沒。
參考資料:耿寶昌《明清瓷器鑒定》,紫禁城出版社
相关参考
序言:中國是瓷器的故鄉,瓷器的發明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連英文中"瓷器"與"中國"都為同一單詞,精美絕倫的瓷器是中國文化的代表之一。這種由瓷石、高嶺土、石英石、莫來石等燒制而成、外表施有玻璃
赛马会上 在英国的夏天,有一件举国关注的盛事,那就是英国皇家爱斯科赛马会,赛马会吸引众多的女性,最特别的是赛马会女士节上极具特色的帽饰时尚秀。 赛马会 过去300年来,英国皇家爱斯科赛马会一
战争必然少不了搜集情报,而搜集情报除了正规作战部队中的前线情报人员外,更重要的则是那些深入到敌后神出鬼没的间谍。二战期间日本日本为了窃取中国情报,就曾向中国各地派出了为数不少的间谍,这其中不乏女性。最
唐朝女性的地位空前的被抬高,女子不再是冰冷的姓氏,而是有了自我的个性与棱角。唐朝的美人大抵都是些有才情的女子,她们着装大胆,视野开阔有着后世女子无法企及的高度。下面,小编就和大家谈谈唐朝的美人。第十、...
...是一个非常矛盾的朝代,一方面是理学盛行,整个社会对女性的性禁锢达到了顶峰,女性裹小脚,再也不可能看到穿唐代那样露胸装的良家妇女,女性抛头露面成为一种不光彩的行为;另一方面世风日下,社会风气对男性的性享
...是一个非常矛盾的朝代,一方面是理学盛行,整个社会对女性的性禁锢达到了顶峰,女性裹小脚,再也不可能看到穿唐代那样露胸装的良家妇女,女性抛头露面成为一种不光彩的行为;另一方面世风日下,社会风气对男性的性享
1.历史上都有哪些单身潮“第四次单身浪潮已经来了。”在广东省妇联日前举办的“华人社会和谐家庭论坛暨第九届全国家庭问题学术研讨会”上,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助理研究员陈亚亚在提交的大会论文《都市单身女性的
华龙皇家陵园的介绍华龙皇家陵园的地理环境华龙皇家百陵园位于河北省易县城西,与世界文化遗产清西陵比邻相伴、一脉相连,东望福山、西眺云蒙山、南临易水河、北依永宁山,居于号称“乾坤聚秀之区,阴阳汇合之所”的
华龙皇家陵园的介绍华龙皇家陵园具体位置在哪啊?清西陵华龙皇家陵园位于河北省易县城西15公里处的永宁山下,座落在山明水秀的世界文化遗产清西陵文物保护区内,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作为中国末代王朝的历史缩影
英国皇家海军,早就大名鼎鼎,曾经日不落帝国的荣耀,高达3000余万平方公里的海外领地,就是英国海军的殖民杰作。皇家空军,则在大不列颠空战中,也打出了虎虎之威风,悍卫了英国本土的安全,导致希特勒亲自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