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文人画家杭世骏

Posted 画家

篇首语: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清代文人画家杭世骏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清代文人画家杭世骏

2、历史秘闻 忠臣:我奉旨收破烂!门庭若市

清代文人画家杭世骏

王瞿序《道古堂集》曰:“堇浦於学无所不贯,所藏书拥榻积几,不下十万卷。堇浦枕藉其中,目睇手纂,几忘晷夕。”这段话是对清代文人画家杭世骏的评价,杭世骏是谁?为何会评价如此高?接下来跟小编一起去看看吧。

杭世骏(1695—1773)清代文人、画家。字大宗,号堇浦,别号智光居士、秦亭老民、春水老人、阿骏,室名道古堂,仁和(今浙江杭州)人。

雍正二年(1724)举人,乾隆元 年(1736)举鸿博,授编修,官御史。乾隆八年(1743)因上疏言事,遭帝诘问,革职后以奉养老母和攻读著述为事。

乾隆十六年(1751)得以平反, 官复原职。晚年主讲广东粤秀和江苏扬州两书院。

工书,善写梅竹、山水小品,疏澹有逸致。生平勤力学术,著述颇丰,著有《道古堂集》《榕桂堂集》等。

记载,乾隆问杭世骏说:“你性情改过么?”世骏回答:“臣老矣,不能改也。”乾隆问:“何以老而不死?”回答说:“臣尚要歌咏太平。”笑了笑。这是记载中杭世骏和乾隆比较有名的一段对话了,从对话也能看出杭世骏也是个有啥说啥的人,也难怪会到晚年才官复原职了。

更多相关内容请前往: |

历史秘闻 忠臣:我奉旨收破烂!门庭若市

乾隆帝南巡至杭州时,杭世骏再次见到德高望重的皇帝,皇帝就问他:「 ”你现在靠什么生活?”杭世骏就说把破铜烂铁陈列在地上卖掉,于是乾隆帝就赏了「 ”买卖破铜烂铁”六个大字给他,而这事实际上颇有渊源。 杭世骏,1695年出生在一户贫寒家庭,虽家境不好,但他十分好学,家中藏书颇多,并且与同乡梁诗正等人组了读书会,分享学术,雍正二年考中举人后,考进士怎么也考不上,但他也不急,继续搞他的学术。 当时乡试的考官基本上是进士出身的官员担任,但杭世骏就是能做到以举人的身份担任福建乡试的考官,可见其影响力,为了不埋没人才,乾隆元年,已经41岁的杭世骏在浙江总督程元章的举荐下走上了仕途。 不过杭世骏做官没多久就被革职了,他为人耿直,清朝是满人称帝,对汉人颇有防范,而杭世骏没有考虑到这点,乾隆八年,久旱无雨,乾隆也就意思下诏求直言,杭世骏却以为乾隆帝纳谏入流。 他洋洋洒洒写下数千字的《时务策》,说天下巡抚尚满汉参半,总督却为什么一个汉人都没有?明明汉人有才能的人有那么多,皇帝不要以满汉划线,杭世骏也就触及了乾隆心中「 ”满汉畛域”的忌讳。 这怎么得了?乾隆帝心想这人是想反了不成?谁借他的胆子敢说出这样的话?乾隆就想要处死杭世骏,还是刑部尚书徐本念及杭世骏的才能和胆识,极力劝阻乾隆不要处死杭世骏,在乾隆帝面前磕了不少响头,额头都肿了,杭世骏这才保住了一条性命。 杭世骏被革职后,他的同僚怕牵连自己,就将杭世骏赶出了同僚会,躲他像逃瘟疫一般,只有同是喜爱文学的郑板桥写信安慰他,也有人会在乾隆面前帮杭世骏说话,乾隆帝便说:这种狂士,只配捡破烂! 于是杭世骏回到杭州,还真在闹市中摆了一个地摊,旁边写着:我奉旨收破烂!一时间门庭若市,络绎不绝,杭世骏的生意也就相当不错。后来杭世骏再见到乾隆帝,两人还闲聊了一番。 乾隆帝问他:你的性情改过了吗?杭世骏就说自己老了,已经不能改了。乾隆帝就说那你怎么还没有,杭世骏就回答:臣要歌咏太平。两人相顾笑了笑,一笑泯恩仇,乾隆十六年,杭世骏官复原职。忠臣得罪乾隆,乾隆:只配捡破烂!忠臣:我奉旨收破烂!门庭若市

