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康熙与汉族文人

Posted 康熙

篇首语: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四、康熙与汉族文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四、康熙与汉族文人

2、康熙是如何对付明朝遗民顾炎武的

四、康熙与汉族文人

  满人入关后,在汉人知识分子眼里就是“边夷”,由于夷夏之防的牢不可破,汉人对他们的成见很深。加上明清换代带来的动乱不安,整个社会陷入空前危机之 中。一朝,对文人的态度可以用“不闻不问”四个字来形容,因为当时满清政府还没有能力来和知识分子理论。康熙执政后,国家看似太平无事,基础巩固了, 康熙开始了注意对文化的巩固。其实所谓巩固,不过是柔刚并举,柔是指把知识分子圈养起来编书,刚则是杀戮,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文字狱。> >   1.两件文字大狱康熙虽然是个英明的君主,但不代表他不杀人。而且从历史上来看,在康便服康熙。康熙注重学习汉民族的文化,对汉族知识分子采取刚柔并举的政策,服者圈养,抗者格杀。> >    熙朝,文字狱数量之多达十一起。纵览这些文字狱之所以成立,无非是因为有许多知识分子否定满清的正统统治地位,才惹得“仁义”的君主康熙不得不杀的。从 人性上来讲,康熙滥杀知识分子是暴君,但从统治地位来讲,康熙杀他们是有理有据的。至于哪一解释是正确的,要看从哪一个角度来看了。> >    康熙即位不久,就发生了《明史》案。事情是这样的:早在顺治年间,浙江乌程有个盲人庄廷■,对历史上另一个盲人左丘明很仰慕,就想写一部与《左传》媲美的 史书。但又对自己的历史知识的匮乏感到担忧,便去买得邻居明大学士朱国桢的明史遗稿,又聘请了一批江浙学者,对尚未刊刻的《明史·诸臣列传》等稿本进行重 编,增补了天启、两朝史事,辑成《明书辑略》。编纂完成后,这位盲人去世了。其父庄允城为之刊行,于顺治16年(1660年)冬正式在书坊出售。> >    但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事。这一年的12月,查继佐、范骧、陆圻三人发现此书“参订”一栏中有他们三个人的名字。不知出于什么原因,三个人把庄允城告到 了学道胡尚衡那里。经过查询,胡尚衡从该书中摘出数十处“毁谤语”在府学门前张贴通报。庄允城急忙把发到市场上的书高价收回,又修改一遍,又通过各种关 系,希望将此事不了了之。事情也的确不了了之了。> >   可第二年的七月,就有人将此事告发到了镇浙将军柯奎那里。柯奎将此事转告浙江巡抚朱 昌祚,朱下文由湖州学道胡尚衡处理。庄氏闻讯后,一面向有关官员行贿,一面请松江提督梁化凤向柯奎说情,使事情暂告平息。而告发的人因触怒了庄允城,被巡 道派兵送出境。此人越想越气,就于康熙元年(1662)初冬将初刻本直接上京至刑部告发庄氏“私编明史,毁谤朝廷”。康熙大怒,因为从他这个角度来看,该 书还奉尊明朝年号,这显然就是不承认清朝的正统,另外还提到了明末建州女真的事,言辞刻薄。> >   康熙立即命执掌大权的顾命大臣鳌拜赴杭办案。庄允城被逮捕上京,后来死于狱中,庄廷■被掘墓开棺焚骨。1663年凡作序者、校阅者及刻书、卖书、藏书者均被处死。先后因此狱牵连被杀者共七十余人,被充军边疆者达几百人,最多时收监人犯达两千余人。> >    文人们的惨状已不忍目睹,为了几行字就把身家性命送掉,那个盲人还被人挖了出来烧成灰,这一切都是康熙的功劳。有人怀着崇敬之心说,康熙当时并未亲政, 大权都在鳌拜手里。所以,此案之惨应归罪于鳌拜。可从这件事上,清廷对文人思想反抗的处理方式可见一斑。鳌拜不过是康熙的一条狗,狗都如此,更何况是主人 呢。> >   后来的《南山集》案就证明此言不虚,此案之发生离《明史》案已近五十年。此案的主人公叫戴名世,康熙48年,五十七岁的他在殿试 中得了个一甲二名,被派到翰林院做编修的职位,此人对史书非常喜爱,对修史体例尤其有研究。但他研究的与喜欢的往都是近代史——明末清初的那一段。当然, 这种研究再掺进了点喜爱因素,对明朝亡国的一些特殊感情就自然而然地发出来了。比如,他说:“今以弘光之帝南京;隆武之帝闽越;永历之帝两粤、滇> >   康熙便服读书> >   黔,地方数千里,首尾十七八年,揆以《春秋》之义,岂遽不如昭烈之为蜀,帝之在崖州,而其事渐以灭没!”> >   在与他的一位学生的信中,他谈到:“本朝当以康熙壬寅为定鼎之始,世祖虽入关十八年,时三藩未平,明祀未绝,若循蜀汉之例,则顺治不得为正统。”> >   从以上他的“真知灼见”中可以看出,这个五十多岁、已快到耳顺之年的戴老人家真是糊涂透顶。而他的弟子们更是比他还糊涂,竟将他的言> >   论和其他几位明末清初的文人的著作一起刻印在为他祝寿的《南山集》中,弟子们原想以此作为对老师尊敬的一份献礼,但没有想到却引来了一场文字大狱。> >   过了不久,其言论没有被满人发现,却被右都御史赵申乔——一个汉族知识分子发现了。他参奏戴名世“妄窃文名,恃才放荡……私刻文集,肆口游谈,倒置是非,语多狂悖”。> >   康熙就命九卿大臣审查,结果是,这些汉族知识分子都认为《南山集》确实“多属悖乱之语,罔识君亲大义,国法之所不有,文理之所不容”。满族知识分子又认为,清朝入主中国,是“得天下之正,千古之所未有也”。> >   到了刑部这里,戴名世的罪过已经十分大了,这样的罪应处以“寸磔”,他的家族应大人要弃市,小孩子扔到边关去做苦力。对于其他作序、捐资刊印以及藏版的有关人员都该分别治罪。这样下来,几百人牵扯了进来。> >    康熙看到刑部的杀人计划后,想了很久。我们说,康熙不愧是一位聪明的君主,他不杀人比杀人还要有好效果。他想,杀几百人算什么呢?几十万人,我祖宗们都 杀过。可对这些人,杀所起到的作用和不杀没有分别。因为他们是知识分子,他们的武器不是鲁莽武夫手中的刀,而是思想。这种思想就像瘟疫一样,可以传染。死 了一个戴名世,还会有无数个戴名世跳出来。> >   康熙年的编钟康熙一方面大兴文字狱,牢固掌控知识分子的思想,一方面又在树立尊儒重礼的形象,以俘获更多的汉族知识分子> >   他又想了想,当最后定罪时,他降谕除将戴名世处斩外,若干牵连的人犯“俱从宽免治罪,着入旗”,一时间,有三百多人居然活命了。

