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议定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
Posted 条约
篇首语: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俄议定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中俄议定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
近代史上,中国饱受列强欺辱,被逼签订了一个个不平等条约,比如马关条约、天津条约等等。但是,几百年前中俄议定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却是中国反抗外国侵略合理反击所签订的。下面跟随小编一起回顾一下历史吧!
《尼布楚条约》是大清帝国和俄罗斯之间签定的第一份边界条约,也是中国和其他国家签定的第一份正式条约。两国在雅克萨地区发生军事冲突后于1689年8月22日,俄罗斯全权代表陆军大将费耀多罗和清王朝全权代表领侍卫内大臣索额图在尼布楚(现俄罗斯涅尔琴斯克)签定的边界条约。
内容为:从黑龙江支流格尔必齐河到外兴安岭直到海,岭南属于中国,岭北属于俄罗斯;西以额尔古纳河为界,西属中国,东属俄国;雅克萨地方属于中国,拆毁雅克萨城,俄人迁回俄境;
两国猎户人等不得擅自越境,否则捕拿问罪。15人以上集体越境正法;两国人带有往来文票(护照)的,允许其边境贸易;两国彼此不得收留逃人。
第一份正式条约: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
条约有中文、俄文、拉丁文三种文本,以拉丁文为准,并勒石立碑。碑文用满、汉、俄、蒙、拉丁五种文字刻成。根据此条约, 俄国失去了鄂霍次克海, 但与大淸帝国建立了贸易关系。此条约以兴安岭和额尔古纳河为界划分俄国和中国,但没有确定兴安岭和乌第河之间地区的归属。
1689年9月7日,中俄双方举行隆重的签字仪式,索额图和戈洛文先在条约上签字、盖章,然后宣读誓词,相互交换条约。这个条约就是《尼布楚议界条约》。为表示庆贺,双方互赠礼品,还举行了盛大的宴会。
总而言之,中俄议定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后,中俄两国东段边境地区相对稳定,两国人民和平往来,贸易得到很大的发展。可惜的是,条约并没有延续下来。
更多相关内容请前往:|
历史秘闻 中俄尼布楚条约
(尼布楚条约)中俄尼布楚条约(正式名称是《尼布楚议界条约》),中国清朝和俄罗斯帝国之间签定的第一份边界条约。该条约是在挫败沙俄侵略的雅克萨之战后,康熙二十八年七月二十四(1689年9月7日)由清政府全权使臣索额图和沙俄全权使臣戈洛文签订于尼布楚(今俄罗斯涅尔琴斯克)。条约内容以满、俄和拉丁文三种文字签订。条约共分6款,其中有关中俄两国东段边界的规定是:两国以流入黑龙江之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为界,再由格尔必齐河发源处沿外兴安岭“直达于海,亦为两国之界”。唯乌第河与外兴安岭之间的地方暂行存放待议。条约还就俄国撤出雅克萨、两国互不收纳逋逃、居民不得擅自越界、贸易互市等事宜作了具体规定。《尼布楚条约》明确规定了中俄两国的东段边界,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的广大地区是中国的领土,俄国将其侵占的一部分领土交还中国;与此同时,俄国通过条约将中国让予的贝加尔湖以东尼布楚一举纳入它的版图,将乌第河与外兴安岭之间的地方划为待议地区,并获得重大的通商利益。《尼布楚条约》是双方经过谈判、中国政府作了让步的结果。条约的订立为中俄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奠定了基础,使中国东北边疆获得了比较长久的安宁。
