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历代公主额驸资料汇总之太宗皇太极篇
Posted 太极
篇首语:做了好事受到指责而仍坚持下去,这才是奋斗者的本色。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清朝历代公主额驸资料汇总之太宗皇太极篇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清朝历代公主额驸资料汇总之太宗皇太极篇
“格格”原为满语的译音,译成汉语就是小姐,姐姐之意。清朝贵胄之家女儿的称谓,即妇人之爵名。 > 清朝前身“后金”初年,国君(即“大汗”)、贝勒的女儿(有时也包括一般未嫁之妇女)均称“格格”,无定制。例如,清太祖努尔哈赤的长女称“东果格格”,次女称“嫩哲格格”。清太宗皇太极继位后,于崇德元年(一六三六年),始仿明制,皇帝女儿开始称为“公主”,并规定皇后(即中宫)所生之女称“固伦公主”,妃子所生之女及皇后的养女,称“和硕公主”。“格格”遂专指王公贵胄之女的专称。例如,皇太极的次女马喀塔(孝端文皇后所生)初封固伦长公主,后改为“永宁长公主”,复改为“温庄长公主”。由此可见,现在影视剧中把皇帝之女称作“格格”是不准确的(如,“还珠格格”、“十八格格”……)。顺治十七年(一六六0年)始把“格格”分为五等,即> 一、亲王之女,称为“和硕格格”,汉名为“郡主”; > 二、世子及郡王之女,称为“多罗格格”,汉名为“县主”; > 三、多罗贝勒之女,亦称为“多罗格格”,汉名为“郡君”; > 四、贝子之女,称为“固山格格”,汉名“县君”; > 五、镇国公、辅国公之女,称“格格”,汉名“乡君”;
此外,“公”以下之女,俱称“宗女”。“格格”之称一直沿用至清末民初之际,才渐渐终止。例如清高宗(乾隆帝弘历)一生共生了十个女儿,其中有五人因早殁没有加封,另外五个女儿,加封为公主。即第三女(孝贤纯皇后生),封固伦和敬公主;第四女(纯惠皇贵妃苏氏生)封和硕嘉公主;第七女(孝仪纯皇后生),封固伦和静公主;第九女(孝仪纯皇后生),封和硕和恪公主;第十女(妃汪氏生),封固伦和孝公主。她是个例外,因为她是在乾隆六十五岁时生的,是乾隆帝最钟爱的女儿,后下嫁给和绅的长子丰绅殷德。她本应封为和硕公主。但乾隆破例把他封为“固伦公主”。此外,乾隆帝还收养了其弟弘昼的一个女儿,后来加封为和硕和婉公主。
从以上事例来看,清朝从皇太极开始就已经不把皇帝的女儿称作“格格”了,一般均称为“公主”。
> 太宗皇太极诸女
敖汉公主(1621——1654)固伦公主。皇太极的长女。其母为皇太极的继妃乌拉纳喇氏,与皇太极的长子豪格、次子洛格同母。后金天命六年(1621)三月十二日生。天聪七年(1633)13岁时,嫁给蒙古熬汉部博尔济吉特氏台吉班第,号称敖汉公主。班第在崇德元年(1636)被封为熬汉郡王,顺治十三年(1656)卒。十一年(1654)公主去世,时年34岁。
二女马喀塔(1625—1663)固伦长公主。皇太极的第二女。其母为皇太极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哲哲,与三女、八女同母。后金天聪九年(1635)许配给察哈尔部蒙古林丹汗之子博尔济吉特氏额尔孔果洛额哲。清崇德元年(1636)出嫁,时年12岁。是年,额哲受封为察哈尔亲王。六年(1641)额哲去世。顺治二年(1645)复嫁给额哲的弟弟阿布鼐。顺治十四年(1657)受封为固伦长公主。十六年封为永宁长公主。后来改封为固伦温庄长公主。阿布鼐在顺治五年袭其兄额哲遗爵受封为亲王,后因“负恩失礼”被削去爵位并被处死。公主于康熙二年(1663)去世,时年39岁。
