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写竹明志的故事
Posted 板桥
篇首语:忍耐力较诸脑力,尤胜一筹。。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郑板桥写竹明志的故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郑板桥写竹明志的故事
郑板桥(1693-1765),名燮,字克柔,号板桥居士、板桥道人,江苏兴化人。清代书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曾任山东范县县令、潍县知县。
郑板桥一生,以写画竹子最为着名: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身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劫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这画、这诗、这竹,正是他“清为官,勤为民”的高亮志向的生动写照。
在十二年的官宦生涯中,他时时以百姓为念,有错即改,有利即行,在潍县时就曾有这样两个故事:
当时,潍县每到冬天,经常发生鼠窃狗盗之事,闹得人心惶惶。郑板桥就募人专事巡查捉拿盗贼强徒。谁知,这一番好意却没有得到好报。巡查队里的宵小不良之徒借此滥用职权,看到哪家小孩在玩牌,即以“抓赌”为名,闯进去敲诈勒索;碰到走夜路的,就污蔑人家是小偷,抓来吊打,讹诈钱财;而对真正的盗首歹人却视而不见。老百姓为此怨声载道。郑板桥得知这情形后,一面立即派人严查不法分子,一面立即遣散了自己募人组织起来的巡查队,沉痛自责道:“我愧对子民啊!”
乾隆十一、二年间,潍县连年灾荒,甚至发生了人吃人的惨事。郑板桥痛心疾首,决定开仓赈灾。而那些胆小怕事的人却阻止他不要这样做。
郑板桥对此心胆俱裂,激动地说:“时已至此!事已至此!待一层一层禀报上去,苍生百姓早已死光了。天大之事,由我承担!”他当即开仓拨谷,让乡民按人头领取。
谁知这一开仓济民的善举,却被一些人污蔑为贪污渎职、另有所图,告发于朝廷。郑板桥因而被撤职罢官。
离开潍县时,郑板桥只雇了三头毛驴:一头驮着简单的行囊,他自己骑着;一头装着两夹板书,还有一个叫阮咸的乐器;另一头,小皂隶骑着,在前面引路。
郑板桥为官清廉,心系民生。老百姓哭着挽留他,他画了竹和菊,与他们道别: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直到他临终那年,他在画竹时还题诗道:
“宦海归来两袖空,逢人卖竹画清风。”
郑板桥在潍县做官时,曾画过一幅竹子送给上司,画上题诗是: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县衙萧萧的竹声,使郑板桥想到了民间的疾苦和为官作吏者的责任。
春秋战国 清心明志的寓言(望海楼)
原标题:清明:清心明志的寓言(望海楼)
施立学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4月05日 第 01 版)
清明,万物至此皆清洁而明。
清明是节气,是节日,也是古人留下的一则寓言。
当大地返青、杨柳新绿,诸多华夏子孙涌回桑梓,追念乡贤、敬仰先烈,以致于四野如市。祭扫时,那一束鲜花、一樽薄酒、一炉纤香、一篇祭文或栽种的一株树,无不饱含慎终追远、敦邻睦族的孝亲传统。从释怀寄情、哀而不伤的墓祭,到“游子寻春半出城”的踏青,无不体现了阴阳谐和的文化传统。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对春景的书写和描绘,有关清明的典故与故事,数不胜数,滋润后人。
孔子问弟子们志向,曾点回答:“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一志向简单朴实,富有生活情趣,孔子听后,也赞叹一声,表达认同。
从《诗经》中的《国风·郑风·溱洧》谈情说爱的描写“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到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的非常景象“清明节矣……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园囿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歌儿舞女,遍布园亭,抵暮而归”,无不让人对清明时节产生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在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的人面桃花里,在杜甫“长安水边多丽人”的探春盛景中,人们感悟到,“万株杨柳属流莺”的清明,不只是如浸如染的一首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更是天地合著的一篇振聋发聩的寓言。