雅克萨之战沙俄侵略军失败,沙皇政府接受康熙帝的国界谈判之约,于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初,派出以戈洛文为首的谈判代表团赴中国。沙皇规定“两国应以黑龙江为界,否则就以左岸支流比斯拉特河(又称牛满河,今布列亚河)或精奇里河(今结雅河)为界,再其次以雅克萨为界”。沙俄以武力威胁谈判,在西伯利亚和贝加尔湖以东地区陈兵威胁中国达3年半之久,还竭力策动蒙古淮噶尔部反叛清朝。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3月,清廷派出以领侍卫内大臣索额图为首的谈判使团,康熙帝对使团规定“尼布潮(楚)、雅克萨、黑龙江上下以及通此之一河一溪,皆我所属之地,不可少(稍)弃之于俄罗斯。”6月,使团行至克鲁伦河被噶尔丹蒙古叛军所阻,被迫返京。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8月22日,双方代表团在尼布楚开始正式谈判。经过16天的谈判交涉,最后俄国使团“接受中国皇帝提出的分界线”。中俄双方于清康熙十八年7月24日(1689年9月7日),正式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
《中俄尼布楚条约》是中俄两国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是中国人民抗击沙俄斗争,挫败沙皇武力侵略扩张的结果,收复了中国被沙俄侵占的部分领土。
目录
背景
从16世纪后期沙皇伊凡四世时开始,俄罗斯开始对西伯利亚和远东的扩张殖民过程。
1636年(明崇祯九年,后金天聪十年;清崇德元年)俄罗斯人到达鄂霍次克海,征服了西伯利亚。这个地区成为了俄罗斯人的殖民地。
从17世纪中叶起,沙俄侵略军越过外兴安岭,侵入中国黑龙江流域,烧毁村庄,杀掠人民,抢夺粮食和貂皮。
当俄罗斯的势力接近清朝的中国时,便发生了军事冲突。
1652年(清顺治九年),俄国人东入黑龙江,“驻防宁古塔(今黑龙江省海林县)章京海色率所部击之,战於乌扎拉村”。这是中俄之间第一场战斗。
1657年(顺治十四年),俄罗斯帝国派正规军在尼布楚河与石勒喀河合流处建立了雅克萨城与尼布楚城。之后中俄之间发生多次外交和军事上的冲突。
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清康熙帝在平定“三藩之乱”后,派将军朋春5月22日从瑷珲起兵三千人,5月25日攻入雅克萨。之后清军撤军而俄军卷土重来。
1686年(康熙二十五年)清军两千再攻雅克萨并围城。经过几个月的战斗,俄军首领托尔布津被击毙,俄军伤亡惨重,雅克萨城指日可下。这就迫使沙皇政府“乞撤雅克萨之围”,并派戈洛文为大使,前来中国举行边界谈判,11月,清政府为表示谈判诚意,宣布无条件停火,停止攻城。
经过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五月二十日,清政府在商讨与沙俄谈判方针时,索额图提出:“察鄂罗斯所据尼布楚,本系我茂明安部游牧之所,雅克萨系我达呼儿总管倍勒儿故墟,原非罗刹所有,亦非两界隙地也。”“尼布楚、雅克萨、黑龙江上下,及通此江一河一溪皆属我地,不可弃之于鄂罗斯”。他认为:如果沙俄能归还逃人,承认尼布楚、雅克萨、黑龙江是清朝领土,即“与之画疆分界,贸易往来。否则,臣当即还,不与彼议和矣”。康熙帝同意这一谈判方针,遂命索额图、佟国纲出发,前往色冷格,与沙俄使臣戈洛文谈判。六月,索额图等使臣行至喀尔喀地方,正值准噶尔领袖噶尔丹大举侵犯喀尔喀蒙古,道路被阻,便退回了北京。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四月,经中俄两国代表重新商定,谈判地点改在尼布楚。索额图等人在出发前向康熙帝奏陈:“尼布潮(楚)、雅克萨既系我属所居地,臣等请如前议,以尼布潮为界,此内诸地均归我朝。”康熙帝指示:“今以尼布潮为界,则鄂罗斯遣使贸易无栖托之所,势难相通。尔等初议时,仍当以尼布潮为界。彼使者若恳求尼布潮,可即以额尔古纳为界。”
康熙帝考虑到噶尔丹正在进攻喀尔喀,希望尽早与沙俄划定国界,腾出手来对付噶尔丹,为此作出了重大让步。索额图率领包括传教士徐日升、张诚在内的清朝使团启程前往尼布楚,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跋涉,六月抵达尼布楚,驻扎在尼布楚河南岸,与尼布楚城相距三里。
七月初五日,中俄两国代表在尼布楚郊外开始谈判,关于尼布楚地区的归属问题成为谈判的焦点。清方代表一开始即指出“贝加尔海这边的全部土地,则完全属于中国汗所有,因为贝加尔海这边的土地全是蒙古汗的领地”,“而所有的蒙古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汗的臣民”。戈洛文则强调不久前俄国人才知悉并予以侵占的这个地区“自古以来即为沙皇陛下所领有”。索额图予以驳斥,要求俄国人退到色楞格河以西去。但俄方坚持其要求。