相关参考

梁诗正 跋王羲之《快雪时晴帖》,这个小楷写绝了

梁诗正(1697―1763),清朝大臣。字养仲,号芗林,又号文濂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幼有异禀,五岁始能言,授以四五言诗,略上口,即能诵。长擅文学,偕同杭世骏、陈兆嵛等六人结“月课诗社”,有《质韦

梁诗正 跋王羲之《快雪时晴帖》,这个小楷写绝了

梁诗正(1697―1763),清朝大臣。字养仲,号芗林,又号文濂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幼有异禀,五岁始能言,授以四五言诗,略上口,即能诵。长擅文学,偕同杭世骏、陈兆嵛等六人结“月课诗社”,有《质韦

清代画家石涛简介 石涛山水画

  石涛  石涛是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与弘仁、髡残、朱耷合称“清初四僧”,尤其擅长山水画,对清代以至现当代的中国绘画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清代画家石涛简介  石涛(1642年-1708年),

清代画家髡残简介 如何评价髡残

  髡残  髡残是清代著名画家,清初四僧之一,有《层岩叠壑图》《卧游图》《苍翠凌天图》等作品存世,其中山水画成就最高,是一位能诗书,善绘画的多面手。  清代画家髡残简介  髡残(1612-1692),

棠棣双杰——清代宫廷画家丁观鹏丁观鹤兄弟

宫廷画家中经常会出现父子、兄弟先后相继,或同时供奉内廷的现象,这也体现了他们职业画家的特性。清朝宫廷中的供奉画家丁观鹏、丁观鹤兄弟就是很典型的例子。丁氏兄弟的姓名见于画史的记载,不像有些清朝的宫廷画家

清代宫廷画家陈枚创作的绢本设色画 清代月曼清游图册

《月曼清游图》册描绘的是宫廷嫔妃们一年12个月的深宫生活,通过这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体现了宫廷生活与民间生活的密切关联,以每月的气候变化为背景,描绘了宫女们随其女主人在庭院内外的游赏活动,主仆之间的关系颇

揭秘清代著名文人郑板桥竟然是同性恋?

郑板桥,原名郑燮,号板桥,所以人称板桥先生。郑燮祖籍苏州,1736年进士。在郑板桥做官前后,他都是居住在扬州,以书画为生。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之一,他的诗、书、画被后人世称“三绝”。他也是清代非常有代

文人方苞自幼就能对诗 是清代桐城古文派鼻祖

“天下文章其在桐城呼!”这是清朝乾隆年间世人对桐城文章的赞誉。桐城派,又称桐城文派、桐城古文派,因其主要代表人物方苞、刘大魁、姚鼐均系桐城人,故名。桐城派是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其参与作家之众、播

清代文人严复三改《天演论》 体现其微妙心态变化

《天演论》的三次改订,可能的确提升了翻译质量,力争达到严复本人所倡导的“信达雅”的因素在里边。但这三次改订的文本细节,又能够让人明确感受到,译著者本人的微妙心态与心理变化,并非一如标签化的“天演学家”

探秘为何清代文人多同性恋 郑板桥自曝同性恋

在中国的历史,也有同性断袖的事例,尤其是在清朝,那么,为什么同性恋多出现在清朝呢?在中国,同性恋的历史也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华夏始祖黄帝。清代学者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二中说:“杂说称娈童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