三女(1628—1686)固伦长公主。皇太极的第三女。其母为皇太极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待氏哲哲,与皇太极之二女马喀塔和八女同母。后金天聪二年(1628)七月初三日生。初封固伦公主。崇德三年(1638)十二月许配给科尔沁部蒙古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哲哲哥哥之子即许配给她亲娘舅之子奇他特。四年12岁时出嫁。崇德八年(1643)奇他特受赐固伦额骆仪仗,顺治六年(1649)被封为科尔沁郡王,八年闰二月去世。十三年(1656)公主回到北京,十四年晋封为固伦长公主。十六年晋封为固伦延庆长公主。后改为固伦端靖长公主。康熙二十五年(1686)五月去世,时年59岁。
四女雅图(1629—1678)固伦长公主。皇太极的第四女。其母为皇太极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布木布泰,与皇太极的九子福临、五女阿图、七女同母。后金天聪三年(1629)正月初八日生。初号固伦公主。七年许配给孝庄文皇后布木布泰哥哥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之第三子,也是她亲娘舅之子弼尔塔哈尔。后来吴克善有罪,皇太极十分生气,欲断此婚姻,由于吴克善入朝服罪,仍维持其婚配。祟德六年(1641)公主年13岁时出嫁。八年(1643)弼尔塔哈尔被赐封为固伦额驸,康熙五年(1666)袭其父爵受封为卓礼克图亲王,六年去世。顺治十三年(1656)公主回到北京。翌年晋封为固伦长公主。十六年(1659)十二月受封为固伦兴平长公主,后改为固伦雍穆长公主。康熙十七年(1678)闰二月去世,时年50岁。 五女阿图(1632一1700)固伦长公主。皇太极之第五女。其母为皇太极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布木布泰,与皇太极的九子福临、四女雅图及七女同母。后金天聪六年(1632)二月十二日生。祟德六年(1641)正月,许配给喀尔喀蒙古额驹博尔济吉特氏恩格德里之子索尔哈。八年12岁时出嫁。索尔哈在崇德元年(1636)袭其兄额尔克代青之三等甲喇章京,即三等轻车都尉世职,顺治初年去世。顺治五年(1648)阿图复嫁给蒙古巴林部辅国公博尔济吉持氏色布防,所以人称巴林公主。色布腾为元太祖21世孙,顺治五年晋封为辅国公。七年晋封为巴林郡王。康熙七年(1668)二月去世。阿图自嫁色布腾后,顺治十四年(1657)被封为固伦长公主,十六年二月被封为固伦和顺长公主,后改为固伦淑慧长公主。阿图公主为孝庄文皇后所钟爱。色布腾去世后,康熙十二年(1673)孝庄文皇后有病,康熙皇帝派人把公主接到北京,以后又多次到北京。三十一年(1692)沼设护卫长史视贝勒例。三十九年(1700)正月初十日卒于京师,时年69岁。
六女(1633—1649)固伦公主。皇太极的第六女。其母为皇太极侧妃扎鲁特博尔济吉持氏,与皇太极的九女同母。后金天聪七年(1633)十一月十五日生。祟德六年(1641)许配给伊尔根觉罗氏都统阿山之子夸札。顺治元年(1644)12岁时出嫁。六年三月去世,时年17岁。夸札在顺治五年(1648)因罪被罚锾。六年(1649)在公主去世一个月后也去世。