由于双方争执不下,索额图见戈洛文强要以黑龙江为界,乃遵照康熙帝的“尔等初议时,仍当以尼布潮为界,彼使者若恳求尼布潮,可即以额尔古纳为界”的谕令作出让步,表示可以将尼布楚一带让与俄国,以石勒喀河、鄂嫩河至音果达河一带为界。尽管如此,戈洛文仍坚不接受。索额图为了达成和解,继续退让,先是提议以从北面流入石勒喀河的绰尔纳河为界,俄方不答应。后又提出北面以注入石勒喀河的格尔必齐河为界,南面以额尔古纳河为界,戈洛文才勉强同意。对中方提出的划分俄国新占领的西伯利亚与毗邻的喀尔喀之间的边界问题,戈洛文则借口沙皇并无指示,且喀尔喀已为噶尔丹占领,清朝无资格与俄国谈判此问题,予以拒绝。
由于俄国的这一态度,清方不得不放弃与俄国谈判清俄中段边界的打算。噶尔丹入侵喀尔喀虽然使清政府在尼布楚谈判中处境被动,但俄方也并非没有不利之处。首先是俄国在西伯利亚兵力不足,其次喀尔喀部大量南迁,使俄国看到蒙古的人心所向。此外在谈判的关键时刻,大约有600一700喀尔喀蒙古人对俄国占领下的尼布楚发动了进攻,欲投奔清政府使团,尼布楚周围的布里亚特人由于不堪忍受沙皇的残暴统治,纷纷起义,并要求与清朝使团联合进攻尼布楚。再加上俄国为夺取黑海出海口正与奥斯曼帝国作战,也不能兼顾东方。以上因素促使戈洛文不再犹豫,同清政府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
1689年9月7日,中俄双方举行隆重的签字仪式,索额图和戈洛文先在条约上签字、盖章,然后宣读誓词,相互交换条约。这个条约就是《尼布楚议界条约》。为表示庆贺,双方互赠礼品,还举行了盛大的宴会。《尼布楚条约》是中国与外国划定边界的第一个近代主权国家间的条约。签订这个条约的中国政府是清朝,但使用的国名是中国。比如中国首席代表索额图的全衔是:“中国大圣皇帝(dulimbai gurun i enduringge hūwangdi)钦差分界大臣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就是说,他是中国皇帝钦差,行使中国主权。《尼布楚条约》对疆界划分与两国人民归属的称谓,使用的是“中国”与“中国人”来称呼。这是以国际条约的形式第一次将“中国”作为主权国家的专称。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的订立,使中国东北边疆获得了一个较长久的安宁。但是,俄国从来没有放弃侵占黑龙江地区的野心。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后不久,沙皇彼得一世就叫嚷:“俄国必须占领涅瓦河口、顿河口和黑龙江口”,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公然要把夺取黑龙江作为俄国“远东政策的中心”,沙皇尼古拉一世上台后,发誓要“实现他的高祖父和祖母的遗志”。在沙皇的旨意下,俄国军政界“收复黑龙江”的叫嚣日甚一日。
条约内容
原文:
大清皇帝钦差分界大臣领侍卫内大臣议政大臣索额图,内大臣一等公都统舅舅佟国纲,都统朗谈,都统班达尔善,镇守黑龙江等处将军萨布素,护军统领玛喇,理藩院侍郎温达;俄罗斯国统治大俄、小俄、白俄暨东、西、北各方疆土世袭独裁天佑君主约翰·阿列克歇耶维赤及彼得·阿列克歇耶维赤钦差勃良斯克总督御前大臣费岳多·鄂斯塔斐耶维赤·乌拉索夫,总主教谢门·克尔尼次克,于康熙二十八年七月二十四日,两国使臣会于尼布楚城附近,为约束两国猎者越境纵猎、互杀、劫夺滋生事端,并明定中俄两国边界,以期永久和好起见,特协议条款如下:
一、以流入黑龙江之绰尔纳河,即鞑靼语所称乌伦穆河,近之格尔必齐河为两国之界。格尔必齐河发源处为石大兴安岭此岭直达于海,亦为两国之界:凡岭南一带土地及流入黑龙江小诸川,应归中国管辖;其岭北一带土地及川流,应归俄国个辖:惟界于兴安岭与乌第河之间诸川流及土地应如何分划,今未决,此事须待两国使臣各归本国,详细查明之后,或遣专使 或用文牍,始能定之:又流入黑龙江之额尔古纳河亦为两国之 界:河以南诸地,尽属中国;河以北诸地,尽属俄国。凡在额尔 古纳河南岸之墨里勒克河口诸房舍,应悉迁移于北岸。
雅克萨之战二、俄人在亚克萨所建城障,应即尽行除毁。俄民之居此者,应悉赞其物用.尽数迁入俄境 两国猎户人等,不论因何事故,不得擅越已定边界。若有一、二 下贱之人,或因捕猎,或因盗窃,擅自越界者,立即械 击,遣送各该国境内官吏,审知案情,当即依法处罚。若十数 越境相聚,或持械捕猜,或杀人劫略,并须报闻两国皇帝,依罪 处以死刑既不以少数人民犯禁面备战,更不以是而至流血。
