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出奇招只为让欧洲使臣下跪
Posted 使臣
篇首语: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乾隆出奇招只为让欧洲使臣下跪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乾隆出奇招只为让欧洲使臣下跪
乾隆,清朝一位极有作为的皇帝, 在我国历史上的诸位君主中,算是比较贤明的一位,其执政期间,不仅巩固了国家主权,还大力发展教育,为百姓的生活安定出谋划策,使得国家处于一片盛世之中。
不过,虽然他对国家有些贡献,但是并不能算是古代第一君主,但因为其地位特殊,而时常受人奉承,上赶着拍马屁的人前赴后继,久而久之,开始对自己的水平错误估计,闹了不少的笑话出来。
与大多数君主一样,从小受宫中大学士影响的乾隆,在闲暇的时候破爱舞文弄墨,兴起时便写两首诗词寄托情怀,日积月累下来,足足写了四万余首,这是什么概念呢?比全唐诗中收录诗词的总和还要多,按他在世的时间来算,如果从出生的第一天开始写,那么平均一天也要写一首有余。
有的人认为量变就能导致质变,但是放在诗文上似乎不太合适,乾隆所做的诗词,大多仅仅能保持平仄押韵,基本上都是凭靠华丽的辞藻堆切起来的花架子,除了 明显雕琢的痕迹之外,没什么情思寄托其中,因此后世众人也基本没有将其当成诗人对待的。
但在当时,作为一国之君,他的诗词只要发表出来,便会被人争相吹 捧,使得其沾沾自喜,认为自己是天生的文豪,出宫游玩时也会四处留迹,自以为能够成为后世的经典,让后人也成为他的拥趸。
事实上,他不但写诗,有些时候他也会换换口味,写点剧本,不过同样因为水平一般,所以知晓此事的人并不多。当时恰逢十七世纪末,欧洲国家看中了我国的广 阔市场,安排使臣来与他商议此事,希望能够建立贸易的来往。
为了能够进行良好的交流,他也对此事比较看重,心底里是赞同的,但因为有大国情怀,他不想就这 么轻易答应使臣。早先清朝与沙俄发生战争得胜,此后两国之间便通过每年进贡的方式进行贸易交流,这种方式对于他来说,是比较容易接受的,所以他现在想的是 能够尽量与欧洲国家建立这种贸易关系。
当然,使臣不像是本国人,不需要对他言听计从,强硬的手段在这里起不了作用,他所能够做的,就是尽量从心理上战胜使臣。于是,在使臣进宫的路上,他特意 嘱咐随行之人阻止欧洲人与清朝百姓接触,以此来给这些人留下一个清朝人都很神秘强大的印象。
为了能够将这点扩大化,他还专门在圆明园中的西洋楼接待了欧洲使臣,这些西方气息浓厚的建筑,就是为了告诉他们清朝乃是世界大国,国力强盛,无所不有。只可惜,欧洲使臣对此并没有特别的关注,这让乾隆感到有些失落。
大家都知道,拜见皇帝时,必须要行跪拜礼,就算是太子都不能例外,而欧洲使臣则认为这是一种非常没有尊严的礼仪,始终不愿意接受,这让乾隆煞费苦心,甚至不惜为此而编排了一出剧目。
其实他并不是真的是那种思想顽固之人,在与沙俄的贸易交流中,对方使者就不需要进行跪拜礼,因为在他看来,只要对方愿意俯首称臣,那么这些都是无关紧要的小事。现在的关键问题就在于,欧洲使臣不是以一种谦卑的姿态前来商议此事的,而是以平等的身份与其进行交流。
为了能够让对方臣服,乾隆决定动用艺术的力量,专门为他们编排了一部昆剧,为的就是能够让那些没有礼数的欧洲使臣受到熏陶,将他们彻底感化。剧名为《四海升平》,讲的是各路神仙前来将为非作歹的海龟,其中还有一位皇帝的角色,实际上就是乾隆的化身。
而那头海龟则是暗指欧洲使臣,此剧的潜台词就是接受大清的洗礼后,才能实现四海升平的盛世景象。只可惜中西方文化交流还是有很大差异的,欧洲使臣压根就没有看懂,只看到海陆动物轮番上场,还以为是在讲述一个海陆动物联姻的故事,所以没有能理解深一 层次的意思,始终无法接受跪拜礼。
如此,乾隆所想要的效果并没有达到,两国的贸易交流自然也就无法达成,这使得我国失去了一个能够接触世界的机会。对此, 乾隆虽然心里失落,但表面上依旧表现强硬,称大清地大物博,没有必要跟别国通商,虽然听起来很有志气,却也为后来一系列屈辱事件的发生,埋下了深深地伏笔。
乾隆写错字非常尴尬,大臣下跪张开一只手,成功为乾隆解围
乾隆皇帝是一个非常好面子的人,他自视甚高,自封“十全老人”、“古稀天子”,认为自己是古往今来第一有福气,第一英明的皇帝。实事求是的讲,乾隆的确有自傲的资本,他一生在位60年,还做了三年半太上皇,实际执政时间之长为中国历代帝王之最。
乾隆皇帝在位期间,大张挞伐,开疆拓土,立下“十全武功”,极大拓展了祖国的疆域,捍卫了大清的尊严,同时大力发展经济,“康雍乾盛世”在乾隆年间发展到了巅峰,人口规模也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在文化方面,乾隆任命大才子纪晓岚编纂《四库全书》,使得文化思想也实现了大一统,堪称壮举。乾隆本人也是喜欢儒家文化,尤其热爱诗词歌赋,他一生写了几万首诗就是最好的证明。