七女淑哲公主(1633—1648)固伦长公主。皇太极的第七女。其母为皇太极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持氏布木布泰,与皇太极的九子福临四女雅图、五女阿图同母。后金天聪七年(1633)十一月十六日生。初号淑哲公主。崇德六年(1641)许配给蒙古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内大臣俄尔齐桑之子铿吉尔格。顺治二年(1645)13岁时出嫁。五年去世,时年16岁。赐谥固伦端献长公主。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清实录》记载祟德六年(1641)将公主许配给俄齐尔桑之子铿吉尔格。顺治二年(1645)却记公主嫁给俄齐尔桑之子喇麻思。《玉碟》只记公主嫁给铿吉尔格。而《清史稿》俄齐尔桑传却记顺治二年(1645)正月“其子喇麻喇尚主授固伦公主。”“公主表”认为这一矛盾的现“当是铿吉尔格改名喇麻思译文作喇麻喇”。唐邦治先生又提出第二种可能,即“铿吉尔格为喇麻思之兄,公主先嫁其兄,兄死又嫁其弟”。我们认为这第二种可能性不大,因为文献记载公主嫁铿吉尔格与嫁喇麻喇的时间均为顺治二年(1645)。 八女(1634—1692)固伦长公主。皇太极的第八女。其母为皇太极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待氏哲哲,与皇太极的二女、三女同母。后金天聪八年(1634)闰八月十六日生。初固伦公主。祟德六年(1641)许配给蒙古科尔沁部土谢图亲王额驸博尔济吉特氏巴达礼之长子巴雅斯护朗。顺治二年(1645)12岁时出嫁。十四年(1657)二月被封为固伦长公主,十六年被封为固伦昌乐长公主,后改为固伦永安长公主。康熙十一年(1672)五月,巴雅斯护朗袭其父爵为土谢图亲王,是年八月去世。二十一年(1692)正月公主去世,时年59岁。赐谥端贞长公主。
九女(1635一l652)皇太极的第九女。其母为皇太极侧妃扎鲁侍博尔济吉持氏。与皇太极的六女同母。后金天聪九年(1635)九月二十六日生。顺治五年(1648)14岁时嫁给蒙古博尔济吉持氏哈尚。八年哈尚去世。九年公主亦去世,年仅18岁,未受封。
十女(1635—1561)皇太极的第十女。其母为皇太极庶妃纳咧氏,与皇太极六子高塞、十三女同母。受封为县君。顺治八年(1651)八月17岁时嫁给瓜尔佳氏一等公辉塞。但是婚后不到3个月,辉塞就去世,公主一直没有再嫁,十八年(1661)公主去世,时年27岁。
十一女(1636——1650)固伦长公主。皇太极的第十女。其母为皇太极懿靖大贵妃博尔济吉特氏娜木钟,与皇太极的十一子博穆博果尔同母。崇德元年(1636)三月二十五日生。初号固伦公主。顺治四年(1647)12岁时,嫁给蒙古阿巴亥部博尔济吉特氏噶尔玛索诺木。七年去世,时年15岁。十三年(1656)六月赐谥固伦端顺长公主。噶尔玛索诺木与公主结婚后,授与一等精奇尼哈番(子)。公主去世后,皇太极之兄礼亲王代善之女复嫁给他,加少保兼太子太保,康熙三年(1664)卒。 十二女(1637—1678)皇太极之第十二女。其母为皇太极之庶妃(不知姓氏)。祟德二年(1637)三月十五日生,初封乡君品级。顺治八年(1651),15岁时嫁给蒙古博尔济吉特氏头等侍卫班第。康熙十七年(1678)去世,时年42岁。班第在康熙十年(1671)任理藩院侍郎,三十年(1691)任理藩院尚书。三十九年(1700)去世。 十三女(1638一1657)皇太极之第十三女。其母为皇太极的庶妃纳喇氏,与皇太极的六子高塞、十女同母。祟德三年(1638)七月初七日生。顺治九年(1652)15岁时嫁给副都统瓜尔佳氏拉哈。十四年(1657)四月去世,时年20岁。
十四女(1641一1703)和硕长公主。皇太极之第十四女。其母为皇太极庶妃察哈尔部蒙古奇垒氏。初号和硕公主。顺治十年(1653)13岁时嫁给平西王吴三佳之子吴应熊。十四年晋封为和硕长公主。十六年(1659)十二月被封为和硕建宁长公主,后改为和硕恪纯长公主。吴应熊与公主婚后,顺治十年(1654)授三等子,十四年加少保兼太子太保,康熙七年(1668)晋少傅兼太子太傅。十四年因其父吴三佳反叛清廷,同其子吴世霖皆被清廷处死。吴应熊死后,康熙皇帝经常下诏慰藉公主,谓其“为叛寇所累”。四十三年(1703)公主去世,时年63岁。
