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战争爆发
Posted 战争
篇首语:敢说敢作敢为, 无怨无恨无悔。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普法战争爆发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普法战争爆发
1870年爆发的普法战争,是欧洲乃至世界近代史上一次有着深远影响的战争。战争的结局是以普鲁士的胜利和法国的失败而结束。这次战争,使德国实现了统一,成立了德意志帝国;同时它也促使了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垮台和第三共和国的诞生。接下来一起去看看这场战争吧。
19世纪60年代末期,一切反对拿破仑三世的社会力量都加强了活动。站在帝国对立面的不仅有工人阶级,还有被波拿巴派排斥于政权之外的奥尔良派大资产阶级,主张共和制的工业资产阶级和中小资产阶级。拿破仑三世已成众矢之的,他决定通过对外战争来摆脱国内困境,皇后欧仁妮指着自己的儿子说:“为了使这个孩子可以当皇帝,战争是必要的。”
另一方面,拿破仑三世看到普鲁士已成为德意志联邦中实力最强的邦国,这对保持法国在欧洲大陆的优越地位是一大障碍,因此,他要与普鲁士作战。而对于普鲁士说来,击败法国就成为它最终统一德国的关键,可是普鲁士首相俾斯麦十分狡黠,他既需要战争,又希望法国首先宣战。
由于两国为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发生争执,战争危机终于出现。1868年,西班牙革命之后,女王伊莎伯拉被废,王位虚悬。俾斯麦为使法国腹背受敌,便派人潜往西班牙,打算买通西班牙议会和临时政府,拥立普鲁士国王的堂弟为西班牙国王。由于谋事不周,走漏了消息。
1870年7月初,法国为此向普鲁士提出抗议。鉴于英国、奥地利、俄国等也附和这一抗议,普王威廉一世只得宣布撤销其堂弟为西班牙王位候选人的资格。但是,拿破仑三世仍命令法国驻柏林大使,要求普王保证永不同意霍亨索伦家庭继承西班牙王位。普王虽拒绝给予这种保证,但还是与法国大使达成了双方都能接受的协议。
随后,普王将会见结果电告俾斯麦。俾斯麦渴望战争,他在与军方人士商议后,当即篡改普王电文,使它对法国带有侮辱性,并向各国使馆和报界公布。
法国岂能容忍这种做法?拿破仑三世借此于1870年7月19日首先向普鲁士宣战,于是普法战争爆发。
普法战争的经验表明,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对于建立庞大的军队并使其预先做好周密的战争准备具有重大意义,总参谋部在准备和实施作战方面作用极大,编制动员计划和铁路运输计划以及在军事上使用电报都具有特殊的意义,德军依靠上述措施才得以先于对方完成动员和战略展开,从而掌握了战略主动权。
更多相关内容请前往: |
普法战争双方实力分析 普法战争伤亡情况
普奥战争 是法国与普鲁士之间发生在1870年7月19日-1871年5月10日的战争,这次战争使普鲁士完成德意志统一,同时也促成了意大利统一。
普法战争双方实力分析
普法战争前夕,实行普遍征兵制的普鲁士军队是西欧兵力最强大的军队。北德意志联邦军队(包括德国南部诸邦军队)的兵力战时可达100万以上(其中作战军队69万余人)。几乎是法国兵力的2倍以上。战时,各军统一编为若干个集团军。德军炮兵装备有克虏伯兵工厂制造的钢管线膛炮,其有效射程为3.5公里。 早在1868—1869年之交的冬季,普军参谋总长老毛奇将军就已拟定战争计划,毛奇预料,法军会首先发起进攻,而且进攻方向一定选择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尤其在斯特拉斯堡附近渡莱茵河,因为这里是法国东南的一个突出部,直接面对莱茵河东岸德意志土地,根据法国铁路的情况,毛奇轻易就可以计算出,斯特拉斯堡铁路没有能力集结全部法军主力,有一多半法军(15万)应该在斯特拉斯堡以西靠北一点,法国腹地的梅斯下车集结。这样,法军梅斯集团和斯特拉斯堡集团势必被孚日山脉分开。 毛奇把他的三个集团军集中在梅斯和斯特拉斯堡当面的莱茵河背后,并不主动进攻,因为他要孚日山脉隔开法军,不想让山脉分隔自己的进攻部队。而一旦判明法军进攻方向和兵力,普军可以集中兵力击败分开的法军,然后对阿尔萨斯和洛林发动坚决的进攻,在总决战中歼灭敌人主力,并占领巴黎。该计划还规定,一旦奥匈帝国站在法国一方参战,普军将对其采取军事行动。法军总兵力战时不超过57万人,其中作战军队仅33—34万人。 法军当时实行常备兵制度,部队久经战阵,各级指挥员经验丰富,打遍了欧、亚、非和美洲。但法军体制平时不设军、师两级编制(近卫军除外),临战时方仓卒编组,故不能保障部(分)队应有的协调,这是法国军事首脑机关一个重大失误。法国事先没有制定周密的战争计划,而仓卒制定的计划存在着很多错误。
普法战争伤亡情况 普军:28208人阵亡 88488人受伤 法军:38871人阵亡 143000人受伤 总计474414名被俘
相关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