康熙是如何对付明朝遗民顾炎武的

明万历四十一年,江东顾氏家族的顾同应夫人何氏生下一个孩子,取名顾绛。江东顾氏是当地世族,文风极盛。晚明时,文人结社风气盛行,顾绛也加入「 ”复社”,主张兴复古学,痛斥八股,认为八股对文化的摧残不亚于焚书。这种行事独特的品行,当时的人都称他为狂生。后来这个狂生遇到明朝灭亡,悲愤欲绝,改名顾炎武。 崇祯自缢,明朝南迁,许多仁人士大夫都加入南明朝廷,希望挽救时局,再图自强。顾炎武也加入其中。他对明末朝廷社会种种弊病有极深的见解。所以,他给朝廷上书,希望推行变革。可是,南明无力改革自身弊病,很快陷于内斗,再加上强敌在前,南明朝廷不断被击败。 康熙继位时,南明末代皇帝遇难,坚守在湖北、四川一带的夔东十三家和台湾明郑政权相继灭亡,台面上没有公开支持明朝的力量,顾炎武也转入地下,暗地联络抗清人士,图谋再起。在离开故乡前,顾炎武去南京拜谒了明孝陵。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既然顾炎武仍在筹谋抗清,那他自然成为的防范对象。只不过对康熙来说,对于这些潜伏在汪洋下的暗涌,需要采取不同的手段。尤其是顾炎武。 作为一代大儒,顾炎武学问极好。他不是只会夸夸其谈的人。顾炎武是懂得治国的能人,又是罕见的思想家。他从宋代理学的桎梏中挣脱出来,在晚明灭亡的失败中吸取教训,提出一种新的观点。朝廷应该藏富于民,而不是像明朝皇室那样,刮尽天下民财。 对于明朝灭亡,顾炎武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到:「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顾炎武从不做书斋里寻章摘句的学问,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是他践行的准则。离开南京后,顾炎武北上亲身考察山川地势,四处漂泊,把实际情况跟书上记载的东西进行对比,有错误的地方就及时修改。 顾炎武后来还被誉为是清代汉学的开山鼻祖,在士大夫中有很高的地位。当然,对他而言,虚名并不重要。这样的大儒,终生以明朝遗民自居。在妻子去世后,顾炎武写了一首诗:「 ”贞姑马鬣在江村,送汝黄泉六岁孙。地下相逢告父姥,遗民犹有一人存。”愈是拒绝降清,顾炎武的影响力便愈大。 但这是一个很艰难的举动。故国已在废墟中,如果他们拒绝跟清朝合作,不仅影响自己,甚至会直接影响家人后代的生活。很多原本拒绝投靠清朝,自称明朝遗老的人,就是考虑到家人等现实,最终效力清朝。 对于顾炎武这样有影响力的明朝遗老,康熙自然不能杀他。哪怕知道他有反清举动,也是对他尊崇有加,极力拉拢。在平定三藩之乱后,康熙就曾招揽顾炎武,给出极高的待遇和地位,希望他为朝廷效力,遭到顾炎武拒绝。康熙又让自己的熊赐履以编修《明史》为由,这等于给了待遇,又主动给顾炎武台阶下,又被顾炎武拒绝。 其实康熙不仅对顾炎武如此。当时陕西有一个叫李二曲的关中大儒,他跟顾炎武一样,也是不愿投靠清廷。清朝屡次对他征召,希望李二曲被朝廷所用,李二曲坚决拒绝,甚至以绝食抗议。顾炎武当时也经常跑到陕西一带,组织反清复明的事情。 康熙了解这个情况,却在巡视陕西时,特地把李二曲抬到「 ”当代圣人”的地位,还表示要亲自拜访。李二曲表示自己有病,不能迎驾。康熙又要亲自去拜访,李二表示自己病得没办法起床。康熙无奈,也只能交待地方好要优待李二曲的工作。 无论对顾炎武或李二曲,康熙都希望用优待招抚的办法,让他们即便不能为自己所用,也不要公开跟清朝继续作对。 但是,对顾炎武的拉拢只是表面手段,康熙真正厉害的办法在于釜底抽薪。康熙提倡孝道,编练一本《圣谕》,拿到宗社祠堂中,每逢初一、十五,让宗族中有威望,有学问的人,给宗族里的人将《圣谕》里的内容。 康熙要让子女听父母的话,而天下又有多少父母愿意让孩子去做造反掉脑袋的事情。随着清朝统治愈加稳固,顾炎武以遗民自居,也只能以遗民自居,做不了其他太多的事情。 对历史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脑洞外星人,一个研究地球历史的外星人