乾隆除了写诗之外,还有两个著名的爱好:游山玩水和为名胜古迹题词。乾隆六下江南早已传为佳话,江南的名胜古迹多有乾隆题写的匾额,这和乾隆的另一个爱好:为字画盖章,相映成趣。
不过由于乾隆的文化造诣有限,因此他在写诗题词的时候曾经闹出过不少笑话,下面笔者就和大家分享有关乾隆皇帝出糗的逸闻趣事。话说有一次乾隆下江南,正好碰上冬天。乾隆喜欢西湖的美景,就在一个下雪天,和著名诗人、大学士沈德潜等大臣一起雪中游西湖。
雪中的西湖银装素裹,漫天的飞雪翩翩飘落,与路边的梅花相相映成趣。乾隆目睹此景不由得诗兴大发,张口就来了三句诗:“一片一片又一片,三片四片五六片。七片八片九十片。”说完这三句乾隆不说了,原来他这三句都是即兴而来的打油诗,第四句不好收尾,乾隆的灵感卡壳了。
这时站在一边的大诗人沈德潜看出了乾隆的窘境,赶紧上前一步,对乾隆说:“皇上的诗句绝妙,请容老臣狗尾续貂,恭续第四句诗。”说完沈德潜续上了第四句诗:“飞入梅花都不见”,这才帮乾隆解了围。
还有一次乾隆南巡到了镇江金山寺,寺庙主持请求乾隆为金山寺题写匾额,乾隆正好技痒,就一口答应下来。结果写匾额的时候乾隆心不在焉,把“江天一色”写成了“江天一包”。乾隆自己却没有发现这个失误。如果这个匾额挂出去,乾隆就糗大了。
沈德潜当时就在一边跟随,他发现乾隆写错字之后,马上在手掌写了一个“色”字,然后跪下对乾隆说:“皇上的书法龙飞凤舞,遒劲非凡,希望皇上把这幅字赐给老臣。”沈德潜说完张开手把手掌里的“色”字展示给乾隆看,暗示乾隆再写一一遍,改正错字。
乾隆看了沈德潜的举动,顿时明白自己写了错字,马上将写错的那幅字赐给了沈德潜,然后重新写了正确的“江天一色”匾额,留在了金山寺。这件事也被史官记载了下来,一直流传到了今天。
参考资料:《清稗类钞》《清史稿》
相关参考
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英国使臣阿美士德率领使团,满怀期待地奔向中国。早在阿美士德之前,他的前辈马戛尔尼就曾借着为乾隆祝寿之名,来华商讨贸易问题,最终闹得不欢而散。阿美士德这次指不定又要吃闭门羹,
乾隆皇帝是一个非常好面子的人,他自视甚高,自封“十全老人”、“古稀天子”,认为自己是古往今来第一有福气,第一英明的皇帝。实事求是的讲,乾隆的确有自傲的资本,他一生在位60年,还做了三年半太上皇,实际执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和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英国政府先后派出两个使团,穿越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来到中国。第一个使团由乔治第二个使团由阿美士德勋爵领衔,史称“阿美士德使团”。马戛尔尼使团
乾隆下江南声势浩大,花费颇多,但他一路南下绝非只为游山玩水,实际上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了解水患,兴修水利。 官员联名奏请乾隆下江南 乾隆十四年(1749年)八月,两淮盐政吉庆上奏,表示乾隆举行木兰
雍正儿子不多,最后在继位的时候,也没有像九龙夺嫡一样,而是弘历顺利的成为了皇帝,成了乾隆帝。今天,野史君就和大家聊聊雍正的一个儿子,雍正的第五子,乾隆的弟弟,一个有着不一样人生经历的清朝阿哥。他是弘昼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公元1756年5月15日,英国正式对法国宣战,「”英法七年战争”就此爆发。同年8月,随着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派兵增援英国,战火彻底在欧洲大陆蔓延开来。在普鲁士和英国
蒋经国在台湾接班之事屡被人炒作。很多人认为蒋介石通过铲除老人,为儿子接班扫清道路。其实,蒋介石让儿子接班,做的是一笔政治交易,同时也堵住了别人的嘴。data-filtered="filtered"
公元前88年,已经70岁的汉武帝自知体弱多病,将不久于人世。但是自前太子刘据死后,尚未立储,把大汉江山交给谁,成了走到人生尽头的汉武帝的第一心事。无论才能品行还是容貌气度,汉武帝都十分喜爱和看好小儿子
核心提示:当时二局正要做饭,周恩来等不急了,说你们全都破电,我给你们做饭!贺俊侦和战友们破译了川军的无线电密码,得知四面只有一个豁口敌军较少,红军立刻从这个豁口突围出去,向西渡过赤水,才摆脱了刘湘的纠
世上的事情都是在不断变化之中,政客的立场随着利益的变化而变化。辛亥革命爆发之后,袁世凯与南方革命党人几轮谈判之后,达成了南北统一,袁世凯出任总统的共识之后,如何让满清王朝体面地逊位,就成为袁世凯必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