三、此约订定以前所有一切事情,水作罢论自两国水好已定之日起,嗣后有逃广者,各不收纳,并应械击遣还。
四、现在俄民之在中国或华民之在俄国者,悉听如旧。
五、自和约已定之日起,凡两国人民持有护照者,俱得过界来往,并许其贸易互市。
六、和好已定,两国永敦睦谊,自来边境一切争执永予废除,倘各严守约章,争端无自而起。
两国钦使各将缮定约文签押盖章,并各存正副二本
此约将以华、俄、拉丁诸文刊之于石,而置于两国边界,以作永久界碑。
康熙二十八年七月二十四日、俄历一九六八年人月二十七日
条约有满文、俄文、拉丁文三种文本,以拉丁文为准,并勒石立碑。碑文用满、汉、俄、蒙、拉丁五种文字刻成。
根据此条约,俄国全部占领黑龙江流域的阴谋破产,但与大清帝国建立了贸易关系。此条约以外兴安岭和额尔古纳河为界划分俄国和中国,但没有确定外兴安岭和乌第河之间地区的归属,因为外兴安岭在乌第河源处分成南北两脉,南脉在河南入海,北脉沿北海上行在白令海入海。清朝所提的是乌第河以北、北3往南的地方属于争议地区,回去禀报后再议。
1693年,俄国派使节赴北京觐见要求通商,由于其使节行三拜九叩礼,康熙皇帝非常高兴,特准俄国在北京建“俄馆”,每三年可以派200人商队入京逗留80天,其他国家不得享受此待遇。
1858年的瑷珲条约和1860年的北京条约取代此条约,确立了俄国和中国的疆界。
影响
历史意义
该条约以近代主权国家之间的条约形式,从法律上确定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中国对其享有充分的主权。(而非古代粗浅的势力范围划分,是受国际法和国际公约保护的领土主权)
中华历史上第一次以近代主权国家“中国”的身份站上国际舞台。
条约签订后,中俄两国东段边境地区相对稳定,两国人民和平往来,贸易得到很大的发展。
评价
中国称此条约为“清朝做了让步的平等条约”,俄罗斯(包括苏联时期)则称此条约为不平等条约,声称俄罗斯在《瑷珲条约》中收复了在《尼布楚条约》中被中国人强占的失地。
中方评价
闻一多在他的《七子之歌》中认为《尼布楚条约》是个不平等条约:“……吾国自《尼布楚条约》迄旅大之租让,先后丧失之土地,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臆其悲哀之情,盖有甚于《邶风》之七子……”。1930年北平文化学社印行的《中国国耻地理》一书中也曾认为尼布楚条约为不平等条约。
中俄《尼布楚条约》承认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是中国领土,遏止了俄国继续向南扩张。清政府获得雅克萨之战胜利后,为了和平发展虽做出了一些让步,但该条约更主要是维护了中国领土主权完整。俄方通常认为尼布楚条约不利于俄国,对俄而言是不平等条约,而认为后来的《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是对俄真正平等的条约。清史专家戴逸先生说:“《尼布楚条约》保障了中国东北边境一百多年的安定和平,为清王朝后来平定西北、西南地区的叛乱提供了稳定富饶的大后方,对于清朝的发展和繁荣、康乾盛世局面的出现,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和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侯杨方指出,当时在尼布楚地区游牧的是蒙古布里亚特部落,他们在当时并不属于清朝,清朝也从未对当地实行过有效统治,因而谈不上清朝割让了领土给俄罗斯,而且条约签订时,喀尔喀蒙古也不属于清朝。
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指出,“这是一个重要的条约,使中、俄得到和解,为中、俄两国带来一百七十年的和平,跟十一世纪中国与辽帝国澶州和解带来一百一十四年的和平同样重要。俄国对遥远的东方固然力不从心,而中国如果长期从事于东北荒凉寒冷地区的战争,也将精疲力尽。”“当时中国的力量,事实上只能到黑龙江北岸,还伸展不到外兴安岭和鄂霍次克海。俄国向南侵略,是由冰雪荒原,进入流奶与蛮之地,永不会自动停止。而中国不然,汉人那时仍以辽东半岛为主要范围,有耕种不完的肥沃土壤,满洲人则争先恐后入关去当中国的主人,没有人傻到从流奶与蜜之地,投身到冰雪荒原。这可从对雅克萨城的处理上看得出来,中国人把它焚毁而退,俄国人却把它当作宝贝,建了又建。所以,《尼布楚条约》对俄国是一种阻堵,对中国是一种保卫。”