传说中,颠沛流离19年,又“割股啖君”的介之推,血谏晋文公《清明》诗,为这篇寓言点睛:“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声声精卫填海,字字啼血杜鹃。唐明皇将衍生于春秋的清明节,定型于唐:“寒食上坟,礼经无文,近世相传,已成习俗,应该允许,使之永为常式。”
王羲之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以清丽笔调写下千古不朽的《兰亭集序》,茂林修竹间曲水流觞,临流赋诗,流素卵、浮绛枣,修禊除灾。唐太宗把柳圈作为护身符与吉祥物,在清明时节赐予文武大臣。唐朝人还着柳枝于门户,以避邪驱疫。柳树强大的生命力与内在灵性,能给人以佑生避邪的希望。
天清明,地清明,人也清明。清明本来就是“励志节”,“清”与“明”寓意清白为人、廉洁奉公。一年一度过清明,是天地警示——以先祖大德、乡贤懿风净心明志。德不匹高天厚土,汗颜先贤;知行若朗朗乾坤,耀祖光宗。春光万斛里,阳气发泄,万物萌生。踏青与游艺,养眼娱身,一如盎然春色,清洁明亮。地涌新绿,天降清明,人当顺天应时,明朗修齐治平之志,雕塑净洁出彩人生。
相关参考
核心提示:革命无期,前路渺茫,蒋先云深自痛惜,加之其妻李祗欣(李立三胞妹)病逝,心中苦楚无人诉说,人生凄凉莫过于此,遂祈愿以死明志。1927年5月下旬,身为七十七团团长兼党代表的蒋先云,骑白马当先,在
汉朝经过文景之治的盛世,又迎来一个盛世。汉武帝开始掌舵庞大帝国的方向,而武帝第一个皇后是其母为取得馆陶公主支持同意的陈皇后。但陈皇后并不没有陪同武帝走完一生。汉武帝又选中了第二位皇后。卫子夫,与汉朝开
...皓之一,关于他们的诗句现在有记载的有300多篇。杜牧、郑板桥等人对他们也是仰慕有加。来了解一下绮里季的故事吧。绮里季的故事说的是,绮里季还有东园公、夏黄公、甪里先生是秦始皇时期掌管古今之史祭祀教化等职位的...
古时候的女人最大的愿望都是能成为一国之君的女人,当时的社会制度下,女人可以说是没有任何地位,但是成为皇帝的妃子就他一样了。不过,能够成为皇帝妃子的女人一定是不平凡的,即使是富贵人家的女儿想成为皇帝的妃
他是毛主席最敬佩的老师,辛亥革命前就砍断手指明志,后为副部级
1937年,毛主席在给徐特立60岁寿辰的祝贺信中写道:「”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当革命失败的时候,许多共产党员都离开了共产党,有的甚至跑到敌人那边去了,你
郑板桥简介郑板桥简介,郑板桥原名郑燮,号板桥,因此世人称他为板桥先生。是我国清朝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画家,生于1693年,卒于1765年。郑板桥的祖籍在苏州,他后来生活在现在的江苏省兴化县。郑板桥画
郑板桥的品质郑板桥是我国古代清朝时侯的著名诗人,画家,有着高洁的品质,在后世一直为人们所敬仰。那么郑板桥的品质有哪些呢?郑板桥图片郑板桥的品质有很多,很多都值得后人学习,下面我们就简单的说说郑板桥的品
郑板桥,人称板桥先生,他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时期的画家,除此之外,他还是诗、书也不差,被人称为是“诗书画三绝”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扬州八怪”中的重要代表人物,而相比其他画家,郑板桥先生只画兰、竹、石
郑板桥,原名郑燮,号板桥,所以人称板桥先生。郑燮祖籍苏州,1736年进士。在郑板桥做官前后,他都是居住在扬州,以书画为生。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之一,他的诗、书、画被后人世称“三绝”。他也是清代非常有代
1.请问历史上郑板桥活了多少岁郑板桥(1693。11。22-1765。1。22),即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生于1693年,卒于1765年,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