相关参考

没一个成器 纳兰容若三子四女

清朝满族贵族杰出的文人不多,明珠家的纳兰容若绝对可以算得上是清朝头号才子,人长得好,词写得好,出生好,又是康熙从小的伴读,令人十分得羡慕嫉妒恨。可惜的是,纳兰容若人生却很短暂,短短只有31年,在康熙二

徐祯卿是明朝四大才子之一吗

徐祯卿是明朝大才子,大文人,以诗歌闻名于世,字昌谷,吴县汉族人,祖籍常熟梅李镇,时人称之为”吴中诗冠“,与唐伯虎、文征明、祝枝山并称为”吴中四才子“,也叫江南四大才子。此四人处于同一时期,并且都是江苏

徐祯卿是怎么死的? 江南四大才子徐祯卿简介

...是明朝大才子,大文人,以诗歌闻名于世,字昌谷,吴县汉族人,祖籍常熟梅李镇,时人称之为”吴中诗冠“,与唐伯虎、文征明、祝枝山并称为”吴中四才子“,也叫江南四大才子。此四人处于同一时期,并且都是江苏人,又...

康熙是如何对付明朝遗民顾炎武的

明万历四十一年,江东顾氏家族的顾同应夫人何氏生下一个孩子,取名顾绛。江东顾氏是当地世族,文风极盛。晚明时,文人结社风气盛行,顾绛也加入「”复社”,主张兴复古学,痛斥八股,认为八股对文化的摧残不亚于焚书

康熙一生四大暴行之文字狱,无辜残酷屠戮文人

康熙时期的文字狱,客观的说,康熙制造的文字狱和其他两个清朝皇帝雍正乾隆相比并不算多,但也并非没有,而且有些案件的性质也还是很恶劣的。比如康熙十九年(1680年)发生的朱方旦案,值得一提。民国时期的史学

清朝康熙皇帝为何会选择四阿哥胤禛继位?

...丑,上即位,以明年为雍正元年。这个记载的意思是说:康熙死后,在全国各族人民的一致要求与拥护之下,四阿哥胤禛登上了

清朝康熙皇帝为何会选择四阿哥胤禛继位?

...丑,上即位,以明年为雍正元年。这个记载的意思是说:康熙死后,在全国各族人民的一致要求与拥护之下,四阿哥胤禛登上了

康熙为什么废太子

二、太子一立与太子一废首立太子康熙十四年(1675年)十二月十三日,只有22岁的康熙帝亲临太和殿,参照汉族的“嫡长制”,册立刚满周岁的嫡长子胤礽为皇太子,“以重万年之统,以系四海之心”(《清圣祖实录》

康熙王朝草原临幸是哪一集,

康熙王朝分集剧情  孝庄希望能够满汉通婚,让阿哥、格格与汉族联姻,化敌为友。康熙误掀慧妃的牌子,发现后改去容妃处,慧妃满心不快,怨责太监李德全,但无奈只好半途回去。康熙让容妃回福建祭祖,以皇贵妃之尊,

清朝十四阿哥被改名真相

 清朝十四阿哥被改名真相  《清玉牒》中记载清康熙帝十四子曾与雍正帝名字读音相同,雍正即位后为避名讳改为“允?”。  清宫剧的热播,让康熙年四阿哥和十四阿哥的帝位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