俄罗斯的评价
瓦西里·戈利琴又在一个新的领域——即外交领域遭到失败。他与中国签订的涅尔琴斯克条约规定,把黑龙江两岸割让给这个大国。这样,俄国三十多年来拥有的这条完全可以航行的西伯利亚河流便归了中国人,形成了两个国家的新边界线。在克里姆林宫很少有人了解这种割让在战略上具有的危险性。不管怎样,了解谈判进程的索菲亚,几乎未把此事放在心上。
美国历史学家的评价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Leften S. Stavrianos)在他著的《全球通史》中说,“《尼布楚条约》是中国与欧洲一大国签订的第一份条约;由于中国代表团有耶稣会会士任译员,条约用拉丁语拟定。边界确立在沿阿穆尔河以北的外兴安岭一线上,所以,俄罗斯人不得不完全地从有争议的流域地区撤走”,“以后170年中,俄罗斯人一直遵守条约规定,停留在阿穆尔河流域以外的地区。”
“边界确立在沿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一线上,所以,俄罗斯人不得不完全地从有争议流域地区撤走。作为回报,俄罗斯人被授予商业特权;两国臣民可以自由地越过边界、不受干涉地从事卖买。以后发展起来的贸易是由商队从事的,它包括了黄金和羊皮;俄罗斯人用黄金和毛皮交换茶叶。正是从中国人那里,俄罗斯人获得了日后成为其民族饮料的东西。俄罗斯人很快就成为甚至比英国人更爱喝茶的人。”
“中俄尼布楚条约668008” 15相关参考
(尼布楚条约) 中俄尼布楚条约(正式名称是《尼布楚议界条约》),中国清朝和俄罗斯帝国之间签定的第一份边界条约。该条约是在挫败沙俄侵略的雅克萨之战后,康熙二十八年七月二十四(1689年9月7日)由清政
《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签订 这是近代中国屈指可数的平等条约之一 1686年冬,雅克萨停战后,中俄两国立即准备派使谈判,划分中俄东段边界。 当时,沙俄由于在西方同波兰争夺乌克兰,进行了多年战争,和土
中俄《尼布楚条约》是中俄历史上正式签订的第一个条约。由于中方代表索额图谈判失误,在划分中俄边界时,中国让出了比预想稍多的土地。尽管如此,《尼布楚条约》依然对中方有利。为什么如此说呢?对沙俄而言,当时国
尼布楚条约留下了什么隐患尼布楚条约是中俄双方1689年签订的一个关于边界问题的条约,正式名称是中俄《尼布楚议界条约》,这个条约签订的时候清政府正面临着西北地区的准噶尔叛乱,为了能够尽快的解决中俄双方的
选C,顺序如下1.尼布楚条约签订时间1689年9月7日(《尼布楚议界条约》)是清朝和俄罗斯帝国之间签定的第一份边界条约。1689年8月22日,清、俄两国在尼布楚开始会谈。清朝使团重要成员有领侍卫内大臣
尼布楚条约性质尼布楚条约是清政府与沙俄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这个条约的真正名字叫做中俄《尼布楚议界条约》,这个条约是1686年清政府攻打雅克萨的军事行动获得胜利之后签订的一个条约,在这个条约中中方做出
中俄尼布楚条约中俄尼布楚条约是中俄两国缔结的第一个条约,历史上一般认为这个条约是一个平等条约,这个条约的正式名字为中俄《尼布楚议界条约》,签订的时间为1689年9月7日,当时正是康熙皇帝在位期间,签订
1689年,中俄双方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平等条约《中俄尼布楚条约》,使中国东北边疆获得了150多年的安宁。然而,在中俄双方谈判过程中,由于中方的两名外籍翻译充当俄方的间谍,险些导致谈判
历史上的今天,1689年8月27日清朝与俄罗斯签订《尼布楚条约》。尼布楚条约有满文版、俄罗斯版和拉丁文版,没有汉文版,也许大清国当时认为这是涉及满洲故地的条约,没有涉及汉地十八省。满文版称尼布楚条约,
哪个皇帝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尼布楚条约指1689年清政府与沙俄签订的确定双方边界的条约,在这个条约中沙俄承认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另一方面将额尔古纳河到贝加尔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