养女一(1615—1637)和硕公主。皇大极的从兄克勤郡王岳托之第一女,皇太极抚为己女。其母为哈达纳喇氏。号和硕公主。天聪二年(1628)14岁时嫁给蒙古科尔沁部台吉博尔济吉特氏曼珠习礼。祟德二年(1637)册封为和硕公主,是年七月十九日去世,时年23岁。曼珠习礼与公主婚后,赐号达尔汉巴图鲁,祟德元年(1636)封郡王,顺治十六年(1659)晋封为和硕达尔汉亲王,康熙四年(1665)去世。
养女二(生卒年不详)皇太极康惠淑纪博尔济吉持氏巴特玛·所抚养的蒙古女,皇太极命其十四弟多尔衮娶之。而多尔衮的10个妻妾中有6人是蒙古族。
>
清朝历代公主额驸资料汇总之仁宗琰篇
“格格”原为满语的译音,译成汉语就是小姐,姐姐之意。清朝贵胄之家女儿的称谓,即妇人之爵名。 > 清朝前身“后金”初年,国君(即“大汗”)、贝勒的女儿(有时也包括一般未嫁之妇女)均称“格格”,无定制。例如,清太祖努尔哈赤的长女称“东果格格”,次女称“嫩哲格格”。清太宗皇太极继位后,于崇德元年(一六三六年),始仿明制,皇帝女儿开始称为“公主”,并规定皇后(即中宫)所生之女称“固伦公主”,妃子所生之女及皇后的养女,称“和硕公主”。“格格”遂专指王公贵胄之女的专称。例如,皇太极的次女马喀塔(孝端文皇后所生)初封固伦长公主,后改为“永宁长公主”,复改为“温庄长公主”。由此可见,现在影视剧中把皇帝之女称作“格格”是不准确的(如,“还珠格格”、“十八格格”……)。顺治十七年(一六六0年)始把“格格”分为五等,即> 一、亲王之女,称为“和硕格格”,汉名为“郡主”; > 二、世子及郡王之女,称为“多罗格格”,汉名为“县主”; > 三、多罗贝勒之女,亦称为“多罗格格”,汉名为“郡君”; > 四、贝子之女,称为“固山格格”,汉名“县君”; > 五、镇国公、辅国公之女,称“格格”,汉名“乡君”;
此外,“公”以下之女,俱称“宗女”。“格格”之称一直沿用至清末民初之际,才渐渐终止。例如清高宗(乾隆帝弘历)一生共生了十个女儿,其中有五人因早殁没有加封,另外五个女儿,加封为公主。即第三女(孝贤纯皇后生),封固伦和敬公主;第四女(纯惠皇贵妃苏氏生)封和硕嘉公主;第七女(孝仪纯皇后生),封固伦和静公主;第九女(孝仪纯皇后生),封和硕和恪公主;第十女(妃汪氏生),封固伦和孝公主。她是个例外,因为她是在乾隆六十五岁时生的,是乾隆帝最钟爱的女儿,后下嫁给和绅的长子丰绅殷德。她本应封为和硕公主。但乾隆破例把他封为“固伦公主”。此外,乾隆帝还收养了其弟弘昼的一个女儿,后来加封为和硕和婉公主。
从以上事例来看,清朝从皇太极开始就已经不把皇帝的女儿称作“格格”了,一般均称为“公主”。
仁宗琰系
长女(1780—l783)琰长女。其母为琰简嫔关佳氏。乾隆四十五年(1780)四月十一日生。乾隆四十八年(1783)十一月初一日卒,年4岁,未封。
次女(1780一1783)琰二女。其母为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乾隆四十五年(1780)四月三十日生。乾隆四十八年(1783)八月初十日卒,年4岁,未封。 三女(1781一1811)庄敬和硕公主。琰三女,其母为和裕皇贵妃。乾隆四十六年(1781)十二月十七日生。嘉庆六年(1801)十一月嫁予蒙古科尔沁部博尔济吉持氏索特纳木多布济。受封为庄敬和硕公主。嘉庆十六年(1811)三月十二日去世,时年31岁。葬于昌陵附近王佐村园寝。额驸索特纳木多布济,系科尔沁郡王齐默持多尔济之孙。乾隆四十八年(1783)袭父爵,封为郡王。嘉庆四年(1799)正月命于御前行走。娶公主以后荐授御前大臣。嘉庆二十五年(1820)受顾命。道光五年(1825)七月初十日去世。晋赠亲王。无嗣,以从子僧格林沁为嗣。
四女(1784一1811)庄静固伦公主。琰之四女,其母为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乾隆四十九年(1784)九月七日生。嘉庆七年(1802)封为庄静固伦公主。是年十一月嫁给蒙古族博尔济吉持氏玛尼巴达喇。嘉庆十六年(1811)五月初七日去世,时年28岁。葬于昌陵附近王佐村园寝。额驸玛尼巴达喇,嘉庆四年(1799)袭封土默特贝子。历任前锋统领,蒙古都统。道光五年(1825)授御前大臣。道光八年(1828)加郡王衔。道光十一年(1831)封贝勒。道光十二年(1832)十一月初九日卒。
五女(1786—1795)慧安和硕公主。琰五女,其母为琰逊嫔沈佳氏。乾隆五十一年(1786)十一月十一日生。乾隆六十年(1795)五月卒,时年10岁。嘉庆二十三年(1818)三月追封为慧安和硕公主。
六女(1789—1790)琰六女,其母为琰华妃侯佳氏。乾隆五十四年(1789)六月十二日生。乾隆五十五年(1790)早殇。未封。 七女(1793—1795)琰七女,其母为琰孝和睿皇后钮枯禄氏。乾隆五十八年(1793)六月二十六日生,乾隆六十年(1795)六月早殇,时年3岁。未封。
八女(1805.2一l805.11)琰八女,其母为琰恭顺皇贵妃钮枯禄氏。嘉庆十年(1805)二月八日生,十一月即早殇。未封。
九女(1811一1815)慧愍固伦公主。琰九女,其母为琰恭顺皇贵妃钮枯禄氏。嘉庆十六年(1811)一月二十五日生。嘉庆二十年(1815)五月殇,时年5岁。嘉庆二十五年(1820)追封为慧愍固伦公主。
相关参考
“格格”原为满语的译音,译成汉语就是小姐,姐姐之意。清朝贵胄之家女儿的称谓,即妇人之爵名。>清朝前身“后金”初年,国君(即“大汗”)、贝勒的女儿(有时也包括一般未嫁之妇女)均称“格格”,无定制。例如,
“格格”原为满语的译音,译成汉语就是小姐,姐姐之意。清朝贵胄之家女儿的称谓,即妇人之爵名。>清朝前身“后金”初年,国君(即“大汗”)、贝勒的女儿(有时也包括一般未嫁之妇女)均称“格格”,无定制。例如,
“格格”原为满语的译音,译成汉语就是小姐,姐姐之意。清朝贵胄之家女儿的称谓,即妇人之爵名。>清朝前身“后金”初年,国君(即“大汗”)、贝勒的女儿(有时也包括一般未嫁之妇女)均称“格格”,无定制。例如,
“格格”原为满语的译音,译成汉语就是小姐,姐姐之意。清朝贵胄之家女儿的称谓,即妇人之爵名。>清朝前身“后金”初年,国君(即“大汗”)、贝勒的女儿(有时也包括一般未嫁之妇女)均称“格格”,无定制。例如,
“格格”原为满语的译音,译成汉语就是小姐,姐姐之意。清朝贵胄之家女儿的称谓,即妇人之爵名。>清朝前身“后金”初年,国君(即“大汗”)、贝勒的女儿(有时也包括一般未嫁之妇女)均称“格格”,无定制。例如,
关于清朝的公主和额驸关系 在清朝公主与额驸是主仆关系,有清一代不论是封疆大吏还是寻常百姓都是皇家的奴隶,尤其是旗人,更是口口声声自称奴才,而额驸必须是从旗人子弟中选的。 “驸”指的是马,三匹马拉一
清朝十二帝>皇子一共113个>皇女一共82个>太祖努尔哈赤有子16个>太宗皇太极有子11个>顺治皇帝有子8个>康熙帝有子35个>雍正有子10个>乾隆有子17个>嘉庆有子5个>道光有子9个>咸丰有子2个
清朝,从清太祖努尔哈赤到光绪帝,共有27位皇后。努尔哈赤有1位,即孝慈皇后。太宗皇太极有2位,即孝端皇后、孝庄皇后。顺治帝有4位,即废后、孝惠皇后、孝康皇后、孝献皇后。康熙帝有4位,即孝诚皇后、孝昭皇
清太宗皇太极继位后,于崇德元年(一六三六年),始仿明制,皇帝女儿开始称为"公主",并规定皇后(即中宫)所生之女称"固伦公主",妃子所生之女及皇后的养女,称"和硕公主"。"格格"遂专指王公贵胄之女的专称
赤峰是清朝皇室下嫁公主最多的地区,这其中比较有名的诸如清太祖努尔哈赤第三女莽古济下嫁敖汉部博尔济吉特氏琐诺木杜棱;清太宗皇太极之长女固伦公主下嫁敖汉部班第台吉;清太宗皇太极第五女固伦淑慧公主阿图下嫁给